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互聯網+」的網路弘法思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互聯網+」的網路弘法思惟"

Copied!
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互聯網+」的網路弘法思惟

金蜀卿

前人間福報社社長

「以文化弘揚佛法」是佛光山的四梁八柱之一,數年前,星雲 大師對徒眾開示佛光山第二個五十年弘法計畫,前瞻性地將佛光山 媒體事業群包括電視台、報紙、通訊社、廣播電台、網路、雜誌等,

統合在「佛光山文化傳播事業委員會」,該委員會還有大藏經、翻 譯中心、出版事業等,對外統一形象為「佛光文化」。佛教洞悉緣 起法,因果脈絡如網際網路,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以佛陀說法 非常適合在網路上傳播。「互聯網+」於2015 年 3 月正式成為中 國國家戰略,筆者試以「互聯網+」與人間佛教的發展,探討網路 弘法的可能思路。

一、「互聯網+」學佛生活化

從程式工程師撰寫程式編碼的思路來看,「佛教」欄目放在互 聯網上,與「國學」、「文化」或「教育」的分類是一樣的。早 在數年前,入口網站與寺院官網已將佛法線上傳播,例如:《新 浪 佛 學 》(http://fo.sina.com.cn/)、《 騰 訊 佛 學 》(http://foxue.

qq.com/)、《 大 公 網 宗 教 》(http://zj.takungpao.com/)、《 佛 教 在線》(http://www.fjnet.com/)、《鳳凰網佛教》(http://fo.ifeng.

com/)、《龍泉之聲》(http://www.longquanzs.org/)、《人間福

(2)

報》(http://merit-times.net/)、《禪風網》(http://www.ichanfeng.

com/)、《中國宗教學術網》(http://iwr.cass.cn/)、《網易佛學》

(http://foxue.163.com/)、《佛教導航》(http://www.fjdh.cn/)、《佛 弟子網》(http://www.fodizi.com/)、《戒幢佛學教育網》(http://

www.jcedu.org/)、《西部佛學網》(http://www.china2551.org/)、

《智悲佛網》(http://www.zhibeifw.com/)、《八萬四千佛典傳譯》

(http://84000.co/ch)等等,由於其核心價值在於佛法的線上共享,

本身就與人們對互聯網的應用方式保持了高度一致。

起初,網路弘法很長一段時間都屬於輔助性工具,多以線上教 材、線下活動視頻重播等形式提高學習便捷性,未有徹底變革。

台灣網路弘法思惟也尚未升級到Web2.0―即由使用者主導,來 創造、協同合作、分享各種資訊與內容的分散式網路現象。太多 前車之鑑,以為與網路沾上了邊,如架設網站、APP(應用程式,

Application 縮寫)、電商平台、運用社群媒體等,就理所當然地覺 得數百萬網友都將關注它、下載它,這是互聯網思惟的一大誤區。

另一種是勇於嘗試互聯網的人未專注於經營的本益比,以至於當 營運資金燒完後,才驚覺苗頭不對,可惜為時已晚。2000 年「.com 泡沫化」的情景,確實造成之後多數傳統產業想發展網路事業時 有不少顧慮,遂將互聯網束諸高閣,視為不可輕易嘗試的一門技 術。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線上教育呈現 多型態的創新,不再局限於依賴線下學修的一個資源分享平台,更 改變傳統佛教以法師開示為核心的固定模式,進入了由使用者自主 學習、問答與互動、虛擬實境等新的模式。以行動裝置為載體,網 站內容同步到手機上,實現了學習佛法的生活化。

(3)

所謂學佛生活化,就是在生活中學習,透由「互聯網+佛教」,

用戶的學修就不再是一種被排除在生活時間之外的額外學習,而成 為日常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這無論在形式與內容上,與「人間佛 教」生活化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二、網路弘法新常態「普門大開」

「互聯網+」時刻進化,深度融入經濟社會產業各領域中,提 高創新力及生產力,形成全新思惟方式、商業模式及生活型態。根 據騰訊《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2017》指出,2017 年,中國網民每 天花在新聞資訊的時長約為67 分鐘,其中,日均超過 2 小時的用 戶占比達到14.6%;超過 7 成的網民主要透過新聞類網站和 APP 獲 取資訊,而社交應用的占比排在第二位,電視排名第三,三者之間 已經形成了較為明顯的階梯差距。另外,廣播在網民中的用戶增長 迅速,比2016 年成長 367%,成為最大的一匹黑馬。

對比2016 和 2017 的數據,中國網民無論在電視和視頻網站 上獲取資訊的人數占比,均有明顯增長,視頻網站增長更達到了 228%。另外,資訊網站和 APP 上也有大量的視頻類內容,用戶對 視頻資訊的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還有,約1/4 的用戶使用手機瀏 覽器作為看新聞的管道之一,尤其在三四線城市用戶中覆蓋率更 高;而所有使用這一管道的用戶中,約8 成用戶主要觀看瀏覽器推 薦的信息流新聞,而非主動搜索。

大部分用戶會選擇在家裡時用手機看新聞,尤其在床上看新聞 的用戶占比率最高,接近60%,其次是在家裡的客廳等活動區域。

也有約3 成的用戶選擇在外出時的零碎時間、公共交通工具上看新 聞。總體上,用手機看新聞填補了用戶的空閒零碎時間。

(4)

移 動 互 聯 網 族 群 的 年 輕化,使得新媒體敘事方 式比傳統媒體做得更有特 色。與佛教相關的新媒體 公眾號,如「菩提公園」

(bodhipark)主要是漫畫 形式,用詞相對活潑,深 受年輕人喜歡。「賢二機 器僧」(xianerjiqiseng),

這個平台置入了人工智能 技 術, 內 存 佛 學 問 答 數 據庫,用戶可以和賢二對 話 逗 禪 機, 引 發 話 題。

「 龍 泉 寺 龍 泉 國 際LQI」

(bjlongquansi) 多 語 言 分享北京龍泉寺的點點滴

滴,粉絲遍布全球。「索達吉堪布」(sdjkb2014)公眾號經常有 活動現場照片與開示,網友可掌握第一手訊息。「騎著藍色獅子」

(zhengjian2007)由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透過問答開示,與網友直 接互動。

「光明佛壇」(gmfotan)有 50 萬餘網友關注,分為佛學殿、

實修殿、念佛堂,整理佛教經論典籍與歷代大德法語,號召網上念 佛共修。此外,網路上已有數百萬條目與星雲大師相關文章,今年 註冊的「佛光文化」(fgsfgpg),精選星雲大師簡體字版書籍內容,

透過顯正,破斥為數眾多的假冒偽劣公眾號,以正視聽。

北京龍泉寺研發的「賢二機器僧」受到信眾 歡迎

(5)

由於自媒體基因植入,網生文化與次文化融匯,使得傳統新聞 式的敘述產生變遷,新媒體說故事方式改變,出現「個人意見表 達」、「網生詞入侵」、「質疑式表達流行」、「幽默勝過苦口婆 心」、「次文化逐漸主流化」、「品味割裂審美對立」等現象。此時,

網路弘法面臨網路環境改變,不得不做出適應性的調整。各寺院開 始注重智慧財產權保護,同時推動佛教數據庫共享。「中國知網」

(http://www.cnki.net/)是一學術界發表論文的專業網站,包含佛 教方面的專業學術論文。「企鵝智庫」(http://re.qq.com/)匯總各 種大數據分析,預測人類思想行為與世界未來趨勢。

三、「互聯網+」人的價值

隨著科技不斷發展,AI「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已可模擬法師誦經,甚至與人互動。負責「賢二機器僧」項目的北 京龍泉寺賢度法師表示:「知識庫主要是來自多年來在微博和博客 上和網友互動,持續回答用戶問題積累下來的數據,對於知識庫之 外的問題,龍泉寺僧團法師剛開始時會親自回答,後來又組織了義 工團隊,法師培訓指導義工回覆問題,然後進行審核,之後再提交 給後台數據庫。這個數據庫經過對話機器人、自然語言理解等技 術,給用戶提供問答服務。」

多數人對「互聯網+」的想像是極其有限的。2016 年 3 月 1 日,

騰訊推出企鵝媒體平台。媒體/自媒體在企鵝媒體平台發布的內 容,通過手機QQ 流覽器、天天快報、騰訊新聞用戶端、微信新聞 外掛程式和手機QQ 新聞外掛程式,進行一鍵分發,各平台同步更 新,訊息更多、更快地曝光。以「佛學」頻道為例,內容維護由各 寺院道場自行更新,成為眾多企鵝號當中一艘小船,一篇貼文在眾

(6)

多文章中不斷被稀釋、碎片化。企鵝媒體平台推出1 年後,《騰訊 佛學》僅需3 名工作人員即可運作。

敏感的人可能會問:「互聯網+」的終極連接是什麼?米格爾.

尼科萊利斯(Miguel A Nicolelis)提出了一個大膽預測,他在《腦 機穿越:腦機介面改變人類未來》一書中說,人類將超越脆弱的靈 長類軀體以及自我的束縛,從而迎來一個全新的「人機一體」的時 代。網龍首席知識官兼高級副總裁唐兆希表示,科學家們的努力已 經讓我們知道人類的大腦是怎樣工作的,我們類比大腦學習模式設 計出了愈來愈強大的超級電腦,比如戰勝世界國際西洋棋冠軍的深 藍電腦。

人們對科技開始產生恐懼,擔心被取代或消滅,甚至有人提出 應當讓AI 學習佛法。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Tim Cook)表示:要 致力於讓科技幫助人類,不怕科技搶人類的工作。科技本身沒有好 或壞,但人類要做的是確保科技有人性,不擔心機器像人一樣思 考,而是擔心人像機器一樣思考。相信科技帶來很多可能性,人工 智能可以在工作、教育、醫學等各方面幫助人類。

北京大學樓宇烈教授對「互聯網+」表示疑慮,實驗讓二個人工 智能聊天,你一言我一語,一整晚聊得挺好;隔天打開房門,它們已 經在吵架了。超級電腦學習力比人腦強上數千倍,若主體變作是一個 超級電腦,儲存人類所有記憶的大數據庫,分析人類思想行為,進 而影響人們的決策判斷,這太可怕了。因為人類犯錯,會修正行為;

超級電腦一旦犯錯,就世界大亂了。不過,「三才者,天地人」,

樓教授認為宇宙運作的主體是人,而互聯網如同人體神經元細胞一 樣,連結著大腦與各個器官。「+互聯網」的思惟,例如「佛教+

互聯網」,讓互聯網像因陀羅網一樣,光光相照,沒有妨礙。

(7)

VR 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大量應用在電玩遊戲中,體驗 者明明知道六根所接觸的境是假的(空),戴上眼鏡後,仍被眼耳 鼻舌身意所騙,執以為實(有)。「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 大千」,科學家每一次的突破與發現,一再驗證佛教經典所言不虛。

網路弘法把口耳相傳、文字般若等傳統聽經聞法方式,結合音樂、

動作,調動六根深入至大腦潛意識層。人類大腦如何才能不像機器 人般思考?可透過佛法與禪修,激發心的力量。

四、總結

「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求法者依照各自相應 的形式,如文字、聲音、影像、音樂、舞蹈、建築、體育甚至素齋 等接收。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以人間佛教佛陀本懷,將佛說的、人 要的、淨化的、善美的,最大化地與人間生活結合在一起學修。佛 光山宗委會編輯出版《星雲大師全集》,可以看到大師不斷創造出 當代人最喜聞樂見的弘法方式,期佛光山以「佛教+ 互聯網」思惟 模式,透過各類網路(人際網路、傳媒網路、出版網路、網際網路 等)弘揚人間佛教,令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VR 虛擬實境通過電腦創造出虛擬的 3D 空間,讓使用者產生好像處在現實中的錯 覺。

(8)

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佛光普照三千界 法水長流五大洲〉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New York Times)、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英國金融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 《日本產經新聞》(産経

當物聯網上的應用服務由電信業者提供時,資訊的傳送已在網路層經過認

傳統醫學及互聯網等領域熱點展開討論。其中部分來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人士包括

非洲企業在走上數位化同時,金融科技提供不同產業間 新的平台及工具,確保經濟成長。另非洲國家間貿易急切需

為激發烘焙產業之想像力、創新力及競爭力,比賽以台灣各地生產之農產品為主要食

根據丹麥經濟委員會最新經濟及財政政策趨勢報告指出,由於中國大 陸經濟成長趨緩、美國市場前景不明等不確定因素,該會下修丹麥 2016 年經濟成長率由原 2.1%至 1.1%,調幅高達

[r]

亞洲‧矽谷學院 工業技術研究院 資訊工業策進會 產業人才投資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