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好的開始大於成功的一半-投打對決的致勝之道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好的開始大於成功的一半-投打對決的致勝之道"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運動競技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好的開始大於成功的一半 -投打對決的致勝之道. 研 究 生:魏琮霖 指導教授:劉有德. 中華民國 108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好的開始大於成功的一半-投打對決的致勝之道 2019 年 6 月 研 究 生:魏琮霖 指導教授:劉有德 摘要 在棒壘球運動中投手扮演著攸關比賽勝負的重要角色。投手如果能夠在投打對決 第一球取得好球時,有壓制上壘率的趨勢。而在這瞬息萬變的球場上,場上的情境如何 影響投手的第一球配球模式是值得關注的議題。目的:本研究目的為探討壘球比賽中投 手對決打席第一球,在壘上情境、出局數情境、進壘角度、第一球結果以及打擊結果間 之關係。方法:以影片標記方式分析 2018 年企業女子壘球聯賽 59 場例行賽,再以卡方 適合性檢定以及卡方獨立性考驗檢驗各項變量。結果:一、投手普遍都以外角球進行第 一球的配球策略。二、投手取得第一球好球時與該打者出局的結果有高關聯,反之第一 球壞球時,則與該打者上壘有高關聯。三、投手會依據不同壘上情境進行不同進壘角度 的配球策略;但在不同出局數情境下投手不會有偏好進壘角度的投球策略。結論:當投 手第一球為好球時,會降低打者上壘機率,而當投手面對打席的第一球為壞球時,則有 較高機率讓打者上壘的現象。. 關鍵詞:投手配球策略、投球進壘角度﹑棒壘球比賽情境. i.

(3) Well begun is more than half done: the contest between pitchers and batters June, 2019 Author: Wei, Chung-Lin Advisor: Liu, Yeou-Teh. Abstract In baseball and softball games, the pitcher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etermining the win or lose of the game. If the pitcher can get a strike in the first pitch of each plate appearance, there is a tendency to suppress the on base percentage (OBP). In this ever-changing field, how the situation on the court affects the pitcher's first pitches pattern is worth concerning.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among the pitcher's first pitches, the situation on the base, the number of outs, pitch locations, the result of the first pitching, and the outcome of the battings in the softball game. Method: Videos of fifty-nine regular games of the 2018 Women's Softball League were used for recording data, and the Chi-squared test of Goodness-of-Fit and the Chi-Squared test of independence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es. Results: First, the pitchers generally used the outside pitch as the strategy for the first pitching. Second, the pitcher's getting a strike in the first pitch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result of the batter's out whereas the ball in the first pitch ha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the batter's being awarded a base. Third, the pitchers adapted different pitch locations as a strateg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on the base. The pitching location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different contexts of the outs. Conclusion: When the pitcher's first pitch is a strike, the batter's OBP will be lower; if the pitcher’s first pitch is a ball, the batter's OBP will be higher.. Key words: pitch pattern, pitch location, context of baseball and softball game. ii.

(4)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 目次 ........................................................................................................................................... iii 表次 ........................................................................................................................................... vi 圖次 .......................................................................................................................................... vii.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2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2 第四節 研究範圍 ............................................................................................................ 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 3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 3 第七節 操作性名詞定義 ................................................................................................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壘球運動的發展 ................................................................................................ 5 第二節 投打對決 ............................................................................................................ 6 第三節 上壘率相關數據研究 ........................................................................................ 8 第四節 棒球場上不同情境 ............................................................................................ 9 第五節 前導研究 .......................................................................................................... 11 第六節 文獻總結 .......................................................................................................... 13. iii.

(5)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15 第一節 研究對象 .......................................................................................................... 15 第二節 研究工具 .......................................................................................................... 15 第三節 研究步驟 .......................................................................................................... 15 第四節 標記順序與內容 .............................................................................................. 16 第五節 記錄者信度 ...................................................................................................... 1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17. 第肆章 研究結果 ............................................................................................. 18 第一節 信度檢驗 .......................................................................................................... 18 第二節 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 ...................................................................................... 18 第三節 投手第一球結果與打者打擊結果之關聯 ...................................................... 20 第四節 壘上情境與出局數情境 .................................................................................. 20 第五節 場上情境與第一球結果 .................................................................................. 22. 第伍章 討論 ..................................................................................................... 24 第一節 投手第一球的配球策略 .................................................................................. 24 第二節 好壞球與上壘或出局 ...................................................................................... 24 第三節 投打對決情境間的配球 .................................................................................. 25 第四節 場上情境與第一球的關聯 .............................................................................. 26.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28. iv.

(6) 引用文獻 ............................................................................................................. 30. v.

(7) 表 次. 表 2-1 五種配球形式............................................................................................................... 7 表 2-2 上壘率計算公式........................................................................................................... 9 表 3-1 標記內容細項範例..................................................................................................... 16 表 4-1 記錄者內及記錄者間信度 Kappa 值 ........................................................................ 18 表 4-2 所有打席第一球進壘角度數量分佈......................................................................... 19 表 4-3 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與投手第一球結果之列聯表................................................. 19 表 4-4 投手第一球結果與打者打擊結果之列聯表............................................................. 20 表 4-5 出局數情境與壘上情境之列聯表............................................................................. 21 表 4-6 出局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之列聯表......................................................... 21 表 4-7 壘上情境與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之列聯表............................................................. 22 表 4-8 出局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結果之列聯表................................................................. 22 表 4-9 壘上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結果之列聯表................................................................. 23. vi.

(8) 圖 次. 圖 3-1 研究步驟流程圖......................................................................................................... 16 圖 4-1 所有投打對決之打席第一球進壘角度分佈............................................................. 19. vii.

(9)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近年來,科技的進步日行千里,資料上的取得與資訊上的蒐集相較於過往變得更加 容易,帶給人們許多生活上的便利。而在競技運動與體育教學的過程,科技的便利同時 也帶給體育與運動專業人員不少實質上的益處,特別是科技記錄的便利性,它能讓教練、 選手、體育教師以及運動科學研究人員在接觸實務的過程,給予最立即的訊息與資訊。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比賽表現分析主要是透過客觀觀察運動員在競技場上的表 現,找尋影響比賽成績的任何因素將其歸類,藉以針對技術與表現之不足,擬定比賽方 針並修改訓練計畫,進一步提升運動員在競技場之表現(陳佳郁、劉有德,2010)。 比賽節奏快速並具高度開放性是球類運動的特色,不管是個人或團隊的競賽項目, 在比賽中的打法以及戰術特殊性,即使在不同時間面對不同競賽對手,亦存在個別的獨 特性(McGarry, Anderson, Wallace, Hughes, & Franks, 2002)。既然看似變化多端的戰術與 打法,其實是有跡可循的,所以分析比賽表現之因素也是一種與生理學、心理學、生物 力學同樣可以提供訓練基礎的知識來源。如何針對球場上的表現趨勢與勝敗因素進行歸 納與分析,對於往後的訓練、選材及戰術應用是非常值得進一步討論的議題。 有關棒壘球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的表現指標,現今已整理發展出許多可供參考的變 項,例如:防禦率 (Earned Run Average, ERA),可做為檢視投手每場比賽的失分情形; 打擊率(Batting Average, BA 或 AVG),做為評估打者打擊之能力。這些表現變項可以直 接反應選手在球場上的能力特性甚至可以做為表現指標,而更便利的是,這些表現數據 都可以直接在大部分的職業棒球聯盟官方網站取得,這對於分析人員與球隊經理確實是 一大福音,但在美國職棒大聯盟官方網站所公布的統計數據裡,投手、守備以及打擊的 表現數據多達 70 多種,如何解釋這些數據並應用於訓練、選材等實務上是專業從業人 員需要進一步著手的重要工作。 投打對決,在棒壘球比賽中是一項令所有球迷為之瘋狂的一個環節,每每出現強投 1.

(10) 豪打的經典對決,都會讓死忠的球迷津津樂道、樂此不疲討論好幾回。而在投打對決的 過程,身為防守方第一道防線的「投手」首要任務是防止攻擊方打者將球擊出成為跑壘 者,並阻止打者上壘與進壘推進(陳義煌、張世明,2017)。許多學者指出投手在比賽的 過程中扮演著關係球隊是否取得勝利的關鍵角色,也是影響整場比賽的靈魂人物(高英 傑,1996;陳志成,2012)。過去文獻也指出投手的被上壘率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 (陳志成、陳天賜、陳彥蓁、于馥華,2009)。投手除了在投打對決的第一球表現,具有 影響打者上壘機率的趨勢(潘俊榮、鄭安城,2016),在不同出局數情境與不同壘上情境 下,投手也會依據有不同場上變化挑選適合的應對措施;同樣的在不同場上的狀態下打 者也會選擇不同的攻擊策略(何献凡、張思敏、陳書瑋,2012)。 過去有關於投手的比賽表現分析大多對於球種、球速、投球進壘角度、球數情境的 投球表現做分析與討論,鮮少針對投手在不同場上情境的投球表現做分析及研究。在比 賽表現的分析文獻中也發現,比賽中的上壘率關係著比賽能否取得勝利(葉益銘、楊朝 行、陳寶源,2008;姚瑞博,2009),而投手面對打者的第一球為好球時,有普遍壓制打 者上壘率的趨勢(潘俊榮、鄭安城,2016)。如果可以進一步瞭解,投打對決的過程中, 投手在不同情境的第一球投球策略與趨勢,可能更進一步的掌握影響球賽的勝利因素。.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以上的問題背景,本研究希望了解壘球比賽中投手對決打者第一球,是否在壘 上情境、出局數情境、進壘角度、第一球結果以及打擊結果間具有關聯性。.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以上之研究目的,本研究之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一、投手面對打者投出第一球的進壘角度是否具有不同分佈? 二、投手面對打者第一球結果與進壘角度是否具有關聯性?. 2.

(11) 三、投手面對打者第一球結果與打擊結果是否具有關聯性? 四、比賽中出局數情境與壘上情境是否具有關聯性? 五、比賽中出局數情境與進壘角度是否具有關聯性? 六、比賽中壘上情境與進壘角度是否具有關聯性? 七、比賽中出局數情境與第一球結果是否具有關聯性? 八、比賽中壘上情境與第一球結果是否具有關聯性?.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 2018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網路轉播之例行賽中 59 場賽事作為影片標記分析 之內容範圍。.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僅觀察 2018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之賽事,研究結果推論至其他層級的壘球比 賽或棒球比賽應有所保留。因標記分析影片為網路直播或體育台所提供之轉播影片,錄 影中會有精彩重播之情形,可能影響記錄的完整性,如遇到類似情形則不予記錄,但將 記錄發生之次數。. 第六節 研究重要性 本研究以記錄投手在場上不同情境下對決打者第一球之進壘角度,好、壞球結果, 及打者是否上壘等之投球表現,以了解各變項間之關係,作為提供教練以及選手於比賽 表現或訓練的實質建議。. 3.

(12) 第七節 操作性名詞定義 一、打擊者上壘次數: 經安打或保送之打擊者上壘次數。 得點圈有人: 二、攻擊方壘上情境為二壘或二壘以上壘包有人,包含:二壘有人,三壘有人,或一、 二、三壘任兩壘有人,及滿壘。 三、不同壘上情境: 防守方的投手,面對攻擊方打者時,當時攻擊方佔據壘上的狀態。分為:無人在壘、 一壘有人、得點圈有人。 四、進壘角度: 投手面對打者,投出的球經過本壘板之路徑位置。其分類為:內角、中間、外角。 以右打者為例,依據捕手位置,球經過本壘板到捕手右手邊為外角球,左手邊為內角球, 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為中間進壘角度;左打者時,通過本壘板到捕手左手邊為外角球,右 手邊為內角球,同樣介於以上兩者之間為中間進壘角度。 五、打擊結果內容: (一)好球:包含主審宣判此球好球與打者揮棒落空,以及被打者擊成界外,以上三 種情境為第一球結果之好球。 (二)壞球:只有裁判宣判該球為壞球。 (三)打擊出去:該球被打擊者有效打進場內後進行跑壘。. 4.

(1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壘球運動的發展 壘球運動可能與棒球皆源自於英國的板球(cricket),自十八世紀由英國校長帶進美 國,經多次修改比賽進行的方式後在美國各地盛行 (樊正治,1975)。另一有關壘球運動 起源的說法,則是由美國芝加哥的划船俱樂部成員於 1887 年的狂歡節,在室內體育館 根據棒球運動的形式創造投擲拳擊手套的遊戲,進而發明了壘球運動 (陳紹富,1964)。 提到壘球運動的濫觴,期刊文獻與網路資源為之眾多,各方學者眾說紛紜,雖然沒有一 個非常明確且確實的依據,但可以知道的,壘球運動是由棒球運動演變而來的(陳紹富, 1964;王逸綺,2014;孫佳婷、施登堯,2016)。壘球運動根據技術與動作的層級,可再 細分為快速壘球與慢速壘球。因棒球與壘球之間除了器材、場地的規格不同外,最大的 差異只在於跑壘規則及投球動作 (中華民國壘球協會,2018),所以無論在進行比賽的方 式或是大部分的技能動作,這兩種運動均相當類似 (王逸綺,2014;孫佳婷、施登堯, 2016),以致壘球受歡迎的程度,一點也不輸給號稱台灣國球的「棒球」。 壘球運動在台灣風行的程度,不難從休閒運動和假日賽會的參與人數得知,壘球是 一項與棒球一樣熱門的競賽運動。在壘球運動尚未發展時,因棒球運動須具備高度的技 術與專業,使得想從事此運動者,將原先細膩而複雜的棒球規則加以修改,因此訂定了 快速壘球之規則(吉村正,1994)。而快速壘球運動扔需具備較為激烈的運動動作,所以 再次針對快速壘球規則加以修訂與簡化,因此有了慢速壘球運動的產生(王元聖、黃俊 傑、李育中,2004)。依據上述壘球運動的分類,可從技術層級以及動作要求細分為快速 壘球(fast pitch softball)和慢速壘球(簡稱慢壘,slow pitch softball)兩種競賽模式。比起以 休閒為主要目的的慢壘運動,快速壘球在台灣的發展有較悠久的歷史,而在國際賽事也 有不凡的成就(曾信彰、聶喬齡,2015)。有關於棒球與快速壘球比賽之差異,除了使用 的球、球棒與場地大小的不同,在壘球的跑壘規則規定,壘上跑者必須等到投手投出球 的那一刻才能離開壘包,而棒球則能夠在投手投球前提前離開壘包(王富雄等,2014;中 5.

(14) 華民國壘球協會,2018)。在動作技術的差異上,最主要的是投手的投球動作,棒球規則 中沒有明確規定投手在投球過程中手臂的動作形式,但快速壘球的投球動作則是規定必 需讓投球手臂在身體矢狀面旋轉一圈 (陳羿揚、邱文信、劉亮吟,2014)。 有關於壘球運動的研究發展,過去的學者曾針對體能及運動表現探討訓練方式的效 果差異(李金為、侯昌連、周德倫,2017;邱睿昶、楊孟勳、陳德海、李竹圍,2007),也 有學者針對壘球投手的投球作動做進一步的分析與討論(孫佳婷、施登堯,2015;石昇文, 2009)。而在運動行為的研究議題裡,也有學者針對壘球運動員的動體視力,進行一連串 的差異比較(劉雅甄,2016)。關於比賽表現分析之研究,大部份都是圍繞著棒球運動作 為研究的對象進行分析及探討,又因鮮少直接針對壘球比賽做為了解與分析,也因為兩 者具有極高的相似性,以棒球的科學發展研究作為了解壘球運動的基礎是有跡可循的, 所以本研究以棒球及壘球兩者作為研究的基礎,進一步針對壘球運動之表現分析作為探 討的文獻依據。. 第二節 投打對決 棒壘球比賽是由兩隊選手輪流扮演攻擊與防守的球類競技運動,依據棒球規則,防 守方的首要任務是盡可能防止攻擊方擊球員擊球後成為跑壘者,並防止其上壘與進壘推 進(陳義煌、張世明,2017)。而投手角色是防守方的第一道防線,所謂「三分靠打擊, 七分靠投手」 ,投手戰力是關係著比賽勝負重要的一環(廖文男、葉啟川、高英傑、彭國 平,2003;高英傑,1996;陳志成,2012)。所以在棒球比賽的過程,投手是扮演著球隊 中的重要人物,也是阻止攻擊方侵城略地的重要角色。 投手在投打對決的過程,會運用不同球路的球種與不同進壘角度的投球以及不同球 速變化的差異,藉此達到破壞打者之攻擊節奏及擊球點之效果,幫助自己能夠在對決中 取得勝利(彭怡千、王苓華,2009)。而投手與捕手的配球策略可大致分為五種形式(詳見 表 2-1)。一、縱向的變化:運用好球帶上下方角度的搭配。二、橫向的變化:運用好球 帶內外角的搭配。三、縱、橫向的變化:運用好球帶上下對角線的搭配變化。四、球道. 6.

(15) 的變化:連續投出相同角度的球但球種不同。五、球速的變化:運用相同的投球動作, 投出不同球速的球(曾慶裕,1999)。 表 2-1 五種配球形式 變化種類. 例. 縱向的變化. 先投出內角高球,再投內角低球。. 橫向的變化. 先投出內角直球,再投出外角滑球。. 縱向、橫向的變化. 先投出內角高球,再投出外角低球。. 球道的變化. 先投一次外角直球,再投相同角度之滑球。. 球速的變化. 在球速較快的搭配中,適時穿插變速球的搭配。. 大聯盟投手平均每小時 86 英里的快速球,只需要 0.45 秒的時間就能通過本壘,而 普遍一般的打者都需要 0.20 秒時間才能完成揮擊動作,因此站在打擊區上的打者必須 在 0.25 秒的時間決定是否揮擊(Williams & Underwood, 1970)。因女子壘球投捕距離縮短 至 13.11 公尺,以平均球速每小時 100 公里換算,所投的球會以 0.47 秒的時間通過本 壘。雖說這看似不到半秒的對決,對於投手來說是相對優勢的,但要在這瞬息萬變的球 場,讓站在捕手後方的主審喊出第三個好球是相對困難的。所以在投打對決的過程中投 手如果可以先發制人,搶先拿下第一球的好球,就等於取得三分之一的優勢。從這個觀 點,潘俊榮、鄭安城(2016)進一步的指出五項投打對決的過程投手第一球搶下好球的重 要性。分別為一、取得球數上的領先;二、充分運用各種球種;三、減少投手用球數; 四、以利防守方防止攻擊方戰術執行;五、加快比賽節奏。 蔡文星(2005)分析日本隊松坂大輔選手在國際賽取得勝投表現之配球策略。研究裡 所分析的比賽中,松坂大輔投手面對中華隊主投七局,投球數共 98 球,共面對 25 個打 席。分析結果顯示,該場比賽中 98 次的投球出現 70 顆好球,28 顆壞球,好球率高達 71%。在該場比賽面對 25 個打席中,第一球好球率高達 84%,壞球率佔 16%;第一球 的進壘角度多以外角做為搭配佔 64%,其次是內角 20%與中間 16%。 劉榮華(2016)分析 21U 棒球錦標賽中華隊投手郭俊麟在冠軍賽取得勝投表現之配球. 7.

(16) 策略。該場比賽郭俊麟對決日本隊主投 7 局,面對 26 個打席,投球數共 103 球。分析 結果發現,103 次的投球中,好球率高達 69%,壞球率為 31%。26 個打席中第一球好球 率高達 69%,壞球率為 31%。第一球之進壘角度多以外角面對打者佔 65%,其次是內角 23%,與中間 12%。 根據以上文獻了解,投手為比賽中關係著勝負之重要角色,投手在投打對決的過程 中會以不同配球策略破壞打者攻擊節奏,以至於在對決中取得勝利。在投打對決的第一 球,投手如果可以提高好球的機率,取得勝利的過程將是無往不利。. 第三節 上壘率相關數據研究 現今棒球分析數據發展多元,其中已發展出許多分析數據能夠有效檢視球員在球場 上的表現以及能力(劉薏涵,2013;許懷中、黃致豪,2017),相對的球隊整體狀況與需 求也能透過數據分析的方式加以檢核及改善。因為數據的發達與便利,國內外許多研究 學者相繼探討影響棒壘球比賽勝負的關鍵及因素。 有關於棒球統計的研究,必須要提到影響近代棒球數據統計的先驅 Bill James。他 於 1977 年自費出版第一版《Baseball Abstract》一書,而當時他任職於罐頭工廠的保安 員,以他自己創造的許多統計方法與數據開啟了棒球統計的濫觴。而後這些數據分析方 式廣泛被播報員或媒體以及專欄作家應用(Schwarz, 2004),由於 Bill James 對於棒球數 據的研究與發展,使得現今許多職業球團利用棒球分析數據來進行球隊戰力補強及作為 評估之依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美國職棒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經理 Billy Beane,他將 棒球數據統計學奉為圭臬,儘管早期這些棒球統計數據被視為「不入流的怪異數據消 遣」,但 Beane 還是堅持自己獨到的見解,以證券交易的方式和棒球運動兩個不同世界 做連結,不以傳統選秀所重視的得分、打點、打擊率之表現數據,以及力量、速度、身 材這些先天條件做為主要參考依據,改為注重以往被大家忽略的上壘率。也因為他的獨 具慧眼幫助他在奧克蘭運動家隊的十餘年間成功帶領著球隊五度打進季後賽(游宜樺, 2008)。既然上壘率是關係棒球比賽勝負的重要因素,其數據之重要程度甚至超越打擊率. 8.

(17) 及選手的先天條件,這表示在比賽過程如果可以提高上壘的機率,就能夠進一步提高勝 利的機會,因為如此國內外學者爭相針對上壘率做進一步的解釋與檢驗。 有關於棒壘球比賽之上壘率,可以分為防守方投手之被上壘率以及攻擊方打者上壘 率兩種,因為檢視的對象不同,所以兩者在計算的過程也有些許差異。投手被上壘率之 計算方式是以投球局數為單位,計算被安打與保送之數量,用來檢視投手之每局被上壘 情形。而打者上壘率計算方式較為不同,是以打數、保送及高飛犧牲打的總和作為計算 單位,其中打數係指打擊手完成一次打擊,但不包括成功的犧牲觸擊、四壞球保送、觸 身球保送,及高飛犧牲打的次數(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9),用來檢視打者上壘之情 形(參閱表 2-2)。根據以上兩者不同之上壘率數據學者們進一步進行有關於比賽勝負的 探討,部分研究結果指出打者提高上壘率是獲得比賽勝利之關鍵(姚瑞博,2009;葉益銘、 楊朝行、陳寶源,2008;林亞文,2010;魏琮霖、劉有德,2018)。而在探討投手被上壘 率與比賽勝負的研究,也有部分學者支持只要投手在比賽的過程降低其被上壘的機率, 將會提升比賽勝利機率 (Houser, 2005;陳志成等,2009;潘俊榮、鄭安城,2016)。 表 2-2 上壘率計算公式 投手被上壘率. (被安打 + 保送) ÷ 投球局數. 打者上壘率. (安打 + 保送) ÷ (打數 + 保送 +高飛犧牲打). 根據以上文獻可以發現,上壘率是影響棒壘球比賽勝負的關鍵因素,而在計算上壘 率的數據中又可分為投手的被上壘率及打者上壘率兩種,且兩者皆有研究支持是取得比 賽勝利的重要因素,所以如果比賽過程能夠提高攻擊中的上壘率以及降低投手的被上壘 率,將能為球隊創造更容易勝利的機會。. 第四節 棒球場上不同情境 在這瞬息萬變的競技場,如何在爾虞我詐間取得勝利,靈活的戰術與出其不意的打 法是戰勝對方的必要手段,而選擇戰術與策略使用之過程,必須考慮球場上的各種情境。. 9.

(18) 在棒壘球比賽中,打者必須掌握壘上跑者的情境與出局數的狀況以及防守方的守備佈 陣,針對攻擊情境使用適合的戰術,才能將攻擊有效發揮取得分數。相對的身為防守方 第一道防線的投手,想要防止攻擊方得分,首要任務就是防止打者擊球以及成為跑壘者。 隨著比賽進行,投手在投打對決的過程會經歷各種不同情境。許子寧(2018)探討優 秀大專棒球投手在不同球數情境與配球策略之關聯,研究中將投打對決可能出現的十二 種不同的球數,與專家討論後分為四種球數情境,而依照球數情境越高,表示下一球的 重要性越大,也代表投手必須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在投打對決的過程,投手的配 球戰術會依據不同的球數情境,挑選適合的配球策略。 何献凡、張思敏、陳書瑋(2012)在棒球比賽內野守備戰術分析文獻中提到,隨著棒 球比賽的進行,球場上的不同出局數以及不同壘上跑者,在守備戰術的執行也會有不同 的調整,目的是為了阻止攻擊方推進壘上跑者進壘以及防止攻擊方下達有利於得分之戰 術。而在文獻內容也指出,二人出局的情況下,因為出局數不利於攻擊方,可用的攻擊 戰術受到限制,所以在內野守備的佈陣中主要是以正常守備為主,再依據打擊者的特性 做應變的移防。而在任何壘上有跑者的狀態下,文獻中都一致認為防守方的佈陣需要多 加防範攻擊方執行觸擊、打帶跑、盜壘之戰術。所以依照上述內容,除了二人出局情境 以及壘上無人的情境外,攻擊方之攻擊戰術使用情形相對較頻繁,所以防守方須嚴加防 範攻擊戰術之發生。相對的投手在投打對決的過程是否也會依據不同的壘上跑者情境以 及出局數情境進行不同配球策略? 張鎧巖、林華韋(2016)探討第 26 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中,中華隊與中國隊在比賽中一 壘有跑者的情境下攻擊戰術的應用策略,研究對象以第 26 屆亞洲棒球錦標賽中華隊以 及中國隊各五場比賽為研究對象,觀察攻擊過程中一壘有跑者之情境,送壘觸擊、安全 觸擊、打帶跑、跑帶打與盜壘五種戰術應用情形。結果發現中華隊 25 次一壘有跑者的 攻擊機會,出現 9 次攻擊戰術的執行,分別為送壘觸擊 2 次、安全觸擊 1 次、打帶跑 1 次、跑帶打 4 次及盜壘 1 次。而中國隊 26 次一壘有跑者的攻擊機會,運用 16 次攻擊戰 術,分別為送壘觸擊 2 次、打帶跑 8 次及 6 次盜壘。在攻擊戰術的使用率的比較,中國 隊的 16 次相較於中華隊的 9 次在使用攻擊戰術上較為積極。研究者在文中特別提到, 10.

(19) 因為中國隊整體的跑壘速度快,常以速度壓迫對手,往後交戰時應以較容易看管一壘的 左投手做為應對策略。 雖然在看管一壘跑壘者時左投手相較於右投手便利,但如果一昧把防守任務都交給 投手一人,可能必須承受較大的輸球風險。舉例來說如果面對像國中隊這樣具有較高的 跑壘攻擊性球隊時,一壘有跑者的情況下,投手與捕手在配球上的慢速變化球使用過於 頻繁,豈不是大大提升對手執行盜壘的成功率呢?所以防守方防範攻擊戰術執行之策略 往往都不是投手一個人的表現,應配合場上的各種情境與捕手的配球及防守球員的合 作,才能有效降低攻擊戰術成功執行,以至於在對戰過程取得勝利。根據以上文獻,棒 壘球比賽的情境可以分為投打對決的球數情境以及攻擊方之出局數與壘上情境三種,如 何掌握場上的任何狀況並針對對決情境挑選適合的戰術,是教練與球員應進一步瞭解 的。. 第五節 前導研究 魏琮霖與劉有德(2018)探討壘球比賽打者第一球之進壘角度、好壞球與打擊結果的 關聯性。該研究記錄 2018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凱撒勇士隊打者對決新世紀黃蜂隊與福 添福嘉南鷹隊共 12 場例行賽之投打對決,以卡方獨立性檢驗,觀察打者第一球進壘角 度(內角、中間、外角)、第一球結果(好球、壞球、打擊出去)以及打擊結果(上壘、出局) 之關聯。研究過程透過 Simi Scout 標記分析軟體進行 12 場比賽共 384 個打席分析,研 究結果以凱撒勇士隊打者打席第一球結果與打擊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打擊者第一球為壞 球時與該打擊者上壘結果達顯著正關聯,而第一球為好球時該打擊者普遍與出局的結果 也達顯著正關聯(詳見表 2-3),χ2(2) = 6.515,p < .05,Cramer's V = .130,p < .05。 表 2-3 第一球結果與打擊結果列聯表 調整後殘差. 上壘. 出局. 打擊出去. -0.8. 0.8. 壞球. * 2.5. * -2.5. 好球. * -2. *2. 11.

(20) 註:* p < .05 達顯著關聯. 分析 384 個打席中第一球之進壘角度,因球賽轉播會有精彩重播,以至於 4 個打席 無法檢視進壘角度,而在剩下的 380 個打席中有 100 次出現內角、66 次出現中間角度、 214 次出現外角,外角球出現的比率高達六成,這呼應了在棒球投手配球分析研究的發 現,大部份投手採取第一球外角球作為配球策略(蔡文星,2005;劉榮華,2016)。以第 一球結果與進壘角度作關聯性的檢驗發現,大部份凱撒勇士隊打者通常都以中間角度進 行第一球的攻擊,而外角球則不出手(表 2-4),χ2(4) = 20.644,p < .05,Cramer's V = .165, p < .05。 表 2-4 進壘角度與第一球結果列聯表 調整後殘差. 內角. 中間. 外角. 打擊出去. 1.5. * 2.3. * -3.1. 壞球. -0.3. * -3.6. * 3.1. 好球. -0.5. * 2.3. * -1.3. 註:* p < .05 達顯著關聯. 將凱撒勇士隊在勝場與敗場分開進行統計檢視,利用第一球結果與進壘角度進行關 聯性檢定發現,在勝場時打者第一球外角球與壞球達顯著正關聯(表 2-5),χ2(4) = 17.428, p < .05,Cramer's V = .203,p < .05。而敗場時原本外角球與壞球具有高關聯之趨勢卻消 失了(表 2-6),χ2(4) = 19.531,p < .05,Cramer's V = .240,p < .05。 表 2-5 勝場之進壘角度與第一球結果列聯表 調整後殘差. 內角. 中間. 外角. 打擊出去. * 2.4. 1. * -3.1. 壞球. -0.5. * -2.9. * 2.9. 好球. -1.5. * 2.2. -0.4. 註:* p < .05 達顯著關聯. 12.

(21) 表 2-6 敗場之進壘角度與第一球結果列聯表 調整後殘差. 內角. 中間. 外角. 打擊出去. -0.5. * 4.3. * -2.6. 壞球. 0.1. * -2.2. 1.5. 好球. 0.2. -0.9. 0.4. 註:* p < .05 達顯著關聯. 根據以上結果進行三點討論,一、攻擊方之打者在投打對決的第一球盡可能不要讓 投手太容易取得第一球好球,以提升自身上壘之機率,進一步增加球隊獲勝機率。二、 大多投手都以外角球作為第一球配球策略,所以打者應提升外角球之選球與攻擊能力, 避免投手以利用外角球之策略取得第一球好球之優勢。三、第一球外角球較容易發生壞 球的結果,如果攻擊方能夠有效鑑別第一球外角球的好壞差別而不輕易追打壞球,則能 提升自身上壘機率,更提高球隊獲勝之機會。 雖然以上研究結果是以攻擊方之打者作為進一步的結果討論,但從防守方的角度檢 視可以理解,投手第一球取得好球的重要性關係著打者是否上壘,而投手的被上壘率又 影響著球隊是否取勝(Houser, 2005;陳志成等,2009;潘俊榮、鄭安城,2016)。投手通 常都以外角球作為第一球的配球策略,如果能夠以外角球搶下第一球好球之優勢,將能 夠更容易取得勝利。 前導研究只針對投打對決的過程進行上壘率及配球進壘角度的探討,正式研究中可 進一步對球場上的情境是否會有不同投手配球進壘角度及上壘率趨勢進行探討。. 第六節 文獻總結 根據以上文獻了解,壘球運動是以棒球演變而來,其技能型態與比賽進行的方式相 近,且我國女子壘球在國際賽的表現也相當亮眼,所以在受歡迎的程度上,壘球一點也 不輸給棒球。現今已發展出許多表現數據能夠量化球員的身價與成績,其中影響比賽勝 負之因素又以上壘率數據為主要關鍵之一。過去文獻指出投手是扮演著影響球賽勝負的 關鍵因素,投手面對打席第一球的好、壞不同,又影響著該打者的上壘率。而大部份的 13.

(22) 投手都以外角球作為第一球的配球策略。比賽中攻擊方會根據出局數與壘上情境的不 同,執行適合的攻擊戰術。而身為防守方第一道防線的投手,勢必也會對不同情境進行 不同的配球策略。探討投手是否面對在不同情境的打者第一球的投球中,具有不一樣的 配球表現、打擊表現、上壘表現,應可增加對壘球比賽表現內容的了解。. 14.

(23)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對象為 2018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參賽之五隊(凱撒勇士、福添福嘉南鷹、新 世紀黃蜂、台產鬥犬與葳格豹)進行 6 次循環賽共 60 場例行賽之賽事。因網路轉播無法 完整取得 60 場影片,所以只對 59 場賽事之影片進行標記分析。. 第二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 YouTube Downloader HD 及 Flash Video Downloader 影片下載軟體作為比 賽影片下載之工具。Simi Scout 9.2.1 標記分析軟體為主要分析工具,再以 Microsoft Excel 2016 作為資料整理工具,最後以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做為統計分析。. 第三節 研究步驟 研究者首先到 YouTube 與 Fox sports 網路影音平台,搜尋 2018 年企業女子壘球聯 賽之比賽影片。發現僅能取得所有 60 場例行賽中的 59 場比賽影片。再以 YouTube Downloader HD 及 Flash Video Downloader 影音下載程式進行 59 場比賽影片下載,再將 下載後的影片轉檔成可供 Simi Scout 標記分析軟體使用的 AVI 影片格式,接著再使用 Simi Scout 標記分析軟體進行標記分析。完成所有場次標記之後再以 Microsoft Excel 2016 進行資料整理,最後以 IBM SPSS Statistics 23.0 進行統計分析(詳見圖 3-1)。. 15.

(24) 搜尋影片. 下載影片. 影片轉檔. 標記分析. 資料整理. 統計分析. 圖 3-1 研究步驟流程圖. 第四節 標記順序與內容 標記內容以 59 比賽中所有投手面對打者之打席為單位,標記內容以投手的隊伍、 打席當下的出局數情境、壘上情境、第一球進壘角度、第一球結果以及打擊結果依序標 記。上述六項標記事項為本研究標記內容,表 3-1 顯示標記內容可能出現的標記細項。 表 3-1 標記內容細項範例 投手隊伍 凱撒勇士 福添福嘉南鷹 新世紀黃蜂 台產鬥犬. 出局數 情境. 壘上情境. 第一球 進壘角度. 第一球 結果. 打擊結果. 無人出局 一人出局 兩人出局. 無人在壘 一壘有人 得點圈有人. 內角 中間 外角. 好球 壞球 打擊出去. 上壘 出局. 葳格豹. 第五節 記錄者信度 本研究以兩位從事八年以上棒壘球運動之球員作為記錄者,記錄者分別記錄同樣的 三場隨機挑選自 2017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之賽事,兩位記錄者至少經過一個禮拜後再次. 16.

(25) 記錄同樣三場比賽,將每人兩次間的資料透過用 SPSS 23.0 分析軟體計算出 Kappa 值 (Cohen, 1960)作為記錄者內之信度;兩位記錄者之間的資料以 Kappa 值計算,作為記錄 者間信度。作為信度依據的 Kappa 值若未達到 0.8,則以討論與修正觀察標準的方式檢 討改進,直到 Kappa 值大於 0.8 才進入資料研究標記的階段。.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018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之 59 場例行賽中共記錄了投手面對 3563 個打席第一球的 數據,並以下列統計方式進行分析。所有統計顯著水準設為 α = .05。 一、以卡方適合性考驗檢驗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之分佈情形。 二、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視投手第一球結果與進壘角度是否具有關聯性。 三、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視投手第一球結果與打擊結果之關聯性。 四、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視出局數情境與壘上情境是否具有關聯性。 五、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驗出局數情境與進壘角度之關聯性。 六、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驗壘上情境與進壘角度之關聯性。 七、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驗出局數情境與第一球結果之關聯性。 八、以卡方獨立性考驗檢驗壘上情境與第一球結果之關聯性。. 17.

(26) 第肆章. 研究結果. 研究中所觀察記錄的 59 場例行賽中發生 52 次因精彩重播或轉播訊號延遲無法進行 觀察及標記外,另有 20 次投手在無好壞球的情況下根據規則主動授意裁判保送打者。 扣除上述情況之後研究過程總共記錄了 3592 打席,再將 29 筆包含妨礙打擊與沒有打擊 結果之打席(壘上隊友跑壘出局結束該局)去除,剩下 3563 打席進行統計分析。. 第一節 信度檢驗 兩名記錄者分別記錄同樣的三場隨機挑選自 2017 企業女子壘球聯賽之賽事,再將 六種不同標記內容分別進行記錄者間與記錄者內之信度檢驗。以卡方列聯表 Kappa 一致 性係數值為信度依據,檢驗結果 Kappa 值均大於 0.80(詳見表 4-1)。 表 4-1 記錄者內及記錄者間信度 Kappa 值 Kappa 值. 記錄者 1. 記錄者 2. 記錄者間 1. 記錄者間 2. 投手隊伍. 1. .992. .992. 1. 出局數情境. 1. .974. .982. .991. 壘上情境. .982. .956. .982. .974. 第一球進壘角度. .880. .808. .804. .806. 第一球結果. .990. .992. 1. .981. 打擊結果. .972. .986. .972. .986. 第二節 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 在 59 場例行賽中記錄的 3563 打席利用卡方適合性檢定檢驗所有投手在面對打席之 第一球進壘角度分佈發現,χ2(2) = 1031.780,p < .05 (見表 4-2)。投手面對打者第一球有 2043 個打席是以外角球進行第一球之配球策略。其次 1013 個打席是利用內角球進行第 一球的配球策略。中間之第一球配球策略只出現 507 個打席。圖 4-1 呈現打席第一球三. 18.

(27) 種進壘角度的百分比,外角球佔 57%,內角佔 29%,中間為 14%。 表 4-2 所有打席第一球進壘角度數量分佈 個數. 百分比. 預期個數. 殘差. 內角. 1013. 29%. 1187.7. -176. 中間. 507. 14%. 1187.7. -680. 外角. 2043. 57%. 1187.7. 856. 總數. 3563 內角 29%. 外角 57% 中間 14% 圖 4-1 所有投打對決之打席第一球進壘角度分佈 將第一球結果與第一球進壘角度進行卡方獨立性檢定,發現兩者間具有顯著關聯 性,χ2(4) = 157.756,p < .05,Cramer's V = .149,p < .05。進一步檢視調整後殘差,發現 第一球進壘角度中的外角及中間與三種結果均達顯著關聯性(表 4-3)。 表 4-3 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與投手第一球結果之列聯表 第一球 進壘角度. 調整後殘差. 第一球 結果. 總數. 內角. 中間. 外角. 打擊出去. 1.9 (158). * 8.1 (129). * -7.4 (208). 495. 壞球. -.5 (435). * -10.7 (110). * 8.1 (1009). 1554. 好球. -.8 (420). * 5.1 (268). * -2.9 (826). 1514. 19.

(28) 總數. 1013. 507. 2043. 3563.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第三節 投手第一球結果與打者打擊結果之關聯 將 59 場比賽共 3563 打席,進行投手第一球結果與打者打擊結果卡方獨立性考驗, 發現兩者間具有顯著關聯性,χ2(2) = 79.530,p < .05,Cramer's V = .149,p < .05。進一 步檢視調整後殘差,發現第一球為壞球與打席上壘,及第一球為好球與打席最後出局有 顯著正關聯,第一球為壞球與打席最後出局,及第一球為好球與打席上壘有顯著負關聯, 其調整後殘差絕對值均大於 1.96 (表 4-4)。 表 4-4 投手第一球結果與打者打擊結果之列聯表 打擊結果. 調整後殘差. 上壘. 總數. -.7. .7. (159). (336). 壞球. * 8.6 (642). * -8.6 (912). 1554. 好球. * -8.1 (396). * 8.1 (1118). 1514. 總數. 1197. 2364. 3563. 打擊出去 第一球 結果. 出局. 495.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第四節 壘上情境與出局數情境 將 59 場比賽共 3563 打席,進行出局數情境與壘上情境的卡方獨立性檢定,發現兩 者間具有顯著關聯性,χ2(6) = 273.463,p < .05,Cramer's V = .196,p < .05。進一步檢視 調整後殘差,發現只有壘上情境中的一人在壘與出局數情境中三種出局情境未達顯著關. 20.

(29) 聯性,其他壘上情境與出局數情境調整後殘差絕對值皆大於 1.96(表 4-5)。 表 4-5 出局數情境與壘上情境之列聯表 壘上情境. 調整後殘差. 出局數 情境. 總數. 無人在壘. 一壘有人. 得點圈. 無人出局. * 14.5 (813). -1.2 (269). * -14.7 (188). 1270. 1 出局. * -5.5 (515). .6 (285). * 5.4 (442). 1242. * -9.5. .6. * 9.8. (372). (242). (437). 1700. 796. 1067. 2 出局 總數. 1051 3563.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將打席第一球時的出局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進行卡方獨立性考驗,發現兩 者間無顯著關聯性,χ2(4) = 7.681,p = .104,Cramer's V = .033,p = .104 (表 4-6)。 表 4-6 出局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之列聯表 第一球 進壘角度. 調整後殘差. 出局數 情境. 總數. 內角. 中間. 外角. 無人出局. .8 (371). .1 (182). -.8 (717). 1270. 1 出局. -.8 (343). -2.1 (156). 2.2 (743). 1242. 2 出局. .0 (299). 2.0 (169). -1.5 (583). 1051. 總數. 1013. 507. 2043. 3563.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將打席第一球時的壘上情境與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進行卡方獨立性考驗,發現有顯 著關聯性,χ2(6) = 34.059,p < .05,Cramer's V = .069,p < .05。進一步檢視調整後殘差, 發現壘上情境中的一壘有人與第一球進壘角度的中間,調整後殘差絕對值無大於 1.96, 其他壘上情境與第一球進壘角度均超過 1.96。(表 4-7)。. 21.

(30) 表 4-7 壘上情境與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之列聯表 第一球 進壘角度. 調整後殘差. 壘上情境. 總數. 內角. 中間. 外角. 無人在壘. * 4.2 (540). * 2.8 (271). * -5.8 (889). 1700. 一壘有人. * -2.1 (203). -1.1 (104). * 2.6 (489). 796. 得點圈. * -2.7 (270). * -2.1 (132). * 3.9 (665). 1067. 總數. 507. 1013. 2043. 3563.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第五節 場上情境與第一球結果 將打席第一球時的出局數情境與第一球結果進行卡方獨立性檢定發現,χ2(4) = 16.913,p < .05,Cramer's V = .049,p < .05。進一步檢視調整後殘差,發現二人出局情 境與第一球結果中的打擊出去及好球調整後殘差絕對值大於 1.96。在無人出局情境中也 與打擊出去及好球之調整後殘差絕對值大於 1.96(表 4-8)。 表 4-8 出局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結果之列聯表 第一球 結果. 調整後殘差 打擊出去. 壞球. 好球. * 3.6. -.6. * -2.0. (212). (546). (512). 1 出局. -1.4 (159). 1.4 (562). -.5 (521). 1242. 2 出局. * -2.3 (495). -.9 (446). * 2.6 (481). 1051. 總數. 495. 1554. 1514. 3563. 無人出局 出局數 情境. 總數.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22. 1270.

(31) 將壘上情境與第一球結果進行卡方獨立性檢定,χ2(6) = 12.199,p < .05,Cramer's V = .041,p < .05。進一步檢視調整後殘差,發現壘上情境中的得點圈有人與打擊出去調整 後殘差絕對值大於 1.96。壘上情境中的無人在壘與打擊出去調整後殘差絕對值大於 1.96(表 4-9)。 表 4-9 壘上數情境與投手第一球結果之列聯表 第一球結果. 調整後殘差 無人在壘. 壘上情境. 壹 得點圈 總數. 打擊出去. 壞球. 好球. * 3.3. -.5. -1.8. (270). (734). (696). -1.0 (102). .5 (353). .2 (341). * -2.7. .1. 1.7. (123). (467). (477). 495. 1554. 477. 註:* p < .05;( )內數字為個數。. 23. 總數 1700 796 1067 3563.

(32) 第伍章. 討論. 第一節 投手第一球的配球策略 透過影片分析的方式,本研究觀察了 59 場企業女子壘球聯賽的比賽影片,共標記 分析了 3563 打席。進一步利用卡方適合性檢定結果發現,在 3563 個投打對決中,有 2043 次投手是以外角球進行第一球之配球策略,百分比高達 57%;有 1013 次是以內角 球為第一球的配球策略,百分比為 29%;剩餘的 507 次則是以中間角度的配球進行第一 球的策略,百分比 14%。這個結果呼應了曾慶裕(1999);蔡文星(2005);劉榮華(2016); 魏琮霖與劉有德(2018)的研究結果,發現大部分投手通常都以外角球進行第一球的配球, 藉以觀察打者反應。 第一球結果與第一球進壘角度的卡方獨立性檢定結果(表 4-3),發現第一球外角球 與壞球顯示顯著正關聯趨勢,與打擊出去及好球則顯示顯著負關聯,這結果顯示大部分 投手第一球投外角球的策略普遍都屬壞球居多,而打擊者通常不會打擊出去。所以投手 第一球以外角球進行配球,藉以觀察打者攻擊或探查攻擊戰術策略時,就必須要承擔第 一球投壞球的風險。. 第二節 好壞球與上壘或出局 觀察投打對決之投手面對打席第一球的表現,在 59 場比賽,投手共面對 3563 打 席,其中第一球為好球共 1514 個打席,第一球為壞球共 1554 個打席,第一球被打擊出 去共 495 個打席。透過卡方獨立性檢定發現(表 4-4),第一球為好球時與打者出局有顯著 正關聯,而在第一球為好球時與打者上壘有顯著負關聯。打者第一球為壞球時與第一球 為好球的情況有相反的趨勢。這個結果也呼應了(潘俊榮、鄭安城,2016;魏琮霖、劉有 德,2018)的研究結果,投手面對打者時,如果可以搶下投打對決中的第一球好球,與該 打者上壘的可能性較低。如果第一球為壞球,打者的上壘機率則會有提高的可能。過去. 24.

(33) 文獻指出比賽進行的過程,攻擊方能夠提升打擊者的上壘機率,將能夠進一步提升球隊 勝利的機率(姚瑞博,2009;葉益銘、楊朝行、陳寶源,2008;林亞文,2010;魏琮霖、 劉有德,2018),相對的防守方投手如果能有效降低投手的被上壘率,盡可能控制每局的 被上壘次數,就能夠進一步掌控比賽勝利的機率(Houser, 2005;陳志成等,2009;潘俊 榮、鄭安城,2016)。上壘率在棒壘球比賽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它是影響比賽勝負的關 鍵因素,而投手面對打席第一球好球或壞球的不同結果,將會間接影響打者上壘或出局 的結果。 本研究發現大部分投手第一球的配球策略普遍使用外角的進壘角度,同時第一球結 果與第一球進壘角度的卡方獨立性檢定發現外角的進壘位置與壞球呈現顯著的正關聯, 與打擊出去及好球呈現顯著負關聯。而中間的進壘角度與外角進壘角度呈現相反的趨勢 (表 4-3)。所以在這個結果中,可以發現大部分第一球採取外角球的配球策略,打者普遍 不會打擊出去,而大部分都是壞球,較少的機率受到主審青睞。反之第一球採取中間球 路的策略,大部份打者都會將第一球打擊出去,而中間進壘角度普遍都是好球,較少會 有壞球的機率。投手第一球如果是壞球,將會提升打者上壘率,但第一球外角大部分打 者普遍不會將第一球打擊出去,所以如果投手能加強第一球外角球的好球率,將更能有 效地壓制打者上壘率。而第一球中間角度的配球策略,普遍都是好球且打者都會打擊出 去,所以如果能夠提升投手第一球中間角度的球質與速度,可能帶給打者在攻擊上不少 無形的壓力。. 第三節 投打對決情境間的配球 將發生在 3563 個打席中的出局數情境與壘上情境進行卡方獨立性檢定的結果發現, 一人在壘時與其他三種出局數情境無關聯趨勢,而在無人在壘與無人出局呈現顯著正關 聯趨勢,無人在壘與一人、二人出局皆顯示顯著負關聯趨勢。同樣在得點圈的壘上情境 與無人在壘呈現相反的趨勢(表 4-5)。這結果可以顯示棒壘球運動中壘上情境與出局數 情境的關聯趨勢,一人在壘的情境時,普遍都可能出現在無人出局或是一人、二人出局。. 25.

(34) 而無人在壘時大部份都出現在無人出局,比較少發生在一人出局與二人出局。得點圈的 壘上情境大部份都是一人、二人出局,較少發生在無人出局。這個結果說明無人在壘通 常都是無人出局,這是開局起初的特性。等到每一局的尾聲,通常都是令人心跳加速的 緊張時刻,得點圈有人的情況,普遍都是一人出局或二人出局,攻擊方必須爭取上壘的 機會,避免讓防守方瓦解攻勢,反之防守方必須讓打者出局,又要擔心對自己不利的壘 上情境。 將出局數情境及壘上情境與第一球進壘角度間進行卡方獨立性檢定後發現,只有壘 上情境與第一球進壘角度達顯著關聯性,出局數與第一球進壘角度無達到顯著的關聯。 從這結果可以發現,投手第一球進壘角度的配球策略可能受到壘上情境的影響,而至於 第一球的進壘角度,投手不會因為出局數的情境而改變進壘角度策略。 將壘上情境與第一球進壘角度進行卡方獨立性檢定,發現有顯著關聯之趨勢,觀察 表 4-7 無人在壘情境中,第一球進壘角度的內角與中間調整後殘差為顯著正關聯,而外 角顯示顯著負關聯。在一壘有人情境中與第一球外角的進壘角度達到顯著正關聯,內角 為顯著負關聯。得點圈的情境中與第一球外角球顯示正關聯趨勢,而中間與內角皆為負 關聯趨勢。依據上述結果呈現,可以觀察到當投手身處一個對自己不利的壘上情境,像 是一壘有人或是得點圈有人時,大部份投手都會以外角進行第一球搭配,藉以能夠觀察 攻擊方打者與壘上跑者會不會在第一球進行攻擊戰術的執行。而當壘上無人的情境時, 從比例的角度觀察,投手較多以內角或中間的配球角度進行優先搶好球的策略,因為壘 上無跑者情境,在較低失分的危機的情況下,投手可以無需顧及壘上跑者的束縛,能夠 大膽的正面對決。. 第四節 場上情境與第一球的關聯 出局數情境與第一球結果的關聯性來自於無人出局以及二人出局,分別與第一球結 果中的打擊出去及好球有負、正關聯之趨勢。進一步觀察列聯表(3-8)我們可以發現大部 分在二人出局情境中,打者選擇攻擊第一球的比例下降,而投手投好球的比例會提高。. 26.

(35) 觀察壘上情境與第一球結果的顯著關聯性主要來自於得點圈有人以及無人在壘,分別與 第一球結果中的打擊出去有負、正關聯(表 4-9)。得點圈有人時攻擊第一球的比例較低。 從前面分析得點圈與二人出局有高關聯的結果,推論得點圈有人的情境應大部分在每一 局比賽後期,因此與出局人數較多有關聯;而在出局人數與第一球結果的分析中,第一 球進行攻擊也在二人出局的比例偏低,因此得點圈有人時攻擊第一球比例較低可能是受 到二人出局的間接影響,這是比賽中每一局尾聲的特性,所以在這種情況可以建議教練 與選手先以搶好球為首要目標。反之比賽中每一局開始的階段,當無人在壘的情境時以 第一球進行攻擊的比例較高也可以類似的觀察推論,無人在壘與無人出局的關聯性甚 高,打者在無人出局的情境下也有較高比例的第一球攻擊,因此間接說明無人在壘時打 者會高比例的攻擊第一球,所以建議教練與選手在每一局的開始應小心謹慎的選擇第一 球的配球策略。. 27.

(36)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西方社會文化裡有句諺語是這麼說的: 「Well begun is half done.」把它翻譯成中文為: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意思是,著手任何事物的開始,是成就好壞與否的關鍵 階段。這句話流傳到現在已有百餘年的歷史,不僅時時刻刻叮嚀我們對待事物的態度, 也在爾虞我詐的運動場中具體呈現這句話的意義。本研究之目的為了解球場上投手面對 打者第一球之特性,以及探討投手面對打者時球場上的不同情境是否與第一球的特性及 打者打擊結果有特別的關聯性。進一步了解運動場上是否與諺語中說的一樣,好的開始, 是成功的一半。 本研究結果顯示當投手第一球為好球時,打者上壘機率會普遍下降,而當投手面對 打席的第一球為壞球時,打者上壘率會普遍提升。在研究中也發現了,普遍投手在面對 打者時都會以外角球進行配球,但在表 4-3 列聯表中,顯示外角球的進壘角度普遍都是 壞球,而中間角度從比例上來檢視普遍都被打者打擊出去,所以建議教練與選手在訓練 及比賽上加強第一球外角球的好球率,進一步取得投手在投打對決中一好球的球數領先 優勢,以致於投手在投打對決過程取得好的開始。而在訓練的過程,也建議教練與選手 可以加強第一球中間進壘角度的球質與尾勁,進一步提升打者打擊第一球的難度,進一 步有效壓制打者上壘機率。 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棒壘球運動中壘上情境與出局數情境的關聯趨勢以及不同壘上 情境與出局數情境第一球進壘角度的關聯趨勢,雖然可以從投打對決第一球的分析中看 出投打對決的過程場上情境的最初的特性,但只分析投打對決的第一球明顯無法進一步 觀察到整體投打對決與場上變化的趨勢,未來也建議後續的研究可以朝整體投打對決的 方向發展,進一步標記所有投打對決所包含的所有球種與球路,以致於更全面的解析投 打對決過程中影響勝敗的關鍵因子。 本研究結果發現了在投打對決的過程中,大部分投手對決打者普遍都會以外角球作 為投打對決第一球的配球策略,這點與棒球的實證研究相互呼應,可見在棒壘球比賽投 打對決過程中投手都會以外角球作為第一球配球的特性。未來也建議後續的研究可以全. 28.

(37) 面的探討投打對決中的每一顆球,進一步了解棒球與壘球在投打對決中是否有不同配球 之特性。 我國女子壘球在台灣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國際間也有不凡的成就(曾信彰、聶 喬齡,2015),本研究對象為台灣最高層級的壘球賽事,而因我國女壘賽事發展還未到達 職業球團的經營階段,所以在選手來源與訓練方式還是與職業棒球具有不同的差異情 形,故此研究結果對於推論至職業棒球與國際棒球賽事以及學生層級賽事還需要進一步 觀察及探討。. 29.

(38) 引用文獻. 中華民國壘球協會(2018)。www.softball.org.tw/about.aspx?id=7 (2018)。 王元聖、黃俊傑、李育忠(2004)。探討台灣慢速壘球的發展。淡江體育,(7),31-36。 王富雄、畢鈞輝、陳宗河、陳國華、張子揚、張家興(2014)。2014-2017 國際壘球規 則。台北市:國際壘球總會暨中華台北壘球協會。 王逸綺(2014)。女子壘球虛觸實擊攻擊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臺北市。 何献凡、張思敏、陳書瑋(2012)。棒球運動內野守備戰術分析。運動教練科學,(25), 83-93。 林亞文(2010)。女子壘球推打攻擊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北市。 姚瑞博(2009)。影響我國職棒比賽勝負因素分析-以中華職棒大聯盟 2008 年球季為 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孫佳婷、施登堯(2016)。女子壘球選手從事女子棒球運動之現況研究。屏東科大體 育學刊,(5),1-11。 高英傑(1996)。棒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鎧巖、林華韋(2016)。兩岸棒球運動攻擊戰術之差異研究。體育學系學刊,(15), 65-71。 許子寧(2018)。不同球數情境下優秀大專棒球投手配球模式之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許懷中、黃致豪(2017)。以大數據分析球員技術面表現、對戰組合與中華職棒歷年 票房之相關性。體育學報,50(S),79-90。 陳志成(2012)。臺灣職棒球隊投手任務分配模式之建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 30.

(39) 12(1),51-73。 陳志成、陳天賜、陳彥蓁、于馥華(2009)。中華職棒大聯盟勝利投手與敗戰投手投 球技術差異分析之研究。淡江體育,(12),240-247。 陳佳郁、劉有德(2010)。數據會說話:球類運動技戰術分析方法探討。臺灣運動心理 學報,(17),49-68。 陳羿揚、邱文信、劉亮吟(2014)。棒球與快速壘球投球動作之差異。中華體育季刊, 28(4),331-338。 陳紹富(1964)。壘球。台北市:台灣商務。 陳義煌、張世明(2017)。中華民國棒球規則,台北市:中華民國棒球協會。 彭怡千、王苓華(2009)。棒球投手投球速度之生物力學探討。中華體育季刊,23(3), 85-92。 曾信彰、聶喬齡(2015)。臺灣女子壘球參與國際賽會的現況與挑戰(2006~2015)。國 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報,4(2),67-79。 曾慶裕(1999)。棒球投捕手配球戰術探討。大專體育,(46),47-49。 游宜樺(譯) (2008)。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台北市:早安財經文化。(Michael Lewis, 2003) 黃逸和(譯) (1994)。壘球。台北市:益群。(吉村 正,1994) 葉益銘、楊朝行、陳寶源(2008)。我國甲組成棒球隊攻擊能力與比賽勝率相關之研 究。高應科大體育學刊,7,267-277。 廖文男、林啟川、高英傑、彭國平(2003)。棒球投手球路與速度之分析-以 2001 年 世界盃成棒賽為例。北體學報,(11),87-98。 劉榮華(2016)。臺灣投手郭俊麟配球模式之研究:以 2014 年第一屆世界盃 21U 棒 球錦標賽為例。體育學系學刊,(15),72-94。 劉薏涵(2013)。美國職棒大聯盟統計資料的縱橫門檻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 31.

(40) 興大學,臺中市。 樊正治(1975)。運動裁判法。國立編譯館出版。 潘俊榮、鄭安城(2016)。投手首球為好球與打擊者上壘機率的相關性。國立臺灣體 育運動大學學報,5(1),35-45。 蔡文星(2005)。日本投手松坂大輔配球模式之研究-以 2003 年第廿二屆亞洲棒球錦 標賽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市。 魏琮霖、劉有德(2018a,12 月)。壘球比賽投球進壘角度、好壞球與打擊結果之關聯 性分析。以海報形式發表於 2018 年體育運動學術團體聯合年會暨學術研討會, 新北市,臺灣。全文引自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ppiDa1qoXo4KlSaexp1cRv8zVA2EnOyP/view Cohen, J. (1960). A coefficient of agreement for nominal scale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20(1), 37-46. Houser, A. (2005). Which Baseball Statistic Is the Most Important When Determining Team Success? The Park Place Economist, 13, 29-36. Major League Baseball (2019)。https://www.mlb.com/ (2019)。 McGarry, T., Anderson, D. I., Wallace, S. A., Hughes, M. D., & Franks, I. M. (2002). Sport competition as a dynamical self-organizing system. Journal of Sport Sciences, 20, 771-781. Schwarz, A. (2004). The numbers game: Baseball's lifelong fascination with statistics. New York, NY: Thomas Dunne. Williams, T., & Underwood, J. (1970). The science of hitting.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32.

(41)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七) 重賽:若比賽進行中場地不符規定或有障礙物影響選手之權益,選手可提出重賽。是 否成立以審判委員會評估決定。. (八)

(四)比賽中如懷疑對方有冒名頂替者,應立即以口頭向該場地技術委員提出,並拍照存證,於該 場比賽結束

四、有關球員資格,須於賽前 20 分鐘提出,比賽結束後不得異議。如比賽中球員冒名違 規之申訴,得先以口頭提出申訴, 「拍照存證」

《賽德克‧巴萊》以及製片李烈《翻滾吧!阿信》 ;HTC 王雪紅旗下影音平台 CatchPlay 在近年也成立了

國際性或大型行進管樂比賽,是各校親師生開拓視野的重要里程碑;除了 每年例行性的全國音樂比賽決賽之外,臺灣也有幸於 2019 年在臺北承辦世界

四、有關球員資格,頇於賽前 20 分鐘提出,比賽結束後不得異議。如比賽中球員冒名違規 之申訴,得先以口頭提出申訴, 「拍照存證」

1994 年發生的這場罷工事件,最後嚴重到把當年的世界大賽都取消,隔年季賽也被迫縮

國小中高年級組:第一階段比賽將出 10 題國中等級單字,完成後將審查現場學生之分數,取 前 100 名繼續進入第二階段比賽,並列同分者得佔一個名額,若有與第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