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飲酒·其五〉、〈愛蓮說〉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飲酒·其五〉、〈愛蓮說〉"

Copied!
3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重讀經典(二):〈桃花源記〉、

〈飲酒·其五〉、〈愛蓮說〉

講者:梁樹風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2)

大綱

引言 文學發展下的「經典」

一、〈桃花源記〉的「選材」

二、〈飲酒‧其五〉的「詩境」

三、 〈愛蓮說〉 的「意蘊」

(3)

引言 文學發展下的「經典」

 「經典」如何形成? 世界

藝術家 欣賞者

作品

Meyer Howard Abrams(艾布拉姆斯)《鏡與燈》

(4)

 《史記》為文學家立傳的只有兩篇:一 是〈屈原賈生列傳〉,一是〈司馬相如 列傳〉

 《漢書‧藝文志》:「司馬相如賦二十九 篇。」

 今傳〈子虛賦〉、〈天子游獵賦〉、

〈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

〈哀秦二世賦〉六篇,另〈梨賦〉、

〈魚葅賦〉、〈梓山賦〉三篇僅存篇名。

(5)

陶淵明的話題性

• 阮廷瑜《陶淵明詩論暨有關資料分輯》記三十 五事為後人所傳誦︰彭澤歸田、三徑、今是昨 非、柴桑栗里、斜川鄰曲、籃輿虎溪、陶廬、

無絃琴、羲皇上人、乞食、冥報、閒情心淡、

愛菊、五柳、南窗、夫耕妻鋤、責子助子、悲 悼、解飲、籬菊白衣、漉酒、錢付酒家、止酒、

種秫、醉眠、僧開酒禁、入社攢眉、家世、甲 子紀年、形影神、羸疾貧病井臼弗任、武陵桃 源、荊卿、切陶姓人。詳見阮廷瑜︰《陶淵明 詩論暨有關資料分輯》

(6)

作者使作品傳?

作品使作者傳?

(7)

作品的內容/作者的個性

是否出自作品/作者?

(8)

沈約《宋書‧隱逸傳‧陶淵明》

陶潛,字淵明,或云淵明,字元亮,尋陽柴桑人也,曾祖侃,晉大司馬。

潛少有高趣,嘗著《五柳先生傳》以自況,時人謂之實錄。1.親老家貧,起 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2. 州召主簿,不就。3. 躬耕自資,

遂抱羸疾,復為鎮軍、建威參軍。謂親朋曰:「4. 聊欲弦歌,以為三徑之 資,可乎?」執事者聞之,以為彭澤令。公田悉令吏種秫稻。妻子固請種 粳,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十畝種粳。郡遣督郵至,縣吏白應束帶見之。

潛嘆曰:「我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 去來〉。

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後代,自高祖 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

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與子書以言其志,並為訓戒。潛元嘉四年卒,

時年六十三。

(9)

傳記=全部?

隱逸=出世?

(10)

一、〈桃花源記〉的「選材」

• 〈桃花源記〉并詩的別異

• 「詩序」與「詩」的對應

• 四言:〈停雲〉、〈時運〉、〈榮木〉、〈贈長沙公〉、〈答龐參軍〉

• 五言:〈形影神〉、〈九日閒居〉、〈遊斜川〉、〈答龐參軍〉、〈與殷晉安 別〉、〈贈羊長史〉、〈飲酒〉、〈有會而作〉

• 記:〈桃花源記〉(并詩)

• 「記傳贊述」(或出自蕭統的編集)今只載〈桃花源記〉一文

• 〈飲酒〉序:「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辭無詮次。聊命故人書 之,以為歡笑爾。」

「內部」

(11)

「桃花源」〈記〉與〈詩〉的對應

• 先世避秦事亂,率妻子邑人來此 絕境。

• 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 外人;黃髮垂髫,竝怡然自樂。

• 阡陌交流,雞犬相聞。

• 嬴氏亂天紀,賢者避其世。

• 相命肆農耕,日入從所息。

• 俎豆猶古法,衣裳無新製。

• 童孺縱行歌,斑白歡遊詣。

• 荒路曖交通,雞犬互鳴吠。

(12)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 欲窮其林。林盡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竝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 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陶淵明傳〉「躬耕自資,遂抱羸疾。」

〈五柳先生傳〉「性嗜酒」

〈移居〉「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13)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 欲窮其林。林盡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竝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 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宋書‧隱逸傳〉:「自以曾祖晉世宰輔,

恥復屈身後代」

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

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14)

桃花源記世外桃源

袁行霈《陶淵明集箋注》:「神仙故事,其中人並非不死神仙,亦無特異 之處,只是普通人⋯⋯淳厚古樸又勝於世俗。」

「外部」

二、〈桃花源記〉的「選材」

(15)

〈桃花源記〉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 夾岸數百 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 欲窮其林。林盡水 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捨船從口入。

初極狹,纔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 有良田、

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黃髮垂髫,竝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 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

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 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

「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 太守即遣 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復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

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避世

世外桃源

(16)

 唐 王維〈桃源行〉、韓愈〈桃源圖〉、劉禹錫〈桃源行〉

後世〈桃花源記〉的擬和、題記

 宋 王安石〈桃源行〉、蘇軾〈和桃源詩序〉、汪藻〈桃源行〉

 元 趙孟頫〈題桃源圖〉、王惲〈題桃源圖後〉

 明 闕士琦〈桃源洞引〉、杜維耀〈桃源洞說〉

 清 衛炳鋆〈桃源洞銘〉、王先謙〈讀吳愙齋尚書桃源記書後〉

(17)

世外桃源 烏托邦(Utopia)

(18)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二、〈飲酒‧其五〉的「詩境」

(19)

• 最早引發討論的,是宋 蘇軾〈題淵明飲酒詩 後〉: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採菊而見山,

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 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 宋 晁補之〈題陶淵明詩後〉:

• 東坡云陶淵明意不在詩,詩以寄其意耳。

「采菊東籬下,悠然望南山」,則既采菊

又望山,意盡於此,無餘蘊矣,非淵明意

也。「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則本

自采菊,無意望山,適舉首而見之,故悠

然忘情,趣閑而累遠,此未可於文字精粗

間求之。

(20)

宋以前人,較欣賞陶淵明其他的詩作。

南朝 鍾嶸《詩品》評陶淵明:「至如『歡言酌春酒』(〈讀山海 經‧其一〉)、『日暮天無雲』(〈擬古‧其七〉),風華清靡,豈直 為田家語耶?」

唐 李白〈擬古‧其五〉「今日風日好,明日恐不如」襲用陶淵明

〈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今日天氣佳」之句。

(21)

宋 蘇軾〈題淵明飲酒詩後〉:

-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採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 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

明 鍾伯敬、譚元春《古詩歸》:

- 直率意却自鍊中出,所以耐咀嚼。「見南山」果妙,不知何人改 為「望」字。此詩大是妙境;第點出「心遠」「真意」,翻覺亦有 痕。

清 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

- 心遠地即偏,公固不蹈東海。采菊見山,此有真境,非言可宣,

即所為桃源者是耶。

(22)

清 張風〈淵明嗅菊圖〉

題識︰采得黃花嗅,唯聞晚節香。

須令千載沒,相慕有陶張。

(23)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 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 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 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 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 矣!

三、〈愛蓮說〉 的「意蘊」

(24)

何解宋代的周敦頤「獨」愛蓮?

• 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 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 《詩經‧澤陂》:「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 何?寤寐無爲,涕泗滂沱。」

• 《楚辭‧離騷》:「製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25)

蓮Nelumbo nucifera在現今植物學的分類中可以說是頗特別的一員,在蓮科

Nelumbonaceae下,就僅存「蓮」一屬Nelumbo nucifera ;而與其形貌相近,經 常為人所混淆的睡蓮Nymphaea Linnaeus,則在其科(睡蓮科)Nymphaeaceae 下存有芡屬 Euryale Salisbury、萍蓬草屬 Nuphar Smith和睡蓮屬

Nymphaea Linnaeus三者。

蓮(荷) 睡蓮 芡 萍蓬草

(26)

睡蓮科 Nymphaeaceae

萍蓬草屬 Nuphar Smith

芡屬

Euryale Salisbury

睡蓮屬

Nymphaea Linnaeus

現今植物學蓮Lotus與睡蓮Water Lily的分類

蓮科Nelumbonaceae

蓮屬

Nelumbo nucifera

(27)

就先秦兩漢所存在蓮的相關名稱而 言,先民似乎把「蓮」視為「芋」

Colocasia esculenta的近親。

《說文解字‧艸部》:「蓮,扶渠 之實也」 。

《廣雅》:「蕖,芋也」。

蓮(荷) 芋

(28)

段玉裁在《經韻樓集》嘗言:「《爾雅‧釋草》於一物而特詳者,

惟荷。」《說文解字》、《爾雅》和《淮南子》高誘注的敘述雖然 存有差異,但都可以看見先秦「蓮」相關名稱之繁:

蓮,扶渠之實也;茄,扶渠莖;荷,扶渠葉;蔤,扶渠本;蕅,

扶渠根。(《說文解字‧艸部》)

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蔤,其華菡萏,其實蓮,其 根藕,其中的,的中薏。(《爾雅‧釋艸》)

荷,夫渠也,其莖曰茄,其本曰蔤,其根曰蕅,其花曰夫容,

其秀曰菡萏,其實曰蓮,蓮之茂者花,花之中心曰薏。(《淮

南子》高誘注)

(29)

「荷」、「蓮」之異

• 蓮屬水生草本植物,能夠直接觀察到 的,就只有露出水面的葉、花、莖[葉 柄]和實。四者中,蓮葉的巨大及其結 構似乎最引起先民的注意 。

• 《說文解字注》亦謂:「蓋大葉駭人,

故謂之荷,大葉扶搖而起,渠央寬大,

故曰夫渠。」

• 「荷」一詞在先秦兩漢的典籍中有扛 起、肩負之意,《逸周書‧克殷》云:

「及期,百夫荷素質之旗於王前」、

張衡〈東京賦〉亦云:「荷天下之重 任」。蓮葉雖大(直徑可達90釐米),

但負載整片蓮葉的植枝直徑卻只有2釐 米左右 。

(30)

《說文解字》:「䓿,䓿𧂄。扶渠華未發為䓿𧂄,

已發為芙蓉。」

「菡萏」:未發的蓮花。

「芙蓉」:已發的蓮花。

S. Vogel and F. Hadacek Contributions to the functional anatomy and biology of Nelumbo nucifera

(Nelumbonaceae)III. An ecological reappraisal of floral organs, Plant Syst. Evol. 249 (2004),pp 173-189.

(31)

Ishizuna, Fumiko ; Tsutsumi, Nobuhiro, lower Bud Formation of Sacred Lotus (Nelumbo nucifera

Gaertn.): A Case Studyof ‘Gyozankouren’ Grown in a Container, HortScience, 2014-04, Vol.49 (4), p.516- 518.

(32)

《分別功德論》:「如我今日,皮身清淨無過於我,猶如 蓮花不著泥水。」

《中阿含經》:「佛陀的心如蓮花,出於世法而不染世 法。」

《文殊師利淨律經·道門品》:「人心本淨,縱處穢濁,則 無瑕疵,猶如日明不與冥合,亦如蓮花不為泥塵之所玷

污。」

「出淤泥而不染」與佛教的關係

(33)

文學的發展是多維的,意象的形成、敘述的變化,以

至接受的過程,都會受到不同元素所影響,諸如政治、

宗教、文化,以至人們對事物的認知,都實實在在影 響着「文學」。

我們閱讀作品,其實也是將我們自身的認知投射在作 品身上,當然這種過程並沒有「對」與「錯」之分,

但當我們需要剖析「經典」的時候,那除了個人的文 本細讀以外,還是需要借助「外界」,通過了解文學 作品的背景、作者的生平,以至整個的文學發展來進 一步鑑賞作品。

結語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目前服務範圍有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花蓮縣、金門縣、連江縣七縣市。設有基隆、羅 東、花蓮、玉里、金門、連江等 6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列而成。如下 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 列而成。如下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 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鄰。若鏈子上有

(1)如果說有部是第二結集後由上座部所分出,則其戒條次第 應接近五分律

• 學生需理解《愛蓮 說》中「菊」的象 徵意義,也需通過 掌握《陋室銘》的 中心思想,理解劉 禹錫的人生態度。. •

儘管佛教在花蓮開始萌芽成長,但這種佛教是呈現著濃厚的日式殖 民情調,信徒多為日本民眾,信奉日本佛教的臺灣人極少 3

有一長條型鏈子,其外型由邊長為 1 公分的正六邊形排列而成。如下 圖表示此鏈之任一段花紋,其中每個黑色六邊形與 6 個白色六邊形相

 稽首毘盧遮那佛  開敷淨眼如青蓮   我依大日經王說  供養所資眾儀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