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生命的終結—人為什麼會老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生命的終結—人為什麼會老化?"

Copied!
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生命的終結—人為什麼會老化?

長庚大學 周成功教授

  在美國有句玩笑說:人生只有二件事是確定不變的:死亡和納稅!當 我們長大成人之後,死亡的機會也就隨之與時俱增。這似乎是天經地義的 事。但是否所有的生物都會如此?在沒有遭逢傷害的環境下,任何生物都 會逐漸失去活力,身體機能開始衰弱、老化而終至於死亡!生物在年輕 時,可以表現得「生龍活虎」,但這種充滿活力的狀態,為什麼不能繼續 維持?老化的原因是什麼?它是生物演化出的一個特定程式?還是受限於 物理定律的規範:一種長期損耗的結果?

  過去一百多年中,文明的進步最明顯地可以反應在人類壽命的延長,

我們有沒有可能進一步再創造一個沒有疾病的社會?或者說,如果不生病 的話,人究竟可以活多久?事實上有人推斷說,容易作的事,過去都已經 作了:像嬰兒死亡率的大幅降低、傳染疾病的消除等等。因此縱然我們有 希望克服癌症或心臟病,人類平均壽命的增加也不會超過二十年!

  人類壽命的增長真的是那樣沒有希望嗎?科學家當然不會放棄這樣的 挑戰。透過分子生物學的探討,我們已經可以去作一些嚴謹的老化研究,

而這也為長壽之道打開了一條新路:我們未來或許可以透過延緩老化過程 的進行而增長壽命!那麼老化究竟是怎麼回事?

  過去一個很流行有關老化的假說,就是認為我們細胞裡有所謂的老化 基因存在,時間一到,這個基因被活化,接著誘發一套「老化程式」,讓 細胞呈現老化的種種特徵。譬如把人的纖維母細胞在體外作培養,結果它

(2)

分裂一定的代數後,就會停止而逐漸「老死」。有趣的是,從老人身上取 得的纖維母細胞,在體外分裂的潛能,顯然較幼兒身上取得的細胞差──

彷彿真的有一個生物時鐘在細胞內計時,決定細胞的壽命。但這個假說有 二個缺點,迄今沒有任何實驗證據支持有任何基因會因老化被啟動。另一 方面,從理論上推斷,老化是文明的產物;動物在自然界中少有「壽終正 寢」的例子。絕大多數的動物在還沒有老之前,就已經先被吃掉或是病 死,因此大自然沒有必要演化出什麼老化基因來!

  另一個解釋老化過程的理論,目前比較受到重視,就是認為老化反應 了細胞自我修補能力的衰退。細胞正常發育、代謝時,總會產生一些對 細胞有害的物質,平時細胞有清除這些「廢料」的能力,但是隨著「時 間」,細胞清除廢物的能力會逐漸衰弱。廢物愈積愈多,對細胞的危害也 就隨之增加,老化的現象因而產生。依照這個理論,老化是一個被動發生 的過程,而這也是生命的另一個「弔詭」:造成老化的原因就是我們一直 活著!如果上述老化理論是對的,那麼造成細胞老化的垃圾是什麼呢?

  目前嫌疑最高的物質是氧的「自由基」(free radical)。當細胞內 進行代謝的時候,氧分子正常都是得到四個電子還原成水;氧分子若只得 到二個電子則變成雙氧水(H2O2);但如果氧分子只得到一個電子的話,就 成了過氧自由基(superoxide radical, O2-)。不論雙氧水或過氧自由基 的化學活性都非常強,很容易與細胞膜上的非飽和脂肪酸或蛋白質等巨大 分子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對細胞很不好,細胞因此發展出二個酵素──過 氧歧化(superoxide dismutase)及過氧化氫(catalase)──來分解過 氧自由基與雙氧水,反應式如下:

  年輕的細胞中,有比較多的「抗氧化劑」(antioxidant)存在,比較 容易捕捉、分解那些活潑的氧自由基。

(3)

  另一個誘發細胞老化的嫌疑犯是「葡萄糖」。細胞利用葡萄糖代謝產 生能量,但是葡萄糖分子帶有一個醛基,可以不需經由任何酵素的催化,

就和蛋白質上的胺基(amino group)進行共價結合,進而導致一連串的化 學反應,使許多蛋白質聚合在一起,形成褐黃色的產物。當人老的時候,

這些葡萄糖-蛋白質的聚合產物,會使組織硬化失去彈性。而它也可以能 與細胞內的DNA作用,導致細胞突變,致使細胞失去修補、複製甚而轉譯 DNA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迄今仍無法區分氧的自由基或葡萄糖聚合物與基因突變 之間的關係。比較二十多種壽命長短不一的生物(從人到老鼠),可以發 現的確有一些基因可能與生物的壽命有關。這些基因可以決定細胞總體代 謝的速率,如果細胞代謝的活動愈強,那麼就愈容易產生較多的自由基,

對細胞的傷害就愈大,這些生物的壽命理論上就應該比較短。另外在分子 層次,我們應該如何了解老化控制的機制,一直是老化研究中重要的挑 戰。最近這個問題終於有了一些初步的線索!

  老化研究一個重要的方向就是要找適當的動物模式。有人利用果蠅來 研究老化。果蠅大約花五天時間成熟,一旦成熟後就立刻進行繁殖,然後 可以再活二十五天左右。有一些果蠅的變異種,成熟得很慢,但相對地壽 命卻增長了將近一倍,這些變種果蠅在老的時候仍能繁殖、飛翔,就好像 120歲的老人仍能打網球一樣地令人驚異!換言之,延緩生殖能增長壽命。

線蟲(C. elegans)是另一個研究老化的好材料。它構造簡單,全身只有 959個細胞,我們目前已經可以精確地描述從一個受精卵,到如何長成一 個成蟲。在它的生活史中,正常成蟲的壽命約為18~21天;但是如果遭逢

「飢饉」,初孵化的幼蟲會進入「冬眠」。冬眠的幼蟲壽命可長達一年,

一旦食物供應無虞,它又會回復正常,發育成只能活三星期的線蟲。過去

(4)

對「冬眠」控制已作了不少研究。「冬眠」的進行與恢復,是由一些基因 在控制,其中一個叫daf2的基因。平時daf2是持續表現,但在環境惡劣 下, daf2基因會關閉,誘發另一個daf16基因的開啟,隨即展開「冬眠」

的實施。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肯揚(Kenyon)教授想到,我們如果讓幼蟲發 育到成蟲,再發動「冬眠計畫」,利用各種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技術,

肯揚教授讓線蟲先發育到成蟲階段再使daf2失去活性,而daf16則被誘發。

另一方面,肯揚教授同時破壞daf2及daf16這二個基因,發現如果dafl6與 daf2失去活性,則線蟲仍然只能活三星期。這表示延緩老化的過程的確是 仰賴daf16的活性,那麼daf16不就成了「長青基因」!

  從線蟲的例子,我們很清楚看到生物壽命的長短,可以由一些基因來 控制,這樣是不是就表示真的有所謂的「老化程式」或是「老化時鐘」存 在呢?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daf2及daf16基因都是屬於冬眠程式的一 部分,冬眠是線蟲為應付惡劣環境而演化出的一套程式。在這套程式中,

必然有一些設計用來降低各種生殖代謝的活動,另外則有一些設計用來消 除因表現生命現象而產生的有害副產品,像自由基、活化的氧分子等。這 二套設計獨立作業,共同為維持冬眠所必需。但是在肯揚的實驗中,我們 等於把冬眠計畫中的一個子計畫,單獨擺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生理環境中執 行。雖然結果是讓個體老化過程延緩,但是我們仍然不能就此認定daf2就 是平時負責老化過程的基因。

  當然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daf16基因是否為唯一負責延緩老化的 基因?換言之,daf16也許是延緩老化過程中一個必要的基因。但是只要 daf16基因活化就足以促成老化的延緩?這個問題,非常不容易回答。因為 我們不知道:當daf2基因失活後,除了daf16被活化外,還有多少基因的表

(5)

現會受到影響?而這些未知的基因都可能參與老化延緩的「合奏」。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把個體的生命力看成一個整體的資 源,其中修補/保養個體所使用的資源與從事生殖所耗費的資源是相互競 爭而不相容的。所以在這裡資源的分配也可以影響個體壽命的長短。以線 蟲進行突變,結果發現當基因突變使線蟲精子的產生下降時,反而使線蟲 平均的壽命增加了三分之一。這個結果顯示身體修補能力的強弱可能是決 定個體壽命最重要的決定因素。

  如果人會老,那麼植物會不會老?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不知道,或許 是沒有人真正好好觀察:長在溫室中的多年生木本植物,記錄它的年齡,

看看它究竟能活多久!細菌呢?我們也很難去計算細菌的年紀。因為當一 個細菌分裂成二個大小相同的子代時,我們搞不清楚誰是「媽媽」,誰是

「女兒」。這樣就沒有辦法追蹤單一的細菌,看它究竟能分裂多少次和活 多久!因此過去的老化研究中,植物和細菌都不是被看好模式!

  不過十年前的,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賈茲溫斯基(Jazwinski)

教授想出了一個「奇笨無比」的方法,檢驗酵母菌是否有一定的壽命。我 們平時作麵包的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avisiae),它以出芽分裂的 方式繁殖後代。所以我們在顯微鏡下很容易看出,誰是「媽媽」誰是「女 兒」。賈茲溫斯基把單一剛「出生」的酵母菌附著在洋菜膠上,給予充分 的營養之後,酵母菌就開始行出芽分裂。賈茲溫斯基在顯微鏡下連續觀 察,每當新芽迸出,就用一種超細微的鉗子把這個剛出生的「女兒」鉗 走,這樣算「媽媽」細胞複製了一次!

  就這樣地周而復始,看了許多酵母菌後,賈茲溫斯基下了一個結論:

酵母菌也會老死!因為每一個新出生的子細胞都有一定的分裂潛能,最多 大約能分裂四十次左右。他發現酵母菌和人類相仿,死亡率會隨著年齡

(6)

(酵母菌的年齡是用分裂代數來界定的)而呈指數的增加。換句話說,對 酵母菌老化、死亡,一方面是機率問題,另一方面它又有其不可超越的極 限。這個極限與機率又會隨著「物種」(species)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顯 示它們是由遺傳基因來決定的!

  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酵母菌的壽命是用生殖代數來計算。酵母菌 在養分充裕時,沒有法子像人一樣,逍遙自在地活著而不進行生殖。一旦 不進行分裂,則表示環境惡劣,酵母菌會立刻變成孢子蟄伏起來,以等待 環境好轉。所以說酵母菌生命(生活)的目的,就在延續繼起之生命!

  從果蠅/線蟲到酵母菌的研究都使老化的探討進入一個新的境界。從 分子層次的探索,我們將會逐漸了解:控制老化的基因有那些作用;身體 資源的分配與利用如何導致老化或死亡的降臨。當然這種比較性的研究結 果,並不能完全直接應用到人身上。但是它可以提供從事老化研究者對老 化一般性的了解,特別是演化在動物生命史上扮演的角色。但是如果我們 真正想了解一些老化在分子層次上的機制,還得靠一些有關人類細胞在體 外的研究。

  未來最大的挑戰,也許就在如何把這些簡單生物體上獲得的知識推衍 到複雜如人的生物。類似的研究也帶給藥廠很大的刺激,促使藥廠投下大 量的經費探討老化的分子機制,期望從中能挖掘出一些線索,作為開發新 藥的基礎。老化在生物醫學未來的研究上將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研究 老化的同時,我們還是得非常嚴肅地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真的都 希望活那麼久嗎?當每個人都可以活到120歲,老人無疑地會掌握社會大部 分的資源,這還會是一個合理公平的社會嗎?老化帶給社會無數的問題與 挑戰,也許不是研究老化的科學家所能回答或是能管的。在從事科學研究 的同時,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智慧。我們該從那裡來獲得這樣的智慧?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探討燃燒所得的碳簇、活性碳及二氧化錳對 雙氧水分解的影響。將 3個100 mL量筒中各加 入 5 mL雙氧水和1 mL的清潔劑水溶液,分別 加入 0 .2 g碳黑、0.2

氫氧燃料電池作用原理是以氫氣為燃料,和氧氣經電化學反應後透過質子交換膜

¬ 分子發光:光合作用激發的是電子,所以要了解電子態變化的發光。s0(基態)為電子成對(電子

– 有些化合物的電子為奇數個,像NO及NO 2 ,其中N 原子 只有7個電子 ( 含共用 ),稱為自由基 (free radical)。由 於具有未成對電子 (unpaired

• 由於細胞代謝、紫外線的電離輻射、不良的生 活習慣 ( 煙、酒、肥胖 ) 、各種感染物所引起 的中性粒細胞、巨噬細胞的激活, 會催化分子 氧發生單價還原產生的 "

雖然水是電中性分子,然其具正極區域(氫 原子)和負極區域(氧原子),因此 水是一種極 性溶劑

磷的植物營養物質,促使水中藻類 迅速超常地繁殖並吸收溶解氧,同 時大分子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也

 水的沸點會遠高於其他同族元素是因為氧原子與其他 元素相比較之下,有較大的陰電性質,致使 O─H 鍵較 其他 S─H、Se─H,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