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一
印順法師簡譜
(1906.04.05 — 2005.06.04)
1906(清德宗光緒 32 年) ,一歲
農曆 3 月 12 日,陽曆 4 月 5 日,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俗姓張,名鹿芹。
1911-1918(民國元年~7 年) ,6 -13 歲
就讀私塾,經初等小學,終而高等小學畢業。
1918-1921(民國 7 年~10 年) ,13-16 歲 於中醫家學習中醫,興趣傾向學仙。
1920(民國 9 年) ,15 歲
奉父母之命結婚。1922 年長女出生、1929 年長子出生。
1921-1930(民國 10 年~19 年) ,16-25 歲
分別任教公立、私立及教會附設小學,前後 9 年。
※ 學思發展的第一階段:暗中摸索(1925-1930,民國 14 年至 19 年)
本階段係法師從無意間初識佛法(1925,20 歲)到出家前(1930,
25 歲)之間的歷程,其學思的特點是:認識「三論與唯識」思想。
1925(民國 14 年) ,20 歲
法師偶然讀到馮夢楨的〈莊子序〉 : 「然則莊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驅耶」 ,引 發了探究佛法的動機,此後至出家前的 5 年間,獨自暗中摸索佛法。
1928(民國 17 年) ,23 歲
清明後,母親逝世,悲慟不已。農曆九月,叔祖父逝世。
1929(民國 18 年) ,24 歲 農曆五月初,父親逝世。
1930(民國 19 年) ,25 歲
年底,在浙江普陀山福泉庵清念和尚座下落髮出家,法名印順,號盛正。
※ 學思發展第二階段:求法閱藏(1930-1938,民國 19 年至 27 年)
本階段是法師出家後 8、9 年之間求學、閱藏、自修的歷程(1930-1938,
25-33 歲) ,其學思的特點是:超越「三論與唯識」思想。
253
1931(民國 20 年) ,26 歲
至福建廈門南普陀寺的閩南佛學院求學。
1932-1936(民國 21~25 年) ,27-31 歲
回浙江普陀山,住佛頂山慧濟寺之閱藏樓專心閱藏。1934 年曾至武昌佛學院 閱覽三論宗章疏半年,另往閩南佛學院授課半年。
※ 學思發展第三階段:思想確定(1938-1952,民國 27 年至 41 年)
法師從 1938 年因抗日入四川,到 1949 年共黨赤化逃難到香港,又 在 1952 年離港來台,前後共 14 年(33-47 歲),自陳:「這是國家 動亂多難的十四年!而我,是身體最虛弱,生活最清苦,行止最不 定,而也是寫作最勤、講說最多的十四年」 。 (註
1)這也是法師確立
「人間佛教」等思想的時期。
1938-1946(民國 27~35 年) ,33-41 歲
日本入侵中國,法師因國難避至四川北培縉雲山,分別授課於漢藏教理院、
法王學院等。
期間(1938)大儒梁漱溟先生在縉雲山會見法師,自述學佛中止的原因是佛 教與佛法並未關懷「此時、此地、此人」 ,既不能解決當前國家與社會的困難,
也無法解決人本身的問題,因此「出佛返儒」 。法師深受衝擊。 (註
2)
1942(民國 31 年) ,37 歲
出版《印度之佛教》一書。
1947(民國 36 年) ,42 歲
老師太虛大師逝世,經薦舉於浙江奉化主編《太虛大師全書》 ,翌年完成。
1949(民國 38 年) ,44 歲
夏天,離廈門赴香港,並出版《佛法概論》一書。
1952(民國 41 年) ,47 歲
中國佛教會推請法師代表中華民國出席在日本召開的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二屆 大會,此一因緣讓法師從香港來到了臺灣;回國後即任全國首剎善導寺導師,
種種因緣從此留在臺灣。翌年,並接任《海潮音》雜誌社社長,前後共 13 年
(1953-1965,民國 42 到 54 年)。
※ 學思發展第四階段:隨緣教化(1952-1964,民國 41 年至 53 年)
學思發展第五階段:獨處自修(1964-2005,民國 53 年至 94 年)
法師自 1952 從香港到臺灣後,講經宏法、建道場、出國弘法、擔任
註1 印順(1984),《遊心法海六十年》,後收錄於《華雨集(五)》,頁 10-11。
註2 可参見潘煊(2002),《看見佛陀在人間—印順導師傳》,台北市:天下文化,頁 78-79、印順(1942),
《印度之佛教》,自序,頁 1。
254
住持等,講學,尤其著作不斷,故二階段合併敘述。
1953(民國 42 年) ,48 歲 創建新竹福嚴精舍。
1954(民國 43 年) ,49 歲
因遭檢舉,經歷《佛法概論》事件。
1959(民國 48 年) ,54 歲 完成《成佛之道》一書。
1961(民國 50 年) ,56 歲 創立台北慧日講堂。
1964(民國 53 年) ,59 歲 創建嘉義妙雲蘭若。
1965(民國 54 年) ,60 歲
秋天任教中國文化學院,講授「佛法概論」及「般若學」計一年。
1967 年(民國 56 年) ,62 歲
完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一書。
1969 年(民國 58 年) ,64 歲
完成《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一書。
1971 年(民國 60 年) ,66 歲
夏天自編完成作品《妙雲集》三編計 24 冊。
秋天起大病至 1974(民國 63 年)年底。(註
3)
1973 年(民國 62 年) ,68 歲
獲日本大正大學授予博士學位。
1978 年(民國 67 年) ,73 歲 移住台中華雨精舍。
1980 年(民國 69 年) ,75 歲
註3 法師一生一生多病。他說:「二十年夏天開始,就似乎常在病中。腸胃的消化吸收不良,體力衰 弱到一再虛脫(休克)」、民國「二十六年夏到二十七年夏,四十四年秋到四十五年秋,六十年 秋末到六十四年夏,都因病而長期停止了佛法的進修」。他的病主要是體質羸弱,腸胃奇差,從 出家翌年 26 歲起,時有嚴重的腹瀉,又有病況拖延多年的肺結核(特別在民國 44-45 年秋一年 之間)。他回憶抗日時在四川,甚至有這樣描述:「似乎從來沒有離了病…從來沒有離了修學,
不斷的講說,不斷的寫作。病,成了常態,也就不再重視病。法喜與為法的願力,支持我勝過 了奄奄欲息的病態。」參見印順(2005),《平凡的一生(重訂版)》,頁 26、29-31、90-92,以 及作者(1984),《遊心法海六十年》,後收錄於《華雨集(五)》,頁 3。
255
完成《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鉅著及《如來藏之研究》二書。
1981 年(民國 70 年) ,76 歲 成立正聞出版社。
1983 年(民國 72 年) ,78 歲
出版《雜阿含經論會編》3 冊。
1987 年(民國 76 年) ,82 歲
完成《印度佛教思想史》一書。
1989 年(民國 78 年) ,84 歲
完成《契理契機的人間佛教》一書,以示思想核心。
1993 年(民國 82 年) ,88 歲
自編完成作品《華雨集》5 冊。
2001 年(民國 90 年) ,96 歲
總統特贈「佛國瑰寶」祝壽。
2005 年(民國 94 年) ,100 歲
百歲嵩齡,病逝花蓮慈濟醫院。
法師一生奉獻佛教,孜孜不倦,寫作時間前後長達 67 年(1931~1998) ,
(註
4)就思想家而言,既是早慧,又是老而彌堅。他自述一生主要是在作「印 度佛教史的探討」 ,透過「探其宗本,明其流變,抉擇而洗鍊之」 ,使純正而 平實的「人間佛教」成為適應時代、以「人類為本」的佛法,糾正鬼化、神 化,從利他中完成自利的菩薩行!(註
5)
(本簡譜主要參考印順(2005),《平凡的一生(重訂版)》,頁 3、5-10、
215-221、潘煊(2002),〈印順導師大事年表〉,收錄於作者《看見佛陀在 人間—印順導師傳》,台北市:天下文化,附錄一,頁 385-407。另外並查 詢網路,換算確立農曆、陽曆。)
註4 依據財團法人印順文教基金會網站所提供之〈印順導師著作年表〉顯示,印順第一篇文章〈抉 擇三時教〉發表於 1931 年(26 歲),1994 年(89 歲)補充修正出版《平凡的一生》(增訂本)。
另依據性瀅(2005)在印順《平凡的一生》(重訂本)一書卷末的「出版後記」一文中,表示 印順係於 1998 年(93 歲)進行《平凡的一生》一書最後的修訂,增寫〈大陸之旅〉等三篇,
並從此擱筆。見印順(2005),《平凡的一生》(重訂本),頁 230。
註5 有關印順對於印度佛教的少壯時代之讚揚,印順曾自云:「我的身體衰老了,而我的心卻永遠不 離(佛教)少壯時代佛法的喜悅!」,並「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 獻身!」見印順(1989),《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後收錄於《華雨集(五)》,頁 69-70。
256
附錄二
印順法師著作年表
時間 年齡 地 點 名稱 記錄者 集 存
民 20 年 26 廈門南普陀 〈抉擇三時教〉 《現代僧伽》
(1931) 閩南佛學院 〈共不共之研究〉 《現代僧伽》
福州鼓山湧泉寺 〈評破守培上人讀唯識新舊不同
論之意見〉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
刊》第二八冊《唯識問題研究》
民 21 年
(1932) 27 普陀佛頂山慧濟寺 〈佛法之危機及其救濟〉 《海潮音月刊》13 卷 7 月號 民 22 年
(1933) 28 普陀佛頂山慧濟寺 〈答守培法師駁評破讀唯識新舊
二譯不同論後之意見〉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 刊》第二八冊《唯識問題研究》
民 23 年
(1934) 29 武昌佛學院 〈三論宗傳承考〉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 刊》第四七冊《三論宗之發展及 其思想》(署名「啞言」)
武昌佛學院 〈中論史之研究〉 存目
武昌佛學院 〈清辯與護法〉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 刊》第二四冊《唯識學的發展與 傳承》
民 26 年
(1937) 32 武昌佛學院 〈三論宗史略〉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 刊》第四七冊《三論宗之發展及 其思想》
民 27 年
(1937) 33 四川縉雲山漢藏教理
院 〈泛評周繼武居士『起信論正謬』〉 《華雨集》五 民 28 年
(1939) 34 四川縉雲山漢藏教理
院 〈吾國吾民與佛教〉 《海潮音》二十卷
四川縉雲山漢藏教理
院 〈苦痛與知識〉 《華雨集》四
民 29 年
(1940) 35 貴陽大覺精舍 《唯識學探源》 《妙雲集》10 民 30 年 36 漢藏教理院 〈評『精刻大藏經緣起』〉 《妙雲集》20
(1941)
漢藏教理院 《攝大乘論講記》 演培、妙
欽、文慧 《妙雲集》06
漢藏教理院 〈『攝大乘論講記』弁言〉 《華雨集》五
漢藏教理院 〈佛在人間〉 《妙雲集》14
漢藏教理院 〈法海探珍〉 《華雨集》四
漢藏教理院 〈行為的價值與生命〉改寫為〈關
於有情流轉的業力〉 《妙雲集》08
漢藏教理院 〈佛教是無神論的宗教〉 存目
257
民 31 年 37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印度之佛教》 《印度之佛教》
(1942)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中觀論頌講記》(未完) 演培 《妙雲集》05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青年的佛教與佛教的青年〉(即
〈青年佛教運動小史〉與〈青年佛 教參訪記〉)
《妙雲集》18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雜華雜記〉 《妙雲集》23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金剛經講記》 演培 《妙雲集》01
民 32 年
(1943) 38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敬答〈議印度之佛教〉〉 《妙雲集》20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中觀論頌講記》(完) 演培 《妙雲集》05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大乘是佛說論〉 《妙雲集》16
民 33 年 39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中國佛教史略〉 與妙欽合
編 《妙雲集》22
(1944) 四川合江法王學院 〈空有之間〉 《妙雲集》20
四川漢藏教理院 〈阿含講要〉 光宗等 《妙雲集》08
四川漢藏教理院 《性空學探源》 妙欽 《妙雲集》11
四川漢藏教理院 〈政治經濟等與佛法〉 光宗 《妙雲集》24 民 34 年
(1945) 40 四川漢藏教理院 〈秦漢之佛教〉 《文史雜誌》
民 35 年 41 〈辨法相與唯識〉 《華雨集》四
(1946) 武昌世苑圖書館 〈與巴利文系學者論大乘〉 《妙雲集》20 武昌世苑圖書館 〈從復興佛教談研究佛學〉 廣淨 《華雨集》五 民 36 年 42 武昌佛學院 〈僧裝改革評議〉 《妙雲集》21
(1947) 上海玉佛寺 〈太虛大師圓寂百日祭文〉 《華雨集》五
奉化雪竇寺 《心經講記》 續明 《妙雲集》01
奉化雪竇寺 《中觀今論》 續明 《妙雲集》09
奉化雪竇寺 〈西湖佛教圖書館緣起〉 《海潮音月刊》29 卷 9 月號 民 37 年 43 奉化雪竇寺 〈佛教之興起與東方印度〉 《妙雲集》16
(1948) 杭州香山洞 〈評熊十力的新唯識論〉 《妙雲集》20
杭州香山洞 〈評新唯識論自序〉 《妙雲集》23
杭州香山洞 〈佛教的特色〉 《正信》13 卷 11 期
杭州香山洞 〈太虛大師的年號與籍貫〉 《妙雲集》13 民 38 年
(1949) 44 廈門南普陀大覺講社 《佛法概論》 《妙雲集》08
香港佛教聯合會 〈論西域大乘國之子合〉 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 刊》第八十冊《西域佛教研究》
民 39 年 45 香港粉嶺覺林 《太虛大師年譜》(脫稿) 《妙雲集》13
(1950) 香港梅修精舍 《大乘起信論講記》 演培、續明 《妙雲集》07
香港梅修精舍 〈佛滅紀年抉擇談〉 《妙雲集》22
香港梅修精舍 〈革命時代的太虛大師〉 《妙雲集》23 258
香港梅修精舍 〈中觀大乘的根本教義〉 《妙雲集》09 香港梅修精舍 〈『異部宗輪論語體釋』序〉 《華雨集》五 香港梅修精舍 〈從學者心行中論一乘與三乘〉 《妙雲集》24 民 40 年 46 香港青山淨業林 《勝鬘經講記》 演培、續明 《妙雲集》03
(1951) 香港青山淨業林 〈淨土新論〉 演培、續明 《妙雲集》17
香港青山淨業林 〈法舫法師行傳〉 《妙雲集》23
香港青山淨業林 〈西北印度之論典與論師〉(部份)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民 41 年 47 淨業林 〈人間佛教緒言〉 仁俊 《妙雲集》14
(1952) 淨業林 〈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 仁俊 《妙雲集》14
淨業林 〈人性〉 仁俊 《妙雲集》14
淨業林 〈人間佛教要略〉 仁俊 《妙雲集》14
淨業林 〈法句序〉 《妙雲集》23
台灣善導寺 〈華譯聖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妙雲集》16
台灣 〈略說罽賓區的瑜伽師〉 《妙雲集》16
台灣 〈廣大的易行道〉 《妙雲集》24
民 42 年 48 台北善導寺 〈序佛教時論集〉 《妙雲集》23
(1953) 台北善導寺 〈念佛淺說〉 常覺 《妙雲集》17
台北善導寺 〈大醒法師略傳〉 《妙雲集》23
台北善導寺 〈中國佛教前途與當前要務〉 《妙雲集》21
台北善導寺 〈學佛三要〉 《妙雲集》15
台北善導寺 〈佛法與人類和平〉 《妙雲集》14
台北善導寺 〈信心及其修學〉 《妙雲集》15
台北善導寺 〈自利與利他〉 《妙雲集》15
台北善導寺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妙雲集》19
台北善導寺 〈慈悲為佛法宗本〉 《妙雲集》15
台北善導寺 〈建設在家佛教的方針〉 《妙雲集》21
台北善導寺 〈覺醒吧!佛教兄弟們〉 《海潮音月刊》34 卷 9 月號
台北善導寺 〈佛書編目議〉 《妙雲集》21
台北善導寺 〈論三世因果的特勝〉 《妙雲集》24
民 43 年
(1954) 49 台北善導寺 〈佛法之宗教觀〉修改為〈我之宗
教觀〉 《妙雲集》19
台北善導寺 〈生生不已之流〉 《妙雲集》15
台北善導寺 〈一般道德與佛化道德〉 《妙雲集》14
台北善導寺 〈解脫者之境界〉 《妙雲集》15
台北善導寺 《藥師經講記》 常覺、妙峰 《妙雲集》04
新竹福嚴精舍 〈以佛法研究佛法〉 《妙雲集》16
新竹福嚴精舍 〈點頭頑石話生公〉 《妙雲集》22
新竹福嚴精舍 〈我懷念大師〉 《妙雲集》23
259
新竹福嚴精舍 〈佛法有無「共同佛心」與「絕對
精神」〉 《妙雲集》20
新竹福嚴精舍 〈祝「佛教青年」〉 《青年佛教》43 卷 5 期 新竹福嚴精舍 〈我對慈航法師的哀思〉 《妙雲集》23
新竹福嚴精舍 〈大乘經所見的中國〉 《妙雲集》22
台北善導寺 〈修學觀世音菩薩的大悲法門〉 唯慈 《妙雲集》24
善導寺 《成佛之道》(偈頌) 《妙雲集》12
〈我怎樣選擇了佛教〉 《妙雲集》19
〈大乘三系的商榷〉 《妙雲集》20
〈讀「大乘三系概觀」以後〉 《妙雲集》20
民 44 年 50 〈新年應有新觀念〉 《妙雲集》24
(1955) 岷尼拉大乘信願寺 〈信教與信仰佛教〉 蔡小娟 44 年 2 月 15 日《甘露雙週刊》
岷尼拉大乘信願寺 〈佛教的財富觀〉 蔡小娟、賢
範 《妙雲集》14
岷尼拉大乘信願寺 〈懺悔的真義〉 44 年 2 月 15 日《甘露雙週刊》
岷尼拉大乘信願寺 〈從人到成佛之路〉 明道 《妙雲集》14
岷市佛教居士林 〈為居士說居士法〉 明道 《妙雲集》24
岷市佛教居士林 〈生死大事〉 明道 《妙雲集》24
岷市佛教居士林 〈求生天國與往生淨土〉 明道 《妙雲集》17
〈切莫誤解佛教〉 明道 《妙雲集》24
台北善導寺 〈菲律賓佛教漫談〉 常覺、妙峰 《妙雲集》24
新竹福嚴精舍 〈我之宗教觀〉 《妙雲集》19
新竹福嚴精舍 〈從心不苦做到身不苦〉 《妙雲集》24
新竹福嚴精舍 〈學佛之根本意趣〉 印海 《妙雲集》15
新竹福嚴精舍 〈菩提心的修學次第〉 常覺 《妙雲集》15
〈欲之研究〉 《海潮音月刊》36 卷 3 月號
〈佛缽考〉 《妙雲集》22
台北 〈福嚴閒話〉 常覺 《妙雲集》21
新竹福嚴精舍 〈慧學概說〉 常覺 《妙雲集》15
民 45 年
(1956) 51 台北善導寺 〈印度佛教與中國佛教之關係〉 《妙雲集》16
台北善導寺 〈悼念守培上人〉 《妙雲集》23
台北善導寺 〈紀念佛誕說佛誕〉 《妙雲集》22
台北善導寺 〈從一切世間樂見比丘說到真常
論〉 《妙雲集》22
台北善導寺 〈編修藏經的先決問題〉 《妙雲集》21
台北善導寺 〈龍樹龍宮取經考〉 《妙雲集》22
台北善導寺 〈從金龍寺大佛說起〉 《妙雲集》24
台北善導寺 〈佛為救護我們而來〉 唯慈 《妙雲集》24
台北善導寺 〈『曇鸞與道綽』閱後〉 《華雨集》五
260
民 46 年
(1957) 52 台北善導寺 〈護國淨覺輔教大師章嘉呼圖克
圖舍利塔碑記〉 《妙雲集》23
台北善導寺 〈泰國佛教見聞〉 常覺 《妙雲集》24
福嚴精舍 〈楞伽經編集時地考〉 《妙雲集》22
福嚴精舍 〈北印度之教難〉 《妙雲集》22
福嚴精舍 〈舍利子釋疑〉 《妙雲集》24
福嚴精舍 〈美麗而險惡的歧途〉 《妙雲集》24
福嚴精舍 〈太虛大師菩薩心行的認識〉 《妙雲集》23
福嚴精舍 〈教法與證法的仰信〉 幻生 《妙雲集》24
福嚴精舍 〈論佛滅的年代〉 《妙雲集》22
新竹女眾佛學院 《成佛之道》(長行) 《妙雲集》12 民 47 年 53 台北善導寺 〈心為一切法的主導者〉 慧瑩 《妙雲集》15
(1958) 〈佛教之涅檕觀〉 慧瑩 《妙雲集》15
〈修身之道〉 慧瑩 《妙雲集》19
〈宋譯楞伽與達摩禪〉 《妙雲集》17
〈清念上人傳〉 《妙雲集》23
〈論佛學的修學〉 《妙雲集》21
菲信願寺 〈藥師經開題〉 《妙雲集》04
菲信願寺 〈祝性願老法師七秩大壽〉 《妙雲集》23
菲信願寺 〈須彌山與四洲〉 《妙雲集》24
菲信願寺 〈佛化音樂應有的認識〉 廣範 《妙雲集》24
民 48 年
(1959) 54 新竹福嚴精舍 〈發揚佛法以鼓鑄世界性之新文
化〉 《妙雲集》14
菲信願寺 〈皆大歡喜〉 自立 《妙雲集》24
菲信願寺 〈積極支援西藏抗暴的兄弟〉 《今日佛教》2 卷 25 期
〈懷念長老‧想起佛教〉 《妙雲集》23
王田善光寺 《成佛之道》(脫稿) 《妙雲集》12 民 49 年
(1960) 55 〈成佛之道自序〉 《妙雲集》12 民 50 年 56 台北慧日講堂 〈『律宗教義及其紀傳』序〉 《華雨集》五
(1961) 慧日講堂 〈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 《妙雲集》22
慧日講堂 〈論部之不同名稱及其意義〉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慧日講堂 〈迦旃延尼子與發智論〉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慧日講堂 〈佛教與教育〉 《妙雲集》14
慧日講堂 〈佛教文藝大師馬鳴菩薩〉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慧日講堂 〈佛陀跋陀羅傳來的禪門〉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261
民 51 年
(1962) 57 慧日講堂 〈五戒之原理及其實踐〉(綱目) 鄭壽彭《印順導師學譜》
慧日講堂 《寶積經講記》 《妙雲集》02
慧日講堂 〈『地藏菩薩本願經』序〉 《華雨集》五
慧日講堂 〈東方淨土發微〉 能度 《妙雲集》17
台灣大學融熙學社 〈佛學的兩大特色〉 印海 《妙雲集》24
〈大乘空義〉 《妙雲集》24
〈一代耆德‧邈兮難尋〉 《妙雲集》23
〈論真諦三藏所傳的阿摩羅識〉 《妙雲集》16
民 52 年 58 〈憂苦的根源及其解脫〉 存目
(1963)
慧日講堂 〈派溥集序〉(派溥二字之水部改
為口) 《妙雲集》23
慧日講堂 〈上帝愛世人〉 《妙雲集》19
慧日講堂 〈上帝與耶和華之間〉 《妙雲集》19
慧日講堂 〈『上帝愛世人』的再討論〉 《妙雲集》19 慧日講堂 〈地藏菩薩之聖德及其法門〉 能度 《妙雲集》24
慧日講堂 《往生淨土論講記》 顧法嚴 《華雨集》一
〈中華大藏經序〉 《妙雲集》23
民 53 年 59 福嚴精舍 〈福嚴院訓〉 《海潮音月刊》44 卷 12 月號
(1964) 慧日講堂 《辨法法性論講記》 黃宏觀 《華雨集》一
妙雲蘭若 〈阿難過在何處〉 《華雨集》二
妙雲蘭若 〈掩關遙寄〉 《妙雲集》23
妙雲蘭若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
之研究》(開始寫作)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妙雲蘭若 〈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 《妙雲集》22
妙雲蘭若 〈論提婆達多之破僧〉 《華雨集》三
妙雲蘭若 〈佛陀最後之教誡〉 《華雨集》三
民 54 年 60 妙雲蘭若 〈論毘舍離七百結集〉 《華雨集》三
(1965) 妙雲蘭若 〈僧衣染色的論究〉 《妙雲集》21
妙雲蘭若 〈王舍城結集之研究〉 《華雨集》三
慧日講堂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偈頌講記》 《華雨集》一
民 55 年 61 台北報恩小築 〈虛雲老和尚舍利塔碑銘〉 《妙雲集》23
(1966) 報恩小築 〈法是什麼〉 《海潮音月刊》47 卷 6、9 月號
報恩小築 〈悼念續明法師〉 《妙雲集》23
報恩小築 〈太虛大師傳略〉 《華雨集》五
報恩小築 〈法印經略說〉 《妙雲集》24
報恩小築 〈論佛學的修養〉 《海潮音月刊》47 卷 12 月號 民 56 年 62 報恩小築 〈略論虛大師的菩薩心行〉 《妙雲集》23
(1967) 報恩小築 〈談入世與佛學〉 《妙雲集》20
262
報恩小築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
之研究序〉(脫稿) 《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 師之研究》
民 57 年
(1968) 63 報恩小築 〈慈明寺『同戒錄』序〉 《妙雲集》23
報恩小築 〈楞嚴經研究攝論合刊序〉 《妙雲集》23
報恩小築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妙雲集》24
報恩小築 〈學以致用與學無止境〉 常覺 《妙雲集》21
報恩小築 〈波羅提木叉經集成的研究〉 《華岡佛學學報》1 卷 1 期 民 58 年
(1969) 64 星加坡維多利亞大會
堂 〈佛教是救世之仁〉 慧理、慧輪 《妙雲集》24
星加坡般若講堂 〈人心與道心別說〉 《妙雲集》19
星加坡般若講堂 〈勝鬘夫人經講記序〉 《妙雲集》23
台北報恩小築 〈英譯成唯識論序〉 《妙雲集》23
嘉義妙雲蘭若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脫稿) 《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
民 59 年 65 妙雲蘭若 《中國禪宗史》 《中國禪宗史》
(1970) 妙雲蘭若 〈精校燉煌本壇經〉 《華雨集》一
民 60 年 66 妙雲蘭若 〈神會與壇經〉 《妙雲集》20
(1971) 妙雲蘭若 〈平凡的一生〉 《妙雲集》23
民 62 年
(1973) 68 〈為取得日本學位而要說的幾句
話〉 《華雨集》五
妙雲蘭若 〈研究佛法的立場與方法〉 依光 《華雨集》五
民 63 年
(1974) 69 妙雲蘭若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究》
(開始寫作)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
究》
民 64 年
(1975) 70 妙雲蘭若 〈大智度論校勘記〉 香港佛慈淨寺印贈《大智度論》
第十冊末
妙雲蘭若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究》
(脫稿) 《中國古代民族神話與文化研
究》
妙雲蘭若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開始寫作)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發展》
民 65 年 71 星洲靈峰般若講堂 〈我所不能忘懷的人〉 《華雨集》五
(1976) 星洲靈峰般若講堂 〈本道老法師八十壽序〉 存目 民 66 年
(1977) 72 星洲靈峰般若講堂 〈『諦觀全集』序〉 《華雨集》五 民 67 年 73 慧日講堂 〈松山寺同戒錄序〉 《華雨集》五
(1978)
〈信在初期佛法中的開展〉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編《1978 年佛 學研究論文集》
民 68 年
(1979) 74 台中華雨精舍 〈佛法概論序〉 《妙雲集》08 民 69 年
(1980) 75 華雨精舍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脫稿) 《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
〈中國佛教的由興到衰及其未來 郭忠生 《華雨集》五
263
的展望〉
民 70 年 76 華雨精舍 《如來藏之研究》 《如來藏之研究》
(1981)
華雨精舍 〈「論三諦三智與賴耶通真妄」—
讀「佛性與般若」〉 《華雨集》五 華雨精舍 《雜阿含經論會編》(開始編輯) 《雜阿含經論會編》
民 71 年 77 華雨精舍 《雜阿含經論會編》(脫稿) 《雜阿含經論會編》
(1982) 〈『太虛大師選集』序〉 《華雨集》五
民 73 年 79 華雨精舍 《遊心法海六十年》 《華雨集》五
(1984) 華雨精舍 《空之探究》 《空之探究》
民 74 年 80 華雨精舍 〈印度之佛教重版後記〉 《印度之佛教》
(1985) 華雨精舍 《方便之道》 《華雨集》二
〈『萬古千秋一聖僧』序〉 《華雨集》五
民 75 年 84 華雨精舍 〈『法海微波』序〉 《法海微波》
(1986) 華雨精舍 〈南傳大藏對中國佛教的重要〉 《華雨集》五 華雨精舍 《印度佛教思想史》(開始寫作) 《印度佛教思想史》
民 76 年
(1987) 82 華雨精舍 《印度佛教思想史》(脫稿) 《印度佛教思想史》
民 77 年
(1988) 83 華雨精舍 《修定—修心與唯心‧秘密乘》 《華雨集》三
〈『竹雲齋文集』序〉 《華雨集》五
華雨精舍 〈訪印順老法師〉 顯如 《華雨集》五
民 78 年 84 華雨精舍 《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 《華雨集》四
(1989) 南投永光別苑 〈讀「大藏經」雜記〉 《華雨集》三
南投永光別苑 〈中國佛教瑣談〉 《華雨集》四
民 80 年
(1991) 86 南投永光別苑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昭慧整理 《大智度論之作者及其翻譯》
民 81 年
(1992) 87 華雨精舍 〈「印順法師對大乘起源的思考」
讀後〉 未出版
民 82 年
(1993) 88 華雨精舍 〈《起信論》與扶南大乘〉 《中華佛學學報》第 8 期民 84 年 7 月
華雨精舍 〈初期大乘與在家佛教〉 《獅子吼》第 32 卷第 5 期 華雨精舍 〈「我有一顆明珠」讀後〉 《獅子吼》第 32 卷第 11、12 期 民 83 年
(1994) 89 華雨精舍 《平凡的一生》(增訂本) 平凡的一生(增訂本)
說 明:
1、民國 36 年在奉化雪竇寺主編《太虛大師全書》、民國 46 年在台北善導寺編《佛 學教科書》12 冊、民國 75 年在台中華雨精舍編《法海微波》。
264
2、〈六道輪迴的說明〉不知作於何時,保存於張曼濤主編《現代佛教學術叢刊》 第 54 冊《佛教根本問題研究》。
3、其他,曾作過之講演:民國 37 年「環境決定還是意志自由」,民國 43 年「從深 信因果說到念佛見佛」,民國 44 年「佛法的因果道理」、「應怎樣修學佛法」、
在「佛教對人生的態度」、「佛化家庭」、「學佛離苦的主要意義」、「應正 確 認識佛法」、「信佛與學佛」、「因與果」、「我們要信仰什麼宗教」、「怎 樣 才能離苦得樂」、「信智並重的佛教」、「從否定到肯定」、「信教自由與 傳教 自由」,民國 48 年「自由中國佛教之情況」、「佛教與國家」、「佛陀 及其教義」, 與民國 52 年「憂苦的根源及其解脫〉、「大乘起信論概要」等。
(本著作年表,係於 2006.06.06 取自印順文教基金會 http://www.yinshun.org.tw/
網站,表中並酌予增加公元及印順法師年齡欄,以利查考)
265
附錄三
教育部生命教育重要成果(2002-2006.9)
(訓) :表示教育部訓育委員會(簡稱「訓委會」 )
(中辦) :表示教育部中部辦公室
(一)審核並督導地方政府提報友善校園有關辦理生命教育相關執行計畫。
(訓)
(二)依據「教育部補助辦理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原則」 ,審查民間單位申請 辦理生命教育活動補助案。 (訓)
(三)94 年度規劃本部生命教育相關活動以「開卷有益-閱讀生命」為主軸,
並以落實校園中尊重生命及自殺防治之宣導為主要重點工作;另於委員 會設置「研究發展」 、 「師資人力」 、 「課程教學」及「宣導推廣」等四小 組,以規劃生命教育研究發展及評估、師資及人力培訓、課程與教學發 展及宣導推廣等年度相關工作計畫,共計 31 項計畫。 (訓)
(四)94 年度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生命教育工作計畫包括成立資源中心學校 46 校、規劃辦理生命教育相關活動,共計 329 梯次。 (訓)
(五)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生命教育相關活動共計 30 案,辦理體驗活動共計 22 案。 (訓)
(六)分區補助辦理大專校院辦理生命教育相關活動,共計 13 案(訓) 。
(七)委由台灣生命教育學會辦理「科際整合之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 (訓) 。
(八)委由輔仁大學辦理「生命教育專案研究暨成果發表研討會」 (訓) 。
(九)委請台北市政府教育局辦理托兒所、幼稚園及國小組「全國生命教育創 意教學策略競賽」 ,94.10.25 日截止收件,11 月進行評審(訓) 。
(十)委由台灣生命教育學會編製「校園生命教育相關問題總彙」參考手冊
(訓) 。
(十一)擇優補助台北市西松國小、高雄市光榮國小、桃園縣同德國中、新竹 市虎林國小、新竹市民富國小、台中縣車籠埔國小、彰化縣復興國小 及屏東縣凌雲國小辦理發展「結合家長資源推動生命教育」模式(訓) 。
(十二)委由台灣生命教育學會辦理「建構知識管理之生命教育學習網站」
(訓) 。
(十三)委請陽明大學洪蘭教授辦理「感恩、熱愛生命之巡迴講座」 (訓) 。
(十四)本(94)年 5 月 6 日以台訓(三)字第 0940061381 號函請各大專校院 申請補助(訓) 。約計 25 校申請、受理審核 20 校、同意補助 16 校辦 理生命教育師資培育相關研習。
(十五)於本(94)年 11 月 24-25 日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及國語實小辦理「生 命教育教學研討」 (訓) 。
(十六)委託東海大學辦理「生命教育學習護照」模式之規劃與建立(訓) 。
(十七)於本(94)年 4 月 19 日以台訓(三)字第 0940050259 號函請相關單 位(國教司、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各縣市政府)
於開辦候用主任、候用校長班、校長儲訓班之相關課程中加入生命教 育議題(訓) 。
266
(十八)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辦理「調查各大專校院推動生命教育成效及特 色」 (訓) 。
(十九)於 94 年 5 月 21、22 日假吳鳳技術學院辦理「亞太地區生命教育教學 研討會」 (訓) 。
(二十)委託慈惠醫護管理專校於本(94)年 12 月 27-28 日辦理「教育部 94 年度全國生命教育傳承研討會(含頒獎典禮) 」 (訓) 。
(二十一) 委由銘傳大學辦理「九年一貫及幼稚園生命教育教學大綱與示例」
(訓) 。
(二十二) 委託臺中護理專科學校於本(94)年 9 月 2 至 3 日辦理「大專院校 生命教育課程教學研討會」 (訓) 。
(二十三) 於 94 年 4 月 29 日以台訓通字第 0940036461C 號令發佈「教育部 生命教育性別平等教育及人權教育碩博士論文獎助要點」 ,依據上 開獎助要點,本年度經審查後業已於 12 月份獎助 5 件碩士論文
(訓) 。
(二十四) 委請世新大學(廣電系)辦理,將於本(94)年 11 月 21 日辦理「生 命教育與媒體報導與生命倫理研討會」 (訓) 。
(二十五) 於 94 年 5 月 21 假中油大樓舉辦「第十四屆時報廣告金犢獎」頒獎 典禮,參賽對象華文地區高中(職)及大專院校以上在校學生。
會中頒發教育部生命教育項各類廣告,包括:平面廣告、電視廣 告、網路廣告、廣播廣告、技術類等及插畫類亦同時於 94 年 5 月 23 日將得獎名單刊登於中國時報廣告 D6。另搭配本案之「生命教 育座談會」於 94 年 6 月 27 日假時報中國時報總社第一大樓第二會 議室辦理,並於 94 年 7 月 5 日於中國時報 A16 版刊登生命教育專 輯(訓) 。
(二十六) 於本(94)年 9 月 21 日假台中縣爽文國中舉行「生命教育說故事 競賽」 ,競賽分為親子組及教師組,教師組參賽 18 組,親子組參 賽 14 組,共計 32 組(訓) 。
(二十七) 委請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及教育研究所)於 10 月 28 日辦理「生 命教育論壇」 ,主題為:國民中小學實施生命教育校內外資源的統 整與運用(訓) 。
委託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編製生命教育影片導覽手冊(訓) 。
(二十八) 94 年 6 月 17 日委請國立新竹女中辦理學生憂鬱及自我偒害預防及 處理機制之建制與研習會,計 120 校高級中等學校導師參加。 (中 辦)
(二十九) 94 年 9 月 29 日委請國立屏北高中辦理學生憂鬱及自我偒害預防及 處理機制之建制與研習會,計 125 校高級中等學校導師參加。 (中 辦)
(三十) 94 年 6 月 23、24 日委請國立苑理高中辦理生命教育種子教師津進 階研習會,計 110 校高級中等學校教師參加。 (中辦)
(三十一) 以「開卷有益-閱讀生命」為主軸,委請國立新竹高中製作「從書 中來的朋友--生命楷模閱讀系列」宣導媒體,發所屬高級中等學校 運用推廣。
267
(三十二) 94 年 9 月 28、29 日假國立旗山農工辦理植物藍靛染融入生命教育 創意輔導教學活動研習會(中辦)
(三十三) 94 年 9 月 21 日假國立淡水商工辦理北區高級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融 入式教學研討會計 135 人參加。 (中辦)
(三十四) 94 年 10 月、11 月分別由私立聖功女中、海星高中辦理生命教育 種子教師進階研習參加人數計 190 人次。 (中辦)
(三十五) 94 年 10 月、11 月分別委由國立東勢高工、國立屏東包工及國立 旗山農工辦理生命教育融入式課程教學研討會,參加人數計 360 人次。另分別辦理生命教育小團體,計 28 校辦理。 (中辦)
(三十六) 審核並督導地方政府提報友善校園有關辦理生命教育相關執行計 畫。 (訓)
(三十七) 依據「教育部補助辦理學生事務與輔導工作原則」 ,審查民間單位 申請辦理生命教育活動補助案。 (訓)
(三十八) 94 年度規劃本部生命教育相關活動以「生命互愛-愛自己、愛別 人」為主軸,並以落實校園中尊重生命及自殺防治之宣導為主要 重點工作;另於委員會設置「研究發展」 、 「師資人力」 、 「課程教 學」及「宣導推廣」等四小組,以規劃生命教育研究發展及評估、
師資及人力培訓、課程與教學發展及宣導推廣等年度相關工作計 畫,共計 31 項計畫。 (訓)
(三十九) 95 年度補助地方政府辦理生命教育工作計畫包括成立資源中心學 校 53 校、規劃辦理生命教育相關活動,共計 349 梯次。 (訓)
(四十) 補助民間團體辦理生命教育相關活動共計 9 案。 (訓)
(四十一) 委託台灣大學吳英璋教授辦理委託研究「研擬學生壓力調適及心 理健康促進之因應策略」 ,計委託經費為 78 萬元。 (訓)
(四十二) 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學生憂鬱及自我傷害預防與處理機制之建制 與研討」共計 48 梯次。
(四十三)完成驗收生命教育宣導短片(尊重篇、護生篇) (訓) 。
(四十四) 委託大仁科技大學辦理「教育部 95 年度全國生命教育傳承研討會」
(訓) 。
(四十五) 委託南開技術學院辦理「教育部 95 年度全國生命教育論壇(第 3 場) 」 (訓) 。
(四十六)完成審查「生命教育學習護照模式之規範與建立」委託案(訓) 。
(四十七)於 95 年 4 月 14 日假教育部第二辦公室 3 樓會議室召開教育部第 5 屆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第 2 次師資組小組會議(訓) 。
(四十八)於 95 年 5 月 29 日假教育部第二辦公室 3 樓會議室召開教育部第 5 屆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第 3 次宣導組小組會議(訓) 。
(四十九)於 95 年 6 月 23 日假教育部第二辦公室 3 樓會議室召開教育部第 5 屆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第 3 次師資組小組會議(訓) 。
(五十) 於 95 年 2 月 23 日委請國立斗六高中辦理生命教育輔導知能研習會,
參加對象為學務及輔導主任,計 150 人次。 (中辦)
(五十一)於 95 年 4 月 3、4、17、18 日委請國立淡水商工辦理北區教師心靈 活水工作坊,以增進教師對生命之理解與體驗,強化教師推廣生命
268
教育之能力,提升教師心理健康,紓解教師教學及班級經營之壓 力,參加隊象為一般教師,計 25 人。 (中辦)
(五十二) 於 95 年 4 月 10-11 日委請國立曾文家商辦理南區生命教育讀書會 研習,參加對象為新進教師,計 89 人。 (中辦)
(五十三)於 95 年 4 月 21 日委請國立斗六高中辦理從敘述治療發展親密關係 的貞潔教育教師工做坊,參加對象為輔導老師、護理老師,計 150 人次。 (中辦)
(五十四)於 95 年 4 月 13、14 日委請國立羅東高中辦理媒體識讀與課程融入 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參加人員計 70 人次。 (中辦)
(五十五)於 95 年 6 月 6 日、7 日、8 日分 3 梯次辦理生命教育相關議題活動
-人子共生社區生活體驗研習會,參加對象為輔導或學務人員,計 60 人。 (中辦)
(五十六)95 年 6 月 7 日委請台南市私立德光女中辦理學生憂鬱及自我傷害預 防與處理機制之建制研討會,參加對象為導師,約 140 人。 (中辦)
(五十七)95 年 9 月 14、15 日委請暨大附中辦理生命教育體驗營,對象為學 務主任或訓育組長、生輔組長,計約 115 人。
(五十八)95 年 9 月 26、27 日委請國立鳳山高中辦理生命教育體驗營,對象 為學務主任或訓育組長、生輔組長,計約 130 人。
(五十九) 95 年 9 月 27 日委請國立竹北高中辦理學生憂鬱及自我傷害預防與 處理機制之建制與研討會,對象為高中職導師,約 130 人。
(六十) 委託台灣生命教育學會辦理「大專院校學術與教學研討會」 。
(六十一)委託台灣生命教育學會辦理建構「知識管理之生命教育學習網站」。
(六十二)委託東海大學辦理「建置學校推動生命教育之模式」 。
(六十三) 補助 23 個直轄市教育局、縣市政府辦理「結合家長資源推動生命 教育」 。
(六十四)補助臺北縣平溪國中、花蓮縣豐裡國小及南華國小辦理「資源不足
(弱勢族群)地區生命教育推展模式行動研究」 。
(六十五)委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辦理研擬校園憂鬱及自我傷害事件三級預防 計畫(訂定標準流程、模式及相關措施) 。
(六十六)委託國立台中護理專科學校辦理「生命教育資源中心學校人員培訓 工作坊」 。
(六十七)委託吳鳳技術學院辦理「生命教育課程教學與人力資源手冊」 。
(六十八)委託財團法人雙福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辦理「發展生命教育之 課程與教學指標」 。
(六十九)於 7 月 20 日召開「第 5 屆推動生命教育諮詢委員會第 3 次委員大 會」 。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6),〈教育施政主軸行動方案(95.9)〉,該部秘書室企劃科 95.10.05 彙製,擷取於教育部網站,
www.edu.tw/EDU_WEB/EDU_MGT/SECRETARY/EDU8354001/2005_2008/951005.doc
,2007.02.10。
269
附錄四
現行高中「生命教育」課程暫時綱要有關「人生觀」的定位與討論
一、就整體課程而言
整個高中 95 暫綱「生命教育」8 個選修科目,均以「瞭解生命教育的意義、目 的與內涵」為期待學生具備的第一項核心能力, (註
6)並設計「探索生命教育內涵」
的教學主題,在指導學生「探索生命教育的整體目標與個別議題」時,詳細說明:
生命教育涵蓋「終極關懷與終極實踐」 、 「倫理思考與反省」 、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
等三個相互為用的向度,需統合觀之才構成完整的生命教育;並進一步指出: 「生 命教育以知行合一為目標,人要知行合一必須先要有深刻的『知』 ,這就涉及了人 生觀、生死觀及宗教觀等終極智慧的涵養」 、 「終極智慧賦予人生意義與目的,並提 供人生實踐的終極基礎」 。 (註
7)從這些敘述中,可以知道「人生觀」貫穿在生命教 育的課程中;以下就生命教育所涵蓋的三個向度簡要分析之:
(一) 「終極關懷與終極實踐」向度:本向度所包含的「人生哲學的建構,生 死課題的關懷以及宗教議題的探索」三項次領域,分別設立「哲學與人生」 、 「宗教 與人生」 、 「生死關懷」等三科目,在各該科目課綱中有關核心能力中,均涉及以「人 生觀」為主題進行討論,如人生哲學的建立、宗教與人生觀、生死概念與人生觀的 關係等。
(二) 「倫理思考與反省」向度:依據本向度中的基本倫理學所設立的「道德 思考與抉擇」一科,有兩項核心能力論及「人生觀」 ,即討論:道德的判斷、道德 實踐與人生觀或世界觀的關係等。
(三) 「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向度:依據本向度,即設立「人格統整與靈性 發展」乙科目,本科課程綱要樹立兩項目標,其中目標二即是:從靈性成長的角度 探討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途徑, 「建立學生正向積極的人生觀」 ;但課綱中有關 能力指標、教材綱要等規範中未再有其他直接的描述。
以上說明,連同下文「 (二)就具體內涵而言」部分,均請參見附表,當可快 速掌握高中 95 暫綱中探討「人生觀」的完整樣貌。
二、就各科具體課綱內涵而言
(一)有關「人生觀」與「哲學與人生」方面:
爲了培養學生「建立自我追尋與人生意義探索」的核心能力,高中 95 暫綱在
「哲學與人生」教材綱要中設計以「建立積極快樂的服務人生觀」為主題,配合「健 康與護理科」二年級-二健康心理,建議以「人生哲學就在建立積極快樂的服務人生
註6 8 科課綱,請參見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頁 457-583;
此外,「高中生命教育選修課程的架構」,請參見同書,頁 699-700。
註7 同上註,頁 458。
270
觀」為內容,向學生說明以積極快樂思考為導向、並以服務為目的的人生系統。 (註
8
)
(二)有關「人生觀」與「宗教與人生」方面: (註
9)
1. 爲提升學生「認識與理解宗教在人類歷史、文化及社會中所蘊含的深度與廣 度」的核心能力,教師應以「認識與理解宗教層面的人生觀及宇宙觀」為主題, 「介 紹與詮釋宗教層面的人生觀及宇宙觀」 ,包括「宗教人生觀」(一)~(四)等四項主要內 容。
2.「宗教人生觀」的四項主要內容,內容為:
(1) 面對生命的哲思(含:身心、苦難、善惡、生死等問題) 。
(2) 探討人生的命數(含:永恆 vs.斷滅、自由 vs.命定、抉擇 vs.註定等) 。 (3) 探索生命的開展與歸宿(探討生命與死亡的各種不同觀點,含:一世論
與三世論的生命觀、西方宗教的永生觀與東方宗教的輪迴觀、西方宗教 的救贖論與東方宗教的解脫論,以及信仰與實踐(修持)之間的關聯性)。
(4) 圓滿生命的實踐(含:體會愛與慈悲、寬恕與包容的精神,以及體會十 字架的精神與菩薩道的行願) 。
3. 高中 95 暫綱並期待引導學生具備「認識到宗教信仰與個人生命的內在關聯 性」的核心能力,教材綱要中並設計以「思考及探索宗教信仰在個人生命中所可能 具有的價值與意義」為主題,除「人是否需要有宗教信仰」等外,並讓學生思考、
分析與探討「宗教信仰如何影響個人之人生觀及宇宙觀的開展?」
(三)有關「人生觀」與「生死關懷」方面: (註
10)
1. 在提升學生「認識死亡概念的內涵與發展」的核心能力時,應該注意「了解 死亡認知對生死的態度與人生觀的影響」這項主題的教學,因為「錯誤或扭曲的死 亡概念可能造成人格的偏差或消極的人生觀」 。
2. 在發展學生「從死亡的必然性省思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核心能力時,應以
「真切肯定自我,悅納自我,並積極活在當下」為主題進行,期使學生「釐清人與 自己,與他人,與自然界以及與宇宙的關係之後,回歸自我的核心,再從自我肯定 的生命出發,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天人合一的和諧人生觀」 。
(四)有關「人生觀」與「道德思考與抉擇」方面: (註
11)
1. 爲了掌握道德的本質,應協助學生「發展道德判斷的能力與方法」之核心能 力,在判斷行為的道德對錯時,應該引導學生考慮行為事實、道德規範、價值觀以 及「與行為相關的人生觀或世界觀」等眾多因素,並且應該進一步指導學生探索「如 何分辨適切或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2. 再者,有關「道德思考與抉擇」的教育,應培養學生「體認道德實踐與人生 觀及世界觀的關係」的核心能力,在「教學綱要」方面 95 暫綱在此設計「探索道 德與人生觀或世界觀的關係」之主題,具體在師生教學過程中探討「人生觀與世界
註8 同上註,頁 486。
註9 本段(1)、(2)、(3)均同上註,頁 496-500。
註10 本段(1)、(2)均同上註,頁 508、516。
註11 本段(1) 同上註,頁 466、530-531;至於(2)、(3)亦同上註,頁 532。
271
觀是否會對人的道德思想或實踐產生影響?又,人的道德思想或實踐是否也會影響 我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 「運用身心靈的全人經驗及理性反省來選擇適切的人生 觀及世界觀?」
3. 什麼是人生觀?什麼是世界觀?95 暫綱生命教育選修科目「道德思考與抉 擇」給定的概念是: 「人生觀涉及人對於整個人生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或信念。世界 觀則涉及人如何看待整體實在的存在。人生觀是微觀的、針對個人生命價值的信念 系統,世界觀則是宏觀的、對整個存在所持的信念。」並進一步指出:人生觀與世 界觀的建構可以參考「生命教育概論」 、 「哲學與人生」 、 「宗教與人生」等生命教育 基礎或進階課程。
(五)有關「人生觀」與「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方面:
達成「從靈性成長的角度探討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途徑,建立學生正向積 極的人生觀」之課程目標。 (註
12)
以上分別從兩個角度探討高中生命教育中「人生觀」的地位,一是整體課程設 計,二是 8 科課程個別涉及情形,可以確知「人生觀」貫穿在我國高中生命教育課 程中。綜合而論,8 個生命教育科目之間,對於「人生觀」雖無緊密地橫向結合,
但整體而言仍具親切而合理的聯繫,對「人生觀」主要的教育主張包括:
1. 人生觀等終極智慧,賦予人生意義與目的,並提供人生實踐的終極基礎。 (8 科均一致地於「探索生命教育內涵」主題中提出)
2. 「人生觀涉及人對於整個人生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或信念」 ,且是「微觀的、
針對個人生命價值的信念系統」 。 (見於「道德思考與抉擇」科)
3. 應指導學生透過「思考、分析與探討」 、 「運用身心靈的全人經驗及理性反 省」 ,多元地從宗教、生死、道德思考、靈性成長等面向,來選擇適切的人生觀及 世界觀。 (分見於「哲學與人生」 、 「生死關懷」 、 「道德思考與抉擇」及「人格統整 與靈性發展」等四科)
4. 應「建立學生正向積極的」 、 「積極快樂的服務人生觀」 ,以及「天人合一的 和諧人生觀」 。 (分見於「哲學與人生」 、 「生死關懷」及「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三 科)
註12 同上註,頁 567。
272
273
附表 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有關「人生觀」探討一覽表 科 目 核 心 能 力 主 題
/ 主要內容
8 個科目* 一、瞭解生命教育的意義、目 的與內涵(8 科均一致)
一、探索生命教育內涵
/ …人要知行合一必須先要有深刻的「知」,
這就涉及了人生觀、生死觀及宗教觀等終 極智慧的涵養。…
哲學與人生 九:建立自我追尋與人生意義 探索
四、建立積極快樂的服務人生觀
/ 人生哲學就在建立積極快樂的服務人生觀
五、認識與理解宗教在人類歷 史、文化及社會中所蘊含 的深度與廣度。
四、認識與理解宗教層面的人生觀 及宇宙觀
/ 宗教人生觀(一)~ (四)…
宗教與人生
六、認識到宗教信仰與個人生 命的內在關聯性。
一、思考及探索宗教信仰在個人生 命中所可能具有的價值與意義
/ …宗教信仰如何影響個人之人生觀及宇宙 觀的開展?
三:認識死亡概念的內涵與發 展
二、了解死亡認知對生死的態度與 人生觀的影響
/ …錯誤或扭曲的死亡概念可能造成人格的 偏差或消極的人生觀
生死關懷
十一:從死亡的必然性省思生 命的意義與價值
二、真切肯定自我,悅納自我,並 積極活在當下
/ …追求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以及天人合一的 和諧人生觀
六:發展道德判斷的能力與方 法
三、暸解在判斷行為的道德對錯時 應考慮的相關因素
/ …與行為相關的人生觀或世界觀有哪些?
/ …如何分辨適切或正確人生觀與世界觀?
道 德 思 考 與 抉擇
七、體認道德實踐與人生觀及 世界觀的關係。
一、探索道德與人生觀或世界觀的 關係
/ 什麼是人生觀?世界觀?
/ 人生觀與世界觀是否會對人的道德思想 或實踐產生影響?又道德思想或實踐是 否也會影響我們的人生觀與世界觀?
/ 如何運用身心靈的全人經驗及理性反省 來選擇適切的人生觀及世界觀?
人 格 統 整 與 靈性發展
目標二、從靈性成長的角度探討尋求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途徑,建立 學生正向積極的人生觀。 (該科目課綱中未再有其他敘述)
* 包括「生命教育」選修:生命教育概論、哲學與人生、宗教與人生、生死關懷、道德思 考與抉擇、性愛與婚姻倫理、生命與科技倫理、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等 8 科。
資料來源:教育部(2006),《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教育部,頁 45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