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Copied!
7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題目: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研究

系 所 別:科 技 管 理 研 究 所 學號姓名:M09403051 卓 清 喜 指導教授:馬 恆 博 士

中華民國九十五年八月

(2)
(3)
(4)
(5)

i

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研究

學生:卓清喜 指導教授:馬 恆博士

摘 要

網路電話為一創新科技的技術,它因寬頻網路普及和通訊技術的突破,

使其在語音品質及通訊協定上的問題獲得改善。它以低價甚至於免費,在全 世界掀起一股網路電話熱的旋風,臺灣的網路家庭其獨立董事、前中華電信 董事長毛治國曾表示「類似 Skype 免費網路電話將把傳統固網語音的營收「蒸 發」掉,而且蒸發不是單純由 A 業者跑到 B 業者,而是整個消失不見」;然而 國內電信業龍頭中華電信董事長賀陳旦語氣輕鬆回應「中華電已準備妥當。」

由此觀之,我認為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之影響,值得深入研究探討,以提 供電信業者參考,並作為電信及網通產業未來趨勢的技術預測(Technology Forecasting,TF) 。 本 論 文 將 以 日 本 三 菱 總 合 研 究 所(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MRI)之技術預測方法來探討網路電話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並且再 輔以對消費者使用需求的問卷調查所得之相關資料,進一步作統計分析,綜 合研究出一個較明確的結果,來預測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程度、時 程及未來的趨勢走向。

本研究結果發現,在消費者需求方面對於網路電話較重視的是通話品質 (47%)、使用的方便性(24%)、費率或價格(13%)、安全性(8%)、功能性 (8%);

在專家技術預測方面影響「網路電話服務品質」的因素中,傳輸延遲或遲滯 (Delay or Latency)和延遲變動或稱時閃(Jitter)其技術的困難度相對的較 高,其他因素的技術困難度較集中在中等,而影響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

其技術的困難度大部分集中在普通低和中等。且兩者其國內商業化的時間大 部分集中在西元 2007 到 2008 年皆可實現。綜上所述,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 業者有潛在威脅性,雖短期內尚不至於有太大影響;但長期會造成固網業者營 收大減。而且電信網路的趨勢:寬頻化、IP 化、行動化,網路電話為技術的 潮流趨勢不可避免,為提防失去競爭優勢,電信業者應加速推動網路電話。

關鍵詞:網路電話、電信固網業、技術預測

(6)

ii

誌 謝

所謂學海無涯唯有不斷的學習新知及拓展視野,才能不被淘汰,在此一 理念下,終於能順利進入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就讀,在研究所期間,承 蒙指導教授 馬恆博士耐心、悉心的指導,其學養紮實且在教學及研究上都有 非常豐富的理論和實務經驗,尤其待人和藹可親,處事嚴謹但不失風趣,能 在恩師的教誨下學習與成長是學生莫大的榮幸,在此致上萬分的謝意。

本篇論文的完成,感謝口試委員吳炎崑博士、許良僑博士以及馬恆博士 於百忙之中撥空指導,提供諸多寶貴意見,使得本論文得以更加完善,在此 一併致謝。研究期間,非常感謝學長劉家盛的照顧提攜,尤其蔡翠芳同學不 辭辛勞熱心的幫助,更是感謝萬分。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他們在生活上給我無微不至的照顧與支持,才能 使本論文能順利完成,感激之情非筆墨所能形容。所以僅以本論文獻給所有 關心、愛護我的師長、朋友以及家人。

卓清喜 謹識於中華科管所 中華民國 95 年 6 月

(7)

iii

目 錄

摘 要... i

誌 謝... ii

目 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動機... 1

1.2 研究範圍... 1

1.3 研究目的... 2

1.4 研究架構 ...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2.1 網路電話... 4

2.1.1 網路電話的起源... 4

2.1.2 網路電話的定義... 6

2.1.3 網路電話的通話類型... 6

2.1.4 網路電話與傳統電話系統之比較... 8

2.1.5 網路電話理論與實現... 8

2.1.6 ENUM 通信協定... 10

2.1.7 SIP 與 ENUM 通信協定...11

2.1.8 臺灣在網路電話的現況... 12

2.1.9 其他地區網路電話的現況... 13

2.2 電信固網業... 13

2.2.1 電信固網業的定義... 13

2.2.2 電信固網業現況... 14

2.3 技術預測概論 ... 16

2.3.1 為什麼需要技術預測 ... 16

2.3.2 技術預測的定義... 17

2.3.3 技術預測的意義... 18

2.3.4 技術預測的方法... 19

2.3.5 技術預測的方法選擇 ... 21

(8)

iv

2.4 消費者行為理論 ... 2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3.1 日本三菱總合研究所之技術預測方法 ... 24

3.2 需求調查 ... 25

3.3 技術調查 ... 26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 27

4.1 消費者需求問卷調查結果 ... 27

4.1.1 樣本結構分析... 28

4.1.2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認知分析... 34

4.1.3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使用的意願及感想分析... 41

4.2 網路電話的技術預測問卷調查結果 ... 4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0

5.1 消費者需求方面 ... 50

5.2 專家技術預測方面 ... 50

參考文獻... 52

附 錄 ... 54

(9)

v

圖目錄

圖 2.1 電腦對電腦... 6

圖 2.2 電腦對電話... 7

圖 2.3 電話對電話... 7

圖 2.4 H.323 架構... 9

圖 2.5 MGCP 架構 ... 9

圖 2.6 SIP 架構... 10

圖 2.7 ENUM 功能圖...11

圖 2.8 HINET 網頁電話... 12

圖 2.9 中華電信固網用戶數... 15

圖 2.10 中華電信固網業務收入... 15

圖 2.11 中華電信語音業務統計... 16

圖 3.1 MRI 技術預測方法之架構 ... 24

圖 4.1 性別統計變數分佈圖... 29

圖 4.2 年齡統計變數分佈圖... 30

圖 4.3 學歷統計變數分佈圖... 30

圖 4.4 職業統計變數分佈圖... 31

圖 4.5 婚姻統計變數分佈圖... 32

圖 4.6 每月平均收入統計變數分佈圖... 33

圖 4.7 每星期上網的時間統計變數分佈圖... 34

圖 4.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瞭解程度統計變數分佈圖... 35

圖 4.9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通話品質」統計變數分佈圖 ... 36

圖 4.10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統計變數分佈圖 ... 37

圖 4.11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功能性」統計變數分佈圖... 38

圖 4.12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費率或價格」統計變數分佈圖 ... 39

圖 4.13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安全性」統計變數分佈圖... 40

圖 4.14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較重視的統計變數分佈圖... 41

圖 4.15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圖………..40

圖 4.16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圖………..41

圖 4.17 消費者使用過網路電話後認為需要改進的項目統計變數分佈圖 .... 44

圖 4.1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功能性」較重視項目統計變數分佈圖 ... 45

(10)

vi

圖 4.19 消費者將來使用網路電話的意願統計變數分佈圖... 46

(11)

vii

表目錄

表 2.1 VoIP 的歷史演進與發展整理表... 4

表 2.2 網路電話與傳統電話系統之比較... 8

表 2.3 ENUM 相關的標準...11

表 2.4 台灣電信固網業者... 14

表 2.5 技術預測的定義... 18

表 2.6 Joseph P. Martino 對技術預測方法的分類 ... 19

表 2.7 Alan L . Porter 之技術預測方法分類... 20

表 2.8 選擇各種技術預測方法的前提... 21

表 2.9 消費者行為之定義... 22

表 4.1 性別統計變數分佈表... 29

表 4.2 年齡統計變數分佈表... 29

表 4.3 學歷統計變數分佈表... 30

表 4.4 職業統計變數分佈表... 31

表 4.5 婚姻統計變數分佈表... 31

表 4.6 每月平均收入統計變數分佈表... 32

表 4.7 每星期上網的時間統計變數分佈表... 33

表 4.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瞭解程度統計變數分佈表... 34

表 4.9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通話品質」統計變數分佈表 ... 35

表 4.10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統計變數分佈表 ... 36

表 4.11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功能性」統計變數分佈表... 37

表 4.12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費率或價格」統計變數分佈表 ... 38

表 4.13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安全性」統計變數分佈表... 39

表 4.14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較重視的統計變數分佈表... 40

表 4.15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表... 41

表 4.16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表... 42

表 4.17 消費者使用過網路電話後認為需要改進的項目統計變數分佈表 .... 43

表 4.1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功能性」較重視項目統計變數分佈表 ... 44

表 4.19 消費者將來使用網路電話的意願統計變數分佈表... 45

表 4.20 影響「網路電話服務品質」的因素其技術的困難度... 47

表 4.21 影響「網路電話服務品質」的因素其國內商業化的時間 ... 47

(12)

viii

表 4.22 影響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的因素其技術的困難度 ... 48 表 4.23 影響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的因素其國內商業化的時間 ... 48

(13)

1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動機

2004 年 7 月中,入口網站 PChome Online (網路家庭)和 Skype 科技合 作,推出電腦對電腦端的免費網路電話,至今(2005,1 月)網路家庭宣稱,註 冊人數達 100 萬個,且目前 Skype 在全球的註冊使用人數為 2,130 萬人;因而 在網路電話成長快速且低價的衝擊,更使固網國際電話通話量在 2004年首度 出現衰退。根據電信總局統計,國際電話去話分鐘數首度出現衰退,截至 2004 年 11 月為止,年度總通話時數比前年減少 3.14%,用戶數也出現成長緩慢的 狀況。

向來對網路電話態度保守的中華電信,也決定在今年(2006 年)第一季投 入,相較於民營業者的瘋狂殺價,中華電信的態度顯得保留許多。因為目前 臺灣電信市場固網語音業務,仍是中華電信佔絕大多數;但是網路電話對通訊 產業是一大衝擊,因為它改變了傳統電信的收益和運作方向。

在這網路電話趨勢潮流不可避免之下,企業經營者在技術環境快速變 遷,導至可能企業經營模式必須重新考量、修正,而技術預測(Technology Forecasting,TF)方法剛好可幫助管理者判斷技術未來的走向,以作為決策者參 考的依據,因此,技術預測方法探討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研究這一 議題上,對企業經營者而言,就顯得更加重要且是刻不容緩。

1.2 研究範圍

在一創新科技產品的推出,當然其影響的相關層面也是非常的複雜,由 於電信業其所相關的業務及性質有行動電話、國際電話、長途電話、市內電 話、數據業務、網際網路等等業務;另外在相關的產業有傳統電信設備商、寬 頻網路設備商、及相關的電子資訊商等等。因此,選擇與網路電話較相關及 影響較大的電信固網業為本研究的範圍,以免因範圍過大失之焦距。

因此,本文對電信固網業範圍的定義,為電信服務業之國際電話、長途 電話及市內電話三項傳統電信業務,是因為網路電話的出現,使得電話的距 離限制已不是問題。又傳統上,將電話的使用以距離、時間等來分類,並演

(14)

2

算出相對的計價方式,已非時宜。

所以,拜網際網路及寬頻網路的普及,使得在 2004 年網路電話被譽為是 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元年,且在一般家庭用戶市場展露頭 角,其營運模式也各不相同,如前提到的網路家庭(PChome Oline)的(Skype)、

Seednet 的(Wagaly Talk)及其他等。由於網路電話所強調的網內互打免費的衝 擊之下,電信固網業者的營收,是否就真的蒸發掉了呢?但是由國外的情況顯 示,又並非如此,因為推出網路電話的業者大部分都虧損,到底其真實的情 況,會是如何,及將來的演變又將是如何,則正是本研究將深入探討的議題。

1.3 研究目的

網路電話此一新科技產品技術,改變了電信市場的原來產業生態,其影 響所及不論是網路設備廠商或是傳統電信設備商,甚而電信服務業者皆轉向 此一市場。本文將針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研究,從傳統電信設備商、寬頻網 路設備商、電信固網服務業及政府政策、電信市場、消費市場等,加以深入 研究探討各自在其本身有何影響及衝擊,有何因應措施及對策,以便提供業 界能早日做好準備,以掌握此一新興的競爭市場和商機。

目前網路電話在臺灣仍處於混沌未明階段,政府的政策走向及中華電信 的經營策略影響極為重要,因此,雖有 Skype 免費網路電話的咄咄進逼,還 是對臺灣電信市場未有任何的太大變化,雖然短期影響很小,但是無論如何,

市話服務的固網業者將會是網路電話風潮的第一個受災戶。

歸納上述,本研究將冀望能以技術預測方法之理論為基礎,來探討網路 電話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並且再輔以對消費者使用行為及接受 度的問卷調查所得之相關資料,進一步作統計分析,綜合研究出一個較明確 的結果,來預測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程度、時程及未來的趨勢走向,

最後,期望能由探討網路電話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後,進一步分 析,電信固網業者在目前、短期、中長期分別會有何影響,且冀望能提出應 變措施,以供業者參考,希望能對產業界及市場有所助益。

(15)

3

1.4 研究架構

圖 1.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研究緣起

研究主題的選定

文獻回顧與搜集資料

網路電話之 相關文獻回顧 電信固網業相關概

況及資料搜集

研究方法 文獻回顧

網路電話消費者需求 問卷調查的探討及設計

進行問卷調查 網路電話技術預測

問卷調查的探討及設

資料探討及統計分析

提出結論與建議 進行問卷調查

(16)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如前所述是冀望能以技術預測方法之理論,來探討網 路電話產業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並且再輔以對消費者需求的問卷調 查所得之相關資料,進一步作統計分析,綜合研究出一個較明確的結果,來 預測網路電話對電信固網業影響之程度、時程及未來的趨勢走向。所以,在 本章將針對「網路電話」、「電信固網業」、「技術預測」、「消費者理論」等 相關的名詞、理論、方法等作一整理與介紹。

2.1 網路電話(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 2.1.1 網路電話的起源

網路電話起源於 1995 年以色列軟體公司 VocalTec 所推出的第一套網路 電話軟體 Internet Phone(簡稱 I-Phone),使用者在安裝該軟體於電腦後,即可 透過網際網路進行電腦對電腦的語音通訊【20】。所以,網路電話並不是最近 的發明,而是已歷經一段時間的技術創新和求變,茲將其歷史演進與發展整 理如下表:

表 2.1 VoIP 的歷史演進與發展整理表

年代 應用 技術 說明 公司

1995 語音卡 語音壓縮 VoIP 名詞出現;

PC TO PC VocalTec

1996

閘道器 (Gateway)

語音壓縮;

H.323:6 月 ITU-T 提出

PC TO PHONE 真正第一代 VoIP 產品

Vocaltec、

Dialogic、

DeltaThree

1997 閘道器

(Gateway) 同上 閘道器的年代

Cisco、Lucent、

Intel、Vocaltec、

Dialogic

1998 Fax over IP(FoIP)

T.37 與 T.38;

H.323

iFax 的使用;

純 IP 電信公司(下 一代電信公司)

Brooktrout、

Dialogic、

Level 3 與 Global Crossing

(17)

5

表 2.1 VoIP 的歷史演進與發展整理表(續)

年代 應用 技術 說明 公司

1999

GSM 的 VoIP

;網頁 VoIP Portal;

Internet 插撥

H.323;

SIP V1.0:3 月 IETF 提出

VoIP 產 品 開 始 互 通;VoIP 產品全盛 時期

百家爭鳴 IP 業 者 幾 乎 全 投 入 VoIP

2000 Internet 泡沫化

MGCP:2 月

IETF 提出 VoIP 服務業者衰微 VoIP 服務業一家 家關門

2001 Internet

泡沫化 同上 延續網路泡沫化 VoIP 服務業關門 者更多

2002

IP VPN 與 MPLS VPN 完整的結合

H.323;

SIP V2.0;

MGCP

亞 太 區 寬 頻 普 及 化; VoIP 與寬頻整 合

日本

YAHOO!BB PHONE

2003

VoIP 與電信 服 務 業 者 的 爭議

同上

VoIP 服務商業化時 代 來 臨 ;Skype 出 現

Vonage 與 AT&T 爭議及 FCC 召 開公聽會

2004 VoIP 提供整 合服務

H.323;

MGCP;

SIP/Enum;

號 稱 VoIP 元 年 ;Skype 熱 潮 持 續發燒

Pchome、Msn、

Yahoo、TTN、

Seednet 、 Apol 等等

2005

V o W L A N

; Triple

Play 與 各 式 各 樣 的 整 合 服務系統

H.323;MGC P SIP/Enum;

Wi-Fi

VoIP 與 WLAN 雙 網 整 合 應 用 ; V o W L A N 與

G S M / G P R S / 3 G 功 能 的 手 機 整 合

Skype 與 E-PLUS 合作模 式 、 eBay 合 併 Skype 、 BELLLSOUTH

、BERIZON 等等

2006

各種 VoIP 創 新 服 務 模 式 陸續提出

H.323;

MGCP;

SIP/Enum;

Wi-Fi;

WiMAX

整合 VoIP、Video

、Wireless、多功能 的創新應用服務

Vonage、Skype、

Cisco、TWC (TimeWarner Cable)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6

2.1.2 網路電話的定義

網路電話,是指利用網路電話軟、硬體將輸入之聲音信號取樣,然後將 該信號壓縮與轉換成數位語音封包,並透過 TCP 或 UDP 協定,以網際網路 作為通訊的介質,並以數據分封交換的方式送往遠端的對方,而受話端會將 網路封包重組回語音封包,再解壓縮並加以轉換,恢復成語音的訊號,並以 壓縮演算法對延遲或失蹤的訊號作補償與微調,以進行雙方通話【22】。網 路電話為:透過網際網路進行交談之應用,並以語音交談為主【20】。IP 電 話(簡稱 VoIP,源自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又名寬頻電話或網路電話) 是一種透過網際網路或其他使用 IP 技術的網路,來實現新型的電話通訊。

因此,本文定義:「網路電話為(Voice over IP,簡稱 VoIP),又稱 IP 電話 或寬頻電話,它是一種利用網際網路技術或區域網路 IP 技術,來實現新型的 電話通訊。也就是說透過開放性的網際網路,傳送語音的電信應用服務。利 用網路不僅做到了可即時提供語音服務,更可連接至世界各地,讓使用者可 以不需再透過傳統的公眾電話網路(PSTN)進行遠距離電話交談。」

2.1.3 網路電話的通話類型

目前網路電話的通話類型可分為電腦對電腦(PC to PC)、電腦對電話(PC to Phone)及電話對電話(Phone to Phone)三種【16、17、23】。

一、電腦對電腦(PC to PC)

雙方的電腦必須安裝可互通之網路電話軟體,且連接上網際網路,

因此,只有上網之費用,此即俗稱之免費網路電話。如圖 2.1:

圖 2.1 電腦對電腦(PC to PC)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網際網路

(19)

7

二、電腦對電話(PC to Phone)

即雙方之通話有一方為電腦另一方為電話,因其中有一方為電話所 以必須透過傳統電信服務業者才能接通,因為互連機制及規定仍不明 朗,目前這種方式的通話仍未開放。如圖 2.2:

圖 2.2 電腦對電話(Pc to Phone)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三、電話對電話(Phone to Phone)

目前通話的雙方仍是透過傳統電信服務業者接通,只是其中間有經 過網際網路,通話費率較便宜,如中華電信之國際電話前三碼若撥 019 及其他民營電信固網業者(東森寬頻 015、臺灣固網 016、新世紀資通 017) 等所稱之國際經濟電話。如圖 2.3:

圖 2.3 電話對電話(Phone to Phone)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

公眾交換 網 際 網 路 電話網路

公眾交換

電話網路

(20)

8

2.1.4 網路電話與傳統電話系統之比較

傳統電話網路如中華電信利用公眾電話網路,採用數位電子交換機,以 電路交換(Circuit Switching)的方式傳送語音信號;而網路電話則是用戶透過 電腦經由網際網路以分封交換(Packet Switching)的方式來傳送語音信號,此 為其主要不同的地方。故網路電話與傳統電話系統之比較,如表 2.2:

表 2.2 網路電話與傳統電話系統之比較

項 目 網 路 電 話 傳 統 電 話

交換系統方式 分封交換 電路交換

語音品質 不保證 保證

頻寬效率 高 低

計費標準 不統一 統一,計時制

規格標準 未定 標準

政府政策 未定 已定明確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5 網路電話理論與實現

簡言之,網路電話為使用網際網路通信協定在數據網路上傳送語音的技 術;其主要優點是提高效率與降低成本,提供支援如 H.323,MGCP,SIP,…

etc.工業標準的 VoIP 信號通訊協定。

一、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信號通訊協定

(1-1)H.323 是最早且比較標準化的 VoIP 信號通訊協定,區域網路標 準的多媒體通信協定,但不提供保證的服務品質(H.323 v1)其組成元件有 終端機(Terminals)、閘道器(Gateways)、閘道管理控制器(Gatekeepers)、

媒介控制器(MCUs)等,而其架構如圖 2.4【27】:

(21)

9

圖 2.4 H.323 架構 資料來源:【27】

(1-2) 媒 體 閘 道 控 制 通 信 協 定 (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MGCP),使用集中式架構來作呼叫控制和服務的分封模式,主 動式控制外部元件如被叫的媒體控制或呼叫處理,其主要的元件有媒體 閘道控制器/呼叫處理器(Media Gateway controller / Call agent,MGC)、

媒體閘道器(Media Gateway,MG)等。而其架構如圖 2.5【27】:

圖 2.5 MGCP 架構 資料來源:【27】

Call Agent

PSTN

PBX

T1/E1

FXO/FXS MGCP

Voice Gateway

MGCP IP Phone RTP

IP Phone

(22)

10

(1-3)訊務起動通信協定(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多媒體的通信 協定能用網際網路來建立 VoIP 網路和應用,且是一個分散式架構,其組 成元件有使用者代理器(User Agent)、閘道器(Gateways)、代理伺服器 (Proxy Server)、重導伺服器(Redirect Server)、暫存伺服器(Registrar Server) 等。而其架構如圖 2.6【27】:

圖 2.6 SIP 架構 資料來源:【27】

2.1.6 ENUM 通信協定

ENUM(E.164 Number Mapping)是一種結合了電信與網路的服務。使您的 電話號碼有多重的電信語音及網際網路功能。ENUM基本上將電話號碼轉換 成網域名稱(Domain Name),並使用全球通用之Domain Name System,提供 電信與網路整合加值服務如圖2.7 ENUM功能圖。

(23)

11

E.164 NUMBER

Domain Name System (DNS) 圖2.7 ENUM功能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ENUM 通信協定(即 RFC 2916),針對將 ITU-T E.164 的號碼轉換成網域 名稱;所以 ENUM 是一個發展成新資訊社會的良機。事實上,ENUM 允許使 用傳統電話號碼在兩個不同的通信媒體,特別是正在快速發展中的 IP 網路 (e-mail,VoIP,…)因此,能很容易溶入現存的大量市場(這市場是我們已習慣的 E.164 規範的號碼)。

ENUM 是 IETF 和 ITU 發展網路電話標準一系列技術初始中的一部分。

ENUM 是一新創服務,它必須提供位址名稱與電話號碼轉換與管理。其相關 的標準如表 2.3:

表 2.3 ENUM 相關的標準

公用電信網路 IP Interworking、H.248/MEGACO

呼叫建立 H.323、SIP

服務品質 DIFFSERV、INTSERV、MPLS

行動通信 3GPP related

傳真 T.37, T.38 – RFC 250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7 SIP 與 ENUM 通信協定

IP 電信得以擺脫傳統電信的束縛,其中有兩項重要的電信技術,一是能 提供整合語音與數據服務之 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標準,另一項則是 提供電話號碼與 IP address 號碼轉換及管理之 ENUM 技術。SIP 傳輸協定所 支援的網路電話,其通話與上網瀏覽一樣,是端對端的(Peer-to-Peer)傳 輸,中間並不需要架設大容量的交換設備。 ENUM 則提供一個與傳統 Internet 網路 Domain Name 類似的電話號碼註冊,儲存,連線建立等的功能

ENUM Mechanism URI with Services

(24)

12

此號碼管理機制設計考慮周詳,且擴充性,成長性與增加加值功能,都非常 方便,所需投入成本也較低【27】。

SIP 與 ENUM 能提供之加值功能則超過傳統電信所仰賴之智慧型網路

(IN Intelligent Network)。雖然 SIP 與 ENUM 的標準化仍在持續發展中,但 其適用性已獲初步證明【27】。

2.1.8 臺灣在網路電話的現況

中華電信目前還未真正的投入,只有在 HINET 推出網頁式撥打網路電 話,非常的陽春,使用者不多,也不符合一般打電話的習慣,相信只是過渡 時期;另外其他三家電信固網業者也是一樣,未見有何推廣或促銷。由此可 知,對於電信固網業者可能都以電信龍頭中華電信馬首是瞻。

中華電信 HINET 網頁電話如圖 2.8:

圖 2.8 HINET 網頁電話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另外中華電信 HINET 於 2005 年也推出 hiCall 寬頻網路電話,適用於 HiNet ADSL2M/256K 以上用戶,但仍未見大力推廣,應是仍在試用階段。

目前只有 PC-HOME、SEEDNET 等等第二類電信服務業者及 ISP 業者有 較積極的投入網路電話服務,但是也不見有大幅提升消費者的使用量,只有 一般的 PC USER 使用較多,所以,網路電話仍是在發展中。

(25)

13

2.1.9 其他地區網路電話的現況

根據 Infonetics Research【19】的調查,全美 Cable 用戶使用網路電話數,

在 2004 年就呈現急速成長趨勢,從原本少於 5 萬用戶,成長至將近 50 萬用 戶,大幅成長 900%。網路電話業者認為,透過 Cable 寬頻使用網路電話服 務,將會大增,預計此成長趨勢將從 2004 年的 2%,成長至 2007 年的 15%。

企業界使用網路電話的比例,也持續增加。根據 In-Stat/MDR 的調查指出,

雖然在 2003 年全美僅有 3%的企業使用網路電話,但在 2004 年底則已經成 長至 12%,成長率高達 400%。其中,在所有大型企業中,網路電話使用普 及率將可高達 43%,而在中型企業也達到使用普及率 34%。

日本 ADSL 寬頻服務供應商 Yahoo!BB 在一年內累積超過 500 萬用戶,

Yahoo!BB 又是如何讓傳統電信業兵敗如山倒?日本政府於 2003 年開始核發 以 050 為字首的號碼給 Yahoo!BB 使用於網路電話服務。(台灣預定 070 為字 首的網路電話服務在 2006 年應可核發) 。

2.2

電信固網業(Telecommunication Fixed Network Services) 2.2.1 電信固網業的定義

依電信法第二條,本法用詞定義如下:

電信:指利用有線、無線、以光、電磁系統或其他科技產品發送、傳輸 或接收符號、信號、文字、影像、聲音或其他性質之訊息。

固網:指的是固定點與點之間的通信網路系統,屬於第一類電信事業。

依 照 「 電 信 法 」 第 十 一 條 之 定 義 , 第 一 類 電 信 事 業 是 指 經 營 以 設 施 (facilities-based)為基礎之電信事業,亦即經營者本身投資設置基本交換與傳 輸之電信設施,以提供基本電信服務(basic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之事 業。

依實際的市場經營來說,固網業務主要包括了市內電話、長途電話、國 際電話以及綜合電信(結合前三項)的經營與電路出租等。目前,台灣的電信 固網業者依交通部電信總局的資料,如表 2.4 所示:

(26)

14

表 2.4 台灣電信固網業者

固定通信綜合網路業務(含第二類電信事業)核可名單 中華民國 94 年 9 月 21 日

中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固網股份有限公司 新世紀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公 司 名 稱

亞太固網寬頻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傳統公眾電信網路(PSTN)也就是俗稱的電信固網業,在系統上主要分為 三個主要部分:用戶迴路、骨幹、交換機房,在骨幹及交換機房部分都已數 位化,但是最有價值的用戶迴路部分,多數仍以雙絞銅線為主,傳送的是類 比訊號。過去固網都以提供電話服務為主,但由於個人及企業需求增加,服 務範圍也由過去的語音擴大到圖文、視訊等。

固網服務業內容如下:

以人的語音作為訊息媒介的傳送服務,依照發話端與受話端所在網路的 不同,可以分為市內電話、長途電話及國際電話,通常同一個區碼(如台北市 為 02)內為市內電話,費率固定,因為多半使用當地交換機,不必跨區域到 其他交換機;跨區域的長途電話則依距離及時間的不同,費率不一,因為除 兩地交換機互連外,也有可能透過第三地交換機互連;國際電話涉及的電信 提供業者則較複雜,除國與國間有線路互連外,若要透過第三地再交換,都 增加連線成本及拆帳費用,也有可能降低連線品質。因為連線必須擁有線路,

且線路成本高,建設不易且具有獨占性,因此電信業互連品質、資費、和公 平性多受國家監督,避免造成獨占。

2.2.2 電信固網業現況

在固網部分,中華電信仍牢牢佔有最後一哩的線路,由市佔率來看,2001 年中華電市內電話用戶數市佔率為 99.76%,,2005 年 6 月仍為 97.61%,改變 不大。另一方面,固網戶數也是增加緩慢,5 年僅增加 7.58%,市場呈現飽和 無法刺激新加入者。但是在固網所能帶來的收入部分,因中華電信在固網為 獨占,因此用中華電信來做觀察,國際電話業務呈現下滑,長途電話受到行

(27)

15

動通訊侵蝕,市話業務則呈現分歧,市內電話呈現下滑,但是在線路出租的 部分,由於出租給 ADSL 等服務,租金收入穩定小幅成長。如圖 2.9 及 2.10

【10】。

圖 2.9 中華電信固網用戶數 資料來源:【10】

圖 2.10 中華電信固網業務收入 資料來源:【10】

在整體固網業務內容部分,可以觀察到的是電話語音業務是呈現下滑 的,其中以市內電話下滑幅度最大,其次為長途電話業務,其次為國際電話 業務,分析主要原因為行動通訊的興起,行動通訊降低對固網的需求,所以 市內電話及長途電話業務下滑,此外,網路電話的興起侵蝕到國際電話的市 場。整體而言,語音的價值下滑,線路的價值反而穩定,如圖2.11。

3,000,000 5,000,000 7,000,000 9,000,000 11,000,000 13,000,000 15,000,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Jun-05

市 內 電 話 用 戶 數 中 華 電 信 企 業 固 網 用 戶 中 華 電 家 庭 固 網 用 戶 數 0

10,000,000 20,000,000 30,000,000 40,000,000 50,000,000 60,000,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估

千元

中華電國 際電話收入 中華電 長途電話 收入

中華電市 內電話收入 中華電 出租電路 收入

(28)

16

圖2.11 中華電信語音業務統計 資料來源:【10】

2.3 技術預測概論

自遠古以來,預測就是人類重要的需求之一,如古代延用至現在的各種 占卜方法,藉由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方法來預測未來。近代則因科技的進步 而發展出較科學有根據的預測如氣象預報;但是無法預測的事件或自然現象 仍是人類一直研究追求的如地震預測,這一切都是人類所一直在追求的趨吉 避凶,因為若我們能及早知道如臺灣 921 大地震、南亞大地震等的發生,我 們就能提早因應作準備,以將災害的傷亡損失降低至最小,這就是人類自古 以來為什麼一直要追求能預知未來的原因,也因此有各種的預測方法陸續的 發展出來。

2.3.1 為什麼需要技術預測(Technology Forecasting,TF)

為什麼需要技術預測?如前所言,即希望能趨吉避凶。國家與企業尤其更 需要,因為資源有限且競爭激烈,若能預知未來的技術發展、需求與其他更 有競爭力的潛在技術或資源等,國家或企業就能將有限的資源做最有效率的 運用,也就能提升國家與企業的整體競爭力,才能在全球化的經濟舞台上佔 有一席之地。【以下摘自:商業周刊第 955 期】如印度的 Infosys 公司於一九 九九年它成為印度第一家赴美國那斯達克股市掛牌的公司,《財星》(Fortune)

雜誌形容,「Infosys 是一個令印度全國榮耀的故事,它改變了印度人的腦子。」

他們大膽判斷,「委外」,一定會是趨勢。於是,他們想出「遠端遙控」的概

0 5,000,000,000 10,000,000,000 15,000,000,000 20,000,000,000 25,000,000,000 30,000,000,000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Jun-05

0

20,000,000,000 40,000,000,000 60,000,000,000 80,000,000,000 100,000,000,000 120,000,000,000 140,000,000,000 160,000,000,000

長途電話自動制分鐘數 國際電話去話分鐘數

行動電話去話分鐘數 中華電信市內電話分鐘數(估)-右軸

(29)

17

念,想方法利用印度在地的廉價腦力資源。這就是 Infosys 著名的「全球運送 模式(Global Delivery Model,GDM)」雛形。這就是一個因前瞻遠見的預測 而成功的最明顯的例子。

2.3.2 技術預測的定義

在探討技術預測(Technology Forecasting,TF)之前,應該先為「技術」

下個定義,美國 Heritage 字典將「技術」定義為:「所有用以達成工業或商業 目標的方法及原材料整體」。就廣義來說「技術」意指用以完成人類所欲目 的之工具(tools)技術和程序等。即技術不只限定在硬體,亦包括 know-how 和 軟體。同時在 Heritage 字典中對「預測」所下的定義為:「預先估計或計算」

或「對未來的推測」。Joseph P.Martino【30】認為所謂的技術預測乃是「著 重於技術改變的預測活動」。換言之,即是針對有用的機械、程序或是技巧 的未來特徵進行預測。其預測的內容應包括:技術能力的成長、新舊技術的替 代比率、技術擴散的情形、市場滲透的程度以及重大技術突破的時間及可行 性。

Bright【21】對技術預測的定義為:「TF 是一種邏輯分析系統,透過技術 相關屬性、變數及技術經濟屬性皆能引導出一些共通的計量結論。如此的預 測不同於一般計量關係及假設的組合,乃是由可以產生相對一致性結果的邏 輯而來」。Stephen M.Millett 及 Edward J.Honton【31】則認為技術預測是「一 個思考未來的結果以及程序,可能以文字或者數字的形式來陳述機械、實體 程序以及應用科學的潛能及應用」。Alan L. Porter,A.Thomas Roper【32】等 人認為技術預測活動是將研究的焦點放在描述技術的變遷,或者創新的顯著 性以及實現時間。

綜合以上所述,TF 乃是針對技術的改變進行一種邏輯性與系統的分析,

透過這些分析提供決策者所需要的資訊,以減少人為主觀的判斷誤差,提高 決策品質,使得預測的結果儘量達到客觀、公正,同時更能經由正確預測方 法的使用,降低從事預測活動所花費的各項成本。茲將技術預測的定義整理 如表 2.5 所示:

(30)

18

表 2.5 技術預測的定義

年代 學者 定義

1968 Bright

技術預測是一種邏輯分析系統,透過技術相關 屬性、變數及技術經濟屬性皆能引導出一些共 通的計量結論。如此的預測不同於一般計量關 係及假設的組合,乃是由可以產生相對一致性 結果的邏輯而來。

1969 Cetron 乃是在一定期間,某種信賴水準支持下的技術 成就。

1991 Millet&Honton

一個思考未來的結果以及程序,可能以文字或 者數字的形式來陳述機械、實體程序以及應用 科學的潛能及應用。

1991 Porter,Roper 與 Mason 等人

將研究的焦點放在描述技術的變遷(功能上),

或者創新的顯著性以及實現時間。並認為管理 者應有能力對於技術之變化進行技術預測與評 估,以提升組織之競爭力。

1993 Martino

著重於技術改變的預測活動,也就是針對有用 的機械、程序或是技巧的未來特徵進行預測。

其目的在於輔助決策並對組織之目標有所貢 獻。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3.3 技術預測的意義

在托佛勒「大未來」書之序言說:「要對未來進行精密的預測簡直是無稽 之談,然而,在我們邁入不可知的未來之前,我們手中最好握有一張雖不完 整卻有粗略雛形的地圖,一路摸索一路更正修改,總比完全摸不著方向來的 好。」又如,摩根定律(Moore's Law)說「在單位面積內可以塞入的電晶體數,

每一年會成長一倍」,然而目前已經被修改成每 1.5 年成長一倍,但是經二十 幾年來還算是相當準的技術預測 (這也是為何被稱作定律,而不是假設)【4】。

所以,動態的企業經營環境加上拜技術環境的快速變遷,導致了許多新 的科技應用及產品的出現,同時也孕育出新的產業,甚至改變了許多企業經

(31)

19

營的模式。因此,技術預測不再是狹義的找尋、描述技術未來的發展,而是 一種幫助管理者判斷技術未來走向,以做為決策參考的工具。進入二十一世 紀,技術評估與預測的相關議題更是成為管理者進行策略決策時所面臨的主 要基礎。

由此可知,技術預測在企業扮演的角色,可以事先提出警訊,及提供諮 詢服務。在事先提出警訊方面,預測者以其專業背景分析,研究對組織未來 可能產生衝擊的重要趨勢,主動向決策主管提出報告;或是備妥詳細資料,

以提供管理階層需要時能即時提供資訊諮詢的服務【7】。

2.3.4 技術預測的方法

一般而言,技術預測的方法很多且雜,陸續有學者提出各種不同的預測 模式,茲將一些學者所提出的各種技術預測方法,敘述如下:

技 術 預 測 的 方 法 可 概 分 成 規 範 性 (Normative) 預 測 以 及 探 索 性 (Exploratory)預測兩類。兩者的差別在於規範性方法是以未來的需要為基礎,

來預測其所應達到的技術水準;而探索性方法則是以過去和現在的情況為基 礎,來預測未來的情況【23】。

Cetron 和 Monahan【21】將技術預測的方法分為四大類,分別為外推法 (Extrapolation)、趨勢相關法(Trend correlation)、分析法(Analysis)、及類推法 (Analogy)。

Joseph P. Martino【30】則是整理出 14 種方法包括德菲法、類推法、成 長曲線法、趨勢外差法、技術量測法、相關法、因果模式法、機率模式、環 境監測法、合併預測法、規範性方法、相關樹、形態法、目標任務法等,並 且依據應用的方式區分為探索性方法以及規範性方法兩大類,如表 2.6 所示。

表 2.6 Joseph P. Martino 對技術預測方法的分類

技術預測方法的分類 適用之預測方法

探 索 性 方 法 (Exploratory Method )

德菲法 因果模式法 類推法 機率模式 成長曲線法 環境監測法 趨勢外插法 合併預測法 技術量測法 規範性方法 相關法

(32)

20

表 2.6 Joseph P. Martino 對技術預測方法的分類(續)

技術預測方法的分類 適用之預測方法

規 範 性 目 標 (Normative

Method ) 相關樹、形態法、目標任務法 資料來源:【30】

Poter 和 Rossini【32】則將技術預測方法分為監測法(Monitoring)、專家 意見法(Expert opinion)、趨勢外推法(Trend Extrapolation)、模式法(Modeling)、

情境法(Scenarios)等五大類。而 Poter【32】又提出以直接預測法(Direct Forecasting)、關聯預測法(Correlative Forecasting)以及結構預測法(Structural Forecasting)來輔助分類,如表 2.7 所示。

表 2.7 Alan L . Porter 之技術預測方法分類 技術預測

方法的分類 定義 適用之

預測方法

直接預測

(Direct Forecasting )

直接預測衡量 技術的參數

專家意見法 德菲法

名目群體法趨勢外插 成長曲線等

關聯預測

(Correlative Forecasting)

考慮該項技術和其他技 術或背景因素間的關係

類推法 情境法等

結構預測

(Structural Forecasting)

考慮因果關係對技術成 長的影響

迴歸分析 相關樹 因果分析 模擬模式等 資料來源:【32】

(33)

21

2.3.5 技術預測的方法選擇

Levary和Han【29】人為影響技術預測方法選擇的因素如下而在選擇各種 技術預測方法前提考慮如表2.8所示:

(1) 技術研發成本。

(2) 資料取得。

(3) 資料的有效性。

(4) 技術發展的不確定性。

(5) 技術世代間隔。

(6) 影響技術發展變數的多寡。

表2.8 選擇各種技術預測方法的前提

技術預測方法 先決條件

德菲法 所有參加者都必須是預測該領域的專家

個案研究法 所有參加者都必須是預測該領域的專家需要一個群體領導 者

成長曲線法 需要涵蓋長時間的歷史資料,如果只有短時間的資料將受 到一些限制,必須了解技術之生命週期

趨勢分析法 每一個模型必須有自己的假設,預測的正確性取決於假設 的適切性

相關分析法 被預測的技術必須與存在的技術有若干相似性 層級分析法 資料之品質需夠好

動態系統法 建立動態系統前,必須釐清影響技術發展變數之間的關係 交叉分析法 與技術發展相關之事件都必須知道

關聯樹法 必須知道技術發展的層級結構 情境分析法 情境的建立者都必須是領域的專家 資料來源:【29】

2.4 消費者行為理論

Schiffman和Kanuk【33】消費者為了滿足其所需求,所表現出對產品、

(34)

22

服務、想法的尋求、購買、使用、評價和處置的行為,也就是以金融支付工 具交換所需的財貨或服務,由此可知消費者行為必須要有購買主體、購買物 品(或服務)、決定購買行動及購買媒介等四項因素。因此探討消費者行為除 了觀察其購買的動作之外,還必須涵蓋購買行為背後有關各項實體及精神層 面的因素,更進一步來說,消費者行為的研究,即是研究消費者個人如何制 定購買決策,以及運用其所擁有資源(包括金錢、時間及精神)在消費相關的 過程上。王志剛、謝文雀指出【1】所謂消費者行為是指可直接涉及、取得、

消費及處置產品與服務的所有活動,包括這些活動所引發的決策程序。

本研究整理歷年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和觀點,定義消費者行為,如表2.9:

表2.9 消費者行為之定義

年代 學者 定義

1968 Nicosia 消費即是以非轉售為目的之購買行為 1970 Walter and

Paul

消費者行為是人們在購買和使用產品或勞務 時,所涉及的決策與行為

1973 Demby

人們評估、獲得及使用具有經濟價值的商品或 服務時的決策程序與行動

1973 Engel , Kollat and

Blackwell

狹義「為獲得和使用經濟性商品和服務,個人 所直接投入的行為,其中包含導致及決定這些 行為的決策過程」,而廣義「除了消費者行為 之外,還有非營利組織、工業組織及各種中間 商的採購行為」

1974 Glenn 消費者行為是一種程序,經由這種程序,個人 可以決定是否要購買產品與服務、買甚麼、何 時買、何處買、向誰買

1974 Pratt 消費者行為指的是決定購買行動,此行動是以 現金或支票交換所需的財貨或勞務

(35)

23

表2.9 消費者行為之定義(續)

年代 學者 定義

1978 Walter and Bergiel

消費者行為是人們在購買和使用產品或勞務 時, 所涉及的決策和行為

1987 Peter and Olson

人在日常生活的交易過程中,認知行為及環境 間互動關係,包含人們在不同消費狀態及環境 中的思考感受與行動間的關係

1991 Schiffman and Kanuk

消費者為了滿足需求,所呈現出對於產品、服 務、構想的需求、購買、使用、評價和處理等 行為

1993 Engel,Miniard and Blackwell

消費者在獲得消費與處置產品或服務時,所涉 及的各項活動,也包括在這些行動前後,所發 生的決策過程在內

1999

Jadish,Mittal and Newman

企業或家庭的身體或心理的活動,此活動將導 致家計單位或企業行程購買、付款及使用產品 及服務的決定與行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36)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日本三菱總合研究所之技術預測方法

我國經濟部技術處在 1996 年執行「技術預測方法引進專案」,自日本三 菱總合研究所(Mitsubishi Research Institute,MRI)【6、7、18】引進了一套技 術預測方法。此套預測方法在運作上是先決定欲預測之產業的特性是技術推 力或是市場拉力,進而調整預測方法。當時技術預測專案種子團隊(Seed Team) 的研習項目分成數位消費性電子(Digital Consumer Electronics,DCE)以及電子 材料與設備(Electronic Materials & Device,EMD)兩類,前者屬於市場導向的產 業,而後者乃是屬於技術導向的產業。由於本研究的研究主題是網路電話技 術,是屬於技術導向的產業,但是從本研究的目的上來看,也欲從市場需求的 角度切入,進而探討網路電話的消費者市場及使用行為與接受度,故在理論 建構上主要應該參考的是 DCE 模式,再輔以 EMD 模式。

如圖 3.1 所示,MRI 預測方法共有六個步驟,在執行過程中有兩個切入 (Input),一為需求調查,一為技術調查。

圖 3.1 MRI 技術預測方法之架構 資料來源:【6、7、18】

需 求 調 查

可 行 性分 析

選 擇 可 行 方 案 應 用 驗 證

與 設 計

市 場 規 模 評 估 技 術 調 查

(37)

25

在 DCE 模式中先從「需求調查」切入,在瞭解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需求 狀況後再進行「技術發展趨勢調查」。若是採用 EMD 模式的話,則是先對技 術發展趨勢作調查,然後再針對消費者對產品功能的需求作進一步瞭解。無 論由哪一個點切入,兩種調查的結果透過 Needs/Seeds 關連法,找出「產品 之應用及功能設計」,然後再經由可行性評估方法進行「可行性分析」,或利 用成長曲線法進行「市場預測」,最後選擇「最可行的產品應用」。

3.2 需求調查(Needs Survey)

需求調查的主要目的是藉由消費者使用偏好研究,以深入瞭解使用者對 產品的需求狀況。一般而言,常見的方式有訪談/公聽會、問卷調查、團體討 論、監測法等。需求調查的方法步驟包括(1)取樣:調查對象之選取(2)蒐集觀 察數據資料(3)分析數據資料。以下針對各個步驟計行討論:

(1)取樣(Sampling)

取樣是需求調查方法的第一步驟,其目的在於選定調查之對象。因 在調查時,必須考慮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及收入 狀況等等。而取樣對象的樣本空間應力求具有統計上合理的代表性及數 量。

(2)蒐集觀察數據資料(Monitoring)

蒐集觀察數據資料的方法包括有問卷調查、訪談、公聽會、或集體 討論。其中問卷是可以廣泛實施又有效率的方法。但是問卷設計的經驗 與技巧以及回收率的提升是問卷調查成功的關鍵。問卷的份量要精要切 題,問題要循序漸進,可以較一般性的敘述為開端引起參與者的興趣及 對主題的瞭解,然後再進行切入主題。

訪談或公聽會的方式進行之前要先做論文、專利技術刊物等材料的 事先評估,如此才能在當場徵引重要的議題與見解。主持人或調查負責 人要事先準備表達自己的資料並釐清討論的重點與目的。集體討論的方 式教室用於新觀念的產生。通常集體討論也會利用腦力激盪的方式互相 激發出新的意見與見解,但是過程進行中不可批評別人的意見,主持人 要全力掌控議程使各成員的意見都能順暢的表達出來。在徵求獨立新穎

(38)

26

見解的腦力激盪過程中也可考慮暫時無法知悉其他人的看法以免受影 響。

(3)分析數據資料

數據分析的第一件工作是取樣的分析,如此以作於分析資料時得出 需求內涵空間、需求模式及分野,再加上外在因素的分析考量。外在因 素的分析可先權衡各因素的輕重緩急,訂出考量的優先順序,但實在無 法確定哪因素較重要時,可考慮採用集體因素的分析(如集群分析 Cluster Analysis)。

3.3 技術調查(Technology Survey)

技術發展趨勢調查主要是蒐集、評估先進技術,並預測未來技術之發展方 向。其調查的方向乃是先利用監測法來了解技術發展的趨勢,再利用專家意見 法進行更深入的瞭解。

(1)監測(Monitoring)

所謂的監測法乃是藉著搜尋週遭環境以獲取預測主題相關資訊的 一種方法。嚴格來說,此方法並非預測,是一種收集與整理資訊的方法,

其主要目的是瞭解技術發展趨勢,澄清關鍵技術發展的因素。進行監測 的基本方法就是各種研究報告的蒐集,如收集論文、技術報告、學術報 告或研討會資料等。經由研讀各種研究報告後,我們可瞭解技術目前主 要的研發狀況、主要遇到的困難及尋求突破之方法,也可瞭解基礎科技 研發的趨勢。

(2)專家意見法(Expert Opinion)

專家意見法的目的是透過訪談、問卷或其他方法尋求各領域專家的 意見,以深入瞭解技術的發展趨勢。此法在技術預測上的應用可說是非 常的普遍,尤其在沒有歷史資料可供參考,或某些影響技術的外部因素 可能較以往發展過程中的影響因素更為重要時,專家意見法更是一種不 可或缺的研究工具。

(39)

27

取得專家意見的方法很多,如訪談、公聽會、問卷調查、團體討論,

或團體討論委員會等。一般最常用的是訪談、公聽會,而團體討論則常被 用於某些特定的技術範圍(如技術突破),至於委員會則常用於研究結果最 後的確認。

第四章 研究設計與資料分析

本研究依據研究緣起與動機,引導出研究主題的選定,進一步界定出研 究範圍與目的,再經過文獻回顧探討及整理研究之後,由消費者需求及技術 預測問卷調查之探討及設計,在消費者需求問卷調查之後,再根據需求調查 的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與整理的結果,設計技術預測問卷,以評估與歸納出相 關技術之困難度及商業化時間,最後作出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主要是基於第二章的文獻探討為研究基礎,因為網路電話為一較 創新的產品,考量一般消費者可能未使用過且有些人可能對網路電話也不是 很清楚及了解,因此,在設計消費者需求問卷時,有特別作出網路電話的定 義,問卷的內容也不做限制是否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以增加問卷調查的 有效性。

網路電話(VoIP)的消費者需求問卷如附錄一所示。此份問卷發放的時間 從2006年3月4日至3月24日為期21天,共回收350份問卷。其中有一部分採用 網路問卷的方式有64份,在中華電信研究所的「網路問卷e點靈」因其本身即 有自我檢查功能不會有漏答情形,因此,經由回收資料的檢查後,無效問卷 有38份,而有效問卷有312份。

所以,在本研究的網路電話(VoIP)的消費者需求問卷中已經含蓋所有的 消費者,在以 MRI 技術預測方法之基礎架構上,使本研究能將消費者的需求 與專家的意見調查的技術預測作一結合,使得到一較完整且明確的結論。

4.1 消費者需求問卷調查結果

本研究發出消費者需求問卷共 350 份,其中無效問卷 38 份,有效問卷 312 份。經由 spss10.0 作敘述性統計分析結果重點整理如下:

(40)

28

4.1.1 樣本結構分析

本節主要在探討經由消費者需求調查所得到的樣本分布。根據所蒐集的 問卷其各項人口統計變數分析整理如下。

(41)

29

表4.1 性別統計變數分佈表

性別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男 150 48.1 48.1 48.1

女 162 51.9 51.9 100.0

總合 312 100.0 10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4.1 性別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2 年齡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年齡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1 15 歲以下 10 3 3 3

2 16-20 歲 70 22 22 25

3 21-26 歲 34 11 11 36

4 27-31 歲 40 13 13 49

5 32-36 歲 40 13 13 62

6 37 歲以上 118 38 38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性別

性別 女

200

100

0

150 - 48.1% 162 – 51.9%

次數

(42)

30

圖4.2 年齡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3 學歷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年齡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1 國中以下 24 7.7 7.7 7.7 2 高中職 94 30.1 30.1 37.8 3 專科 52 16.7 16.7 54.5 4 大學 106 34.0 34.0 88.5 5 研究所以上 36 11.5 11.5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次數

高中職 2, 94, 30%

專科 3, 52, 17%

大學 4, 106, 33%

國中以下 1, 24, 8%

研究所以上

5, 36, 12% 1 國中以下

2 高中職 3 專科 4 大學 5 研究所以上

圖4.3 學歷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年齡

37 歲以上 118‚38%

32-36 歲‚40‚13% 27-31 歲‚40‚13%

21-26 歲‚34‚11%

16-20 歲 70‚22%

15 歲以下‚10‚3%

(43)

31

表4.4 職業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職業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1 學生 98 31.4 31.4 31.4

2 軍警公教人員 48 15.4 15.4 46.8

3 製造業 98 31.4 31.4 78.2

4 服務業 48 15.4 15.4 93.6

5 家庭主婦 10 3.2 3.2 96.8

6 自由業 10 3.2 3.2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圖4.4 職業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5 婚姻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婚姻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未婚 164 52.6 52.6 52.6 2 已婚 148 47.4 47.4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職業 自由業 10 , 3.2%

家庭主婦 10 , 3.2%

製造業 98 , 31.4%

軍警公教人員 48 , 15.4%

學生 98 , 31.4%

服務業 48 , 15.4%

(44)

32

圖4.5 婚姻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6 每月平均收入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每 月 平 均 收 入

(元)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2 萬以下 128 41.0 41.0 41.0 2 2 萬~低於 4 萬 98 31.4 31.4 72.4 3 4 萬~低於 6 萬 54 17.3 17.3 89.7 4 6 萬~低於 8 萬 20 6.4 6.4 96.2 5 8 萬以上 12 3.9 3.9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婚姻 已婚

148 , 47.4%

未婚 164 , 52.6%

(45)

33

圖4.6 每月平均收入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4.7 每星期上網的時間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每星期 上網的時間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2 以下 60 19.2 19.2 19.2 2 2~低於 4 78 25.0 25.0 44.2 3 4~低於 6 44 14.1 14.1 58.3 4 6~低於 8 40 12.8 12.8 71.2 5 8 以上 90 28.9 28.9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每月平均收入(元) 8 萬以上 12 , 3.9%

6 萬~低於 8 萬 20 , 6.4%

4 萬~低於 6 萬

54 , 17.3% 2 萬以下

128 , 41.0%

2 萬~低於 4 萬 98 , 31.4%

(46)

34

圖 4.7 每星期上網的時間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1.2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認知分析

表 4.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瞭解程度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積百分比

1 非常瞭解 8 2.6 2.6 2.6 2 瞭解 102 32.7 32.7 35.3 3 普通 142 45.5 45.5 80.8 4 不瞭解 56 17.9 17.9 98.7 5 非常不瞭解 4 1.3 1.3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每星期上網的時間(小時)

8 以上 90 , 28.9%

6~低於 8 40 , 12.8%

4~低於 6 44 , 14.1%

2~低於 4 78 , 25.0%

2 以下 60 , 19.2%

(47)

35

圖 4.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瞭解程度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9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通話品質」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非常好 10 3.2 3.2 3.2 2 好 94 30.1 30.1 33.3 3 普通 152 48.7 48.7 82.1 4 不好 50 16.0 16.0 98.1 5 非常不好 6 2.0 2.0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對網路電話了解程度

8

102

142

56

4 0

20 40 60 80 100 120 160 140

非常瞭解 瞭解 普通 不瞭

非常 不瞭解

1 2 3 4 5

次數

(48)

36

圖 4.9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通話品質」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0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非常好 22 7.1 7.1 7.1 2 好 136 43.6 43.6 50.6 3 普通 118 37.8 37.8 88.5 4 不好 36 11.5 11.5 100

總和 312 100 100

10

3.2

94

30.1

152

48.7

50

16.0

6

2.0

312

1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非常好 好 普通 不好 非

常 不 好

總和

1 2 3 4 5

通話品質

次數

百分比

(49)

37

使用的方便性

22

136 118

36

312

100

11.5 43.6 37.8

7.1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非常好 好 普通 不好 總和

1 2 3 4

次數 百分比

圖 4.10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使用的方便性」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1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功能性」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非常好 20 6.4 6.4 6.4 2 好 120 38.5 38.5 44.9 3 普通 140 44.9 44.9 89.7 4 不好 32 10.2 10.2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0)

38

圖 4.11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功能性」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2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費率或價格」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非常便宜 24 7.7 7.7 7.7 2 便宜 128 41.0 41.0 48.7 3 普通 118 37.8 37.8 86.5 4 貴 38 12.2 12.2 98.7 5 非常貴 4 1.3 1.3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功能性

20

120 140

32

312

6.4 38.5 44.9

10.2

100

0 100 200 300 400

非常好 好 普通 不好 總和

1 2 3 4

次數 百分比

(51)

39

費率或價格

24

128 118

38

4

312

100 12.2 1.3

41.0 37.8 7.7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非常便宜 便宜 普通 貴 非常貴 總和

1 2 3 4 5

次數 百分比

圖 4.12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費率或價格」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3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安全性」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非常好 6 1.9 1.9 1.9 2 好 62 19.9 19.9 21.8 3 普通 160 51.3 51.3 73.1 4 不好 78 25.0 25.0 98.1 5 非常不好 6 1.9 1.9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2)

40 6

1.9 62

19.9 160

51.3 78

25.0 6 1.9

312

100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非常好 好 普通 不好 非常不好 總和

1 2 3 4 5

安全性

次數 百分比

圖 4.13 消費者認為網路電話的「安全性」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4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較重視的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通話品質 146 47 47 47

2 使用的方便性 74 24 24 71

3 功能性 26 8 8 79

4 費率或價格 40 13 13 92

5 安全性 26 8 8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3)

41

圖 4.14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較重視的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4.1.3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使用的意願及感想分析 表 4.15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1 有 194 62.2 62.2 62.2 2 沒有 118 37.8 37.8 1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網路電話較重視

146 74 26 40 26

312 47 24

8 13 8 100

0 100 200 300 400

通話 品質

使用的 方便性

功能性 費率或 價格

安全性 總和

1 2 3 4 5

次數 百分比

(54)

42

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

194, 62%

118, 38%

有 沒有

圖4.15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6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0 未使用過網路電話 118 37.8 37.8 37.8 1 中華電信 HINET HICALL 62 19.9 19.9 57.7 2 PCHOME-SKYPE 94 30.1 30.1 87.8 3 YAHOO Messenger 32 10.3 10.3 98.1 4 微軟 MSN Messenger 6 1.9 1.9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5)

43

使用過的網路電話比較

118

62

94

32

6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未使用過網路電話中華電信HINET HICALL

PCHOME-SKYPEYAHOO Messenger微軟MSN Messenger

0 1 2 3 4

0 未使用過網路電話

1 中華電信HINET HICALL

2 PCHOME-SKYPE

3 YAHOO Messenger

4 微軟MSN Messenger

圖 4.16 消費者有沒有使用過網路電話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7 消費者使用過網路電話後認為需要改進的項目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0 未使用過網路

電話不用答 118 37.8 37.8 37.8 1 通話品質 150 48.1 48.1 85.9 2 使用的方便性 20 6.4 6.4 92.3

3 功能性 6 1.9 1.9 94.2

4 費率或價格 10 3.2 3.2 97.4

5 安全性 8 2.6 2.6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56)

44

118

150

20 6 10 8

37.8 48.1

6.4 1.9 3.2 2.6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未使用過網路電話不用答 通話品質 使用的方便性 功能性 費率或價格 安全性

0 1 2 3 4 5

次數 百分比

圖 4.17 消費者使用過網路電話後認為需要改進的項目統計變數分佈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表 4.18 消費者對網路電話的「功能性」較重視項目統計變數分佈表

編號 項目 次數 百分比 有效

百分比

累積 百分比 0 表示未使用過網

路電話不用答 118 37.8 37.8 37.8 1 音質清晰 108 34.6 34.6 72.4 2 不延遲 70 22.4 22.4 94.9

3 來話顯示 6 1.9 1.9 96.8

4 常用電話簿 2 0.6 0.6 97.4 5 視訊傳輸 8 2.6 2.6 100.0

總和 312 100 100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日本電信電話公社宣布,於 9 月 30 日起正式終止呼叫器(BB Call)的服務。日本 呼叫器服務從 1968 年起由電信電話公社開始提供,與當年台灣的

‡ Verio 提供網站代管公司完整的軟體、運算 與網路資源,也提供網路零售業者開發電子 商務及網站代管的服務 V i 也提供小型 商務及網站代管的服務。

、明泰科技、淩網科技有限公 司、威寶電信、神準科技、漢 翔航空、智邦電信公司、華寶 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和碩聯合

(電話號碼) School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123456 呂祺小學.. Lui Kee Primary

n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Record-Route: header is used in the subsequent requests related to the same call. n The Route: header is used to record the path that the request

n Another important usage is when reserving network resources as part of a SIP session establishment... Integration of SIP Signaling and Resource

(電話號碼) School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123456 呂祺小學.. Lui Kee Primary

(電話號碼) School Address (Telephone Number) 123456 呂祺小學.. Lui Kee Pri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