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雷射光學實驗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雷射光學實驗 "

Copied!
1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實驗八

雷射光學實驗

A. 單狹縫的繞射實驗

目的

觀察光通過單狹縫時所產生的繞射現象,並測量亮、暗紋的位置和理論值相 比較。

原理

當光通過一單狹縫時,如縫愈窄則光線會愈向兩旁擴張,此現象即所謂的繞 射。一平行光源通過狹縫時所產生的繞射現象稱為,Fraunhofer 繞射,非平行 光源通過狹縫時所產生的繞射現象我們稱為 Fresnel 繞射。繞射現象的產生我 們可依據惠更斯原理(即波前上的每個點,可被當作二次子波的起始點),獲得 圓滿的解釋。簡單討論如下:令狹縫的寬度為 b,中心點為 O 點,狹縫口被 均分成若干點,如圖1所示。P0 點光程差為零,稱為中央亮區。 P1 點至狹縫 頂點的距離比到狹縫底點的距離大一波長λ ,亦就是說 P1 點到狹縫頂點的距 離,比 P1 點到 O 點的距離大半波長(λ 2 ),所以狹縫頂點發出的二次子波 與由 O 點發出的二次子波在 P1 點的光程差(λ 2 ),干涉結果強度為零。同 理狹縫頂點以下第一點和 O 點以下第一點的光程差也為半波長,故在 P1其強度亦為零。如此,兩兩相對,整個狹縫的二次子波在 P1 點皆干涉為零,

因此 P1 點為一暗點。依此類推, P3 點至狹縫頂、底兩端的光程為 2 倍波 長,我們將狹縫寬分為四段,則可知全部效應又干涉為零,所以 P3 點亦為一 暗點。而 P2 點至狹縫上、下兩端點的光程差是 32λ,將狹縫度分為三段,則 兩段干涉為零,另一段的效果是強度相加,故 P3 點為一亮區。綜合以上分 析,得出當

光程差bsinθ1 = ⋅ ,n λ n= 1 2 3, , ,LL時為暗區;

光程差bsinθ1 =(n+ ⋅12) λ,n= 1 2 3, , ,LL時為亮區。

因為 θ1 ≈θ2 甚小, sinθ1 ≈tanθ2s i nθ1 = y

D ,故 b y

D = ⋅ λ 亦即 yn n D

= ⋅ λb

n= 1 2 3, , ,LL (1)

b y

D =(n+ ⋅12) λ 亦即 y n D

= ( + ⋅12b) λ

n= 1 2 3, , ,LL (2) 以 上 僅 是 較 粗 略 的 說 明 。 對 一 平 行 光 源 而 言 , 較 嚴 謹 的 教 學 推 導 可 參 考

(2)

由其推導結果可知 (2) 式只是一趨近式,事實上繞射條紋的亮區是發生在

y D

b

D b

D b

D

= 143. λ 2 459. λ 3 47. λ 4 479. λb

, , , ,LL等位置上。

圖1

儀器與裝置

雷射光源、單狹縫片、底座和支架(×2)、紙屏幕、15 cm 短尺、捲尺。

圖2 儀器裝置圖

步驟

注意事項:

a. 不可將雷射光照射眼睛。

b.進行光學實驗之前應將身上會反射物品取下,如:手錶、項鍊、戒指……

c. 實驗前仔細清點整理盒內各狹縫等之數目,若有短少馬上回報助教。

d. 將狹縫置於支架上,或取下時要小心,以防止狹縫片破損,且實驗前後值 日生應仔細檢查是否有破損現象。(狹縫單價很貴,請小心使用)

紙屏幕 單狹縫

雷射光源

y

P0 P1

b O

λ

θ1 θ2

D

雷射光源

狹縫

屏幕

P2

P3

(3)

1. 將實驗器材配置如圖2所示。

2. 移開狹縫片使光直接照射在紙屏上,並用鉛筆在紙屏上的亮點寫上“ P0”記 號。

3. 置放狹縫片於雷射前,且左右移動狹縫,使雷射光源正射於狹縫上。

4. 用鉛筆把紙屏上的亮、暗條紋的位置畫記號。

5. 以捲尺量出狹縫至紙屏的距離 D。

6. 利用 15 cm 的短尺量出各亮、暗條紋中心至 P0 點的距離 y,並用 (1)、(2) 式計算出 y 之理論值。

7. 以兩刀片代替狹縫,並調整狹縫寬度,觀察其繞射條紋的變化。

預習問題

1. 產生 Fraunhofer 繞射的條件是什麼?

2. 產生 Fresnel 繞射的條件是什麼?

記錄

1. 狹縫寬 b = ;D = λ = 。 2.

區域 使用公式(代入 n 值) y 理論值 y 實驗值 右第一暗區中心

右第一亮區中心 左第一暗區中心 左第一亮區中心

思考問題

1. 中央亮區之寬度是否等於第一亮區寬度的 2 倍?為什麼?

2. 當狹縫寬度改變時,繞射條紋有何變化?

3. 繞射之亮、暗紋位置 y 之理論值與實驗值之誤差為何?

4. 若雷射光之波長改變,則繞射條紋有何變化?

(4)

B. 邊緣繞射實驗

目的

觀察光入射在障礙物邊緣時所產生的繞射現象。

原理

幾何光學中認為光是沿直線前進,但若仔細觀察光在障礙物後面所造成的陰 影時,就會發現光也有繞射的現象,亦即光亦應具有波動性。如用一個銳利的 刀口擋住雷射光束的一部分,則被刀口擋住部分的後面並不是完全黑暗,仍然 有一部分光未被擋住而繞射進去;且在未被擋住部分的附近一帶,光也因繞射 現象強度變得不相同形成繞射條紋,詳細見圖3所示。因其理論太繁雜在此不 予討論,有興趣者可參考【Francis A. Jenkins and Harvey E. White (1976), Fundamentals of Optics, Fourth Edition, P388~396.】。

-5 0 5 10 15

0.0 0.2 0.4 0.6 0.8 1.0

距離( mm )

圖3 光通過障礙物邊緣後其強度分佈圖

儀器與裝置

雷射光源、刀片、底座和支架、紙屏幕。

步驟

注意事項:

a. 不可將雷射光照射眼睛。

b.進行光學實驗之前應將身上會反射物品取下,如:手錶、項鍊、戒指……

1. 將雷射光源與紙屏幕相距約 1.3 米。

2. 把一片刀片置於支架上,然後置於雷射光前方,並左右移動位置使雷射光束 被刀口擋住一半。

(5)

3. 觀察紙屏上的繞射現象,並用筆畫下它的大概圖形。

預習問題

1. 各舉一例說明光具粒子性或波動性。

記錄

在實驗報告紙上畫出邊緣繞射的圖形。

思考問題

1. 你是否能由肉眼判斷出光通過障礙物邊緣後,在末被障礙物遮蔽射附近的繞 射現象。若不能則應如何驗證呢?

(6)

C. 楊氏雙狹縫之干涉及繞射實驗

目的

觀察光通過雙狹縫後所產生的繞射及干涉條紋,並利用此條紋之測量出雷射 光源的波長。

原理

楊氏雙狹縫干涉實驗為提供光是波動最直接有力的實驗證據。早期由於缺 乏 同 調 光 源 (coherent light source) , 為 了 確 保 實 驗 在 空 間 同 調 長 度 (spatial coherent length)之內進行,其採用之方法為在光源與雙狹縫之間再放置一個單狹 縫,如此做法的缺點是使得光源強度減弱,不易觀測到清晰之干涉條紋。現在 改以同調性高且亮度極大的雷射光作為實驗光源後,使得實驗極易進行,因而 在屏幕上的干涉條紋明暗對比大為增加。

圖4 雙狹縫實驗

在雙狹縫干涉實驗中,我們將兩狹縫之間的干涉效應與狹縫自身的繞 射效應分開。首先先考慮雙狹縫效應,考慮此二點光源在屏幕上的光波疊 加即可。圖 4 表示以平行光入射雙狹縫,二狹縫間距為 d,狹縫至屏幕之距 離為D。二狹縫可視為點光源 S1與 S2。從 S1及 S2發射出球面波,在屏幕上任 意之觀察點 P 產生干涉。由於 D>>d,二光線 S1與 S2之光波到達 P 點可視為 兩平行光,因此其光程差為r2r1dsinθ ,

若 光 程 差 為 波 長 的 整 數 倍 時 可 在 螢 幕 上 觀 察 到 n 階 建 設 性 干 涉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亮紋。

λ

θ n

dsin n =

n=0, ±1, ±2, ±3, …,

若 光 程 差 為 半 波 長 的 奇 數 整 數 倍 時 可 在 螢 幕 上 觀 察 到 n 階 破 壞 性 干 涉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亮紋。

λ

θ )

2 ( 1 sin = m+

d m m=0, ±1, ±2, ±3, …,

p

S1 S2

θ

r2

r

θ

D O

y

P0

r1

同調光源S

p

H d

(7)

因為θn之角度很小,所以,

D y

n

n ≅ θ =

θ tan sin

d λ nD

y= n=0, ±1, ±2, ±3, …,則在螢幕上為建設性干涉

d λ n D

y )

2 ( +1

= n=0, ±1, ±2, ±3, …,則在螢幕上為破壞性干涉

所以,相鄰兩亮紋中心之間距∆ 為:y λ d y= D

∆ 干涉光譜的光強度I′=4I02cos2γ

而各個單狹縫又會有繞射效應,最終觀察到的結果是繞射效應與干涉效應相加 的結果,則 P 點的光強度 γ

β

β 2

2 2 2

0 sin cos

I =4A

其中 θ

λ

β =π bsin , θ

λ

γ =π dsin ,詳細推導參考(Halliday,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Fifth Edition,P940~941.)

光譜圖如圖5所示。

(a) 單狹縫的繞射

(b) 雙狹縫的干涉

(c) 雙狹縫的繞射與干涉 I

Isin = b

sin

2 2

β

β β π

λ θ

b

Icos2γ γ=πdsin

λ θ

I

d

Isin cos

2 2

β 2

β γ

I

d

(8)

儀器與裝置

雷射光源、雙狹縫片、紙屏幕、底座和支架(×2),15 cm 短尺捲尺。

步驟

注意事項:

a. 不可將雷射光照射眼睛。

b.進行光學實驗之前應將身上會反射物品取下,如:手錶、項鍊、戒指……

c. 實驗前仔細清點整理盒內各狹縫等之數目,若有短少馬上回報助教。

d. 將狹縫置於支架上,或取下時要小心,以防止狹縫片破損,且實驗前後值 日生應仔細檢查是否有破損現象。(狹縫單價很貴,請小心使用)

1. 將屏幕置放在雷射光源前方約 1.0 m 處。

2. 打開雷射光源,使雷射光打在屏幕中央,然後用鉛筆在屏幕上的亮點中央記 上“P0”記號。

3. 把雙狹縫放置於雷射光源前方使狹縫與光行進方向重疊,並在左右移動雙狹 縫位置,使屏幕上出現明顯的干涉、及繞射條紋,將此一圖形記錄下來。

4. 用捲尺量出雙狹縫到屏幕的距離 D。 5. 用短尺量出各亮暗條紋到 P0 點的距離y。

6. 計算雷射光的波長 λ。 預習問題

1. 何謂繞射?何謂干涉?它們之間的區別為何?

記錄

1. 畫出雙狹縫干涉圖形

2. b= mm;d= mm;D= mm;λ平均值= nm 區域 y 值(mm) 使用公式(代入 m 值) 雷射光波長λ(nm) 右邊第一亮區

左邊第一亮區 右邊第二暗區 左邊第二暗區 外包跡右邊第一暗區 外包跡左邊第一暗區

(9)

思考問題

1. 若雷射光的波長改變,則繞射及干涉條紋有何變化?

2. 波長 6500 10× 10 m 的光,入射在兩縫中心相距 0.02 mm 的雙狹縫上,且雙 狹縫距屏幕的距離為 80.0 cm,求干涉帶之寬度。

3. 利用雙狹縫實驗所求出的雷射光波長,與雷射光之實際波長的百分誤差為 何?

(10)

D.多狹縫及光柵繞射實驗

目的

觀察多狹縫及光柵的繞射現象,並利用光柵繞射求出雷射光的波長。

原理

光柵為光學上廣為應用於分析吸收或螢光光譜的元件,而其基本原理為一 多狹縫干涉的現象。首先考慮三狹縫的例子,若狹縫間的距離皆為 d,則當鄰 近狹縫到同一紙屏位置所形成的光成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時,會形成建設性的干 涉。所以當實驗條件滿足(參考雙狹縫干涉之示意圖-圖 4)

λ

= θ m

d sinm=0,±1,±2,L

會在紙屏上形成一亮紋。於雙狹縫實驗時我們得知當當鄰近狹縫到紙屏位置所 形成的光成差為半波長在加波長的整數倍時,會形成破壞性干涉。也就是說於

λ +

=

θ ( 1/2) sin m

dm=0,±1,±2,L

的位置應該是暗紋,但是在三狹縫的情況中(如圖 6(a)所示),卻會是個較微弱的 亮紋。以一簡化的直觀概念來理解:由雙狹縫實驗結果得之,經過其中任兩個 鄰近狹縫之光會因破壞性干涉而相互抵銷,故所剩餘經過第三狹縫的光會因無 其他干涉效應而於紙屏上呈現一較為微弱的亮紋。由簡單的三角函數相加可 知,若三狹縫間兩鄰近狹縫的光程差為 1/3 或 2/3 波長,則其總合將為零。所以 三狹縫干涉圖形將如圖 6(a)所示,於兩個較大干涉亮紋之間會有一較微弱的亮 紋。

四狹縫的干涉圖形可經由類似以上推論的方式來了解。當狹縫間的距離同 樣皆為 d 時,則鄰近狹縫到紙屏位置所形成的光成差為波長的整數倍時,一樣 的會形成建設性的干涉。亦即產生最強干涉亮紋的實驗條件仍為

λ

= θ m

d sinm=0,±1,±2,L

同樣的由基本的三角函數相加可知,當四狹縫間兩鄰近狹縫的光程差為 1/4、

2/4 或 3/4 波長,其總合都將為零。所以可推導得知,四狹縫干涉形成破壞性干 涉的條件將為

λ

±

=

θ ( 1/4) sin m

ddsinθ=(m+1/2)λ ,其中m=0,±1,±2,L 四狹縫的干涉圖形將如圖 6(b)所示。同樣的推理方式可適用於預測五狹縫、六 狹縫以致多狹縫的干涉圖形。

(11)

(a) 三狹縫干涉

(b) 四狹縫干涉

當狹縫的數目極多時,主要的干涉亮紋會變得非常狹窄而明亮次要干涉亮 紋會變得微弱而不可見,如圖六所示。也就是說,這時候光被集中到狹窄的亮 紋上,這個特性可以利用來分析光譜。而主要亮紋的位置可由下面公式來推 算,詳細請參考(Halliday,Fundamentals of Physics Extended, Fifth Edition,P942~946.)。

dsinθ= ⋅m λ ,m= ± ± ±0 1 2 3, , , ,LL (10) 其中 d 是鄰近兩狹縫的中心相距之距離,θ 是第 m 條主要干涉亮紋與光柵中

央的連線和入射光之間的夾角。

(a)單狹縫繞射

(b)雙狹縫繞射

(c)多狹縫干涉

圖7 光通過各種狹縫時的繞射及干射圖形 圖 6 (a)三狹縫干涉(b)四狹縫干涉圖

(12)

儀器與裝置

雷 射 光 源 , 三 狹 縫 、 四 狹 縫 、 五 狹 縫 、 六 狹 縫 、 80 lines/mm 與 300 lines/mm 光柵,底座及支架(×2)。

步驟

注意事項:

a. 不可將雷射光照射眼睛。

b.進行光學實驗之前應將身上會反射物品取下,如:手錶、項鍊、戒指……

c. 實驗前仔細清點整理盒內各狹縫等之數目,若有短少馬上回報助教。

d. 將狹縫置於支架上,或取下時要小心,以防止狹縫片破損,且實驗前後值 日生應仔細檢查是否有破損現象。(狹縫單價很貴,請小心使用)

1. 將雷射光直射到約 1.0 米遠的紙屏上,並作“ P0”記號。

2. 將三狹縫置於雷射光前方。

3. 調整三狹縫位置使牆上的繞射、干涉條紋非常清晰。

4. 觀察並記錄其圖形。

5. 依次更換 4~6 狹縫,並重複步驟 1 ~ 4。

6. 更換多狹縫為光柵,並使紙屏與雷射光源間距離約為 1.0 米且定出 P0 點。

7. 觀察圖形,並量出光通過光柵時,其亮點中心至 P0 點的距離。

8. 利用捲尺測量光柵至紙屏的距離 D。

9. 利用公式 (10) 求出雷射光的平均波長。

預習問題

1. 當光通過的狹縫數愈多時,其繞射及干涉條紋有何變化?

記錄

1. 請記錄 3-6 狹縫繞射的圖形

2. 請記錄兩片光柵的圖形並完成下列表格:

(13)

a) 光柵:80 條/mm

d= mm:D= mm

亮點名稱 y 值(mm) 使用公式(代入 m 值) 雷射光波長λ(nm) 左第一亮點

左第二亮點 右第一亮點 右第二亮點 b) 光柵:300 條/mm

d= mm:D= mm

亮點名稱 y 值(mm) 使用公式(代入 m 值) 雷射光波長λ(nm) 左第一亮點

左第二亮點 右第一亮點 右第二亮點 公式:

單狹縫繞射公式 亮紋:

n=

暗紋:

n=

雙狹縫干涉公式

亮紋:

m=

暗紋: (干涉項) m =

(繞射項) m =

光柵公式

亮點:

m =

思考問題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在「狹縫干涉和繞射」的實驗中,雙狹縫至屏幕的距離為 2.00 m。先以一未知波長的雷射 光垂直入射一個狹縫間距為 100 μm 的雙狹縫做干涉實驗,測得屏幕上干涉圖樣之中央亮帶

先介紹佛科 (Foucault), 他是法國人, 本來學醫, 後來做實驗物理。 早先他與菲索 (Fizeau) 一起測光速。 他們用一個多面鏡, 鏡 子一直轉, 從定點射出的光束, 碰到鏡子的

而在後續甲烷化反應試驗方面,以前段經厭氧醱酵產氫後之出流水為進流基 質。在厭氧光合產氫微生物方面,以光合作用產氫細菌中產氫能力最好的菌株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

• 接下來是光的反射,會讓孩子去玩接光遊戲,體 驗光的反射,並融入簡易萬花筒、潛望鏡、雙面 ( 多面

哲學家 戴斯卡提斯 (Rene Descartes, 1596- 1605)認為光是由成串的粒子所組成,所以光的性

按 trace and render,選 Analyses/Polarization Spot Diagram,然後將 background color 設為白色。可以看到光通過 len

所以是「名言有」 。觀察時,不但由於人類感官的缺陷,所見到的電 腦表裡不如一,而且觀察者必然影響到電腦(必須有光線照射到電腦 並反射到觀察者的眼睛) ,所以,眼前的電腦是「唯以分別安立」

原理:在被激發之元素上加上一個均勻的磁場,則其光譜線發生變 化,此即 Zeeman 於 1896 年為探測發光物質所做之實驗。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