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結晶軟化/快濾床及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 對水中有機物移除效能之差異
The Differences of Organic Removals by Fluidized Pellet Softening Bed/Rapid Filtration and Ozonation/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in Full Scale Plants
指 導 教 授 :賴 文 亮 博士
研 究 生:黃 于 珊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7 月
摘要
Abstract
致謝
目錄[請自行訂定]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前言
[文件格式仍需調整..尤其在文件分層開頭位置需統一及切齊部 分][文獻作者寫法有誤,請看學長姐的論文或在平台都說明][大部的參考文獻 要找到及使用ENDNOT 去編緝..實驗平台都有說明]1-1 研究背景
淨水廠中主要的過濾程序為結晶軟化/快濾床及生物活性碳濾床,
於濾池中舖設濾料使水流快速通過,而濾層表面之機械阻攔及濾料 表面或孔隙間之吸附、沈澱、化學反應等作用,去除水中 SS、細菌、
微生物或改變水中之化學成份之方法。而重力式快濾池(砂濾)為最常 見於淨水流程,此程序常置於混凝沉澱之後;生物活性碳濾床為常 為加氯前的最後一道防線。淨水程序對原水中顆粒與溶解態有機物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均有移除作用,但移除效率則會 受到原水性質、溫度、酸鹼值、混凝劑種類、劑量及快混條件等影 響 (Adin et al., 1998),但濾床部分,會受到濾出水量(處理水量)、濾 出水質、過濾速度、積垢程度、反洗頻率及濾料反洗效率有關。
台灣的淨水場水源大多從河川及地下水為主,但因河川中的溶 解性有機物所含成分複雜,並且會隨著環境因素(如季節、汙染、溫 度及地域等)變動而改變,為了解在環境中變化程度,許多學者以三 維螢光光譜儀分析水中有機物,以了解其特性及來源。而螢光激發 發射光譜 (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ce Matrix, EEFM) 具有水樣 量少、不需前處理、分析快速等優勢,因此進行水廠濾床程序對有 機物性質變化之監測,應有其發展之空間。
實廠操作問題、探討操作參數[濾床出水水質問題?尤其在消毒 副產物、台大環工所有幾篇論文…..生物活性碳濾床之問題也未具體 說明…………
以往文獻中較少將有機物參數配合實場操作參數進行探討,實 場之操作參數會影響有機物之變化。故將各濾床之使用壽命延長,
並找出最佳反洗時間,以減少反洗用水量。因此,本研究對澄清湖 及鳳山淨水廠之結晶軟化/快濾床及生物活性碳濾床進行探討。
1-2 研究目的
傳統水處理以總有機碳作為各單元處理有機物量之控制參數,
此方式無法提供水廠操作者瞭解各單元對有機物去除之差異性,為
瞭解有機物性質於結晶軟化/快濾床及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程序,
兩種不同濾床型式,本研究選取高雄兩座高級淨水處理廠,包括澄 清湖 (CCL) 及 山 鳯 (FS) 淨水廠,並於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間進行採樣,受限現場採樣,本研究僅能針對結晶軟化/快濾床 及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程序的進出水樣,本研究利用螢光激發發 射光譜儀及紫外吸收光譜儀光吸收值進行有機物光譜性質分析,並 利用總有機碳測定儀進行碳含量測定及???????進行分子量量測,
並藉由????????進行濾床進出水微粒表面電位及粒徑觀測,並期得 到如下目的:於結晶軟化/快濾床及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出水之變 化探討,各水廠八次採樣 (2015 年 3 月至 2016 年 12 月期間)並分析 有機碳含量及分子量大小,及比較螢光激發發射光譜之特徵波峰,
與紫外波吸值如 A254 與 200-400 nm 之吸收面積,藉此瞭解不同處理 單元對不同有機物性質處理之能力。
第二章 文獻回顧
2-1 快濾床
2-1-1 快濾床的種類、操作方式及反洗 需先說明快濾池之目的??????????
再 說 明 濾 料 的 種 類 、 規 格.. 甚 至 製 造 方 式 … [ 包 括 錳 砂 (manganese sand) 、 無 煙 煤 (anthracite) 、 濾 砂 (sand) 、 拓 榴 石 (garnet) 及活性碳 (active carbon) 等]
淨水廠原水中含有砂土等無機物、腐植質等有機物及細菌、微 生物、藻類等,因此需加入適量化學混凝劑,經快混、膠凝程序後 會形成膠羽顆粒,接著流入沉澱池利用重力沉降方式將大部份的濁 度物質去除 (林信忠,2011)。依美國「加強表面水處理規則」之規定,
濾床可分為快砂 (rapid sand) 及慢砂 (slow sand)濾床,說明兩者間 之操作方式差別……及應用條件及操作困難或其它
而濾料又可分為錳砂 (manganese sand) 、無煙煤 (anthracite) 、 濾砂 (sand) 、拓榴石 (garnet) 及活性碳 (active carbon) 等,濾床 可依照不同濾料之組合分為單層、雙層及多層濾床,說明三者間之 操作方式差別……及應用條件..及操作困難或其它
而快濾池依歐陽嶠暉(2005) 之研究,依??????快濾池分為:
1. 重力式向下流過濾(固定床):
以兩層濾料為主(無煙煤、細砂)及底部礫石支撐層,濾層厚 度約為無煙煤厚度60%以下,兩種濾料之均勻係數需在 1.4 以下,配合反洗速度及空氣決定支撐層之厚度,而台灣大多 數濾池皆為此型式。
2. 重力式向上流式(固定床):
此種濾床為固定床,標準單一層濾料(砂),濾池前後皆設置 過篩或細篩,濾層由下部之礫石、礫砂及上部之砂層所組成,
砂 的 厚 度 通 常 於 1.0~1.8m 之 間 。 而 濾 材 的 有 效 直 徑 為 1~2mm,均勻係數為 1.4 以下。
3. 向上流流動床過濾(流動床):
於濾池前後設置過篩設備,需設置氣升設備及所需空氣源。
以沙構成單層過濾,濾層厚度為1m。濾材為砂粒,有效直 徑為1.0mm,均勻係數為 1.4 以下。
4. 壓力式向下流過濾(流動床):
濾層由兩層濾料組成(無煙煤及細砂),並配合反洗速度及空 氣量決定支撐層厚度,以粗者在下、細者在上為標準。兩種 濾料之均勻係數為1.4 以下。
以下紅字部分自己再讀看看..應如何調整為佳??????國內常見之 快濾大致為韋勒式快濾池 (Wheeler filters) 、綠葉式快濾池 (green leaf filters) 及哈丁式快濾池 (Hardinge filters) 三種,亦可依反洗方式 分為全池暫時中斷過濾(如韋勒式快濾池及綠葉式快濾池),與反洗時 僅部分濾池中斷過濾,如哈丁式快濾池。而國內常用之各類過濾形 式及特性列於表2-1(經濟部水利署,2011)。
重力式快濾池以自然流下方式,濾池上無蓋,一般以鋼筋混凝 土建造,公共造水快濾池通常採用此式 (蔡吉軒,2001)。而此種過濾 方式,其反洗方式藉由空氣及清水由過濾方向相反進行清洗,在反 洗之操作,需先將水位降至濾床上方數公分,在由氣洗管以
6.5~7.5mm/s 之速率由集水裝置導入空氣(歐尚鑫,2003) ,此時,濾 砂因附著在由砂層中冒出的氣泡表面而被帶起呈現之介面。由於受 到空氣攪拌的濾砂其表面的浮渣以及污垢逐漸脫落至水體,濾池中 的水會呈現混濁的狀態。接著,將向上流的反洗水以一定的流速(不 使濾砂被洗出濾池)使濾料層體積膨脹且呈現類似液化的狀態,砂粒 間的空隙會增加且砂粒亦會受到擾動而旋轉,而顆粒間在表面相互 產生刷洗作用(scouring action)去除掉附著於表面的沉積物。但一般 反洗之速率,只需讓濾料層呈現流體化之流速及產生較小之膨脹率 即可,因增加反洗的流速會使顆粒間的距離過大而降低刷洗作用。
過高的反洗速率也會導致濾沙流失及用水浪費。
快濾法適合於原水配合化學混凝沈澱為使用原則,因為濾速大,
故應在化學混凝沈澱前時預先除去原水中之高濁度物質,否則將迅
速阻塞濾層、縮短濾程、降低過濾效率(高肇藩,1990)。隨著其他 過濾單元的發展及改進後,慢濾池的缺點也相對明顯,當對水需求 量增加的同時,所需的占地也增加。
表 2-1 國內常用之各類過濾型式及特性
特性
型式 水頭提供 濾速 反沖洗方式
重力深層過濾
(濾葉式) 重力水頭 低
機械式表洗 壓力式水洗 壓力式氣水洗
重力淺層過濾 重力水頭 低 壓力式氣水洗
ABF
(哈丁式或 ABW) 重力水頭 低 壓力式水洗 壓力式氣水洗
壓力快濾桶 壓力水頭 高 壓力式水洗
壓力式氣水洗
無閥式快濾桶 重力水頭 重力式水洗
上流式壓力快濾桶 壓力水頭 高 壓力式水洗
DYNASAND 重力水頭 低 重力式水洗
楔網快濾機 壓力水頭 高 機械式表洗
壓力式水洗
2-1-2 快濾床對濁度及有機物之去除 2-1-2-1 過濾機制
過濾去除主要有兩大機制:一、傳送機制:主要發生在膠羽和 濾料表面的碰撞;二、附著機制:發生在膠羽和濾料接觸之後,才 可決定濾料可附著之膠羽數量。快濾池之去除機制分為兩大機構 (高氏,1990)。
(1)傳送機制(Transport Mechanism):
主要為截留作用(Interception)、重力沉降(Sedimentation)及布朗運 動(Brownian Diffusion Motion),利用自然的物理力量讓顆粒自水中去 除,受顆粒本身的形狀、直徑和重量等影響很大;其次則受抑留作用 (Straining)、慣性衝擊(Inertia Impaction)和水動力作用(Hydrodynamic Action)等之影響。
為評估傳送機制的效果通常以單一濾料接觸效率η 來計算,其公式 (2-1)如下:
η=rate at which particlea strike the collector v0C0(π d2
4 ) (2-1) v0:水流速度
C0:膠羽濃度 d:濾料粒徑
4
¿ π d2
¿
是單一膠羽的垂直投影面積,v0C0
4
¿ π d2
¿
是通過單一濾料之膠 羽量(Yao et al., 1971;Tobiason and O’Melia., 1988)。
傳送機制為以下五種作用力(Ives., 1982):
A.截留作用(Interception):
當顆粒沿著流線運動時,假設距離與濾料接近,兩者產生接觸 而造成攔截之現象。以往相關研究顯示,認為攔截作用主要是顆粒 去除機制;而近年的研究顯示,攔截作用只是擴散與沉澱的附加作 用。
B.重力沉降作用(Sedimentation):
顆粒的重力與沉降速度使得顆粒穿過流線而與濾料接觸,而產 生沈澱。影響沉澱作用主要的有顆粒密度與溫度。當顆粒粒徑大於 1μm 時(約在 5-25μm),此時沉澱作用將是最重要的顆粒傳送機制。
C.擴散作用或布朗運動(Brownian Diffusion Motion):
Yao 氏等人(1971)在文章中提到擴散作用發生之原因是水中的 顆粒產生不規則布朗運動,當顆粒小於1μm 時,作用最為明顯。
D.水力作用(Hydrodynamic Action):
由顆粒的旋轉與其運動時穿越流線所造成,影響水力作用的因素 為顆粒形狀和流場內的內部作用情形。
E.慣性作用(Inertia Impaction):
慣性作用在氣體過濾傳輸相當重要,但是在水的過濾方面則可忽 略。
(2)附著機制(Attachment mechanism):
水中膠羽顆粒會附著在濾料表面,因膠體通常帶負電,膠體容易 在表面聚集正離子,則水中膠羽會附著在表面受到幾種作用力影響 (Boller,1993):
A.凡得瓦爾力(London-van der Walls,LVDW)
此種作用力通常發生在液相,介於分子電偶極(分子表面與溶 液)之間的作用力。膠體顆粒、濾料、與溶液特性都會影響凡得瓦爾 力的大小。當顆粒靠近濾料之間的距離接近於零時,顆粒上的拖曳力 趨於無限大,此時若沒有凡德瓦爾力,則兩者不會相互吸附,且拖曳
力會減緩顆粒附著於濾料的速度(Amirtharajah, 1988)。
B.電雙層壓縮(Electrical Double Layer Interaction):
由於膠體通常帶負電,因此在表面容易聚集正離子,而形成電雙 層。當水中的正離子濃度增高,比如混凝劑及助濾劑的添加可壓縮擴 散層並降低靜電斥力,膠質粒子即可利用凡得瓦爾力接近,同時因能 量障礙的降低,可使膠體粒子與濾料相互碰撞而凝聚產生吸附之現象。
則過濾對濁度之去除和混凝原理相似,皆包含物理及化學作用之 影響。在濾池濾層中交與顆粒粒徑大於1 µm 主要以截留作用及重力 沉降方式為主;小於 1μm 以擴散作用和布朗運動去除為主要方式。
2-1-2-2 濁度之移除[可以引實廠或不同於實驗室研究..論文.約各 6 篇.
中英文 多討論]
混凝沉澱後的原水,經快濾去除水中懸浮未沉降的濁度,因快 濾時,濾砂表面會因膠羽沉降壓密而形成濾膜(稱為人工濾膜),
藉由人工濾膜的阻留作用,以及全層濾料的機械阻留作用,而達去 除濁度之目的。當進流水濁度較低時,濁度去除率的變化較大,濾 床可能因發生 air binding、截留膠羽造成貫穿、反沖洗頻率不當等 而發生不穩定之情形,或因膠沉池的出流水濁度太低時,無法形成 人工濾膜反而不利濾除,而使得快濾池的進流水濁度與其去除率,
會有關係不顯著的情形發生(高肇藩,1987)。
依許慧琳(2007)之研究,南化淨水廠之程序為原水、調節池、分 水井、膠凝沉澱、快濾池及清水。此淨水廠之快濾池濁度去除率皆 大於 0 為正常情況,但是在原水濁度 20-100NTU 時(圖2-1),濁
度去除率的變化較大且趨於 0 ,顯然原水濁度變化的不確定性亦會 使得快濾池無法穩定濁度去除率以及出流水濁度,但就整體而言,
快濾池的濁度去除率年平均高達 92%,出流水濁度在 1NTU 以下,
仍是淨水場淨水處理最重要的單元。
圖2-1 南化淨水場快濾池於不同原水濁度時,濁度去除率之變化(許 慧琳等,2007)
2-1-2-3 有機物之移除[可以引實廠或不同於實驗室研究..論文.約各 6 篇.中英文 多討論]
快濾床主要去除水中懸浮性有機物,將沉澱後的原水中細小懸 浮物質及微生物等藉由濾料之隔除、沉澱、吸附及化學反應等作用 加以去除,並藉由反洗機制維持濾料之清潔(林建三,2012)。
依研究發現,在藻類生長的過程中會釋出有機物,雖快濾池可 將大部分的藻顆粒去除,但是小型的藻類與藻類釋出物進入水中之 後,並不易以過濾程序加以削減,很有可能出現有機物 (TOC) 貫穿 濾床之情形,若出流水含有過多的有機物,會使後續加氯消毒效果 受影響,導致清水中的餘氯不足,有微生物再生的問題。過多有機 物在消毒的過程中易生成消毒副產物,如三鹵甲烷 (THMs) 等,進 而影響水質的化學與生物穩定性。以鯉魚潭水庫作為研究對象,在 此試驗的第三試程中同時監測原水、沉砂池及砂濾槽之出流水中的 溶解性有機碳 (TOC) ,因這些 TOC 可被視為消毒副產物的生成潛 勢 (THMFP),若出流水中的 TOC 濃度過高,則有 THMs 生成之疑 慮(經濟部水利署,2011)。而此研究中,發現砂濾池出流水之 TOC 則約相等於砂濾池進水之濃度,TOC 約為 1.34mg/L,在整個濾程中,
均未觀察到 TOC 貫穿濾床之情形,因此能有效的控制 TOC。
2-1-3 影響快濾床操作性能之因子
M. A. BOLLER (1995)[文獻作者寫法有誤]指出濾床的有效性取 決於許多的物理參數(顆粒介質的尺寸和形狀、介質的深度、表面 液體速度及濾床孔隙率)和顆粒懸浮液的物理特性(顆粒尺寸、尺 寸分佈、數量濃度、形狀和密度)。過濾效果受到下列幾個參數影
響(Sakthivadivel et al., 1972):
1. 濾床粒徑大小:能提供孔隙率和吸附膠羽的表面積有關。
2. 濾料材質:材質影響表面積吸附效果(如無煙煤吸附效果較 石英砂好)。
3. 濾床孔隙率:當孔隙率小時,可降低出流水濁度但相對會 造成較高的水頭損失,當孔隙率大時,則反之。
4. 積垢厚度:當顆粒表面積垢之厚度已超過顆粒吸附膠羽之 能力時,則濾料失去過濾功能,有造成濁度貫穿之風險。
5. 過濾速度:濾速愈大濾層中所抑留之膠羽量也愈多,可供 過濾的水量及過濾的孔隙面積也越小,所以通過濾層孔隙 之流速亦相對增大,故其過濾水頭損失隨著濾速增加而增 大(張棟江等,2003)。
2-2 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
2-2-1 後臭氧對有機物性質之影響
自來水處理程序中,活性碳主要目的是為了去除臭味的物質,
但是現在卻逐漸將其應用於水中毒性及致癌物質的去除 (Snoeyink et al.,1997)。因活性碳表面具微小的孔隙,讓大分子無機物無法進入孔 隙中被吸附,由於水中腐植質分子量較大,活性碳吸附對水中腐植 質之處理效率一般遠低於對水中特定有機物(如農藥及其他毒性物 質)之處理效能 (王根樹,2001)。為了增加對水中腐植質的吸附效果,
常使用前處理方法(如添加臭氧)降低腐植質分子量大小而改善吸附能 力。臭氧活性碳技術主要有以下優點:
1. 可增加水中溶解性有機物的去除率,提升出水水質。
2. 臭氧氧化使大孔內與碳表面的有機物得到氧化分解,減輕活性碳 的負擔,而延遲活性碳的再生周期,可節約成本。
3. 污水中的氨氮可被生物轉化成硝酸鹽,而減少了後續氯化的加氯 量,降低三鹵甲烷的生成量。目前,臭氧活性碳處理技術廣泛應 用於淨水廠和汙水處理廠中。
在淨水工程中,臭氧因具有很強的氧化能力,標準氧化還原之 電位為 2.07V (表2-2) (Prengle,1978),僅次於氯可殺死細菌及病毒等 微生物,亦可氧化多種有機物及無機物,在淨水工程與廢水處理、
水回收再利用等方面具有廣泛運用。
表2-2 各種氧化劑之還原電位 (Prengle,1978)
氧化劑 還原電位(volt)
F2 + 2e-= 2F- 3.06
OH·(hydroxyl radical ) 2.80
O·(atomic oxygen) 2.42
O3 + 2H- + 2e-= O2+ H2O 2.07
H2O2 + 2H++ 2e-= 2H2O 1.77
MnO4-+ 8H+ + 5e-= Mn2++ 4H2O 1.49
Cl 2 + 2e-= 2Cl- 1.36
O2+ 2H2O + 4e-= 4OH- 0.4
臭氧化是將頑固性有機物轉化成生物可降解有機碳(BCOD),將 DOC 從疏水性轉換成親水性有機碳,但沒有顯著去除 DOC,在 NOM 中,疏水性較清水性具有更高的三鹵甲烷(THM)(Galapate et al., 2001)。在 Kim et al.(1997)研究中指出經臭氧後的 NOM 和沒有臭 氧化的 NOM 比較,顯示結果吸附性較低。依研究文獻顯示,飲用 水中主要以腐植酸及以Fulvic Acid (FA)為主,但腐植質可使用懸浮 固體方法之去除,所以在研究中腐植質將不進行GAC 方法。淨水程 序中,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皆以 FA 為主。
可在Klymenko et al.(2010)研究結果中發現,經過長時間的實驗 研究,發現長時間的過濾不會降低水中BDOC 之能力(37.7%降低至 12.3%)(表2-3 )。經過臭氧化後的樣本其 BDOC 增加,而通過臭氧/
生物活性碳過濾後的樣本,其BDOC 值降低至 0.3 mg/CL-1。因此,
臭氧之劑量具有將BDOC 含量之 FA 水樣和非臭氧化之水樣相比之 下BDOC 值降低。
表2-3 經 BAC 過濾之 FA 去除率 (Klymenko et al.,2010)
FA 溶液
TOC(mg/CL-1) BDOC
初始 初始與過濾
後之差異 (mg/CL-1) TOC 含量 (%)
初始 11.4 4.3 37.7
BAC 過濾 7.3 4.1 0.9 12.3
經臭氧化 7.2 0.1 1.4 19.4
長時間過
濾 5.4 1.8 0.3 5.5
2-2-2 後臭氧之氧化機制
因其為一強氧化劑,溶於水中會維持臭氧分子型態,經過反應 機制會形成氧化能力更高的氫氧自由基,無論是臭氧或是氫氧自由 基,都可以強大的氧化對水中有機物破壞。臭氧和水中汙染物的反 應較為複雜,主要以兩種方式,為臭氧的直接反應和氫氧自由基 HO‧的間接反應,其反應機制如下(Staehelin and Hoigne, 1982;
Yurteri and Gurol, 1987):
M + O3 → products
M + O3 → OH + products ‧ O 3 + OH - → O ‧ 2 + HO2
HO
‧ 2 ↔ H + + O‧ 2-
O3 + O‧ 2- + H2O → OH+OH ‧ - +2O2
O3 + OH → HO‧ ‧ 2 + products
M + OH → products‧ 兩種反應機制詳細敘述如下(Langlais et al., 1991):
一、 直接反應:
臭氧以分子的型態直水中之有機物與無機物反應,可能形成終 極產物,這些終極產物不會繼續消耗臭氧;同時也可能與起始物
(initiators)反應,形成自由基。直接反應的速率被認為較有自由基 參與的間接反應慢,隨著水中溶質分子結構之不同,反應速率範圍 小於1 至 103M -1S -1皆有可能。(Yurteri and Gurol, 1987)。
1. Cyclo addition:又稱為 Cregee mechanism,臭氧分子與有機物之 位飽合鍵發生電偶極的還加成反應形成臭氧化物,在水溶液中分 解形成羰基化合物及兩性離子,反應生成氫基-過氧基化合物後,
分解成羰基及過氧化氫。
2. Electrophilic reation:此反應中臭氧會先針對分子中高電子密度 之位置,如electron donor groups (包含 OH、NH2 、SH 或相似之 官能基)。
3. Nucleophilic reaction:有機物中含有 electron-withdrawing
groups,則臭氧會局部對分子中缺乏電子之位置,主要為-COOH 與-NO2 。
二、 自由基鏈鎖反應(Free radical chain reaction):
臭氧在水中容易受氫氧根離子的催化而形成氫氧自由基,氫氧 自由基還原電位比臭氧分子高,所以氧化能力會比臭氧更強。當臭 氧因水中的氫氧梨子和其他物質的起始作用產生自解反應時,便形 成自由基,並以自由基刺激臭氧分子而加速自解反應 (吳青芳,
2005)。
2-2-3 活性碳對有機物吸附
吸附現象發生於不同界面上,其中以固液、氣固界面為主,可 分為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等兩大類,可以吸附容量、吸附質親和性 及吸附劑表面特性為影響條件。
(1) 物理吸附(Physical Adsorption):
主要以吸附質之分子與吸附劑表面原子或分子間的吸附作用,以 凡得瓦爾力(Van der Waal force)所引起,當吸附劑與吸附質間因電子 擾動產生的偶極-偶極矩 (Dipole-dipole moment) 時,吸附質會與吸附 劑接觸而附著在表面,而達到吸附效果。
吸附力會隨著吸附劑和吸附質的不同而改變,通常於低溫時效 果較好,主要為吸附熱小於10 kcal/mole ,吸附質可於吸附劑表面自 由活動,形成多層吸附 (Multilayer Adsorption),提高吸附容量。但 也因吸附能小易形成脫附作用,故此型態多為可逆反應,一旦吸附 劑周圍的濃度降低或提升溫度,吸附劑表面之吸附質便會產生脫附 (Desorption)現象。
(2) 化學吸附(Chemical Adsorption):
吸附質與固體表面因吸引力之作用,產生分子軌域的重疊而形 成化學鍵結(Chemical Bonds),形成共價鍵時,稱之為弱化學性吸附;
離子鍵時,則為強化學性吸附,於吸附過程中物質會發生改變,此 類吸附型態為不可逆反應。此類吸附又分為活化吸附(activated adsorption)及非活化吸附(non-activated adsorption),前者吸附速度較 後者慢。
化學吸附熱大於10kcal/mole,則有較大的活化能,反應速率較 慢。此類吸附會因溫度和壓力的不同而變化,溫度越高壓力越大則 吸附效果越好。
2-2-4 影響後臭氧/生物活性碳去除有機物之因子
由於 NOM 的控制已成為飲用水安全問題的主要之一。淨水廠 的處理過程通常是膠凝、過濾和消毒,但 NOM 的去除效率僅約 30%(Randtke,1988)。目前,下降流式的 BAC 過濾器 (DBACF) 因其顆粒過濾功能和簡單性已被廣泛運用(Schideman et al., 2007)。
採用生物濾床進行水樣之處理有以下之優點:(1)可去除微量之有機 物;(2)可降低處理水之臭味及味道;(3)降低清水之耗氯量;(4)減少 消 毒 副 產 物 之 生 成 ;(5) 去 除 微 生 物 後 生 長 所 需 之 營 養 源 ; 但 DBACF 因在操作中發現會受到以下幾個參數影響 (Lineng Han et al.,2013):
1. 水頭損失:每過濾 3 至 7 天就需反洗一次,以減少水頭損失。
2. 微生物:因微生物通常生長在過濾器上層,因此有機物通常在過 濾器上層被去除,而下層沒有被完全利用(Velten et al.,2011)。
3. 過濾器中附著細菌之顆粒易流出至下個淨水程序。
2-2-4-1 後臭氧劑量
在中低臭氧劑量下,可有效處理部分難分解之有機物,而有機 物的去除效果,大部分可隨臭氧劑量增加而增加。在臭氧程序中,
可發現BOD5可降低,但部分DOC 及 COD 仍會殘留,即便添加在 多臭氧劑量也無法改善的同時,意味著上述有機物之穩定性。
Yavich et al.(2004)以三種不同之原水進行生物過濾系統實驗,
分別是(1)Monroe 過濾廠之伊利湖水(Lake Erie)、(2)Ann Arbor 水處 理廠(Ann Arbor,MI)收集的休倫河水(Huron River)及(3)蘭辛湖水
(East Lansing,MI)。伊利湖水具有較低的 TOC 約 2mg/L,休倫 河水的TOC 為 6-8 mg/L,而蘭辛湖的 TOC 較高為 9-11 mg / L。初 步實驗發現,HRT 小於 15 分鐘時,添加臭氧劑量在 3mg / mg C 對 於伊利湖及蘭辛湖並沒有顯示出有機碳的去除,但在添加 1mg / mg 時休倫河有去除。
伊利湖水中臭氧劑量為1.5mg / mg C 時,並沒有導致 BDOC 的 產生。而劑量增加至3mg / mg C 形成約 0.13mg / L 的 BDOC。因臭 氧化後,不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形成而未確定伊利湖水的生物降解 參數。臭氧劑量為0.5mg/mg C 時,休倫河的生物可降解有機物為明 顯增加,而BDOC 濃度從原水的 1.15 增加至 2.31mg/L;劑量增加至 1mg / mg C 時 BDOC 濃度僅略微增加,由此發現劑量高於 1mg / mg
C 時 TOC 濃度會降低。而蘭辛湖水添加臭氧劑量為 0.75mg / mg C 時BDOC 濃度從 5.04mg / L 增加到 6.06mg / L;劑量為 1.5 和 3mg / mg C 時分別形成 0.8 和 1.33mg / L 的 BDOC。水中含有高濃度之 TOC 經臭氧化後會導致可生物降解的濃度增加。
2-2-4-2 空床接觸時間(Empty bed contact time , EBCT)
空床接觸時間(Empty bed contact time , EBCT) 指床體積(bed volume)和水流量之比值。若 GAC 床的 EBCT 太短,出流水的品質 會較差或是很快達到貫穿點(breakthrough point),會縮短操作壽命,
但若EBCT 太長,處理的容量會不夠,因此在 EBCT 的選擇上,必 須由模廠實驗測試出流水品質、操作壽命及處理容量的影響(涂瑞澤 等,2001)。
以GAC 濾床及沙/無煙煤(Sand/anthracite)之雙層材質濾床(dual media, DM)或是砂(sand)濾床進行有機物去除之比較(表2-4),發現 GAC 濾床對有機物去除最高;而 GAC 濾床進行有機物去除試驗時,
EBCT 控制為 5 及 10 min,結果顯示 EBCT 為 10 min 之去除率高於 5 min 之去除率,但差異並不明顯;而另以 AN 濾床進行試驗,其有機 物之去除率大約10 % (Dussert and Tramposch, 1996)。
表 2-4 GAC 與雙層濾料濾床對有機物去除率之比較 (Dussert and Tramposch, 1996)
濾床種類 EBCT (min) 有機物去除率(%) 參考文獻
GAC, DM 10 GAC 17%;DM 9% Price et al (1993)
GAC, DM,
Sand 9.2 GAC 29 %;DM 16%;Sand 20
% Wang et al (1995)
GAC(BAC) 5 &10 min 12 %(5 min);14 % (10 min) Klevens et al (1996) AN < 11 min approx 10 % Carlson et al (1996)
2-2-4-3 溫度
水溫之變動性對生物濾床操作有重大影響,因在高緯度國家,
原水季節性之溫度變化較大,夏天水溫在20-23℃,冬天則在 2- 4℃ 。 Niazi et al.(2017) 以 伊 朗 西 部 哈 瑪 丹 之 飲 用 水 處 理 廠
(MSWTP)為實驗對象,主要研究季節水特性及操作參數對有 機物含量之去除。MAWTP 淨水過程為篩選、臭氧消毒、快混、
膠凝、澄清、過濾及加氯消毒。可在其實驗結果中顯示,在臭氧 處理過程中TOC 去除率與淨水廠 TOC 總去除率得知,在溫暖季 節時(2015 年 6 - 8 月),因水溫較高而微生物活性強,因此臭氧程 序之TOC 去除率低於在寒冷季節(2015 年 12 - 3 月)。在溫暖季節 較高的水溫改善了過濾及澄清等程序中的生物代謝,因此淨水場 的總TOC 去除率較無明顯去除(圖2-2)。
圖2-2 MAWTP 淨水廠之總 TOC 及臭氧程序之 TOC 去除率 (Niazi et al.,2017)
補文獻 2-2-4-4 反洗時間
濾池中吸附的顆粒及膠體對濾池去除效率產生影響,積泥容 易使濾池堵塞,所以生物活性碳濾池需要定期進行反洗。反沖洗 對於濾池中的生物膜有影響。反沖洗對生物濾池的影響主要微生 物膜,若控制好反洗強度及頻率,可沖刷掉積泥亦可讓生物膜保 持良好之活性,也可有一定數量之硝化菌以維持濾池對氨氮去除 之作用。補文獻
2-3 水中有機物分類及性質
2-3-1 自然水體中有機物分類與性質
自然水體中存在著許多有機物,其特性和種類會隨著地區、季 節及人類活動的範圍而改變。未受污染之水體,有機物大多以腐植 質為主 (Thurman, 1985)。水中之天然有機物質 (Natural organic matter, NOM),可分為疏水性和親水性部分。疏水性部分通常是腐 植質,包括腐植酸(HA)、黃酸(FA)和胡敏素,其構成水中總 有機碳(TOC)約 50%(Thurman,1985)。與高含量芳香族碳、
酚醛結構和共軛雙鍵之疏水性NOM 相較,親水性 NOM 含有更多的 脂肪族碳和含氮化合物,如碳水化合物、糖和氨基酸(Matilainen and Sillanpää,2010)。然而,受到污染之水體,通常含有高量之蛋 白質、碳水化合物 (carbonhydrate)、胺基酸 (amino acids)、殺蟲劑 與農藥等人工合成有機物 (synthetic organic compounds)。NOM 依溶 解狀態可分為溶解、膠體及粒狀有機物等三部分 (Awwarf, 1993):
NOM=DOM+COM+POM
DOM:粒徑小於 0.22 μm 之有機物 COM:粒徑界於 0.22-1 μm 之有機物 POM:粒徑大於 1 μm 之有機物
因 NOM 之重要元素為碳,故有機物含量以碳表示:
TOC=DOC+COC+POC DOC:溶解性有機碳 COC:膠體之有機碳 POC:粒狀有機碳
依部分研究指出可利用有機物吸附於 XAD-8 樹脂之差異,將 有機物分為腐植質 (humic fraction)及非腐植質 (non-humic fraction)
兩部分(Thurman and Malcolm, 1981; Kim et al., 2006)。兩者之性質,
詳細說明如下:
(一)腐植質(humic fraction)
研究文獻指出腐植質具有較大之分子量,且範圍於數百至數十 萬之間,而結構以芳香族苯環為主體,為偏酸性之化合物且性質穩 定,難以被生物分解利用。依 Schnitzer (1976) 指出,根據腐植質對 酸、鹼液溶解度,可區分為三類,腐植素(humin)不溶於稀酸、稀鹼;
腐植酸 (humic acid) 不溶於稀酸、溶於稀鹼;黃酸(fulvic acid)溶於 稀酸稀鹼。經分析發現,腐植質主要組成元素有碳、氫、氧、氮、
硫,碳元素所佔比例為最高(Kiss et al., 2002)。
目前對於似腐植酸及黃酸之完整結構仍無法確定,腐植質結構 之官能基包括羧基(carboxyl)、酚基(phenolic )、錕基( quinone )、烯 醇 基( enolic ) 、 丙 酯 ( lactone ) 、 氫 氧 錕 基 (hydroquinone) 、 醇 基 (alcoholic)和醚類(ether),其中羧基在黃酸中佔有較大的比例,故其 溶解性較腐植酸佳。
(二)非腐植質 (Nonhumic Fraction)
水體中除腐植質外,其餘大多數是屬於親水性酸 (hydrophilic acids) 及中性親水性物質 (hydrophilic neutrals,主要是帶有較強氫氧 基和羧基之聚電解質 (polyelectrolytic) ,例如大分子脂肪酸 (fatty acid) 、羧酸 (carboxylic acids)、醣羰酸 (uronic acid)、聚醣羰酸
(polyuronic acid) 及醛醣酸 (aldonic)等 (Thurman, 1985)。此類化合物,
親水性很強,性質十分相近,很難分離純化。
中性親水性物質在自然水體中約佔 20%,主要成份有碳水化合 物 (carbonhydrate,佔 10%)、羧酸 (carboxylic acids,佔 7%)、碳氫 化合物 (hydrocarbon,佔 1%)及胺基酸 (amino acids,佔 3%) (林昇 衡,2004)。
2-3-2 水中有機物之替代參數
淨水廠之水質監測可使用替代參數,因在水中存在的有機物成 分及種類複雜,在分析上有一定的困難,研究上常以適當的替代參 數來表示有機物的特性,整理如表2-5。而表2-5 之各種方式不足以
將水中有機物成分完整表示,在不同種類的有機物在淨水程序中被 去除的效率也不同,故有時需要將水中有機物進一步分析,詳細如 表2-6。
表2-5 有機物之替代參數 (Yang Pana et al.,2016)
參數 特性 優點 缺點
DOC NOM 溶解有機分
子之參數 容易分析
只定量而不定 性。
可生物降解 的DOC
可被細菌代謝幾天 至幾個月的DOC
水中有機物的生物降 解性
DON 溶解性NOM 的有 機含氮分子
含氮DBP,膜結垢,
富營養化和微生物活 性
UV / Vis 吸收光譜在紫外 - 可見光譜範圍
定量測量樣品中吸收 紫外光的所有化合物;
簡單快速
不是所有的NOM 都可以檢測; 波長 特異性吸附; 對化
學環境敏感
SUVA
在254nm 的 UV 吸 光度除以DOC 濃
度
NOM 芳香性和 DBP 形成潛力
低DOC 水中的高 硝酸鹽含量可能
會干擾分析
螢光
通過在特定波長的 照射激發樣品的分 子,並且在不同波 長測量發射的輻射
測量樣品中吸收光或 其他電磁輻射並發射 螢光的所有化合物;
敏感、快速
對化學環境敏感
極性
導致分子或其具有 電偶極或多極矩的 化學基團的電荷分
離
與其反應性密切相 關,並且作為飲用水 處理過程中的化學變
化的量度
只有定性,不定 量
電位 科學術語 膠體穩定性指標
表2-6 NOM 分離及濃縮方法 (Yang Pana et al.,2016)
方法 特性 優點 缺點
RO
使用半透膜從飲用水 中去除離子、分子和 較大顆粒的水淨化技
術
對NOM 的物理 和化學性質產生 較小的改變作用
大量廢水;
成本高
減壓蒸發
通過在加熱或不加熱 的情況下在減壓下加 速溶劑蒸發的NOM 濃
縮方法
容易執行; 特別 適合於在液 - 液 萃取後從樣品中
除去溶劑
不能保留揮 發性餾分;
增加鹽度
冷凍乾燥 通常用於保存易腐物 質的脫水過程
可以在室溫下儲 存; 防止腐敗多 年; 對 NOM 的傷
害較小
成本高。
電滲析
NOM 淨化技術通過在 施加的電位差影響下 通過陽離子和陰離子 交換膜,存在於原始 樣品中的鹽離子傳輸
到另一種溶液
有效去離子和脫 鹽
結垢問題;
成本高
2-3-3 生物可分解有機質量測
2-3-1 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
2-3-2 Biodegrad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BDOC) 2-3-3 生物可分解有機質對配水管網水質之影響
2-4 光譜在有機物量測之應用 2-4-1 光譜在有機物之分析
依 Bruchet 等學者之研究,發現表面水之 NOM 物質受季節影響,
且此特性與隨季節性藻類優勢物種之變化相關;受到污水的影響,
類蛋白質物質所含之螢光也較高,主要為污水中微生物活動作用的 結果(Bruchet et al., 1990)。光譜應用於水中有機物之定性分析,為非 破壞性分析之工具,適用於固體及液體水樣;不需破壞水樣原性質;
僅需少量水樣;樣品不具複雜之前處理步驟;可提供有機物之分子 結構、化學及官能基等特性(Stevenson, 1994)。和傳統表徵水質有機 污染指標相較(如 COD、BOD),傳統之測量方式耗時且難以即時反 應水質變化,也只能反應有機物之總量變化,無法呈現出有機物成 份,例如:無法區分易分解、可分解和不易分解的有機物或者分解
速率快和慢的有機物,故光譜分析成為近年來為許多研究者所採用。
2-4-2 螢光激發發射全譜 (Excitation-Emission Fluoresence Matrix ,EEFM)
螢光光譜分析發展至今,已被廣泛運用於各領域如表2- 所示(崔 立超,2005),可提供全譜分析、發光強度、發光壽命及量子產率等 資料因此已成為一種重要的分析方法,並能鑒定和測定的無機物、
有機物、生物物質及藥物等的數量與日俱增(Patra and Mishra, 2002)。
Coble et al. (1990)之研究指出 EEM(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可區分土壤、河水與深海漁水有機物性質之差異性。以螢光光譜儀 解釋溶解性有機物質(DOM),從種類繁多的淡水、沿海和海洋環 境,觀察幾種類型之螢光信號,包括酪胺酸狀,和色胺酸狀及腐植 酸類螢光波峰。
表 2- 螢光激發發射光譜分析在不同領域之應用 (崔立超, 2005)
應用領域 對象
醫學及臨床檢驗 生物體試料之臨床分析
醫學及藥理學 天然藥物分析、藥品質量控制及藥物代理
生物化學 生物體內微量物質
食品工業 食品中含量組成份
污染物分析 大氣污染、環境衛生檢測及食品污染研究等 有機及無機化學 以吸收光譜法不能測定之成份
根據文獻指出,可將三維螢光全譜中激發與發射波長位置區分 為 5 個區塊,激發波長小於 250 nm,發射波長小於 350 nm 屬芳香 型之蛋白質 (aromatic protein),此部分為第 I 及 II 區;激發波長小 於 250 nm,發射波長大於 350 nm 屬黃酸 (fulvic acid)所構成,為 第 III 區;激發波長小於 250-280 nm,發射波長小於 380 nm 屬於 溶解性微生物代謝物質 (Soluble microbial by-product-like),為第 IV 區;激發波長大於 280 nm,發射波長大於 380 nm,屬似腐植酸 (humic acid-like)物質,為第 V 區,如圖2- (Chen et al., 2003)。
圖2- 螢光激發發射光譜圖中不同激發發射波長對應之有機物性質 (Chen et al., 2003)
螢光光譜在水工業中已經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特別是作為監 測技術。與傳統方法(包括UV-vis)相比,螢光技術的主要優點是 更好的靈敏度和選擇性(Bieroza et al., 2009 and Peiris et al., 2010 and Anu Matilainen et al.,2011)。關於水樣的主要螢光範圍及成分,如表 2-(Anu Matilainen et al.,2011)。
根據A.M. Tye et al. (2016)等人之研究,以英國謝爾福德村莊為 研究區域,位於諾丁漢城市東邊約4 公里的特倫特河谷。以 EEM 測 定當地之地下水及土壤萃取物,測定條件為發射波長設置在250nm 和500nm 之間,具有 2nm 帶寬。掃描速率為 9600nm / min,檢測器 電壓為900V。使用具有 1cm 路徑長度的石英管進行分析。以三種螢 光有機物成分來比較強度,其螢光激發發射最大值為(EX/EM)以 FA
(fulvic-like)(330-340/410-460nm);色氨酸(270-290/320-360nm);
酪氨酸(280-270/294/302)。結果顯示地下水之 DOM 通常具有陸地性 質;而在土壤中HI 和 fulvic-like 性質較高。
依S.A. Baghoth et al. (2011)以阿姆斯特丹市及其附近地區供水 的 Loenderveen / Weesperkarspel(前處理廠)和 Leiduin(後處理廠) 兩
個淨水廠測定 NOM 之 EEM。Loenderveen / Weesperkarspel 的淨水 程序為混凝沉澱,在湖中靜置100 天後快濾(砂濾);Leiduin 則為臭 氧化、顆粒軟化、生物活性碳(BAC)過濾和慢砂(SS)過濾。
EEM 分析之測定條件為 EX240-450;EM290-500 具有 2nm 帶寬,此 研究中樣品含有類腐植質以及蛋白質。C4 和 C7 中已歸於蛋白質;
C4 為色氨酸;C7 至酪氨酸樣。C1,C2,C3,C5 和 C6 是可能具有 陸生或人為來源的腐植質。
對於所有分析的水樣,陸生腐植質C1 和 C2 的 Fmax高於腐植質 C3、C5 和 C6 以及蛋白質 C4 和 C7。而對於原水樣品 C1 和 C2 的平 均Fmax分別為1.63 和 1.64RU; 對於腐植質成分 C3、C5 和 C6 分別為 0.50、0.42 和 0.39; 對於蛋白 C4 和 C7 分別為 0.57 和 0.25。酪氨酸 C7 的 Fmax幾乎低於任何其它的Fmax,而色氨C 4 的 Fmax與腐植質成 分 3、C 5 和 C 6 的 Fmax相當。這些結果顯示樣品主要是腐植質,但 它們不足以在沒有各自的量子產率的先前知識情況下得出關於所有 七種組分的相對濃度的結論。由於螢光強度與螢光團之濃度及量子 產率成比例,因此成分的相對螢光強度的差異可以是組分濃度和量 子效率的差異的反映。平均來說,腐植質佔所有樣品約70%
(Baghoth et al.,2009)。
當螢光產生時,第一個必要條件為:該物質分子須具有和所照 射光線相同之頻率,分子具有什麼樣的頻率與它們的結構相關密切,
因此螢光產生必須有吸收結構;第二個必要條件為:吸收與其本身 特徵頻率相同能量後的分子,必須具有較高的螢光效率,會吸光的 物質並不一定會發生螢光,原因是它們的吸光分子的螢光效率不高 (崔立超,2005),螢光光譜掃描區分為下列兩種,而水樣主要螢光範 圍(表2-)(Anu Matilainen et al.,2011):
(1)全譜掃描:通過對螢光光譜儀(F-4500, Hitach , Japan)參數設 置的比較選擇,三維螢光光譜測定的基本參數:激發通帶選擇為5 nm,發射通帶選擇為 10 nm;掃描速度為 1200 nm/min;激發波長掃 描範圍為200 nm-600 nm,發射波長掃描範圍為 200 nm-600nm;通 過實驗,確定樣品保存條件為4℃冷藏,且需避光。
(2)同步掃描:指在掃描過程中使激發波長和發射波長彼此間保 持固定的波長間( λ= λem-λex)△ 。在掃瞄中固定波長 △λ 的選擇十分 重要,這會影響到同步螢光光譜的形狀、頻寬和信號強度。同步掃 描較常用於多組分多環芳烴的測定提出(Inman Jr and Winefordner,
1982)。
表2- 水樣主要螢光範圍 (Anu Matilainen et al.,2011) 激發範圍(nm) 發射範圍(nm) 成分
270-280 310-320 酪氨酸,蛋白質 270-285
(220-235) 340-360 色氨酸,蛋白質 320-350 400-450 Fulvic
310-320 380-420 腐植質(海洋腐植質)
330-390 420-500 腐植性
2-4-3 紫外光吸收光譜
紫外光及可見光 (UV-Vis)吸收光譜是光束在通過樣品之後或從 樣品表面反射後的光束衰減測量。溶液中分析物的濃度可應用於 Beer-Lambert 定律測量在某一波長處的吸光度。不同研究者利用紫 外光及可見光之吸收光譜進行水域之有機物定性 (Hautala et al.,
2000),如表2-。且吸收值會隨著 pH、芳香族、總碳含量及分子量
大小變化 (Chen et al., 1996)。
近年來 UV254常在水處理水質指標中被採用,但它所能指示的 僅是部分種類有機物,如在紫外區有吸收峰的含芳香環腐植質,而 採用三維螢光方法能有效的考察水體中 UV 腐植質、可見光腐植質 和蛋白質等不同有機物含量,能更明確的分析水體中有機物組成,
較 UV254更具有代表性,且任何水樣均具一特徵之螢光激發發射光 譜指紋,可利用此特性進行污染物之辯認,因此三維螢光方法和螢 光強度不失為一種好的檢測方法和水質指標(Tang et al., 2007)。
表 2- 不同波長所對應之有機物參數及特性 (Hautala et al., 2000)
波長(nm) 相關性質 參考文獻
250, 330, 350 DOC,TOC
De haan et al. (1982);Moore.
(1985);Edwards & Cresser.
(1987)
285 DOC,TOC Buffle et al. (1982) 254 DOC,TOC,
COD,BOD
Dobbs et al. (1972);Mrkva.
(1983);Reynolds & Ahmad.
(1997) 272,280 Aromaticity,分
子量大小
Tranina et al. (1990);Chin et al. (1994)
SUVA 值可以解釋水樣中有機物之性質,此參數可利用水樣之 UV(cm-1)值除以 DOC(mg/L),再乘以 100,其單位為 L/mg-m。根據 研究指出,當水中之SUVA 大於 4-5(L/mg-m)時,有機物之性質屬疏 水性,相反地,SUVA 值小於 3(L/mg-m)時,有機物性質屬親水性
(Edzwald et al.,1994)。然而 SUVA 值並不能提供任何有關於有機 化合物之資料,例如飽和脂肪酸或某些醇類,因此其無法提供任何 樣本有機物之特殊資料。SUVA 值與有機物性質分佈及在混凝去除 效果之關係,整理如表2- 所示。
表 2- SUVA 值與有機物性質分佈及去除效果之關係 (Edzwalds
& Tobiason, 1999)
SUVA 成分 混凝效率
>4 大多為大分子之疏水性腐植質 良好去除效果
2-4 疏水性與親水性分子混合 中等去除效果
<2 非腐植質之小分子親水性物質 去除效果不佳
第三章 研究架構、系統操作與參數分析
3-1 研究流程之規劃
本研究之架構,如圖3-1 所示,主要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 段決定研究議題、採樣地點及分析參數;第二階段則是在建立實驗 參數之分析方法,包括 NPDOC、分子量大小、螢光激發發射光譜、
同步掃描螢光光譜及紫外光吸收,同時調查實廠各項操作參數,如 加氯加量、混凝劑量、快濾床之濾料材質與深度、後臭氧劑量與 BAC 濾床之操作條件,藉以瞭解各單元對水體中有機物含量去除之 效率外,另藉有機物分子量大小和螢光激發發射光譜波峰特性測定 不同波長之吸收值變化,進而比較快濾床和活性碳濾床去除有機物 性質之差異性。
3-2 澄清湖及鳳山淨水處理廠之處理流程及規格
對於水廠之選擇,本研究選取南部兩個淨水廠,包括澄清湖及 山淨水廠,各水廠水源主要直接取自高屏溪攔河堰之地表水源,
鳯
但澄清湖淨水廠則是取自高屏溪攔河堰之地表水源,仍需在澄清湖 停留,再以取水幫浦抽至淨水廠。各水廠之處理單元,整理如表 3- 1。
表3-1 各水廠處理之流程
淨水廠 處理流程
澄清湖(CCL) 澄清湖水→前臭氧→膠羽沉澱池→結晶軟化→
快濾池→後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加氯→清水 鳳山(FS) 鳳山水庫原水→加氯→膠凝沉澱池→結晶軟化→
快濾池→臭氧→生物活性碳濾床→加氯→清水
圖3-1 研究架構圖
3-2-1 澄清湖淨水廠
澄清湖給水廠位於高雄縣鳥松鄉,民國29 年,由高屏溪抽水經曹公 圳將溪水引入澄清湖水庫,供應高雄獅甲一帶之工業用水。民國 41 年,
政府斥資整建、擴充供水設備,並完成水庫之檔水壩,將水庫改名為
「大貝湖」,並成立「台灣省高雄工業給水廠」,民國 54 年元月為配合 澄清樓之命名而將水庫更名為「澄清湖」及「台灣省澄清湖工業給水 廠」 (中華民國自來水協會,1980)。澄清湖淨水廠水源主要以高屏 溪攔河堰之地表水,擷取夢裡、九曲堂及大樹攔河堰從高屏溪上游 原水至澄清湖,不足部分由九曲堂抽取伏流水補充,經導水管將原水導 送至水庫蓄儲,仍需在澄清湖停留,再以取水幫浦抽至淨水廠,供應 大高雄地區的民生用水來源,澄清湖蓄水量為三百萬噸,約為澄清湖 淨水廠七天的處理量。本廠目前之設計淨水輛 450,000 CMD,最大 淨水量可達 540,000 CMD 各單元設計規格見表 3-2。
3-2-2 鳳山淨水廠
鳳山淨水廠水源主要分為民生用水及工業用水,民生用水水源 主要以高屏溪攔河堰抽水站抽取高屏溪水經昭明加壓站送至鳳山水 庫一期淨水場。民生用水設計出水量為 300,000 CMD,目前出水量 為 200,000 CMD,供水區域包括高雄市小港區、前鎮區及旗津區等 民生用水用戶。工業用水水源由港西抽水站抽取東港溪水,以二條 φ1,750 輸水幹管,送至鳳山水庫,再由水庫抽水站抽水送至二期淨 水場。工業用水設計出水量為 400,000 CMD 目前出水量為 300,000 CMD,供水區域包括高雄市臨海工業區含中鋼、台船及高雄縣林園、
大發等工業區工業用戶。各廠水處理流程見表 3-1,各單元設計之 規格見表 3-3。
表 3-2 澄清湖淨水廠各單元之設計規格 淨 水 處 理 單
元 單元設計說明
前 臭 氧 接 觸 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452,000 CMD
6 池,17.2 (m) × 3.9 (m) × 8.9 (m)
平均日接觸時間:6 min
快混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273,000 CMD
2 池,5.0 (m) × 5.0 (m)× 5.09 (m)
水躍式攪拌
設計接觸時間:40 sec
設計 G 值:250 sec-1
快混池D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140,000 CMD
2 池,3.2(m) × 3.0(m)× 3.6(m)
機械/水力攪拌
設計接觸時間:50 sec
快混池A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60,000 CMD
2 池,2.6(m) × 2.6(m)× 4.1(m)
機械/水力攪拌
設計接觸時間:40 sec
膠沉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273,000 CMD
脈動式沉澱池
3 池,36(m)×21.1(m)× 5.7(m)
平均日停留時間:79 min
GT 值:21,500
沉降速度:6 (m/hr)
沉澱池D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140,000 CMD
傾斜板沉澱池
8 池,35.0 (m) × 5.0(m)×3.6(m)
平均日停留時間:95 min
沉澱池A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60,000 CMD
傳統式沉澱池
2 池,Φ36 (m)×3.4(m)
平均日停留時間:2.7 hr
結晶軟化槽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405,000 CMD
8 池,4.8(m) ×4.8(m)× 6.0 (m)
平均停留時間:4~5min
操作流速:70~110 (m/hr)
快濾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405,000CMD
雙層濾料深層快濾池
14 池,15.0(m) × 9.6(m)× 5.0(m)
平均日濾速:206.4m/d
第一層無煙煤有效粒徑 1.2~1.5mm,深度 0.8m
第二層濾砂有效粒徑 0.5~0.6mm,深度 0.4m
第三層濾石有效粒徑 6.7~13.2mm,深度 0.1m
反洗水流速:40m/hr
反洗空氣流速:55m/hr
接觸時間:17 min 後 臭 氧 接 觸
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463,000CMD
6 池,22.6(m) × 5.6(m) × 7.4(m)
平均日接觸時間:12min
CT 值:1(mg.min/L)
生 物 活 性 碳 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463,000CMD
14 池,濾池尺寸 15.0(m) × 9.6(m)× 6.8(m)
平均日濾速:10m/hr
接觸時間:12 min
單 一 濾 料 活 性 碳 層 , 深 度 2.8m , 有 效 粒 徑 0.5~1.0mm
反沖洗水速率:25 m3/hr
反沖洗空氣速率:55 m3/hr 清水池
矩形 RC 構造一座
1 池,186m(L) ×83m(W)× 6.3(WD)× 7.0(H)
體積:97,000m3
表 3-3 鳳山淨水廠民生淨水各單元設計規格
淨水處理單元 單元設計說明
快混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261,340 CMD
2 池,5.0 (m)L × 5.3 (m)W× 4.7m (WD)
機械式攪拌
設計接觸時間:60 sec
平均日接觸時間:82.65 sec
設計 G 值:421 sec-1 膠羽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60,500 CMD
豎軸攪拌型式
6 池,7.8 (m)L × 7.8 (m)W× 3.5m (WD)
平均日停留時間:30.4 min
3 段 G 值:69.9 sec-1、57.1 sec-1、40.4 sec-1 沉澱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59,650 CMD
傾斜板沉澱池
5 池,25.0 (L)m x5.6 (W)m x 4.86 (WD)m
平均日停留時間:1.35 hr
平均日表面積負荷:86.4 CMD/m2 結晶軟化槽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321,040 CMD
6 池,4.8 (m)L ×4.8 (m)W× 6.58m (WD)
平均日 E.B.C.T:4.13 min
快濾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305,510 CMD
雙層濾料深層快濾池
12 池,16.0 (m)L × 8.8 (m)W× 4.5m (WD)
平均日濾速:165.6 m/d
第一層無煙煤均勻係數:1.4,有效粒徑 1.0 mm,
厚度 0.6 m
第二層濾砂均勻係數:1.5,有效粒徑 0.5 mm,厚 度 0.4 m
反洗水流速:36.9 m/hr
反洗空氣流速:53.4 m/hr 臭氧接觸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305,510 CMD
4 池,11.75 m x9.0m x 6.05 m(WD)
平均日接觸時間:37.04 min(一池停用)
平 均 日 表 面 水 力 負 荷 : 460.1 m3/h.m2 ( 一 池 停 用)
生物活性碳池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300,806 CMD
14 池 , 濾 池 尺 寸 15.0 m(L) × 9.3 m(W)× 4.95 (WD)× 6.8 (H)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233,589 CMD
平均日濾速:6.08 m/hr
平均日 E.B.C.T:19.29 min
單一濾料活性碳層,有效粒徑 0.9 mm
活性碳的深度 1.60 m
4 池,16.0 (m)L × 8.8 (m)W× 4.95 (WD)× 6.8 (H)
平均日設計出水量:67,217 CMD
平均日濾速:6.06 m/hr
平均日 E.B.C.T:19.30 min
單一濾料活性碳層,有效粒徑 0.9 mm
活性碳的深度 1.60 m 清水池 矩形 RC 構造一座
2 池,100 m(L) ×80 m(W)× 3.8 (WD)× 4.0 (H)
體積:30,400m3
3-3 實驗參數分析 3-3-1 基本水質 3-3-1-1 鹼度
水中之鹼度 (alkalinity) 為中和酸性水之能力,自然中水鹼度之主要 來源是弱酸鹽、碳酸氫根(HCO3-)為主要之形式,本試驗是環保署公告方 法檢測水中鹼度採滴定法(NIEA W449.00B),取水樣 100 mL 並加入 2 滴 P.P 指示劑,水樣呈粉紅色使 pH 值>8.3,再以 0.02N H2SO4滴定至無色,
在滴入 2 滴 M.O 指示劑呈黃橙色,再以硫酸滴定至桃紅色,依(3-1)式由 硫酸之消耗量求得水樣中之鹼度。
鹼度(mg/L as CaCO3 ) = A × t ×1000
V (3-1) A:使用標準酸的體積(mL)
N:標準酸的當量濃度
t:標準酸滴定濃度(mg CaCO3 /L) V:樣品體積(mL)
3-3-1-2 硬度
水中之硬度是由於溶有鈣、鎂及鐵等金屬氯化物、硫酸鹽及酸式碳 酸鹽而造成。高硬度的水在鍋爐中加熱,會形成鈣鹽和鎂鹽的沈澱,俗 稱鍋垢。鍋垢會降低熱的傳導性,影響鍋爐效率,並妨礙水在管線中流 動。水中硬度通常以每公升水中含有多少毫克碳酸鈣(mg/L as CaCO3)表 示。
根據環保署公告方法檢測水中硬度採 EDTA 滴定法(NIEA
W208.50A),取水樣 50 mL 加入 1 mL 的緩衝溶液,使 pH 值<10±0.1,再 加入 3 滴 EBT 指示劑呈酒紅色,再以 0.01M EDTA 溶液滴定,滴定水樣 直至水樣顏色由紫紅色變為藍色,依(3-2)式由 EDTA 之消耗量求得水樣 中之檢度。
硬度(mg/L as CaCO3 ) = A × B ×1000
V (3-2) 式中A:扣除空白水樣後消耗之 EDTA mL 數
B : 標準鈣溶液之 mL 數/標定 EDTA 所消耗之 EDTA mL 數 V : 水樣體積( mL )
3-3-1-3 pH
在水供應方面, pH 是一種必須和化學絮凝 (Chemical
coagulation)、消毒、軟化與腐蝕控制一起考慮之因素 (Sawyer et
al.,1992)。依照環保署公告方法檢測水之氫離子濃度指數(pH 值)測定
方法-電極法。使用 pH 計(PC510, Eutech Instauments , Singapore) 3-3-1-4 濁度
水樣之濁度(turbidity)是由於水中存在懸浮固體物、浮游生物及其他 細小之生物等所引起,在特定之條件下,比較水樣和標準濁度懸浮液對 特定光源散射光之強度,以測定水樣之濁度。本研究參考環保署NIEA W219.52C 以標準濁度懸浮液( Formazin Turbidity Stardand 4000 NTU, HACH, USA)配製成一系列濃度,進行濁度計 (2100P HACH, USA)之校 正,校正完成後再將水樣裝入樣品試管中,以進行濁度之測定,其單位 為NTU。公共用水濁度的重要性為下列三種 (Sawyer et al.,1992) :
1. 可過濾性:因濁度越高,水的過濾就會越困難。而慢砂過濾 已經不合實際效用。因高濁度的進水,會使得砂濾池使用時 間縮短,而增加清洗之費用。若要使砂濾池操作有效而快速,
仰賴化學絮凝之程序已去除濁度的前處理。
2. 消毒:淨水廠之消毒,主要以氯消毒。為使得消毒有效,須 使消毒劑和微生物接觸。混濁水中大部分的微生物暴露在消 毒劑作用之下。
3. 外觀:公共用水之消費者,希望有權要求無濁度之飲水提供。
家庭廢水是高度混濁的。在飲水中,任何濁度都會提高廢水 之汙染且有健康上之危害。
3-3-2 光激發發射光譜 EEFM (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ce Matrix, EEFM)
本研究以螢光光譜儀 (F-4500, Hitachi, Japan) 進行澄清湖和鳳山 快濾床及生物活性碳濾床之螢光分析,取各濾床之進出水水樣,經 0.22 及 0.45µm 濾膜過濾,進行樣本之螢光分析時,設定激發發射 波長之掃描。
分析前將實驗室之二段水柱於一公分之四面透明石英比色管中 , 並置入樣品掃瞄,作為空白掃瞄,隨後取八分滿過濾液進行樣本掃 瞄,掃瞄後利用螢光圖譜分析軟體,將樣本圖譜扣除空白背景圖譜 後,得到樣本之螢光圖譜。該設備光源採用氙燈作為光源,功率 150 W,偵測器採用光電倍增管,其功能除了傳統單一波長掃描外,
並具有三度位向測量 EEFM (excitation emission fluorescence matrix) 之功能,藉此功能可將激發及發射波長分別繪製於 X 及 Y 軸上,
並將螢光強度顯示於Z 軸,依光柵寬度設定,可產生大量之數據資 料,儀器附屬分析 FL Solutions 軟體進行 3-D 圖譜之繪製,爾後將 其數據輸出轉成 EXCEL.CSV 檔,原本 Excel.csv 矩陣型之數據,
經轉檔後變為直列型式數據並匯入 SURFER 後可繪製出與 FL Solutions 軟體相同之圖譜,最後利用 SURFER 軟體將螢光圖譜呈現 出來,但使用 FL Solutions 軟體作為 EX/EM (Excitation/ Emission) 判讀效率較佳,故繪圖與圖譜之判讀為分開作業之方式。
表3-2 螢光光譜儀 (EEFM)之操作參數設定值
Parameter Value
Measurement type 3-D scan Data mode Fluorescence EX Start – End WL 200 - 400 nm EM Start – End WL 250 - 550 nm EX & EM Slit 10 nm
Scan speed 30000 nm/min PMT Voltage 700 V
3-3-3 非揮發性溶解性有機碳(non-purg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NPDOC)
將樣本以 0.22 及 0.45 μm 濾膜 (cellulose acetate, MFS, USA ) 過 濾,將濾液以磷酸 (H3PO4, Merck, Germany) 酸化至 pH < 2 後,裝入 棕色玻璃瓶中以 4 ℃ 冷藏保存。試驗時將棕色玻璃瓶取出至室溫後,
以高純氮氣曝氣約10 分鐘後,進行 DOC 之分析。將樣品以人工方 式放入 TOC 測定儀 (Multi N/C 3000,Analytik Jena AG, Germany) 之 吸取位置後,注入裝填有高感度觸媒(Lotix, Teledyne Tekmar, USA) 之高溫爐中,在 680 ℃ 下與氧氣反應生成 CO2 ,並藉載流氣體攜 帶 CO2 流經無機碳反應器及除濕、降溫與乾燥,最後 CO2 送至非 分散紅外線吸收偵檢器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Detector)
中並配合由一系列適當濃度之總碳(Total Carbon, TC) 標準溶液所得 之檢量線,而測定出水樣之 TC 即可得水中之 DOC 值,其單位為 mg/L。由於樣本在分析前,利用酸化及氣提方式先行去除無機碳之 步驟, 去除揮發性有機物(Purgeable organic matter),因此本分析方 法所得之碳量稱為非揮發性溶解性有機碳。
3-3-4 分子量分析(Molecular Weight)
依 Her et al.(2004) 利 用 高 效 能 液 相 層 析 儀 HPLC (L-7455, Hitachi, Japan)配合 DAD 偵檢器(Diode array detector)進行分子量之測 定。移動相(Mobile phase)為 2.4 mM NaH2PO4、1.6 mM Na2HPO4及 25 mM Na2SO4混合成pH 6.8 離子強度 100 mM 之磷酸緩衝液,流速 為 0.5 mL/min 。 水 樣 以 0.45 μm 之 濾 膜 (Mixed cellulose ester, Advantec MFS Inc., USA)過濾非水溶性物質後隨即分析。分析管柱 安裝於外部尺寸(W×D×H):185 ×108 × 490 mm,烘箱尺寸:45 × 26
× 330 mm 恆溫箱(CH-900, ChromTech, Taiwan)內,固定溫度 30℃,
溫度穩定性±0.3℃,避免移動相因溫差所產生之氣泡干擾。DAD 偵 檢 器 偵 測 波 長 設 定 為 210 nm , 分 析 管 柱 為 TSK HW-55S(Tosoh, USA) , 內 徑 、 長 度 分 別 為 7.8 mm 及 300 mm , 內 部 填 物 為 hydroxylated methacrylic polymer,粒徑及平均孔徑大小為 20-40 μm 與125 Å,pH 穩定範圍為 2-13。為了得知樣本分子量分佈,以一系 列已知分子量且分佈狹窄之高分子聚合物作為標準品(polyethylene glycol, PEG, Sigma, USA) 作 為 標 準 品 , 分 子 量 大 小 為 410,000、150,000、50,000、25,000、5,000、1000Da,將標準品以移 動相稀釋成適當濃度後,以150 μL 平頭微量注射針(Gasstight, USA) 抽取並注入體積為100 μL 之 Sample loop,由各標準品之 SEC 圖譜 可得其停留時間與分子量之線性關係式,如圖3- 所示。
少圖
3-3-5 紫外光-可見光吸收光譜(UV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測 定 UV-vis 時 , 將 紫 外 光 及 可 見 光 譜 儀 ( U-2900, Hitachi, Japan)之波長範圍設定於 200-600 nm,測定前使用實驗室之超純水 置於一公分之石英比色管中,並置入樣品槽,進行儀器歸零校正之 步驟,隨後取約八分滿之水樣於一公分之石英比色管中,將其置入 樣品槽內,進行樣本分析,紫外光及可見光譜儀之操作條件如表 3- 8。
表3- 紫外光及可見光譜儀參數設定值
Rameter Value
Measurement type Wavelength scan Data mode Abs
Start Wavelength 600 nm End Wavelength 200 nm Slit Width 1.5 nm Scan speed 400 nm/min
3-3-6 粒徑分析及表面電位測定
本研究利用界達電位分析儀(Zetasizer NanoZ, Malvern, U.K.)以 PCS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法進行偵測溶液或懸浮液中顆粒 之擴散速率,利用兩束雷射光束交叉於量測管內之靜止層(Stationary layer),使其產生干涉條紋(Interference fringe)。樣品粒子在干涉條紋 中移動時所產生之散射光,經由PM (Photo-multiplier)管收集後,以 其強弱及變化速率,準確偵測出粒子之電泳速度,再計算出其界達 電位值,本設備可量測之電位大小屬於沒有限制,即可測定之粒徑 大小範圍0.3 nm ~ 10 m。界達電位其偵測原理為在充滿待測水樣之 量測管兩側施以適當之電壓,利用電場之作用,樣品中粒子向其相 反極性之方向移動,產生電泳速度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所偵 測出之電泳速度,再以 Henry function 換算成界達電位。其算式如 下:
μE=2 εzf (ka)
3η ……….(3-) Z:界達電位
μE:電泳速度 (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η:黏滯係數 (Viscosity)
f(ka):Henry function 亨利函數
ε :電解常數 (Dielectric Constant)
界 達 電 位 分 析 儀(Zetasizer NanoZ, Malvern, U.K.) 是 以 PCS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亦可進行顆粒粒徑之量測,在偵測懸 浮液中顆粒之擴散速率,利用兩束雷射光束交叉於量測管內之靜止 層(Stationary layer),接收到偏離原行進方向的雷射光,當粒子較小 時,雷射光偏離的角度就會較小,反之,粒子較大時,就會產生較 大的偏離角度,再透過算式(3-) 計算成粒徑大小,即可測定之粒徑 大小範圍0.3 nm ~ 10 m。
dh= KBT
3 π η0D ……….………..……(3-)
dh (nm):水力直徑
Kb(J/K):a constant of Boltzmann 波茲曼常數 T(K):溫度
η
0 (CP):樣品黏度D(m2/s):擴散係數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1 兩種濾床型式進出水中濁度、顆粒粒徑及表面電位之變化澄清 湖及鳳山結晶軟化/快濾床及生物活性碳濾床基本性質
4-2 兩種濾床型式進出水中有機碳含量及分子量大小之變化
4-3 兩種濾床型式進出水中光譜特性之變化[以 EEFM 及 UV-全譜方 式討論]兩種濾床型式進出水中有機物性質之變化[以總螢光強度及 五類有機分類、兩種螢光指數[請教學姐]..另 UV-VIS 的吸收係數函數的 斜率變化
4-4 循環式濾床穩定化的操作分析 4-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1 結論 5-2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