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 大學生與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之準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一、 大學生與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之準則 "

Copied!
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58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以了解大學生與大學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準則與線索為主 要目的,首先瞭解各界網路資訊品質判斷的準則、標準,接著探討國內外大專院 校師生對網路學術性資訊使用的認知以及網路資訊品質判斷的相關研究。透過問 卷調查與訪談八位大學生及九位大學教師得其實際運用判斷網路資訊品質的準 則與線索,並進一步分析影響判斷差異的因素,以及大學生與教師判斷上的差異 情形。研究過程由基礎現況探討、問卷設計與修改、實際進行問卷調查、訪談到 資料彙集分析之後,提出結論並對後續研究提出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研究結果發現受試的大學生與大學教師在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的準則 與線索選擇上幾近相同,主要原因在於資訊的特徵對於使用者的資訊品質認知容 易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不論是大學生或是大學教師都會選擇透露良好品質訊息 的資訊特徵。相關研究也表示大學生與教師、博士生的判斷資訊品質方式相似,

大多為根據URL 網址、或是網站的聲譽等(Whitemire, 2004)。大學生判斷資訊品 質的方式可謂處於中上的程度,並不如教師想像中的不足。

另外,深入探討大學生與大學教師判斷資訊品質的內涵則了解到大學生思辯 與批判的能力明顯不足。雖然知道判斷資訊品質的方式,大部分只根據資訊線索 與特徵判斷資訊內容的品質,不如教師會多元思考、連貫剖析資訊內容,才能過 濾與判斷出具有品質的資訊。由兩者的判斷結果可得較完整的網路學術性資訊品 質評估,並指出兩者間的差距以提供後續學術資訊服務提供之參考。綜合本研究 結果,以下以回答研究問題論述之。

(2)

159

一、 大學生與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之準則

大學生與教師重視的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判斷準則,大學教師以「正確性」

與「權威性」為主,大學生則重視「正確性」、「完整性」與「可用性」。兩者都 認為內容正確性最重要,但是大學生對於網路資訊是否能夠符合課業使用的需求 較為重視。

另外,大學生較研究生重視可用性與取用性等面向,理工學生也較其他領域 學生重視資訊可用與相關、清晰性等屬於資訊外在型式、管道等面向。但是整體 而言,內容正確性仍是大學生與研究生的首要選擇,其最重視的主要為資訊「內 容」的品質面向。學生的學術性資訊需求主訴符合課業標準,以求課程成績能在 基準之上,所提示的判斷準則為資訊品質的基本要求。

大學教師資訊品質判斷線索與準則之使用可歸納為資訊品質、來源權威、美 感與情感影響及領域知識,這與教師研究、教學需求及領域背景有關,並且相當 注重來源的權威與可信度。

二、 大學生與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之線索

大學生與教師在問卷統計結果中顯示兩者最常使用來判斷各項資訊品質的 線索一致,實際的差距在認知與思考判斷上的差異,綜合兩者判斷線索的使用則 有以下幾項特點。

(一) 根據資訊內容與來源的特徵判斷資訊品質

大學生的判斷線索使用可歸納為以下幾種型式:

1. 資訊的標題、日期等描述外在特性的詮釋資訊 2. 可靠與熟悉的資訊來源,如提供引用資訊

3. 內容的載體形式,例如是 pdf、doc 或是出版的書籍等

(3)

160

4. 內容意涵與需求相關或是相符

5. 內容論述、用字遣詞應專業,有深度 6. 內容編排、組織與整理利於使用

教師根據上述資訊內容與來源特徵判斷網路資訊品質,包括資訊來源的特性 讓教師覺得可信任、信賴或是有權威性。內容則是提供學術性資訊,例如研究問 題、研究方法與結果等。除了根據來源與內容的特性判斷,教師針對這些特性仍 會深入思考。教師們挑戰權威就是明顯的例子,學術權威的建立是長期且持續 的,每一階段的成果都必須是權威,後續研究也應是正確無誤。教師們也會質疑 權威來源的資訊,而非通盤接受。

(二) 運用彈性多元的判斷方式與連貫完整的技巧

大學生藉資訊內容與來源是否具備可信的特質來判斷品質的好壞。除此之 外,判斷也是動態的行為,當學生無法獲取足夠的資訊時,會藉由多方比較來判 定或過濾此資訊。判斷驗證的方式通常與時間有關,例如判斷正確性,會與最新 的資訊比較。藉由搜尋多元與相關的主題資訊並加以比較、驗證的方式,主要是 因為學生背景知識不足,所以需要更多元、深入的資訊補充知識以幫助其判斷。

教師有專業知識的背景,因此判斷技巧是完整且連貫的。這是相當重要的經 驗,也是教師與學生最大的區別所在。學生因尚未形成背景知識的架構,無法全 面瞭解領域知識,判斷資訊品質雖仍多元思考與驗證,仍過於片斷與表面。教師 則能在知識融會管通的情形下,猶如閱讀完整「故事」般進行資訊品質的判斷。

教師的品質判斷與其對主題的熟悉度也有關係,在熟悉的主題中,判斷前會有預 設的準則,過濾資訊時根據資訊品質的狀況再予以評估,直到評估等於預設的準 則。大學教師屬於領域知識學者,具備專屬的背景知識,資訊品質的判斷能力則 形成架構與對資訊的敏銳度。

(4)

161

(三) 大學生人口變項對判斷線索使用之影響

1.大學生較研究生傾向根據資訊外在型式判斷

大學生與研究生在判斷正確性、權威性、完整性與清晰性的方式有差異。綜 合而言,大學生判斷資訊品質時較重視資訊呈現的方式,應該要多元、具吸引性、

美觀以及沒有錯誤,主要根據資訊外在型式判斷。研究生判斷資訊品質的方式則 較重視內容層面,包括內容的論述與意涵等;且在判斷完整性時有較多的觀點,

表示研究生對完整性的定義思考點多元,也會針對品質內涵深入了解細節,如以 判斷權威性為例,研究生除了根據來源的特徵判斷外,也注重來源的立場與論述 是否中立與客觀。

2. 學科領域不同判斷新穎性、可用性與取用性的方式有差異

統計分析結果可得知人社、理工、商管與醫農的學生在判斷新穎性、可用性 與取用性的方式有差異。人社領域學生在資訊可用性方面,使用『內容之標題或 題目』、『內容易於複製、儲存』方式判斷顯著較高,使用『提供有用數據或資料 統計』方式判斷顯著較低;資訊取用性方面,使用『提供友善列印版本』方式判 斷顯著較高,使用『提供清晰圖檔下載』方式判斷顯著較低。理工領域學生在資 訊取用性方面,使用『提供友善列印版本』方式判斷顯著較低。商管領域學生在 資訊新穎性方面,使用『內容最近出版或製作』方式判斷顯著較低。醫農領域學 生在資訊可用性方面,以『提供有用圖表』方式判斷顯著較高;資訊取用性方面,

以使用『提供清晰圖檔下載』方式判斷顯著較高,使用『內容中的連結均有效』、

『網站穩定可隨時連結』方式判斷顯著較低。因為問卷樣本分配,以及各領域受 訪者提供之線索較零碎的限制,只能描述結果無法做進ㄧ步的推論及歸納各領域 判斷線索的使用特性。

(5)

162

3. 性別不同學生判斷權威性/第三者推薦的方式有差異

問卷調查結果女姓大學生在判斷資訊權威性/第三者推薦顯著較高相信『師長 推薦』;男性大學生顯著較高相信『同儕及朋友推薦』。女性大學生相信可接觸範 圍內之最高權威,男性大學生則可能受到個人情誼、自尊或是信心等各別差異之 影響,而較為重視同儕與朋友之意見。

(四) 大學教師學科領域對判斷線索使用與品質認知之影響

1. 研究內容及時效性為主要判斷線索

大學教師判斷線索有兩項特點,一是注重內容的研究問題、研究方法、研究 設計與結果之間的合理性、正確性及嚴謹的程度,其中包括學術書寫與引用的格 式。二是注重資訊在不同時間點的品質,稱為時效性。為了確認時效性而產生的 驗證行為。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仍受一般學術性文章的內容架構與編輯 之影響,且因為瞭解科學領域的資訊演變,會持續追蹤內容品質的變化。

2. 領域資訊品質各有重要特質

本研究共分四個學科領域,分別是人社、商管、理工與醫農。學科領域不同 其內涵知識各有特質,大學教師所闡述的重要特質為:

(1) 人社學科資訊模糊地帶,資訊品質控管重要

(2) 商管領域資訊注重實務,資訊品質對組織決策產生影響 (3) 理工領域資訊明確,資訊品質重點為時效性

(4) 醫學領域資訊致力於品質控管制度之建立,資訊攸關健康生命

(6)

163

三、 大學生與教師判斷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之異同

綜合以上的結論,大學教師與學生判斷資訊品質之準則與線索類似。換言 之,兩者的判斷思考模式大方向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兩者對資訊品質的認知。相 對而言,大學教師對準則與線索的認知較多元與批判,以權威性為例,除了從來 源的聲望判斷之外,也注重權威來源的產生及後續表現。同樣注重學術性的特徵 與內容,教師在意的是研究問題、研究設計與結果的合理性;學生則在意學術性 格式,如論述方式與參考文獻的有無。

大學教師豐富的學識背景與教學經驗,使其面對大量的網路學術性資訊判斷 方式可融合相關背景經驗,為連貫完整與一脈相承的。教師知道在判斷的過程中 應該問什麼問題、選擇什麼資訊,不單只是由外在與內在的特徵、型式判斷。主 要的判斷思考點仍是知識領域的特質,輔以邏輯思考與批判觀察,而且樂於分 享、持續學習與虛心請教。大學生尚未形成完整的領域知識架構,較好的判斷方 式已牽涉到思考層面,較謹慎的行為則會利用多方相關資訊驗證與比較以過濾品 質。雖知識不足但網路經驗豐富,若多加細心留意並運用相關特徵判斷,相信對 於資訊品質的判斷會更佳,對於相關議題也願意深入瞭解與探討,藉由利用良好 品質網路學術性資訊,以提升個人知識與學術研究能力。

四、 資訊品質判斷能力與判斷準則使用之關聯

本研究回答的研究問題,關於大學生、研究生與大學教師判斷網路資訊品質 準則、線索以及他們之間的差異與影響因素。本研究得出的結果發現,大學生與 大學教師判斷網路資訊品質的準則與線索差異不大,此與Whitemire(2003)比較 Rieh(2002)的研究所作的結論相似,即大學生判斷方式與學者、博士生判斷方式 類似。

本研究綜合文獻與前導研究得之八項準則:正確性、新穎性、權威性、完整 性、清晰性、相關性、可用性取用性。經由教師訪談提示,發現此八項準則的判

(7)

164

斷難易程度與個人背景知識與資訊相關素養之能力有關。以判斷資訊正確性為 例,具備高度背景知識較易做到,如判斷線索的『和個人所知一至』,大學教師 與學生也會使用基本知識驗證、比較;判斷資訊新穎性,相對不需太多背景知識,

但須具備較高的資訊判斷技巧等,如檢驗來源日期、更新日期等技巧。本研究以 資訊相關素養與背景知識為判斷資訊品質之基礎,畫出圖6-2 以解釋各項判斷準 則所需具備的能力程度。

正確性 權威性

相關性

可用性 新穎性

取用性 完整性 清晰性

背景知識

圖7- 1 各項判斷準則具備能力程度示意圖

背景知識與資訊相關素養程度粗分為低、中、高,各項判斷準則依據所需能 力之程度散佈於此二維陣列。應具備高度背景知識才易判斷的資訊品質面向有正 確性、權威性;訪談中大學生與教師提到唯有專業的背景知識或是相關資訊的補 充才能及時反應資訊的正確性與權威性,因而此兩項判斷準則須具備較專業完善 的背景知識。具備中高背景知識才易判斷的資訊品質面向為相關性;具備中度背 景知識的是可用性,判斷相關性與可用性與本身的資訊需求有關,因此唯有應用 本身已有的知識尋求與需求相符的資訊,才能過濾出相關且可用的資訊。具備低 中至低背景知識才易判斷的資訊品質面向是新穎性、完整性、清晰性與取用性,

資訊素養

(8)

165

此四項判斷準則可根據資訊呈現的型式或是描述資訊即可判斷,如資訊產生的日 期、統計圖表的提供與呈現等。換言之,可輕易由資訊呈現的外在型式即可判斷 之品質準則,所需具備的背景知識較低;需瀏覽內容或是檢視來源的才可判斷之 品質準則,需具備較高的背景知識。

由資訊相關素養程度區分,應具備高度資訊相關素養才易判斷的資訊品質面 向有權威性、新穎性,這是因為判斷此兩項品質準則需要彈性的技巧及多元的思 考層面。權威性可從產生資訊的人、事、物或是過程加以判斷,許多細節都足以 證明此資訊是否值得信任,但卻容易為人所忽略。而新穎性雖然不需具備高度背 景知識,但卻需具備檢索的策略與技巧才容易搜尋或是過濾出最新近的資訊。中 高程度的是正確性、相關性,中等程度的是可用性,判斷此三項品質準則與背景 知識較有關,不需具備彈性的策略與多元思考;低階程度的則為完整性、清晰性 與取用性。此三項準則接近直覺式的判斷,第一眼接觸或是獲得資訊即可得知是 否符合此準則,不需相關資訊的支援以及多元思考。

由此可知最難進行判斷的為資訊權威性,需具備較高程度的背景知識與資訊 相關素養,才能輕易判斷資訊權威性。最容易進行的則是判斷資訊完整性、清晰 性與取用性,對於背景知識與資訊相關素養的要求都不高。本研究草擬此圖雖不 在回答研究問題之列,仍為本研究結果之精要。

(9)

166

第二節 建議

根據資料的分析與整理,研究者提出實務上的建議以及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判斷準則與線索提供學生過濾網路資訊之參考

本研究藉由大學生與大學教師問卷調查與訪談分析加強八個資訊品質判斷 準則的可信性,包括判斷各品質準則的相關判斷線索。這些準則與線索可供大學 生過濾網路學術性資訊之參考,以確保其使用值得信任與正確的網路學術性資訊 使其產出良好的學術作業與研究。

二、網路資訊品質判斷訓練融入學科領域教學

Selcher(2005)觀察到大學生的資訊素養技巧與網路技能能力不佳,而學校少 有對網路上技巧、思考與對品質批判方式的教導。Davies(2003)則認為即使學生 可向圖書館員學習網路的相關技能,但最適當的教導者仍是教師,這是因為教師 有(1)指導的機會、(2) 精通主題知識、(3) 瞭解課堂作業需求資訊的可信來源。

因此,綜合本研究之結論,提升與培養學生判斷能力的方式,可藉由教師設計任 務與作業,要求學生蒐集、判斷、組織與整理相關資訊,並在事後與學生討論取 得資訊的品質、判斷的方式與經驗以及思考模式等。除了由教師主導學生網路資 訊品質判斷訓練,並提出以下建議:

(一) 注重學科領域特質

學科領域不同其資訊品質特性也不同,因此訓練學生網路資訊判斷應融入學 科領域資訊特質與知識。如醫學領域慣用問題導向課程讓學生自行定義問題、搜 尋資訊、判斷過濾資訊以回答及解決問題。

(10)

167

(二) 累積專業知識與訓練思辯能力

閱讀是累積知識基礎,現在大學生的外務與誘惑較多,實際閱讀的時間逐漸 減少。閱讀習慣應從小培養,求學時期自能藉由博覽群書而獲取多元知識。要求 大學生充實背景知識,除了課堂上知識的吸收與教授外,大量的閱讀也是相當重 要。

專業知識的奠定也要配合思辨能力的訓練,不要落入「專家只是訓練有素的 狗」之窠臼。以判斷及評估能力而言,大學生最缺乏的即為思辯與批判能力,判 斷資訊品質不能只由表面特徵切入,更應從多方角度思考與辨證。

三、圖書館利用教育改變

圖書館利用教育通常是教導館藏資源的使用,包括書籍、資料庫與電子資源 等。學校中應有專屬單位來教導學生使用網際中廣泛的資源,此責任非圖書館莫 屬。圖書館平常即有蒐集與整理相關主題網站資源的作法,若能藉由專業圖書館 員指導學生資訊檢索的技巧、品質判斷的技巧,學生可以瞭解相關資源何處尋、

如何找以及怎麼使用,對現在仰賴網路資源進行課業與報告的大學生來說,應是 有力的幫助。也可與教師課程結合進行相關利用教育,應是可幫助學生也提高圖 書館專業能見度的辦法。

四、相關單位建立網路資訊品質控管機制

各領域中的專屬單位,例如學會或是大學網站,可以自訂網路資訊出版的制 度,以求出版品質之上的領域資訊。大部分的教師與學生搜尋資訊時會以電子資 源為最先考量,但仍最信任紙本資源(http://www.clir.rog)。本研究歸納部分原因 來自紙本學術刊物出版的過程值得信任,若相關單位能在資訊出版的來源與過程 建立制度加以控管,對教師與學生網路學術性資訊的利用則有頗大助益。

(11)

168

五、建立相關主題網路資訊的入口網站

除了從資訊來源方面努力之外,相關教育機構可蒐集具有品質的主題資訊網 站或是電子資源。國外圖書館與大學聯手建立的主題式資源指引網站(subject gateway)就是成功的案例,此類網站自訂收錄資訊的準則、詮釋網站的格式等,

並對每筆收錄資源組織與分類,算是網路資訊的加值服務,著名的例子有綜合性 美國的LII、英國的 BUBL、及我國國家圖書館的「知識之窗─網路資源選介」等;

或是專題性的如人文科學的 HUMBUL、教育資源為主的 GEM、及醫學資訊的 BIOME 等。

六、網站設計應考量可信資訊之提供

資訊品質的核心價值在於正確、權威與可信,本研究所提示之資訊品質判斷 線索可做為提供學術性資訊服務網站建立與設計之參考,諸如網站設計應提供作 者背景與經歷、機構單位的相關資訊、產生與更新日期、引用資源、提供相關連 結與經常維護等。

七、後續研究建議

本研究針對人社、理工、醫農與商管的大學生與大學教師,使用問卷調查及 半結構式訪談瞭解其對網路學術性資訊品質的判斷。在網路資訊品質的議題上提 出下列三點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研究對象集中於單一學科

基於各領域資訊有其特質,建議後續研究可針對某領域作深入的探討,瞭解 此領域資訊品質的判斷重點。也可瞭解此領域學生或教師影響品質判斷的其他因 素,對單一學科的資訊品質發展與維護可得較深入的結果。

(12)

169

(二)研究主題可多元切入

本研究針對學術性的網路資源做品質判斷上的探討,實際上網路資訊 最常見的主題應是娛樂、流行文化與旅遊消費等資訊。建議後續研究可瞭 解單一(或多元)族群對不同主題網路資訊的品質判斷,瞭解知識涉入深 度不同的對象資訊品質判斷方式與認知。

(三)可使用焦點團體研究法或是任務設計的實驗觀察法

建議後續研究方法可使用焦點團體方式的深入訪談,邀請符合條件之 對象,藉由對某議題之抒發瞭解真實狀況;或是研究者自行設計判斷任 務,邀請受試者進行實際的演練,再藉由觀察與訪談獲取、分析資訊,以 求瞭解最貼近真實之情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資源和支援 學與教資源 社區資源 學校設施 和支援 研究與 發展計劃 學校領導與

戶外考察活動 是歷史 科教師於課堂教學 以 外評估學生的常見方法。教師 在外 出之前應為學 生提供 明確的學習目標和 評 估準則。教師可以從以

(網站主頁 > 課程發展 > 學習領域 > 藝術教育 > 教學資源 >視覺藝術

並藉由適當工具與資訊,去描述、模擬、解釋與 預測各種現象,發揮數學思維方式的特長,做出

朝陽科技大學 資訊與通訊系. 107

•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 架構」 參考「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 *,推行全校參與方 式 推行全校參與方式 的校本資訊素養 課程 ,例如 ,例. 如

電機工程學系暨研究所( EE ) 光電工程學研究所(GIPO) 電信工程學研究所(GICE) 電子工程學研究所(GIEE) 資訊工程學系暨研究所(CS I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