• 沒有找到結果。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 大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是《楞嚴經》的一章。

佛經不管是分品或分章,都是一種分段。雖然分段分 品,但其意義是相通的。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簡稱《楞嚴經》。「大」是稱讚之詞。「佛頂」表顯佛 法乃最高之義。「如來密因」是無量光明無量壽命,

「密因」譬如到嘉義火車站,你用台灣話問:「《大佛 頂首楞嚴經》是什麼?」人家一定答:「阮不知!」你 改用國語問,他答:「不知道」;你到紐約甘乃迪機場 問,他一定答:「I Don't know!」你在東京火車站問,

他就答:「哇卡浪!」「哇卡里馬線!」(不知道之日 語)常人認為這就是密因─不可說,實際上並不密。

學佛的人瞭解這個道理之後,依著這個「不生不 滅的真如自性」,去修無量光明無量壽命,從此擴展開 來就是「修證了義」。這是最圓滿、最了當的,諸菩薩 都依著這個法門在修。「萬行」即指禪教律淨。得首楞 嚴最究竟的果報,就叫「妙定」,又叫「大定」或「圓 定」。「妙定」人人本具,個個不無,心、佛、眾生三 無差別。「大定」,不管是世界第一小姐或第一健美先 生,或美鈔黃金,甚至金鋼鑽,放在眼前也不動心;國 家元首或企業家、公司董事長在眼前,也不為所動。但 不能因不動而貢高我慢、不理不睬的,而是要有禮貌。

圓定雖隨於法,但都是法界,法法都是佛法。

「經」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在時間上是通三世而不 移,在空間上是普十方而同尊。依我個人而言,我廿歲 信佛,到今天七十幾歲,還是一樣念佛。同樣的道理,

勢 至 菩 薩 念 佛 圓 通 章 〉

懺雲法師

(2)

四十五歲信佛也是應該這樣。在台灣這樣修行,到了美國還是一樣的修 行,不要隨著美國的環境及民俗而改變。總而言之,經就是天經地義。

佛經在古代是非常「寶貴」的,有的國家視如「國寶」,不准百 姓攜出國土。《楞嚴經》也是如此,受國家嚴格保護,不讓出國。古德 們沒有辦法,就用極細、極薄的紗布把經文抄下來,仔細包妥,用臘封 好,割開自己的肉,把經文藏在身體中,扮成受傷的樣子。到邊境時,

邊防檢查人員不知道他的體內藏有珍貴的佛經,以為他受傷而放行。

再說古代來中國,不是翻山越嶺,就是經過印度洋,如達摩祖師 經印度洋而到中國。在科學及交通都不發達的時代,長途跋踄,翻山越 嶺,由此可見祖師為了弘揚佛法,真是歷經千辛萬苦,我們真應感謝。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 白佛言。

大勢至菩薩,他老人家舉足一動,魔王宮殿都震動,攝念佛人歸 於淨土。我們跟著大勢至菩薩念佛,心中的魔王也會跟著震動,繼而驅 出於心。《楞嚴經》的五十二位菩薩表菩薩的位有五十二級,分別是十 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起來五十級,再加等覺及妙覺共計 五十二級。這裡指大勢至菩薩及與他同修念佛的五十二位菩薩。他們都 依著這些次第慢慢地修。

念佛的人涅槃時有兩棵樹,一棵是繁盛的,另一棵是枯萎的。繁 盛的樹如同凡夫把榮華富貴看得太好;枯樹則代表羅漢領悟一切無常苦 空。若能看透這些樹便能超越世間,因此我們一定要把世間的榮華富貴 看開,看開了才能把枯樹拿來當材料,製造成各種有用的家具。如果是 一棵長不大的樹,就要靠菩薩來灌溉了。我們在世間行菩薩道,自修利益 世間,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塵勞作佛事,六度萬行一齊修,這樣就能把

(3)

枯樹轉成出世間繁盛的樹了。這裡所指的是出五蘊六塵的那棵樹。而最 可敬的是菩薩道那棵繁榮的樹,佛就在繁華與枯萎的兩棵樹中間示現涅 槃。枯萎的樹代表空,繁榮的樹代表有,空有不二,佛在中間示現涅槃。

西方三聖,一邊是大勢至菩薩,一邊是觀世音菩薩,有大勢至菩薩 的定慧,有觀世音菩薩的慈悲,才能成佛,這和王陽明的「知行合一」

是一樣的。有知沒有行不是真知;有行無知也不是真行,知行合一才是 聖人。佛法也是如此,有文殊菩薩的大智,有普賢菩薩的大行,佛在中 間坐著,這些事相都有義理存在。

「頂禮佛足而白佛也」:頂禮表示禮貌,表示我以頭頂佛的足,接 受佛法。世間過年相見,彼此含拳道喜;佛門弟子相見則合掌當胸,這 表示十法界歸一心;左手代表慈悲方便,右手代表定慧,十法界森羅萬 象歸一,定慧與慈悲合一才能成佛。問訊也是一種禮貌。「而白佛言」

之「白」為「稟告」。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 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

「我憶往昔恆河沙劫」:我於過去像恆河沙那麼多的劫裡。劫是 時間的數目,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人壽從十歲起,每經過百年增一 歲,每增一歲,人的身高也跟著增一寸。增到八萬四千歲後,回過頭 來,每一百年再減一歲,減到十歲是為一小劫,二十個小劫為一中劫,

四個中劫為一大劫,這表示很多很多的時間。「無量光」即無量光佛,

在那一大劫裡有十二尊佛相繼出世,最後一尊名叫超日月光佛。無量光 明,最初照著我們的南贍部洲世界,漸漸擴大,照到四大部洲,再照到 三千大千世界,照無邊的三千世界,其光無有限量。近代廣欽老和尚在 寮房拜佛,他的徒弟曾見到廣老房間放光,這也是無量光明的一種。如

(4)

果惡念現前,整天做些殺盜淫妄的事,殺氣衝天,自然也見不到光明。

至於殺氣衝天,寒山拾得有一段記述,他老人家有一次到廣西和雲 南的邊界,從山上俯視遠方的城鎮,他覺得當時那個城鎮的氣很不好,

果然幾天之後,那個地方就發生地震,死傷無數。總之好的事就有光 明,不好的就顯得黑暗。「日」:白天照耀予以光明,一切植物都需要 日光照射才能成長,人也需要日光,需要紫外光線才能生長,太陽日夜 都照著也不行,需要月出來予人清涼。日月之光只照在眾生身上,照在 植物上使其生長,「超日月光佛」則能照到眾生的內心,知道眾生的根 性而教予念佛三昧。

至於什麼叫念佛三昧?三昧是一種禪定功夫的名詞,三昧有七種 名稱,雖然名稱不同,意義是同樣的。佛佛道同,我們拜八十八佛,佛 面、佛身都相同。度眾生有時,自己的願心不同,手印自然也不同,但 面、身完全都是相同的。

初入佛門

我從十八歲開始,對人生感覺到悲觀、痛苦,開始尋找真理。雖 然信了佛教,但認為佛教是一種迷信,直到廿四歲,到大連佛學會去聽 了雲法師講佛法,一聽不錯,再聽感覺比較好,這樣經過了兩個星期,

感覺到佛法真是太有道理,才去皈依。一般人總認為皈依後就得吃素,

就不能打麻將。因為母親、哥哥、嫂嫂或妹妹打麻將,遇三缺一時就叫 我添上,這樣添久了,難免愚癡心起,常常盼望天下雨。因為一下起雨 來,不能出門辦事,就可以躲在家裡打麻將。我心想一旦皈依,這些都 不能再做了。師父說:「皈依就是皈依,皈依是皈依三寶,並不是受五 戒。因此不一定要吃素,麻將可以照打。」

我聽師父這樣講才敢去皈依,廿四歲到廿六歲,皈依後的兩年間,

(5)

內心就在磨擦中渡過。覺得佛法實在太好,麻將也少打了一點,每次吃 葷菜時,雖然心裡感到很不好意思,但葷菜還是斷不了。十九歲時為了 父親的病,發願初一、十五吃素,每到農曆十四日的晚上,子夜鐘未響 時,大魚大肉猛嚼,待子夜十二點,鐘聲一打,筷子放下,正式吃素。

十五日這天的晚飯就不吃,等到十二點的鐘一打,又開始大魚大肉的猛 吃,吃得飽飽的。

人在打麻將時,都想把每家的錢全部贏過來,誰也不願意輸,打得 昏天暗地,熱哄哄的,把光陰都耽擱了。這時候我又想要吃素,想不再 打麻將。以後妹妹吃素,以至於祖母都吃素了,吃飯時我左右一看,自 覺沒面子,毅然決然地,在廿六歲那年的四月初八,到瀋陽去受戒,並 正式吃素。

我的戒師是上修下緣老和尚,七十歲專弘念佛法門,很像印光大師 的作風,為人剛直,他廿六歲正式出家,不識字,四十一歲時到處都請 他出去講《阿彌陀經》,真是不可思議。這是他老人家出家十五年間,

把整部《阿彌陀經》研究得很熟、很透徹,每一個字都認識。他老人家 與禪宗六祖大師惠能一樣,都現不識字的相,從他們的內心發揮。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為何,子若憶 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如母憶子公案一

修緣老和尚後來當到瀋陽慈恩寺的方丈,大連學佛居士會就請他到 大連講經,他講一段自己親身經過的事實:早年他獨居深山不下山,住 茅篷自修。有一年除夕夜,他仍在茅篷裡拜佛,拜到半夜十二點,他聽到 母親叫他的幼名。他仔細聽,確實是母親在叫他的聲音,他覺得不可能。

(6)

他心想:「母親住得遠,不可能,恐怕是自己聽錯了。」而不加理會,繼 續拜佛。可是母親的呼喚聲仍在,他想明明是母親的聲音,於是走出茅 篷四處尋找,找遍了茅篷四周,不見母親蹤影,走回茅篷繼續拜佛。當他 再度拜佛時,母親的呼叫聲又起,這個時候他的心裡就悲傷了,他想:

「母親是不是死了?怎麼會在半夜叫我呢?」過完年,正月十五日他回去 俗家,踏進家門一看,媽媽沒有死,坐在炕上縫衣服,他走進門便大喊:

「媽!媽!我回來了!」他媽媽回頭一看,驚喜地叫著:「哎呀!回來 了!」把手上的衣服全扔到一邊,跑到他面前,抓著他的手,看看天,再 看看他,看看他,再看看天,這樣輪流看著數次,他問:「媽媽,您是怎 麼啦!」他母親答:「孩子啊!你把我想死了!我這不是夢吧!夢中不會 有太陽喲!你真的回來呀!」他看母親這樣激動就跪下去說:「我是真回 來,不是夢啦!」他母親哭了起來說:「孩子啊,你把媽媽想死了!」

家鄉有個習俗,四處找不到親人時,在除夕晚間十二點,拿根棍 子,坐在中廳門口,一邊敲著門檻,一邊叫尋找者的名字。敲門檻時,

敲者的心必定很著急,很懇切的叫,母子天性相關,經這麼一叫,走得 再遠的孩子也能聽到母親的叫聲,這真是不可思議。修緣老和尚跟我們 講的這段公案,就像《楞嚴經》中的「如母憶子,如子憶母」,如果我 們有像「如母憶子」般用棍打門檻的心,來打木魚念佛,必定成功。經 文又說:「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阿彌陀佛的慈悲誓願能攝我們 的心,這都是心的作用。

如母憶子公案二

一位信佛的青年出家三十年後,沒想到家中失火,屋舍被燒得片瓦 不存,父兄眼見財產全部付之火炬,憂愁而死,剩下老母一人。老母無 力謀生,淪為要飯。鄰人看她這樣挨家挨戶行乞不是辦法,問她:「家

(7)

中還有些什麼人?」她答:「還有一子,不過已出家,不知到那裡去 了。」鄰人勸她一邊行乞,一邊找兒子,找到兒子至少將來有個依靠。

老婦依言,拄著拐杖,拿著缽,千里尋子兼要飯去。如此邊走邊打聽,

過了數年仍無訊息。

這時候,她的兒子已經是一個大道場的住持。有一天,這位住持和 尚走到寺門口,站在山門口,四處一望,老遠的,他瞥見一位老婦人,

白髮蒼蒼正朝山門走來。起初他並不在意,老婦人越走越近,他一看清 楚,內心一驚!這人有點像自己的母親!雖然時隔三十餘年,但老婦的 輪廓還是母親的樣子。他一邊朝老婦走去,一邊正見、正思惟,運用空 觀、假觀,思惟如何度母信佛。「這是母親!」越走越近,他越確定眼 前的老婦人就是他的母親。他心裡一陣難過,心想母親怎麼成了要飯 的?此時他也思惟好了,運用空觀,以因緣性空的道理告訴自己不要悲 傷。走到老婦面前,他問:「老太太您怎麼來了?」老婦人答:「家中 一把火燒死了兩個,後來先生和大兒子也憂愁死了!家中無人,但還有 一個兒子出家,不知在那裡,我就是在找我兒子呀!師父啊,我兒子在 不在您們這裡?」這位住持和尚確定是母親後,他堅定地答:「有啊,

他曾經在我們寺裡。」老太太一聽高興極了。和尚又說:「不過在幾年 前死了。」老太太一聽昏倒了,他趕緊上前扶住,並說:「您的兒子雖 然去世了,但您的兒子是我的同參道友,是我生死的同參,情同兄弟,

我給您一間房間,您老人家就在我這兒住下來不必再找了!」老婦人 答:「我住在你們寺院裡,白吃白喝,不好意思!」住持和尚答:「沒 有關係,您一天給我們念三萬聲佛號。」老太太問:「怎麼念呢?」住 持和尚就拿念珠教老太太念佛。

從此老太太就在寺裡住下來,天天念佛,一住住了六年。有一天 老太太走到方丈和尚的寮房,向方丈告假。老太太對方丈說:「您請寺 裡的師父替我送往生,我明天中午十二點要走。」方丈和尚依言打板集

(8)

眾,宣布明天上午為老太太念佛,送老太太往生。

第二天早上果然全寺僧眾聚在大殿,大家念佛、繞佛,老太太淨身 換妥衣服,拿著念珠坐在椅上隨眾念佛,十二點一到,老太太頭一低,

就往生了。方丈和尚終於報了母恩。由此看來他的確是位有修為的和 尚。見到母親如果立刻相認,如此一來,雙方抱頭痛哭,就沒完沒了。

有空觀但不動感情;有假觀但以慈悲度母親。在老太太而言,最後剩下 唯一的兒子也死了,老太太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遠離顛倒夢想,究竟 涅槃,加上方丈和尚善巧為老婦人講念佛法門,老太太就深信不疑的念 下去,越念越有滋味,自然智、無識智、一切智就都現前,把母親的道 業成就了,他也盡了孝道。

都攝六根公案三

阿育王未統一天下之前,他領兵遣將,各處征討,待平定天下後,

他才開始信佛,不但信佛,還護持佛法,弘揚佛法。當時滿朝文武百官 都跟著他信佛,唯有他的弟弟不信佛。阿育王心想怎麼辦呢?無論如何 也要設法度他弟弟學佛。這天上午上朝,有位小將軍手拿祕件啟奏阿育 王,他把祕件呈給阿育王並向他禮拜後退出。小將軍出去後,阿育王翻 開秘件一看,龍顏大怒,拍案叫御弟出來!喝道:「你計劃造反!御林 軍出來呀!把他抓起來,給我綁起來!」御弟大喊「冤枉啊!冤枉!」

阿育王再喝:「不必辯解,傳令官已經得到消息回報回來,還有什麼可 辯的?抓下去,擇日砍頭!」這個消息一經發布,舉國震驚!太后聽到 消息,心想大兒子是皇帝,二兒子怎麼會造反?皇母哭哭啼啼,全家也 跟著慌張苦惱,不但皇母要求,連皇后也要求赦免御弟。可是無論眾人 如何懇求,阿育王就是不肯答應。這樣一連懇求數日,阿育王見眾人都 替御弟求情,便說:「既然母親一再要求,我也不便再堅持,等明天上

(9)

午太陽出來時,讓御弟捧個碗,碗裡裝滿油,從我的皇宮門口出發,經 過御花園,到御花園盡頭的亭子裡。中間要通過橋、通過花園,花園內 另有老虎獅子、蛇鳥雜行,如果他能通過這些障礙到達亭子,我就饒了 他,如果碗裡的油灑出來一滴,後面跟著八個御林軍就會砍他的頭!如 果母后不答應,明天我就處他死刑!」

母后及皇后見阿育王怒氣未消,只好答應下來,至少還有機會死 裡求生。母后及皇后去見御弟,再三叮嚀明天捧油碗要好好的捧。第二 天一早,太陽出來,宮中號角一響,奏起了音樂,御弟捧油碗從皇宮出 發,後面跟著八個彪形的御林軍,一路上御弟無睹於宮中播放節奏越來 越快越亢奮的音樂,無視於宮女美麗的舞姿,一心專注,可以說是都攝 六根,淨念相繼,如母憶子,眼不敢旁視,耳不敢旁聽,好好地踏著每 一個步伐。

音樂美女歌舞還好應付,通過毒蛇猛獸園時,腳下青竹絲、百步 蛇、響尾蛇等昂頭吐信,他不敢打妄想,唯恐妄想一起,稍一分神,只 要灑出一滴油,後面大刀侍候,人頭一落地,連命都沒有。此時此刻,

生死事大,別的都是其次。就這樣攝心專注,心無二念,通過重重難關 而達亭子。

母后等人見御弟安全過關,立刻叫御弟回宮,囑廚房備酒菜,準 備慶祝一番。御弟見滿桌酒菜仍提不起興趣,垂頭喪氣的。皇母見狀,

命令宮中樂隊奏出御弟平時最喜歡的音樂。御弟仍是無精打釆。皇母便 問他:「這些都是你平時最喜歡的東西,為何你一點興趣都沒有?」二 皇子答:「我們原是同胞手足,方才險境臨頭,皇兄卻逼我不得灑一滴 油,這樣的世間還有什麼意思呢?我想去修行!」

阿育王在旁聽了急著說:「這怎麼可以!我只有你這個弟弟,你 得在朝中幫我辦事呀!」皇母也勸二皇子打消出家修行的念頭。但他出 家心念堅定,皇母只得改口說:「若真要出家修行,就在御花園建幢精

(10)

舍,讓你在那裡修行吧!」他無法拂逆母意,只好答應。皇母及阿育王 便在御花園建造精舍供其修行。從此御弟在精舍專心修行,不久證果。

這便是阿育王度御弟學佛的公案。以上三個公案都是都攝六根、淨念相 繼、如母憶子的最好的解釋。

「十方如來,念念眾生,如母憶子」:子若心心念念惡念現前,大 魚大肉,狂飲名酒,縱使老母憶子心切,母子心念終連貫不起來。子若 憶母,如母憶子,不相遠違,如同世間人講的心心相印。用這樣的心來 念佛、信佛,必離佛不遠,必定當來見佛。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 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

廿八歲那年父親往生後,我一病四個月,在床上躺著渾身無力,

我心想這樣下去實在不行,就到大連海邊父親生前養病的地方去念觀世 音菩薩,求菩薩加被。最初兩天,躺在床上無力下床,更別想定下心來 念佛繞佛了,第三天才勉強下床念佛拜佛繞佛,從此每天念佛、拜佛、

繞佛,兩個星期後病都好了。「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整章的意義就 在這裡,《楞嚴經》中五十二位菩薩都是這麼修的。假若眾生發心,心 常憶念佛,口常念佛,現在或將來必定可以見佛,去成佛之時,當不遠 了。不必假借其他法門各種方便,自然得到真心開悟,見到自性本具的 法身佛。如同染香的人,身上就有香氣,這就叫做香光莊嚴。

觀世音菩薩在楞嚴會問佛說:「過去有一位如來叫什麼如來呢?」

佛答:「叫觀音如來。」他說:「我在觀音如來的面前發菩提心,觀音 如來教我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也就是說,過去的觀音如來教現在的觀 世音菩薩。不管是過去或現在的觀音都是一樣。釋迦牟尼佛也有古代的 釋迦佛和現在的釋迦佛,不但釋迦佛、觀音如來,連五十二位菩薩也都

(11)

是這樣修念佛法門的。觀世音菩薩跟觀音如來學的都是反聞聞自性的法 門,都是迴光返照,不被外面的紅塵(色、聲、香、味、觸、法)所 障。這些理只有一個,用這種方法就能了生脫死。

過去釋迦牟尼佛做菩薩時,求法時有位大鬼答應教他。大鬼問他 求什麼法?釋迦牟尼佛答:「諸行無常是生滅法。」大鬼說:「你要讓 我吃,我才教你!」釋迦牟尼佛回答說:「好!現在就給你吃!」大鬼 說:「你要跟我頂禮。」釋迦牟尼佛依言向大鬼頂禮,大鬼便說:「諸 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現前。」釋迦牟尼佛聽後說:「您吃 吧!」這時大鬼一變,變成天人。大鬼說:「我是為了度你才變成大鬼 的。」佛佛道同,相傳都是這樣。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

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這念的理,無始無終,「生」是人人本具,各個不無,既不是主 造,也非父母生才有,更不是無緣無故而有,而是無始劫來就有,只是 隨著因緣投生在父母家裡。權實照事,如同上面所講的第二個公案,方 丈和尚見自己的母親淪為要飯的,事實橫在眼前,立刻想辦法度母親念 佛,稟告老人家她的兒子已經死了。老人一聽兒子已經死了,無可奈 何,只好斷了再找兒子享天倫的念頭。如果方丈和尚不斬斷老人尋子之 心,和老人相認後,遇天冷老人必會上前關懷,噓寒問暖。方丈和尚斬 斷老母尋子之心,但以老人兒子同參道友的立場來照料老人。這樣一來 老母很感激眼前這位方丈和尚,感謝他如子般的慈悲照料,沒有感情的 罣礙,但有恩義的感謝。方丈和尚對自己的母親如此,自然對其他的人 也能如此對待。

「眾生在佛的心中念佛」:我深深體會出佛的心就如太虛空,而我

(12)

們就在太虛空中念佛。如果我們的心變成太虛空,佛就在我們的心裡。

能夠達到這種境界,就不用再用其他的方法去念佛,這是最高最上最方 便的法門,不用再找別的方法,自然就心開。這樣念佛,塵沙除掉,無 明也丟掉,自然開權顯實,顯出本有的自性。

臘月初八釋迦如來夜睹明星,豁然開悟說:「奇哉!奇哉!一切眾 生悉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而未證得。」人一旦離開了妄 想執著,則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悉得現前。我當初唸這段經文時認 為這是如來開悟的話,以後才體會無師智─沒有師父自己內心明白的 智。但完全思惟還是不行,要完全瞭解。念佛的人若是不懂,光念「阿 彌陀佛」,又有什麼意思呢?不過,念佛念久了,無師智,自然智、一 切智都能現前。

在五濁惡世中能聽到佛法是很不容易的。淨土法門中以持名念佛的 方法最好,雖然佛的正法時代已過,但還有佛的相法及末法。據蕅益大 師說,只要一心好好用功,現在就是正法。佛雖不在眼前,雖是末法,

但我們好好觀想,佛就在眼前。這樣就能把五濁轉成淨土!至於如何證 圓通呢?不用挑也不用選,最要緊的是都攝六根、念念相繼,這就得三 昧諦,這才能了生脫死;觀世音菩薩返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 根,這樣才能成佛。

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跌,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

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

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

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

─淨宗六祖永明延壽禪師

本文轉載自美佛慧訊第五十二期 http://www.bauswj.org/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意,原在引運人們深思 所以,「嘆茶去」這句話的用 們都要做自己的主人。 、坐、臥,每一個行動當下,我 引生命的力量,進而不論行、住 ,播種到我們的識田中,成為牽

[r]

菩薩不從佛受。能行此契無有是處。若有金剛不從佛受。能得此契亦無是處。盡於世

20 《傳心法要》 , 《大正藏》冊 48,依序見頁 379 下、頁 380 上、頁 380 中。頁 381 上、頁 381 上。 《宛陵錄》 ,頁 384

若於一切法無所得。是名得菩提。為始行眾生故說有菩提。如阿羅漢取證。於法無所

[r]

結果真是出乎意料,此時此刻婆婆的問題好像變小了,她真正的 擔心是:有算命者預言,她先生會在某一年遭逢財務危機。屆時如果

無有是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無始無明幻色迷,夢魂生死幾千面。一條直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