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朗 誦 與 賞 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朗 誦 與 賞 析 "

Copied!
2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朗 誦 與 賞 析

招 祥 麒

課 程 發 展 處 中 國 文 學 課 程

「 朗 誦 與 賞 析 」 研 討 會 演 講 內 容

(2002 年 9 月 28 日)

今年五月,課程發展議會發出《中六中國文學課程指引(諮 詢稿)》,在第五章「教學原則」中有兩段話: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宜多設計不同的學習活 動,例如朗讀、朗誦、講述、報告、戲劇活動、專 題研習和創作等,盡量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以培 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學感受、鑒賞,以至創作能力。

誦讀是感受作品音節、韻律以至文氣的主要途 徑。優美的文學作品,大多聲情並茂,教師宜引導 學生,誦讀吟詠,藉作品的音樂性與節奏感,更深 刻體會其中的意境情韻,並增強語感。

我們再檢視一下現行的《中國文學科(中四至中五)課程網 要》,在「教學建議」中的「教學方法」項內也有兩段話:

朗讀有助於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使學生領 受到文學作品中感情的薰染,收陶冶性情的功 效。例如詩、詞、駢文、散曲等韻文,聲情並茂,

音韻諧協,最宜朗讀;散文之中,也有不少篇章 語言精練,文氣磅礡,音節自然,朗讀起來。具 有節奏感。很有情味。教師宜指導學生加強朗讀 練習,特別要注要讀音正確,語句流暢,聲調自

(2)

然,以表達課文中的思想感情。

朗誦 表演 或 比賽 ──這 是很 受學 生 歡迎 的 活 動。教師可透過平日的朗讀訓練,舉行朗誦表演或 比賽,幫助學生體會教材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提高 他們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能力。朗誦的教材,

可以選用古典文學作品,也可以選用現代文學作 品,優秀的朗誦作品,可灌錄成錄音帶,作為示範。

《指引》和《網要》的幾段文字反映出「朗讀」和「朗誦」

在中國文學科的教學上備受重視,它們的作用,已不只是教學活 動,而且對深入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賞析,有極其重大的意義。「朗 讀」和「朗誦」在今天都是常見的用詞。朗,是明亮清澈的意思。

讀,誦是同義的。從「同」的方面言:兩者沒有分別。但從「異」

的方面言:朗誦是「全稱」,涵義較廣,是一種兼含文學、歌唱 和戲劇三種元素的綜合藝術;朗讀則是「特稱」,是語文、文學 教育上的一種手段。

我與朗誦藝術真正拉上關係,由教書開始。初出茅廬,初生 之犢,一上工,校長說:「選幾位學生參加校際朗誦比賽,為校 爭光吧。」「為校爭光」四字換來的是:廢寢忘餐,精疲力倦。

記得我在 1982 第一次訓練獨誦,兩名學生勇奪冠軍,稍後在 1984 年第一次訓練集誦,取得季軍。就這樣,橫跨兩個世紀的二十年,

我由一個朗誦的愛好者,進而為訓練者,再進而為評判。我深切 體會到朗誦的發展根本可自成一門學問,在理論的建立與實踐的 成果兩者互為作用及推動下,可以獨立而稱為「朗誦學」。

朗誦在中國成為一種專門的表演藝術,只有幾十年,但追源 溯始而有文獻可考的,可以從周朝說起。

《周禮•大司樂》談到大司樂以樂語教國子,分幾個步驟:

興、道、諷、誦、言、語。「興」,舊解為「以善物喻善事」,不 妨用現代語言解作利用其他事物以引起學生對所教內容的學習 動機;「道」,就是「導」,導引的意思,舊指「言古以剴今」,不 妨逕指為引導學生認識所教內容;「諷」,背文的意思,要求學生

(3)

背下所教內容;「誦」,同樣是背,但「以聲節之」,即用優美的 聲音適當地運用節奏的技巧表達出來,這是令學生正式進入歌唱 前的準備;「言」,有謂「直言曰言」,即令學生講述所學;「語」,

「答難曰語」,教者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其實,上面講的「興」、

「道」、「諷」、「誦」、「言」、「語」六個步驟應用於現代的教學,

亦有很高的參考價值。「誦」,即是今天我們所講的朗誦了,可見 在悠長的古代直至今天,一直被作為教育學生的一種方法,歷久 不衰。

一篇好的作品,能經時代的洗禮而得以保存,必然有它的光 芒,耀人眼目,或出於內容的豐富、思想的純正,或出於技巧的 高超、筆力的千鈞。涵詠其間,已能脫離一己所處、所困的狹隘 空間與短暫時間,進入另一時空領域,神交古人。朗誦的高境界,

直化身為作者,以「我」就是「作者」的身分直道所見、所聞、

所思、所感。誦韓愈的作品,韓愈的智慧便成你的智慧,誦蘇軾 的作品,蘇軾的機鋒便成你的機鋒,那種化身的樂趣是無以言之 的。更可貴的,前人的智慧、機鋒竟就在朗誦之時沉潛於你的心 靈裡,在不知不覺間變化你的氣質,改造你的性格,乃至於說話、

寫作的時候,出口成文,運筆如飛。

我學習朗誦的啟蒙老師是蘇文擢教授,這一點,我要先 作交待,以明師承。以後追隨陳耀南教授、何沛雄教授讀書 研究,亦滋潤不淺。

蘇老師為朗誦定下一個公式,就是:「以文學條件決定聲 音,以聲音領導情感,以情感帶出動態。」換言之,朗誦就 是以文學條件為主,配合以聲音之美及動作之美,而以情感 貫穿其中。

下面我嘗試用一個表,讓各位有一個概括的印象:

(4)

朗誦表解

體要(內容):事、景、情、理

語文基因

- 字音

- 詞彙

- 句式

- 段落

- 全文結構 體式(形式)

體 裁

- 古文

- 駢文

- 辭賦

- 詩

- 詞

- 曲

- 戲劇

- 白話文

- 新詩 文學條件

體貌(風格)

- 文心八體

- 詩品二十四品

- 其他 發 音

- 生理動作

- 重音和輕音

- 語氣和語調

- 共鳴音:頭部共鳴;胸腔、腹腔共鳴;

鼻音共鳴 音步(時隔) - 停頓

- 久暫 聲音節奏

腔 調 - 韻律式、台詞式、演說式 運用想象

情 感

兩大忌 - 矜情作態

- 表錯情

動 作

目力、頭面 手足全身

(5)

先講文學條件。文學修養高,朗誦不一定好,大家一定有同 感,否則就不會出席今天的講座。有一個笑話,說一位演員在一 個宴會中登台朗誦,聲韻鏗鏘,神態飛揚,觀眾一時間也不知他 朗誦的內容是甚麼,總之為接收到一陣強烈的感官刺激而叫好。

事後一看,這位演員朗誦的,只是宴會的菜譜。現實告訴我們,

文學修養的深淺,與聲情動態的悅耳悅目,根本是兩回事。但朗 誦者的文學條件愈講究、文學修養愈湛深,他運聲傳情的技巧,

必能愈加準確而深入,這又是不爭的事實。每年的校際朗誦比 賽,學生七情上面的競技,有一定程度卻是教師文學修養的比併。

分析一篇文學作品,大家須有解剖的概念。劉勰《文心雕龍•

章句》云:

夫設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

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聯字以分疆;

明情者,總議以包體;區畛相異,而衢路交通矣。夫 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積句而成章,積章而成篇。

篇之彪炳,章無疪也;章之明靡,句無玷也;句之清 英,字不妄也。

這是評論字詞句章與結構的關係。我們朗誦文學作品,重現作家 的心畫心聲,自然亦應從此入,細問其中每一隻「字」的讀音和 意義,然後整合為句、為段、為全篇,了解作家在作品中敘述的

「事」、描寫的「景」、抒發的「情」和討論的「理」,從內容的 深究,到寫作技巧的探討,以期獲知作者為什麼寫?寫什麼?怎 樣寫?

以下我隨便舉出一些在中四、五中國文學課文、中六中 國文學課程指定作品及校際朗誦節誦材中容易誤讀的字詞:

1. 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曹劌請見•

。(左丘明:《曹劌 論戰》)

2. 君子之於禽獸也,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遠•

庖廚也。(孟子:《齊桓晉文之事章》)

(6)

3. 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 生•

,可以養親,可以盡年。(莊子:《養生主•庖丁解牛》)

4. 登崑崙兮食玉英•

,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 莫吾知兮,旦余濟乎江湘。(屈原:《涉江》)

5. 凌余陣兮躐余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 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屈原:《國 殤》)

6. 高漸•

離擊,荊軻和•

而歌於市中,相樂也。(司馬遷:《史記•

刺•

客列傳》)

7. 行行重•

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古 詩十九首》)

8.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 何辜限河梁。(曹丕:《燕歌行》)

9. 太谷何寥廓,山樹鬱蒼蒼。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縱橫•

。中逵 絕無軌,改轍登高崗。修坂造•

雲日,我馬玄以黃。(曹植:《贈 白馬王彪》)

10. 西京亂無象,豺虎方遘患•

。復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王粲:

《七哀詩》)

11. 飲•

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陳琳:《飲馬長城窟行》)

12. 孤鴻號•

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

獨傷心。(阮籍:

《詠懷》)

13. 頭會箕歛者,合從•

締交;鋤耰棘矜•

者,因利乘便。(庾信:《哀 江南賦序》)

14. 隨意春芳歇•

,王孫自可留。(王維:《山居秋暝》)

15. 前軍夜戰洮河北,已報生擒吐谷渾•••

。(王昌齡:《從軍行》)

16. 霓為衣兮風為馬,雲之君兮紛紛而來下;虎鼓瑟兮鸞迴車•

(7)

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兮魄動,怳驚起而長嗟。(李白:《夢 遊天姥吟留別》)

17.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

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18.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杜甫:

《春望》)

19. 畫圖省•

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杜甫:《詠懷古跡》第 三首)

20. 雲髻半開新睡覺•

,花冠不整下堂來。(白居易:《長恨歌》)

21. 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絃絃掩抑聲聲思•

,似訴 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恨事。(白居易:

《琵琶行》)

22. 觝排異端,攘•

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

獨旁搜•

而遠紹。(韓愈:《進學解》)

23.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 看盡長安花。(孟郊:《登科後》)

24. 猿鳥猶疑畏簡書,風雲常為護儲•

胥。(李商隱:《籌筆驛》)

25. 錦瑟無端五十絃,一絃一柱思•

華年。(李商隱:《錦瑟》)

26. 自三代、秦漢以來,著書之士多者至百餘篇,少者猶三四十 篇,其人不可勝數••

,而散亡磨滅,百不一二存焉。(歐陽修:

《送徐無黨南歸序》)

27. 亦稍知讀書,學句讀屬••

對聲律,未成而廢。(蘇洵:《送石昌 言北使引》)

28.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相屬•

;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 粟。(蘇軾:《前赤壁賦》)

29. 今觀其文章,寬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間,稱•

其氣之小大。(蘇 轍:《上樞密韓太尉書》)

30. 燎•

沈香,消溽暑。……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

(8)

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

?小檝輕舟,夢入芙蓉浦。(周邦彥:

《蘇幕遮》)

31. 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

空闊。(張孝祥:《念奴嬌.過 洞庭》)

32. 道中迷霧冰滑,磴幾•

不可登。(姚鼐:《登泰山記》)

為使朗誦吐字正確,我們對誦材的字詞必須保持警覺,一有懷 疑,便須翻檢字書。「語音」、「懶音」,朗誦時均須避免。談及字 詞組成的句,積句而成的章節段落,以至合若干章節段落而成的 整篇,在此不暇細論了。

不同的寫作形式構成不同的作品體裁,在朗誦時的技巧自然 有別。誦一首詩與誦一篇文有不同的方法;誦一篇古文跟誦一篇 駢文也不能無異;詞、曲的音律性最強,朗誦時尤須講究。以下 我示範朗誦幾篇作品:

1. 《詠懷古跡》(第五首)杜甫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三分割據紆籌策,萬 古雲霄一羽毛。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運移 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2. 《詠懷古跡》(第三首)杜甫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 青塚向黃昏。畫圖省識春風面,環珮空歸月夜魂。千載琵琶 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3. 《進學解》(節錄)韓愈

然而公不見信於人,私不見助於友,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 敗幾時。冬暖而兒號寒,年豐而妻啼飢,頭童齒豁,竟死何 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

4. 《哀江南賦序》(節錄)庾信

粵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盜移國,金陵瓦解。余乃竄身 荒谷,公私塗炭。華陽奔命,有去無歸。中興道銷,窮於甲 戌。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

(9)

傅燮之但悲身世,無處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凱之平生,並有著書,咸能自序。潘 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信年始二毛,

即逢喪亂,藐是流離,至於暮齒。燕歌遠別,悲不自勝;楚 老相逢,泣將何及。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

遂餐周粟。下亭漂泊,高橋羈旅。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 忘憂之用。追為此賦,聊以記言。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 為主

5. 《竇娥冤.法場》(節錄)關漢卿

【耍孩子】不是我竇娥罰下這等無頭願,委實的冤情不 淺;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 星熱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鎗素練懸。等他四下裡皆瞧 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二煞】你道是暑氣暄,不是那下雪天,豈不聞飛霜六 月因鄒衍。若果有一腔怨氣噴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滾似 綿,免著我屍骸現;要甚麼素車白馬,斷送出古陌荒阡?

【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憐。不知皇天也 肯從人願。做甚麼三年不見甘霖降,也只為東海曾經孝婦 冤。如今輪到你山陽縣,這都是官吏每無心正法,使百姓有 口難言。

【煞尾】浮雲為我陰,悲風為我旋,三樁兒誓願明題偏,

那其間才把你個屈死的冤魂這竇娥顯。

大家會發現我在不同的體裁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就算同一體 裁也有不同,原因都與作品的體要和體貌相關。

一篇文學作品的體要構成,離不開事、景、情、理四原素,

自然並不是任何作品都包涵四者,但可以肯定地說,沒有「理 境」、「理趣」的作品不可能到達文學的最高境界。多年來,我受 蘇老師的薰陶和影響,他這個文學理論我是完全服膺的。

徐復觀在《文心雕龍文體論》中說:「文學的最高動機和最 大的感染力,必然來自作者內心崇高的道德意識。」蘇老師在《詩

(10)

學中景情理與德教》更認為:「作者和讀者相互間的溝通與共鳴,

必須通過情理而達於德教,才是一流的作品。」

文學作品表現的道德有時較直接的,例如李密的《陳情表》

和歐陽修的《瀧岡阡表》。然而大多的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所 表現的道德,一般是透過一條迂迴道路的,就是「因事觸景,即 景生情,融情入理。」如下圖:

陶潛《擬古》第七首云:

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佳人美清夜,達曙 酣且歌。歌竟長太息,持此感人多。皎皎雲間月,

灼灼葉中花。豈無一時好,不久當如何。

事 理  景

 情

首兩句直道眼前景,三、四句敘事,五、六句抒情,七、八句寫 意中景,末兩句說理,短短數十字,就具備了詩歌中的四大原素,

而且逐層推進,引出富貴無常,樂不可極的哲理。龔自珍《己亥 雜詩》第五首更為精鍊,云: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首句情景結合,次句即事生情,末兩句融情入理,教人不忘其本,

亦寓儒者擔荷精神。陶詩與龔詩同居第一流,於焉可見。

應該指出,景和理二者不宜作直線交流,必須通過情感之深 正雅醇,才能昇華到宇宙人生更廣大深邃的境界。

蘇老師在世時經常強調:「詩的功能,無論就創作與欣賞的 角度而言,其停留於情境之上者,只足以感人於一時,昇華於理 境的,才能收教化無窮之效。」然而,人無感則不能化,故詩篇 必由情而入理。

(11)

情景相生的理論大家聽多了,所謂景中情,情中景,先景後 情,先情後景,情景交融等,但如果我們接受了蘇老師的理論的 話,就需要更深入的補充了。就詩而論,景、情、理交融之作為 上,情、景交融次之,徒能寫景而無情無理者為下。

最後要談最複雜的體貌風格了。文學作品的風格是最綜合 的,也是最抽象的,劉勰《文心雕龍.體性》分風格為八類:一 曰典雅,二曰遠奧,三曰精約,四曰顯附,五曰繁縟,六曰壯麗,

七曰新奇,八曰輕靡。司空圖《詩品》更衍為二十四類:雄渾、

沖淡、纖穠、沈著、高古、典雅、洗煉、勁健、綺麗、自然、含 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

超詣、飄逸、曠達、及流動,林林總總,乍看令人目不暇給。然 而,朗誦者愈分得細微,聲音、情感的處理也愈準確。

下列幾篇作品同寫與女子的關係:

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 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 羅袖裛殘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 向檀郎唾。(李煜《一斛珠》)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 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

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在夢 中!(晏幾道《鷓鴣天》)

自春來,慘綠愁紅,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

鶯穿柳帶,猶壓香衾臥。暖酥消,膩雲嚲,終旦懨 懨倦梳裹。無那!恨薄情一去,音書無個。 早 知恁麼,悔當初,不把雕鞍鎖。向雞窗,只與蠻箋 象管,拘束教吟課。鎮相隨,莫拋躲。針線閑拈伴 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陰虛過。(柳永《定風 波》)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

(12)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 寒技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蘇軾《卜算子》)

金鞭珠彈嬉春日,門戶初相識,不能羞澀但嬌 癡,卻立風前,鬢髮弄凝脂。 如今相對渾無語,

只是雙眉縐,不知何日始工愁,記取那回花下一低 頭。(王國維《虞美人》)

細心體味,不難發現李煜風格的輕佻,晏幾道的沈摯、柳永的纖 仄、蘇軾的超曠、王國維的純真。《文心雕龍》因內符外的理論,

我們從作品的辭氣,沿波討源,實足想見作家的為人。

講完了「文學條件」,以下講「聲音」、「情感」和「動作」。

清代桐城古文家很強調「聲音證入」的理論,以為閱讀古人作品,

單用眼看,不用聲讀,便終身是「門外漢」。姚鼐《與陳碩士書》

云:

大抵學古文者,必要放聲疾讀,祇久之,自悟。

若但能默看,即終身作外行也。

劉大櫆《論文偶記》云:

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

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

凡行文字句短長,抑揚高下,無一定之律,而 有一定之妙;可以意會,而不可以言傳。學者求神 氣而得之音節,求音節而得之字句,思過半矣。其 要只在讀古人文字時,設以此身代古人說話,一吞 一吐,皆由彼而不由我。爛熟後,我之神氣,即古 人之神氣,古人之音節,都在我喉吻間,合我喉吻 者,便是與古人神氣音節相似處,自然鏗鏘發金石。

曾國藩《家訓》云:

凡作詩最宜講究聲調,余所選鈔五古九家、七

(13)

古六家,聲調皆極鏗鏘,耐人百讀不厭。……先之 以高聲朗誦,以昌其氣;繼之以密詠恬吟,以玩其 味,二者并進,使古人之聲調,拂拂然若與我之喉 舌相習,則下筆為詩時,必有句調湊赴腕下,詩成 自讀之,亦自覺琅琅可誦,引出一種興會來。古人 云:新詩改罷自長吟。又云:煅詩未就且長吟。可 見古人慘淡經營之時,亦純在聲調上下工夫,有字 句之詩,人籟也。無字句之詩,天籟也。解此者能 使天籟、人籟湊泊而成,則於詩之道思過半矣。

聲音的處理歸結到二個字──適中,然而聲音有高低、強弱、緩 急之分,如何做到「適中」,實在非常重要。有句話叫做「聲情 浪費」,不適中地使用聲音是浪費,同樣,不適中地使用情感也 是浪費。朗誦時,由聲音帶出感情,感情表現於聲音,也透過眼 神和面部表情表達。一首優美閒適的詩歌,如以沉雄的聲音、激 烈的表情演繹,大家會有什麼感受。這種由骨痹出來的感受在誦 壇上卻經常出現。

談到朗誦時的動作,曾有人提出反對,認為朗誦是聲情藝 術,無須乞靈於動作。這種論調似是而非。在我開始演講時,已 說明朗誦藝術包含戲劇的特點。各位有看過沒有動作的戲劇嗎?

當然,各位也不要誤會凡朗誦都要動作。《毛詩.大序》說得好: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 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所以在「情 不自禁」下,在適當的情況下,不單頭部可以搖動,肢體、手、

腳都可活動的,如果問:怎樣的情況才是最適當?我不能回答,

向你準備朗誦的誦材詢問吧!

最後,我以所作《詠朗誦》一詩總結今天的講話:

文章存妙理。聲入自心通。析字音求準。衡篇 意尚融。高低分緩急。控送究微洪。唇吻千秋會。

情靈百世同。

(14)

至於如何由我的經驗,結合大家的功力,為朗誦與文學賞析帶到 另一層次,就有待另一工作坊的實踐了。

課 程 發 展 處 中 國 文 學 課 程

「 朗 誦 與 賞 析 」 工 作 坊 演 講 內 容

(2002 年 10 月 12 日及 10 月 19 日)

第一部分:短講

一 、 朗 誦 的 前 提 1. 充足準備

朗誦是語文和文學教學的重要手段。作為教師,己欲達而達 人,先提高本身的朗誦造詣,平日多練習,準備充足,教學 時便能得之心而應諸口,以聲音帶出作品的感情,幫助學生 進入作品的境界。

2. 發揮潛能

歌唱未必人人能會,但朗誦卻人人可學。清代桐城古文家大 聲疾讀、以聲音證入的理論,對教師本身學習以至推動朗誦 有很大的啟示。很多時,朗誦的潛能是通過不斷實踐而發揮 的。

3. 追求創意

(15)

朗誦是一種結合文學、歌唱和戲劇的綜合藝術,既稱藝術,

便須朗誦者在忠於文學的條件下,追求「創意」。朗誦的高 境界不單是原作品的聲音重現,而是通過朗誦者的創意演 繹,令觀眾感受原作品的情意。

二 、 朗 誦 的 技 巧 1. 吐辭清晰音求準

朗誦講究音準,若對誦材的讀音有懷疑,應立刻翻查字典。

試看白樸《沈醉東風•漁夫》:

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江蓼灘頭。雖無刎頸 交,卻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煞人間萬戶 侯,不識字煙波釣叟。

曲文中的「蘋」不讀「平」音,應讀作「頻」;「蓼」不讀「鹿」

音,應讀作「了」。另外,香港學生的懶音問題非常嚴重,

教師應明確指出並加以糾正,舉例來說,學生多混淆 l 和 n、

g 和 gw、k 和 kw 等聲母的字,造成「李」「你」不分、「角」

「國」不辨、「抗」「曠」不清等毛病;又常顛倒 ng 和 n、k 和 t 等韻尾的字,引致「行」「痕」錯讀、「伯」「八」迷糊 等弊端。

2、 平仄久暫說當先

凡用漢字寫成的不論是古典文學抑或是現代文學,要讀來諧 協,都須講究平仄。能分辨平仄,朗誦時就能發揮漢字的音 樂美感。中國字有平上去入四調,平聲發音最長,稱「久音」; 入聲一發即收,最短,稱「暫音」;上聲,較平聲短,較入 聲長,稱「準暫音」;去聲較平聲短,較其他二聲長,稱「準 久音」。平聲調的字屬平聲,上去入三聲調的字屬仄聲,由 於平仄聲調發音時間長短不一,朗誦時便產生音聲長短錯落 之美。我們先不談朗誦技巧,先以平、上、去、入四聲決定 下面張可久《天淨沙•江上》一曲中字的發聲長短,觀察其

(16)

中變化:

平平入去平平 平平平去平平 入上平平上平 嗈嗈落雁平沙, 依依孤鶩殘霞,隔水疏林幾家。

上平平去 平平去入平平 小舟如畫,漁歌唱入蘆花。

須注意當兩個平聲字放在一起時,基本原則是前一個字發聲 較短,後一個字則拖長。

3. 停連合度關學問

停即停頓,連即連接。停連合度關乎文學修養。句子在那裡 停、那裡接,是停連的位置問題;停的長短、接的快慢,是 停連的時間問題。停連的重要性在於停連位置的不同,便會 產生不同的意思,如:「此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與

「此路不通,行不得,在此小便。」兩句的意思截然不同。

又如:「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與「下雨天,

留客天;天留人不(讀「否」)?留!」意思也剛好相反。

可見,停連的位置除了影響句子的意思之外,也會影響字的 讀音。

處理停連問題最重要是停前的準備、停後的處理,收音是急 收,還是緩收?起是緊接,還是慢接?種種問題都要細心思 考。有些情況,句與句之間應該停(句讀處理),但文意上 應該急讀(文意處理),這是連的問題。以下用韻律式朗誦 白居易的《賣炭翁》,請特別留意停與連的處理: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 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

─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在連的位置「何 所營」與「身上衣裳」之間刻意縮短讀音)可憐─

─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17)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 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翩翩 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手把文書──口 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一車炭─千餘斤,宮 使驅將──惜不得。半匹紅紗──一丈綾──,繫向 牛頭──充炭直(「牛頭」後故意拉長讀音,尾「充 炭直」急收)。

註:─ 表示停頓較短

── 表示拉長讀音 4. 重音布置聲如泉

「停連」決定作品內容構成的分合,「重音」則要解決作品 內容語句的主次。請不要受「重」字的影響而以為重音一定 是大聲讀、用力讀。從朗誦的藝術而言,重音的表達方法,

一般有「加重」、「放輕」、「提高」、「降低」等法。各種不同 的處理方法,端視文學條件的要求而定。再深入研究,處理 重音除了用輕重高低的手法外,還有強中見強法、快中顯慢 法、低中見高法、實中有虛法,即要體會文學作品內容的主 次,去尋求對比中的變化。以下朗誦蘇軾的《前赤壁賦》,

請留心其中的輕、重、高、低的變化: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遊於赤壁 之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音「竹」)

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少焉,月 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 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 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 而登仙。

於是飲酒樂(這一「樂」字總結第一段)甚,

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過渡作用,

由樂轉悲)客有吹洞簫者,依歌而和之。其聲嗚嗚

(18)

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裊裊,不絕如縷(音

「屢」),舞幽壑之潛蛟,泣孤舟之嫠婦。

蘇子愀然。正襟危坐而問客曰:「何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

,鳥鵲南飛•

』此非曹孟德 之詩•

乎?(「稀」、「飛」、「詩」押平韻)西望夏口,

東望武昌•

,山川相繆,鬱乎蒼蒼•

,此非孟德之困於 周郎•

者乎?(「昌」、「蒼」、「郎」押平韻)方其破 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

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

,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

也,(「東」、「空」、

「雄」押平韻)而今安在哉?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 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

;駕一葉之扁舟,舉匏尊以 相屬•

(讀「竹」)。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

(「鹿」、「屬」、「粟」押仄韻)哀吾生之須臾,羨 長江之無窮•

。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知不 可乎驟得,托遺響於悲風•

。」(「窮」、「終」、「風」

押平韻)

蘇軾《前赤壁賦》是一篇散文賦,屬半詩半散文的文體。

朗讀時要特別留意用韻的地方,它一般是重讀的顯示。處理 轉韻轉折,要特別留意主次的轉變。「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 天一方」要留意情感轉化的處理。從重音的布置可以看出蘇 子思想感情的透發。

5. 語氣感情同一脈

作家思想感情通過文字顯示出來,朗誦者則通過聲音和氣息 去表達。從朗誦的角度分析,語氣一定要有感情色彩。以下 提供一些參考:

愛── 氣徐聲柔 怒── 氣粗聲重 憎── 氣足聲硬 懼── 氣提聲凝

(19)

悲── 氣沉聲緩 急── 氣短聲促 喜── 氣滿聲高 冷── 氣少聲平

在文學作品中,主要的情感會決定主要的語氣色彩,但文章 的發展顯示情感脈絡的主次,因此造成語氣的色彩不斷變化 而不孤立單一,朗誦者必須細加體會,才能細緻地表現作品 感情的分野。

6. 語調抑揚賽管絃

處理語調先要體會作者當時的思想感情。語氣表現思想感 情,語調表現說話者的態度,兩者可綜合去看。要用適當的 說話態度把作者所表達的內容情感表達出來,有常見的四種 方式,包括平直、曲折、上升、下降各調,如下表:

平直調──莊重、嚴肅、真實、冷淡、追憶 曲折調──誇張、諷刺、驚慄

上升調──疑問、驚異、憤怒、命令、號召 下降調──肯定、決心、請求、感嘆

然而,朗誦的處理,不能千篇一律,過程中包含萬千變化。

例如,不一定凡疑問句都以上升調處理的。下文朗誦庾信《哀 江南賦序》(節錄),第一段用台詞式朗誦,第二段用韻律式 朗誦,請細加留意:

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壯士不還,寒風蕭瑟。荊壁睨柱,受連城而見欺;

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鍾儀君子,入就南冠之 囚;季孫行人,留守西河之館。申包胥之頓地,碎 之以首;蔡威公之淚盡,加之以血。釣臺栘柳,非 玉關之可望;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孫策以天下為三分,眾纔一旅;項籍用江東之 子弟,人惟八千。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豈有 百萬義師,一朝卷甲,芟夷斬伐,如草木焉!江淮

(20)

無涯岸之阻,亭壁無藩籬之固。頭會箕斂者,合從 締交;鋤耰棘矜者,因利乖便。將非江表王氣,終 於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軹道之災;混一 車書,無救平陽之禍。嗚呼!山嶽崩頹,既履危亡 之運;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 悽愴傷心者矣!況復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

風飊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窮者欲達其言,勞者 須歌其事。陸士衡聞而撫掌,是所甘心;張平子見 而陋之,固其宜矣。

7. 顧盼生神自風采

朗誦固然以聲音為主,但作為表演藝術,朗誦者的眼神運用 至關重要。朗誦時目力投點流露出對作品豐富的想像,觀眾 也隨誦者的想像而進入作品,感受作品的真、善、美。以下 朗誦司馬遷的《鴻門會》,請特別留心我的眼神變化:

於是張良至軍門見樊噲(音凡快)。樊噲曰:「今 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項莊拔劍舞,

其意常在沛公也。」噲曰:「此迫矣,臣請入,與 之同命!」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交戟之衛士欲 止不內(音納),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仆地,噲 遂入;披帷西嚮立,瞋目視項王,頭髮上指,目眥 盡裂。

張良充滿機智,但其狀貌乃如婦人女子,而樊噲是粗線條的 人物。朗誦時固然要以適當的聲音展現不同的人物,再配以 平直的旁述聲音,便有有三種不同的聲調。不同性格的人物 在同一緊急情景下,語調不同,眼神自亦不同,朗誦者如能 細膩的表現出來,能不令人擊節讚賞?

8. 表情深淺細意傳

除眼神外,朗誦時要注意臉部表情的變化。例如朗誦王禹偁 的《村行》:

(21)

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 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 花開白雪香。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村行》前六句寫景,後兩句寫情。前四句表情微帶喜悅;

第五、六句,到棠梨葉落、蕎麥花開,轉思鄉,是感情的轉 折處;末兩句刻意傳達淡淡思鄉之情,表情亦要隨之轉變。

9. 姿態自然乃真美

姿態指整個肢體語言。誦者由不動到舉手投足,不要太誇 張,也忌木無表情。高手的秘訣是「自然」,恰如其份地演 繹作者的情態,是為得之。例如朗誦李煜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 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 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 別離歌,揮淚對宮娥。

全篇作品除下闕首兩句是現實的反映外,其餘皆在回憶。朗 誦時要體會作者亡國的感情,情態的表現要有變化而不須太 大。

10. 舉手投足入眼妍

情動於中而形於言的作品,當嗟嘆、詠歌猶未能表現的 時候,自然會手舞足蹈起來了。試看《王翦敗張晃》(節 錄)一文:

張晃出陣打話。二騎相交,惹起四野愁雲,震 起滿天殺氣。人似南山虎,馬若北海龍。王翦戰三 十合詐敗,張晃趕將來。二馬並,王翦舉刀斬落,

張晃翻身,下腳捎空。王翦刀頭招起三軍噉殺。楚 兵大敗。

(22)

y

y

這樣的內容,我看不到朗誦時能硬直身子純以口吻而有好的 表現。因此,面對誦材的需要,我們設計適當的動作以增強 藝術效果,是完全合理的。

綜合上面所言的各種「朗誦的技巧」,可得一詩予以總結,

亦方便大家記憶:

吐辭清晰音求準,平仄久暫說當先;

停連合度關學問,重音布置聲如泉;

語氣感情同一脈,語調抑揚賽管絃;

顧盼生神自風采,表情深淺細意傳;

姿態自然乃真美,舉手投足入眼妍;

文猶看山稱奇瑋,朗誦商研共仔肩。

前十句已有簡要的介紹了,深微處還須誦者自我體會。蘇東 坡說:「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忌平平無奇,需要變化,

有開闔、主次、起伏,能夠達到奇與瑋才好;朗誦亦同一道 理,在處理誦材的過程中應不斷尋求變化,尋求創造。推動 任何事開始時都是困難的,但在有心人的共同努力下,朗誦 藝術及其應用於教學,當有很好的發展。

第二部分:經驗分享

一、 經驗分享內容摘要

1. 怎樣通過朗誦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

教師意見:

認同若能在課堂上朗誦課文,可較易引導學生感受作 品所流露的情感。因為透過教師的聲情演繹,學生在未 理解課文內容前,已能大概掌握作品所流露的感情,有 助學習。

以《聽陳蕾士的琴箏》為例,因作品的內容抽象,學 生學習困難,但教師在朗誦課文時,嘗試以作品內容相

(23)

y

y

y

似的琴音作背景音效後,學生卻能掌握作品的內容,可 見朗誦對提高教學效果相當有幫助。建議處理和自己不 同性別作家的作品時,例如男老師面對女性作家的作品 時,可找受過朗誦訓練的女同學朗誦作品,也可收相應 的教學效果。

利用教署製作的「積累與感興」進行課堂教學,甚或 進行情感教學,同樣能通過朗誦提升教學效能。

講者意見:

認同發言教師的意見,並強調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作朗誦示 範,較讓同學朗讀為佳,因為教師聲音演繹,可感染學生,

令學生更易掌握課文。已故國學家蘇文擢教授生前經常強調 教師講授課文前,先朗誦作品,之後才作分析講解。這種方 法,學生會較易掌握課文。

2. 哪些作品適合台詞誦法?哪些作品適宜韻律誦法?

教師意見:

沒有一定的準則,但綜合來說,台詞誦法適合處理現當代作 品,韻律誦法則宜用在古典詩詞及韻文,而風格陽剛的可用 台詞誦法,風格陰柔的則可用韻律誦法。

講者意見:

台詞誦法適用於任何作品,這亦是校際朗誦節中一直被 廣泛採用的原因。

韻律誦法若應用於一些風格陰柔、內容哀怨及一些音律 性強的作品(如詩、詞、曲、駢賦),則更能突出作品的 纏綿悱惻與音樂特性。

3. 如何掌握平仄四聲?

講者意見:

平仄四聲各有特色,不難分辨。粵音甚至包括九聲,陳耀 南教授舉出「三九四零五二七八十」,即為粵音的九聲──

「三九四」為陰聲的平上去、、「零五二」為陽聲的平上去,

(24)

「七八十」為入聲的陰入、中入和陽入。中國字由第一聲 開始,多能調出六聲,有些情況可調出九聲,而很大部分 調出來的是有聲無字。廣府人用自然的音響調較,掌握絕 不困難,中文大學何文匯教授提出的「天籟調聲法」,可予 參考。

明釋真空《玉鑰匙歌訣》:「平聲平道莫低昂(音最長,而 且高起高收),上聲高呼猛烈強(開口讀時用力,低起高 收),去聲分明哀遠道(聲音高低適中),入聲短促急收藏

(一發即收)。」簡單明瞭,可資默記。

當某些字不是鼻音收尾時,便不調入聲,如:

夫-苦-富,扶-婦-父;

須-水-稅,垂-緒-睡;

威-委-畏,惟-偉-胃;

凡韻母收鼻音 m、n、ng 時,自然能調入聲字收 p、 t、 k,

如:

欽-飲-蔭-邑,淫-0-任-入;

分-粉-訓-忽,墳-憤-份-佛;

升-醒-性-昔,成-0-盛-食。

4. 翻查哪些字書有助掌握「正確」讀音?

講者意見:

掌握讀音最正確的方法莫過於查字典。但古典作品的字詞很 多涉及古音,在沒有錄音遺留下來的情況下,很難判定誰的 讀法最正確。故處理一些作品字詞需要讀古音時,正確的態 度是「有所本」。以下是講者常翻的工具書:

黃錫凌:《粵音韻彙》

何文匯、朱國藩︰《粵語正音字彙》

黃港生:《商務新詞典》

(25)

y

y

商務印書館︰《辭源》

中華書局:《中華大字典》

陸德明:《經典釋文》

陳彭年:《廣韻》,以及一般的詩韻、詞韻、曲韻 陳第:《毛詩古音考》及《屈宋古音義》

江有誥:《詩經韻讀》、《群經韻讀》、《楚辭韻讀》、

《老子韻讀》、《莊子韻讀》、《列子韻讀》、

《韓非子韻讀》、《墨子韻讀》

5. 朗誦訓練的難處與解決方法 教師意見:

現時的教學不太重視誦讀,以致同學多不願參與朗誦,

亦 未 能 掌 握 語 感 , 因 此 誘 導 學 生 感 受 作 品 情 感 十 分 困 難;在處理誦材時,因誦材的背景資料難找,訓練亦頗 費時,教師擔子不輕。

解決以上難題,教師應先在課堂上作聲情教學,以引起 學生對朗誦的興趣,並透過朋輩間互相觀摩及賞析,逐 步改善朗誦技巧;而要誘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情感,教師 除了要聲情示範外,亦要嘗試讓學生想像作者創作時的 真情實感;如初中學生未能掌握憑空想像作者的真情實 感,教師可找出作品與學生生活經驗相似之處,要同學 加以聯想,更能較易掌握作品的感情。

講者意見:

認同發言教師解決難處的方法。要有效訓練學生的朗誦技 巧,須注意訓練時間的安排及利用以舊帶新的方法。在時間 安排方面,教師可分多次會見學生,而每次集中訓練一項技 巧或改善一個重點,然後讓學生自行回家努力練習,這樣便 可節省時間;而以舊帶新,由富朗誦經驗的學生指導新參與 者,更可產生互動效果及發揮學生的創意,令訓練更具成效。

(26)

作者簡介

招祥麒博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珠海書院文學博 士。現任陳樹渠紀念中學校長、香港私立學校聯會副會 長、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秘書、中學學位分配組委員、

粵語正音推廣協會義務秘書。曾參與中學中國語文教科 書的編寫及顧問工作;對朗誦有深入研究,為香港朗誦 節及全港青年學藝朗誦比賽資深評判、香港大專中文聯 會顧問、詩詞普及化環球數碼化格律檢定網文學顧問,

除經常主持朗誦講座及公開表演外,並為香港公開大 學、香港中文大學等灌錄朗誦教材聲帶及光碟。著作包 括《明初對安南之經略及棄守》、《劉勰文心雕龍詩論之 研究》、《潘尼賦研究》、《風蔚樓叢稿》及單篇論文十數 篇。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篇章句子 篇章句子富節奏感 篇章句子 篇章句子 富節奏感 富節奏感 富節奏感 易背誦 易背誦 易背誦 易背誦 引發背誦興趣 引發背誦興趣

檢視教科書的 學習材料及活 動,拼音教學 與朗讀訓練同 步施行。. 透過試教及觀 課,觀察學生

韓國兒童教育品牌「Pinkfong」推出兒歌〈Baby Shark〉,因為朗朗上口的歌詞及輕快的旋 律,在兒童界廣受歡迎,而歌曲影片《Baby Shark Dance(鯊魚寶寶之舞)》在

輸入內容【充氣堤壩:在元朗排水繞道和錦田河新河道交匯處前約一百八十

 大渡河丨是長江的一道支流,兩岸丨都是 蜿蜒連綿的高山,河寬丨三百多米,水深 丨十幾米,我們去時丨剛好遇上暴洪,只 見湍急的河水丨閃着青光,噴着白浪,

Yòu sònɡ wánɡ sūn qù , qī qī mǎn bié qínɡ

矜持 矜寡 方便 便宜 銀行 行走 覺悟 睡覺 質問 人質. 快樂 音樂 樂業

比較(可與不同時期、不同藝術家,對同類型/主題創 作的處理進行比較。例:Donatello的《David》)、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