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1 研究方法選擇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和個案研究方法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 3.1 研究方法選擇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和個案研究方法"

Copied!
1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投身於世界當中,觀察,以及讚嘆、體驗

和反省。想要理解一個世界,你們必須成為那個世界的一部份

,同時與此保持距離,既是其中的一部份,又與之保持距離(Patton, 1990/1995: 159)。

-選自 Halcolm 的《方法論年鑑》。

3.1 研究方法選擇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和個案研究方法。為什麼要採取這種寫作方式與研究方法呢?

以下分別說明我的選擇立場與考量。

3.1.1 選擇質性研究

有時候聽到一些老師評論他人文章「不夠客觀性」,或僅僅能「自圓其說」時,

心中總有個疑惑-難道知識真具有一個客觀真相,能被人們發現和證實?直到修質性 研究這門課時,才了解不同理論典範下的本體論、知識論、方法論是有差異,也更增 強下回遭他人質疑論文「不夠客觀」的回答能力。有些研究者區分量化研究和質化研 究方法,並不是因為證據類型差異,而是在整個哲學信仰上的不同(Yin, 2001)。Guba 與 Lincoln (1994)認為社會科學研究可以從四個方面探討其理論淵源:實證主義、後 實證主義、批判理論和建構主義。量的研究就是建立在實證主義的理論基礎上,認為 社會現象是一客觀的存在,此一真實現象可以用一套既定的工具和方法程序獲致對客 體的認識。而 Denzin 與 Lincoln 提出質的研究另三種典範:後實證主義、批判理論和 建構主義(陳向明,2002),開啟我對知識的「事實」了解。根據對這些典範的本體 論和知識論的了解,我認為研究意義是由研究者和被研究者所共同建構的,沒有一個 客觀的事實,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為,事實是多元的,因歷史、地域、情境等因素而有 所不同;也如 Goodman 所說:人們看待事物的方式決定了他們所看到事物的性質(陳 向明,2002:22)。所以,質性研究建構主義典範的本體論和知識論,是能說服我及 現階段援引為學術研究和寫作的方針。

(2)

3.1.2 個案研究的選擇考量

根據 Robert Yin (2001)的說法,研究方法的選擇需視三種情形而定:(1)研究問 題的類型(2)研究者在實際事件上所做的操控;以及(3)研究重點是屬於現代或歷 史的現象。一般而言,在提出「如何」和「為什麼」的問題,和研究者對於事件只有 少數的操控權,或研究重點是當時真實生活背景所發生的現象時,個案研究是較常採 用的策略。而我所擬的問題多屬於「如何」和「為什麼」的提法,如宜蘭女同志社群

「如何」形成?他們社群集結憑藉、形成過程「為什麼」和台北地區有差異?他們這 社群「如何」互動?以及,他們「如何」打造一情慾空間?此外,在研究過程中我是 在檢視當時的事件而非歷史現象,而且他們的相關行為是我無法操弄、左右的。這些 因素都成為我選擇個案研究方法的理由。再者,Stake 以另一種方式來定義個案研究,

他認為不是方法論的差異、而是研究個體的選擇是決定選擇個案研究的原因,且這個 體必須是「功能特定」,而不是普遍的個體(Yin, 2001: 47)。反觀我的研究對象是一女 同志社群,這社群是一帶有特色的群體而非普遍現象,所以按照 Stake 對個案研究的 定義,研究對象的特殊性是我採用個案研究的原因。

3.2 研究參與者

底下除了對研究參與者稍作簡介外,研究倫理的關注和我與研究參與者間的關係 討論,都是檢測研究結果的手段,故分別說明之。

3.2.1 研究參與者簡介

田野現場的訪談對象,每個 T 除了本名外,皆有另個小名。避免文章發表為受訪 者帶來困擾,本文每個受訪者小名,都是化名。有關這群研究參與者間的關係詳細描 述,第四章將對此作進一步說明。下表 3-1 是這群研究參與的女同志社群成員介紹,

分別就其身分認同、職業、教育程度、是否使用電腦和年齡作一介紹,藉此劃分他們 是一群青年、勞工階級的女同志。

(3)

表 3-1 研究參與的女同志社群成員介紹 個案成員 性/別身

分 T/P

訪談時職業 教育程度 是否使用電腦 年齡(歲)

小達 T 國小 23

小沛 T 麵包店學徒 高職夜校 23 小振 T 超商職員 高職夜校 23 小賢 T 五金行業務 高職夜校 22 阿奇 T 電動玩具店店員 高職夜校 22 小甫 T 檳榔攤服務生 國中 24

小祥 T 高職夜校 21

小為 T 國中 18

烏鴉 T KTV 服務生(夜 校生)

高職夜校生 21

小石 T 餐飲業服務生 高職夜校 22 阿廷 T 無(夜校生) 五專夜校生 21

進仔 T 高職 21

小佳 P 酒店公關 國中 23

小美 P 高職 22

小娟 P 泡沫茶坊店員 五專生 22

秀秀 P 高職 20

資料來源:田野資料。

3.2.2 研究倫理的關注

此部分就進入田野的方式,和研究參與者的隱私問題,作一敘述、分析。本文結 論中,關於研究者省思部分,也將針對研究倫理的關注問題,做更進一步的說明和探 究。

(4)

一、自願和不隱蔽原則

在進入田野現場的方式,我採逐步暴露自己的研究身份。以這樣的方式進入現場 的原因是試圖建立這群體對我的信任感,逐步引導他們對於這研究計畫的瞭解。此 外,一些常互動的成員都知道我的研究者身份,若是有新加入的朋友,我會找酒過三 巡的機會,再慢慢向他們透露自己的身份。而表明身份時最忌話多,因為這樣會搶他 們的鋒頭,也會在談話中流露出權力的關係。尤其在特別重視長幼權利、義務關係的 迌 T 群體中,身為非群體內 insider 的我,更須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話說得 過多,而搶了其他兄弟們的風采。所以,我的身份在互動場合中是既得挑明著講但又 須適可而止的話題,如果,他們對我的研究身份告知沒有表示意見,我通常會在更熟 稔之後,表達進一步個別訪談的動機。然而,研究參與者也有拒絕的權利,如阿廷住 在台北,我曾表示要在台北進行單獨訪談,他委婉的拒絕我的提議,以致,我對他的 觀察和聊天僅止於在社群活動的場合中。

二、尊重個人隱私與保密原則

質的研究另一項廣被討論的倫理道德問題,即是「隱私」和「保密」原則。身為 研究者,使我擁有權利進入別人的生活,通過他們這群 迌 T 的眼睛看世界,傾聽 他們的故事。然而,避免因為自己獨享的權利而干擾他們的生活,是我進入研究現場 始終持著戒懼態度的理由。因此,在訪談和參與觀察過程,我絕對遵守的原則是:首 先,避免在受訪者間傳話,以致引起社群成員的爭執和不滿。對一個講究義氣、相挺 的社群裡,研究者如果因為一時的疏忽,傳達社群成員間的怨懟之語,便容易引起社 群成員間的爭執和全體分裂危機。故身為研究者,我時常小心地意識這些權力是否有 被誤用。也因為對於「保密」工作的重視,後來,關於他們因打架而吃上官司一事,

我便成了兩邊人馬互控對方的傾聽對象。這時候,我的傾聽位置,除了不傳話外,也 不試圖處理、排解兩方的恩怨,因為這工作應該由大哥出面排解,如果我插手管這事 情,容易逾矩且濫用我身為研究者可聽到故事的權力。因此,關於傾聽的原則,我堅 持不傳話且不誤用研究者的權力,而給對方造成傷害。

其二,訪談逐字稿絕對不會讓他人過目,以免引起成員間不必要的誤會。在訪談 剛開始的時候,我會將每個人的訪談內容,打成逐字稿,並待下回的田野訪談時,將 每人的逐字稿,分別當面交給他們查看和糾正。在這過程,他們看到我拿出一大疊資

(5)

料,紛紛要求讓他們看其他人的訪談逐字稿。此時的我,掙扎著思索是否讓他們看別 人訪談內容的問題,這矛盾的心態是源自甫入田野現場,讓他們看的動作,的確能釋 放善意且討好他們;可是,如果沒有妥善的做好保密工作,則容易讓研究參與者受到 傷害。因此,決定毅然地拒絕他們的要求,且告訴他們:「我也不會讓別人看你們的 資料!」此種秉持「保密」的原則,讓身為研究者的我,逐漸獲得他們的信任,所以,

我常會聽到一些成員間的相互埋怨和秘密,這些涉及研究參與者「個人隱私」的資訊,

雖然沒有被納入研究內容的資料呈現,可是,卻對我之後的研究分析和脈絡理解,提 供更充足的資訊以供參考。

其三,如果受訪者表示這段訪談不錄音,或是拒絕放入研究分析中,我則完全尊 重他們的意見。例如有次小達向我吐露心聲,後來,他覺得不當,要求我不能寫出來。

雖然這些話對資料分析很有幫助,但是,身為研究者的我應該如 Fontana 與 Frey 所說:

首先應該考慮到被研究者,然後才是我們的研究,再來才是自己。也就是說,當有利 益衝突時,被研究者第一,研究第二,研究者第三(陳向明,2002:593)。此外,

Weiss 談到倫理道德問題時,曾經從自己的親身經歷中列舉一些例子,以說明他的立 場。例如,如果他知道自己的訪談對象曾經犯過法,他不會主動向警察報告(陳向明,

2002:591),而我也遇上類似的狀況。今年進入田野時,知道他們有件打架糾紛被告 上法庭,因此他們紛紛吃上官司,但也因為內部對誰該負責的問題,紛攘不休,最後 導致群體的破裂。雖然,過程的資料可以讓我的分析更完整,卻怕因為資料的公布,

會為他們帶來困擾,因此,我還是選擇以被研究者優先的立場。

3.2.3 我如何與研究參與者建立關係

一般來說,如果要對一個社會機構進行深入的調查,我們就必須獲得所在機構領 導的批准(Lincoln & Guba, 1985)。而進入此宜蘭兄弟 T 社群田野,小沛算是帶我進 入現場的「合法守門員」,因為他是這社群的二哥,故在此社群擁有特殊的位置,正 因為小沛守門員身份的合法性,大家除了當我是他們二哥朋友般禮遇我以外,也批准 了我進入田野現場的權利。再者,此兄弟 T 社群的特色是「挺兄弟」、「講義氣」,研 究者是二哥帶來的朋友,除了比較容易接近他們外,也因為「挺」二哥,所以他們也 會義無反顧地「挺」我的訪談邀請。也就是說,小沛「合法」守門員的角色,對研究 者進入田野現場的影響是:發揮他在社群的權力位置,和運用此社群「相挺相挺」「講

(6)

義氣」的特色,讓我甫入田野時,迅速且無虞地認識這群兄弟成員。

此外,進入現場不僅僅是一個方法技巧的問題,也是一個權力協調的問題。當我 進入田野現場的次數漸漸增多,我的行為和互動也漸漸地納入他們權力關係,並成為 其中的一環。舉個例子,有次小沛私底下告訴我,要我和他們大夥喝酒時,聲音放低,

而且不要動手動腳的,否則會被認為不夠尊重他們。那時候我才驚覺,對一個不是他 們社群 insider 的我而言,動作過於醒目或聲音大過他們,其實,是剝奪了他們在空 間的權力,且讓他們覺得自己的空間被外人佔據,因而出現不安全感。所以,之後的 每次聚會場合,我都會特別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敢逾矩。換句話說,關係的建立並不 代表有合法的守門人帶入,就萬事 OK,事實上,進入田野往往會遇見難題,而欲改 善挫折感,正有賴於熟悉他們的內部關係和權力運作。就我而言,洞悉田野場域的內 部結構和關係運作,且能時時反省和修正自己在田野中的言行,正是與研究者關係建 立的不二法門。

3.2.4 為什麼是宜蘭

第一章前言內容,已提及我遇見這群 迌 T 的「因緣巧合」,也因而引起我想以 此群宜蘭兄弟 T 為女同志研究個案。然而,我接著便思索宜蘭這地方有何特殊性?其 特色為何?它的特殊性又能為我的研究提供什麼樣的解答?而這些解答又可以為本 研究問題提供最大資訊量的人、事、物。因此,在思索過程中,我逐漸發現宜蘭作為 個案的特殊性。

首先,自表 3-2 可見,北部地區工商和服務業人口數雖然佔台灣一半以上,然而,

其區域內部的經濟發展卻是呈現不均的狀況。自民國 80 年至 90 年,表 3-2 明顯呈現 北部區域各縣市的工商及服務業員工數皆屬上升狀態,唯有基隆市和宜蘭縣除了所佔 比例最低外,其工商及服務業員工數所佔比例卻逐年下降。再者,雖然基隆的比例低 於宜蘭縣,但是基於地理位置的考量,基隆市因為較鄰近台北市,雖然其工商及服務 業就業員工人數低於宜蘭縣,可是因為較靠近台北市,所以吸收台北資訊和文化也較 佔優勢。反觀宜蘭縣不但就業員工人數較低外,且宜蘭因為三面山地環繞,又東瀕太 平洋,與西部地區形成相對的孤立性,因此,被稱為「山後」,也就是道光 21 年(1841 年)台灣道姚瑩所說的:「山後略短,南北不及千里」之處(廖風德,1990:12)。故 就經濟發展和地理位置對文化資訊的接受影響,宜蘭正是鄰近台北市,且符合經濟和

(7)

文化資訊弱勢的研究區域選擇條件。因此,宜蘭地域的選定,正好可以回答我試圖以 城鄉關係解釋都會區和非都會區女同志的集結憑藉,和主體形塑差異的研究問題。

表 3-2 台灣北部地區工商及服務業場所單位就業員工人數地區分佈 80 年員工人數分配

比(﹪)

85 年員工人數分配 比(﹪)

90 年員工人數分配 比(﹪)

北部地區 53.50 53.94 56.56

基隆市 1.51 1.46 1.08

台北市 23.66 23.60 23.31

台北縣 14.66 14.88 14.74

宜蘭縣 1.77 1.61 1.29

桃園縣 8.20 8.34 9.13

新竹縣 1.79 2.01 2.44

新竹市 1.90 2.03 2.57

資料來源: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初步綜合報告(1996;2001),行政院主計處,

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3.3 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的資料收集方式採參與觀察法和訪談法,此資料蒐集完後的處理與分析過 程皆在下文有清楚的說明。

3.3.1 蒐集資料的方法與過程

資料蒐集方法有深度訪談和參與過程,我何以選擇這些方法蒐集資料?且又如何 以此這些方法蒐集資料?接著,將說明資料蒐集的過程與方法。

(8)

一、深度訪談

(一) 訪談方式的選擇

在初入田野之際,採用非正式的會話訪談,即非結構式20的開放形訪談,試圖了 解受訪者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和他們對問題的意義解釋,藉 此以建立和維持和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待深入了解受訪者,以及「取得同意進入研 究場域」後,便採用「一般性訪談導引法」21(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即 每次進入田野前,皆會因應研究對象的不同,先將關連的研究主題擬定為「訪談導引」

(interview guide),但在真實訪談情境中,為了促使訪談的過程自然、流暢,我常在 訪談過程中,變化問題的順序或調整問題的敘述,有時,也根據受訪者回答中,機動 的加入未預定的訪談內容。

(二)訪談進行

藉由守門員的介紹,並取得同意進入研究場域後,我每次依訪談對象差異,擬定 訪談導引。訪談導引的內容大致可分為幾項:(1)社群的形成過程,和兄弟間的情感 建立和衝突化解方式(2)社群的互動內容和尋求活動的空間,且這些活動與空間和 社群認同、性/別認同的關係(3)加入社群前的認同與加入社群後的性/別認同轉變(4)

就田野觀察到的有趣或衝突經驗,對當事者或他人做進一步詢問與確認。當他們敘說 他們的生命故事時,研究者則採全程錄音,也做深度訪談記錄和實地筆記,其內容包 括空間的描述、研究參與者的情緒與感受、研究者本身的反省等。

如果訪談地點是在 KTV 空間,拿出錄音機和紙筆總不適宜,為了避免讓他們覺 得我和他們在一起的目的性太強,且也不應打擾他們的活動與娛樂,我常將在包廂獲 取的訪談內容,迅速地跑到廁所內把它記錄下來。所以,現在攤開那時的筆記紀錄,

有些字體扭曲、誇張的躺在紙上,部分是與酒精作用共同完成的作品。又,如果訪談 的地點是在一般的公共場合,面對單獨的訪談對象,則以錄音為主,訪談地點則由受 訪者決定。若是面對多數受訪者,我則詢問他們錄音的可行性,如果他們不喜歡錄音,

或是我判斷錄音會影響他們的互動,則會採用不錄音的方式,以記重點的方式,待離

20 Bernard、Fontana 與 Frey 將研究者對訪談結構的控制程度分為「結構型」「半結構型」和「無結構 型」,即陳向明所謂的封閉形、半開放型和開放型訪談(陳向明,2002:229)。

21 Patton (1990/1995)認為訪談方法依標準化程度的不同,又可區分為非正式的會談方式、一般性訪 談導引法及標準化開放式訪談。

(9)

開田野現場,再找他處地方,將訪談內容記下。例如,2002 年中秋節,那晚,我參 加他們的烤肉聚會,因為那時的聚會場合,不適合過渡彰顯自己的訪談目的,故我在 結束烤肉活動之後,在往冬山附近 7-11 旁的空桌椅,記下那夜觀察且訪談的內容。

而在研究進行前,我會先請受訪者過目訪談導引的內容,也會進一步請受訪者自 行加入未列入的問題,或在研究期間發生的相關事件。每次訪談時間約 2-4 小時,視 當時氣氛及情況而定,有時訪談完會繼續進行參與觀察的部分。訪談地點由受訪者選 定,訪談時,有時候受訪者其他朋友會加入,藉此機會除了可以增加訪談對象,也由 個人訪談變為小團體訪談,藉此拼湊、比對事件的完整性。訪談時間預期自 2002 年 7 月到 2003 年 5 月,預期為期 11 個月的訪談過程中,所有的訪談內容除了以錄音機 錄下後,也會做訪談筆記,記下現場、事後想法和省思。然而,有些訪談是在參與觀 察時機動進行,為了避免干擾他們的活動,避免採取錄音方式,僅以訪談筆記的方式,

記下當時的非正式訪談內容。關於這些訪談內容,事後我會交予受訪者過目,避免因 訪談內容錯誤,導致分析時的理解偏誤。剛開始他們對我交與他們的訪談稿十分感興 趣,因為看到自己的話語被印成鉛字體,似乎覺得新奇,然而,隨著訪談的次數漸增,

他們對訪談稿的熱情也漸漸地褪了下來。不論如何,我還是遵守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 該注意的倫理原則。

二、參與觀察法

(一) 參與觀察法的選擇

選擇以參與觀察方式,蒐集資料的原因是:因為研究對象是一群稱兄道弟的女同 志社群,他們聚集時的言語、身體姿態表現和身處異性戀空間的行為互動模式是有差 異,而這種差異又必須身臨其境才能親眼目睹,因此,選擇參與觀察法蒐集資料,可 以讓我深刻了解他們在特殊空間的互動和活動,且進一步探究因不同時、空、人互動 衍生的意義。而這些意義,對於一個地裡學者而言,也是觀看地景變化與意義的最佳 機會和場景。

當初決定研究方式是否採參與觀察法時,其實落入兩難的抉擇,因為這群宜蘭女 同志是很愛喝酒,且酒量超好的一群兄弟 T,且他們的活動時間足以晨昏顛倒來形 容。這些對我而言最初的確是一障礙,不喜歡喝酒喝到從鼻子吐的感覺,必須和原先 熟悉的生活脫軌,還需強迫自己習慣在宜蘭的特定生理時間表。然而,深信著藉由參 與觀察方能貼近研究參與者和他們的生活素材,正如 Blumer 所認為,人的行為是互

(10)

動過程的結果,意義是鑲嵌在文化脈絡中(胡幼慧,1996)。所以,我決定藉由參與 觀察的方式,深切瞭解他們互動下的意義呈現。

再者,根據實地觀察,我較有機會接觸參與者平時不太注意的事,例如此群兄弟 成員的敬酒、疊杯動作,及他們肩搭肩唱歌所撐起的兄弟濃密情誼等,這些事是無法 透過訪談尋得蛛絲馬跡。另外,Patton (1990/1995)認為透過參與觀察,也能進一步觀 察到研究對象在訪談中不願談及的事,還能超越受訪者在訪談時選擇性知覺的資料提 供,而且透過參與觀察所吸收的資訊,形成自己的看法和印象,是最詳細的實地札記 所無法比擬的。例如,他們會打婆的景象,且他們兄弟間也會互毆的情形,這些都是 在訪談時,他們不願談及的事。後來,透過我的參與觀察經驗獲知這些事端,且再藉 由這些事項成為訪談的引子,逐步地瞭解這群兄弟 T 的生活總面向。所以,透過參與 觀察可讓我更接近研究素材,不斷觀察,也不斷尋求解答。

(二)參與觀察的進行

擬定的研究問題:社群的互動內容、活動時的性慾空間呈現、以及社群互動和再 現的空間對身分認同的影響,這些問題皆需要透過參與觀察獲致解答。同樣地,預計 為期共 11 個月的觀察時間,試圖觀察他們唱歌時的歌詞內容所呈現的性別和性慾傾 向,以及唱歌、喝酒時的身體展演,身體、衣飾、歌聲、舞步和敬酒姿勢是如何酷兒 化這空間。此外,他們也常尋求一些茶坊和郊外地區聚會、聊天,這時我也會參與且 觀察他們的互動內容。有時也會受邀到這些受訪者的家中,藉機觀察社群在私密和公 共空間的互動差異。在這些參與觀察中,有時會發現一些可深入訪談的資訊時,便會 事後另擬定訪談導引,以延續進行深度訪談,加深對事件的了解。

而就 Patton (1990/1995)就觀察取向上的五個變異向度:(1)評鑑-觀察者的角 色:我是採取部分參與觀察,也是選擇性的觀察人、事件、空間(2)就評鑑者角色 素描:我的觀察角色大部分人知道,有時候會有一部份人不知曉,他們不知曉的原因 是:在活動場合中,第一次見面,朋友只會輕描介紹:「台北來的朋友」。然而不久後、

我會主動接近並表明研究者身分。(3)評鑑目的素描:我會依場合選擇性做完整性或 部分說明真實目的,因為有些場合太過多話,有搶鋒頭之嫌,所以不適合做過完整性 的說明,除非他們有進一步要求(4)評鑑觀察期間:我是採取長期性、多次觀察方 式進行(5)觀察焦點:僅可能尋求對整個方案所有元素的全面性觀察。

(11)

3.3.2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 資料處理

每次蒐集回來的訪談內容,藉著轉它們轉化為逐字稿的過程,慢慢讓自己浸潤在 他們談話當時的脈絡裡。也藉由反覆閱讀逐字稿和田野筆記,讓自己更熟悉、融入他 們的生活經驗。在這段時間,我會將熟稔的資料轉化為相關觀念,並將之註記在旁邊 的空白欄,並在重要概念的段落以不同色彩呈現,著明此一段落的主題(topic)。接 著,參考相關概念的文獻,以刺激自己的思考,經由反覆推敲與分類,將多種相似的 主題歸納為同一類別(category),最後再自不同類別中抽繹出組型(pattern)這個上層 概念。比如說,我先區分出社群的禁忌,如勿涉他幫地盤、挺同幫兄弟和不可出賣兄 弟等不同主題,再從這些主題推演出「社群規範」這個類別,然後,再將社群規範、

兄弟文化、信任機制等類別歸納為「社群網絡的運作機制」,漸漸地,呈現本研究完 整的架構。

二、 資料呈現

第四章到第七章的資料分析結果呈現中,有援引訪談資料以作為說明和佐證,為 了避免讀者混淆原意,在此稍做說明:

(一) 訪談資料引用

在引用訪談資料時,我會以變更字體(標楷體)來與行文(新細明體)加以區分,

並於引文後加註資料來源,如(小達,2002/8/3-6)即表示此段內容摘自 2002 年 8 月 3 日小達的訪談逐字稿第 6 頁。對於研究參與者的訪談內容,為了保持其談話當時 的脈絡與情緒反應,我堅持不刪改其言談內容,但為了讓讀者更清楚瞭解他們的表達 內容,我常在他們說台語的話語或情緒表達裡,以括弧呈現中文的意思。

(二)代名詞的使用

這群宜蘭 迌 T 常說他們是「查甫人」,研究內容為了尊重此群 迌 T 對自己 的性別認同,所以,在代名詞的使用上,以「他」來指稱這群 迌 T;以「她」來 表示認同自己女性化特質的婆。此外,都會區不分女同志,因為女性主義背景使然,

(12)

她們幾乎都認同自己的女性身體和性別角色,故我用「她」來呈現這群不分女同志。

(三)寫作中的「我」

二十世紀七0年代以前的質性研究報告,大部分藉採用第三人稱形式,以確保研 究者報導角度的「客觀性」。然而,此種書寫方式,卻忘記研究者借用自己的思維和 表述方式,「理解」被研究者的生活經驗和意義,其實是種權力關係的介入。在本文 的寫作過程,除了有意識地調整研究者的權力以外-如儘量使用研究參與者的語言和 看事情的視角;我在寫作過程,也常使用「我」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讓讀者可以清 楚的瞭解這是研究者的觀點與看法。在此,我不迴避研究者書寫過程所擁有的特權,

反而,讓讀者清楚地看見身為研究者的書寫權力所在。再者,使用第一人稱-「我」,

也為了讓讀者瞭解研究者對研究方法和結果的反省,讓讀者和研究者本身,清楚地洞 悉研究者權力的改革與轉變。換句話說,本文關於「我」的代名詞使用,其實是要凸 顯研究者在研究過程和寫作程序中的特權,讓讀者清楚地瞭解研究者的價值取向,不 試圖抹去研究者的權力和影響,以粉飾「客觀」的研究結果。

3.4 研究驗證

質性研究雖然不似量化研究,強調各種「信度」和「效度」的檢驗,來發展精確 的檢核規準,因而受到許多量化研究者的批判,但這並不代表質性研究不追求研究的 嚴謹度。面對量化研究者的質疑,質性研究者開始形成不同的思考來考量這個議題,

一方面仍以實證主義的語言為主,只是用另一種修辭取代,發展出不同的信、效度指 標;另一方面,則對信、效度進行知識的批判,並重新創立不同的質性研究判定概念 和語言(胡幼慧、姚美華,1996:142)。故底下以普遍質性研究採用的檢測信、效度 方法,做為本研究的驗證。

3.4.1 三角檢核

在質性研究中,三角測定(triangulation)是檢證資料的重要方式。Patton (1990/1995) 將它區分為四種形式,分別是:(一)採用不同資料蒐集的方法以檢驗研究發現的一 致性;(二)在同一方法中檢驗不同資料來源的一致性;(三)使用多個分析者重新審 查研究發現;(四)使用多種觀點和理論去詮釋資料。一、在多元方法上,本研究採

(13)

觀察、訪談、書面資料等多元方法相互佐證。二、若就同一方法不同資料來源而言,

以訪談為例,如果聽到受訪者對此事件的描述,我會再次以相同主題和事件詢問他 人,以確定此資料無相左的描述。例如,我常會引用某人的話(但是絕對不透露是誰 說的),以再度確認資料的可信性,基於這種堅持和過程,達到資料查核的目的,避 免研究者作假的嫌疑。三、在多個分析者方面,在論文構思與寫作期間,會固定與指 導教授和同儕共同討論我的分析與研究發現,此外,也幸運地獲得多位老師和研討會 參與者的意見提供與建議。四、本研究也採用民族誌、建構主義和酷兒理論等多重觀 點詮釋資料,避免落入單一理論、觀點的固著與盲點。

3.4.2 檢視研究者的立場

Patton (1990/1995)認為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為重要工具,因此研究者的信譽是 質性研究可信度的決定要件。所以,一個質的研究必須具有相關研究者的資訊,如研 究者將何種經驗、訓練和觀點付諸於實地工作?研究者與人、方案或研究課題間有什 麼個人聯繫?與研究者做了什麼協商?因此,底下分別交代研究者的立場與信譽,此 外,前述與研究參與者的倫理關係,以及結論關於研究歷程和省思,都儘可能地交代 研究者-「我」的形貌與轉變。

一、 我的研究背景

大學時期的社團經驗-參與女學社和全女聯的經驗,讓我得以接觸女性主義和酷 兒論述的洗禮。這樣的背景讓我有了做本研究的動機,也讓我很快地瞭解研究問題所 在。可是,這樣的思考訓練也是種限制,當我進入宜蘭女同志的互動場域時,我得時 常保持腦袋空空的狀態,避免先入為主的女性主義觀點,壞了對同志研究的細微觀 察。過去女性主義者僅把女同志的壓迫簡化為父權的壓迫,而看不見女同志被異性戀 霸權壓迫的痕跡,為了避免將女同志議題等同為女性主義的議題,我必須在我的心底 打破、重立認同的次序,強調即使女同志 T、P 間存在著不平等問題,他們還是和異 性戀者有同樣權利進入社會空間啊!這也是女性主義者動輒壓迫到女同志的地方,也 難怪我聽過別人曾問我說:「你為什麼不研究不分的這一群女同志啊?」接著,又要 和我談他們的行為到底和男生有沒有不一樣?可是,對一個關切同志議題的人而言,

異性戀者的壓迫和父權壓迫是絕對要分開來看的,且順序上絕對以關切異性戀壓破優

(14)

先於討論父權壓迫。所以,此研究田野的選擇,也意外地也重洗了我的認同與立場。

二、 為研究工作前的思想和身體準備

最初,我花了頗久的時間思考著是否以此群 迌 T 為研究參與對象,因為他們 喝酒的習慣讓我感到十分困擾,因而對此田野心生卻步之意。可是,後來讓我決定進 入田野的關鍵性想法在於:我要突破!突破自己的生活經驗限制!於是,不再視喝酒 為畏途,且還自喝酒的微醺中,發現另個自己和空間,也漸漸地體會何以他們喝酒的 原因。其實,社會賦予「喝酒」一事,過多負面的標籤,在我的田野經驗中,我的認 同和行為舉止會隨著喝酒量多寡而成光譜狀呈現。例如,當我喝到微醺但還沒醉的狀 態,過去的生活經驗界線容易變得鬆動,且可以迅速地和這群兄弟 T 的行為舉止接 軌,如抽煙、嚼檳榔、忘我地跳舞。當我喝到吐的時候,當時的感覺領著我進入一個 異質空間,在這裡可以縱情地大笑;忘我的和這群兄弟承諾自己的言行;大膽地表示 自己夠義氣,這些皆是進入喝酒這個空間,對研究者自我最大的形塑,也讓我得以更 貼近他們的生活素材。沒想到當初,視喝酒為進入田野的荊棘,卻在進入田野後,發 現最懼怕的事情,其實是最有收穫的經驗。

三、長期與研究參與者保持信任關係

除了田野活動的參與觀察和訪問外,再者,如前述的信任關係建立外,我也會常 藉由打電話關切他們的生活和近況,或是參加他們臨時起意式的聚會,以維繫彼此的 關係和情誼。如有一次,他們(小達、小沛、小賢和小石)到了台北才打電話給我,

於是,我便到永和與他們會合,一起到小賢叔叔家喝酒。又如,有次小沛為了來台北 找女友,我還帶他們到一家女同志酒吧,看當晚鋼管秀的餘興節目。且小沛後來台北,

我也多次到他的住處,參與他和新結交台北女同志的聚會和活動。又有次,半夜接到 小達的電話,驚訝之餘,發現他是打電話向我抒發他最近的恐懼:因為他在日本的阿 姨得癌症,他除了感傷、難過,也為他無法去日本照顧他而憂傷著。這些平時生活中 的友誼建立與幫助,都是我和他們維持信任關係的方式之一。

此外,又如最後離開田野現場的聚會場面,小賢搭著我的肩膀說:「希望你能對 待我二哥一樣對待我,我覺得你是一個可以信任的朋友!」因為小沛來到台北以後,

有段時間希望能和這群朋友失聯,但是當他們這群兄弟向我問小沛的消息和下落時,

我便在說與不說掙扎著。為了取信於小沛,我絕不能說他的下落;可是,若不對這群

(15)

兄弟說實話,深怕之後下田野,他們不再幫我的忙,當時這難題真是讓我感到非常苦 惱。最後,我還是堅持信任的原則,幫了小沛,沒想到也幫了我重建在他們心中的位 置。如離開田野前的最後一次 KTV 聚會,那天小賢告訴我,雖然,那時候他很生氣 我的隱瞞,可是,他很欣賞我這「講義氣」的行徑,所以,他希望我能待他如待他二 哥一樣。對這群 迌 T 而言,會講義氣的人,便代表這個人是值得信賴的對象,所 以,他們因為我的「講義氣」舉動,願意和我建立長期信任關係。進入研究現場的尾 聲,才讓我深刻地瞭解「信任」是和研究參與者維持關係的不二法門,尤其是對這群

「講義氣」的 迌 T,和因性身份而被排擠在社會邊緣的女同志而言,「信任」是維 持一個研究者信譽的基本要則,也是維持田野研究工作順利的要訣。

數據

表 3-1  研究參與的女同志社群成員介紹  個案成員  性/別身 分 T/P 訪談時職業  教育程度  是否使用電腦  年齡(歲) 小達  T  無  國小  否  23  小沛  T  麵包店學徒  高職夜校  否  23  小振  T  超商職員  高職夜校  否  23  小賢  T  五金行業務  高職夜校  否  22  阿奇  T  電動玩具店店員 高職夜校  否  22  小甫  T  檳榔攤服務生 國中  否  24  小祥  T  無  高職夜校  否  21  小為  T  無  國中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與 WINS 有關的研究之中,除了研發感測器硬體這個領域之外,其它的領域均需要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其實 Eclipse 本身只是一個平台,因為眾多外掛的支持讓 Eclipse 具有廣 大的支援性,其中也支援本論文的 android 開發研究,許多 android

歷史文獻回顧法又稱史學方法、史學研究法、歷史法或歷史研究法。歷史文獻回顧 法的英文名稱除了 Historical Method 之外,亦有 Historical Research、Historical Study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 

研究的產出應包括新知識的創造或是對現有知識的確認及修 正,但是一個直接且完整衡量知識增加的指標是幾乎不可能 取得【

本研究在於國內汽車產業的經營策略之分析,藉由對已選定的個案進行仔 細地資料蒐集與分析,以期最終從中獲致結論。本研究方法,基本上依 Porter 競 爭分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