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與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教與學"

Copied!
20
0
0

全文

(1)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 中國語文教育組主辦

中學中國語文科課程中的文學文化及 國家安全教育(新辦)

盧鳴東教授

(2)

教與學

行 意 情

文本 知 知識

情境 言情

說理 價值觀

古為今用 應用實踐

閱讀

(3)

閱讀策略:穿梭時空 (主軸與支流)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

•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寧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

「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荀巨伯遠看友 人疾 魏晉南北朝

•未幾,同死,飛悲慟不已。每值朔望,必具酒肉,詣同墓,奠而泣;又 引同所贈弓,發三矢,乃酹。父知而義之,撫其背曰︰「使汝異日得為時 用,其殉國死義乎?」應曰︰「惟大人許兒以身報國家,何事不可為!」

岳飛之少年時

南宋

•史前跪,抱公膝而嗚咽。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目 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來前!國家之事,糜爛至此,老 夫已矣,汝復輕身而昧大義,天下事誰可支拄者!不速去,無俟姦人搆陷,

吾今即撲殺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擊勢。史噤不敢發聲,趨而出。

左忠毅公軼 清初

(4)

•哀哉!貓一搏而奪四五雛之母,人雖不及救之,未有不惻焉動於中者。而貓 且眈眈然,惟恐不盡其類焉。烏虖,何其性之忍耶 !

•物與物相殘,人且惡之;乃有憑權位,張爪牙,殘民以自肥者,何也?

貓捕雀 晚清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衛 靈公》第十五)

論仁、論孝、論君子 先秦

•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 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

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 也。

•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魚而取 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兼,舍生而取義者 也。……此之謂失其本心。

論四端 魚我所欲也

先秦

(5)

綠林好漢中的「義氣」─《水滸傳》

武力強奪

打劫劉高家:「一家老少盡都殺 了。」

打劫黃文炳家:「見一個殺一個,

見兩個殺一雙;把黃文炳一門內外 大小四五十口盡皆殺了,不留一 人,……眾好漢把他從前酷害良民 積攢下許多家私金銀收拾俱盡,大 哨一聲,眾多好漢都扛了箱籠家財,

卻奔城上來。」

聚義為利

智取生辰綱:「此一等正是不義之 財。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 誅地滅。神明鑒察。」

晁蓋:「你等眾人在此,今日林教 頭扶我做山寨之主,……各人務要 竭心同力,共聚大義……就當廳賞 賜眾小頭目并眾小嘍囉。」

吳用:「大家圖個一世快活。」

與民為敵

打劫祝家莊 宋江:「啟請幾位賢弟們 下山去打祝家莊。若不洗蕩得那個村 坊,誓不還山。」「不是你這個老人 面上有恩,把你這個村坊盡數洗蕩了,

不留一家;因為你一家為善,以此饒 了你這一境村坊人民。」「我連日在 此攪擾你們百姓,今日打破了祝家莊,

與你村中除害。所有各家賜米一石,

以表人心。」

兄弟結義相挺

一百八人,人無同面,面面崢嶸;一百八人,人合一心,心心皎潔。樂 必同樂,憂必同憂;生不同生,死必同死。既列名於天上,無貽笑於人 間。一日之聲氣既孚,終身之肝膽無二。倘有存心不仁,削絕大義,外 是內非,有始無終者,天昭其上,鬼闞其旁;刀劍斬其身,雷霆滅其跡;

永遠沉於地獄,萬世不得人身!報應分明。神天共察!

(6)

學習重點:分辨是非和決策能力

• 義和義 氣的異 同

•行為依據

•文化內涵:

•捨生取義

•愛國安民

• 仁民愛物

•本性善良

•惻隱之心

•價值觀:

•國民責任

•遵守法律

•樂於助人

意 行

分辨是非決策能力

閱讀

(7)

課堂活動:正本清源

• 合宜的事情。《論語.為政》:「見義不為,無勇也。」《淮南子.齊俗》:「為義者,布施而德。」

• 正道、正理。《孟子.公孫丑上》:「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 死節、殉難。《禮記.禮運》:「故國有患,君死社稷謂之義。」《宋史.卷四五○.忠義傳五.尹穀傳》:「尹務實,

男子也,先我就義矣。」

• 法則。《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無偏無頗,遵王之義。」

• 意思。如:「意義」、「字義」。漢.孔安國〈尚書序〉:「以所聞伏生之書,考論文義,定其可知者,為隸古定。」

• 功用。《左傳.昭公三十一年》:「故君子動則思禮,行則思義,不為利回,不為義疚。」

• 姓。如漢代有義縱。

• 合於正義的。如:「義民」、「義婦」、「義舉」。《書經.康誥》:「汝陳時臬事,罰蔽殷彞,用其義刑義殺,勿庸以 次汝封。」

• 用來周濟公眾的。如:「義莊」、「義塾」、「義舍」。《三國志.卷八.魏書.張魯傳》:「諸祭酒皆作義舍,如今之 亭傳。」

• 假的,有其名而非真、非親的。如:「義父」、「義子」、「義肢」、「義齒」。

(8)

閱讀策略:文學的擬音、知音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傳》:「興也。關關,和聲也。」

•《釋詁》:「關關,雍雍,音聲和也。是關關為和聲也。」

•《禮記.少儀》:「鸞和之美,肅肅雍雍。」孔穎達《正義》:「雍雍是和貌。」

•潘岳〈笙賦〉:「雍雍喈喈,若群鶵之從母也。」

《國風•關雎》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尚書.益稷》:「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晝夜不飛去,經年守故林。

•《易經.震卦.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淮南子.原道》:「故夫烏之啞啞,鵲之唶唶,豈嘗為寒暑燥溼,變其聲哉。」

白居易

〈燕詩〉

〈慈烏夜啼〉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禮記.樂記》:「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

•《禮記.三年問》:「有知,小者至於燕雀,猶有啁噍之頃焉,然後乃能去 之。」

•雀母死,其雛繞室啁啾,飛入室者三。越數日,猶望室而噪也。

白居易

〈燕詩〉

薛福成

〈貓捕雀〉

(9)

聲音的聯想及情意

•鵰(郭璞)、鷲(陸機)、鷹(揚雄、許慎)

•以在河之洲為喻之意,言后妃雖悅樂君子,不淫其色,能謹慎貞固,居在幽閒深 宮之內,不妄淫褻君子,若雎鳩之有別,故以興焉。后妃之德能如是,然後可以 風化天下,使夫婦有別。夫婦有別則性純子孝,故能父子親也。孝子為臣必忠,

故父子親則君臣敬。君臣既敬,則朝廷自然嚴正。朝廷既正,則天子無犯非禮,

故王化得成也。

人 倫

•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 矣。

•燕燕爾勿悲!爾當反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百鳥豈無母?爾獨哀怨深。應是母慈重,使爾悲不任。昔有吳起者,母歿喪不臨。

嗟哉斯徒輩,其心不如禽!慈烏復慈烏,鳥中之曾參。

慈 孝

•歐陽修《畫眉鳥》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人與

自然

(10)

課外活動:田野考察

禮讓感恩

•一群朋友郊遊,我領頭在狹窄的阡 陌上走,怎料迎面來了幾頭耕牛,

狹道容不下人和牛,終有一方要讓 路。它們還沒有走近,我們已經預 計鬥不過畜牲,恐怕難免踩到田地 泥水裡.弄得鞋襪又泥又濕了。正 踟躕的時候,帶頭的一頭牛,在離 我們不遠的地方停下來,抬起頭看 看,稍遲疑一下,就自動走下田去。

一隊耕牛,全跟著它離開阡陌,從 我們身邊經過。我們都呆了,回過 頭來,看著深褐色的牛隊,在路的 盡頭消失,忽然覺得自己受了很大 的恩惠。

刻苦勤勞

•中國的牛,永遠沉默地為人做著沉 重的工作。在大地上,在晨光或烈 日下,它拖著沉重的犁,低頭一步 又一步,拖出了身後一列又一列鬆 土,好讓人們下種。等到滿地金黃 或農閒時候,它可能還得擔當搬運 負重的工作;或終日繞著石磨,朝 同一方向,走不計程的路。在它沉 默的勞動中,人便得到應得的收成。

堅毅沉實

•那時候,也許,它可以鬆一肩重擔,

站在樹下,吃幾口嫩草。偶爾搖搖 尾巴,擺擺耳朵,趕走飛附身上的 蒼蠅,已經算是它最閒適的生活了。

中國的牛,沒有成群奔跑的習慣,

永遠沉沉實實的,默默地工作,平 心靜氣。這就是中國的牛。

•對於中國的牛,我有著一種特別尊 敬的感情。留給我印象最深的,要 算在田壟上的一次「相遇」。

•小思 〈中國的牛〉

大量閱讀、細膩觀察

(11)

閱讀策略:文學中的地理知識

陶潛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王維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宿處,隔水問樵夫。

王維 終南別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盛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12)

• 江西廬山

• 陝西南山

• 陝西中南山

• 陝西終南山

詩人遊歷與文化地理:

• 峽西商山

(13)

隱逸文化與實寫虛寫:南山四皓/商山四皓

• 王叔岷《陶淵明詩箋証稿》:「商山四皓之隱遁,固陶公所向往者。」「四皓處秦,

漢易代之交,退隱商山;陶公處晉、宋易代之交,退隱田園。其境遇相似。」

• 上欲廢太子,立戚夫人子趙王如意。大臣多諫爭,未能得堅決者也。……留侯曰:

「天下有四人,四人者年老矣,皆以為上慢侮人,故逃匿山中,義不為漢臣。」四人 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

• 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 求公數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 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

故臣等來耳。」四人為壽已畢,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 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史記•留侯世家》

• 北宋淳化二年(991年),貶任商州團練副使的王禹為「商山四皓」撰寫了《四皓廟 碑·易》稱:「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惟聖人乎。先生避秦,知亡也;安劉,知存 也;應孝惠之聘,知進也;拒高祖之命,知退也。四者俱備,而正在其中矣。」

• 《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

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14)

課堂活動:編製成語地圖

• 成語:壽比南山、福齊南山、 南山隱豹、南山霧豹

• 周文王滅崇(陝西關中)後,在灃水西岸營建豐京(今西安西南),將 都城從岐周遷至豐京;周武王時在灃水東岸建立了鎬京。

• 《詩經·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

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 漢朝陶答子為官三年而富,其妻以「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

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劉向《列女傳.陶答子妻》)勸其韜光養晦,隱

跡全身,後比喻賢士隱居不仕。

(15)

課堂活動:繪畫詞人遊蹤

李清照《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 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 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 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乍暖 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 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 著窗兒,獨自怎生的黑!梧桐更兼細雨,到 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 國破 家亡

(16)

北宋

•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十八歲。

清照在京師歸明誠。

• 大觀元年1107,二十四歲。秋,明誠、

清照屏居青州鄉里。

• 宣和三年 1121,三十八歲。春,清照 在青州。三月,明誠知萊州。八月十 日,清照到萊州,有〈感懷〉詩。

• 小序:「宣和辛丑八月十日到萊,獨 坐一室,平生所見,皆不在目前。」

• 宣和七年1125,四十二歲。明誠守 淄 州。夏,得白居易書,與清照共賞。

• 靖康二年 高宗建炎元年1127,四十四 歲。三月,金人立張邦昌為楚弟,俘 徽宗北去。四月,金兵撤,俘欽宗北 去。

• 明誠奔母喪南下,載書冊文身十五車。

• 《金石錄後序》:「至 東海,連艫渡 淮,又渡江至健康。」

• 八月,明誠起知 江寧府。十月,高宗 至揚州。清照離青州去江寧。

• 建炎三年 1129,四十六歲。明誠八月 十八日卒於建康。後赴洪州,流離浙 東一帶。

• 紹興二年,1132,四十九歲。春,清 照赴杭。 1143,六十歲,在臨安;七 十三歲,卒。

南宋

(17)

課堂活動:重構香港歷史

• 讓學生從「金、南宋時期全圖」找 出以下地理位置︰

海豐 伶丁洋 新會 厓山 過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裏歎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8)

歷史溯源 環境保育

1276年1月18日,蒙古軍攻陷南宋首都臨安,7歲的趙昰和和弟弟趙 昺逃至福州。趙昰即位為宋端宗,改年號景炎。陸秀夫、文天祥、

張世傑等人護送宋室奔命,由泉州、廈門、走到惠州、廣州等地。

1277年,宋端宗一行人抵達「官富場」(九龍),停留了半年。「宋 王臺」便是端宗建立的行宮

同年6月,宋室一行人到今天清水灣的東龍州,九月,端宗等人又走 到荃灣。11月,元軍殺至荃灣,於是各人便逃避至中山、東莞虎門。

1278年4月,端宗在碙州(大嶼山或廣東新會一帶)溺斃。端宗死後,

立帝昺為衛王。

1278年12月,文天祥率軍在廣東五坡嶺與元軍激戰,兵敗被俘,囚 禁船上曾經過零丁洋。當時張弘范想文天祥寫一封勸降信,勸說駐 守崖山的張世傑投降。文天祥撰寫〈過零丁洋〉表明愛國精神。

1279年3月,宋室於新會崖山與蒙古軍決一死戰,戰事以宋軍全軍 覆沒而作結,陸秀夫背著趙昺跳海自殺,宋室成員及後宮也投河自 盡。厓山海戰後,南宋正式滅亡。

昔日香港:「官富場」

早在1670年,有客家人從內地南方一帶移居到香港,偶 然發現了鹽田梓便定居下來。全島只有500多公尺寬,最 高海拔也只有37公尺。漲潮時,海水淹沒大片平地;退 潮時,隨著風吹日曬,平地成為適合製鹽的場所。村民 因此開設鹽田、建造水閘,以控制海水的進出,同時全 面 發 展 製 鹽 業 , 把 生 產 的 鹽 販 售 到 西 貢 和 鄰 近 地 區 。 2015年,鹽田梓重建鹽田的工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頒發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獎」。西貢公眾碼頭 最西端的櫃台,轉搭小型渡輪前往鹽田梓。

(19)

地方考察

文天祥紀念公園

位於香港新界新田之青 山公路新田段及新田公 路之間,為紀念文天祥 而建,又名「文天祥公 園」。 公園內有一座 文天祥銅像,銅像後有 一幅石碑,描述文天祥 的生平事蹟。

宋王臺石碑

十九世紀初重修,旁邊刻有「嘉慶丁卯 重修」,重修之年即為 1807年。

宋皇臺站展館「聖山遺粹」

歷時 3年的考古過程,發掘出70萬片文

物及 5個古井,現展出400件文物。

(20)

謝謝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 《 國際收支平衡表手冊 》( 第五版)載有下列定

• 原始面具是在巫師舉行祭祀儀式中使用的一 種重要工具,由於先人認為人的靈魂,常常 以骨骸或頭顱為

在 小一的教學中,教的是紮 實、基礎的功夫,老師教學的 每一步路走的都是耐心與毅力

在地板教室學生會試著探索身體的延展性,相對在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驕傲的祖先正視著 正視著我們的腳步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不要忘記 不要忘記 他們一再重覆地叮嚀 蓽路藍縷以啟山林

的極低水平,月工作收入中位數不變,外地僱員按年下跌 2.2%。由於受耐用消費品

小明的體重為 35 公斤,小明的右手提了 2 公斤的手提袋,左手抱著一本 5000 公克的 百科全書,身上背著一個 2 公斤 500

北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家。我們熟悉的是它的過去,陌生的是它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製作了一系列網上教學資源供教師參考,鼓勵

我是一個很喜歡將事情拖延至最後一刻才做 的人。記得有一次,有一份作業,老師讓我們三天

來自加拿大世界知名的太陽劇團成立不過數年,靠著創新與堅持締造了無數佳績與成

 它為小孩們提供 了一個有趣的生 活體驗,體驗了 在江戶時代作為 一個普通人生活 的感受。.. 旅客可以穿上和服,步

中國佛教發展,在魏晉時期有一具有重大意義而又影響深遠的現象,就是觀

眼睛一眨,她就到了後面。最後,她直直地往 天上飛,飛到快看不見了,一轉身又直直的衝

當中尤以《雷雨》、《日出》及《原野》一系列優秀作品最

世界各地的基督徒,與那些常遭別人冒犯人權的人,一同在貧窮

 小賣部旁的花園,立著竹,立著羅漢松。松的

「買一雙捐一雙」的承諾意味著,每當 Toms 賣出一雙鞋,他們就會捐一雙 鞋給落後國家的貧童;Toms 在今年春天已經售出了 1,000 萬雙鞋,這也意味著 世界上已經有

《妞出嫁》是表现一位少女在出嫁的过程中所呈

开始, 人们用身体的某一部分, 如一拃、 一庹、 一步来 测量长度, 用掂一掂的方法确定物体的轻重……后来, 人们 逐步发明了一些测量工具,

「乾沉降」兩大類。前者是指所有的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落到地表

在一次上時間管理的課上,教授在桌子上放了一個裝水的罐子。然後又從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從罐口放進罐子裡

鈣化是指鈣磷灰石等沉積物沉積在 IOLs 內部或表面上,使得人工水晶體變 得不透明,如圖 2.3.4.1 所示;一篇文獻調查了在 1999 年 1 月至 2004 年 12 月間 共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