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四技二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四技二專"

Copied!
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四技二專

統一入學測驗

數學(C)

一、試題分析

110 年統測數學 C 是一份難易適中的試卷。這次的題目有別於 108、109 年的偏難 試卷(註:108、109 年統測數學 C 滿分各僅有 17、26 位),試題的難易分配平均,中 等偏易的題目置於卷首,偏難或繁瑣的題目置於卷末,而大都是中等上下的題目,整 體考生的分數應會提高不少。其他特色如下:

1. 生活素養:

「108 數學新課綱」強調生活素養,統測已經連續三年加入生活素養題,而敘述 也更加精簡流暢。如:第 4、7、12、21、24 題。

2. 圖形試題:

這次統測有圓錐曲線的圖形描繪,有向量的描繪,有要找三角函數圖形的交點,

這些都需要把圖形描繪出來以輔助求解,平時宜培養畫圖解題的習慣。如:第 8、

9、16、18、25 題。

3. 參考公式的提示:

統測已經連續五年提供參考公式,這些公式已不再是聊備一格,在解題時都可以 提供關鍵的提示,考生應善用「參考公式」去思考解題策略。

如:第 2 題以參考公式提供的「三角函數的平方和關係式」來處理,輔以平方差 公式,可以迅速解題。倘若以「正切( tan )的商數關係和正割(sec )的倒數 關係」來解題,恐怕是化簡為繁,更耗費時間。

4. 特殊試題(1):

第 5 題是取材自大學微積分習題,目的應是測驗考生以導數的定義來輔助求解,

但是此題將極限直接運算,反而更簡易。

5. 特殊試題(2):

第 25 題乍看之下是要以定積分求面積,但是課綱內並無介紹對數函數的積分,因 此本題似乎只是在估計面積。

綜合上述,110 年的考生得分將會回歸常態,各種程度的學生都會有適當的鑑別 度。只不過這兩年,若當年數學學測的題目偏易(難),則當年統測數學C似乎就會因 而偏難(易)。考生們也許可以參考來年數學學測的風向

110 年

(2)

二、配分比例表

單元名稱 題數 單元名稱 題數

直線方程式 1 數列與級數 1

三角函數 1 指數與對數及其運算 2

三角函數的應用 3 排列組合 2

向量 1 機率與統計 2

式的運算 2 圓 1

聯立方程式 2 二次曲線 2

複數 1 微分 1

不等式及其應用 1 積分 2

(3)

數學 C 參考公式

1. 三角函數的平方和關係式: 1 tan 

2

  sec

2

 2. 三角函數的二倍角公式:sin 2   2sin cos  

3. 三角函數的和差角公式: sin

 

sin cos cos sin

4. ABC 的正弦定理:

sin sin sin

a b c

A  B  C 5. 算幾不等式:若 a  0, b  ,則 0

2

a b   ab

單選題(每題 4 分,共 100 分)

( ) 1. 若

x 3 1 3 x



x 1

x A 3 x B 1 ,其中 A、 B 為實數,則下列何者正確?

(A) A  (B) 2 B  (C) 1 A   (D) 2 B   。 1 ( ) 2. 若 tan   sec   ,則 tan 5   sec   ?

(A) 3

 (B) 1 5

 (C) 1 5

5 (D) 3 5 。

( ) 3. sin10 cos10 cos50 sin 25 cos25 cos20         ? (A) 1

2 (B) 1

4 (C) 1

 (D) 1 4

 。 2 ( ) 4. 某實驗室將 108 個不同樣本在常溫

常壓下依固體、液體、氣體及金屬、

半金屬、非金屬分類如表(一)。若 從固體及液體類中取出一個樣本,

則其為半金屬的機率為何?

(A) 5

32 (B) 3

32 (C) 1

16 (D) 1 18 。

總 分

固體 液體 氣體 總計 金屬 79 2 0 81 半金屬 9 0 0 9 非金屬 5 1 12 18

總計 93 3 12 108

表(一)

110

學 年 度 四 技 二 專 統 一 入 學 測 驗

數學(C)

(4)

( ) 5.

 

0

1 1

3 2 3 2 lim

h

h h

   

 ? (A) 1

 25 (B) 1

 (C) 1 9

9 (D) 1 25 。 ( ) 6. 若

7

1

2 2 1

m

a m

m

 

  b

k

60

2 k k 1 1 c

i83

2 5 i i 4 ,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b a c   (B)c a b   (C)c a b   (D)a b c   。 ( ) 7. 設 ( ) I t 為 A 城市某種傳染病在時間t 的感染率,且

 

3

1 , 0 1 49 7

t

I t 

t 

 

  

 

若 a 、b 、c 分別表示 t  、 0 t  、 3 t  時的感染率,則下列何者正確? 6 (A) b  6 a (B) c  20 a (C) c  4 b (D) b  7 a 。

( ) 8. 若圓 C 與 y 軸相切,且圓心為拋物線 y x 

2

 4 x  5 之頂點,則下列何者為 圓C 的方程式?

(A) x

2

 y

2

 4 x  2 y   (B) 4 0 x

2

 y

2

 4 x  2 y  1 0  (C) x

2

 y

2

 4 x  2 y  4 0  (D) x

2

 y

2

 4 x  2 y  1 0  。

( ) 9. 若 有 兩 個 二 次 曲 線 方 程 式 , 分 別 為 x

2

 4 y

2

 4 x  16 y   與 4 0

  22

1

5 2

4

1

x y 

 

 ,則下列何者為此兩曲線的圖形組合?

(A) (B)

(C) (D)

( ) 10.若 k 為實數,且二元一次聯立方程組

  2

3 1 0

4 1 8 1 0 k x y k

x k y k

 

   

   

  有無限多組解,

則 k 可為下列何值?

(A) 3

 (B) 1 2

 (C) 1 2

2 (D) 3

2 。

(5)

( ) 11. 若 x 、 y 、 z 為相異實數,則三階行列式

x y x y x y z y z y z x z x z

 

  

 

(A)0 (B)

x y y z z x 





 (C)

x

2

y

2

 y

2

z

2

 z

2

x

2

(D)

x y

 2

y z

 2

z x

2

( ) 12. 跆拳道隊有 8 個隊員,教練安排所有隊員每 2 人一組分別在 A、B、C 、D 四個不同場地練習,則共有幾種安排的方式?

(A)105 (B)2520 (C)5040 (D)40320。

( ) 13. 已知 a 、 b 為實數。若直線 L

1

: y ax b   與 L

2

: y bx a   相互垂直,且

2 2

50

a  b  ,則 L

1

與 L

2

的交點與原點的距離為多少?

(A) 4 3 (B)7 (C)5 2 (D) 2 13 。

( ) 14. 已 知 ABC  中 , a 、 b 、 c 分 別 為 A  、 B  、 C  之 對 邊 長 。 若 : : 3 : 4 : 6

ab bc ca  ,則sin : sin : sin A B C  ? (A)4:3:2 (B)4:2:3 (C)2:3:4 (D)3:2:4。

( ) 15. 已知三次多項式 f x

 

ax bx

3

2

cx d 滿足 f

 

1 f

 

2 f

 

  ,且 2 2

 

1 8

f   ,則下列何者正確?

(A) a   1 (B) b  (C) 1 c   4 (D) d  。 4

( ) 16.已知 , , a b c 為平面上的三向量,且 a c   , 0 b c   , 0 a  , 5 b  , 12 13

c  。若 a b   ,則 a b 0   ? (A) 30  (B) 60  (C) 65  (D) 156  。 ( ) 17. 

31

3 x 2

110

dx

(A) 7

111

1

333  (B) 3

111

1

333  (C) 7

110

1

330  (D) 7

111

1 111  。 ( ) 18.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tan

y   3 的週期為

 3 (B) tan

2

  sec

2

  1

(C)  2 sin    cos   2 (D)若 cos   sin  ,則 2

4 n

     ,其中 n 為整數。

(6)

( ) 19. 已知 i   , 1

2 2

3 3

3 3

i i a bi

i i

        

     

    ,則 a b   ? (A) 1 3

2

  (B) 1  (C) 1 3 2

  (D)1。

( ) 20. 若 x 為實數,則

2

2

2

9 x 2

  x

 的最小值為何?

(A) 2 (B) 5

2 (C)13

2 (D)6 。

( ) 21. 一個空的書櫃有上、中、下共三層,若將國文、英文、數學三本課本放入 書櫃的任一層,且當課本放在同一層左右順序不同時視為不同排列,則共 有幾種不同的排法?

(A)60 (B)36 (C) 27 (D)18。

( ) 22. 若直線 y mx  與拋物線 f x

 

   x

2

4 x  相切,且切點在第一象限內,則 1 m ?

(A)1 (B) 2 (C) 4 (D)6 。 ( ) 23.

14

x 1 x 1 dx

x x

       

  

 

(A) 57

5 (B) 77

5 (C) 87

5 (D)107 5 。 ( ) 24. 小明量測園藝店同一種盆栽 21 棵植

物的高度資料如表(二),其中有一盆 高度為 24 公分,可視為量測異常值。

若將此異常值從資料中移除,則下 列哪一個統計量,在移除前後改變 最多?

(A)平均數 (B)中位數 (C)眾數 (D)全距。

( ) 25. 假設 A表函數 y  log

3

x 圖形與直線 y  、 0 x  3 所圍區 域面積,如圖(一)。若以幾何圖形的觀念來判斷 A的大 小範圍,則下列何者正確?

(A) 0 1 A 2

  (B) 1 1

2   (C)1 A   A 2 (D) A  。 2

21 棵盆栽的高度(單位:公分)

8 9 9 9 10 10 11 11 12 12 12 12 13 13 13 14 14 15 15 16 24

表(二)

圖(一)

(7)

110 年統一入學測驗 數學(C)

本試題答案係依據統一入學測驗中心公布之標準答案

1.

[解 1]

(1) 在處理部分分式時,先消去分母

(2) 當兩多項式相等時,任一實數代入兩多項 式所得到的值也相等

[解 2]

(1) 在處理部分分式時,先消去分母

(2) 當兩多項式相等時,其相對應的次數與係 數均相等

[解 1]

x33x



x11

xA3xB1

上式等號的兩側同乘以

x3



x ,得 1

   

3x 1 A x 1 B x3  (1) 令x  代入: 3

   

3 3 1        A 3 1 B 3 3  8 2 A  0 A  4 (2) 令x  代入: 1

   

3 1 1        A 1 1 B 1 3  2 0 2B   B   1

由(1)和(2)可知,A  ,4 B   ,故選(D) 1

[解 2]

x33x



x11

xA3xB1

上式等號的兩側同乘以

x3



x ,得 1

   

3x 1 A x 1 B x 3

Ax A

 

Bx 3B

   

A B x

 

A 3B

    

由多項式相等,則 3

3 1

A B A B

  

   

  : 2 B  2 B   1 1

B   代入:A    

 

1 3 A  4 因此A  ,4 B   ,故選(D) 1

2.

(1) 三角函數的平方和關係式:

2 2

1 tan  sec 

 tan2sec2   1 (2) 平方差公式:

  

2 2

A B  A B A B 

三角函數平方和關係式:

2 2

1 tan sec 

 tan2sec2  1

tansec



tansec

  1

∵ tansec 5

5 tan

sec

  1

 tan sec 1

    5

3.

(1) 三角函數的二倍角公式:

sin 22sin cos   sin cos 1sin 2

  2  (2) 三角函數的和差角公式:

 

sin   sin cos cos sin  (3) 三角函數的負角公式:

 

sin    sin

1.D 2.B 3.C 4.B 5.A 6.D 7.C 8.D 9.D 10.C

11.A 12.B 13.B 14.D 15.C 16.B 17.A 18.C 19.B 20.A

21.A 22.B 23.A 24.D 25.C

(8)

觀察

sin10 cos10  cos50  sin 25 cos25  cos20

(1) 由正弦的二倍角公式 sin cos 1sin 2

  2 

  

 

 

 

1 1

sin10 cos10 sin 2 10 sin 20

2 2

      

 

1 1

sin 25 cos25 sin 2 25 sin50

2 2

       (2) sin10 cos10  cos50  sin 25 cos25  cos20

 1 sin 20

2  cos50  1 sin50

2  cos20

 

1 sin20 cos50 cos20 sin50

2     

 

1 sin20 cos50 cos20 sin50

2     

   

1sin 20 50 1sin 30

2 2

      

 

1 sin30 1 1 1

2 2 2 4

 

        

4.

機率的定義:

設樣本空間 S 之中,每個樣本發生的機會均 等,若 A S ,則事件 A 發生的機率為

   

n A

 

A

P A  n S  事件 的元素個數S 樣本空間 的元素個數

(1) 設樣本空間 S 為固體及液體類

而固體類有 93 個樣本,液體類有 3 個樣 本,則n S 

 

93 3 96 

(2) 設從固體及液體類中取出一個樣本為半 金屬的事件為 A,而固體類的半金屬有9 個樣本,液體類的半金屬有 0 個樣本,則

 

9 0 9

n A    由(1)和(2)可知

所求P A

   

n An S

 

96 329 3

5.

[解 1]

極限運算的化簡

[解 2]

(1) 導數的定義:

     

lim0 h

f a h f a

f a h

   

(2) 除法的微分:

   

 

f x A x

B x ,其中B x 

 

0

         

 

2

A x B x B x A x

f x B x

  

 

 

 

[解 1]

3 1h

2 3 2 5 1 1h15

5 5h

5

55 h

h 5

5 hh

5

   

0 0

1 1

3 2 3 2 5 5

lim lim

h h

h

h h

h h

 

    

limh0

5 h1

5

5 0 5 1

 251

[解 2]

觀察

 

0

1 1

3 2 3 2 limh

h h

   

f x

 

x12

     

0

3 3

3 lim

h

f h f

f h

   

 

0

1 1

3 2 3 2 limh

h h

   

     

 

2

1 2 2 1

2

x x

f x x

    

 

 

 

2

 

2

0 2 1 1 1

2 2

x

x x

    

 

 

 

 

2

1 1

3 3 2 25 f    

因此

 

0

1 1

3 2 3 2 1

limh 25

h h

   

 

(9)

6.

級數  的展開

(1) 7

1

2 2 1

m

a m

m

 

1 2 2 2 3 2 7 2

2 1 1 2 2 1 2 3 1 2 7 1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1 0 5 7 9 11 13

        (2) 6

0

1 2 1

k

b k

k

 

0 1 1 1 2 1 6 1

2 0 1 2 1 1 2 2 1 2 6 1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5 1 0 5 7 9 11 13

        (3) 8

3

4 2 5

i

c i i

 

3 4 4 4 5 4 8 4

2 3 5 2 4 5 2 5 5 2 8 5

   

    

       

1 2 3 4 1 0 5 7 9 11

      

由(1)、(2)和(3)可知, a b c 

7.

零指數與負整數指數:

設a  且 n 為正整數,0 a  ,0 1 n 1 a n

a

感染率

 

3

1 1 49 7 t I t 

 

  

 

(1)

 

0 0

3

1 1

0 1 49 7

1 49 7 a I 

 

 

  

 

1 1

1 49 1 50

 

 

(2)

 

3 1

3

1 1

3 1 49 7

1 49 7

b I

 

 

 

  

 

1 1

1 49 1 8 7

 

 

(3)

 

6 2

3

1 1

6 1 49 7

1 49 7

c I

 

 

 

  

 

2

1 1

1 2 1 49 7

 

  由(1)、(2)和(3)可知

25

b 4 a,c25a,c4b 故選(C)

8.

(1) 二次函數(拋物線)的配方

(2) 拋物線y a x h

2 的頂點為k

 

h k ,

(3) 若圓的圓心為

 

h k 且半徑為 r , 則圓方程式為

x h

 

2 y k

2r2

(1) 拋物線y x 24x 5

x24x

5

x2   2 2 x 22

  5 22

 

x 2

2      1x

 

22 1 則拋物線的頂點為

2,1

(2) 圓 C 的圓心為拋物線的頂點

2,1

而圓 C 與 y 軸相切,

則圓 C 的半徑為 2 2  故圓 C 的方程式為

 

2 2

1

2 22

x y

      

 

x2

 

2 y1

24

x24x 4

 

y22y  1 4

 x2y24x2y  1 0

(10)

9.

(1) 將橢圓的一般式配方成標準式 (2)

  

2

2

2 2 1

x h y k

a b

 

  (a b  ) 0 是左右焦點的橢圓,中心為

 

h k ,

長軸長為 2a ,短軸長為 2b (3)

  

2

2

2 2 1

x h y k

a b

 

  ( ,a b  ) 0 是左右焦點的雙曲線,中心為

 

h k ,

貫軸長為 2a ,共軛軸長為 2b

(1) x24y24x16y  4 0 

x24x

 

4 y24y

  4

x2   2 2 x 22

4

y2   2 2 y 22

 4 22   4 22

x2

24

y2

216

16

2

 

2 2

2 1

16 4

x y

 

  

2

2

2 2

2 2

4 2 1 x y

 

這是左右焦點的橢圓方程式 其中心為

2,2

而a  4,b  2

則長軸長 2 a  2 4 8 短軸長 2b    2 2 4 (2)

2

 

2 1

2 1

4 5

x y

 

   

 

2 2

2 2

2 1

2 5 1 x y

 

這是左右焦點的雙曲線方程式 其中心為

2,1

而a  2,b  5 則貫軸長 2a    2 2 4 共軛 軸長 2b   2 5 2 5

由(1)和(2),將兩個方程式作圖如下:

故選(D)

10.

克拉瑪公式:

設方程組 1 1 1

2 2 2

a x b y c a x b y c

 

  

1 1

2 2

a b a b

  , 1 1

2 2

x

c b c b

  , 1 1

2 2

y

a c a c

 

若方程組有無限多組解,則      x y 0

方程組

 

2

3 1 0

4 1 8 1 0

kx y k

x k y k

   

     



 

  

2

3 1

4 1 8 1

kx y k

x k y k

    

     



  1 4k

k31

 

2

4 1 3 1 4 4 3

k k k k

       

 

8 2 11 4

3 1

x

k

k k

   

  

 

2

1 3

8 1 4 1 k

k k

  

 

k 1 4

 

k 1 3 8

 

k2 1

 

        

20k2 8k 1 20

k2 8k 1

       

 

2 1

1 8 2 11

1 8 1

y

k k k k

k k

  

   

 

8 2 1

1 1

k k k

 

       

8k3 1

8k3 1

     

∵ 方程組有無限多組解

∴ 由克拉瑪公式可知:      x y 0

(11)

(1)    0 4k24k  3 0 

2k1 2



k  3

0

 1 k  或 32

 2

(2)    x 0 20k28k  1 0 

2k1 10



k  1 0

 1 k  或 12

10

(3)    y 0 8k3  1 0  3 1

k   8 1 k  2 由(1)、(2)和(3)可知, 1

k  2

11.

(1) 行列式的任一行(列)的 k 倍加到另一行

(列),其值不變

(2)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都是0 ,其值為 0

0

0 0

0 x y x y x y y x y x y z y z y z z y z y z x z x z x x z x z

  

     

  

(行列式的某一行(列)都是 0,其值為 0 )

12.

(1) 乘法原理:

若完成一件事可以依序分成若干步驟,則 完成這件事的方法數為各步驟的方法數 之乘積

(2) 相異物的組合:

從 n 個相異物取出 k 個為一組的方法數

1

 

1

!

nk

n k

n n n k

C k

     





從 倒數, 個數相乘

分步驟安排8 個隊員在 A 、 B 、 C 、 D 場地 (1) A 場地:從8 個隊員中選 2 個

82 8 7 28 C  2!  種 (2) B 場地:已經有 2 個隊員在 A 場地 剩下8 2 6  個,從中選 2 個 有 62 6 5 15

C  2!  種

(3) C 場地:已經有 4 個隊員在 A 、 B 場地 剩下8 4 4  個,從中選 2 個 有 42 4 3 6

C  2!  種

(4) D 場地:已經有 6 個隊員在 A、B、C 場 地,剩下8 6 2  個

都安排在 D 場地,只有1種 由(1)、(2)、(3)、(4)可知

共有 28 15 6 1 2520    種方式

13.

(1) 斜截式:

直線 y mx b  的斜率為 m

(2) 若兩直線垂直,則其斜率乘積為 1 (3) 兩點

x y 與1, 1

 

x y 的距離為 2, 2

x x1 2

 

2 y1y2

2

(1) 由直線的斜截式:

直線L y ax b1:   的斜率為a 直線L y bx a2:   的斜率為 b ∵ L1 L2

∴ 斜率乘積為 1  ab   1 (2) 求兩直線L 與1 L 的交點: 2

1:

L y ax b   ax y  b 

2:

L y bx a   bx y  a 

  :

a b x a b

   x  1

1

x  代入:a    1 y b  y a b 

則L 與1 L 的交點為2

1,a b

 

1

 

 

1

  1

(12)

(3) 交點

1,a b 與原點

  

0,0 的距離:

1 0

 

2 a b 0

2 1

a b

2

2 2

1 a 2ab b

   

a2 b2

2ab 1

   

∵ ab   且1 a2b250

∴ 距離為 50 2    

 

1 1 49 7

14.

正弦定理:

設 ABC 的三邊長為 a 、 b 、 c 則 :a b c: sin : sin : sinA B C

(1) ∵ ab bc ca: : ab : bc : ca abc abc abc

1 1 1: :

c a b

 且ab bc ca : : 3 : 4 : 6 ∴ 1 1 1: : 3 : 4 : 6

c a b 則 : : 1 1 1: :

3 4 6 c a b 

1 12 : 1 12 : 1 12

3 4 6

    4 : 3 : 2  a b c : : 3 : 2 : 4

(2) 由正弦定理可知,

sin : sin : sinA B C a b c : : 3 : 2 : 4

15.

因式定理的應用:

設 、  、 為相異實數 若 f x 為三次多項式

 

f

 

f

 

f

 

k

則可以設 f x

  

a x



x



x 

k

 

f x 為三次多項式且領導係數為 a 而 f

 

1 f

 

2 f

 

  2 2

f x

  

a x1



x     2

x

 

2  2

1



2



2

2

a x x x

    

  

1 1 1



1 2



1 2

2

f    a     

   

2 3 1 2 6 2

a a

        

f   ∴

 

1 8 6a    2 8 a  1

f x

 

  1

x 1

 

x2



x2

 2

x 1

 

x 2 4

2

x3 x2 4x 4

2

    

3 2 4 6

x x x

   

f x

 

ax3bx2  比較係數 cx d

得a  ,1 b   ,1 c   ,4 d  6 故選(C)

16.

(1) 向量的垂直:

設兩個非零向量 u 與 v 則 u  v  u  v  0 (2) 若兩向量的內積為正值 則其夾角為銳角或 0

(3) 若兩向量的內積為負值 則其夾角為鈍角或180

(1) ∵ a c  ∴ a0  c (2) ∵ b c  ∴ b0  c (3) ∵ a b  0

∴ a 與 b 的夾角為鈍角或180

由(1)、(2)和(3),可以畫出 a 、 b 、 c 的 相對位置

故 a 與 b 反向,夾角為180

因此 a b  a  b cos180

 

5 12 1 60

     

(13)

17.

(1) 代換積分:

u g x

 

是可微分函數

baf g x

   

g x dx

 

g bg a  f u du

 

(2) 1 1

1

b n n b

a a

u du u n

1 1 1 1

1 1

n n

b a

n n

  

 

其中n   1 (1) 令u3x 2

將上式等號的兩側對 x 微分:

du 3

dx   du3dx  1 dx3du (2) 定積分的範圍:

1 3 1 7 x u

由(1)和(2)可知,

 

3 110 7 110 7 110

1 1 1

1 1

3 2

3 3

x dx u  du u du

  

7 7

110 1 111

1 1

1 1 1

3 110 1u 333u

  

111 111

111 111

1 7 1 1 7 1 7 1

333 333 333 333 333

       

18.

(1) 週期的變化:

若 f  的週期為T

 

則 f k 的週期為 T

 

k ,其中k  0 (2) 三角函數的平方和關係式:

2 2

1 tan sec 

(3) sina bcos的極值:

最大值為 a2b2 最小值為 a2b2

(4) ysin和ycos的圖形

(1) ytan的週期為

∵ tan tan 1

3 3

   

∴ tan

y 3的 係數為 1 3 則 tan

y 3的週期為 3 1 3

  

(2) 三角函數的平方和關係式:

2 2

1 tan  sec   tan2sec2   1 (3) sincos的極值如下:

最大值 1 12 2 2 最小值  1 12  2 2 則 2 sin cos 2

(4) 在坐標平面上,觀察ysin和ycos 的圖形

若 cossin 則 4

  、 5 4 、 9

4 、 13 4 即: 4 n,其中 n 為整數 由(1)、(2)、(3)、(4)的討論

故選項(C)是正確的

19.

(1) 虛數單位:

若i   ,則1 i   2 1 (2) 複數的除法:

  

a bi c di

 

a bi

c di c di c di

 

   

   

2 2

ac bd bc ad i c d

  

 

(3) 複數的相等:

設 a 、 b 、 c 、 d 均為實數 若 a bi c di  

則 a c 且 b d

(14)

(1) ∵

3i

  

2 3 2 2 3  i i2

 3 2 3i   

 

1 2 2 3i

 

 

2 2

2

3 3 2 2 3

3 3 2 2 3

i i i

i i i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1 3 1 3 2 1 3

i i

i i

  

 

  

 

  

1 3 2

1 3 1 3 i

i i

 

 

 

 

2 2 2 2

1 2 1 3 3

1 3

i i

   

 

1 2 3

 

3

4 i

  

2 2 3

4 i

 

2

1 3

4 i

  

1 3

2 i

 

(2) ∵ 3 2

3 i i

  

 

  

  與

3 2

3 i i

  

 

  

  互為倒數 ∴

3 2 2

3 1 3

i

i i

   

 

    

 

 

  

2 1 3 1 3 1 3

i

i i

  

   

 

 

2

 

2

2 1 3

1 3

i

  

 

2 1

3

1 3

4 2

i i

   

 

由(1)和(2)可知

2 2

3 3 1 3 1 3

2 2

3 3

i i i i

i i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 0i 則a   ,1 b  ,因此0 a b      1 0 1

20.

算幾不等式:

若a  ,0 b  0 則 2

a b  ab

2 2

x  與 29 2

x  均為正數 由算幾不等式:

 

 

2

2 2

2

2 9 2 2 9

2 2

x x x

x

     

2

2

2 9 2 2 3 x  x

 

2

2 2 29 6 x 2

 x 

4

2 2 29 2 x 2

 x 

 故 2 2 29

x 2

 x

 的最小值為 2

21.

加法原理:

若完成一件事的方法可以分成若干類(任兩 類不重複),則完成這件事的方法數為各類方 法數的總和

(1) 3 本課本都在同一層:

3  3! 3 6 18   種排法 3 本課本的排法

從三層中選一層

(2) 3 本課本都在不同層:

(每一層只有1本課本)

3! 6 種排法

(3) 恰有 2 本在同一層:

3

3C2  2 362!  種排法

剩下1本課本有兩層可選

從三層中選一層,再選 2 本課本排入 由(1)、(2)、(3)可知

共有18 6 36 60   種排法

(15)

22.

直線與圓錐曲線的關係:

直線與圓錐曲線的方程式可以合併成

2 0

ax bx c  或ay2by c  0

若直線與圓錐曲線相切(只有1個交點)

則合併的方程式有兩相等實根 其判別式為 0 ,即b24ac 0

(1) 拋物線 f x

 

  x2 4x1

y  x2 4x  1

x24x

1

 

x2   2 2 x 22

122

  

x 2

23

則拋物線的頂點為

 

2,3 ,開口向下

(2) 令mx  x2 4x 1  x2

m4

x  1 0

若 y mx 與y  x2 4x 相切(只有11 個交點)

則上式有兩相等實根,其判別式為 0 故

m 4

2    4 1 1 0

m28m16 4 0

 

 m28m12 0 

m2



m  6

0

 m  或 6 2 1 當m  時: 2

x2

m4

x  1 0

x2 

2 4

x  1 0

 x22x  1 0 

x 1

20

 x  1

將x  代入1 y  x2 4x : 1 y          1 4 1 12 1 4 1 2 則直線與拋物線相切於點

 

1,2

2 當m  時: 6

x2

m4

x  1 0

x2 

6 4

x  1 0

 x22x  1 0

x 1

2  0 x   1

將x   代入1 y  x2 4x : 1 y   

 

1 2    4

 

1 1

      1 4 1 6

則直線與拋物線相切於點

  1, 6

由於直線與拋物線的切點在第一象限內 故m  2

23.

(1)

ba

f x

   

g x dx

   

b b

af x dx ag x dx

(2) 1 1

1

b n n b

a a

x dx x n

1 1

1 1

1 1

n n

b a

n n

   

 

其中n   1

(1) x 1 x 1 x x 1 1 1

x x x x

       

  

 

x x 1

 x x

1 1 1 3

2 2 2

x x x x  x x

3 3 2 2

1 1 x x x x

 

(2)

4

3 3

4 4 1

2 2

1 1

1

1 3 12 x xdx x dx x

 

52 4

 

54

1 1

2 2

5x 5 x

 

 25

 

4 5 52

 

1 5

64 2 62

5 5 5

  

(16)

(3)

4

3 3

4 4 1

2 2

1 1

1

1 1

3 12

dx x dx x

x x

 

 

 

 

4 4

1 2 1 1

2 2 2

2x 4 1

x

  

    

     1

 

2 1

由(1)、(2)、(3)可知

4 1

1 1

x x dx

x x

    

  

 

4 1

x x 1 dx x x

 

   

 

4 4

1 1

x xdx 1 dx

x x 62 1 57

5 5

  

24.

了解資料平均數、中位數、眾數與全距的意 義

(1) 21棵的高度總和

8 3 9 2 10 2 11 4 12 3 13

           2 14 2 15 16 24 262      

其平均數 262 21 12.48  ≒ (公分)

移除 24 (公分)的數據,剩下 20 棵的高 度總和262 24 238 

其平均數 238 20 11.9   (公分)

則移除前後的平均數相差 12.48 11.9 0.58 

≒ (公分)

(2) 21棵植物高度的中位數(由小到大的第 11個數據)為12 (公分)

移除 24 (公分)的數據,剩下 20 棵植物 高度的中位數(由小到大的第10 、11 個 數據平均)為 12 12 12

2

  (公分)

則中位數沒有改變

(3) 21棵植物高度的眾數為12 (公分)

移除 24 (公分)的數據,剩下 20 棵植物 高度的眾數也是12(公分),則眾數沒有 改變

(4) 21棵植物高度的全距為24 8 16  (公分)

移除 24 (公分)的數據,剩下 20 棵植物 高度的全距為16 8 8  (公分)

則移除前後的全距相差 16 8 8

   (公分)

由(1)、(2)、(3)、(4)可知,全距改變最多

25.

了解對數函數ylogax的圖形

(1) 如圖,畫出直線x  和1 y  ,則四邊形1 PQRS 為長方形,面積為 2 1 2  (2) PQR 是直角三角形

面積為 1 2 1 1 2  

(3) ∵ A 是鋪色部分的面積

∴ A  長方形 PQRS 的面積 2 且 A PQR的面積 1

則1  ,故選(C) A 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公式」, 補上了一塊拼圖, 在處理已知角較多的幾何或三角問題時, 增加了一個

請說明計算機所進行的平行處理在定義上通常以什麼方式來區分所謂的「巨觀.

[r]

在高中的基礎數學教材中, 有許多主要單元, 都是以相似三角形邊長成比例的性質, 為理 論的根源。 例如: 三角函數的定義、 求直線方程式以及內插法等。 筆者在高中服務了一些時日,

利用和角公式證明 sin2α=2sinαcosα

節名 指數函數 對數函數 弧度量 三角函數的圖形 平面向量表示法 平面向量的內積 行列式與一次方程組

[r]

既然在 modulo m 之下 “ ≡” 可以如 “=” 一樣運算, 我們同樣的可以探討解方程式的問題.. 這樣的方程式就稱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