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效益評估 準則建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效益評估 準則建立之研究"

Copied!
10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林永權 博士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效益評估 準則建立之研究

研究生:戴達烜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2)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 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效益評估 準則建立之研究

研究生:戴達烜 撰 指導教授:林永權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七月

(3)
(4)
(5)

致謝辭

研究所時光將告一個段落了,回首這兩年的碩士班的生活,除了專業知識的擴 充,更多的是自我的成長。離開學生身份 20 年後,再回到學生身份,重新回到校 園裡學習新知,拓展新的領域,能當學生的感覺真的很好!

在此先感謝研究所的師長,在你們用心的指導之下,這兩年精實的課程,學到 了很多休閒管理的知識,讓我受益匪淺;也要感謝研究所的同學們,雖然大家白天 都有工作,卻總是彼此互相鼓勵、互相幫忙,讓讀碩班的時間及寫論文的這條路上 不寂寞,有的盡是溫暖。

最重要的是要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林永權教授,老師以淵博的學識,嚴謹的 治學態度,執著認真的精神,耐心的引導我完成論文,老師給我的思維影響甚大,

讓我獲益良多。也特別感謝侯嘉政教授以及張凱智教授願意擔任我的論文口試委 員,特別在百忙之中撥出時間為我評審給予建議,使我的論文能更趨於完整,真心 的非常感謝。

最後我要感謝我的太太,在這兩年的時間裡,不斷地給予我支持與鼓勵,讓我 在研究所這段路程上無憂無慮的專心寫作,沒有妳的陪伴真的不會有這本論文,謝 謝妳。最後我想謝謝我自己,勇敢堅持到底、沒有放棄!並以此論文的成果獻給一 路上鼓勵我、幫助我成長的師長、同學、親友,謝謝您們。

戴達烜 謹誌 110.6.21

(6)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效益評估 準則建立之研究

作者:戴達烜

國立臺東大學師範學院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每兩年舉辦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原住民族運 動賽會,賽事規模雖不能和全運會、全民運等全國大型運動賽會所帶來 的效益相比,但本賽會也將為舉辦城市帶來不少經濟效益,具有一定的 價值存在。過去的研究中,不乏對運動賽會效益的研究,但多著重於經 濟效益方面,缺乏對運動賽會舉辦效益的評估準則之建立。

本研究之目的在於了解舉辦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所產生的效益、

指標以及指標間的權重值為何。研究方法採用模糊德爾菲法和層級分 析法(AHP),進行專家問卷調查,彙整產、官、學三方共 9 位專家之意 見後,修正問卷並發放 50 份問卷驗證其信度;問卷分析後得到 Cronbach's Alpha 值為 0.925,再經專家彙整意見後建立出五項評估主 準則: 「體育競技」 、 「文化傳承」 、 「城市行銷」 、 「觀光效益」 、 「政治效 益」,及二十七項合適的評估次準則。

研究結果顯示,主準則以「文化傳承」為最重要,其次依序為「體 育競技」 、 「觀光效益」 、 「城市行銷」 ,最後則是「政治效益」 。另外,次 準則的評估權重值前五名,則依序為: 「有助於各族群間傳統體育文化 交流」 、 「讓民眾認識原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 「推銷主辦區域的族群文 化」、「提供傳統民俗文化機會」、「增進原住民族對體育競技的參與」。

依研究結果建議舉辦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時, 「文化傳承」已成為 此賽會的主體性,建議優先考慮以傳統體育文化交流與認識,讓民眾有 機會了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並增進對運動賽會的參與。唯有透過專業 的賽事管理與正確的效益評估,同時結合文化、觀光、產業發展等,才 能有效的提升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品質與產業效能。

關鍵詞:原住民族、運動賽會、效益評估、準則

(7)

Research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Aboriginal Games

Ta-Hsuan Tai Abstract

The National Aboriginal Games held every two years is the largest Aboriginal Games in Taiwan. Although the scale of the event cannot be compared with the benefits of The National Games and Citizens Sports Games, this sports event will also bring a lot of economic benefits to the host city and has a certain value. In the past research, many researches on sports games focused on the evaluation of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re was a lack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sports games.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understand the benefits, criteria and the weighting values between the criteria of holding the National Aboriginal Games. The research method adopts fuzzy Delphi method and hierarchical analysis method (AHP), conducts expert questionnaire survey, comprehensively sorts out the opinions of 9 experts from industry,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and then revises the questionnaire. After that, 50 questionnaires were sent out to test the reliability of the questionnaire. The reliability of Cronbach's Alpha is 0.925. After collating expert opinions, five main evaluation criteria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cluding: "sports competition", "cultural heritage", "urban marketing", "tourism benefits",

"political benefits", and 27 Item criteria.

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criterion is "cultural inheritance" as the most important, followed by "sports competition",

"tourism benefits", "urban marketing", and finally "political benefits". The

top five weighting values of the sub-criteria are: "Help the exchang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Let the people

know the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Promote the

(8)

ethnic culture of the host area",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traditional folk culture" , "Enhanc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indigenous people in sports competitions."

"Cultural inheritan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It is recommended to give priority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exchang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at the public can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learn about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and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 in sports games. 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professional event management and correct benefit evaluation, combined with culture, tourism,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industrial efficiency of the National Aboriginal Games.

KeywordsIndigenous peoples, sports games, benefit evaluation, criteria

(9)

目 錄

致謝辭

摘 要 ... i

Abstract ... ii

目 錄 ... iv

表目錄 ... v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 4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6

第一節 運動賽會相關研究 ... 6

第二節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 ... 9

第三節 原住民族運動會政策 ... 11

第四節 運動賽會效益相關研究 ... 13

第五節 效益評估準則 ...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24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24

第二節 問卷設計 ... 25

第三節 問卷前測專家修正 ... 27

第四節 資料分析方法 ... 27

第五節 問卷預試信度分析 ... 35

第六節 研究倫理 ...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40

第一節 模糊德爾菲法實施結果 ... 40

第二節 評估準則調查之研究對象 ... 41

第三節 準則的權重分析 ... 42

第四節 整體準則與次準則權重分析 ... 60

(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 67

第二節 管理意涵 ... 69

第三節 建議 ... 70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70

第五節 後續建議 ... 70

參考文獻... ... 71

一、中文 ... 71

二、英文 ... 75

附錄...77

附錄一、專家效度問卷 ... 77

附錄二、正式問卷 ... 86

(11)

表目錄

表1-1 歷次修憲與體制內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發展一覽表 ... 2

表2-1 運動賽會相關學術研究及定義 ... 8

表2-2 歷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種類 ... 10

表2-3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三個時期及政策重點 ... 13

表2-4 舉辦大型運動賽會之資產型態及內容 ... 14

表2-5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之效益評估主準則 ... 15

表2-6 體育競技評估次準則 ... 17

表2-7 文化傳承評估次準則 ... 18

表2-8 城市行銷評估次準則 ... 20

表2-9 觀光效益評估次準則 ... 21

表2-10 政治效益評估次準則 ... 22

表2-11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之效益評估準則 ... 23

表3-1 專家領域表 ... 27

表3-2 AHP 評估尺度意義及說明表 ... 32

表3-3 一致性檢定公式 ... 35

表3-4 隨機指標表 ... 35

表3-5 可靠性統計量表 ... 36

表3-6 專家意見問卷修正表 ... 37

表4-1 評估準則、次準則修正前後意見說明彙整表 ... 40

表4-2 專家問卷回收統計表 ... 41

表4-3 專家施測名單 ... 42

表4-4 層級一致性檢定 ... 43

表4-5 協辦業者評估主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3

表4-6 公部門評估主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4

表4-7 學者評估主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4

表4-8 專家組合評估主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5

表4-9 評估主準則權重及排序 ... 45

表4-10 協辦業者「體育競技」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6

表4-11 公部門「體育競技」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7

表4-12 學者「體育競技」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7

表4-13 專家組合「體育競技」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48

(12)

表4-14 「體育競技」次準則權重分析排序 ... 49

表4-15 協辦業者「文化傳承」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0

表4-16 公部門「文化傳承」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0

表4-17 學者「文化傳承」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1

表4-18 專家組合「文化傳承」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2

表4-19 「文化傳承」次準則權重分析排序 ... 52

表4-20 協辦業者「城市行銷」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3

表4-21 公部門「城市行銷」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3

表4-22 學者「城市行銷」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4

表4-23 專家組合「城市行銷」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4

表4-24 「城市行銷」次準則權重分析排序 ... 55

表4-25 協辦業者「觀光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5

表4-26 公部門「觀光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6

表4-27 學者「觀光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6

表4-28 專家組合「觀光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7

表4-29 「觀光效益」次準則權重分析排序 ... 57

表4-30 協辦業者「政治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8

表4-31 公部門「政治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8

表4-32 學者「政治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9

表4-33 專家組合「政治效益」評估次準則成對比較矩陣及權重表 ... 59

表4-34 「政治效益」次準則權重分析排序 ... 60

表4-35 協辦業者整體主準則權重性 ... 60

表4-36 協辦業者整體次準則權重性 ... 61

表4-37 公部門整體主準則權重性 ... 62

表4-38 公部門整體次準則權重性 ... 62

表4-39 學者整體主準則權重性 ... 63

表4-40 學者整體次準則權重性 ... 64

表4-41 專家組合整體主準則權重性 ... 65

表4-42 專家組合整體次準則權重性 ... 65

(13)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圖 ... 5

圖2-1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組織圖 ... 12

圖3-1 研究架構圖 ... 24

圖3-2 評估準則架構圖 ... 26

圖3-3 模糊德爾菲法實施步驟圖 ... 28

圖3-4 AHP 進行流程圖 ... 31

圖3-5 特徵向量圖 ... 32

圖3-6 成對比較矩陣圖 ... 33

圖3-7 修正後研究架構圖 ... 38

(1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1970 年代原住民運動從北美洲興起,並逐步地向全球擴展(Anaya,1996)。

1982 年,聯合國在「人權委員會」中,底下設一機構「原住民人口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 on Indigenous Populations,簡稱 WGIP)(翁文珍,2008)。1990 年,聯合國 在會員大會中決議,宣布1993 年為「世界原住民族國際年」,其目的在於加強各國 之間的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各國原住民族當前所面臨到的人權、發展、環境、健康 及教育等問題(United Nations,1990)。1995 年,聯合國宣佈 1995-2004 年的這十年 為「世界原住民族權利國際十年」,希望能夠喚起全世界正是原住民的權利與訴求

(翁文珍,2008)。其後,並將每年的 8 月 9 日訂定為「世界原住民族國際日」

(United Nation,1994),此後原住民族多元文化及族群意識提升,國際間逐漸開始 重視各國原住民族的議題(李委珈,2009)。因此,原住民運動也在臺灣民主化的 過程當中崛起。

臺灣參與社會改革的人士秉持著相互尊重的原則下,逐漸接受「原住民」一詞,

1994 年的原住民文化會議,原住民一詞第一次為官方(中華民國行政院文化建設 委員會)所主辦的會議所採用,而在會議中,由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先生在致詞中首 次在正式會議裡採用原住民一詞(莊日昇,2011),同年中華民國憲法修改,「原住 民」正式取代「山胞」終被國家法律獲得採納。1997 年立法院通過原住民族教育 法,是第一部以「原住民族」為名稱的法律(譚光鼎、周文欽,2010),但直至2000 年中華民國憲法再度修法,具有民族權意義的「原住民族」一詞方才正式取代原住 民,並成為原住民族自治權的憲法基礎(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行政院在 2005 年召開第2944 次院會中通過草案,每年 8 月 1 日為「原住民族日」(陳登翔,2012)。 在這種國際與國內對原住民族的各項權益逐漸重視之下,前省議員曾華德先生的 提議與極力奔走下,於1994 年舉辦第一次全國性的原住民族運動會(許義雄、王 建臺、徐元民,2004)。這是我國第一個以族群身分為對象,且具全國規模的綜合 性運動會,雖然在當時只有二種競賽項目(田徑及拳擊),卻是將全國原住民同胞 透過體育賽事的模式匯集在一起進行交流的根基,能夠在這個時期舉辦,對於原住 民族來說,更顯得意義非凡。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舉辦已歷經16 屆,自 1994 年 開始的每年一次,到修改為兩年一次的舉辦,也已持續26 年。由此可知,全國原 住民族運動會在原住民傳統體育文化之保存、交流與傳承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 色(翁文珍,2008)。因此有效的運動賽會管理、可靠的賽事效益評估,有助於運 動賽會的延續與傳承。但是對於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相關研究報告卻並不多,在 上述的背景之下,故本研究以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效益評估準則之建立進行研究。

(15)

表1-1 歷次修憲與體制內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發展一覽表

年 修憲 原住民族正名運動

1983 原住民

1987 立委及省議員針對原住民正名提案質詢

1991 第一次增修 國代提案原住民正名

1992 第二次增修 李登輝總統邀集各級民代溝通正名問題 1994 第三次增修 確立原住民/原住民條款入憲

1996 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成立

1997 第四次增修 確立原住民族/原住民族條款入憲 資料來源:國立政治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2016)

二、研究動機

原住民族的生活文化源自於滿足生命上基本的需求,是自然而然所發生的身 體活動,這些的身體活動則大多是大肌肉活動,稱為自然體育,亦即是現今體育方 法的始祖(潘添財,1994)。如王建臺(2001)所言:「原住民傳統體育是傳統文 化的一環,如果傳統文化走上滅絕之路,相信傳統體育活動也必定要斷了根」。運 動是原住民族與生俱來的天賦,原住民優異的體能、爆發力與節奏感,普遍能讓他 們擁有較出色的運動表現(邱韋誠,2006)。因此在各種運動項目當中,都可以看 見原住民身分運動員醒目的成績。以台灣最受國人喜愛並稱為國球的棒球項目為 例,原住民選手人才輩出,從紅葉少棒大放異彩之後,至今已培育出無數的頂尖棒 球選手(王建臺、王秋光,2009:38)。2007 年中華職棒登錄的原住民身分球員 則佔了 42%(林伯修、朱自敏,2009)。1960 年羅馬奧運會田徑十項銀牌選手楊傳 廣(戴秋松,2014)、目前國內田徑 100、200 公尺短跑紀錄保持者楊俊瀚、女子舉 重59 公斤級挺舉、總和兩項世界紀錄保持者郭婞淳等,都是台灣具有原住民族身份 的頂尖選手(黃郁芳,2016),台灣原住民的運動能力及成績,不僅在國內耀眼,

國際間也是極為受到矚目。

當今體育發展過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運動賽會的管理,有效的賽會管理將 有助於達成運動賽會之目的與功能(陳聖翔,2008)。邱紹同等(2004)認為,新 世紀的大型運動賽會之舉辦效益廣泛而多元,因此已成為現代先進國家帶動社會 全面多元發展之重要活動。Gratton,Simon 與 Coleman(2005)指出,運動賽會的舉 辦能帶給舉辦城市留下觀光、形象、社會和文化資產並直接影響經濟利益。不論是 直接或間接參與運動賽會,人們都受到該運動賽會的影響,並在此互動過程中產生 所謂的「效益」;國內運動賽會雖不如奧運等國際性的運動賽會所能產生之龐大效 益,但卻不能否定其功能價值所在(陳聖翔,2008)。

因此本研究動機之一,現今運動賽會的功能亦趨多元,所帶給主辦區域的效益 也越來越廣泛;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是培養原住民運動人才的搖籃,更是國內原住 民族最高等級的綜合性運動賽會,再舉辦此運動賽會時,可以產生那些周邊效益。

本研究動機之二,則是透過對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效益評估準則建立之研究,可讓 主辦單位往後在籌辦全國原住民運動會時,具備效益評估之準則,期望能將舉辦賽 事的效益發揮到最大。

(16)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台灣每年所舉辦的大型運動賽會有:全國運動會(與全民運動會隔年交錯舉 行)、全國大專運動會、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中型的有: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全 國身心障礙運動會;小型的有各級地方之運動會,如各縣、市運動會;其他方面則 有:單項全國性運動賽會、單項國際性運動賽會、全國性球類聯賽(林房儹、林文 郎,2007)。這些運動賽會的主辦,也都帶給舉辦地區許多不同大小的效益,因此 選用模糊德爾菲法來確定評估準則,借重專家的經驗與知識,透過三回合的反覆回 饋與循環式問答,綜合專家群體決策的結果,討論出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效益評估 準則(宋文娟,2001)。再透過層級分析法的分析,將繁瑣的問題系統化為簡單明 瞭的因素階層,整合專家學者的建議及各階層填答者的回覆後,依其特徵向量作為 階層各因素間的先後排序,求出最大特徵值,以評定比對矩陣一致性指標的相對權 重之高低,以提供決議者在做決議時的參考依據(鄧振源、曾國雄,1989)。根據 上述因此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雖然只是中型運動賽會,但其獨特性無可比擬。透過本 研究了解兩年一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主辦縣市,除了經濟效益之外,還能 帶來哪些效益。

二、了解目前國內對於大型運動會的效益評估準則建立的研究甚少,對於全國原 住民族運動會的相關研究,則多偏向於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與族群認同。做為台 灣第一個以族群身分為對象且歷經 26 年 16 屆的綜合性運動會,應有其適合 的效益及指標之權重。

三、本研究選擇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做為研究對象,並採用模糊德爾菲法及層級 分析法分析出真正影響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效益評估準則、指標及指標最適 合的權重為何,供未來舉辦縣市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綜觀國內外研究,運動賽會所能產生之效益面向廣泛且多元。Getz(1998)指 出透過運動賽會的舉辦,可為舉辦區域地帶來相當多的效益包括吸引觀光客、打造 舉辦縣市的健康形象、增加主辦區域的曝光率、促進旅遊事業、爭取經費場館改善 及擴充設備、提升區域運動風氣及運動賽會的支持。

以往有關指標建立之研究常用於能力評估、成效評估、環境評估……等方面。

葉金田(2006)認為,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當中,指標的作用相當多樣化,能讓問 題更清楚明確的呈現,如果能妥善規劃出適當的指標,可藉由指標所顯示的資訊當 做決定的參考,以便了解現況與未來發展。所以本研究有必要對於建構出運動賽事 的效益面向、指標以及權重值提出探討。綜合以上所述,因此歸納出以下四項研究 問題:

(17)

一、了解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在舉辦地區能達成哪些效益?

二、建立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各舉辦效益主準則與次準則為何?

三、評估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各舉辦效益主準則與次準則具有哪些適合之權重?

四、提供未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單位效益評估之建議為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一、原住民族

原住民是指某地方較早定居的族群,「原住民族」是集體名詞,當用單數

「Indigenous people 或 Aboriginal people」時,代表所有原住民的總稱;當用複數

「Indigenous peoples 或 Aboriginal peoples」時,表示個別的原住民各族;相對的,

「原住民」(Aborigine)則用以稱呼個人(施正峰,2000)。本研究以臺灣原住民 族身份所參與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為研究對象。

二、運動賽會

運動賽會的定義為「由特定組織或團體,具有特定目的、時間、地點,且在公 平的規則之下,進行競技活動,提供觀眾具競技、娛樂、休閒、表演等特性,並透 過科學化的管理過程所舉辦之集會」(林孟男,2007)。本研究將以全國原住民族運 動會為例,探討其舉辦效益與指標評估之準則。

三、效益評估

根據預定的準則,去衡量方案已有或將有的效果與利益,以決定其可行性,

供選擇或改進的參考。本研究之效益評估是指評估舉辦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所能 產生那些效益。

四、準則

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標準原則或是行為準則,順應道德的準則是善,違逆 道德的準則是惡。本研究之效益評估準則是指評估運動賽會所能產生之效益的標 準。

第五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進行之程序,先針對研究主題做初步的整理,確定研究問題後做研究計 畫。再經由相關文獻之探討與分析,選定修正問卷受訪之專家學者,實施修正問卷 調查,問卷回收後彙整出各效益評估主準則及次準則,其意見設計AHP(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專家問卷之架構及內容,並再次選定 AHP 專家問卷受訪之專家 學者,經過三回合的AHP 專家問卷發放後,利用統計軟體進行各效益面向及各指 標之權重值計算,其後針對研究結果加以分析與討論,最後根據整個研究結果與討 論,提出結論與建議。

(18)

依據研究所需之程序,本研究之研究流程如圖1-1

圖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為研究主體範圍,透過 AHP 專家問卷經層級分 析後,了解其效益及評估主準則及次準則最適合的權重。

二、研究對象

(一)修正問卷之專家學者是由國內相關單位,或對問題有深入的涉入,並實際 有豐富參與經驗的專家學者所組成。

(二)AHP 問卷之專家學者是由國內相關單位、單項運動組織主管、全國原住民 族運動會籌辦之行政部門主管及協辦廠商所組成。

確立研究題目 文獻蒐集與分析

問卷調查 進行資料統計 結果分析與討論

討論與建議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運動賽會相關研究

一、運動賽會的定義

現今社會中,各種運動賽會的發源,可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奧林匹克運 動會(章鴻昱,2018)。國際間最具代表性的綜合型運動會,則是從1896 年開始的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此賽會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大型的慶典活動之一(林房儹、林 文郎、黃煜、張振崗、呂佳霙、王慶堂,2004)。

「運動賽會」在運動體系當中,是種運動制度化的表現。其意涵為以運動項目 為主要內容,在裁判的監控執行下,依據世界所共同認定的規則,運動員們進行體 育競技能力的較量。運動賽會必須是在特定的時間內,在特定的場合召集競賽人員,

在規則賦予的情況下展現運動技能,在公平、公正且客觀的情境下舉行比賽(許樹 淵,2003;王宗吉,1992)。

葉憲清(1990)提到運動賽會是體育競技活動中,最常見也最基本的舉辦方式;

它是一種包含體育競技、文化展演、娛樂等多種性質及項目所構成的活動,藉由個 人及團體的競賽與表演方式,完成多元化及多樣性目標,是種有計畫的籌備和運作 的綜合性賽會。

現今的運動賽會不僅只有提供運動員相互切磋提升運動水準的機會,也能替 主辦的地區帶來曝光率與能見度,更能創造出許多的經濟價值及周邊效益。隨著時 代變遷,受到全球化的影響,參與運動賽會的項目、人口及觀眾人數不斷擴增,大 量的資金與資源投入運動賽會,所創造出來的經濟價值相當可觀(黃建璋、陳鎰明,

2006;黃金柱,2006)。

二、運動賽會的種類

葉公鼎(2013)指出運動賽會的類型可分為狹義和的廣義運動賽會活動,就狹 義的運動賽而言,是指運動性質的賽會活動。例如四年舉辦一次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各單項運動所舉辦的世界杯及錦標賽、各項的職業運動聯賽等;廣義而言就不是只 有單純的傳統運動比賽,這些賽事除了應有的競賽性之外,還包含了教育性、觀賞 性、休閒性、訓練性及測驗性。而Van der Wagen, Lynn(2001)也為運動賽會下定 義,依其將運動賽會是否有規劃,而分為一般活動與特殊活動;有規劃之特殊活動 再分為大型活動與小型活動。

鍾天朗(2004)則提出從經營管理層面可將運動賽會分為三類,第一類正規比 賽則是由國際、國家、地方組織所舉辦的運動競賽,此類賽會的特性是舉辦規模龐 大、參與人數多、競技水準高;第二類商業性比賽則是由各民間企業營利組織所舉 辦的單項比賽,此類賽會的特性運動競技水準最高,重視商業行銷與媒體包裝;第 三類群眾性比賽主要用意是在推展全民運動,鼓勵民眾在運動上的參與,雖然此類 賽會的規模及經濟效益較小,但此類則是運動產業發展的基礎。

(20)

邱紹同等(2004)認為運動賽會是屬於「特殊事件」的其中一類,藉此活動的 主辦,主辦者除了可以滿足本身舉辦的目的,如運動教育推廣、休閒娛樂的提供等,

也滿足了特殊興趣團體之目的,如企業贊助、媒體報導或廣告營收等。

陳聖翔(2008)提到運動賽會也是屬於一種 EVENT 慶典活動。Getz(1991)

則是把EVENT 慶典活動分為七大類:文化慶典、文藝娛樂事件、教育科學事件、

商貿集會展、休閒事件、政治及政府事件,當然其中也包含體育賽事。慶典活動在 相關單位重視下,不僅成為發展觀光最重要的趨勢及型態,且經過重新整理和塑造 後,賦予新的創意與構想,不但增加主辦城市的觀光吸引力、活化旅遊景區,更成 為城市再造及社區發展的動力(王舜皇,2002)。慶典活動對地方而言,舉辦活動是 為了振興產業、繁榮地方,因此地方慶典活動是經濟發展的代名詞,也是社區營造競 爭力的呈現(陳志樅,2016)。

Goldblatt(2001)更進一步提及慶典活動所能夠產生包括—經由形象重塑達 到城市再造、帶動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促銷產業文化及產品、帶動基礎建設、

可彌補景點不足、解決旅遊淡旺季之缺憾、增進國民文化瞭解及居民認同、創造 文化環境、提供多元休閒機會、提升地方知名度、吸引商業活動及專業人員進 駐、創造居民認同及驕傲等經濟與非經濟面上之多重效益。

三、運動賽會的功能

近年來辦理大型運動賽會越來越受矚目,所產生的周邊效益也日趨龐大,讓大 型運動賽會成為促進運動發展與城市行銷最好的機會,更成為國家發展與推動觀 光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邱紹同,2011)。Gelan(2003)指出,大型運動賽會在城市 觀光產業中,已成為最快速成長的區塊,且造成國家及城市積極的爭取舉辦類似的 運動賽會。成功的舉辦運動賽會,對內有助於城市再生與重整,加速都市建設,促 進當地經濟活動,並且提供工作機會,增加居民凝聚力;對外有助於城市形象改造 與行銷,吸引外來投資、觀光客、製造業者等,增加觀光旅遊及其他種類的效益(方 佩欣,2009)。透過運動賽會的舉辦,可以提升運動風氣、行銷城市的特色以及培 養優秀運動員(黃煜,2017)。

方佩欣(2009)認為運動向來被認為對於人類發展有很大的幫助,是一項正面 的休閒活動行為,也是全球的共通語言,除了能夠造就社會團結,也提供與世界上 不同文化交流的機會。

章鴻昱(2018)提到,運動賽會是一種集結各方來完成運動競技的活動,可劃 分成多項種類,並具有多元化的特性;如能辦理成功,可以產生許多的優勢與效益,

更能改造城市的體質。

(21)

表2-1 運動賽會相關學術研究及定義 作者

(年份) 研究題目 定義

葉憲清

(1990) 學校運動會的經營管理 運動賽會是體育競技活動中,最常見也最 基本的舉辦方式。

Getz

(1991)

Festival special event and tourism

將體育賽事歸類到 EVENT 慶典活動七大 類當中。

Van der Wagen,

Lynn

(2001)

Event management for tourism cultural business and sporting events

將運動賽會是否有規劃,而分為一般活動 與特殊活動;有規劃之特殊活動再分為大 型活動與小型活動。

許樹淵

(2003) 運動賽會管理 運動賽會在運動體系中,是種運動制度化 的表現。

Gelan

(2003)

Local economic impacts the british Open.Annals of tourism Reaearch

大型運動賽會在城市是觀光的產業中,已 成為最快速成長的區塊。

邱紹同等

(2004)

運動賽會管理-理論與 實務

運 動 賽 會 是 屬 於 「 特 殊 事 件 」(special event)的其中一類。

鍾天朗

(2004) 體育經濟學概論

從經營管理的層面將運動賽會分為三類,

分別為正規比賽、商業性比賽、群眾性體 育比賽。

黃建璋、

陳鎰明

(2006)

;黃金柱

(2006)

運動賽會之效益分析觀 光效益導論

參與運動賽會的項目、人口及觀眾不斷擴 增,大量的資金與資源投入後,創造出相 當可觀的經濟價值。

陳聖翔

(2008)

全國運動會舉辦效益評 估面向與指標之研究

運動賽會也是屬於一種 EVENT 慶典活 動。

方佩欣

(2009)

城市運動行銷的策略分 析

成功的舉辦一場運對賽會,有助於城市的 再生與重整,加速都市的建設,促進當地 的經濟活動,及其他種類的效益。

邱紹同

(2011)

運動會管理:理論與實 務(第二版)

大型運動賽會成為促進運動發展與城市 行銷最好的機會,更成為國家發展與推動 觀光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葉公鼎

(2013) 大型運動賽會經營管理 運動賽會的類型可分為狹義和的廣義運 動賽會活動。

黃煜

(2017)

綜合性運動賽會承辦城 市行銷活動之探討

透過運動賽會的舉辦,可以提升運動風 氣、行銷城市的特色以及培養優秀運動 員。

章鴻昱

(2018)

運動賽會對城市行銷影 響之研究-以

2017MIZUNO 高雄國際 馬拉松為例

運動賽會是一種集結各方來完成運動競 技的活動,可劃分成多項種類,並具有多 元化的特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2)

綜合以上所述,運動賽會是體育競技中最常見的一種舉辦方式,其中的活動由 多種性質及多種運動種項目所構成;除了單純的傳統運動比賽,運動賽會也是一種 慶典活動,其可帶來經濟與非經濟面上之多重效益;透過運動賽會的舉辦,除了可 以提升運動風氣、培養優秀運動員外,更可以達到加速城市的建設與改造、促進當 地的經濟活動、增加居民的凝聚力以及有效行銷城市的特色。

第二節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

一、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起源

臺灣省議會於 1989 年時就提出籌辦臺灣省山胞運動會,但由於當時欲承辦的 縣市多且競爭激烈,經多次協調後仍未取得共識,於是宣告失敗。直到 1993 年,

因省議會多位原住民省議員再次提出建議,建議舉辦全省性的原住民運動會,其中 以曾華德議員最為積極(黃嘉源,2003)。當時曾華德議員在參觀過 1991 年由中 華人民共和國在廣西省南寧市所舉辦的第四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後,深深 感受到保存傳統文化與發掘原住民運動人才的重要性。在曾華德議員的百般奔走 之下,獲得當時教育廳長陳英豪先生的認同,答應舉辦全省性的原住民運動會(王 建臺,2003)。隔年 1994 年,成功的舉辦第一次全國性規模的原住民族運動會,

由屏東縣政府承辦,當時賽事的名稱為「臺灣省原住民運動會」(許義雄、王建臺、

徐元民,2004;鄧衍沛,2009)。

第一屆參賽單位分為學生組與社會組,學生組由縣市政府組隊,而社會組則由 當時臺灣省 55 個原住民鄉鎮組隊,每年舉辦一次(陳登祥,2012)。之後因精省 之故,正式由全省性變為全國性,於是 2000 年起正式更名為「全國原住民族運動 會」,由行政院體育委員會主辦(鄧衍沛,2009)。2001 年後改為每兩年舉辦一 次,參賽單位由各縣市政府統籌組隊(黃嘉源,2003)。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舉 辦精神為發展臺灣原住民族體育、保障原住民族運動權及保存推廣原住民族傳統 文化,至2019 年共已舉辦 16 屆。

二、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意涵

台中市政府在舉辦 2019 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規程中提到,全國原住 民族運動會的舉辦宗旨為:發展原住民族體育,提升原住民族體能,鼓勵原住民族 積極參與運動,提供原住民族切磋、觀摩學習與傳承原住民族文化。全國原住民族 運動會主要是聚集全臺灣各地的原住民選手,透過體育競賽提升運動技術及爭取 榮譽之外,更是聯繫各個區域的原住民族之間情感的機會,並且達到互相觀摩與學 習,藉以傳承原住民各族的文化(臺中市政府,2019)。

三、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種類

根據許樹淵(2003)提到運動賽會的舉辦除了能促進運動文化交流、宣傳體 育運動的功能之外,也是一種文化傳遞的工具,更進一步能激發出民族意識。全 國原住民族運動會是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運動賽會,應當要以保留原住民族 傳統體育文化項目作為考量(李委珈,2009)。所以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 項目從第二屆開始分為:原住民族傳統民俗體育活動及原住民族擅長之競賽種類

(臺中市政府,2019)。以下為歷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種類整理:

(23)

表2-2 歷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種類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2017)、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官網(2021)

年度 原住民擅長運動種類 原住民傳統運動種類 種類

1994 田徑、拳擊 2

1996 田徑、路跑、接力 狩獵、迎親賽會、大豐收 6 1997 田徑、健力、棒球、拔河、十字弓 射豬(擲矛)、負重接力、摔跤 8 1998 田徑、路跑、跆拳、拔河、足球 負重接力 6 1999 田徑、路跑、拔河、慢速壘球、棒

傳統舞蹈、射箭、負重接力、鋸木、

相撲 10

2000 田徑、路跑、慢速壘球、籃球、拔 河、橄欖球、棒球

傳統射箭、傳統舞蹈、傳統摔角、

負重接力 11

2001 田徑、路跑、拳擊、健力、足球、

排球、拔河、桌球、柔道

傳統舞蹈、摔角、負重、射箭

13 2003 田徑、路跑、拔河、拳擊、健力、

足球、排球、桌球、柔道

傳統舞蹈、傳統射箭、傳統摔角、

負重 13

2005

田徑、路跑、排球、拔河、桌球、

柔道、慢壘、槌球、舉重、大隊接 力

摔角、射箭、傳統舞蹈、傳統拔河 14

2007 田徑、路跑、拔河、柔道、角力、

足球、籃球

傳統舞蹈、負重、射箭、狩獵

11 2009 田徑、路跑、拔河、棒球、籃球 傳統舞蹈、傳統拔河、傳統射箭、

負重接力、剝竹筍、慢速壘球 11 2011 田徑、路跑、籃球、棒球、柔道、

拔河、健力

路跑、負重接力、傳統舞蹈、傳統 射箭、傳統摔角、慢速壘球、槌球 13 2013 田徑、路跑、排球、柔道、棒球、

籃球、跆拳道、健力

傳統舞蹈、傳統拔河、傳統射箭、

負重接力、傳統摔角、慢速壘球、

槌球

15

2015

田徑、路跑、排球、柔道、棒球、

籃球、跆拳道、角力、空手道、船 艇競速、慢速壘球、槌球、拔河

傳統舞蹈、傳統拔河、傳統射箭、

負重接力、傳統摔角、 18

2017 田徑、籃球、棒球、柔道、跆拳道、

慢速壘球、槌球

傳統舞蹈、傳統射箭、傳統摔角、

傳統鋸木、傳統負重接力、傳統路 跑、傳統擲矛、傳統拔河

15

2019 田徑、籃球、棒球、柔道、跆拳道、

慢速壘球、角力

傳統舞蹈、傳統射箭、傳統摔角、

傳統狩獵、傳統負重接力、傳統路 跑、綜合競賽、水域活動

15

2021 田徑、籃球、棒球、柔道、跆拳道、

慢速壘球、角力、槌球

傳統樂舞、傳統射箭、傳統摔角、

傳統狩獵、傳統負重、傳統路跑、

傳統鋸木、傳統擲矛、傳統拔河。

17

(24)

根據以上敘述可以得知,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宗旨在於發展臺灣原住民族 體育、提升原住民族體能、發掘原住民族運動人才、推廣及傳承原住民族傳統競 技文化。由歷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項目演變中可以發現,原住民族傳統 運動項目增多,已超過原住民族擅長運動項目。

第三節 原住民族運動會政策

一、省政府教育廳時期的原住民族運動會(1994-1997)

在多位原住民籍省議員的爭取之下,終於在1994 年舉辦了首屆的原住民運動 會,賽事名稱訂為「臺灣省原住民運動會」(翁文真,2008)。當時議定一年舉辦一 次,參加對象僅由官方所認定之九族原住民使得參加;由於競賽項目以現代競技項 目為主,所以此賽事功能定位為發掘原住民運動人才,提升體育項目成績,培養原 住民愛鄉愛國的情操(臺灣省政府公報,1989)。當時所有舉辦原住民族運動會的 經費,完全由省政府教育廳編列預算撥款補助,籌備的過程之中沒有原住民代表團 體參與。而競賽的分組只有國中組及社會組,由原住民各鄉鎮為參賽單位,且沒有 原住民傳統體育項目;直到第二屆由苗栗縣政府舉辦1996 年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籌 備會中才提出以田徑項目為主架構,並輔以原住民傳統特色項目辦理。此時期的原 住民族運動會以競賽成績為主要目的,僅從開、閉幕的儀式中展現原住民各族的文 化特色。

二、行政院體委會時期的原住民族運動會(1997-2013)

中華民國政府在1997 年根據第四次憲法增修條文第九條第三項規定,將臺灣 省政府裁撤並移除自治法人地位,簡併改組為行政院派出機關的政策與過程(法務 部,2005)。臺灣省政府功能與組織業務調整,通常稱為精省、凍省。在精省作業 之後,臺灣省原住民運動會的主辦單位也從省政府教育廳改為行政院體委會全民 運動處;並於1999 年 4 月頒布全國原住民運動會舉辦準則,每兩年舉辦一次,於 全民運動會的隔年舉行,此安排是為了與全民運動會舉辦時間錯開(行政院體育委 員會,2001)。2000 年原臺灣省原住民運動會正式改名為「全國原住民運動會」,

由行政院體委會接手主辦,正式升格為全國性運動賽會(行政原原住民族委員會,

2011)。在賽前的籌備會當中,加入了原住民委員會教育文化處處長為其成員,代 表原住民族參與籌備賽事;經費來源部分除了固定的公部門補助外,也可尋求其他 來源籌募賽事經費(翁文真,2008)。其參加對象也擴大到全國,以各縣市為參賽 單位;參賽組別也調整到青少年組、長青組、公開組,參與賽事的年齡層及人口更 為廣泛(王建臺,2003)。此時期的原住民族運動會將賽事規模與等級提升,參與 對象更為廣泛,並確實的融入傳統體育文化,使更多的原住民投入本賽事,吸引更 多人們的目光。

(25)

三、教育部體育署時期的原住民族運動會(2013-至今)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為配合組織改造,於2013 年 1 月 1 日正式併入教育部,更 名為「教育部體育署」(教育部體育署,2013)。全國原住民運動會名稱改為「全國 原住民族運動會」,由教育部體育署接手主辦,單位業務歸屬於全民運動組的非亞 奧會綜合運動會(教育部體育署,2020)。

2015 年到 2019 年這三屆的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除了承襲以往一貫體育競技 的宗旨:發展原住民體育,提升原住民體能,鼓勵原住民積極參與運動,提供原住 民切磋、觀摩學習與傳承原住民文化之外,更進一步的朝運動嘉年華會的方向邁進

(教育部體育署,2017)。臺中市政府運動局在 2019 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專案 報告中指出,舉辦2019 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預期效益的內容中提到,除了原有 的發掘原住民運動人才、原住民傳統文化傳承、增進運動文化交流機會之外,更增 加了(一)帶動地方經濟,促進觀光產業發展。(二)營造友善觀光環境。(三)鼓 勵運動產業結盟。

此外,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雖然屬於中型運動賽事,但經過16 屆的賽事舉辦,

其組織架構明確且穩定,以下為2019 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組織圖,如圖 2-1:

圖2-1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組織圖 資料來源: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官網(2019)

行政部 典禮部 競賽部 服務部

主任委員

委員

總幹事 副主任委員

副總幹事

行政組 美化布置組 安全維護組 警衛保安組 公關宣傳組

庶務組 會計組

典禮活動組 接待組 聖火組

競賽資訊組 場地器材組

獎品組 裁判組

服務組 膳食組 交通組 醫護組 環保組 隊本部組 執行秘書

秘書

(26)

表2-3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三個時期及政策重點

年份 時期 政策重點

1994-1997 省政府教育廳時期

1.發掘原住民運動人才 2.提升體育項目成績

3.培養原住民愛鄉愛國之情操 1997-2013 行政院體委會時期

1.賽事規模與等級提升 2.參與對象廣泛

3.融入傳統體育文化

2013-至今 教育部體育署時期

1.鼓勵原住民積極參與運動 2.觀摩與傳承傳統文化 3.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4.營造友善觀光環境 5.鼓勵運動產業結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述三個時期的賽事演變可以得知,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已從早期的發 掘運動人才、傳承傳統文化、重視比賽成績,逐漸的轉向嘉年華會的形式;且組織 規模越來越盛大,賽事在穩定中成長。藉由此運動賽事達到各個族群的交流,並結 合當地原住民的產業及特色,進而推廣觀光產業、行銷舉辦城市。

第四節 運動賽會效益相關研究

現今科技的發達,運動賽會的相關資訊已能透過電視、網際網路、收音機、報 章雜誌等途徑快速地傳達給社會大眾,加上日益便利的交通,親臨賽場觀賽已非難 事。越來越多人對大型運動賽會投以目光,也引起運動賽會之主辦單位的注意,紛 紛努力挖掘其背後潛在的效益,期望爲主辦區域帶來正面的影響。不論是直接或間 接參與運動賽會,人們都受到該運動賽會的影響,並在此互動過程中產生所謂的

「效益」(陳聖翔等,2008)。

林中進(2006)指出,舉辦大型國際綜合運動會所能產生的正面影響包括有:

增加收入、為運動賽會而來的遊客、誘發效應、增加收入的幅度、創造就業機會、

運動賽會所來下來的資產、基礎建設的發展、市區重建、提升國際形象、吸引外來 投資、舉辦運動賽會的社會影響、義工的參與、培養將來大型活動可使用的人力、

社會凝聚力、體育活動的參與等。

曾慧青(2006)表示,舉辦國際大型運動賽會,近年來已成為各國重要議題之 一,所產生的相關效能廣泛且多元,除政治、經濟、文化、休憩功能等,其中形象 的塑造及經濟效能,則對國家或城市之觀感有正面的幫助。

(27)

李委珈(2009)指出,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舉辦不能憑表象來判斷文化傳承 的價值,無論有形或無形都應該受到重視及保護,因為文化是決定人類行為衍生現 代萬象的重要因素之一,不能只憑表面所涉及的層面評估其存在的價值。

Preuss(2004)認為,運動或休閒活動的國家或城市行銷效益可分為非經濟效 益和經濟效益,其中包括建構民眾共同目標與凝聚力、宣傳城市獨特的文化特色、

提升城市印象與知名度、更新城市建設與市容再造、促進群眾的和諧以及建構良好 的民眾價值觀。

Harada(2006)認為,舉辦大型運動賽會可獲得的資產可分為有形資產及無形 資產,如下表:

表2-4 舉辦大型運動賽會之資產型態及內容

資產型態 資產內容

無形資產

1.相關資訊與知識的獲得 2.人力資源的永續運用 3.提升社會文化發展 4.帶動整體產業發展 5.提升形象

6.制定或修正相關政策 有形資產 1.促進城市面貌改造

2.改善基礎建設 資料來源: Harada, M.(2006)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0)於「2010 年前我國辦理國際間重大運動會評估報 告」中指出,主辦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可獲得的效益有:

一、促進國際交流、提升國家地位與形象、增加國際能見度、善盡國際運動 團體會員責任。

二、以目前我國外交困境,若我國能舉辦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各會員國將 派隊參賽,有助於各國與我國之認識與交流,為一具體的實質外交。

三、若我國能獲得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的主辦權,整個賽會的辦理情形將永 遠列入國際體壇歷史記載中,實為最佳、最深刻的外交宣傳。

四、我國現為各相關國際體育運動組織之會員,辦理國際綜合性運動賽會,

是善盡會員之責任與義務。

五、提升國內運動競技水準,促進全民運動之風氣。

六、選手在自己國家內參加比賽,在天時地利的優勢及愛國心的驅使下,能發 揮潛能、勇創佳績。

七、透過電視媒體的轉播,提供民眾高水準的體育競賽節目,提升民眾對運動 的興趣及參與,進而促進全民運動之風潮。

(28)

八、全民動員投入賽事之辦理,建立生命共同體意識。綜觀歷年辦理國際綜合 性大型運動賽會的國家,大都是凝聚全國民眾力量,全力投入賽會籌備工 作,攜手建立國家的形象,發揮全體國人的智慧,展現團結的力量。

九、促進觀光事業及相關產業之發展:

(一) 近年來大型賽會的舉辦,除了賽會的進行之外,同時也會配合辦理 學術研討會、文化活動、藝術展覽等,所以除了各國的參賽選手、

隊職員外,亦將吸引大量人潮共襄盛舉,帶動觀光業發展。

(二) 隨著賽會的籌辦、場館的整建及賽會相關週邊產品的生產等產業,

增加國內就業機會,促進經濟繁榮。

十、大陸對我國外交之阻礙與封鎖:辦理國際綜合性大型運動賽會,不但能 以積極手段反制大陸的打壓手段,更能藉國際賽事向世人展示我國自由 民主政治,社會安定繁榮進步的成果。

隨者運動外交成為臺灣政策發展主軸,爭辦各項國際大型運動賽會來臺主辦,

對於各城市城鄉發展、都市規劃與運動場館硬體建設都有相當的挹注,在各項效益 評估上就更顯得重要(張智涵、戴遐齡,2019)。

綜合上述,透過運動賽會的相關研究、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由來及政策的轉 變,再加上舉辦運動賽會之效益的文獻分析後,歸納出舉辦運動賽會可獲得的效益 主準則有:體育競技、文化傳承、城市行銷、觀光效益、政治效益。如下表說明:

表2-5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之效益評估主準則

主準則 內涵說明 參考文獻

體育 競技

運動賽會是體育競技活動中,最常見也最基本 的舉辦方式,也是種運動制度化的表現。其目 的在於提升國內運動競技水準,促進全民運動 之風氣。

葉憲清(1990)、許樹 淵 (2003 )、 葉 公 鼎

(2013)、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2000)

文化 傳承

透過體育賽會達到聯繫各個區域的原住民族 之間情感的機會,並且藉此互相觀摩與學習,

傳承原住民各族的傳統文化。

Harada(2006)、李委 珈(2009)、 (教育部 體育署,2017)

城市 行銷

成功的舉辦一場運對賽會,可以宣傳城市獨特 的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印象與知名度、更新城 市建設與市容再造。

Preuss(2004) 、黃金 柱 (2006 )、 曾 慧 青

(2006)、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2000)

觀光 效益

大型的運動賽會能夠吸引大量人潮共襄盛舉,

帶動周邊觀光產業發展,已成為推動觀光最重 要的活動之一。

Gelan(2003)、陳聖翔

(2008)、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2000)

政治 效益

隨著運動賽會的籌辦,向中央爭取經費挹注,

進而改善城市城鄉發展,加強都市規劃與運動 場館硬體建設,提升主辦區域能見度。

Getz(1991)、張智涵、

戴遐齡(2019) 、方 佩欣(200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9)

第五節 效益評估準則

運動賽會所帶來的效益大概可分為政治、經濟、體育、文化提升等效益,而利 用系統性收集到的現象可用來判斷執行的成效,或對參與者、環境資源所造成的價 值產出(林晏州、林寶秀,2006)。運動賽會的舉辦,不論是主辦機構還是參與者,

都是受益者,在賽會期間,各產業的量值皆會互相產生帶動而增加量值的效果(許 樹淵,2004)。

Henderson(1995)建議從五個方向進行評估運動賽會:(一)參與者:包括參 與者的動機及滿意度,態度、知識、技術與能力的改變,情境的轉換力、人與人之 間的相處模式;(二) 活動本身:領導統御、行銷管理、危機管理及參與者是否獲 得任何事物; (三)地點:是否有整理計畫、適當設施及安全考量; (四)政策 與行政管理:預算說明、成本效益分析與公平服務;(五)執行人員:績效評估、

評估訓練需求與提供改善的回饋。

一、體育競技

體育就是身體的教育,是影響人類社會最久的一個觀念,也是體育最初的概念

(翁志成,1998)。藉由體育賽事的舉辦,除了可以提升全民運動風氣、行銷城市 的特色外,更可以培養優秀運動員(黃煜,2017)。有了運動賽事的舉辦,參 與 者 在 賽 事 舉 辦 期 間 以 觀 賞 或 參 賽 為 主 要 目 的 (陳志崑,2010)。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在1998年邀集學者專家積極研究後,確立了未來的「全國運 動會舉辦準則」,其重點為提升運動技術水準,發展我國的競技運動的原則,以籌 辦今後的全國性運動會(高漢懋,2019)。

程紹同(2004)也指出運動賽會舉辦有利全民運動政策之推展,鼓勵國人規律 運動;大型運動賽會之舉辦可提高國家知名度及形象,促進國際合作關係。從上述 中運動賽會之舉辦,對內可以推展國家政策,以達強國強身之效;對外可以促進國 家外交交流,提昇國家形象與知名度之價值。

競技運動發展需要時間的累積,也需要良好的選、訓、賽制度與策略,為了提 升運動成績,我國未來運動發展方向應包含運動人才的選擇及訓練方式與器材的 提升(陳全壽、陳相榮、呂欣善、張振崗,2003)。

鄭鈞維(2019)提到運動賽會主辦縣市,在挑選舉辦項目的條件上,往往會因 奪牌機會的項目納入選辦項目,因此在選材上刻意挑選該縣市現況成績優異,且有 優秀人才材選項,以增加主辦城市獲得獎牌數量。因此欲提升選手於賽場上的運動 表現,首先應由行政單位制定有效且合理的選、訓制度,要培養出優秀的運動選手 必須有長期且有系統的培訓計畫,透過參與賽事的部分,更是在選材與訓練中佔有 決定性的地位(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

吳慶烜(2004)指出,政府所提供的休閒運動設施有效發揮,民眾參與休閒運 動熱絡的情況下,臺灣民眾休閒運動參與度逐漸昇高;再加上民眾逐漸重視運動休 閒的觀念,因此民眾參與運動及觀光休閒的機會也相對提高。

(30)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必須樹立屬於原住民族群的運動精神,原住民有與生俱 來的運動基因,只要加以磨練,經由系統化及配合運動科學的訓練,以他們熱情豪 放、刻苦耐勞的等特質,必能造就出更多傑出的原住民運動員(潘穎,2014)。

本研究根據上述學者們對體育競技的敘述,歸納出體育競技主準則下的評估 次準則的因素為:提升運動競技水平、增加選手比賽經驗、提供觀賞運動比賽的機 會、增進民眾對健康與運動的知識、增進國民運動參與、增進專業體育人才培訓。

說明如下:

表2-6 體育競技評估次準則

主準則 次準則 內涵說明 參考文獻

體育 競技

提升運動競技 水平

高水準的運動賽事,能有效

提高運動競技水準。 高漢懋(2019)

增加選手比賽 經驗

實際的比賽有助於提高選手 的臨場穩定度。

陳全壽、陳相榮、呂欣 善、張振崗(2003)

提供觀賞運動 比賽的機會

讓民眾親臨現場,感受運動

賽場的魅力。 陳志崑(2010)

增進民眾對健 康與運動的知 識

透過運動賽事增進民眾對運 動與健康的認知。

翁志成(1998)、程紹 同(2004)

增進國民運動 參與

運動賽事的舉辦有助於提升 國民的運動參與度。

黃煜(2017)、吳慶烜

(2004)

增進專業體育 人才培訓

藉由運動賽事的舉辦,從中 發掘優秀運動人才。

鄭鈞維(2019)、行政 院體育委員會(199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文化傳承

在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比賽當中,傳統競技項目是賽會中主要的特色競賽,也 是政府為了維護原住民傳統運動文化與保存,所舉辦全國原住民運動會的目的之一

(陳登翔,2012)。李委珈(2009)在分析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舉辦價值中,說明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特殊性在非經濟效應中,最主要就是傳統體育文化的保存、交 流以及傳承等重大意涵。

莉欣書妲(2001)說明了原住民族運動會舉辦的效能,能有效地散發台灣原住民族 群的文化特色與運動潛能,並進而帶動各個族群文化的深度認識活動,讓各個族群之間 的文化能相互認識、欣賞及尊重,建立原住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自信。

傳統競賽在過去隱含意義包含強健體魄、求生存和抵禦外敵、祈求祖靈庇佑、期望 風調雨順、感謝豐收、團結族群意識與力量等寓意,現在則主要扮演者文化傳承的功能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2019)。

運動賽會透過徵文、漫畫、演講、表演、攝影、海報設計、網頁設計、精神徽 章、LOGO 徵選與吉祥動物等結合藝術與文化活動。讓運動競技的場所,也成為藝 文活動展演的地方(陳聖翔,2008)。

(31)

2021 年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由宜蘭縣政府舉辦,其在競賽規程中提到,全國 原住民族運動會的舉辦宗旨有提到,本賽事可提供原住民族切磋、觀摩學習與傳承 原住民族文化(宜蘭縣政府,2021)。透過體育競賽提升運動技術及爭取榮譽之外,

更是聯繫各個區域的原住民族之間情感的機會,並且達到互相觀摩與學習,藉以傳 承原住民各族的文化(臺中市政府運動局,2019)。

林房儹等(2004)研究指出,運動賽會舉辦所能產生之藝術文化效益包括:促進 藝文建設、提供音樂、舞蹈和傳統文化表演機會、提供國際體育藝文交流、刺激藝文 創作能力、增加民眾對藝文活動的參與,以及美術、攝影、雕刻、圖片、書籍、藝文 講座展示之機會。

透過運動賽會的開閉幕表演,音樂與舞蹈的配合,運動員運動場的力與美的展 現,皆是在向參與者與觀眾提供宣揚身體文化之功能(許義雄,2003)。

此外黃嘉源(2003)在台灣原住民運動會之研究中提到,台灣首屆原住民運動賽 會,舉辦會場搭配原住民的文物展示,包括織布、木雕、皮雕等,對於宣揚原住民文 化特色具有正面的意義。透過工藝產品展現,參與民眾不但能了解地方特色與生活 內涵,也增加運動賽會之內容。

本研究根據上述學者們對文化傳承的敘述,歸納出文化傳承主準則下的評估 次準則的因素為:有助於各族群間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可以讓非原住民認識原住 民族的傳統體育文化、推銷主辦區域的族群文化、配合運動賽會辦理文化活動及藝 術展覽、提供傳統民俗文化展演機會、促進文化藝術建設。說明如下:

表2-7 文化傳承評估次準則

主準則 次準則 內涵說明 參考文獻

文化 傳承

有助於各族群 間傳統體育文 化的交流

藉由運動賽事讓各族群有文化 交流的管道。

李委珈(2009)、臺 中 市 政 府 運 動 局

(2019)

讓非原住民認 識原住民族的 傳統體育文化

透過運動賽事能夠有效推廣傳 統體育文化。

陳登翔(2012)、全 國原住民族運動會

(2019)

推銷主辦區域 的族群文化

讓民眾更深入了解主辦區域的 族群文化。

臺 中 市 政 府 運 動 局(2019)、宜蘭 縣政府(2021)

配合運動賽會 辦理文化活動 及藝術展覽

運動賽會期間,辦理相關藝文 活動。

陳聖翔(2008)、 林 房儹等(2004)、黃 嘉源(2003)

提供傳統民俗 文化展演機會

運動賽會期間,辦理相關民俗 活動的演出。

宜 蘭 縣 政 府

(2021)、許義雄

(2003)

促進文化藝術 建設

藉由運動賽事的主辦,有充足

的經費改善設備。 林房儹等(2004)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2)

三、城市行銷

城市舉辦活動,向全世界展現當地的政經、文化、美食、人民、建築,有助於 營造城市形象,使大眾認知到當地的獨特性,提高遊客再次造訪的機會。城市行銷 也可提升在全球舞臺上的知名度、創造就業機會帶來商機、增加當地居民的向心力 與榮譽感、促使整體環境向上提升(許文聖,2006)。城市行銷的目的最主要是有 效的吸引外來投資及觀光客的消費,並且提供當地居民良好的生活與就業環境,進 而喚起居民的榮譽心與凝聚力(章鴻昱,2018)。

Kotler 在 1969 年提出「地方行銷」,主張一個城市要在眾多城市競爭中勝出,

須經由公家機構與私人企業協力合作,來行銷地方特色與服務,並藉由整體規劃的 行銷策略來吸引大型企業、觀光客前來投資和消費、以達到活化地方經濟的作用

(謝佩玲,2019)。城市可以藉由舉辦運動賽事在媒體上得到巨大的曝光率,以獲 得城市行銷的效能。也可藉此機會利用當地的歷史、自然環境及人文特色,建構出 美好的城市意象,更能將城市的獨特性介紹出去(方佩欣,2009)。

陳亞甄(2008)指出籌辦運動賽事能夠帶動運動產業發展,進而引發運動產業 關聯效果。不論是運動場館業、運動傳播業、運動表演業、運動批發零售業等,都 因舉辦運動賽事,而從中獲取最大利潤。

而主辦城市為了取得主辦權所投入大量的人力與資源,如增建、改善當地的基 礎建設、運動場館、交通運輸等,對於主辦城市往後的經濟或觀光發展也會產生長 遠的影響(Solberg & Preuss,2007)。涂國祥(2015)認為在衡量城市意象的指標 會因為各城市的屬性和環境而修改衡量的依據。故藉由舉辦運動賽會檢視城市的 意象,將有助於觀光客建構城市的特徵,並瞭解觀光客對城市的評價。

利用城市舉辦大型活動而建設更新城市建築,大量採購新型軟硬體設備,以提 高當地居民的生活品質。例如建設街道、高速公路、鐵路、機場、電信網路等等,

不但能為當地居民帶來良好、便利的生活環境,還能吸引外地的觀光客來旅遊,進 而定居下來(陳德璘、方信淵,2010)。

此外,谷世賢(2013)提到賽會服務人員態度與專業能力或是賽會的賽前宣傳,

對於提升主辦城市意象不具有直接影響,但賽場之標示、資訊、場館、醫療設施或 賽程安排等如果讓與會者感到滿意,則可能讓與會者對於當地的城市意象改觀。

Anthony(2004)指出,認為舉辦賽會的成是必須使賽後的運動設施能夠長久 經營,在政策的規劃上可以往「城市再生」前進;且當大型賽會結束以後,主場館 及其他相關設施,皆可規劃成觀光旅遊的景點,因此運動場館的永續發展也可以是 城市行銷執行的策略之一。

廖清海、王學中、陳威成、廖振幃(2019)提到台灣媒體一直以來對大型運動 賽會及主流運動(如:棒球)的報導關注度較高,運動成績表現較為優異的項目,

能夠獲得比較高的媒體曝光率。體育賽事一直以來都是傳播媒體關注及報導的重 點,也是體育迷關心的重點,因此各相關傳播媒體的收視率將會大幅提升,報紙雜 誌的發行量也會擴大,網路的點閱次數亦會激增(林芬蘭,2004)。

(33)

本研究根據上述學者們對城市行銷的敘述,歸納出城市行銷主準則下的評估 次準則的因素為:增加主辦區域的知名度、強化主辦區域之形象、促進各代表區域 之凝聚力、改善或興建運動場館、吸引外來投資、增加媒體關注。說明如下:

表2-8 城市行銷評估次準則

主準則 次準則 內涵說明 參考文獻

城市 行銷

增加主辦區 域的知名度

主辦運動賽事,能有效提 升城市的曝光率。

許文聖(2006)、方佩 欣(2009)

強化主辦區 域之形象

藉由運動賽事的主辦,重 新打造城市品牌。

涂國祥(2015)、谷世 賢(2013)

促進各代表區 域之凝聚力

運動賽事的主辦,讓城市

居民的凝聚力再提升。 章鴻昱(2018)

改善或興建 運動場館

藉由運動賽事的主辦,有 充足的經費改善運動設 備。

Solberg & Preuss

(2007)、陳亞甄

(2008)

吸引外來投資 大型運動賽事的籌備,能

夠吸引更多資源的投入。 謝佩玲(2019)

增加媒體關注 運動賽事的主辦,能夠提 高媒體的關注度。

廖清海、王學中、陳威 成、廖振幃(2019)、

林芬蘭(2004)、方佩 欣(2009)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四、觀光效益

從過去的研究顯示,就城市的觀光發展而論,該城市的意象認知、滿意度與其 是否願意至該城市旅遊,對觀光客來說關係最為密切;而旅遊目的地意象在旅遊目 的地的選擇過程中,往往擔任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呂紹祺,2010)。

相關的研究結果指出,觀光景點透過舉辦相關特別活動,除了增加觀光收入,

更產生出多種效益,例如增加觀光目的地吸引力、吸引來自各地的觀光客、加長遊 客遊憩時間、提昇遊客重遊率、引發前往意願與增加消費、創造就業機會等。(林 永森、黃小玲、連佳振,2006;魏金源、莊萬進,2007)。

陳志崑(2010)指出經由運動賽事的舉辦,參 與 者 在 賽 事 舉 辦 期 間 以 觀 賞 或 參 賽 比 為 為 主 要 目 的,除 了 比 賽 場 地 旁 的 景 點,少 許 會 搭 配 安 排 額 外 參 觀 當 地 景 點 的 行 程 。

根據林房儹等(2004)所作的研究指出,運動賽會對經濟影響效益面向除了提 高國民所得、創造就業機會等,還有促進運動產業發展、促進都市計劃發展、吸引 外商投資、促進運動觀光事業、促進市場交易、增加國家稅收、促進運動傳媒發展 等經濟效益之面向。

鄭家韻(2008)指出觀光客參與旅遊的程度不同,也會有不同感受的觀光體驗。

結合運動與休閒旅遊的特色,從市場的供給面與需求面而言,能夠涵蓋更多的成員,

數據

表 2-1  運動賽會相關學術研究及定義  作者  (年份)  研究題目  定義  葉憲清 (1990)  學校運動會的經營管理  運動賽會是體育競技活動中,最常見也最基本的舉辦方式。  Getz (1991)
表 2-2  歷屆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競賽種類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2017)、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官網(2021) 年度 原住民擅長運動種類 原住民傳統運動種類 種類 1994  田徑、拳擊 2 1996  田徑、路跑、接力 狩獵、迎親賽會、大豐收 6 1997  田徑、健力、棒球、拔河、十字弓 射豬(擲矛)、負重接力、摔跤 8 1998  田徑、路跑、跆拳、拔河、足球  負重接力 6 1999 田徑、路跑、拔河、慢速壘球、棒球 傳統舞蹈、射箭、負重接力、鋸木、相撲 10 2000 田徑、路跑
表 2-3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的三個時期及政策重點  年份  時期  政策重點  1994-1997  省政府教育廳時期  1.發掘原住民運動人才 2.提升體育項目成績  3.培養原住民愛鄉愛國之情操  1997-2013  行政院體委會時期  1.賽事規模與等級提升 2.參與對象廣泛  3.融入傳統體育文化  2013-至今  教育部體育署時期  1.鼓勵原住民積極參與運動 2.觀摩與傳承傳統文化 3.促進觀光產業發展  4.營造友善觀光環境  5.鼓勵運動產業結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根據上述三
表 2-11  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之效益評估準則  主準則  次準則  作者(年份)  體育競技  1.提升運動競技水平 2.增加選手比賽經驗  3.提供觀賞運動比賽的機會  4.增進民眾對健康與運動的知識  5.增進國民運動參與  6.增進專業體育人才培訓  陳聖翔(2008)、許樹淵 (2003 ) 王 宗 吉(1992 )、 葉 憲 清(1990 )、 黃 金 柱(2006)黃煜(2017)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2000)  文化傳承  1.有助於各族群間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  2.可以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ading Task 6: Genre Structure and Language Features. • Now let’s look at how language features (e.g. sentence patterns) are connected to the structure

Help pupils create paradigmatic associations by introducing the superordinates of different sports (e.g. water sports, track and field events, ball games) and guiding them to

好了既然 Z[x] 中的 ideal 不一定是 principle ideal 那麼我們就不能學 Proposition 7.2.11 的方法得到 Z[x] 中的 irreducible element 就是 prime element 了..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 let us start consideration from a simple one-dimensional (1D) system, where electrons are confined to a chain parallel to the x axis. As it is well known

The observed small neutrino masses strongly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super heavy Majorana neutrinos N. Out-of-thermal equilibrium processes may be easily realized around the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