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研究動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壹、研究動機 "

Copied!
1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在藍天下,在草地上,在大海邊,在任何地方,只要有老師,有學生,哪裡不能有教育?∼

教育的範圍何其廣!當知識開始傳遞,人格典型打動人心,教育 便悄悄滋長開了。教育史的研究透過各種方法,將過去曾經發生過的 教育事蹟、思想,盡可能加以重建,進而提出其教育意涵及時代意義;

在史實漸趨充實之餘,更讓史見洞察明晰。

壹、研究動機

補習班是教育研究領域中較為隱晦的角落,其變遷歷程易被忽 略,然而從事此一領域研究有其社會意義及歷史意義。本乎對教育的 熱忱及探尋歷史真相的使命感,本研究之動機如下:

一、參與補習的學生人數眾多

學生為教育活動的主體之一。在學生生活中,除學校教育,補習 佔去的時間也相當可觀,其重要性與正規教育相比,不遑多讓。在所 有學生中,曾經有補習班學習經驗的,更是難以計數。

1

為進一步瞭 解教育的實況,平衡顧及教育的各個環節面向,結合正規教育和非正 規教育綜合觀之,對於拼湊出多數人共同的求學經歷,實有積極意 義。以補習班影響學生學習程度之深,受影響的學生人數之多,及範 圍之廣,我們都沒有理由忽略補習班造成的廣大影響力。但在過去,

我們對補習班是如此熟悉,卻又瞭解的那麼少,

2

補習班顯然沒有得 到應有的重視。

二、升學補習班林立是普遍的社會現象

隨著國內經濟環境的好轉

3

,升學主義逐漸盛行,家長總希望子 女能夠進入理想學府,特別是公立學校,

4

進入補習班以幫助升學,

1 據統計,各類補習班全年(86 年 6 月至 87 年 5 月)招生數共計 1,891,096 人次;其中四分之 三以上為文理類補習班招生人數。參見 http://www.evta.gov.tw/employee/emp/001/009/bb3/

bb3-4.htm)

2 參見陳依玫,高靜芬,〈南陽街補習班地毯調查(上)〉,《時報周刊》,499 期,頁 48。

3 指民國三十八年至今普遍狀況,近年短期經濟衰退狀況不論。

4 參見李彭齡,〈惡性補習乎?平民補習乎?〉,《文星》,12 卷 2 期,頁 50。

(2)

已成為明顯的社會現象,且補習班的發展越來越多元蓬勃。要瞭解過 去這段時間教育的演變及完整的社會面貌,補習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 份。而其中升學文理補習班,是補習班中影響力較大也較全面的。

三、補習班相關研究欠缺

儘管研究者對於補習班教育的重要性相當肯定,它也曾經是許多 人共同的記憶,但國內關於補習班的相關研究卻不多;在態度上,國 人對於補習班的看法也普遍染有負面色彩;研究的取向,從未有自教 育史角度入手的。由此觀之,研究補習班的發展過程,對於彌補此類 文獻之不足,實具相當價值;而一旦能將補習班發展脈絡理出,有助 於後續的研究開展。

歷來與補習班相關的研究主要有民國六十二年時教育部社會教 育司《補習教育研討會紀實》,民國六十七年黃堅厚等人《中學生課 餘補習原因之分析及補救辦法之探討》,冷碩毅七十一年的〈臺北市 補習教育的調查與分析〉

5

,民國七十六年林振春帶領研究生所做的

〈臺北市升大學補習班學生生活狀況調查研究〉,民國七十八年柯正 峯《升大學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 , 七十八年教育部《升學文理短期補習班教育評鑑報告書》;七十九年 蔡文彩〈臺北市補習班街之研究〉,八十二年教育部《台灣地區各類 短期補習班概況統計調查報告》 ,郭生玉研究主持的〈在學之中等學 校學生參加升學為目的之文理補習班之現況暸解及身心發展影響之 調查研究〉

6

,陳淑芬〈升大學補習班重考生壓力源、社會支持與生 活適應之研究〉,八十六年林正山的〈臺灣升大學重考生的自我評價 與情緒困擾〉等;當然還有更多牽涉到補習班,或是關於補習班教育 的散論見諸各報章書籍。考察這些書籍或論文共同之處至少有三:

(一)量化研究為主要方法:以量化研究的方式編製問卷,統計 相關結果,據以推論補習班教育中學生學習的狀況。

(二)一般而言對補習班以較負面的態度評論,但舉出的例證較 不具說服力,或流於弊端爆發以後泛論性的批評。

5 本書係作者學位論文,於其故後二十餘年方出版。其研究時間自日據時代以迄民國 44 年,對 於本研究初期資料之補足,很有幫助。

6 該書藏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書中無出版日期,圖書館網路中亦無記載。惟到館日期為 民國 86 年 4 月。

(3)

(三)以數字來反映補習班的實際狀況,卻缺乏對補習班內部情 形深入的描述,官方文書尤其如此。

這些文章中,並未真正將補習班放入長時間的視角來加以考察,

也很少讓補習班有自己發聲的機會,立論難稱公允;又或者以補習班 中學生、教師作為探討的素材,並未從補習班本身出發來研究補習 班。因此,在升學補習班發展了五十多年之際,透過時間的視角審查 這段歷史,呈現出補習班的發展實況,突顯社會脈絡與補習班間的關 係,深具意義。

四、對補習班常有負面評價似嫌偏頗

社會上長期以來對於補習班的看法總是和「升學主義」 、 「惡性補 習」等連在一起,並認為補習班唯利是圖

7

。然而補習班的教育過程 中,一切都如此不堪?如果社會的土壤沒有提供充足的養分,沒有出 現補習的需求,補習班怎麼可能存在?補習班除了商業導向、唯利是 圖之外,就沒有充滿教育愛,又樂於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師?如果有,

教育研究怎可忽略?如果沒有,為何廣大學子對於補習班還是趨之若 鶩?它的價值究竟何在?是否因為補習班的存在若證明具有正面的 功能,便反證出學校教育需要反省和檢討?也暗示正規教育無法只透 過學校教育充分提供學子所需呢?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對補習班的觀 感受到社會觀念嚴重的波及

8

,因此政策上多站在壓抑補習班發展的 立場,所制定的法規制度對補習班的發展也是管制多、扶持少。

9

但 如果撇開害群之馬不論,不帶偏見的評價補習班,也許會有更公正客 觀的結果也未可知。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臺北市升學補習教育回顧座談會紀錄〉

10

中,

徐真量和陳子蓮如此形容長期任教於補教界的馬元乾老師:

7 例如李福生,〈從高中聯招統一命題洩題說起:兼談「補習班的管理」〉,《教育雜誌》,20 卷 12 期,頁 4。

8 例如金溟若,〈為教育當局借箸代籌—以論「惡補」、「補習班」及「私立學校」〉,《文星》,15 卷 4 期,頁 45。

9 參見楊朝祥,〈優質補習教育新境界待建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國政專論民國 90 年 11 月 9 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P-090-046.htm。相關的例子很多,

例如維先,〈吃進大把鈔票的補習班 該管管了〉,《大學雜誌》,30 卷 2 期,頁 26。即於陳述補 習班的狀況後,於文末要求「對補習班的管理實在有必要再加以嚴格,否則聯考將永遠處於他 們的威脅之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教育何時才能達到正常發展的目的,聯招何時才能做到 正確無誤呢?」,即為一例。

10 本篇紀錄由臺北市文獻委員會彙整臺北市升學文理補習界老中青許多甚具代表性的教師代 表,提出許多珍貴回憶與意見,相當有參考價值。

(4)

他是當時著名的生物老師,教學很認真,令人感動落淚。學 生上課聽不懂,他說我再教你!還不懂嗎?我再教你!再不 懂嗎?下課跟老師一起走,我再教你,學校不可能有這麼認 真教學的老師。為什麼這麼認真呢?他們都是大陸淪陷後流 離失所才到台灣,這裡的孩子,當成自己子女一樣。馬老師 在中午休息時間學生很疲勞,會對學生說,你們睡完午覺,

聽我吹口琴。午覺後口琴吹完了大家說不好聽,他說讓我跳 舞給你們看….。…馬老師字寫的清晰、畫的漂亮、說話風趣,

聽他的課,絕不會打瞌睡…。

11

補習界中優秀傑出,深受學生欣賞與敬佩的老師,所在多有(詳 見第四章第二節);除了品德之外,對於教學方法的擅長與教學材料 的彙編研擬,更是嘉惠廣大學子。如果我們的評價只有賺錢和商業的 考量,可能會陷於以偏概全的困境。

五、補習班擴大教育機會並使與教育型態多元化

補習班的出現與風行擴大了教育機會,並使教育資源的分配向較 低階層延伸,所謂的名師不再只由有錢人家獨享,有更多人可以享受 額外的教育機會。受經濟條件之制約,民國三十八年以前能夠有機會 在正規學校教育之外私下延請老師教學的,僅極少數有錢人家的子 弟,也就是社會上層階級的專利;一般人家子弟不但放學之後要協助 家務,更無接受額外教學的機會。

12

補習班漸次出現以後,儘管社會上層階級依然可以聘請名師任家 教,但有越來越多中產階級或一般人家的子弟,得以以較低廉的價格 接受學校以外的教育,使得中層階級和上層階級之間的差距漸次縮 小。儘管下層階級受教的選擇機會依然受限,但中層階級受教機會的 擴張,相對於過去而言,補習班無疑發揮了緩和社會不公平的效果。

13

而補習班商業經營的型態,使得補習班老師及補習班本身的經 營,都需以學生和家長來考量,才能贏得學生及家長的信賴,各種不

11 參見徐真量,〈臺北市升學補習教育回顧座談會記錄〉,《臺北文獻》,115 期,頁 14。

12 參見林衡道,〈臺北市升學補習教育回顧座談會記錄〉,《臺北文獻》,115 期,頁 2。

13 參見李彭齡,〈惡性補習乎?平民補習乎?〉,《文星》,12 卷 2 期,頁 51。補習班的存在固然

「篩選」學生進入,然而如果我們從長時段的歷史來看,將時代變化的軌跡凸顯,則和三十八年 以前相比,補習教育的歷史意義並非現在「深化社會不公平」,而是教育機會向下階層延伸的一 種展現,或者更是社會進步的的表徵。

(5)

一樣的班次和師資,讓學生有了更多元的選擇。反而學校排定任課教 師之後,學生便無挑選適合自己老師的權利。學生在校無法挑選適合 自己的老師,補習班恰提供一學校外尋求協助的管道。

六、社會在補習行為中投入大量時間與經濟資源

當各界競相以國內過去的教育成果所帶來的社會富裕、經濟發展 自我標榜時,有必要對過去教育的「績效」做一反省性之檢視。從教 育經濟學的角度來看,在顧及產出「成果」之際,不能忽略投入多少

「成本」在教育部門。否則雖然收效宏大,但花費的成本遠遠超過所 獲得的效果,豈非得不償失?

過去計算教育經費的投入時,往往僅強調國家公部門教育經費預 算的編列,而忽略私部門中學生個人、家庭等對於教育的支出和投入

14

,其中自然包括補習班的部分

15

。另一方面,我們在以過去成就自豪 時,補習班教育似乎也與有榮焉,同是教育領域中有所貢獻的一員。

補習教育資源既然是一股龐大的教育資源

16

,不應任其荒廢,更應尋 找其在教育史上的定位,並重新衡酌投入之成本及績效。

七、補習班的回顧可提供正規教育的反省與檢討

補習教育屬於教育中的非正規教育,應發揮其教育功能,健全終 身教育的學習體制。

17

根據一位曾近身觀察台北市補教身態的受訪者 表示: 「補習班能夠繼續生存要『歸功』於學校老師的不知長進」 ; 「補 習班老師教學都很好,也都願意盡量指導學生;不過也就因為這樣,

他們如果在學校通常難以生存,儘管他們傑出的表現贏得學生和家長 的信賴,但往往也是任教學校其他老師龐大壓力的來源」。

18

《聯合副刊》中,一位補習界工作者這樣告訴他服務於一般學校

14 此一想法並非研究者的創見,係在與臺師大教育系周愚文教授的對談中,瞭解到此一想法。

15 以九十一年版教育統計為例,書中有列出歷年教育經費的分配概況,包含有教育行政、各級 教育、社會教育、國際文教及其他等部分;私立學校部分也有單獨討論;並談及教育經費佔國民 生產毛額比率,但除了見諸預算文字的支出之外,學生個人或學生家長所付出的成本,並沒有考 慮;例如買參考書的錢,或購置上課需用的器材等等。

16 參見楊朝祥,〈優質補習教育新境界待建立〉,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專論民國 90 年 11 月 9 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EC/090/EC-P-090-046.htm。

17 同前引書。

18 研究者於 91 年 5 月 24、94 年 3 月等多次日訪談了具有豐富補習班工作經驗及求學經驗的戴 伯儒。戴伯儒,臺北縣人,高中時就讀及人中學,高中時代曾通勤到臺北火車站前何明補習班補 習,對自己第一次參加大學聯考成績並不滿意,乃再接再厲,進入何明重考班。隨後順利考上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在學期間復利用假期及空閒時間,至補習班工讀,並擔任解惑老師。

現於臺北縣開設升學補習班。戴君提供本研究許多珍貴的一手觀察訊息。

(6)

的朋友, 「補習班愈旺盛,教育愈失敗,有天補習班招不到學生,教 育就成功了。」

19

研究者在九十一年十一月裡一次訪談中,某位補習 班的老師也如此說道,他認若非正規教育有其不足,補習班要去哪裡 找這麼多學生呢?果真如此,怎不令關心教育的人士扼腕?

補教界和一般學校的關係可能是互補的,譬如共同協助學生成 長,完成學業;也可能是競爭的,當一方越受學生歡迎及家長信賴,

另一方可能越不被家長和學生重視。在這種複雜的競合關係之下,補 教界的確存在被擁有發言權的正式教育「污名化」之可能性;不過在 補習班一波又一波的挑戰下,研究過去補習班的發展、型態,及其與 正規教育之間的關係,不正可提供正規教育反思和改進的空間?

相較於正規教育,補習教育至少有機動適應社會需要,自由研究 並採用新的教學內容及方法,以高薪聘請教學技巧嫻熟,上課又富有 熱情的老師等優點和特色。從正規教育的「制度化」和興革困難來看,

補習教育的確有其值得參考並加以肯定之處,必須加以研究。

從以上七點說明,可以瞭解文理補習班對於我國過去約五十年來 教育,所發揮的影響力不小,且其與正規教育之間的「共生」關係,

都使我們不能不重視它的存在。相信本研究對於師生、學校、教育行 政當局,乃至於關心當前教育議題的人而言,都具參考價值。

貳、研究目的

基於對補習班重要性之體認,及歷史研究取向中對於前因、後果 的重視,本研究希望達成以下五點目標:

一、瞭解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變遷歷程及其間的重要轉折與 原因。

二、瞭解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的設立人、班主任、師資、學 生,以及行政組織等人事組織及其變遷歷程。

三、瞭解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之位置選擇、宣傳招生、建築 設備、公共安全等營運狀況之變遷,以及因其營運所衍生之 問題,例如補教協會之成立等。

四、評價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以及其主管機關管理補習班之

19 參見傅耀祖,〈道德良心補習補不來的!〉,《聯合報》,民國 91 年 3 月 26 日,15 版。

(7)

態度與措施之得失。

五、分析補習班教育之變遷,並據研究發現展望理想升學補習班

教育形象,進而提出可供正規教育反思之處。

(8)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步驟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歷史研究取向來探討臺北市文理補習班之變遷,並由 訪談、敘述統計、文件分析等方法來達成研究目的。

一、歷史研究取向

藉由歷史研究取向,可凸顯補習班在這一段時間中的變化,而相 關影響因素在較長時間的視角下也較易浮現;透過對於各種資料的彙 整和理解,當可對此一時期補習班相關的發展及實況,有全面的理 解。在這種取向下,分析過去各項統計數據、立案資料,整理歷年發 展變化,歸納相關重要事件的前因、後果,及其影響,加以分析,更 能整理出補習班發展的歷史脈絡。

二、敘述統計法

透過各種官民調查資料的整合及對照,對於臺北市補習班的發 展,可以在其鉅觀數量上,有著更準確的研判分析,也使整個研究有 較客觀的實證依據。這一部份主要係針對立案補習班家數、學生學習 狀況等進行統計分析,以獲取有意義的資料。

三、訪談法

有鑑於書面文字資料的形式可能失真,書面資料的嚴重不足,以 及數據資料在呈現時可能有「見林不見樹」的侷限,本研究透過對熟 悉補教界人士的訪談,當可彌補此一缺憾,以便從深度及廣度方面共 同探究實際狀況,並抓住這段歷史的尾巴,賦予它說話的權力及生命 力。本研究利用訪談彌補書面資料不足,在臺北市補教協會成立的過 程、升學補習班如何從無到有、補習班上課方式、教材、補習班師生 互動等部分,訪談可發揮較大效果。

貳、研究步驟

研究者於投入此一補習班相關研究前,對於補習班之瞭解相當有 限,背景知識嚴重缺乏;對於資料之取得與訪談對象之掌握,並無把 握。因此從速充實研究者背景知識,成為完成研究目的的重要開頭。

一、文獻蒐集、整理與分析

(9)

(一)透過臺北市文獻會之口述歷史座談會紀錄,掌握重要的人事物。

臺北市文獻會於民國八十五年邀集臺北市補習教育界老中青三 代的班主任及老師,對多年來補習班的發展做一回顧,並附有與會人 員的聯絡方式。藉由該紀錄,研究者瞭解許多重要的變遷,並對於相 關問題有初步認識。並藉此與臺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張浩然總幹 事,補習班名師吳功勛先生取得聯繫,也才有後來的訪問與問題之追 索。

(二)透過聯合新聞網掌握過去臺灣各地補習班變化過程與爭議所在 民國九十二年時,研究者首次透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圖書館接觸 聯合新聞網。當時聯合新聞網資料庫中已有民國六十四年左右至當時 所有報系資料。研究者以「補習班」為關鍵字,閱覽了一萬則以上的 新聞;對於中期以後補習班的演變,至此始有清楚的認識。

民國九十四年時,聯合新聞網已回溯到民國三十八年。研究者仍 以「補習班」為關鍵字,在將前此數千筆資料閱覽。惟此一時期研究 者透過訪談與早期期刊之彙整,對補習班早期發展之瞭解,早已不可 同日而語。因此這些資料多做為印證之用。

(三)透過政府公報、教育統計與法令彙編掌握政府相關政策 於大量閱讀報紙資料同時,亦於臺師大圖書館內閱覽所有教育部 公報

20

,相關教育統計,及相關(教育)法令彙編;並於網路參閱全 文上網之臺灣省政府公報。整理出政策變遷脈絡,以及法令修訂之沿 革。至此整個研究內容之骨架透過官方及媒體,乃初步成形。

(四)透過每個時代期刊的深入報導深入瞭解補習班內情

僅有架構尚且不足。研究者遍覽所有《教育資料文摘》 ,另搜尋 補習班發生重大事件的時間點前後各期刊之報導,例如《中國論壇》 、

《時報周刊》等,都甚有幫助。

二、進行關鍵人物訪談

研究者於對補習班有了初步瞭解後,第一優先訪問對象為志成補 習班設立人及班主任,亦為臺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創會理事長孫 鳴,無奈孫先生先一步過世,家人又已移居國外,實為本研究之最大

20 前此名為《教育與文化週刊》或《教育與文化雙週刊》。

(10)

遺憾。因此另外訪談張浩然及吳功勛以補充文獻資料之不足。

張浩然於民國七十年左右進入臺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服務,目 前為該會總幹事。代表該會處理過許多爭議問題,也以非業者的身份 深入瞭解補習班的運作。多數報章雜誌或相關學術研究也常訪問其意 見,應具備一定程度之代表性。

吳功勛於民國四十七年即進入建國補習班服務,直到民國九十二 年接受研究者訪問時,仍於黃慧生補習班任教物理。擔任補習班教師 時間,超過四十五年,恐無人能出其右。這樣的資歷對於本研究來說,

應為最值得訪問之對象。

(一)對張浩然之訪談

行前將訪談目的設立為瞭解補教協會、驗證資料真實性,並探詢 研究建議。具體問題如下:

1.臺北市補習教育事業協會與中華民國補習教育協會之關連?

2.補教協會的創立、功能、經費來源、工作任務、組織,與政府間的 關係,及未來展望為何?

3.可否描述孫鳴先生的歷史?

4.補教協會最感棘手的問題?

5.臺北市升大學補習班最初演變如何?

另於訪談進行中,亦請其驗證部分提到他名字的研究或報導是否 真有其事,以及是否的確為其意見。訪談後,張先生並慨借所有的《補 教會訊》及該會會員大會手冊與研究者參考,對本研究甚具幫助。

(二)對吳功勛老師之訪談

吳老師時已七十餘歲,乃將訪談大綱先行送達,另擇期訪問,以 減少對吳老師之打擾。訪談時,吳功勛老師已針對研究者之訪談大綱 寫妥手稿供研究者參考,另提供建國補習班聘書影本乙份,甚具研究 價值。研究者乃針對其手稿中值得探討之處繼續追問,該訪談對於補 足本研究早期資料之不足,裨益甚大。訪談大綱如下:

1.老師的出生地、學歷、來台經過為何?

(11)

2.以何機緣進入文理補習班?

3.補習班待遇如何?

4.誰是臺北市第一家補習班?

5.建國、志成有何特色,兩者競爭關係如何?

6.為何民國五十四年以後補習班立案者突然暴增?

7.老師曾在哪些補習班任教?

8.早期和後期補習班建築設備如何?

9.補習班老師出身背景如何?

10.補習班老師上課頗受歡迎,要訣為何?

11.補習班學生來源為何?教學上是否有成就感?師生間情分如何?

12.補習班宿舍狀況如何?

13.補習班課程如何安排?

14.擔任補習班老師有何困擾?

15.有哪些知名的補習班老師?

16.補習班與學校教育之比較?

17.補習班的社會功能是什麼?

此外,研究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向身邊親友探詢補習班相關的狀 況,一方面激發靈感,一方面亦可與書面資料互相參採。以下說明對 張浩然及吳功勛兩位先生之訪談過程。

三、撰寫研究論文

由於本研究架構之建立在資料閱讀之後,因此瞭解補習班變遷

後,研究者即著手寫作,事後才翻尋出處,並加補足,再請指導教授

指導,增刪再三,再參考口試委員意見修改後乃定稿。

(12)

第三節 資料來源及研究架構

壹、資料來源

由於本研究性質及時代特性,所採取的資料主要包括三方面:

一、報紙

本研究大量運用報紙,特別是報紙資料庫的功能,對於補習班的 變遷做完整的回顧。特別是聯合知識庫,蒐集民國三十八年迄今報系 內,包含《聯合報》、《聯合晚報》、 《經濟日報》、《民生報》 、《星報》

的所有報導及評論。特別其提供之搜尋功能,標題或內容中出現「補 習班」者,超過一萬八千則。

此外,《中央日報》光碟版則提供創刊以來全文,搜尋標題中有

「補習班」者,約一千一百餘條;中國時報系則有自民國八十年以來 所有報導;師大圖書館所藏《中央日報》 、 《自立晚報》 、 《聯合報》等 縮印本,時間則從民國三十八年至七十年左右;

21

而師大圖書館自民 國六十年以來關於所有教育類論文之剪報,凡與補習班相關者,亦全 面閱覽。並於補習班發生關鍵事件前後,蒐集各報章的評論報導。

二、公報與期刊

為瞭解教育主管機關對於補習班態度之演變,包含三十八年以來 教育部的《教育與文化》、 《教育部公報》 ,以及民國三十八年至五十 七年的《臺灣省政府公報》 , 《教育資料文摘》的所有與補習班相關的 報導都全文瀏覽。也因其時間之長,更能對重要問題的演變加以掌握。

此外,如《時報週刊》 、 《財訊》 、 《中國論壇》 、 《光華雜誌》等期 刊,都提供不同時期、不同面向對補習班的深入關照,對本研究助益 甚大。至於《補教會訊》則代表臺北市補習班界內部的立場,也使得 立論及資料來源更為多元,也更有代表性。

三、訪談

本研究主要訪問了吳功勛、張浩然、戴伯儒等人。分別從補習班 老師、補教協會總幹事,與補習班學生及工作人員的角度,提供意見,

21 《聯合報》,《中央日報》等雖有電子全文檔案,但當中並無補習班廣告,也無法衡量其版面 位置作為判斷的參考。

(13)

以為文獻不足時之參考,並同時有檢證文獻資料真偽的效果。

除了這三位先生之外,並隨時訪問研究者的同學、師長、朋友、

同事等,以尋求線索、激發靈感。

而臺北市文獻會於八十五年舉辦的口述歷史座談會中,廣邀老中 青三代的補習班業者、老師等與會,對於許多重要問題取得了完整而 有代表性的見解,對於本文甚具裨益。

貳、研究架構

對於補習班發展整理出各階段的差異有助於我們掌握補習班在 過去數十年變遷的特色。在變遷的課題上,係依據政府對於升學文理 補習班能否設立為分期依據。共分三期,分別是:民國三十八年至六 十一年,六十一年至七十七年,以及七十七年迄九十一年。分期的依 據以行政院禁止文理補習班新設,以及開放新設,作為時間切割的依 據,同時並指出補習班變遷史上數次重要事件引發補習班風貌的改 變。

除對補習班作分期的呈現,突顯出變遷的動力和趨向外,本研究

並針對補習班各個面向作深入的探討,以求在時間的縱軸上掌握趨

勢;在補習班不同面向的橫軸上,則分別對補習班人事及營運狀況有

進一步的理解。人事方面包含設立人、班主任、教師、學生、行政體

系等;在營運狀況方面,則討論位置選擇、宣傳招生、建築設備、公

共安全與相關爭議。

(1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壹、研究範圍

本研究題目為:「臺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變遷,以下將對選 擇「臺北市」 、選擇「升大學」 、「補習班」的類型,以及「時間點」

切割的依據加以說明;另說明各類升大學補習班班別,以利從各種補 習班名目中理解其內容為何。

一、空間範圍:臺北市

「臺北市」係指目前臺北市政府所轄地域,此區域民國五十六年 七月一日以前為省轄市,五十六年七月一日正式改制為院轄市。

22

前後市政府所轄地域,即為本研究之研究範圍。選擇北市原因 如後:

(一)臺北市人文薈萃,大學院校、學術單位林立,除了臺北本 地的學生外,其正規教育與補習班教育都吸引眾多外縣市學子 不辭辛勞前來此地求學。北市在文教上居於台灣地區領先地 位,探討補習班教育於此地的發展,更有意義。

(二)臺北市最早設立以升學為目的的補習班。早在民國四十 二、三年之前,北市便成立了第一所以升學為目的的補習班,

23

可謂開風氣之先,並一路引導台灣地區補習班的開設和走 向。追本溯源,自然應從北市的補習班開始研究。

二、層級範圍:升大學

設定補習班的範圍以「升大學」為導向,目前包括一般升學家教 班,以及重考班。所以選取「升大學」補習班的理由如下:

(一)焦點必須鎖定:補習班為靈活適應社會,發展出各式各樣 不同的形式,例如升高中、升大學、升研究所、升四技二專、

出國留學、各種語文、各種才藝,或一般課業輔導形式等,種 類繁多,難以備載。因此一定要選取其中某類型的補習班作為 研究重點,方才具體可行。而未立案補習班因研究者時間精力

22 參見北市府簡介,網址:http://tpegov.tcg.gov.tw/cgi-bin/classify/index.cgi?class_id=A03%2CB03

23 參見蔡文彩,〈臺北市補習班街之研究〉,《地理研究報告》,16 期,頁 69。臺北市真正最早以 升學為目的的補習班究竟時間及名稱為何,請參閱本研究第六章第一節。

(15)

之限制,於研究中將視情況述及,但不會討論。

(二)大學為台灣地區升學主義社會下主要的競爭關卡(參見第 二章第三節),大學聯考相當關鍵,是相當受社會重視的入學 考試。儘管近年廣設大學院校,但考生及家長依然在眾多大學 中尋找知名大學;前此大學聯考錄取率都很低,是所有考生搶 破頭要競爭的,因此以升大學為導向的補習班對於反映出補習 班與升學競爭間的關係,尤具代表性。

三、時間範圍

本研究範圍自民國三十八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以迄民國九十一 年為止,但之後補習班發生的重大事件,仍將注意。選擇的理由如下:

(一)國民政府民國三十八年遷台以後,對於台灣地區自有很大 的影響。

(二)臺北市第一所升大學文理補習班立案資料為民國四十二 年,時間劃定在三十八年可提供足夠的縱深回顧其可能脈絡。

(三)補習班具有商業性質,各補習班之間競爭激烈,難免爾虞 我詐,或處處提防,以維持商業利益。在此情形下,現時資料 必定難以獲得;反之前此利害關係不如現在激烈,補習班經營 者、老師等,可能會更願意提供其看法及對補習班的認識。因 此本研究必須與現階段有一段時間距離,故以民國九十一年為 度。

四、升大學補習班班別

24

升大學補習班一般主要區分為重考班與家教班。重考班指專為大 學聯考落第者開辦,為來年大學入學所規劃之班別;家教班則是專為 在學生開設的。

25

以下分述兩大類型中各種常見的班別:

(一)重考班

1.一貫班:指從前一年八或九月開課,一直上到隔年聯考前 夕。

24 除非特別說明,後文提及「補習班」即指「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與其他語文或技藝類補習班 無涉。

25 家教班也有社會人士進修的,重考班也有在校生請假或休學專門去念的,但比例都甚低。

(16)

2.秋季班:從前一年八到九月,上到翌年農曆新年前夕,亦 即寒假前。

3.春季班:自考試當年寒假結束後開始上課,直至聯考前夕 者。有些學子上學期打工賺錢,下學期才進補習班;也有 些人上學期還在當兵,下學期退伍後才進入補習班。

4.考前衝刺班:這類的衝刺班亦稱總複習班,透過密集的模 擬測驗及唸書時間規劃,名師提綱挈領的複習等,在考前 全力衝刺,故名。

26

(二)家教班

1.全科班:指每一種科目或多種主科都補的班次,每一科單 價略低,但總額甚高。

2.單科家教班:僅補某一特定科目。

(三)其他特殊班次

1.保證班:保證必定考上大學,若考不上全額或部分退費;

又或者先上課,考上以後再繳費(詳見第五章第三節)。

2.衝刺戰鬥營:又稱魔鬼訓練營等,名稱不定。透過分秒必 爭的讀書計畫,及全心競爭的氣氛與環境,將讀書效率徹 底發揮的班次。這類班次以自己唸書為主,上課較少,有 也以猜題為主。

其他尚有一些班次,則僅名目差別,實質內容則大同小異。例如:

年後新班、春季新班、超強醫科班、理工超強班、醫科保證班、台成 清交保證班、文法商台灣大學保證班、前三志願班、夜間升大學班、

成功嶺班、第一志願保證班、先修班

27

、英數專修班、一月密集衝刺 班、特別保成班、小組加強班等等。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進行時可能受到的限制如下:

一、補習班統計數字難如正規教育班精準:

26 有些一貫班或春季班於課程結束後也會辦理相關課程供學生自由參加。

27 招收即將進入高一的學生,可歸為家教班的一種。

(17)

由於補習班教育非由政府經營,因此儘管未立案的補習班也為研 究者所關心,但資料蒐集相對困難,且官方統計資料難免和實際狀況 有落差,文獻資料無法完全正確。

其次,在目前各種和補習班相關的統計資料當中,許多資料都將

「補習教育」的範圍增大,以致於常常各種「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資 料和其他形式的補習班或國民學校附設補校相混雜,甚至升國中、升 高中和升大學等不同升學目標的補習班區分也不容易;又可能僅列舉

「全臺」狀況,卻無專門報導「臺北市」的情形,更別說每一家補習 班可能都混雜著經營,因此取得精準資料相當困難。

二、補習班商業性質使正確資料難以取得

由於補習班的競爭牽涉商業機密,業者和國稅局之間也對於稅捐 問題有所攻防

28

,因此在瞭解補習班各種內部訊息,如學生數、收取 之學費、教師鐘點費、行政及一般業務開銷、廣告費用等各方面,因 事涉敏感,相關人士未必願意透露;也可能短報或浮報資料

29

。 願意接受訪問的補教界人士,也許多屬正派經營,對於其他「非 正派經營」者,研究者探詢的管道相對受限,即便加以訪談,也難有 真實答案。

三、相關的資料多為局部呈現,少有統觀全局者

與補習班發展歷史相關的書籍,除開各級政府的教育統計或有列 舉,對補習班的發展歷程並無完整記載,需靠研究者自行拼湊。相關 文獻大多關心學生學習狀況、補習班公共安全等議題,或對惡性補習 加以批評的報導文章,因此在文獻蒐集工作上,遭逢到較大的挑戰。

28 國稅局多次查緝補習班逃漏稅,補習班業者也曾大吐苦水。例如〈北市各補習班負責人 決向 當局陳情 請求免予課稅〉,《中央日報》,民 47 年 4 月 29 日,4 版;〈查訪逃漏稅 突擊補習班〉,

《聯合報》,民國 72 年 9 月 28 日,7 版;鄭文珠,〈查訪補習班風聲走漏 稅務員撲空點不到「人 頭」〉,《經濟日報》,民國 78 年 11 月 21 日,6 版;蘇嫻雅,〈補習班也有苦水促稅賦不要太高 財 部希望他們據實申報以免稅物人員老是登門〉,《中國時報》,民國 80 年 1 月 25 日,14 版;黃玉 珍、陳美珍,〈補習班幼稚園招生抓漏 北市今起實況調查不提供資料或資料與國稅局列查資料差 距甚大者列為對象〉,《經濟日報》,民國 89 年 11 月 1 日,10 版。以上僅舉數例。

29 短報是為了逃避稅捐,浮報是為了製造補習班「人滿為患」,空前熱門的「盛況」。

(18)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2.學士班學生須於畢業前(建議在大三結束前)修 習並通過「社會服務學習課程」(學系服務學習課

臺北市大理高級中學 第32試場.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工作紙 合作學習 同質分組 腦基礎 電子學習 自主學習 異質分組 翻轉教室 生活應用 提問技巧 探究式..

自己弄髒的,自己收拾乾淨(Clean up your own mess) 不要拿別人的東西(Don't take things that aren't yours) 傷到別人要道歉(Say sorry when you hurt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二) 106 學年度成人教育班秋季班、郭錫瑠基金會研習秋季班圓滿結束,共計 9 個 班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