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家庭教育資源對貧窮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家庭教育資源對貧窮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Copied!
6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謝志龍 博士

家庭教育資源對貧窮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研究生:李佳佳

中華民國一○ 五年七月

(2)

國立台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家庭教育資源對貧窮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研究生:李佳佳

指導教授:謝志龍 博士

中華民國一○ 五年七月

(3)
(4)
(5)

謝 誌

寫出「謝誌」兩個字後,兩年來的回憶不斷地湧入心裡……

在因緣際會下進入了公事系這個大家庭,並在這兩年的周末來來回回綠島台 東,就為了看到靳菱菱老師、蔡西銘老師、張育銓老師、李玉芬老師、柯志昌老 師、劉麗娟老師,還有我的指導教授—謝志龍老師,這群不只讓我能開拓視野、

受益良多又讓人備感溫馨及關懷的老師們。特別謝謝我的指導教授—謝志龍老師,

每每當我覺得我做不到的時候給了我鼓勵;每每當我不知從何著手從何下筆以及 拿數據沒轍的時候,給了我耐心和細心的指導;在我論文走錯方向的時候,給了 我寶貴的建議,感謝老師在完成這篇論文的諸多協助。同時,感謝有王維教授及 李玉芬教授在口試後給的鼓勵及指導,讓這篇論文能夠更加完善。

在這兩年中,除了老師的諄諄教誨,同學們的互相扶持與鼓勵也是讓人覺得 相當溫暖。更是感動能認識同在綠島的夥伴詩萍和麗芳,一起搭飛機、飛機沒非 候補或坐船,或是誰出不來需要代交作業,都是一幕又一幕掛在心中的回憶啊,

能認識這些同學真是一件太美好的事!!

謝謝我的家人要忍受我假日被研究所的課程佔滿,沒辦法常常回家,並在我 覺得煩躁疲累的時候給我全力的支持。和我一路走來的大學戰友們—肉琪、王霜、

歐米克今年也一起在台灣各地的研究所一起和論文奮戰,一起畢業,好想念大學 時代期中、期末前的半夜三、四點,發現對方也還掛在線上還沒睡然後問候一聲

「你也還沒睡啊」的青春!!還有我們碩士的先驅孜孜這個過來人將同理心發揮到 極致,一句「我懂,會撐過去的」撫慰了我們受煎熬的心並在生活雜事中給予我 們最大的協助。最後,謝謝我的老公小紅帽,婚禮、蜜月、整理新家大大小小的 雜事在我落下一句「我要寫論文」之後就全數包辦,讓我完全無後顧之憂的寫論 文(邊看網拍),愛你❤

要感謝的人太多了,那就謝天吧……謝謝老天讓我完成了這個目標,可以讓 我繼續往下一個夢想前進。

(6)

i

家庭教育資源與環境對貧窮國中生學習 成就之影響

作者:李佳佳

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家庭的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對貧窮國中生學業成就所帶來 的影響。研究採用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針對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後建立的

「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為研究資料,以家庭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兩個構面對貧 窮國中生的學業成就作分析,並加入學生的家世背景作為控制變項,以釐清家庭 教育資源與環境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研究結果發現,家庭文化資本與貧窮國中生的學業成就呈現部分相關,家庭 文化設備中的書桌、字典和參考書與學業成就呈正相關,而其他文化設備則否。

家庭社會資本與貧窮國中生的學業成就的關係亦是部分相關,在家人是否會關心 學生學業成就和是否會參與班親會的兩個項目為正相關,而家裡是否有人可以教 導功課則否。故從研究結果可知,如同過去多數研究結果顯示,文化資本及社會 資本會對一般學生學業成就有所影響,且在貧窮國中生的狀況下亦是如此,期望 本研究所探討出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中真正會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及結果,能夠 提供教學工作者作為協助貧窮國中生的教學資訊,以發揮教育之功能。

關鍵詞: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學業表現

(7)

ii

The Effect of Household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LEE, CHIA-CHIA Abstract

Based on Taiwan Database of Children and Youth in Poverty,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Taking students’

household background as a control variable, the study intends to clarify how household educ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affec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is part correlation.

The cultural equipment, including desk, dictionary, and reference book, performs positive correlation while others are no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ocial capital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is also part correlation. When students’ parents cares about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ctively and take part in parent-teacher meeting (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 it will improve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As for the item “Teach students’ homework or not”, it shows no effect on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 The impact of cultural and social capital that affected general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achievement shown from the most past studies does the same way to students in poverty. By finding the specific effects of family cultural capital and social capital on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the study expects to offer educators the information to help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poverty.

Key words: cultural capital, social capital, academic achievement

(8)

iii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流程...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聯... 8

第二節 父母參與子女教育的社會資本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聯... 10

第三節 小結... 1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1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15

第二節 資料來源... 16

第三節 研究對象... 17

第四節 研究方法... 18

第五節 研究假設與變項操作... 19

第四章 統計結果 ... 23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23

第二節 迴歸分析... 30

第五章 討論與結論 ... 41

(9)

iv

圖目錄

圖 1-1 研究流程圖………..……….6 圖 2-1 關於社會資本的學術論文數量………12 圖 3-1 研究架構圖………..………..15

(10)

v

表目錄

表 3-1 家扶中心貧窮兒少就學狀況………..……….18

表 4-1 樣本家庭背景的描述性統計-父母親教育與職業………24

表 4-2 樣本家庭背景的描述性統計-家庭類型………25

表 4-3 樣本的家庭文化資描述性統計……….………..…..27

表 4-4 樣本的家庭社會資描述性統計………..……28

表 4-5 樣本的學業成就描述性統計…..………..………..29

表 4-6 以學生不及格的頻率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31

表 4-7 以學生成績排名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32

表 4-8 以學生對老師講解了度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34

表 4-9 以學生不及格的頻率作為依變項迴歸分析……..………..………35

表 4-10 以學生成績排名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36

表 4-11 以學生對老師講解了度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37

表 4-12 以學生的學業成就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39

(11)

1

第一章 緒論

人,為什麼要受教育?何謂是教育?教育的目的又何在?在《說文解字》中將 教育定義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教」,讓孩子得以 學習模仿;「育」,讓孩子可以培養良善品德。在西方教育 Education 一字源於希 臘字,原意為養育及引出之意。隨著時代的演進,教育的目的也隨之有不同的說 法(林玉体,1998;雷國鼎,1990),英國哲學家及社會學家斯賓賽(Spencer)提出 了「生活預備說」,認為教育的目的在為完美生活做預備;德國教育家福祿貝爾 (Froebel)提出了「開展說」說明藉由教育的過程,可以將孩童的內在潛力發揮出 來,是一個由內而外的歷程,而藉由此過程可以使人達到自我實現與適應社會的 目的;英國哲學家洛克(Locke)「形式訓練說」中的教育目的則強調對人官能的訓 練,藉由注意、記憶、推理、思考的方式達成目標;以德國教育家凱欣斯泰納 (Kerschensteiner)所代表的「工作陶冶說」是以公民訓練作為教育目的,期望可以 培養適合國家及時代需要的公民;而美國教育家杜威(Dewey)對教育目的則提出

「無目的說」,他認為教育本身沒有目的,在教育的過程即是它自身的目的,透 過教育的過程,即是不斷的學習和生長。

在回顧過去教育目的的演進中,可以了解隨著時代的變化和背景的差異,為 了符應當時的社會,教育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因此使教育的目的有了多向的面貌,

亦因如此,也間接說明了教育諸多的功能及重要性。若將教育簡而概之,教育期 望透過其過程,而讓孩子從中得以成長有所發展與收穫。但為何在現教育體制下,

同是受十二年基本國教,更甚至縮小到九年義務教育中,學生除天生能力的差異 外,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學習成就上的差異?在教育的一環中,公平性一直是追求 的目標之一,於《教育基本法》第 4 條也明確訂定了:人民無分性別、年齡、能 力、地域、族群、宗教信仰、政治理念、社經地位及其他條件,接受教育之機會 一律平等(教育基本法,2013)。但除了先天的發展條件(如智力)外,後天的外在 條件—家庭提供的教育資源對學生在校表現有一定的影響力,在本篇研究中,即 將探討家庭教育資源與環境對貧窮國中生學習成就之影響。

本章共 4 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節,名詞 解釋;第四節,研究限制。

(12)

2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研究背景

關於家庭背景,包含了家庭社經地位、能提供的財務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 資本等(蕭仲庭、黃毅志,2015)對學生學習成就的研究數十年來從來沒有間斷,

但隨著時代的改變、經濟背景有所異同,而教育的環境與方式也出現了變化,從 過去教師作為教室主體,教導及傳授學生知識的學習,到現在趨勢為期望教室裡 的主體為學生,而教師應擔任的角色為學習的引導者,引導而非教導學生在知識 上的學習(方新舟,2015)。所以隨著教育的方式有所變化,背景屬於社經地位較 為弱勢的家庭,當他們同樣提供的是有限的教育資源的情形下,學生能獲得的學 業成就是否仍受到家庭教育資源的影響值得更進一步的探討。

針對貧窮兒童,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分別於 2009 年、2011 年及 2013 年針對弱勢兒少做了共三波「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並建立了「台灣貧窮兒 少資料庫」,此研究計畫「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Taiwan Database of Children and Youth in Poverty,TDCYP)對象主要針對全台各地家扶基金 會所扶助之兒童、少年為調查主體,來探討其生活樣貌、生理層面、心理層面、

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及福利服務等六個面向。透過長期對貧窮兒少的追蹤及資料 庫的建立,家扶中心期望能夠持續地並深入地了解貧窮兒少在各方面因受物質條 件上的缺乏所造成的影響,藉由此調查研究結果,本篇將進一步探悉貧窮兒少在 學校的學習成就表現,是否確實受到家庭教育資源之影響。

二、研究動機

如同前述教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透過教育而有所斬獲,從廣義來看,期 望教育可以豐富孩子的視野、增廣見識,在這樣的過程中,可以去思考自己的目 標並且實踐,更能為社會所用;從現實面看來,透過教育,孩子可以學會自己未 來要在社會生存的技能,如此看來教育帶來的應是讓孩子得以適得其所,但在實 際上,同樣的教育環境下,教育的結果卻並非總是達到所預期的結果,在教育的

過程中常受其他因素干擾,而導致教育無法發揮其功能。

因本身任教於國中,對於教育的問題除了與切身相關,更想進一步的去了解 究竟「教育」能帶給學生的是什麼。更具體地來說,想試圖去釐清在教育的過程

(13)

3

中,能帶給學生是否有實際面上的幫助,學生是否能夠透過教育的途徑而獲取自 己追求的社會階級及成就或是自我的實現。而在學校教育的過程是公正而平等的 前提下,學生除了天生的才能上的差異外,還有哪些因素會造成學習成就上的差 異,這正是值得令人再深入探討的問題。

相信教育可以帶來社會地位的提升一直是被廣為接受的(莊奕琦、陳晏羚,

2011),如同社會和諧論一派中相信可以透過教育的功能,讓社會達到和諧且適 得其所的穩定狀態,所以教育應該是符合公平正義讓學生可以有機會公平競爭的 場域,並且透過教育的選擇和社會化讓學生能適性發展,在社會制度中能夠發揮 其「角色」的功能,以達成教育的目的;但,社會衝突論一派卻認為,學校不過 是有權力的支配者,透過自身擁有的權利及優勢,即是是同樣受到學校教育,但 由於學生自身所擁有的資本不同,而有了不同的學習成果,在公平的學校制度中,

卻擁有不公平的條件,在表面上讓整個社會情境是對自己有利的,那麼整個社會 透過這種強制性的權利,暫時的達到穩定,所以學校的功能對佔優勢支配團體來 說,不過就是讓較弱勢的階級相信他們現在所處的地位是經過合情合理的分配的 (林清江,1991;陳奎喜,1995)。

在功能論及衝突論這兩個相異的理論下,或許兩種情況是同時並行著,但就 從學校的立場出發,希望能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公平學習的機會,讓每個學生能 在受同樣的學校教育過程中,能有相同的條件去獲取他們理想中的目標,若成就 上有所差異,也是因為個人天生能力上有所區別。但,在學校教育外另一個影響 學生學習成就的核心—家庭,當然不可能提供相同的條件給個別的學生,依照實 際狀況看來,家庭的社經地位、環境和能提供給孩子的各項教育資源等都是大相 逕庭的,在這樣的差異下,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在校的學業表現,是否真的 能因為「公平」的學校教育而得到同樣的學習成就是相當令人質疑的,那麼,究 竟家庭在學生的學習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而這個角色又占了多占了多重要的 位置,在教育的一環中,是絕對不可以被忽略的一部分,所以本篇將試圖以衝突 論的觀點做切入。

既然教育的功能之一是提供一個公平的場域讓學生有機會提高自己甚至家 庭的社會階級,但是當貧窮家庭無法提供給孩子一定的教育資源,相較於社經地

(14)

4

位較高的家庭,貧窮家庭在經濟上、文化上或家庭陪伴或照顧功能上,都無法完 善的讓孩子去擁有。就過去的工作經驗中,班上即有孩子家長為臨時工人,家中 生活環境並不好,在做家庭訪問時,注意到家中的陳設雜亂無章,如同孩子在聯 絡簿裡面提到了,只要家中有客人來佔用了客廳,那麼他連寫作業的地方都沒有 了;更甚至父親會呼朋引伴到家中打麻將,常常一玩就是到了半夜一兩點,讓學 生有時候連好好睡覺都是一個問題,到學校時常常會發生作業沒有完成或上課精 神不佳,更遑論是能在學校有良好的課業表現了。亦有一名學生,常常沒有如期 完成指定作業,在經過了解狀況後知曉,學生家中包含爸媽都相當沉迷於線上遊 戲,學生回家的第一個動作便是打開電腦開始線上遊戲,而爸媽也未多加管教,

所以不管是隔天的考試或者是應完成的作業,學生表現得都不盡理想。從另一個 例子看來,有名學生或許學習能力並不如上述兩名同學,但是該生回到家中爸媽 可以提供課業上的指導以及一個適當的學習環境,所以在課業表現上甚至還優於 前兩位同學。因此,當家庭無法提供給孩子較豐富的教育資源時,即使學校帶給 學生的是相同的教育,但卻因為學生家庭背景的差異而讓教育的功能無法彰顯,

是相當令人感歎的一件事。

相似於上述工作碰到的情形,孫清山與黃毅志(1996)在研究中也證實,當家 庭教育環境較差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成就也因此受到影響,表現會不如家庭教育 環境較佳的同學;石培欣(2000)在探討家庭環境與學業成就的研究中也發現了家 庭環境中的子女的教育設施對學生的學業成就有很高的預測力;簡良平(2010)在 實地訪談與觀察北部縣市實際教學工作者後的研究也發現,當學生缺少了文化茲 與社會資本的情況下,對其學業的態度及學業的成就影響相當的深遠。所以不論 是在他人的研究中或自身過去的經驗中,可以看到家庭教育環境對學生的影響,

那麼對於那些弱勢的學生豈非雪上加霜?那麼,貧窮學生的學業表現究竟受家庭 環境的影響有多大,是值得讓人不斷地省思,又本身任教於國中,對於貧窮國中 生的學業表現更加關切,故本篇研究將進一步的探悉家庭教育資源是否會對貧窮 國中生的學習成就造成影響。

對貧窮國中生而言,家庭生計或許都是個問題,是否能夠提供教育資源更是 令人心存疑慮,但既如同前段所述家庭教育資源會對學生學業表現造成影響,那

(15)

5

麼,去探究貧窮國中生是否能擁有家庭教育資源以及這些家庭教育資源是否確實 會影響學生學業表現對現下教育現場是相當有助益的,在貧富差距下,學生學業 表現因此有所差異,對一個教育工作者而言是應該努力去消弭的部分,所以透過 研究家庭教育資源與貧窮國中生學業表現的關係,期望能藉此對貧窮國中生的學 業表現有所幫助。

當然,學校教育中學業成就絕非唯一可在學校獲取的部分,但即使在倡導免 試入學並以多元升學管道作為升學依據的今日,在多項的超額比序後,多數學生 最終比的還是學業成就。那麼,那些期盼著藉由教育來改善自己家庭社會地位的 貧窮兒少,若因學業成就而減少了升學的選擇機會,就不符合原本教育的良善本 意。是故,家庭背景是否會對學生的學習成就產生影響,甚者,貧窮國中生的學 業表現是否受到家庭環境背景受到影響,是相當值得讓人深入去分析了解的。

在廣泛的家庭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中,本篇將家庭文化資本以布爾迪厄 (Bourdieu)所提出的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為主軸,內容主要包含文化設備書桌、

固定做功課的地方、光線充足的讀書空間、安靜的讀書空間、電腦、教育類電腦 軟體、網際網路、計算機、字典、參考書等十項;家庭社會資本則以布爾迪厄及 柯爾曼(Coleman)所以提出的人際關係網絡作為基礎,將家中是否有人可以教功 課、家人會不會主動關心考試成績及家人有沒有參加過親師座談會等三項作為家 庭社會資本探討的項目。所指的貧窮國中生為接受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家扶基金會)扶助之國中生,所接受家扶基金會扶助的對象包含兩種原因:一、

父母健在,但因特殊原因無法工作;二、非自願性因素,導致收入無法維持最低 生活所需,若符合以上其中之一並經家扶基金會了解後成為扶助對象。貧窮國中 生的學業表現則依照貧窮兒少生活趨勢調查中針對貧窮國中生學業表現的部分,

包含在重要考試是否及格、在班上的成績排名,及是否能聽懂學校老師授課等三 項。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基於上述所論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篇旨在探討家庭教育資源對貧窮國中生 學業表現的影響,其目的有:

(16)

6

一、了解貧窮兒少家庭經濟狀況。

二、以布爾迪厄提出的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作為研究架構,探討家庭的教育資源 是否影響貧窮國中生在校的學業表現。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擬定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了解貧窮國中生之家戶背景為何?

二、家庭文化資本對貧窮國中生學業表現的影響為何?

三、家庭社會資本對貧窮國中生學業表現的影響為何?

第三節 研究流程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7)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對象方面

因貧窮兒少生活趨勢調查對象僅涵蓋家扶基金會所扶助之貧窮兒少,但或許 有部分貧窮國中生未接受家扶基金會的扶助,所以本篇研究對象無法包含所有貧 窮國中生。

二、研究變項方面

因家庭教育資源差異而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多元,故將焦點著眼於貧窮兒少 資料庫中所調查之問題項目,在本篇根據調查問卷設定兩項自變項—「文化資本」、

「社會資本」以及依變項「學生在校學業表現」,未包含其他家庭教育資源相關 變項。

(18)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根據本篇研究目的,本章將回顧過去有關家庭教育資源之相關論點與研究。

本章共 4 節,第一節,文化資本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聯;第二節,社會資本與學 生學習成就之關聯,並說明本篇將著眼之處。

第一節 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聯

一、文化資本的定義

在布爾迪厄《資本的形式》一書中指出,資本有經濟、文化、社會、象徵四 種資本形式(邱天助,2002;高宣揚,2002),所謂資本即是一種資源,可以做來 取得社會地位或權力的一個基礎,而這四種資本是以經濟資本為基礎,在某些情 況下,資本的形式可以互相轉換。而在這四項資本中,布爾迪厄在其文化再製理 論,將文化資本作為一個相當重要的概念,他認為文化資本包括生活禮儀、學習 經驗、文藝欣賞、人際關係等,即家庭能提供給孩子的文化養成(周新富,2005);

布爾迪厄在《資本的形式》中,再將文化資本分成三種形式(Bourdieu,1986;高 宣揚,2002):

1. 被歸併化的形式(I’ état incorporé):指在長時間下,已經內化於身體或心 靈,而有穩定狀態的本性和才能。

2. 客觀化的形式(I’ état objectif):指有實際形體並也有一定價值的文物或文 化財產,如歷史文物或出於名家之手的作品;亦如無形的文化財,如音 樂等。

3. 制度化的形式(I’ état institutionalisé):指學位或頭銜,經過合法化的認 證。

布爾迪厄根據上述三項不同形式的文化資本,對家庭擁有的文化資本做進一 步的分析,他認為因為家庭擁有不同的文化資本,對孩子一開始受教育的資源便 有所差異,或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無論是家庭的談吐、生活習慣等生活型態 在無形當中讓孩子耳濡目染,進而內化到自己,培養出個人的特質;又或是家庭 生活周遭具體的、可被物化或可被待價而沽的文化財,讓孩子間接受到了影響而

(19)

9

有所差異,這些都是在孩子生命的早期在家庭的生活當中,一點一滴所慢慢形成 與建立出一個人所擁有的文化資本,故影響了孩子在學校受教育時,有不同的學 業成就,更甚至影響了之後的就業機會。

而本篇將將焦點著重於客觀化的文化資本形式。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亦可 將之視為物化的文化資本形式(張芳全,2010),其範圍除了有價值的作品或歷史 文物外,也包含了家庭中存在的文化設備如字典、書桌、電腦、百科全書、計算 機……等等(盧淑華,2008;張芳全,2009),這些文化設備隸屬於家庭教育資源一 部分,所以在同樣是貧窮家庭的條件下,學生的學業成就是否確實會因為文化設 備的有無而造成影響,本研究將進一步的探討有關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對貧窮 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二、文化資本與學習成就之關聯與實證研究

布迪爾厄主張,文化資本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密切之關聯,在每個家庭中,

父母所擁有的文化資本不盡相同,而這樣不同的文化資本會藉由生活習慣、文化 設備或文化素養等種種有形及無形的方式影響了孩子,所以當父母提供給孩子不 同的文化資本時,孩子也因此承襲了父母的文化形式,父母層次高,則孩子能獲 得更高深的文化涵養,反之亦然。換而言之,孩子的文化的養成,是由父母所傳 承下來的(楊茜萍,2009)。在過去數年間,文化資本與學習成就之間關聯的研究 相當的豐碩,包含探討文化資本如何影響學習成就及哪些文化資本會影響學習成 就等都曾有人提出過研究,而在這些研究結果中,支持與不支持文化資本會影響 學習成就的結果皆有,以下將分別討論:

文化資本涵蓋之範圍廣泛,而以其廣義的定義看來,與文化相關的資源皆可 屬之。如同布迪爾厄所提出的文化再製,在過去研究中多認為家庭中的文化資本 會透過有形及無形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而下一代所承襲不同程度的文化資本造 成在學業成就上有不同的表現。張芳全(2009)以台灣的八年級生為研究樣本,將 文化資本作為中介變項,研究家長教育程度與學生科學成就之間的關係,在研究 結果中證實,學生家長的教育程度越高,所擁有的家庭文化資本就越豐富,而文 化資本對學生科學成就有正向影響,這也說明了作為中介變項的文化資本確實會 影響學生的科學成就;李文益與黃毅志(2004)在其研究中以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

(20)

10

為理論基礎,討論這兩種資本對學業成就的影響,並將文化資本分成精緻文化、

負面文化及多元文化等不同的三個面向,研究結果顯示,精緻文化高則學業成就 高,負面文化高,則學業成就低;陳青達與鄭勝耀(2008)以三個不同面向的文化 資本,包含歸併化的形式、客觀化的形式及制度化形式的文化資本以及三面向的 形式加總的文化資本總量為自變項,學生的學業成就作為依變項做分析,驗證了 文化資本對學生的學業成就有很高的預測力,建議可以再進一步研究。如同上述 的諸多研究都證實了文化資本對學業成就確實有影響力,但是針對各面向文化資 本的研究卻是較少的,本研究企圖將焦點著眼於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進行更 深入的討論。

雖部分研究將家庭中有的文化設備如如字典、書桌、電腦、百科全書、計算 機…等視為家庭教育資源(孫清山、黃毅志,1996;蕭仲庭、黃毅志,2015;羅珮 華,2004)或財務資本 (王永慈、陳昭榮,2011;李敦仁、余民寧,2005)的一部 分,但本文認為文化設備應屬於包含在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中,孫清山、黃毅 志(1996)在研究中即認為如收音機、音響設備、電視、報紙、雜誌可視為廣義的 文化資本,而這些文化設備擁有的多寡又會影響了學生的學業成就;張芳全(2011) 在其文化資本等變項與數學成就關係之研究中即將家中擁有圖書量的多寡、是否 擁有計算機、電腦、桌子、網路以及學習的光碟及參考書做文化資本的變項;蔡 毓智(2002)將學習資產涵蓋在文化資本中,而研究當中證實學生擁有越多課外讀 物及多閱讀書報雜誌可以提升成績。由以上研究可知,家庭的文化設備對學生的 學業成就或多或少都會造成影響,更突顯了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的重要,所以 承襲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希望對貧窮國中生的家庭文化資本有更針對性的討 論。

第二節 父母參與子女教育的社會資本與學生學習成就之關聯

一、社會資本的定義

社會資本的概念遠在一、兩百年前就已經開始被談論到,但是真正將此概念 具體化的應屬布爾迪厄、柯爾曼及普特南(Putnam)等人(黃克先、黃惠茹,2008)。

以廣義的社會資本看來,在日常生活中相互聯繫的人際網絡中,此人際網絡享有

(21)

11

共通的信念以及有互相規範的力量,即可稱作社會資本,(林祐聖、葉欣怡,2005;

黃克先、黃惠茹,2008),但若進一步的定義社會資本,那麼有關社會資本的概 念百家爭鳴,但在提出社會資本的學者們中,最常應用於教育領域的為布爾迪厄 及柯爾曼(王姵心,2014;何瑞珠,1999;蕭仲庭、黃毅志,2015;),以下將分 別討論:

(一)布爾迪厄的社會資本理論

布爾迪厄所提出的社會資本認為,社會資本指的就是制度化的人際關係網絡 所累積成的資源,而這一個資源是可利用、可作為達成目標的(周新富,2005),

而在特定的狀況下,社會資本也可轉換為財務資本(邱天助,1998)。所以當父母 可以把自身的資源利用關係之間的網絡傳遞給孩子,促使孩子達成目標,也就是 家庭當中發揮了社會資本的功能。

(二)柯爾曼的社會資本理論

柯爾曼和布爾迪厄提出類似的看法,認為社會資本是強調人與人之間互動的 脈絡,柯爾曼是由功能的角度來定義社會資本,社會資本本身並非能單獨存在,

而是由很多面向總共同組成的,在這多面向的互動過程中,所要追求的就是達成 某些特定目標(黃克先、黃惠茹,2008)。例如和社會資本有類似概念的人力資本,

雖然是以人為主體,但是人力資本較局限於自身的資源,但社會資本可以藉人與 人的互動中,將資源傳遞和分享(陳麗如,2005),也就是說即使父母擁有豐富的 人力資本,但若是無法傳遞給下一代,也是於孩子無益,仍然要藉由親自的參與 孩子的生活及將自身的資源分享給下一代才能發揮功能,是謂社會資本。

綜括社會資本看來,社會資本具有人際關係間的互動且具制約的力量,並藉 由這樣的形式達到目的。本文將家長對孩子課業的指導應用於此理論基礎,認為 藉由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以及課業的教導而產生了資源的分享與傳遞,並因此 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有所影響。

二、社會資本與學習成就之關聯與實證研究

回顧過去社會資本影響學習成就的相關研究相當的豐碩,根據黃克先、黃惠 茹(2008)所整理出的數據(圖 1)可以說是與時俱增,包含在社會資本內的各種研究 內容也包羅萬象,一般認為會影響學生學業成就的家庭社會資本多包含親子間的

(22)

12

互動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期望、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參與及家庭的規範等項(巫 有鎰,1999;李文益、黃毅志,2004;陳憶芬、游靖喻,2011;蕭仲庭、黃毅志,

2015),而研究也多符應了布爾迪厄及柯爾曼所提出的社會資本的概念。但國內 在這些關於社會資本的研究中,卻較缺乏以貧窮學生為對象的探討,所以本文將 貧窮國中生作為研究對象,企圖了解社會資本對貧窮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圖 2-1 關於社會資本的學術論文數量 (引自黃克先、黃惠茹,2008)

社會資本理論的概念中,相當重視人際之間互動的網絡,所以父母希望透過 對子女學業上的參與,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所助益(何瑞珠,1999;許崇憲,

2002;蕭佳純、董旭英、饒夢霞,2009),如巫有鎰(1999)在研究中將陪子女讀書、

做功課視為社會資本影響學業成就的因素之一,結果證實透過親子之間的互動及 父母對子女課業上的參與,有助於提升孩子的學業成績;李敦仁與余民寧(2005) 在其研究中也證實了當父母會主動看孩子作業時,對孩子的學業成就是有正向幫 助的。

另一項和上述家長主動參與孩子課業相似的是當父母親能主動關心孩子考 試成績時,孩子的學業表現也會因此表現較好(李敦仁、余民寧,2005;許崇憲,

2002;蕭仲庭、黃毅志,2015;蕭佳純、董旭英、饒夢霞,2009)。所以家長如 果能主動看學生考卷或者是詢問學生考試的結果,學生也因此能提升自己學業的

(23)

13

表現。

除了了解學生學習和學業表現外,家長實際參與孩子學校活動如親師座談或 擔任家長會委員或義工亦會對學生學業的表現有所影響(李敦仁、余民寧,2005;

蕭仲庭、黃毅志,2015;蕭佳純、董旭英、饒夢霞,2009)。所以,家長透過不 同形式對孩子課業上的參與,皆對學生學習的表現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在過去研 究的基礎下,貧窮國中生的家庭擁有這些社會資本與否是首先要瞭解的問題;再 者,即便擁有這些資源,能否與過去研究—子女因擁有家長參與的社會資本而對 學生學業表現有正向影響相符應,將做進一步分析與討論。

第三節 小結

在過去的教育中,有一說是受教育可以讓人有翻身的機會,莊奕琦與陳晏羚 (2011)研究結果即表示透過教育的管道,得以讓社會階級向上流動。而在社會學 中,結構功能論一派的帕森士(Parsons)提出了學校應有的兩個功能,社會化和選 擇,也正表示了成就可以透過個人的能力的表現來獲得。同是主張功能論的社會 學者涂爾幹(Durkheim)認為透過教育的實施,可以使個人在社會中體系中,尋找 到適合自己的社會地位,而維持整個社會體系的和諧(謝高橋,2004)。是故,由 結構功能論一派的觀點看來,教育在社會體系中作為一股社會和諧的基礎,而在 社會體系下的個人則可經由教育的方式來取得自己所想要的位置。

如同上述所論,雖然社會的階級可以透過教育的管道有所流動,但是在教育 的過程中卻未必能受到同等的資源。許崇憲(2002)自 53 篇關於家庭背景因素與學 生學業成績關係的研究中做後設分析,整理出學生之家庭背景會影響其在校的學 業成績;多篇研究亦指出,當學生家庭有能力讓他們課後參加補習班,那麼相較 於未參加的學生,他們學業成就也會有會有較好的表現(孫清山、黃毅志,1996;

蘇秀枝,2005),這些研究結果都證明了,當家庭能提供能提供更多的資源,學 生則能在學業表現上獲得了更高的學習成就。而布爾迪厄在文化再製論中也提出 了相同的概念(邱天助,1998),布爾迪厄認為,學校不過就是提供一個假性公平 競爭的場域,讓家庭背景屬於弱勢的學生認為可以透過教育的管道讓自己的社會 地位或階級提升,但其實隱含在教育過程中的不過就是高社經地位的階級,透過

(24)

14

他們所擁有的經濟、文化和社會資本提供給他們的子代,最後這些高社經地位者,

將教育視為一種維持自己地位的合理手段,繼續保持自己優勢的地位。如此,學 校的教育不過就是一個階級再製的歷程。從社經地位低的家庭看來,當家庭所能 提供的資源越少,孩童能在學校表現好的可能性就更低。

所以對貧窮家庭來說,要支出日常生活所需已相當吃緊,要對子女付出必要 性外的教育經費更是不可得,王永慈、陳昭榮(2011)在探討貧富家庭的資源中即 發現,高所得家庭對提供子女的無論是在實體的家庭文化設備上或親子之間互動 與交流中明顯高於低所得家庭;張芳全(2005)在貧窮與教育的關係分析中也認為,

貧窮對學生的在學率會有負面的影響。故當貧窮家庭對教育會造成影響下,那麼 對貧窮家庭的問題更不能等閒視之,其對教育的影響應要進一步的被探討,本文 將以貧窮國中生為主體,分析家庭教育資源對他們學業成就的影響。

透過過去文獻的整理,本篇將分別以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作為家庭教育資源 作為基礎理論,將研究以上兩項資源是否會對學生的學習成就有所影響。又更將 研究對象規範在貧窮國中生,可視為對文化資本與社會資本與學業成就關係的進 一步延伸,待進一步的分析後,期望能有更深的了解。

(25)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為了解貧窮國中生的家庭教育資源對其學業成就的影響,將於本章進一步的 分析家庭教育資源與學生學業成就的關聯。本章研究設計分別為:第一節,研究 架構;第二節,資料來源;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研究假設與變項操作;

第五節,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如圖 3。

圖 3-1 研究架構圖 客觀化形式的家庭文化 資本:

1. 書桌

2. 固定做功課的地方 3. 光線充足的讀書空

4. 安靜的讀書空間 5. 電腦

6. 教育類電腦軟體 7. 網際網路

8. 計算機 9. 字典 10. 參考書

父母參與子女教育的家 庭社會資本:

1. 家裡是否有人可以 教功課?

2. 家人會不會主動關 心你考試的成績?

3. 家人曾經參加親師 座談會嗎?

貧窮國中生學業 表現

1. 在重要考試時 是 否 有 不 及 格?

2. 在班上成績排 名?

3. 是否能聽懂學 校老師授課?

家戶背景:

1. 父母親教育程 度

2. 父母親社經地 位

3. 家庭結構

(26)

16

本研究以貧窮國中生為研究對象,將家庭文化資本與家庭社會資本分別作為 自變項;貧窮國中生家戶資料中的父母親教育程度、父母親職業以主要照顧者作 為控制變項,探討其對依變項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基於布爾迪厄提出的文化資本理論,認為由家庭提供的文化財或文化社會隸 屬於文化資本中客觀化形式的文化資本(盧淑華,2008;張芳全,2009;孫清山、

黃毅志,1996;蔡毓智,2002),並參考家扶基金會所做的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 查問卷後,列出了書桌、固定做功課的地方、光線充足的讀書空間、安靜的讀書 空間、電腦、教育類電腦軟體、網際網路、計算機、字典、參考書等十項文化設 備作為家庭文化資本之內容。

布爾迪厄及柯爾曼提出了相似的社會資本概念(黃克先、黃惠茹,2008),皆 認為透過人際關係間的互動可以達成特定目的。將此概念應用在家庭中,本研究 從父母親是否可以教導孩子做功課的親子互動去討論家庭社會資本對學生學業 成就的影響。

第二節 資料來源

本篇使用台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家扶基金會)所建立的「台灣貧窮兒少 資料庫」作為主要資料來源。家扶基金會分別於 2009、2011 及 2013 年分成 3 波問卷,對家扶基金會所扶助或過去所扶助之貧窮兒少,以了解貧窮家庭之兒童 與青少年家庭、學校及其心理之生活情況。但隨著時間過去,部分樣本經社工判 斷因身心障礙無法作答、死亡或失聯後,由第一波的 5593 位兒少樣本、第二波 4774 位兒少樣本到第三波剩餘樣本為 4414 份。因本研究欲探討貧窮兒少的家庭 文化與社會資本對其學習成就的影響,顧及樣本的時效性,採用第三波問卷,調 查時期自 2013 年 7 月 1 日起,至 2013 年 12 月 31 日止。

問卷共分成兩版,第一版為國小學童,並根據學童是否有能力填答分成訪談 及自填問卷兩種方式;第二版為國中以上青少年,由青少年自行填答。因本研究 對象設定為國中生,故採用第三波問卷中的第二版自填問卷,並從調查結果中僅 使用由國中生填答的數據做為分析依據。

(27)

1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一、抽樣方式

第三波貧窮兒少生活趨勢調查延續自第一波調查之抽樣樣本,原母群體共有 42,167 人,依據各縣市的事務所,以等距抽樣的方式在各縣市的事務所各抽樣 300 人,惟因金門分事務所之母群體僅 192 人便悉數納入樣本中,故於 23 個分 事務所中抽出共 7,092 個樣本。

但自第一波起至第三波,當中有樣本陸續無法接受問卷調查,故在第三波調 查時因樣本流失,共有 4,414 個樣本接受問卷調查。

二、研究對象

因本篇欲研究家庭教育資源對貧窮國中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所以在 4,414 個 樣本數中原欲採用尚在國中就讀之 968 個樣本(表 1),但由於資料庫中僅提供 967 份樣本,遺漏 1 份樣本,故最後僅採用所提供之 967 份樣本。

(28)

18

表 3-1:家扶中心貧窮兒少就學狀況

第四節 研究方法

一、文獻回顧法

本篇研究以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為理論基礎,回顧過去此兩種資本與學生學 業成就之關聯,並在研究中更具體地將學生限定於貧窮國中生,藉此探悉貧窮國 中生家庭能提供的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是否會影響學生的學業成就。

二、資料庫分析

利用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所建構的問卷調查結果,並針對當中學生家庭教育 資源的部分與學生在校學業成就表現做迴歸分析,來檢驗家庭教育資源與學成學 業成就之關係。

(29)

19

第五節 研究假設與變項操作

本研究依據不同的家庭教育資源區分為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兩項,並分別分 析兩者對貧窮國中生的學業成就的影響,根據上述相關的理論以及研究架構,提 出以下兩項研究假設:

研究假設一:當貧窮家庭能提供的家庭文化資本不足時,國中生的學業成就表現 較差。

根據上述對過去文獻的回顧,學生的學業成就會受到家庭能否給予足夠的文 化設備影響,當缺少文化設備時,學業成就則表現得較不理想,以下將根據各項 不同的文化設備提出假設:

1-1 當家中沒有固定做功課的地方,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2 當家中沒有光線充足的讀書空間,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3 當家中沒有書桌,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4 當家中沒有安靜的讀書空間,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5 當家中沒有電腦,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6 當家中沒有教育類電腦軟體,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7 當家中沒有網際網路,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8 當家中沒有計算機,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9 當家中沒有字典,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1-10 當家中沒有參考書,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研究假設二:當貧窮家庭能提供的家庭社會資本不足時,國中生的學業成就表現 較差。

在過去家庭社會資本與學生學業成就關聯的研究中多顯示,當家庭社會資本 不足時,學生的學業成就較其他擁有家庭社會資本的同儕差,本研究欲進一步限 定在貧窮家庭中的社會資本是否對學生的學業成就也有同樣的影響。以下依據問 卷內容提出三個與家庭社會資本相關之假設:

(30)

20

2-1 當家人不主動關心學生在校考試成績時,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2-2 家人不參加親師座談會,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2-3 當家裡的人沒有能力指導,學生學業成就較差。

三、變項測量

本文利用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弱勢兒少生活趨勢調查問卷中的相關題目,將 自變項分成「家庭文化資本」與「家庭社會資本」兩個面向,並加入控制變項「學 生之家戶資料」去分析對自變項「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一) 貧窮學生的家戶資料

參考弱勢兒少趨勢問卷調查家戶資料,並針對貧窮學生之家庭文化資本及社 會資本來源取用當中貧窮國中生之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及父母親的職業。並參考過 去相關研究加以分析其家庭背景,如單親家庭、隔代教養及外籍配偶等其他可能 對學生學習成就產生影響之因素作探討(江素芬、劉慈惠,2004;吳月霞,2004;

吳佳蓉、張德勝,2003;邱珍琬,2013;陳文龍,2008;席榮維,2005;鍾德 馨,2005)。

1. 父母教育程度

將問卷原選項之教育程度:不識字、自修/識字、小學、國(初)中、初職、高 中、高職、專科、技術學院/科大、一般大學、碩/博士等十一個選項依受教育的 年數轉換為不識字、自修/識字=0;小學=6;國(初)中、初職=9;高中、高職=12;

專科=14;技術學院/科大、一般大學=16;碩/博士=18。

2. 父母社經地位

將問卷原選項之父母親職業:行政主官及經理人、專業人員、技術員與助理 專業人、事務工作人員、服務工作人員及店面與市場銷售人員、技術性農/林/漁 /牧工作人員、技術工等相關工作人員、機器操作員或組裝員、非技術工及體力 工、無工作/失業/待業/家管等十個選項,依照黃毅志(2008)「改良版台灣地區新 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轉換為社經地位,根據社經地位由高到低,重新將問 卷編碼,社經地位分數越高即代表社經地位越高。

 行政主官及經理人、專業人員=5;

 技術員與助理專業人=4;

(31)

21

 事務工作人員=3;

 服務工作人員及店面與市場銷售人員、技術工等相關工作人員、機器操作員 或組裝員=2;

 技術性農/林/漁/牧工作人員、非技術工及體力工=1;

3. 家庭結構

根據問卷家戶背景的部分,共分為是否由雙親照顧、是否由單親父親照顧、

是否由單親母親照顧、是否為隔代教養、是否由其他親屬照顧,父母親任一方是 否為外籍配偶等六個選項,每個選項都同樣將之根據有或無,編碼為:無=0、是

=1。

(二) 家庭文化資本

根據相關理論,在家庭文化資本中涵蓋了家庭是否具有文化設備一項,故採 用了問卷中與文化資本相關的題目,包含了 D36「你住的地方有沒有一個可以固 定做功課的地方」、D37「你做功課的地方,光線充不充足」、D39「你家中是否 有下列物品或設施」:D39-1「書桌」、D39-2「安靜的讀書空間」、D39-3「電腦」、

D39-4「教育類電腦軟體」、D39-5「網際網路」、D39-6「計算機」、D39-7「字典(辭 典)」、D39-8「參考書」等共十個變項,並依據文化設備分成有或無兩個選項,

編碼規則為無=0、有=1。

(三) 家庭社會資本

在社會資本理論中,家人透過與孩子的互動可做為是否具備家庭社會資本的 依據,在本篇研究當中,使用問卷題目 B5「 你家人會不會主動關心你考試的成 績」、B6「你的家人曾經參加親師座談活動」、D37「家裡有沒有人可以教你做功 課」等三個問題。這三個題目中處理方式如下:

1. B5「 你家人會不會主動關心你考試的成績」

 1=從來不關心

 2=很少關心

 3=大部分關心

 4=每次都關心

(32)

22

2. B6「你的家人曾經參加親師座談活動」

 1=從來不參加

 2=很少參加

 3=大部分會參加

 4=每次都參加

3. D37「家裡有沒有人可以教你做功課」

 1=有

 0=沒有 (四) 學生學業成就

在本篇中,將分別檢驗家庭文化資本及家庭社會資本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

在問卷中,共有三個題目可以做為學生在校學業成就的表現,分別為 D15「這學 期在重要考試時,你有考不及格過嗎?」、D16「你的成績在班上大概排在哪裡?」、

D18「你聽不聽得懂學校老師教授的課程?」,及對這三個題目的處理方式如下:

1. D15「這學期在重要考試時,你有考不及格過嗎?」

 1=從來沒有

 2=很少

 3=時常

 4 每次都是

2. D16「你的成績在班上大概排在哪裡?」

 1=後段

 2=中段偏後

 3=中段偏前

 4=前段

3. D18「你聽不聽得懂學校老師教授的課程?」

 1=完全聽不懂

 2=只懂一點點

 3=大部分都懂

 4=完全都懂

(33)

23

第四章 統計結果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貧窮國中生的家庭教育資源對其學業表現的影響,以家 扶基金會所建立的「台灣貧窮兒少資料庫」作為主要資料來源,並以就讀於國中 作為樣本選取之依據,資料庫的 4,414 份樣本中共 967 份符合,故針對 967 份樣 本進行統計分析。

本章茲將研究結果整理分析並分為兩節,第一節為樣本之家庭背景、社會與 文化資本、學業成就資料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第二節為以學業成就作為依變項的 迴歸分析,藉以檢驗本研究之假設一和假設二。

第一節 描述性統計

表 4-1 為本研究 967 份樣本家庭背景的描述性統計,由該表可知,父親的教 育年數再扣除掉 615 份未填答的遺漏值後,大多數的樣本集中於國(初)中、初職,

占比次高的教育年數為高中、高職,顯示出在有填答該題的樣本中,多數人教育 程度為國高中,僅有少數人是未受過正式教育或是專科以上;在母親的教育年數 中,遺漏值為 337 份,其餘有效樣本中,占比最高的為高中、高職,次高的為國 (初)中、初職,和父親教育程度分布雷同,母親教育程度亦多集中於國高中。

父母親社經地位的資料分布仍見表 4-1,其中父親社經地位的遺漏值為 786 份,母親社經地位的遺漏值為 515 份,在有效樣本中,父母親的社經地位多集中 於 1、2 個層級,分別為技術性農/林/漁/牧工作人員、非技術工及體力工、服務 工作人員及店面與市場銷售人員、技術工等相關工作人員、機器操作員或組裝員,

社經地位為 3 或 3 以上的比率非常低,顯示本研究的樣本社經地位多集中於較低 地位的職業。

(34)

24

表 4-1:樣本家庭背景的描述性統計-父母親教育與職業(N=967)

變項 類別 個數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父親教育年數

0 不識字、自修/識字 3 0.3 0.8 6 小學 64 6.6 18.2 9 國(初)中、初職 170 17.6 48.3 12 高中、高職 100 10.3 28.4

14 專科 9 0.9 2.6

16 技術學院/科大、一般大學 6 0.6 1.7

遺漏值 615 63.6

母親教育年數

0 不識字、自修/識字 12 1.2 1.9 6 小學 69 7.1 11.0 9 國(初)中、初職 241 24.9 38.3 12 高中、高職 284 29.4 45.1 14 專科 19 2.0 3.0 16 技術學院/科大、一般大學 5 0.5 0.8

遺漏值 337 34.9

父親社經地位

1 技術性農/林/漁/牧工作人

員、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91 9.4 50.3 2 服務工作人員、銷售人員、

技術工、機器操作員或組裝員 82 8.5 45.3 3 事務工作人員 3 0.3 1.7 4 技術員與助理專業人 1 0.1 .6 5 行政主官及經理人、專業人

員 4 0.4 2.2

遺漏值 786 81.3

母親社經地位

1 技術性農/林/漁/牧工作人

員、非技術工及體力工 229 23.7 50.7 2 服務工作人員、銷售人員、

技術工、機器操作員或組裝員 193 20.0 42.7 3 事務工作人員 25 2.6 5.5 4 技術員與助理專業人 4 0.4 .9 5 行政主官及經理人、專業人

員 1 0.1 .2

遺漏值 515 53.3

(35)

25

家庭背景中,樣本的家庭類型分布結果見表 4-2,由該表可知,6 個不同的 家庭類型的遺漏值皆為 1 份,同時受到雙親照顧的樣本為 208 人,僅有兩成,顯 示出在 967 份樣本中,大多數的國中生並未同時受到父母親的照顧;由單親父親 照顧的樣本數為 120 人,單親母親照顧的則為 543 人,由此可知,在 967 份樣本 中,有 663 人為單親家庭,且多由母親照顧;隔代教養的樣本為 187 人,約占比 兩成;由其他親屬照顧的樣本數為 75,比率不到一成;最後,父母親任一方為 外籍配偶的個數為 96 人,約占整體樣本的一成。

表 4-2:樣本家庭背景的描述性統計-家庭類型(N=967)

變項 類別 個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是否由雙親照顧

0 無 758 78.4 78.4 1 是 208 21.5 21.6 遺漏值 1 0.1

是否由單親父親照顧

0 無 846 87.5 87.6 1 是 120 12.4 12.4 遺漏值 1 0.1

是否由單親母親照顧

0 無 423 43.7 43.7 1 是 543 56.2 56.3 遺漏值 1 0.1

是否為隔代教養

0 無 779 80.6 80.7 1 是 187 19.3 19.3 遺漏值 1 0.1

是否由其他親屬照顧

0 無 890 92.0 92.2 1 是 75 7.8 7.8 遺漏值 2 0.2

父母親任一方是否為 外籍配偶

0 無 870 90.0 90.1 1 是 96 9.9 9.9 遺漏值 1 0.1

(36)

26

表 4-3 為樣本家庭文化資本的描述性統計,文化資本中共計有十個變項,除

「你做功課的地方,光線充不充足」的選答類別為序數尺度,分為四個級距外,

其餘九個變項皆為是非題,僅有「沒有」、「有」兩種選答類別,在調查光線是否 充足的變項中,選擇充足與非常充足的樣本數合計占比近九成,選擇非常不充足 的樣本數為 19,占比 2%,顯示本研究中大多數國中生做功課的地方,光線充足 程度尚佳。

其餘九個變項的資料分布仍見表 4-3,其中,家中是否有固定做功課的地方、

是否有書桌、電腦、計算機、字典(辭典)等五個變項,填答「有」的樣本數皆 超過八成,顯示大多數的樣本家中有固定做功課的地方、書桌、電腦、計算機和 字典(辭典);家中有網際網路的樣本接近八成;有安靜讀書空間的樣本接近七 成;有參考書的比率則約為一半,反之,則有一半的樣本家中沒有參考書,最後,

家中有教育類電腦軟體的比率最低,僅兩成左右,總體而言,大多數文化資本的 普及率很高,僅參考書和教育類電腦軟體的擁有率較低。

(37)

27

表 4-3:樣本的家庭文化資本描述性統計(N=967)

變項 類別 個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 你住的地方,有沒有一個可以固

定做功課的地方

0 沒有 153 15.8 15.9 1 有 808 83.6 84.1

遺漏值 6 .6

你做功課的地方,光線充不充足

1 非常不充足 19 2.0 2.0 2 不太充足 92 9.5 9.5 3 充足 639 66.1 66.3 4 非常充足 214 22.1 22.2

遺漏值 3 .3

家中是否有書桌

0 沒有 130 13.4 13.4 1 有 827 85.5 86.4 遺漏值 10 1.0

家中是否有安靜的讀書空間

0 沒有 280 29.0 29.7 1 有 662 68.5 70.3 遺漏值 25 2.6

家中是否有電腦

0 沒有 135 14.0 14.2 1 有 819 84.7 85.8 遺漏值 13 1.3

家中是否有教育類電腦軟體

0 沒有 694 71.8 73.2 1 有 204 21.1 22.7 遺漏值 69 7.1

家中是否有網際網路

0 沒有 184 19.0 19.6 1 有 754 78.0 80.4 遺漏值 29 3.0

家中是否有計算機

0 沒有 102 10.5 10.9 1 有 833 86.1 89.1 遺漏值 32 3.3

家中是否有字典(辭典)

0 沒有 77 8.0 8.3 1 有 851 88.0 91.7 遺漏值 39 4.0

家中是否有參考書

0 沒有 444 45.9 49.1 1 有 461 47.7 50.9 遺漏值 62 6.4

(38)

28

表 4-4 為本研究 967 份樣本家庭社會資本的描述性統計,由該表可知,在「家 人會不會主動關心你考試的成績」中,八成以上的樣本集中於大部分關心和每次 都關心兩個類別中,僅有少數樣本(N=15)為從來不關心,顯示出大多數的樣 本,會被家人主動關心其考試成績。在「家人曾經參加親師座談活動嗎」中,填 答從來不參加和很少參加兩選項的樣本,合計超過七成,而填答每次都參加的個 數僅有 88 份,約占比一成,表示大多數的樣本,其家人不太常參加親師座談活 動。最後一個社會資本「家裡有沒有人可以教你功課」,填答「沒有」的比率略 高於填答「有」的樣本數,代表有一半的國中生家中有人可教導其課業,而一半 則無。

表 4-4:樣本的家庭社會資本描述性統計(N=967)

變項 類別 個數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家人會不會主動關 心你考試的成績

1 從來不關心 15 1.6 1.6 2 很少關心 135 14.0 14.0 3 大部分關心 428 44.3 44.3 4 每次都關心 388 40.1 40.1

遺漏值 1 .1

家人曾經參加親師 座談活動嗎

1 從來不參加 347 35.9 35.9 2 很少參加 341 35.3 35.4 3 大部分會參加 189 19.5 19.5 4 每次都參加 88 9.1 9.2

遺漏值 2 .2

家裡有沒有人可以 教你功課

0 沒有 498 51.5 51.9 1 有 461 47.7 48.1

遺漏值 8 .8

(39)

29

表 4-5 為本研究依變項「學生學業成就」的描述性統計,共分為三個變項,

第一個變項為「這學期在重要考試時,你有考不及格過嗎」,填答時常的學生將 近四成,如再加上填答每次都是的學生,合計占比超過五成,顯示出本研究的 967 位樣本數,有超過一半的學生在重要考試中,常常低於 60 分。第二個依變 項「成績在班上大概排在哪裡」,選擇中段偏後和後段的樣本合計為五成左右

(N=540),而成績為中前段以上的樣本數為 423 份,顯示出本研究之樣本較多 集中於班上的中後段以下。最後一個依變項為「聽不聽得懂學校老師教授的課程」, 資料分布見表 4-5 可發現,填答大部分都懂的樣本數接近六成,填答完全聽不懂、

只懂一點點的樣本數合計占比為三成多,顯示雖然多數學生能了解老師上課之內 容,但仍有三成多的學生較有困難。

表 4-5:樣本的學業成就描述性統計(N=967)

變項 類別 個數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這學期在重要考試時,

你有考不及格過嗎

1 從來沒有 115 11.9 11.9 2 很少 330 34.1 34.2 3 時常 373 38.6 38.7 4 每次都是 146 15.1 15.2

遺漏值 3 .3

成績在班上大概排在哪 裡

1 後段 210 21.7 21.8 2 中段偏後 330 34.1 34.3 3 中段偏前 294 30.4 30.5 4 前段 129 13.3 13.4

遺漏值 4 .4

聽不聽得懂學校老師教 授的課程

1 完全聽不懂 44 4.6 4.6 2 只懂一點點 284 29.4 29.6 3 大部份都懂 576 59.6 59.7 4 完全都懂 2 .2 6.3

遺漏值 8 .8

(40)

30

第二節 迴歸分析

此節目的在於以迴歸分析探討自變項家庭背景、文化資本、社會資本,對於 依變項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本研究採用多元迴歸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藉由該統計方法,可了解各預測變項對依變項是否有顯著影響,亦 可了解整體模型對依變項的解釋力,本研究依據研究假設,將家庭背景、文化資 本和社會資本作為自變項,包含父母親教育年數、父母親社經地位和樣本的家庭 結構(雙親照顧、單親父親照顧、單親母親照顧、隔代教養、其他親屬照顧、父 母親任一方是否為外籍配偶),依變項為學生的學業成就,樣本中的遺漏值以平 均數置換,分析結果如下:

一、家庭背景和文化資本各因素對學生學業表現之影響

表 4-6 到表 4-8 為以家庭背景變項和文化資本作為自變項,學生學業成就作 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詳細資料見表 4-6,二十個預測變項對於依變項「學生在 重要考試中不及格的頻率」的總體解釋力為 7.7%,其中家庭背景變項提供的解 釋力為 2.7%,在模型 1-1 中可發現,家庭背景變項中的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 育程度、是否為雙親照顧、是否為單親母親照顧達顯著影響,父親和母親教育程 度對依變項皆為負向影響(Beta=-.074, p<.05;Beta=-.073, p<.05),代表父母 教育程度越高時,學生不及格的頻率會越低;是否為雙親照顧和是否為單親母親 照顧亦對依變項為顯著影響(Beta=-.149, p<.05;Beta=-.161, p<.05),顯示當 樣本受到雙親照顧或是受到單親母親照顧時,不及格的頻率便會降低。在模型 1-2 中,本研究加入了家庭文化資本變項,其中「家中是否有固定做功課的地方」

和「是否有參考書」兩變項達顯著,其 Beta 分別為-.096(p<.01)和-.187(p<.001),

顯示出該兩個自變項和學生及格的頻率為顯著的負向關聯,也就是說,相較於家 中沒有固定做功課的地方和參考書的學生,有該兩項文化資本的學生,其不及格 的頻率較低,其中以有無參考書的影響較大,其他文化資本則沒有顯著的影響。

根據該結果可知,研究假設一中,假設 1-1 和假設 1-10 成立,其他假設不成立。

(41)

31

表 4-6:以學生不及格的頻率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文化資本為自變項)

∗p < .05; ∗∗p < .01; ∗∗∗p < .001.

表 4-7 為以學生成績排名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由該表可知,總體模型的 解釋力為 6.4%,其中家庭背景變項的解釋力為 1.3%。在模型 2-1 中可發現,自 變項「父母親任一方是否為外籍配偶」會對依變項有顯著影響(Beta=.075, p<.05),

顯示當父母親任一方為外籍配偶時,其學生的成績排名會較好。在模型 2-2 加入 家庭文化資本後,發現家庭中是否有書桌、字典(辭典)、參考書和依變項有顯

預測變項

模型1-1 模型1-2

B值 β B值 β

家庭背景變項

父親教育程度 -.044 -.074* -.036 -.061 父親社經地位 .046 .027 .041 .023 母親教育程度 -.031 -.073* -.024 -.057 母親社經地位 -.017 -.015 -.001 -.001 是否為雙親照顧 -.321 -.149* -.303 -.141*

是否為單親父親照顧 -.028 -.010 -.053 -.020 是否為單親母親照顧 -.287 -.161* -.253 -.142*

是否為隔代教養 -.139 -.062 -.128 -.057 是否由其他親屬照顧 .047 .014 .047 .014 父母親任一方是否為外籍配偶 -.164 -.055 -.174 -.059 家庭文化資本

家中是否有固定做功課地方 -.234 -.096**

做功課的地方光線是否充足 .063 .045

家中是否有書桌 .024 .009

家中是否有安靜的讀書空間 -.072 -.037

家中是否有電腦 .074 .029

家中是否有教育類電腦軟體 .060 .027

家中是否有網際網路 .043 .019

家中是否有計算機 -.002 -.001

家中是否有字典 -.128 -.039

家中是否有參考書 -.343 -.187***

常數項 3.542*** 3.578***

R2 .027 .077

N 967 967

(42)

32

著的正向關聯性,Beta 依序為.128(p<.001)、.078(p<.05)、.164(p<.001),

表示如果學生家中有書桌、字典(辭典)、參考書,會比家中沒有該三個項目的 學生,成績排名較為前面,其中以有無參考書的影響最大,有無書桌的影響次之,

其他文化資本變項,則沒有顯著的影響。根據該結果可知,研究假設一中,假設 1-1、假設 1-9 和假設 1-10 成立,其他假設不成立。

表 4-7:以學生成績排名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文化資本為自變項)

∗p < .05; ∗∗p < .01; ∗∗∗p < .001.

預測變項

模型2-1 模型2-2

B值 β B值 β

家庭背景變項

父親教育程度 .040 .062 .029 .044 父親社經地位 -.022 -.012 -.007 -.004 母親教育程度 .012 .027 .004 .009 母親社經地位 .063 .050 .027 .022 是否為雙親照顧 .195 .083 .176 .075 是否為單親父親照顧 -.153 -.052 -.110 -.038 是否為單親母親照顧 .158 .081 .126 .065 是否為隔代教養 .164 .067 .158 .065 是否由其他親屬照顧 -.016 -.005 -.036 -.010 父母親任一方是否為外籍配偶 .242 .075* .205 .064*

家庭文化資本

家中是否有固定做功課地方 .338 .128***

做功課的地方光線是否充足 -.065 -.042

家中是否有書桌 -.128 -.045

家中是否有安靜的讀書空間 .032 .015

家中是否有電腦 .166 .059

家中是否有教育類電腦軟體 -.126 -.053

家中是否有網際網路 -.040 -.016

家中是否有計算機 .116 .037

家中是否有字典 .277 .078*

家中是否有參考書 .327 .164***

常數項 1.642*** 1.278***

R2 .013 .064

N 967 967

(43)

33

根據表 4-8 可發現二十個預測變項對於依變項的總體解釋力為 7.1%,家庭背 景變項提供 1.3%。在模型 3-1 中,沒有任一家庭背景變項對依變項有顯著影響,

而在模型 3-2 加入文化資本變項後,有四個自變項達顯著,其中家中是否有書桌、

固定做功課的地方、字典(辭典)、參考書的 T 值達顯著,Beta 依序為.110

(p<.01)、.096(p<.01)、.088(p<.05)、.126(p<.001),顯示該四變項和依 變項有正向關聯性,也就是說,相較於家中沒有這四項文化資本的學生,如果學 生家中有書桌、固定做功課的地方、字典(辭典)、參考書,其對老師課程講解 的了解程度也會越高,其中以有無參考書的影響最大,有無書桌的影響次之。其 餘的六個文化資本和依變項沒有顯著的關聯性。由檢驗結果可知,假設一中的假 設 1-1、假設 1-2、假設 1-9、假設 1-10 獲支持,其他未獲支持。

(44)

34

表 4-8:以學生對老師講解了解度作為依變項的迴歸分析(文化資本為自變項)

∗p < .05; ∗∗p < .01; ∗∗∗p < .001.

預測變項

模型3-1 模型3-2

B值 β B值 β

家庭背景變項

父親教育程度 .025 .056 .014 .033 父親社經地位 .040 .031 .056 .043 母親教育程度 .006 .019 .000 .000 母親社經地位 .015 .017 -.001 -.001 是否為雙親照顧 .138 .086 .146 .091 是否為單親父親照顧 .034 .017 .067 .033 是否為單親母親照顧 .151 .114 .149 .112 是否為隔代教養 .096 .057 .087 .052 是否由其他親屬照顧 -.059 -.024 -.063 -.025 父母親任一方是否為外籍配偶 .111 .050 .084 .038 家庭文化資本

家中是否有固定做功課地方 .198 .110**

做功課的地方光線是否充足 .102 .096**

家中是否有書桌 -.119 -.061

家中是否有安靜的讀書空間 .001 .001

家中是否有電腦 .106 .055

家中是否有教育類電腦軟體 -.068 -.042

家中是否有網際網路 -.040 -.023

家中是否有計算機 -.042 -.019

家中是否有字典 .215 .088*

家中是否有參考書 .172 .126***

常數項 2.178*** 1.666***

R2 .013 .071

N 967 967

數據

圖  1-1  研究流程圖…………………………………………………………………………………..…………….6  圖  2-1  關於社會資本的學術論文數量…………………………………………………………………12  圖  3-1  研究架構圖……………………………………………………………………………………..………..1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substance) is matter that has distinct properties and a composition that does not vary from sample

Wang, Solving pseudomonotone variational inequalities and pseudocon- vex optimization problems using the projection neural network,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17

Define instead the imaginary.. potential, magnetic field, lattice…) Dirac-BdG Hamiltonian:. with small, and matrix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The min-max and the max-min k-split problem are defined similarly except that the objectives are to minimize the maximum subgraph, and to maximize the minimum subgraph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We ha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flood probability and Regional Drainage.We have to notice the property and the safety of people on campus, so my studies analy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