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菩薩心‧法光情──道場參訪感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菩薩心‧法光情──道場參訪感言"

Copied!
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菩薩心‧法光情──道場參訪感言

/呂麗華

為了使法光同學們有機會認識其他佛學院、佛研所的教學環境與教育概況,

也讓同學們藉此機會互相交流彼此的學習心得,法光的同學們就在諸位師長的帶 領下,學習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的精神,一路由北往南,見識大千世界。

第一站先到位於觀音鄉的弘誓學院,承蒙其創辦人昭慧法師與現任院長性廣 法師熱誠地簡介弘誓學院創辦的宗旨與教學的方針。簡介該學院辦學主旨乃在於 深入理解佛法義理,並同時注重日常生活的修行,讓學生們在待人處事上能與佛 法相應,而能自利利他。由兩位法師的開示與帶領參觀教學軟硬體設備中,末學 亦能感受其真誠投入的弘大誓願。教學大樓中每一空間皆作了充分利用的布局,

不但用心而且別緻。由於其教學型態較為特殊,沒有常住的學生,平時學生們各 各奉獻身心於所屬的道場,唯藉定期聚會排定課程,期能經由短期學習就可達到 充電的效能。使學生回到道場後,依舊能夠道心煥發,勇猛精進於渡眾利生的菩 薩行上。末學覺得這種制度頗為可取,讓離開學校的同學仍有機會撥空再回來充 電一番,想必更能保持向佛之道的長遠心。短期、密集又有次第的進階學習,同 時也可將學以致用的心得與正在學校中的同學們分享,展現解行互惠的成果。

接著蕭所長於交換心得的活動中,也談到法光的遠景及目前的課程概況。法 光是一個相當開放的佛學研究環境,不但同學們得以自由選讀,並開放給其他在 學的博、碩士班學生選修或社會人士在職進修。末學在法光近三年來的小小學習 心得也很想與他人分享:法光的師長們不但博學多聞而且學有專長,語言能力更 是強得令人深為佩服。梵文、巴利語、藏文、英日文等科科精釆;教史的課程亦 教人受益無窮,不論是時代上的隋唐佛教或是地域上的敦煌佛教甚至遠到西藏、

印度、中亞等等,除此之外,經教、論典也都多方涵攝;研究方法更是豐富齊全,

不論版本目錄、語言文獻、翻譯注釋、聲韻訓詁、古文字學等,在在都能提昇研 究佛法的深度與廣度。若無步步踏實的認知,何求天馬行空於茫茫然?若能正 念、正知、正思惟,又能道出有憑有據的言論,則對芸芸眾生弘化的攝受力是難 以計量的。法光所開的佛教文化課程是多元化的,可稱得上是多釆多姿、蓬勃煥 發。末學常感唸書時間不夠用,以致常常捨不得睡覺,只為了趁這三年中多學習 一些。總覺得生命無常、人生有限,來日是否仍有如此殊勝的因緣是很難預料的,

此時此刻不把握更待何時?

接下來到了福嚴佛學院。在院長厚觀法師及,齎因法師、廣淨法師的引導下,

參觀其圖書館及推廣教育中心。福嚴圖書館增加了一些國內少見的日文套書與研 究論文,近又新增了藏文大藏經等資料。想必校內亦有興趣於西藏佛學研究的人 才,隨喜於佛學院的研究風氣,漸能以宏瞻的角度,客觀深入於不同語文、不同 傳承的佛法精髓。憶及厚觀法師剛回國時,末學有幸可以聆聽老師講授《大智度

(2)

論》,末學選擇的報告題目是《菩薩的種類》。老師要求末學查出部分的德文相關 資料,當時末學直推說不懂德文無法處理。承蒙老師不嫌棄,居然耐心地指導末 學逐句對照解讀的方法。堂上報告時又一邊幫末學補充、指正,讓末學在兩星期 的報告中受益匪淺,至今仍令末學深深感銘,這是末學心目中的菩薩風範。

此次參訪的主要目的是拜謁印公導師,並藉此機緣請益,聆聽教示。於午後 不久,全體師生抵達永光別苑,一進門即見到面容慈藹的印公導師,立刻可以感 受到導師對師生一行人的來訪十分高興。大家禮完佛後齊集導師身邊及周遭,將 其團團圍繞,導師亦隨機開示,勉勵同學們:研究佛學、認知佛法的真正目的是 讓自己的身心能夠清淨。在佛法的修持及佛學的研究上,應能解行並進,確實把 握住佛法的特質。導師因身體欠和正在療養中,聲量不大。由於末學坐在最外圈,

能聽到而解讀出來的有限,所以無緣盡知全意。但有緣再次拜謁導師,見其得以 精神爍然、身無大礙,乃令人感到無比欣慰。謹深深祝禱印公導師長住世,法輪 之光常輝耀。

次達芬園祥光寺。見到那典雅的道場外觀、莊嚴的大殿以及清幽的禪堂,在 在令人流連忘返。當末學冒昧請教住持師父禪睦法師其尊慈所贈的日文匾額詞意 時,住持師父竟拉著末學的手逐句講解,讓末學感到既榮幸又倍覺溫馨,無形中 感受了諸多難以言宣的攝受力。在這兒讓一行人嚐到了道地的土產--熱騰騰的包 穀,豐碩的蜜桃以及茶漬蜜餞,那種回到家的感覺油然而生。接著又到南投碧山 岩寺,這裏是法光祖堂所在地。參觀了法光創辦人如學禪師紀念堂的籌設處,更 令末學緬懷創辦人的勞苦功高,早期的慘淡奔波之下,如今得能法脈綿延海內 外,其法子法孫皆能克紹箕裘,繼承其志。其大願大心令十方學子得蒙法益,實 讓末學感懷不已。希望在法光三年所學的一切,來日亦能學以致用,利益群倫,

不致辜負創辦人一番菩薩大願心。離開時當家師父為一行人準備了豐盛的便當,

這一路感謝諸大菩薩關照愛護,實在感激不盡。

近晚時分,全體抵達雲林林內白馬山菩提寺。經由蕭所長的因緣,一行人得 以在此掛單過夜。大殿裏有諸尊巍然矗立的佛像非常端嚴。明珠仁波切熱誠又風 趣地為大家簡介菩提寺,以及他和格賴仁波切的來臺因緣,接著觀賞錄影帶,使 同學們對西藏佛教道場有一直接而清楚的認識。又蒙久違了的果碩仁波切,特別 於百忙中接見了這一群同學們。記得果碩仁波切在法光授課講到發菩提心時,曾 當場哽咽莫名。那一幕仍烙印在末學腦海中,每逢思惟,心中亦不免一片慘然。

而達賴喇嘛此次在林口講解心經時,也是當眾掩泣。末學實在感佩這些轉世仁波 切的菩提悲願,他們心中就只為眾生的能否離苦得樂而憂懷。一心一意唯思拔眾 生苦、與眾生樂,能修到這種心量,那是何等的令人讚歎!晚間果碩仁波切為同 學們開示了一個多小時,句句皆是鼓勵發菩提心。令末學再次感受到仁波切那種 悲懷,深深感念其教誨與加持。

次日天未亮一行人就上了車,遊覽車直駛阿里山。師生們沿著遊山步道,繞 山而行。二十多年前來過的阿里山小火車站,經過改建後已改頭換面。姐妹潭似 乎變小了?或許是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心理投射吧!在這兒末學才想起小錢包遺

(3)

落在火車站的洗手間,心想並未放什麼值錢的物品,本打算放棄追尋。倒是在碧 山岩寺抽的詩籤,教末學割捨不下,有人鼓勵末學回去找找看。於是末學決定自 個兒走回頭路,幸蒙惠美同學願意相伴。一路上末學留心遊客身上的裝配,真是 菩薩保佑,讓末學發現了小布包的垂帶,走到半路就尋回遺失的錢包,因此才能 又與大夥兒會合,繼續遊山的行程。

在巨木林中的印象深刻,好幾棵樹齡皆在數千年以上。同學們換算成不同的 朝代,有些樹在東漢時期已經存在。那時佛教才剛傳入中國,這些樹就已在臺灣 落地生根。如今佛教也在臺灣落地生根而茁壯成蔭了嗎?但願佛教也能像這些巨 木一般,深受保護與培植。林中豎有一塊大石碑,碑文敘述往昔日據時代濫砍巨 木,引發群樹神怒,使得伐木工人相繼慘死,無人敢伐。於是當局樹立石碑、祭 祀樹神,才結束了這場浩劫。誰說草木無情?本生經中提到好多則樹神的故事,

而且這些樹神還是佛陀或佛陀一些弟子的前生。在千年巨木林中享受著無價的森 林浴,前一天滿腔的法喜也一起融入於阿里山聞名於世的壯觀巨木林中,覺得「法 界」、「法相」和「法性」好像已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名相了。不知是芬多精的效 應,還是法語的加持之故,感到一切都那麼清新、寧靜。人我交融而參天地之化 育,好似與一片大自然參合分不出界限了。末學才疏學淺,難以筆墨形容那種清 虛的狀態。

當晚承蒙蔡老師招待全體師生在嘉義享用豐盛的素食,這一趟參訪真是收獲 良多,受益匪淺。感恩佛菩薩加被。這一趟身、心、靈之旅真可說是寓解於行,

備感殊勝難得。佛菩薩的護祐、仁波切的加持、諸山大德的教示、師長們的關愛 照顧、同學之間的相互扶持,在在令人留下深刻的回憶,更為未來的生涯帶來甚 大的啟發力。感謝所裡的安排和禪昇師父多方的張羅,才能順利地參訪創辦人如 學禪師法脈下眾道場。末學言駑筆鈍,言不盡意,願將一切法樂迴向一切諸有情,

更願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辦學有成,祝禱「鐘聲遍華藏界內,佛法揚塵剎國中,

功勳祈世界和平,利益報四恩厚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我們入境的第二天清晨,趕著參訪檳城極樂寺,知客禪生法師熱 情招待我們,介紹歷任住持方丈及祖堂,在行進間看到一棟尚未竣工

被法官糊里糊塗地判死罪。判刑確定後,上 級派來的監斬官叫許自新。許自新知道這位 死囚是個念佛修行的居士,並且相信他是被

 我等昔聞大名士  今見神通妙色相   菩薩是大法光明  出現一切諸佛法   已能圓滿一切行  慚愧上服所莊嚴   自利利他妙吉祥  最勝功德難思議 

禪法的弘傳受到相當大的局限。僧璨所作的〈信心銘〉以偈頌體闡明自己悟道

舉例來說,法光寺的香積廚義工之付出 實踐,就是開展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我剛來 法光寺參加大悲心會時,幫忙切菜,看到王

(4)在能知的心識的存在下發展正念和內觀,禪修者可以達到不還 果位;繼續發展正念和內觀到達「阿羅漢道」時,知道者仍然是

諸比丘!於此,比丘 A 離欲、離惡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生 喜、樂,具足初禪而住。B 尋伺止息,內心等淨,心一趣性,無 尋、無伺,由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而住。C

明代的帝王們支持佛教,持續修 復、新建寺廟,鑄造佛像,敕賜尊 號、佛經、寺額、法物和外國貢物 給峨眉山寺廟和僧人。全山無峰不 寺,古剎綠擁,禪院翠繞,〈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