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階段為質性研究,以 焦點團體訪談方式進行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一階段為質性研究,以 焦點團體訪談方式進行"

Copied!
3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旨在發展切合本國大學生蔬果攝取行為影響因素的結構模 式。研究設計結合質性和量性方法,以量性研究為主,質性研究為 輔。以Steckler, McLeroy, Goodman, Bird & McCormick(1992)提出的質 量整合方式之一,以質性研究方法輔助發展量性研究的測量工具,也 就是採「連續的連結方式」(林彩岫,1993)。第一階段為質性研究,以 焦點團體訪談方式進行。主要目的在深入瞭解大學生攝取蔬果的行為 經驗及意義,從資料中發掘影響蔬果攝取行為各層面因素的可能變 項、變項的意義及變項間的關聯,以發展行為影響因素的概念架構及 變項的測量。第二階段為量性問卷調查,以第一階段所發展的模式架 構為基準,發展變項的量化測量工具,實地進行量性資料收集,以統 計方法檢驗研究模式的適配性及模式變項間的關連。完整研究程序如 圖3-1所示。

本研究採用結合質性和量性方法的研究設計,主要理由如下:

壹、考慮研究對象生命階段的特殊性

人們在不同生命階段所面臨的角色及外在環境會不斷變動。大學 生約屬於人生發展階段的成年早期,這個階段個體面臨的內在身心發

(2)

擬定研究計畫

文獻蒐集與分析

發展焦點團體訪談題綱

焦點團體訪談

焦點團體訪談資料分析

發展量性測量工具

結構式問卷施測及回收

分析研究結果

撰寫研究論文 圖3-1 研究程序 發展研究概念架構

(3)

住狀況、時間、交通)、人際互動(如家庭、同儕、親密關係的發展)(羅 惠筠、陳秀珍譯,1992)以及外在物質環境(如學校、在外租屋)等,對 個人而言是一段特殊的生命階段,對群體而言是一個特殊的族群。以 往探討蔬果攝取行為的研究對象年齡層分佈極廣,含括幼年期至老年 期。因此,由文獻中蒐羅而得的影響因素,有些是來自不同年齡層的 研究對象的發現,未必完全適用於青年期的大學生。

貳、滿足本土化的研究需求

目前有關蔬果攝取行為的研究大多來自西方社會,與本地的地 理、歷史、文化、社經及民情習俗有一定程度的差異。本研究採用結 合質量的研究方法,是希望能發現本土對象的飲食行為特性,使研究 結果能適用於本土的情境。

參、有助於發展研究模式

目前文獻所知影響蔬果攝取行為的可能變項相當多。考量有效性 和精簡性的原則,在發展研究架構時,質性研究結果可為變項的選取 和變項間的關聯提供更豐富的訊息。

肆、有助於定義變項的概念內容

變項的測量是量化調查的重要課題之一。在蔬果攝取行為相關因 素中,許多概念發展已久,在概念的定義上雖有較為成熟共通的做

(4)

體或研究目的而有若干差異。質性研究可帶來豐富深入的資料,將有 助於量性研究發展測量方法時,能更貼近研究對象的生活世界,符合 研究的需求。

第二節 研究架構

本 研 究 採 用 整 合 性 的 觀 點 , 主 要 是 以 社 會 認 知 理 論(Social Cognitive Theory)中的個人因素和社會心理因素,以及生態學觀點 (Ecological Perspective)對於物理環境的重視,整合而成本研究的概念架 構如圖3-2。其中「蔬果口味喜好」、「蔬果攝取結果期望」和「蔬果 攝取自我效能」屬於內在個人(intra-personal)層面;「蔬果攝取社會支 持」屬於人際社會(inter-personal)層面;「自覺蔬果攝取障礙」及「蔬 果可獲性」則屬於物理環境(physical environmental)層面。研究概念架 構的發展是綜合第一階段焦點團體訪談以及文獻探討所得的結果。模 式內若干潛在自變項的觀察指標是在量性資料回收後,經由各量表的 探索性因素分析來決定。

(5)
(6)

第三節 第一階段研究:焦點團體訪談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最終欲推論的母群體為台灣地區大學生(包括大學及獨立學 院)。決定本階段研究對象的第一步,是先選取欲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的 學校。以蔬果攝取行為來說,學校本身的系所特性可能會有不同知識 背景的研究對象,也可能會有不同學校風氣的存在。此外學校所處周 圍大環境(如都會區、郊區)則可能會有與蔬果攝取相關的環境及巨系統 層 面 的 差 異 。 因 此 本 階 段 採 用 立 意 抽 樣 方 式 中 的 最 大 變 異 策 略 (maximum variation)(胡幼慧、姚美華,1996)。研究者先依據樣本學校 特性,考量研究議題和現況進行分類,形成抽樣架構。然後在每一類 中進行立意取樣,選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學校。如此可以瞭解在學校 特性差異分佈狀況下,有關本研究議題的同質和異質表現。焦點團體 的數目則依學者的建議,在資料豐富且不多增加團體的原則下,以6~8 個團體為佳(胡幼慧,1996a)。在考量大學校院的學期時間及研究時間 等客觀條件後,決定選取六個學校,每校進行一場焦點團體訪談,共 計六場焦點團體。於是研究者先依學校的學制別、體系別、地理區域 及周遭環境的屬性將學校分類,形成抽樣架構。再依抽樣架構中各類 屬性的平衡分佈,選出六個學校為進行焦點團體訪談的學校,學校名 單及其相關資料列於表3-1。

(7)

3-1 焦點團體訪談樣本學校資料一覽表

代號 學校名稱 學制 體系 所在地 周邊環境 訪談時間 A 大漢技術學院 獨立學院 技職 花蓮縣 郊區 2005.5.10 10:20~11:40 B 中原大學 綜合大學 一般 桃園縣 都會區 2005.5.19

16:00~17:00 C 花蓮師範學院a 獨立學院 師範 花蓮市 近市區 2005.6.2

15:00~16:00 D 正修科技大學 科技大學 技職 高雄縣 都會區 2005.6.6

13:30~14:30 E 淡江大學 綜合大學 一般 台北縣 小型都會 2005.6.9

15:00~16:00 F 中華技術學院 獨立學院 技職 台北縣 郊區 2005.6.24

12:30~13:30 註:a在實施訪談時,該校校名為花蓮師範學院,94年8月1日改名為花蓮教育大

學。

焦點團體參與成員的召募,各由一位在該校任教的教師擔任聯絡 人,由其協助招募志願參加的同校學生,目標為每個團體6~10人。在 選取團體成員時,儘量考慮性別及居住狀態的平衡分佈。最後完成焦 點團體訪談的受訪者共計53人,團體成員人數最少為4人,最多12人。

詳細受訪者資料列於表3-2。

貳、研究工具

一、訪談題綱

研究者依據本研究階段欲達成的目的,並參考相關文獻(Brug, Debie et al., 1995; Cullen et al., 2000),擬定焦點團體訪談討論題綱如表 3-3。由於蔬菜和水果在我國的攝食方式不大相同,例如:蔬菜較常熟

(8)

3-2 焦點團體受訪者資料一覽表

代號a 性別 系科 學制年級 居住狀況 蔬菜攝取頻 率(次/日)

水果攝取頻 率(次/日)

A1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學校宿舍 4.29 2.31 A2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學校宿舍 2.64 0.58 A3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學校宿舍 1.25 0.15 A4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在外租屋 1.33 0.20 A5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住家裏 1.93 1.43 A6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住家裏 0.50 0.12 A7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在外租屋 1.06 1.12 A8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在外租屋 0.30 0.07 A9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在外租屋 4.29 0.89 B1 室內設計 大學四年級 在外租屋 1.29 0.50 B2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在外租屋 2.31 0.08 B3 室內設計 大學三年級 在外租屋 0.40 0.17 B4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住家裏 2.29 1.71 B5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在外租屋 2.07 0.58 B6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在外租屋 1.17 0.52 B7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在外租屋 1.23 0.37 B8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在外租屋 3.51 0.58 B9 室內設計 大學二年級 在外租屋 1.83 0.39 C1 初等教育 大學三年級 學校宿舍 2.57 0.43 C2 初等教育 大學三年級 在外租屋 0.80 0.31 C3 初等教育 大學三年級 學校宿舍 1.39 0.23 C4 初等教育 大學三年級 學校宿舍 3.43 1.07 D1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0.26 0.18 D2 化工 二專一年級 學校宿舍 5.15 0.44 D3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2.94 1.80 D4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1.64 1.29 D5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2.21 1.29 D6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1.25 1.00 D7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3.30 1.15 D8 化工 二專一年級 學校宿舍 0.10 0.03 D9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0.65 1.03 D10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2.23 1.71 D11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6.00 3.00 D12 化工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3.64 2.07

(9)

3-2 焦點團體受訪者資料一覽表(續)

E1 土木工程 大學三年級 在外租屋 2.68 1.10 E2 土木工程 大學四年級 在外租屋 1.27 0.80 E3 土木工程 大學一年級 住家裏 1.07 0.43 E4 日文 大學一年級 學校宿舍 0.81 0.39 E5 中文 大學三年級 住家裏 1.80 1.23 E6 日文 大學一年級 住家裏 1.02 0.86 E7 日文 大學一年級 學校宿舍 2.07 0.14 F1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1.76 1.23 F2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1.71 0.52 F3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學校宿舍 1.17 0.80 F4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學校宿舍 1.55 1.43 F5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親戚家 2.29 0.50 F6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3.86 2.07 F7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3.36 3.36 F8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1.69 0.75 F9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3.57 1.79 F10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3.08 1.23 F11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住家裏 2.64 0.86 F12 財務金融 二專一年級 學校宿舍 3.21 0.86 註:a代號第一位英文字母為學校代號。

食、水果較常生食;蔬菜較常於正餐攝取、水果會在點心時間攝取 等。考慮兩者間相異的特性,因此在訪談題綱中將蔬菜和水果分為兩 部分分別進行。題綱的內容主要是探詢研究對象對於蔬果攝取行為的 經驗感受、想法以及促進和阻礙的因素。題目形式是以半結構式的問 題來引發受訪成員的回答和討論。題目順序雖有預先的設定,但在實 際進行時,則採彈性開放的方式,依現場受訪成員的談話內容來調整 問題的先後順序,並依談話內容引發進一步的提問。在訪談過程中,

(10)

3-3 焦點團體訪談題綱 蔬菜部分

1-1.有哪些同學每天都會吃蔬菜?

1-2.有哪些同學很少吃蔬菜?

1-3.為什麼你很少吃蔬菜?

1-4.為什麼你經常或每天吃蔬菜?

1-5. 每天吃充足的蔬菜對你來說是困難還是容易?為什麼?

1-6. 有什麼個人的理由可以讓你多攝取一些蔬菜?為什麼?

1-7. 有什麼個人的理由可以讓你少攝取一些蔬菜?為什麼?

1-8. 在你的生活中有些什麼人會影響你吃蔬菜的多寡?如何影響?

1-9. 有什麼外在環境的狀況可以讓你多攝取一些蔬菜?為什麼?

1-10. 有什麼外在環境的狀況可以讓你少攝取一些蔬菜?為什麼?

1-11. 有那些特別的情境會讓你不容易吃到蔬菜?為什麼?

1-12.在你決定要不要吃或吃多少蔬菜時,還有什麼是你會考慮的?

水果部分

2-1.有哪些同學每天都會吃水果?

2-2.有哪些同學很少吃水果?

2-3.為什麼你很少吃水果?

2-4.為什麼你經常或每天吃水果?

2-5. 每天吃充足的水果對你來說是困難還是容易?為什麼?

2-6. 有什麼個人的理由可以讓你多攝取一些水果?為什麼?

2-7. 有什麼個人的理由可以讓你少攝取一些水果?為什麼?

2-8. 在你的生活中有些什麼人會影響你吃水果的多寡?如何影響?

2-9. 有什麼外在環境的狀況可以讓你多攝取一些水果?為什麼?

2-10. 有什麼外在環境的狀況可以讓你少攝取一些水果?為什麼?

2-11. 有那些特別的情境會讓你不容易吃到水果?為什麼?

2-12.在你決定要不要吃或吃多少水果時,還有什麼是你會考慮的?

(11)

如有超出研究者原先預期,但研究者判斷為「有意義」的談話內容,

也可能在訪談進行中提出新的討論題目。

二、焦點團體主持人

焦點團體訪談的主持人是由研究者本人擔任。研究者對於研究主 題的領域有一定程度的專業背景,並相當瞭解研究目的。研究者在大 專院校任教十年以上,其間並擔任過五年健康中心主任,經常有機會 在健康中心或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個別或團體的衛教諮詢,對於大專學 生的身心狀況及次文化相當熟悉。為了確保主持人在訪談過程中能確 實扮演中立和催化的角色,每次訪談結束後,隨即進行訪談札記的記 錄,透過自我檢視來確保主持人角色的適當扮演,並做為調整下一場 焦點團體主持方式的準備。

參、實施程序

焦點團體的訪談時間和地點均由各校聯絡人負責聯絡安排。訪談 程序主要由主持人負責執行,主持人扮演引導者和催化者的角色。各 校聯絡人則擔任助手的角色,協助佈置場地、準備器材、收發問卷和 禮品等工作。訪談場地在各校合適的教室,座位方式採圓形圍坐式,

主持人與受訪者並肩而坐,這種安排可以讓每個成員都可以與其他成 員互動,不分高下位階(胡幼慧,1996a)。訪談實施程序如下:

(12)

一、開場引言:歡迎並感謝成員的參與、介紹主持人、簡介研究目的 和重要性、說明重要的訪談原則,包括:保密、尊重、開放等,

並徵詢受訪者的同意進行全程錄音。

二、填寫參與研究同意書及問卷:問卷內容包括基本資料、簡易蔬果 飲食頻率問卷,另外還有一份開放式引導問題(附錄一)供團體成 員先行閱讀。目的在引發受訪者對於蔬果攝取議題的經驗回憶和 思考,同時可提供受訪者在訪談進行中記錄其想法。

三、進行團體訪談討論:依原定的討論題綱發問,但不一定侷限於原 來的題目順序,而是依談話內容彈性調整。發問題目也可能因新 內容的產生而增加。

四、結束討論:對於訪談過程做結語,再次強調保密原則和感謝,並 致贈禮物予參與成員。

整個焦點團體進行時間為1至1.5小時。6場焦點團體於94年5月10日 至6月24日之間完成,各場次的訪談日期及時間詳見表3-1。

肆、資料處理與分析

考慮此研究階段的目的是在找出概念類屬的意義及其間的可能關 聯,因此質性資料的分析主要採用「編輯式分析(edition style)」的方 式。編輯式分析法強調主觀、詮釋的分析,研究者像編輯者的角色一 樣,對文本資料進行編輯、剪裁、安排、再重組,直到找出類別之間

(13)

思考則是以「闡釋循環」的方式為主。研究者在資料的部分和整體之 間反覆循環論證,進行逐步的螺旋式前進,以提高對文本理解的確切 性(陳向明,2002)。在資料的呈現部分,則儘可能以受訪者的原話來進 行內容分析,並依分類架構選取合適的引用句來表達內容,以呈現討 論的對話動態(胡幼慧,1996b)。

資料整理分析步驟如下:

一、在每一場訪談完成後一星期內即將訪談錄音資料整理成逐字稿,

並於文本中補註重要的非口語訊息。

二、詳細閱讀所有場次的文本資料,以便對所收集的原始資料有初步 理解,尋找隱含其中的現象和意義。

三、分析第一場焦點團體資料

1.劃出重要敘述句:在反覆閱讀文本後,劃出逐字稿中所有與研究 主題相關的敘述句,並標示編號。

2.進行現象摘述:找出可以完整表達一個現象、經驗或概念的段 落,以貼近敘述句中的表述方式,摘述此現象的精要內涵。

3.進行開放式登錄:對所摘取出的現象進行初步群聚歸類,以發現 概念類屬,並給予概念類屬初步的命名。

4.形成分類架構:針對已找出的概念,將其群聚歸納成互相隸屬的 層級關係,並給予命名,以形成高低層次的分類架構。

5.進行關聯式登錄:發現和建立概念類屬之間的各種聯繫,以表現

(14)

四、重複上述步驟分析第二場焦點團體資料。並與前面場次的分析資 料進行反覆分析比較,對概念類屬和概念類屬之間的關聯架構進 行重新組合或調整,也就是進行「闡釋循環」的思考方式。

五、重複進行其後的每一場焦點團體資料分析,統合所有場次的資 料,直至所摘取的概念類屬及概念類屬間的關聯架構與文本資料 呈現穩定的契合狀態。

伍、資料分析的信度、效度檢核

本研究採用下列三項程序來檢核資料分析的信度和效度:

一、分析者內信度檢核(Intra-scorer reliability)

為檢測分析者本身在編碼上的穩定性。研究者在初步資料分析完 成後,隨機抽取一場焦點團體(中原大學),重複進行一次資料分析過程 至現象摘述階段。檢測前後兩次所摘出現象的再重複性,結果其一致 性為91%。對於分析結果不一致的地方,則仔細審視比較,找出前後 兩次不同的思維來源,在穩定的資料架構和尚未穩定的架構間反覆論 證比較,尋找出更為合理的編碼方式。

質性研究學者認為,質性研究強調研究者個人的獨特性和唯一 性,且會視研究的進程而不斷變化(陳向明,2002)。在進行研究的過程 中,研究者確實體會到了學者所說“人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我 們 也 不 可 能 讓 一 件 事 請 兩 次 以 同 樣 的 方 式 發 生(引 自 陳 向 明 ,

(15)

身也不斷在改變。因此任何兩個時點,研究者對於資料的詮釋都可能 存在細微的差異。因此研究者的經驗發現,這種前後的差異在實務操 作上最大的意義是,研究者可以在相異中反覆思索,在部分和整體之 間比較,尋找出更為貼近真實情況的方向,這也就是前述闡釋循環的 精神。

二、分析者間信度檢核(Inter-scorer reliability)

在此研究階段,有一位協同的資料分析者,此人為師大衛生教育 研究所博士班研究生。這位協同分析者全程參與了其中一場焦點團體 (淡江大學),進行現場觀察。在訪談結束後,隨即與研究者共同討論主 持方式、訪談進行程序,並對受訪者的發言內容初步交換意見。研究 者在初步完成所有場次的資料分析後,便將這場焦點團體的所有分析 過程和資料,包括逐字稿、敘述句、現象摘述、分類架構以及綜合所 有場次的分類架構交由協同分析者審閱。之後兩人共同討論,針對彼 此看法相異的部分進行逐條討論,直到完全獲得共識。而後再由研究 者依此修正後的分類架構再次進行所有場次的資料編輯。在所有資料 分析完成後,再交由協同分析者共同審閱後再定稿。

三、參與者效度檢核

在初步資料分析完成後,選取第一場焦點團體(大漢技術學院)的其 中一位受訪者(A4),將研究結果反饋給被研究者,聽取被研究者對初

(16)

“逐字稿記錄得很詳細,蠻符合當時的情況。最後的分析大致上與談話 內容一致。不過對於有些概念的名稱,如「生理線索」、「家庭規範 控制」等不是很懂。"

經由研究者與其說明後,受訪者則表示可瞭解,並贊同該項概念的存 在。

四、理論效度檢核

理論效度(theoretical validity)是指所收集的資料與研究所依據的理 論架構相呼應的程度(胡幼慧,1996b)。研究者在進入訪談之前,是採 取暫時拋離本身知識架構和立場的態度,力求中立客觀。在資料分析 時,也沒有預先設立的理論架構。但在資料分析完成後,則回頭去搜 尋文獻中相關的理論或研究結果,審視本研究的發現與過去文獻相符 合或不符合之處。此部份將在第五章第一節討論中進一步說明。

(17)

第四節 第二階段研究:量性問卷調查

壹、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母群體為台灣地區大學院校(包括大學、獨立學院,不包 含專科學校)的日間部學生(不包含進修部、推廣教育班、研究所)。依 九十四學年度的統計資料,共有學校145所,學生數938,648人(教育 部,2005a)。抽樣程序如下:

一、估計本研究在統計分析上的需求,考慮假設模式的複雜度,當樣 本 數 為400~500 人 以 上 時 , 可 滿 足 統 計 檢 力 (power) 為 1 的 要 求 (MacCallum, Browne & Sugawara, 1996)。由於本研究將進行兩群 組的結構方程模式分析,需要雙倍樣本數,即為800~1000人以 上。

二、以80%回收率估算,約須抽出1200名樣本。以每班40人估算,應 抽出30班。

三、以學校為單位,隨機抽出30所學校。

四、每一樣本學校各立意選取一個授課班級,該授課班級的所有修課 學生為本階段研究的調查樣本。

30所樣本學校與母群體進行體系別(一般、技職、師範)、學制別 (大學、獨立學院)與公私立別(公立、私立)分布的χ2檢定,結果樣本與 母群體在上述三個變項的分佈無顯著差異(表3-4)。

(18)

3-4 母群與樣本學校分佈差異顯著性檢定

母群學校 樣本學校

項目 N % n % χ2(d.f.)

一般 61 42.1 9 30.0

技職 75 51.7 18 60.0 體系別

師範 9 6.2 3 10.0

1.75(2)

大學 75 51.7 18 60.0

學制別 獨立學院 70 48.3 12 40.0 .684(1)

公立 51 35.2 9 30.0

公私立別

私立 94 64.8 21 70.0 .295(1) 註:表中χ2-test的p值均大於.05

學校屬性資料來源:教育部(2005b)

貳、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發展自填結構式問卷為測量工具。自變項部分除了社會 人口學變項以外,其他變項是在第一階段研究完成後,依焦點團體訪 談結果所發展出的概念架構來選定。在選定所投入的變項後,再參考 文獻和焦點團體訪談的概念內容來發展變項的量化測量。質性研究所 得概念與量性研究變項間的對應列於表3-5,其中第一階段研究原有的

「促銷」概念,主要指大眾傳播媒體及商業促銷的影響,由於部分牽 涉到巨系統層面,用個人層次的方式來測量和分析較不適當,因此不 列入量性研究中。正式問卷列於附錄二,以下分別敘述各變項的問卷 編製。

(19)

3-5 質性概念與量性變項對照表

焦點團體訪談概念 量性問卷變項

主要概念 從屬概念 變項名稱

飲食習慣

一日餐數 素食習慣 蔬果份量認知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飲食信念 蔬果攝取結果期望

口味喜好 蔬果口味喜好

生理需求或線索

自覺健康狀況 便秘情形 減肥經驗

生活作息或時間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情緒及心理因素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供應功能 行為模範 規範控制 訊息提供 家庭

形塑經驗 供應功能 行為模範 同儕

友伴功能

蔬果攝取社會支持

蔬果品質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食用便利性 產品

儲存問題

蔬果價格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價格 個人經濟能力 生活費、飲食費

購買便利性 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餐食中的蔬果量

外食或在家用餐 居住狀況 在家用餐頻率

自覺蔬果 攝取障礙

通路

(20)

一、蔬果飲食頻率問卷

過去有多種測量蔬果攝取行為的方式,常見的有飲食頻率問卷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飲食回憶法(dietary recall)、飲食記錄法 (dietary records)等(Thompson & Byers, 1994)。一般來說,當研究目的是 瞭解人們對各種營養素的實際攝取狀況時,飲食回憶法和飲食記錄法 較常被使用。但由於人們每日的飲食變化通常相當大,飲食的攝取會 因餐別、日期、季節等有很大差異(Baranowski et al.,1998)。測量受測 者某幾天的飲食內容可能較不適用於評估個人長期的飲食狀況。飲食 頻率法的精確性雖然較低,但因涵蓋時間長,反應個體飲食形態的穩 定性較佳。此外,飲食頻率法的實施較為簡單易行,不需要太長的填 答時間和繁複的填答程序,較易被研究對象接受,適合運用於自我填 答、訪問、團體施測,甚至電話及郵寄調查等研究情境(Block, 1982;

Field et al., 1998; Zulkifli & Yu, 1992)。

本研究測量蔬果攝取行為的主要目的是要瞭解受試者蔬果攝取的 行為型態,區分受試者蔬果攝取行為的強度高低,而非準確估算營養 素。此外,考慮整份研究問卷的總長度對受測者可能產生的疲勞效 應,及團體施測的客觀條件限制,因此本研究採用飲食頻率法來測 量。問卷格式是參照Thompson & Byers(1994)的「飲食評估資源手冊」

(Dietary Assessment Resource Manual)中有關飲食頻率問卷的範例編 製,由受試者自填最近一個月內各項蔬果項目的食用頻率。其中食物 項目是按照黃伯超、潘文涵(1994)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中

(21)

的飲食頻率問卷,截取蔬菜類和水果類的部分,共有蔬菜項目6項,水 3項。填答選項部分,則考慮受試者自填問卷的回答難易,採用 Thompson & Byers的範例,將食用頻率分為9等,由「從不吃或極少 吃」至「每日3次或更多」。蔬果攝取頻率的計算是在問卷回收後,由 研究者依填答資料換算成平均每日攝取的頻率。此外,許多研究發現 飲食頻率問卷法有時會有高估的傾向(Schroder et al., 2001; Zulkifli &

Yu, 1992),有學者建議在測量蔬果飲食頻率時,除了食物分項的題目 外,可再加測一題總和性的題目(如:總和來說,你平均每天吃多少份 蔬 菜 ?) , 以 做 為 檢 視 其 填 答 偏 差 的 參 考 (Amanatidis, Mackerras &

Simpson, 2001)。本研究問卷於蔬菜和水果類也各列有一道總和性題 目。

二、蔬果攝取改變階段

測量對於攝取足量蔬菜(3份)/足量水果(2份)的行為改變階段。題目 設計依跨理論模式及Horacek, Greene, Georgious, White & Ma (2002)對 蔬果攝取改變階段測量的效度研究結果編製。食物份量的說明則參考 行政院衛生署(2005)的食物份量代換表。蔬菜、水果分開測量,各以四 題具連貫性的二分(是/否)作答題目,依回答結果分為下列五個階段:

1.無意圖期(Precontemplation):在未來6個月內,沒有打算開始攝取 足量的蔬菜/水果。

(22)

3.準備期(Preparation):在未來1個月內,打算開始攝取足量蔬菜/水 果。

4.行動期(Action):已攝取足量蔬菜/水果,且持續未滿6個月。

5.維持期(Maintenance):已攝取足量蔬菜/水果,且持續已滿6個月。

三、蔬果可獲性

可獲性變項主要是對應第一階段質性研究所摘取出的「蔬果可獲 取性」的概念,由於外食及在家用餐有不同的獲取通路,因此將家庭 與外食的情境分開,測量受試者在家庭/外食情境中攝取蔬果的可獲性 的程度。題目格式依Cullen et al.(2003)、Hearn et al.(1998)及Marsh, Cullen & Baranowski(2003)的研究,列出對象群較常食用的蔬果類食 物,請受試者回憶在過去一個星期內,是否有在家中/外食情境吃過該 項食物。目前國內尚未有國人最常食用蔬菜及水果項目的正式統計資 料。本研究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a)93年糧食供需年報中的糧食平 衡表(Food Balance Sheet),計算出蔬果類食物各產品項目的國內供給 量,篩選出佔國內供給總量99%以上的蔬菜及水果項目。並參考農情 調查資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b)中各項作物產量排序的資料。在 刪除調味蔬菜(如薑、蔥、蒜)及食物分類上非屬蔬果類的項目(如芋、

毛豆),並適當合併相似類屬的項目(如洋菇、香菇合併為菇類;文旦 柚、斗柚、白柚合併為柚子)後,共得蔬菜26項及水果26項為本研究問 卷的食物項目。某些食物名稱則改用較通俗常用的名稱,如甘藍改為

(23)

試者在過去一個星期,是否在家中及外食情境吃過所列舉的蔬菜/水果 項目,作答項為是(1)/否(0)。計分方式為該類食物得分的加總,家庭及 外食情境的得分合計為可獲性得分。得分愈高,代表該類食物的可獲 性愈高。

四、蔬果口味喜好

為了對應質性研究所摘取出「口味喜好」的概念,本研究以「蔬 果口味喜好」來測量受試者對於蔬果類食物的喜好程度。題目格式設 計 依Cullen et al.(2003) 、 Keim et al.(1997) 、 Reynold et al.(1999) 及 Vereecken, Damme & Maes(2005)的研究,詢問受試者對於該群體較常 食用蔬果的喜好情形。蔬果項目與「蔬果可獲性」問卷的食物項目相 同,問卷題目分別詢問受試者是否喜歡所列舉的蔬菜/水果項目,作答 項為是(1)/否(0)。計分方式為該類食物得分的加總,得分愈高,代表對 該類食物的口味喜好愈廣泛。

五、蔬果攝取結果期望

蔬果攝取結果期望主要是反應質性研究結果中的「蔬果攝取結果 信念」,測量對於蔬果攝取行為結果的正面及負面期望。依期望價值 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的觀點,行為的發動可透過個人對於該 行為能達成特定結果或目的可能性的期望,以及對於該特定結果或目 的的價值評價來解釋(Baron, Maddux & Snyder, 1997)。其中,結果可能

(24)

的信念;結果價值(outcome value)則是指個體對於該特定結果的主觀性 評價(Maddux & Barnes, 1984)。期望價值便是以結果可能性和結果價值 的交乘積和來測量(Rodgers & Brawley,1991)。

題目內容部分依據焦點團體訪談分析結果,共有11題。其中2題屬 於健康營養的一般性結果(第1、2題),5題屬於特殊性的效用(第3~7 題),2題是對身體疾病的影響(第8、9題),2題則是傳統食療觀念中蔬 果冷熱性質對身體的影響(第10、11題)。結果可能性以「非常不可能」

(1)~「非常可能」(5)為選項;結果價值以「非常不重要」(1)~「非常重 要」(5)為選項,負向題(第9~11題)給予反向計分。結果期望的計分方 式為兩者的交乘積和,得分愈高,代表對於攝取蔬果的結果抱持的期 望愈高。題目範例如下:

1.攝取蔬果可以

使我身體健康……… 非常不可能 1 2 3 4 5 非常可能 這結果對我而言……… 非常不重要 1 2 3 4 5 非常重要

六、蔬果攝取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是測量受試者對於自己在特定情境下,能達成攝取足量 蔬 菜(3 份 )/ 足 量 水 果 (2 份 ) 的 可 能 性 的 信 心 程 度 (Maddux & Barnes, 1984)。題目格式參考Ma et al.(2002)、Reynolds et al.(1999)及Vereecken et al.(2005)的研究。題目內容則依據焦點團體訪談分析結果,包括9題 特定情境的評估,1題整體性的評估(第10題),蔬菜、水果各有10題。

(25)

時間」(第1、2題),2題屬於「一般性飲食習慣」(第5、6題),另外3題 則各屬於物質環境影響力中的「產品」(第9題)、「價格」(第7題)和

「通路」(第8題)概念。作答項為「完全沒把握」(1)~「完全有把握」

(5), 得分愈高,代表對於攝取足量蔬菜/水果的信心程度愈高。題目範 例如下:

1.當我生活作息不正常時,

我對於能每日攝取3份蔬菜… 完全沒把握 1 5 完全有把握 我對於能每日攝取2份水果… 完全沒把握 1 5 完全有把握

七、家庭/朋友社會支持

為了測量有關「人際社會影響力」對於蔬果攝取行為的影響,本 研究以「家庭/朋友社會支持」變項來測量家人/朋友對於蔬果攝取的社 會 性 支 持 。 題 目 編 製 依 據 焦 點 團 體 訪 談 結 果 , 並 參 考Cullen et al.(2001)、Vereecken(2005)的研究,由受試者評估來自家人/朋友有關 蔬果攝取的支持性行為的出現情況。其中包括:供應功能(第1、2題)、

規範控制(第3、4題)、形塑經驗(第5題)、訊息提供(第6、7題)、友伴功 (第8、9題) 和行為模範(第10、11題)。作答項為「從未如此」(1)~

「總是如此」(5),得分愈高,代表受試者感受到來自該對象的社會支 持程度愈高。題目範例如下:

1.我的家人們會

供應我蔬果……… 從未如此 1 2 3 4 5 總是如此

(26)

八、自覺蔬果攝取障礙

為了測量質性研究結果中的「物質環境影響力」,本研究以「自 覺蔬果攝取障礙」變項來涵括其中產品、價格及通路的部分概念。此 變項主要是測量受試者在特定情境中,攝取足量蔬果時,可能遭遇困 難的障礙程度。題目格式參考Dittus et al.(1995)的研究,題目內容則依 據焦點團體訪談分析結果,蔬菜、水果各11題。其中測量價格因素的 有2題(第1、2題)、通路因素有3題(第3~5題)、儲存問題1題(第6題)、食 用便利性2題(第7、8題)、蔬果品質有3題(第9~11題)。問卷題目由受試 者評估在特定障礙情境下,無法攝取足量蔬果的影響程度。作答項為

「從未如此」(1)~「總是如此」(5),得分愈高,代表自覺障礙程度愈 大。題目範例如下:

1.我會因為蔬果價格昂貴而

無法每日攝取3份蔬菜………… 從未如此 1 2 3 4 5 總是如此 無法每日攝取2份水果………… 從未如此 1 2 3 4 5 總是如此

九、飲食行為及相關變項

1. 一日餐數:最近一星期內,平均一日用餐次數。

2. 在家用餐頻率:最近一星期中,在家用餐的次數多寡情形。

3. 素食習慣:平時吃素的飲食習慣。

4. 蔬菜/水果攝取量的認知:對於蔬菜/水果建議攝取量的認知。

5.便秘狀況:最近一個月內是否有自覺便秘的情形。

(27)

7. 自覺健康狀態:自覺整體的健康狀態。

變項計分方式及意義詳見表3-6。

十、社會人口學變項

包括性別、年級、出生年次、身高、體重、居住狀況、生活費(每 月)及飲食費(每日)。其中身高、體重的資料在回收後,由研究者換算 成BMI (Body Mass Index)值。

參、預試

預試是以樣本學校其中的兩所學校,在樣本班級以外各選取兩個 授課班級,共四班,計184人為樣本。於94年11月進行班級團體施測,

共回收178份(96.7%)有效問卷。預試信度分析結果,各量表的內部一致 性信度係數Cronbach’s α值介於.79~.94之間,詳細數值列於表3-7。預 試後針對學生填答反應,進行若干文字敘述的修改。

(28)

3-6 飲食行為及相關變項計分方式與意義

變項名稱 計分方式 分數意義 變項性質

一日餐數 開放式填答 平均一日用餐次數 等距變項 在家用餐頻率 1:沒有

2:1~2次 3:3~4次 4:5~6次 5:7次 6:7次以上

每週在家用餐頻率 次序變項

素食習慣 1:幾乎不吃素 2:偶而吃素 3:大多時候吃素 4:幾乎都吃素

吃素的飲食習慣 次序變項

蔬菜攝取量的認知 水果攝取量的認知

1:太少 2:適中 3:太多

對於蔬菜/水果建議 攝取量的認知

次序變項

便秘狀況 0:否 1:是

最近一個月的 自覺便秘情形

類別變項 減肥經驗 0:否

1:是

最近一個月的 減肥經驗

類別變項 自覺健康狀態 1:非常不好

2:不好 3:普通 4:好 5:非常好

最近一個月的 自覺整體健康狀態

次序變項

表3-7 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

預試 正式施測

量表名稱 題數

n Cronbach’s α n Cronbach’s α 蔬果攝取結果期望 11 178 .85 1059 .84 蔬菜攝取自我效能 10 171 .90 1057 .89 水果攝取自我效能 10 171 .88 1053 .89 蔬果攝取家人支持 11 173 .90 1031 .88 蔬果攝取朋友支持 11 170 .94 1029 .93 自覺蔬菜攝取障礙 11 175 .79 1058 .84

(29)

肆、資料收集

問卷施測方式是由樣本班級的授課教師進行班級團體自填問卷施 測,完成填答所需時間約20~30分鐘。正式施測於94年12月22日至95年 1月13日之間完成。共發出1293份問卷,回收1170份(90.5%),其中有效 問卷為1071份(82.8%)。回收問卷之校別及系科別分佈見表3-8。正式施 測 之 信 度 分 析 結 果 , 各 量 表 內 部 一 致 性 信 度 係 數Cronbach’s α 介 .83~.93之間,詳細數值見表3-7。

表3-8 研究樣本學校別、系科別分佈

學校別分佈 系科別分佈

學校名稱 n(%) 系科名稱 n(%)

致遠管理學院 51(4.76) 企業管理系 87(8.13) 淡江大學 49(4.58) 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 82(7.66) 修平技術學院 48(4.48) 應用英語系 74(6.92) 樹德科技大學 47(4.39) 機械工程系 67(6.26) 國立東華大學 45(4.20) 財務金融學系 53(4.95) 中原大學 45(4.20) 資訊工程學系 48(4.49) 中國科技大學 45(4.20) 建築工程系 45(4.21) 大仁科技大學 43(4.01) 室內設計系 44(4.11) 中台科技大學 43(4.01) 土木工程系 43(4.02) 國立交通大學 42(3.92) 藥學系 43(4.02) 致理技術學院 42(3.92) 醫務管理系 43(4.02) 國立宜蘭大學 41(3.83) 英文學系 42(3.93) 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41(3.83) 幼兒保育系 42(3.93) 亞東技術學院 40(3.73) 食品科學系 42(3.93) 國立陽明大學 39(3.64) 教育學系 39(3.64) 高苑科技大學 38(3.55) 環境資源學系 29(2.71) 中華技術學院 38(3.55) 資訊管理學系 25(2.34) 國立嘉義大學 35(3.27) 衛生教育學系 19(1.78)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34(3.17) 休閒運動保健系 19(1.78)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33(3.08) 生命科學系 18(1.68) 興國管理學院 31(2.89) 醫學系 18(1.68)

(30)

3-8 研究樣本學校別、系科別分佈(續一)

學校名稱 n(%) 系科名稱 n(%)

育達商業技術學院 28(2.61) 電子工程系 16(1.50) 華夏技術學院 27(2.52) 美勞教育學系 16(1.50) 嶺東科技大學 22(2.05) 初等教育學系 15(1.40) 景文技術學院 22(2.05) 國際貿易系 15(1.40)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19(1.77) 應用數學系 14(1.31) 美和技術學院 19(1.77) 護理學系 8(.75) 輔英科技大學 18(1.68) 會計學系 6(.56)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 15(1.40) 外國語文學系 5(.47) 生物科技學系 5(.47) 社會教育學系 4(.37) 財政稅務系 4(.37)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2(.19) 電機與控制工程系 2(.19) 資訊與圖書館學系 2(.19) 物理治療系 2(.19) 電機工程系 2(.19) 視覺傳達設計系 2(.19) 資訊教育學系 1(.09) 地理學系 1(.09)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1(.09) 電子物理學系 1(.09) 應用化學系 1(.09) 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1(.09)

心理系 1(.09)

大眾傳播學系 1(.09) 經濟學系 1(.09) 觀光事業系 1(.09) 總計 1071(100) 總計 1070(100)

伍、資料分析

資料回收後,以SPSS for Windows 11.5進行描述性統計和變項間的 相關性分析。使用的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量數、偏態、峰度、

Mahalanobis Distance、相關分析、χ2-test、因素分析、ANOVA-test、

(31)

MANOVA-test 等 。 另 外 , 研 究 模 式 的 檢 驗 則 採 用 結 構 方 程 模 式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的方法,以LISREL 8.72軟體進行統計分 析。運用統合模型分析的概念進行線性結構模式的參數估計,及整體 模式適配度考驗。多群體(multi-group)的結構方程模式統計分析則用於 檢驗模式複核效度及調節變項的分析。

關於模式適配性的評鑑,採用表3-9所列的各項指標及參考值。其 中χ2值會隨著樣本數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同時再檢視χ2/df的比值。目 前對於χ2/df值的可接受標準並沒有一致明確的看法,學者有的建議小 5、也有小於3或小於2的看法(Kline, 2005)。本研究採用Kline(1998)小 於3的標準為參考值。

(32)

3-9 模式適配評鑑指標及參考值

指標 指標意義 參考標準

χ2 理論模型與觀察值的契合度 P>.05 χ2/df 考慮模式複雜度後的卡方值 <3

GFI 假設模型可以解釋觀察資料的比例 >.90 AGFI 考慮模式複雜度後的GFI >.90

PGFI 考慮模式的簡約性 >.50

NFI 比較假設模型與獨立模型的卡方差異 >.90 NNFI 考慮模式複雜度後的NFI >.90 CFI 假設模型與獨立模型的非中央性差異 >.95 SRMR 標準化假設模型整體殘差 <.10

RMSEA 模式與母群體共變數矩陣的適配缺乏性 <.05 良好適配 .05~.08 合理適配 .08~.10 普通適配

>.10 不良適配 註: χ2/df=Normed Chi-square

GFI=Goodness-of-Fit Index AGFI=Adjusted GFI PGFI=Parsimony GFI NFI=Normed Fit Index NNFI=Non-Normed Fit Index CFI=Comparative Fix Index

SRMR=Standardized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 RMSEA=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

資料來源:邱皓政(2003)、黃芳銘(2004)、Diamantopoulos & Siguaw(2000)、

Kline(1998, 2005)。

數據

表 3-1  焦點團體訪談樣本學校資料一覽表  代號  學校名稱  學制  體系  所在地  周邊環境  訪談時間  A  大漢技術學院  獨立學院 技職  花蓮縣  郊區  2005.5.10  10:20~11:40 B  中原大學  綜合大學 一般  桃園縣  都會區  2005.5.19  16:00~17:00 C  花蓮師範學院 a 獨立學院 師範  花蓮市  近市區  2005.6.2  15:00~16:00 D  正修科技大學  科技大學 技職  高雄縣  都會區  2005.6.6  1
表 3-2  焦點團體受訪者資料一覽表  代號 a   性別  系科  學制年級  居住狀況 蔬菜攝取頻 率(次/日)  水果攝取頻率(次/日)  A1  男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學校宿舍 4.29 2.31  A2  男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學校宿舍 2.64 0.58  A3  男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學校宿舍 1.25 0.15  A4  女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在外租屋 1.33 0.20  A5  男  土木工程  四技三年級  住家裏  1.93 1.43  A6
表 3-2  焦點團體受訪者資料一覽表(續) E1  男  土木工程  大學三年級  在外租屋 2.68 1.10  E2  男  土木工程  大學四年級  在外租屋 1.27 0.80  E3  男  土木工程  大學一年級  住家裏  1.07 0.43  E4  女  日文  大學一年級  學校宿舍 0.81 0.39  E5  女  中文  大學三年級  住家裏  1.80 1.23  E6  女  日文  大學一年級  住家裏  1.02 0.86  E7  男  日文  大學一年級  學校宿舍
表 3-4  母群與樣本學校分佈差異顯著性檢定  母群學校  樣本學校  項目  N % n %  χ 2 (d.f.)  一般  61 42.1 9 30.0  技職  75 51.7 18 60.0 體系別  師範  9 6.2 3 10.0  1.75(2)  大學  75 51.7 18 60.0  學制別  獨立學院  70 48.3 12 40.0  .684(1)  公立  51 35.2 9 30.0  公私立別  私立  94 64.8 21 70.0  .295(1)  註:表中χ 2
+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行為 描述行為時不要有批判成分 影響 說明行為對團隊/其他人的影響 期望 說明預期會採取甚麼改進性行為 結果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本研究以取自石門水庫地區之低塑性黏土為研究對象,以浸水直

謝函亘﹝32﹞以衣夾為研究對象,採用 TRIZ 創新之方法,結合綠色設計(Green

本研究採用的方法是將階層式與非階層式集群法結合。第一步先運用

歷史文獻回顧法又稱史學方法、史學研究法、歷史法或歷史研究法。歷史文獻回顧 法的英文名稱除了 Historical Method 之外,亦有 Historical Research、Historical Study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吸取更多課本以外之課外知識。基於此,本研究希望可以透過實際觀察、焦 點訪談的研究過程當中去發現學生學習之情況及態度,探討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