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前測 後測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前測 後測"

Copied!
2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章依據本篇研究之研究流程,進行為期六週的研究,依據實驗的結 果,對一、大肌肉動作能力;二、小肌肉動作能力,兩個方面去做資料的 分析。

第一節 大肌肉動作能力 ㄧ、大肌肉動作能力測驗結果分析

(一)跑的速度和敏捷力

依據表 7 及圖 3 顯示,有二位受試者乙生、丙生測驗結果有進步,

而乙生甚至進步了 2.1 秒;另外甲生成績是沒有進步的,而在遊戲實 施過程中發現,在大風吹遊戲及報數球遊戲這兩項需要較多跑的速度 和敏捷力的遊戲熟練度,三位學生都是有進步的,且依據徐錦興

(1990)、陳信全(2001)、劉銘凱(2004)、邱郁琇(2005)研究顯示,

經由運動遊戲介入後,受試者的短距離跑步能力皆有明顯進步。至於 甲生測驗結果退步是由於他平時有做網球及直排輪等運動,且跑步速 度原本能力就不錯,因此改變狀況並不明顯,加上特殊學生的測驗原 本就很容易受外在情緒的影響(研究限制二),甚至因測驗當天的生理 及精神狀況較差而影響到施測結果,因此在這裡才會出現退步的情形。

依據以上結果分析顯示:實施運動遊戲是有助於學生跑的速度與 敏捷力的提升。

(2)

表 7 跑的速度與敏捷力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秒)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6.1 6.4 +0.3 12 11 -1 9.8 7.7 -2.1 4 8 +4 7.8 7.6 -0.2 8 8 0

0 2 4 6 8 10 12

前測 後測

時間(秒)

圖 3 折返跑成績圖

(二)平衡能力

在此測驗因子中,包含了兩個項目:ㄧ是代表靜態平衡的以慣用 腳單足立;二是代表動態平衡的走平衡木。

在第一個項目中,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單足立站立時間都是呈現進 步的(表 8),而進步的幅度以原本能力最差的乙生最多,增加了 4.6 秒,甲生和丙生改變狀況接近,各為 1.2(甲生)和 1.3(丙生) 因此證明了實施運動遊戲課程,確實對於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的靜 態平衡能力是有幫助的。

(3)

表 8 以慣用腳單足立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秒)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1.4 2.6 +1.2 1 1 0 2.0 6.6 +4.6 1 3 +2 2.1 3.4 +1.3 1 2 +1

0 1 2 3 4 5 6 7

前測 後測

時間(秒)

甲 乙 丙

圖 4 以慣用腳單足立成績圖

至於第二個項目,包含了步數與時間兩個部份。在步數方面三位 受試者在前測時有兩位無法完成(6 步),但實施運動遊戲後三位學生 就都能完成;在時間方面甲生由 2.2(秒/步)進步到 1.5(秒/步) 乙生由 3.8(秒/步)進步到 1.6(秒/步),丙生由 5.2(秒/步)進步 到 1.8(秒/步),三位學生都呈現進步,而差距最大為原本能力最差的 丙生。

因此證明實施運動遊戲課程,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的動態平衡能 力是有幫助的。

(4)

表 9 走平衡木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步數/時間秒)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3/6.8 6/9.3 +3/+2.5 1 4 +3 6/23.0 6/9.8 0/-13.2 4 4 0 5/25.9 6/10.7 +1/-15.2 3 4 +1

0 1 2 3 4 5 6 7

前測 後測

(步)

甲 乙 丙

圖 5 走平衡木成績圖(步數)

0 1 2 3 4 5 6

前測 後測

每步時間(秒/步)

甲 乙 丙

圖 6 走平衡木成績圖(時間)

(5)

整體而言,在平衡能力方面,運動遊戲課程是有助於國中智能障 礙學生平衡能力的提升,加上遊戲進行中發現,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需 要平衡能力的運動遊戲中(墊磚過河、太極推手),表現出來的平衡能 力都是有進步的。此測驗結果與徐錦興(1990)、邱郁琇(2005)的研 究結果ㄧ致。

(三)兩邊對稱協調能力

有兩位研究參與者甲生、丙生進步,乙生則維持不變。本項目的 分數總分原本就比較少,第一個項目只有 0 分(不通過)和 1 分(通 過),第二個項目的拍手次數得分數也有限,因此在這一測驗因子項目 中要有比較顯著的進步在分數上才會有所改變,因此在這一項目較難 看出有進步,但分數上只要稍有改變就代表有明顯的改變了,因此甲 生及丙生在此項目的結果則有顯著的進步。而在遊戲實施過程中發 現,需要兩邊對稱協調能力的踩墊磚過河及太極推手兩項運動遊戲 中,三位研究參與者操作遊戲都越來越熟練,且在操作時間上都是持 續有進步的。

由以上結果顯示:實施運動遊戲對學生的兩邊對稱協調能力是有 幫助的,但由於測驗的限制,因此部分學生的測驗結果可能看不出有 改變。

表 10 雙食指、雙腳對稱協調畫圈打拍子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0 1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1 +1

(6)

表 11 跳躍拍手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次)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1 1 0 1 1 0

1 1 0 1 1 0

2 2 0 2 2 0

0 1 2 3 4

前測 後測

點分(分)

甲 乙 丙

圖 7 兩邊對稱協調成績圖

(四)肌力

三位學生立定跳遠的距離都有進步,甲生:+31 公分、乙生:+3 公分、丙生+19 公分,進步的幅度以原本能力最差的甲生最大而,原本 能力最好的乙生最小。但是以點分數而言,只有甲生進步,其餘兩名 都維持不變。而在遊戲過程中發現,大風吹、踩墊磚過河需要運用到 腿部肌力的運動遊戲中,三位研究參與者不論在起立跑步的速度及通 過遊戲的速度上,都是呈現進步的。

由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實施運動遊戲後,三位研究參與者的肌力 皆有進步,而原本能力越差的學生,進步的情形就越顯著。此項測驗 結果與徐錦興(1990)、陳信全(2001)、劉銘凱(2004)、邱郁琇(2005)

(7)

的研究結果ㄧ致。

表 12 立定雙腳跳遠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公分)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41 72 +31 1 2 +1 105 108 +3 4 4 0 102 121 +19 4 4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前測 後測

(公分)

甲 乙 丙

圖 8 立定雙腳跳遠成績圖

(五)上肢協調

在此項測驗因子中,只有受試者乙生測驗結果由原來的總球數 4 球進步到 7 球,甲生、丙生皆維持不變,各為 8 球(甲生)和 9 球(丙 生)。但測驗結果雖然如此,經由運動遊戲過程中發現:三位學生在操 作攻地堡這項需要投、接球遊戲的過程中,無論在防守或進攻方面的 熟練度都是呈現進步的,加上徐錦興(1990)、陳信全(2001)、劉銘 凱(2004)、邱郁琇(2005)的研究結果指出,運動遊戲的實施確實有 助於投擲能力的提昇。

(8)

依據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實施運動遊戲是有助於學生上肢協調能 力的提昇,但是對於原本能力較差的人(乙生),才有明顯的進步,至 於其餘兩位研究參與者(甲生、丙生),因前測成績就已接近滿分(滿 分為 10 分,甲 8 分、丙 9 分),因此得球數並沒有進步。

表 13 上肢協調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球數) 點分數 項目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4 4 0 2 2 0 2 2 0 1 1 0 雙手接對方來

5 5 0 3 3 0 4 4 0 2 2 0 2 5 +3 1 3 +2 目標擲準

4 4 0 2 2 0

0 2 4 6 8 10

前測 後測

得球(球)

甲 乙 丙

圖 9 上肢協調成績圖 二、大肌肉動作能力綜合表現

針對經過四週,每週五次共計二十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鐘的運動遊 戲課程,實施前、後的大肌肉動作能力施測結果,換算成點分數,以列表

(9)

方式呈現如表 14。

表 14 大肌肉動作能力測驗結果總表 研究

參與

障礙類

測驗因子 測驗項目 前測 後測 改變

輕度 12 11 -1

中度 4 8 4

極重度

跑的速度和 敏捷力

9.15 公尺折返

8 8 0

輕度 1 1 0

中度 1 3 2

極重度

以慣用腳單足

1 2 1

輕度 1 4 3

中度 4 4 0

極重度

平衡能力

走平衡木

3 4 1

輕度 0 1 1

中度 0 0 0

極重度

雙食指、雙腳 對稱協調畫圈

打拍子 0 1 1

輕度 1 1 0

中度 1 1 0

極重度

兩邊對稱協 調

跳躍拍手

2 2 0

輕度 1 2 1

中度 4 4 0

極重度

肌力 立定雙腳跳遠

4 4 0

(10)

表 14 大肌肉動作能力測驗結果總表(續)

研究 參與

障礙類

測驗因子 測驗項目 前測 後測 改變

輕度 2 2 0

中度 1 1 0

極重度

雙手接對方來

3 3 0

輕度 2 2 0

中度 1 3 2

極重度

上肢協調

目標擲準

2 2 0

輕度 20 24 +4

中度 16 24 +8

極重度

大肌肉動作能力綜合表現

23 26 +3

0 5 10 15 20 25 30

前測 後測

點分

甲 乙 丙

圖 10 大肌肉動作能力成績圖

整體而言,三位研究參與者在大肌肉動作能力的改變狀況,都是呈現 進步的趨勢,而進步的幅度以原本能力最差的乙生最大為 8 分,甲生進步 4

(11)

分、丙生進步 3 分;加上運動遊戲實施過程中發現,三位研究參與者操作 遊戲時的熟練度及可以達成的動作,在實施的四週期間,都是成正向的發 展。

由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實施運動遊戲有助於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大肌肉 動作能力的發展,此研究結果與蔡盈修(1987)、徐錦興(1990)、陳信全

(2001)、劉銘凱(2004)、秋郁琇(2005)的研究結果ㄧ致。顯示經過四 週的運動遊戲課程,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的大肌肉動作能力是有實質上的 幫助,同時也證明了運動遊戲在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大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與障礙程度的關係分析

經過四週的運動遊戲課程,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大肌肉動作能力皆呈現 進步情形,而三位不同障礙程度的受試者,分別為甲生:輕度智能障礙、

乙生中度智能障礙、丙生為唐氏症患者伴隨極重度智能障礙,若是障礙程 度與大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呈現相關,圖 11 呈現的結果應是持續向上或 向下,但結果並非如此。因此由研究結果顯示:大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 與障礙程度是沒有相關的。

此研究結果雖然與 Steven(1964)、林清和(1975)、林偉仁(1999)、

劉怡君(2003)等人研究似乎不同,但因以上研究並未針對研究參與者改 變狀況與障礙程度做比較,而是直接對測驗結果做比較,因此會有不同結 果;而國內外學者也鮮少針對大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與障礙程度做比 較,加上 Brace(1948)研究後提出:智能在大肌肉運動技術能力中有輕微 的相關,並指出大肌肉或一般的運動能力與智力的相關很低。因此依據動 作能力測驗結果加上實施過程中對三位研究參與者的觀察,在本篇研究中 確實未發現大肌肉動作能力的改變情況與智能障礙的障礙程度是有相關 的。

(12)

0 1 2 3 4 5 6 7 8 9

甲 乙 丙

圖 11 大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與障礙程度關係圖

(13)

第二節 小肌肉動作能力 ㄧ、小肌肉動作能力測驗結果分析

(一)反應速度

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這一項目的分數都有進步,落尺的距離都有減 少,甲生減少 5 公分、乙生減少 8 公分、丙生減少 9 公分,此測驗結 果與邱郁琇(2005)的研究結果一致,加上在遊戲過程中發現:三位 研究參與者在報數球這項需要反應速度的遊戲中操作的熟練度都是在 持續進步,且失敗次數也越來越少。

依據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實施運動遊戲是有助於學生手眼協調反 應速度能力的提昇。其中甲生因為有注意力無法持續的問題而會影響 到施測的結果(測驗時需不斷地提醒注意木尺),因此進步的幅度最小。

表 15 手眼協調反應速度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公分)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41 36 -5 3 4 +1 48 40 -8 2 4 +2 41 32 -9 3 5 +2

(14)

0 10 20 30 40 50 60

前測 後測

尺(公分)

甲 乙 丙

圖 12 手眼協調反應速度成績圖

(二)視覺-動作控制能力

在第一個項目的測驗中,甲生由原來碰線 3 次進步到 0 次,乙生 和丙生皆維持不變;第二個項目丙生由原來的 1 分進步到 2 分(滿分) 甲生和乙生則維持在 2 分;第三個項目三位研究參與者在前測和後測 都無法得到分數。在三項測驗的綜合得分中,甲生進步 2 分,乙生維 持不變,丙生則進步 1 分。

雖然運動遊戲大多是屬於大肌肉運動,但在此項屬於小肌肉運動 的部份,測驗結果顯示對某些學生也有幫助,因為這些測驗需要較好 的專注力;而該班導師也提到:甲生在實施運動遊戲的這段時間,上 課注意力較容易集中,且做事情也能持續較長的時間,因此對原本專 注力差的甲生,測驗的結果就會有進步。

(15)

表 16 視覺動作控制能力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 點分數

項目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3 0 +3 2 4 +2 0 0 0 4 4 0 在二平行線中

畫一平行且貫

穿之直線 2 2 0 2 2 0 2 2 0 2 2 0 2 2 0 2 2 0 以慣用手重新

複製ㄧ圓

1 2 +1 1 2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以慣用手重新

複製二支方向

相反的鉛筆 0 0 0 0 0 0

0 1 2 3 4 5 6 7

前測 後測

點分(分)

圖 13 視覺動作控制能力成績圖

(三)上肢協調反應速度與靈巧性

第一項的分類色卡甲生由 10 張退步到 7 張;乙生由 7 張進步到 8

(16)

張;丙生由 7 張退步到 6 張。三位研究參與者在這ㄧ項目有進步也有 退步。

第二個項目的測驗結果:甲生由 10 點進步到 13 點;乙生及丙生 皆維持不變,分別為乙生 18 點和丙生 8 點。

在這測驗因子項目中,除了反應速度與靈巧性外,專注力改善與 否也占了很重要的角色,而此兩項測驗都是有時間限制,因此對於較 不容易專心的學生(甲生),測驗結果就可能會受到當時注意力是否分 散影響而呈現不穩定的情況。另外運動遊戲是屬於大肌肉的運動,因 此對屬於小肌肉運動的「上肢協調反應速度與靈巧性」測驗因子就比 較沒有明顯的影響。依據測驗結果顯示:三位研究參與者在實施運動 遊戲後,上肢協調反應速度與靈巧性皆沒有改變。

表 17 上肢協調反應速度與靈巧性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 點分數

項目

研究 參與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10 7 -3 2 1 -1 7 8 +1 1 1 0 以慣用手分類

色卡

7 6 -1 1 1 0 10 13 +3 1 2 +1 18 18 0 3 3 0 以慣用手依序

在圓圈內打點

8 8 0 1 1 0

(17)

01 23 45 67 89 1011

前測 後測

分卡總(張)

圖 14 以慣用手分類色卡成績圖

0 3 6 9 12 15 18 21

前測 後測

正確點(點)

圖 15 以慣用手依序在圓圈內打點成績圖 二、小肌肉動作能力綜合表現

針對經過四週,每週五次共計二十次,每次二十至三十分鐘的運動遊 戲課程,實施前、後的小肌肉動作能力施測結果,換算成點分數,以列表 方式呈現如表 18。

(18)

表 18 小肌肉動作能力測驗結果總表 研究

參與

障礙類

測驗因子 測驗項目 前測 後測 改變

輕度 2 2 0

中度 1 1 0

極重度

雙手接對方來

3 3 0

輕度 2 2 0

中度 1 3 2

極重度

上肢協調

目標擲準

2 2 0

輕度 3 4 1

中度 2 4 2

極重度

反應速度 手、眼協調反 應速度

3 5 2

輕度 2 4 2

中度 4 4 0

極重度

在二平行線中 畫一平行且貫

穿之直線 2 2 0

輕度 2 2 0

中度 2 2 0

極重度

以慣用手重新 複製ㄧ圓

1 2 1

輕度 0 0 0

中度 0 0 0

極重度

視覺-動作控 制能力

以慣用手重新 複製二支方向

相反的鉛筆 0 0 0

(19)

表 18 小肌肉動作能力測驗結果總表(續)

研究 參與

障礙類

測驗因子 測驗項目 前測 後測 改變

輕度 2 1 -1

中度 1 1 0

極重度

以慣用手分類 色卡

1 1 0

輕度 1 2 1

中度 3 3 0

極重度

上肢(手-眼)

協調反應速

度與靈巧性 以慣用手依序 在圓圈內打點

1 1 0

輕度 14 17 +3

中度 14 18 +4

極重度

動作能力綜合表現

13 16 +3

0 5 10 15 20

前測 後測

點分

圖 16 小肌肉動作能力成績圖

整體而言,三位研究參與者在小肌肉動作能力的改變狀況,都是呈現

(20)

進步的趨勢,而進步的幅度以乙生最大為 4 分,甲生進步 3 分、丙生進步 3 分;加上運動遊戲實施過程中發現,三位研究參與者操作遊戲時的熟練度 及可以達成的動作,在實施的四週期間,都是成正向的發展。

由以上分析結果顯示,實施運動遊戲有助於國中智能障礙學生小肌肉 動作能力的發展,此研究結果與邱郁琇(2005)的研究結果ㄧ致。顯示經 過四週的運動遊戲課程,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的小肌肉動作能力是有實質 上的幫助,同時也證明了運動遊戲在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小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與障礙程度的關係分析

經過四週的運動遊戲課程,三位研究參與者的小肌肉動作能力皆呈現 進步情形,而三位不同障礙程度的研究參與者,分別為甲生:輕度智能障 礙、乙生中度智能障礙、丙生為唐氏症患者伴隨極重度智能障礙,若是障 礙程度與小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呈現相關,圖 17 呈現的結果應是持續向 上或向下,但結果並非如此。因此由研究結果顯示:小肌肉動作能力改變 狀況與障礙程度是沒有相關的。

此研究結果雖然與陳英三(1973)研究似乎不同,但因以上研究並未 針對研究參與者改變狀況與障礙程度做比較,而是直接對這驗結果做比 較,因此會有不同結果;而國內外學者也鮮少針對小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 況與障礙程度做比較,因此這一部分的研究結果較少有相關研究的支持,

但依據動作能力測驗結果加上實施過程中對三位研究參與者的觀察,在本 篇研究中確實未發現小肌肉動作能力與障礙程度是有相關的。

(21)

0 1 2 3 4 5

甲 乙 丙

圖 17 小肌肉動作能力改變狀況與障礙程度關係圖

數據

表 7 跑的速度與敏捷力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秒)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者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甲  6.1  6.4  +0.3  12  11  -1  乙  9.8  7.7  -2.1  4  8  +4  丙  7.8  7.6  -0.2  8  8  0  024681012 前測 後測時間(秒) 甲乙丙 圖 3  折返跑成績圖  (二)平衡能力      在此測驗因子中,包含了兩個項目:ㄧ是代表靜態平衡的以慣用 腳單足立;二是代表動態平衡的走平衡木。
表 8 以慣用腳單足立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秒)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者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甲  1.4  2.6  +1.2  1  1  0  乙  2.0  6.6  +4.6  1  3  +2  丙  2.1  3.4  +1.3  1  2  +1  01234567 前測 後測時間(秒) 甲乙丙 圖 4  以慣用腳單足立成績圖      至於第二個項目,包含了步數與時間兩個部份。在步數方面三位 受試者在前測時有兩位無法完成(6 步) ,但實施運動遊戲後三位學生
表 9 走平衡木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步數/時間秒)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者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甲  3/6.8  6/9.3  +3/+2.5 1  4  +3  乙  6/23.0  6/9.8  0/-13.2 4  4  0  丙  5/25.9  6/10.7  +1/-15.2 3  4  +1  01234567 前測 後測步數(步) 甲乙丙 圖 5 走平衡木成績圖(步數)  0123456 前測 後測每步時間(秒/步) 甲乙丙 圖 6 走平衡木成績圖(時間)
表 11 跳躍拍手成績紀錄表  原分數(次)  點分數 研究 參與 者  前測  後測  改變  前測  後測  改變  甲  1  1  0  1  1  0  乙  1  1  0  1  1  0  丙  2  2  0  2  2  0  01234 前測 後測點分數(分) 甲乙丙 圖 7  兩邊對稱協調成績圖  (四)肌力      三位學生立定跳遠的距離都有進步,甲生:+31 公分、乙生:+3 公分、丙生+19 公分,進步的幅度以原本能力最差的甲生最大而,原本 能力最好的乙生最小。但是以點分數而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凡你對別人所做的.就 是對自己做.這是歷來 最偉大的教誨,不管你 對別人做了什麼.那個 真正接收的並不是別

推理論證 批判思辨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3 分析文本、數據等資料以解決問題 探究能力-問題解決 分析與發現 4-4

首先得承認人類社會也有律則存在,它不因研究者的主觀意志而改變;正因

事前事後比較((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前測//後測 前測 前測 前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 後測))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研究設計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本研究以取自石門水庫地區之低塑性黏土為研究對象,以浸水直

要上傳 NCBI 註解序列必須要做的流程為基因預測、rRNA 預測、跟 tRNA 預 測。做基因預測後還要做基因比對才可以上傳 NCBI,如圖 34 所示。在 NCBI

本研究為了將結構物內的牆以不同單位重來做比較,在計算每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