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二、注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二、注釋"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文Ⅴ進階評量 答案與解析 第九回 第七課 大山大河大海 一、國字注音

1 ㄑㄧㄢ ˋ 2 ㄗㄡ ˋ 3 ㄎㄞ ˋ 4 ㄓㄜ ˊ 5 ㄒㄧㄠ ˋ 6 ㄉㄨ ˊ 7 幟

二、注釋

1 咳嗽。 2 在河岸上以人力用繩子拉船前進。 3 兩腿平伸,身形如畚箕似地席地而坐。 4 嘴脣。

三、配合題

1B 2A 3D 4C 5E 5F

四、綜合測驗

1D 2D 3B 4C 5A 6B 7C 8B 9C 10B

11D 12B 13D 14C 15B 16A 17B 18D 19C 20D 21C 22D 23C 24C

答案解析

1(A)ㄐㄧ/ㄑㄧ ˊ。(B)ㄊㄚ ˋ/ㄊㄚ。(C)ㄑㄧㄣ ˋ/ㄒㄧㄣ。(D)ㄉㄨㄣ ˋ。

2(A)逃「篡」→竄。(B)閃「鑠」→爍。(C)奮力一「躑」→擲。

4(A)茂盛的樣子/悶悶不樂的樣子。(B)些許;微少/彷彿;好像。(C)水流盛大的樣子。(D)形容雨聲/形容風 聲。

5(A)與題幹皆有「相像、類似」之義。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B)同種;同類。出自司馬光訓儉示康。(C)物理;

現象。出自荀子勸學。(D)同種;同類。出自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6(A)「源頭」意為水發源的地方,可替換為濫觴、泉源、先河、起源、發源。「盡頭」意為終點。(B)皆有彎 進、拐進的意思。(C)「莽莽」義同「鬱鬱」,茂盛的樣子,可替換為蒼蒼、萋萋、采采、蓁蓁、菁菁、蔥蘢。

「濯濯」為光潔的樣子。(D)「洪荒」指混沌不明的狀態,可替換為混沌、原始。「洪水」指氾濫成災的大水。

7(A)本文選自百年思索,是一篇與環境保育相關的文章。而百年思索一書維持作者一貫的理性批判精神、充滿 深情的行文風格,暢談古今中外的文化、文明、民主、政治、歷史等具思想性的議題。(B)作者訴求愛護環境、

保育自然,但並未大聲疾呼、明白呼籲,而是透過一幅幅古今的自然景象,來喚起人們對曾有的美好的嚮往。

(D)作者其實並非要倡導一種「反文明」的宣言,而是在指出「文明」的負面影響後,喚起大家對現狀的省思,

進而尋求一種文明社會與完整生態共存的契機。因為,文明的社會,應有更高明的科技,應有更深刻的人文思 考,應有更宏闊的視野觀點,這一切,將使文中理想不再遙遠,古書的記載不再幻夢。

8(B)意謂從前的長江水質清澈,晶瑩剔透,像大自然的聚寶盆。

9 題幹出自陸游入蜀記。語譯:好幾十條巨大的魚,體型大得像黃色的小牛,在水中出沒。每次牠們出現時,

水往往被激濺而起,浪花奔騰如滾沸的水。(A)此段文字運用譬喻手法,將「巨魚」譬喻為「黃色小牛」。(B) 乃是描述從前長江的生態。(D)指激起的浪花奔騰如滾沸的水。

10 題幹出自郁永河裨海紀遊。語譯:遇到麋、鹿、 、麚各自成行成隊,為數眾多。吆喝獵犬去追趕牠們,麏 捕獲到三隻鹿。(A)指麋、鹿、 、麚各自成行成隊。麏 (C)是特地吆喝獫猲獟去追趕,而捕到三隻鹿。(D)皆為獵 犬。

11(D)是南宋陸游在入蜀記中描寫在長江出現的奇特生物。

13(D)應為傳說中建於「海中」的繽紛世界。

14(A)全文藏理於景,以景說理。透過一幅幅古今的自然景象,來喚起人們對曾有的美好的嚮往。(B)善用古今 中西的實例:透過這些歷史材料的羅列、對照,並藉由數據的對比,提醒我們──最初的歷史傳說與地理面貌,

是如此神祕而又充滿活潑盎然的生命力,只有懷著謙卑的心,才能真正認識。(D)全篇刻意淡化「人」的蹤跡,

讓「人」成為旁觀者,而以「動物」為主角。

15(A)視覺:水鳥踩著細細的長腳在蘆草叢中忽隱忽現。(C)觸覺:清風撲面。(D)嗅覺:攜來河水的氣息。

16(A)「肝硬化怎殺得死你」為激問(肝硬化殺不死你)和轉化中的擬人(將「肝硬化」擬人)。「樹敵如 林」為明喻。(B)(C)懸問。(D)提問。

17(A)映襯。(B)與題幹皆為轉化中的擬人。將「柳條」擬人,「葉蕾」擬為人的眼睛。(C)「自己腳踏的土地仍 然乾裂成龜背上的紋理」為隱喻,意為乾裂的土地如龜背上的紋路。(D)觸覺摹寫。

18(A)自小隨著父親在各地遷移,養成她冷眼看世界的獨特視角,加上長年旅居國外,牽引出她「丟不開東方 文化,也無法對西方文化全盤認同」的矛盾情懷。(B)選項敘述應指簡媜。(C)野火集是民國七十四年集結社評 文章出版;從德國返臺就任臺北市文化局局長前出版的知性散文集是百年思索。

19(A)指簡媜。(B)指張曉風。(D)指林文月。

20(A)應為水經注。(B)應為柳宗元。其山水遊記實脫胎自水經注。(C)最大的貢獻是留下了十七世紀末臺灣的地 理景觀、人文歷史的文獻。

21(A)作者已不可考,一般認為非一時一人之作,成書時間大約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到西漢校書時才合 編在一起。晉郭璞為之作注,為現存最早的注本。(B)山海經的圖已失傳。而本書經學者科學化研究後肯定其 價值,確立其在地理、神話、民俗學上的偉大貢獻,是保存中國古代「神話」資料最為豐富的一部書。(D)內 容雖光怪陸離,但仍可作為上古史料之參考。

22(A)「想念」的對象應為具體事物,應改為「弟弟日夜『盼望』的聖誕節終於到了」。(B)「暮色蒼茫」指的 是傍晚天色朦朧昏暗的樣子,與耀眼陽光情境不合。(C)「成果」應改為「後果」。

23 從「如此急遽衰頹」可判斷,第一個□□填入「歲月」、「時間」皆可。第二個□□從「剝落的外觀」判 斷,應可填入「猥瑣」或「不堪」。第三個□□從「敗在時間和速度的陰謀裡」可知應指「挫敗」,故選 (C)。

24(A)把壞人或敵人引到家中。比喻自招其禍。(B)比喻多此一舉而於事無補。(C)比喻共爭帝位或一物,不知誰 能取得最後的勝利。(D)指良馬與牛同槽共食。比喻賢愚不分。

五、篇章閱讀測驗

1B 2D 3B 4C 5C 6B 答案解析

(2)

1(B)從本文所舉事例,以及末段結論可知。

3(B)由末段文句「死亡,既然不可避免,那就讓我們坦然面對它」可知作者認為應「坦然」面對死亡,其態度 與「泰然處之」相似。

4(C)作者用雪豹勇闖高山雪地而喪命貫串全文,有象徵和隱喻的作用。就像文末描述的「這些飄遊的靈魂在這 裡尋覓短暫的慰藉,並領取分內的孤獨。猶如,那頭雪豹在上帝之屋領取死亡。」

5(C)文中作者提及「懊悔已經來不及」,故本來的心情應該是後悔的,但一出機場在艾菲爾鐵塔半空中的夕陽 卻是如此吸引著她,讓她開始思考為何異鄉人喜歡在巴黎飄遊,進而展開下文。(D)二次大戰前,英國人因其 屬地遍於五洲,無論何時,日光都可照到,故自誇為「日不落國」。

6(B)從倒數第二段的敘述判斷:「我想不出還有哪個城市可以跟巴黎爭寵?彷彿是鴉片,只要輕輕舔一口,這 輩子就完了。……,是一種靜止,糅合罌粟之瀲灩與鳶尾般高雅的靜止,使這個城市的空氣充滿足以誘魂的浮 香。」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ranslation of the Madhyamakāvatāra-bhāsya, the introductory part provides a short, critical biography of Candrakirti, based on historical records, gives a general account of

破:若車輪車軸等積聚使車完「成時」,其輪等支分「別有異」於未積聚

The Seed project, REEL to REAL (R2R): Learning English and Developing 21st Century Skills through Film-making in Key Stage 2, aims to explore ways to use film-making as a means

We point out that extending the concepts of r-convex and quasi-convex functions to the setting associated with second-order cone, which be- longs to symmetric cones, is not easy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and NS-NS backgrounds.... Hence, we have shown the S-duality at the Poisson level for a D3-brane in R-R

「相地而衰征」,按韋昭 3

After investigating those exegesis in the fi rst chapter of Kuiji’s commentary and Xuanzang’ translation of āgati, it shows that because Kuiji transformed the concept

大乘方等總持經一卷 (或無經字圓覺貞元) 大乘方等總持經一卷 (或無乘字圓覺梵釋) 大法炬陀羅尼經二十卷 (貞元圓覺梵釋) 大威德陀羅尼經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