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 北 市 立 建 國 高 級 中 學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 北 市 立 建 國 高 級 中 學"

Copied!
3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1

臺 北 市 立 建 國 高 級 中 學 第十屆人文社會資優班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適應 情形與學校支持系統探討

指導老師: 黃春木 老師

學生: 蔡晉瑞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五月

(2)

2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 4

第一節 研究動機... 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的適應情形... 5

第二節 學校支持系統對於亞斯伯格症學生的幫助... 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7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參與者... 7

表 1 研究參與者相關基本資料... 8

第二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工具... 8

第三節 研究程序... 9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10

第一節 亞斯伯格青少年在學校人際關係之適應情形... 10

第二節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學習表現之適應情形... 13

第三節 建中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之支持系統探討... 17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限制 ... 2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23

第二節 研究限制... 25

參考文獻 ... 25

(3)

3

表目錄

表 1 研究參與者相關基本資料……… 8

(4)

4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近年來由於「亞斯伯格症」一詞逐漸為大眾所了解,不論是國小、國中或高 中都開始慢慢出現亞斯伯格症患者的蹤跡,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普遍都會有某些顯 著、特定的能力和行為模式,包括缺乏同理心、缺乏建立友誼的能力、單向的對 話、強烈而特殊的嗜好、動作不靈活等等(何善欣譯,2015),因此他們常常會 在學校適應上出現困難,此時學校支持系統就需要介入幫忙,來幫助他們解決適 應問題,且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亞斯伯格症患者,自然對此症所遭遇到的辛苦處 境更能感同身受,再加上目前學界對於亞斯伯格症患者高中時期的適應情形並沒 有太多的研究成果,故研究者想透過本次機會了解有關亞斯伯格症患者的適應情 況,並提供結果給校方了解,希望他們能建立更完善的支持系統以幫助這些亞斯 伯格症青少年,同時研究者也能從研究過程中好好了解自己的情況。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一、探討亞斯伯格症在建中的適應情形

二、探討建中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之支持系統發展

第三節 名詞解釋

一、亞斯伯格症青少年

目前「亞斯伯格症」已在美國精神醫學會在 2013 年 5 月修訂出版《精神疾 病診斷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中更改為「自閉症類群障礙」。

自閉症類群障礙有兩個主要核心症狀:

1.社交及溝通缺損:社會情緒相互性缺損、社交用的非語言溝通行為缺損、發展 與維繫關係的能力缺損。

2.侷限與重複之行為及興趣:保留 DSM-IV 原有診斷準則之外,加入「對感覺刺

(5)

5

激過高或過低的反應性」。

以上症狀必須在發展早期就已經出現。此外,這些病症必須造成在社交、職 業或其他重要領域的功能缺損(簡意玲,2014)。

本研究之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係指經公、私立醫院鑑定為亞斯伯格症、具有與 DSM-5 診斷標準符合,且目前正就讀於建中之亞斯伯格個體。

二、學校適應

學校適應的定義是從適應衍生而來的。張春興(2006)認為適應是指個體在 滿足自身需求而克服外在困難,與為達成外在要求而調整行為的過程中,自我態 度、觀念改變的過程,而學校適應指的就是學生在校生活的適應。更進一步來說,

吳新華(1996)認為學校適應是指學生在學校裡,能夠安心的生活、有效率的學 習,並且和老師與同學建立和諧的關係。

三、學校支持系統

學校支持系統就是指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在普通班之中學習時,相關單位給予 教師和學生所提供之必要的教學輔導、特殊教育諮詢、行政協助以及其他服務。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的適應情形

從文獻得知,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適應方面最有可能碰到的問題有以下 二點,分別是同儕關係和學習適應方面。

第一,在同儕關係方面,袁宗芝(2007)認為青春期輕度自閉症者對追求 友誼和趨近同儕都表現高度興趣,但也知覺到自己不受歡迎,而易感到孤單。劉 瓊瑛譯(2009)則認為,隨著亞斯伯格症青少年患者越來越了解自己的與眾不同,

他們發現自己有無法修復的缺點和社交能力的笨拙;此外,缺乏來自同儕的真誠 接納,也對其自尊心的發展造成負面的影響,這些都導致他們在同儕關係上的適 應不佳。

以上歸納而言,因為尋求友誼的需要、人際關係互動能力缺失的自我認知,

加上同儕的支持程度不足等因素,使得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同儕關係方面的適應 情況出現問題。

(6)

6

第二,在學習適應方面,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智能雖正常,但是認知能力的 發展卻相當不平均,導致他們可能在某些科目的成績表現十分傑出,有些科目卻 需要安排補救教學;但是部分患者雖然學業成績比其他同學優異許多,社交技巧 的成熟度卻遠遠低於同伴,因而造成他們在學校的人際關係不佳(高惠娟﹐2007;

張喜凰、林惠芬﹐2011;劉瓊瑛譯﹐2009)。

總之,因為不同科目的表現差異極大,以及欠缺與同儕討論、合作的能力等 因素,使得亞斯伯格症學生在學習適應方面的適應情況出現問題。

鑑於亞斯伯格症學生在同儕關係和學習適應方面的學校適應問題狀況較困 難,所以本研究將依據此文獻觀點,來繼續作更進一步的探討。

第二節 學校支持系統對於亞斯伯格症學生的幫助

本研究所討論的支持系統是依循「融合教育」的體制下,分析亞斯伯格症學 生在其中的就學經驗,以下分述之。

(一)融合教育概述:

目前大部分的學者認為融合教育是針對有關亞斯伯格症學生適應問題最好 的處理方式。不過,張喜凰、林惠芬(2011)認為自閉症學童在不完備的融合教 育中,不但無法達到教育學者所倡導融合教育所應獲得的教育成效與人權美意,

反而會讓其陷入一個無法自救的社交困境,無法獲得足夠的友誼與同儕的支持。

姜義村(2011)則認為在融合教育的施行過程中,不論是普通教師、特殊教育教 師、行政人員、家長,都應該注意到自閉患者在學習環境中是否暗藏友誼建立的 漩渦?且融合教育施行的成功與否,應來自第一線現場教學教師、家長與學生的 感受,教育當局應特別重視其來自基層的聲音。

歸納而言,亞斯伯格症學生整體的適應問題主要取決於融合教育的進行是否 順利,關鍵是如何使他們的情況被了解,促使有關人員對此作出改善,所以本研 究將會針對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實施融合教育的情形進行探討。

(二)普通教師的支持方面

在融合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所提供的協助對於亞斯伯格症學生的適應問 題是相當重要的,周淑萍(2009)認為普通班教師獲得的相關資訊主要來自家長 提供,較少主動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因此建議普通班教師應積極主動尋找相關的 資源,多充實特殊專業知能,以提昇自己的專業能力。張喜凰、林惠芬(2011)

(7)

7

認為導師對於亞斯伯格症學生的支持度愈高,學生在學校的整體適應也會愈好。

唐瓊妹、蕭揚基(2013)認為以教師的人力資本的角度來看,教師個人的學經歷 攸關其人力資本的高低,人力資本高的可以縮短師生之間摸索試探的時間,並且 提升自閉症患者學習適應的成效。

歸納而言,普通教師本身的經驗以及能力會影響到亞斯伯格症學生的適應問 題,所以本研究也會探討普通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經驗來面對有關亞斯伯格症學 生的學校適應問題。

(三)特殊教育老師的支持方面

除了普通教師的協助,專業輔導人員的支持也是對於亞斯伯格症學生適應問 處理很重要的一環,周淑萍(2009)認為學校輔導室中雖設有輔導人員,但卻少 有特殊教育領域的專業輔導人員,故建議未來教育機關能增設專業輔導人員之人 力配置,這樣可有效給予學校及教師支援。唐瓊妹、蕭揚基(2013)認為學校中 專業人員的輔導服務,不僅可以開發自閉症患者的學習潛能,也可以藉由提供較 多一對一的輔導教學服務,增加自閉症患者的學習成就表現。

歸納而言,特殊教育專業老師能彌補普通教師在專業知識上的不足處,藉此 改善亞斯伯格症學生的適應問題,所以本研究將會探討特殊教育教師對於亞斯伯 格症學生的幫助如何使他們適應得更好。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研究參與者

壹、研究設計

本研究以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使用半結構式訪談進行資料收集,希望透過 質性研究設計方式與優點,真實地反應與聚焦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的適應問題與學 校支持系統。

貳、研究參與者

研究者透過學校資源教室的協助找尋願意受訪的兩位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且

(8)

8

經由資源教室老師認定他們有能力表達自己的意見及想法,以方便研究進行。其 餘兩位皆為目前學校之任課老師,一位為一般老師,一位為資源教室老師,相關 基本資料摘要為表 1。

表 1 研究參與者相關基本資料

研究參與者代碼 性別 身分別 訪談次數 訪談時間

A

男 高二學生 1 45 分

B

男 高二學生 1 40 分

C

女 特殊老師 1 60 分

D

女 一般老師 1 40 分

第二節 研究者角色與研究工具

壹、研究者角色

研究者為目前就讀於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人文暨社會科學資優班二年級 學生,之前曾於高一時學習過有關研究法之相關課程,且由於研究者即為亞斯伯 格症患者,故十分理解有關亞斯伯格症患者的處境,並有助於在訪談過程中,與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關係的建立,同時身為與老師熟識已久的學生,與受訪老師的 關係自然較為良好,且研究者具備研究訪談與資料分析之能力,故綜合上述經驗,

研究者於本研究中除擔任訪談者外,亦擔任資料蒐集與分析者之角色,相關內容 分述如下:

一、訪談者

本研究由研究者針對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和學校老師進行半結構式訪談,受訪 者則以口語表達的方式描述回答,訪談過程全程錄音。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秉 持尊重、不批評與開放的態度,與受訪者建立信任關係,充分傾聽與同理受訪者 之情況,不預設受訪者的回應,避免對於受訪者造成影響。

二、 資料蒐集與分析者:

研究過程中的訪談錄音檔,由研究者進行逐字稿謄寫的工作,由於研究者之 研究技巧尚未成熟,故在逐字稿謄寫完畢以後再寄回給受訪者進行修改,以確保

(9)

9

其中內容之正確性,接著研究者針對逐字稿內容進行閱讀與編碼,根據文獻探討 整理、對照分析和歸納相關內容,進行研究結果呈現。

貳、研究工具

本研究之研究工具分為研究者與訪談大綱。

一、 研究者本身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之一,根據訪談大綱進行資料的蒐 集。本研究中,研究者亦擔任訪談者、資料蒐集與分析者,及整份專題論文之撰 寫者,為了使研究者能更加客觀,當遇到研究問題時,研究者會與指導老師、輔 老師和特教老師討論並修改論文之內容,以求能客觀呈現出研究結果。

二、訪談大綱

本研究透過自編的訪談大綱進行訪談。訪談大綱的題目是透過文獻探討及請 教學校輔導老師之後進行擬定,目的在於瞭解亞斯伯格青少年目前學校適應問題 與支持系統,本研究以訪談大綱的架構為主,再從受訪者的回應,進行深入的探 問,以利獲得更豐富的訪談資料(訪談大綱如附錄二、附錄三和附錄四)。

第三節 研究程序

產生研究動機後進行文獻資料收集與閱讀,在確定研究題目及架構後,進而 訂定訪談大綱,找尋適合的受訪者,同時給予研究邀請函(附錄一),並開始進 行半結構式訪談,謄錄完訪談逐字稿後,進行資料分析與處理(詳細方法請見第 四節),完成後撰寫研究報告。

第四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本研究從訪談到歸納彙整出研究探討的重點、過程分為四個步驟如下:

一、撰寫逐字稿:將訪談時的錄音檔以電腦打字轉化成文字訊息,並且忠於受訪 者的用句遣詞,不加以潤飾或修正,更不加入研究者的主觀想法與感受。

(10)

10

二、歸類與初步編碼:詳細閱讀逐字稿內容,逐字逐句加以分析,並畫出關鍵字 句,歸納出與本研究目的有關的語句,進行初步的編號,依照本研究主題,將依 研究者的逐字稿進行有意義單元的初步編碼,例如「訪A01-1」為A受訪者所說第 一段其中第一主題部分之內容。

三、反覆閱讀並聆聽檢證:將訪談內容、觀察情形及錄音記錄反覆閱讀與聆聽,

以保存資料的原始性及資料來源的正確性。

四、詮釋分析與修正:根據初步訂定的主題進行分析詮釋,在詮釋的過程中不斷 地反覆檢視逐字稿,且不斷的修改主題的措辭及詮釋內容的精神是否與受訪者的 逐字稿相符。

第五節 研究倫理

研究者透過資源教室老師找尋適合的受訪者,並在受訪之前給予他們訪談大 綱,並承諾所有有關受訪者之個人資料皆會匿名處理,亦不會另作他用。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亞斯伯格青少年在學校人際關係之適應情形

本節將呈現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學校人際關係之適應情形的研究結果,將分成 人際互動、交友模式、互動不良因素以及整體適應方面,以下各別分述之。

一、人際互動方面

從過去文獻中發現,人際互動一直是亞斯伯格症患者的主要適應問題,本研 究訪談結果發現亞症青少年在學校人際互動有以下情形:

A 生

(訪 A01-1)因為尌算同學對我的印象不錯,我也不常和同學聊天,所以互 動的機會不多。

(訪 A05-2)在建中的情況,我會覺得同學只要是有在跟我對話的時候,其 實都還好,所以我覺得互動不良的情況,主要還是交流太少。

(11)

11

B 生

(訪 B01-1)我覺得我要多親近別人,才能增加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機會。

(訪 B01-2)因為別人可能會認為亞症學生是很沉默的人,所以這時需要主 動出擊,不要顯得自己太過平凡,之後自然而然尌會開始有同學與你進行接 觸,同學也尌比較有機會了解你的內心。

C 師

(訪 C08-1)我覺得整體上來說,人際互動本來尌是他們很大的弱點,所以 他們不容易互動的很好。

(訪 C08-2)我們發現有些適應得還不錯是因為他跟人家較少互動,所以其 實我遇到的亞斯伯格症很多還是在班級裡面是較少和同學互動的。

A 認為即使同學對自己的印象還不錯,但是自己還是難以和同學進行互動,

因此產生容易產生互動不良的情況,也不太能交到朋友。B 認為由於亞斯伯格症 青少年表現總是太過沉默,因此同學就難以和他進行互動,進而產生互動不良的 情況,但是如果他們能主動去找他人進行互動時,也許情況就能有所改變。C 認 為原本人際互動就是亞症學生的弱勢,但是當他們選擇逃避與他人互動,也許能 在人際關係上適應得比較好。

由上述結果可知,亞症青少年在人際互動方面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們本身 就不擅長與他人進行互動,或是選擇逃避互動機會,寧願躲在自己的世界中,也 因此導致交流頻率少的情況,因而造成互動不良的結果,但是只要願意主動嘗試 與他人進行互動,就能有機會改善這樣的現象。

對照袁宗芝(2007)研究結果,青春期輕度自閉症者對追求友誼和趨近同儕 都表現高度興趣,但也知覺到自己不受歡迎,而易感到孤單,本研究亦發現相似 的結論,受訪學生 A 雖然想要與他人進行互動,但卻往往不能如願以償。

二、交友模式方面

從過去文獻中發現,由於社交技巧的不足,所以亞症青少年交友情況通常不 太順利,本研究訪談結果發現他們在學校交友模式有以下情形:

A 生

(訪 A02-1)能跟我當朋友的人,尌是主動來煩我的人,所以如果有人可以 每天主動來找我,基本上我們大概尌會是朋友。

(訪 A02-2)我在交朋友的態度上是很消極的,但是只要有人主動來找我互 動,大致上我是不會拒絕,只是因為我不大會去跟人家互動,所以真的要當 朋友是很難持久的。

(12)

12

B 生

(訪 B02-1)我認為最好的交友模式尌是—「你想投入他們,他們也想把你 拉進來。」,然後你們尌是一個圈子,而你不會是被孤立的人。

(訪 B02-4)現在與同學相處的模式算是比較好的,因為我懂得收放自如,

然後也會有幾個人願意找我去當他們那群人,我也有找到自己的歸屬。

A 認為自己的交友模式處於被動狀態,雖然會有人主動來找自己聊天,但是 友誼都很難持久。B 認為良好交友模式的策略就是須融入於團體之中,也要找到 屬於自己的歸屬,才不會被排擠孤立,同時自認目前的交友情況還算良好。

由上述結果可知,由於社交技巧的不足,因此亞症青少年較不容易交到朋友,

但是只要他們願意試著走入團體之中,他們就能改變交不到朋友的窘境,也能從 團體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

三、互動不良因素

從過去文獻中發現,亞症青少年常容與他人產生互動不良的情況,本研究訪 談結果將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A 生

(訪 A04-1)我其實對於負面反應最敏感的尌是,看到人家當面有相對暴力 的言詞或動作,那是我最敏感的地方。

(訪 A04-2)我在某些部分的情緒是沒有甚麼克制力的,然後跟別人的相處 可能因此出現問題。

(訪 A04-3)我自己說話時有時候會不自覺的激怒別人,或是讓別人有不好 的聯想或是印象。這些話可能事後想起來並不適當,但當下我會在沒想太多 的情況下直接脫口而出。

B 生

(訪 B02-2)我所指的互動不良尌是說其實你已經被孤立了,可是你還自認 為你在那個圈子裡頭,此時的氛圍會變得很怪,這尌是一個很嚴重的互動不 良的情況。

(訪 B03-4)也許是因為我惹到他們,他們頂多是私底下很討厭我,而這樣 其實也是一種衝突,只是很冷淡、沒有直接爆發的衝突而已。

A 常常對於負面反應太過敏感,也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會激怒別 人,因此導致互動不良的情形發生。B 雖然不太常與別人發生衝突,可是卻常常 會惹到別人,因此有時會產生冷淡的衝突,如果發現自己被原本的團體孤立時,

也會造成互動不良的情形產生。

(13)

13

由上述結果可知,由於亞症青少年常常對於負面反應太過敏感,且不太容易 控制情緒以及常激怒別人,有時常被團體孤立,因此造成互動不良的情形產生。

對照(簡意玲,2014)的研究結果,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具有很強烈的正義感,

道德標準高,對於看不慣的事情,就會忿忿不平的指出來,再加上他們容易被形 容為天真、孩子氣、不食人間煙火,有學者認為患者的情緒成熟度,大約只有實 際年齡的三分之二,本研究亦發現相似的結論,由於他們有太強烈的正義感以及 情緒成熟度不佳,因而造成與他人互動不良的情況產生。

四、整體適應方面

本研究訪談結果將整體適應情形和影響因素規納為以下幾點:

A 生

(訪 A03-1)因為我不排斥和人互動,只是不積極而已,所以班上越熱絡,

我的人際互動大致上也會更熱絡。

(訪 A06-1)我覺得我們班的同儕關係是不大熱絡的,尌是表面上大家看起 來都可以笑鬧,但實際上彼此心裡的連結度是不夠的。

(訪 A06-3)整體來說目前的同儕關係我覺得還算友善,只是交流不多。

B 生

(訪 B04-1)我覺得目前的情況還不錯,因為好的情況大於壞的情況,而且 也會有三到五位知心的朋友陪著我。

在學校人際關係的整體適應方面,A 和 B 皆認為他們目前適應得還不錯。A 認為影響整體適應的因素包括班上整體氣氛的好壞,以及和同儕之間的心理連結 度足夠與否。

由上述結果可知,兩位受訪者皆認為目前適應情形還不錯,對於整體適應情 形成影響的因素包括一個團體對於亞症青少年的接納程度,以及本身成員之間互 動情形。

第二節 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學習表現之適應情形

本節將呈現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以下簡稱亞症青少年)學校學習表現之適應 情形的研究結果,將分成讀書情形、課業學習、社團學習和生涯規劃方面,以下

(14)

14

各別分述之。

一、讀書情形方面

本研究訪談結果歸納亞症青少年讀書情形為以下幾點:

A 生

(訪 A08-1)基本上我回家之後尌是整個散掉的狀態,所以除了課堂時間之 外,我基本上不太會花甚麼時間念,我回家其實也不太念書。

(訪 A08-2)雖然說我的專注力不夠高,但是我認為不認真念書才是最關鍵 的核心。

B 生

(訪 B05-2)簡單的科目我尌希望它越早唸完它越好,比較普通的科目(英 文、數學)才需要花比較多的時間去念。

(訪 B05-3)我不喜歡的科目我尌比較不會去念它,因為只要唸不太起來,

我尌會念不下去。

A 表示回家以後不太念書,讀書時常常專注力不足,但是 A 認為不認真念書 才是導致課業表現較差的主要原因,在讀書時間分配方面,B 希望簡單的科目不 要浪費太多時間,這樣才能花時間念表現較普通的科目,至於表現較不理想的科 目,B 就不太會花時間念它。

由上述可知,亞症青少年讀書時常常專注力不足,或是由於自身的因素而無 法認真念書,面對較困難的科目時,他們可能也不太會去念它。

二、課業學習方面

本研究訪談結果歸納亞症青少年整體課業表現為以下情形:

A 生

(訪 A11-1)我比較擅長的科目是公民、國文,頂多再加上地理或歷史,數 學、自然都不太行。

(訪 A11-2)現在高二我覺得當不當掉都沒有關係,主要的感覺是我有沒有 像是學會了一些東西,然後可以繼續升學的感覺。

(訪 A11-4)我覺得課業表現最重要的尌是讓人心安,但心安不是只有成績 數字可以決定的。

B 生

(訪 B05-1)我比較擅長的科目應該是歷史或地理。

(15)

15

(訪 B08-1)我覺得尌整體來說表現的很不理想。

C 師

(訪 C13-4)亞症的孩子好勝心和自尊心較強,所以他不可能完全放棄所有 科目,因為他實在是沒有辦法把這樣的結果去面對自己或是告知他人。

(訪 C13-5)表現不好的科目有些可能是因為好惡分明,而且他認為讀這些 科目的投資報酬率不高,所以他索性尌不去碰它,所以尌會越來越差。

(訪 C14-1)普遍上來說,我的感覺是他們普遍來說是英文、語文比較弱,

然後感覺數理比較好。

D 師

(訪 D05-2)所以他們通常是某些科目表現得還不錯,但是某些科目表現得 尌沒有那麼理想。

(訪 D05-3)以一般的角度來看,大部分亞症同學的課業表現已經算不錯了,

除非他當初可能是加分進建中,可能會比較跟不上,畢竟起跑點是不同的。

(訪 D05-4)以課業表現來說,再加上同學可能有人際關係上的問題,這些 同學或許尌會有學習方面的障礙,其實其他部分是還好的。

A 和 B 皆認為文科的表現比理科還要好,同時 A 表示不在乎學科有沒有被 當掉,重要的是要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這樣才能帶來安全感,B 認為整體課業 表現很不理想。

C 和 D 皆認為亞症青少年通常某些課目表現較良好,但是某些科目表現的不 太理想,但是 D 認為亞斯伯格症青少年整體課業表現已經不錯。C 認為亞症青少 年數理科表現比較好,但是國文、英文表現不理想,但是由於他們的好勝心和自 尊心都很強,所以他們不會去完全放棄所有科目,D 認為當亞症青少年有人際關 係上的困難時,也會進一步導致學習方面的障礙。

由上述可知,受訪的亞症青少年表示他們的文科表現比理科好,但是整體而 言表現的沒有很理想,這也會間接影響到安全感的有無,但是受訪的老師認為亞 症青少年整體課業表現還算不錯,他們數理科強,可是國文、英文表現得不理想,

但是也不會完全放棄所有科目,還是會努力於自己較有興趣的科目,除非在人際 關係上出現較大的困難,不然不會對他們的整體課業表現造成影響。

二、社團學習方面

在高中生活中,除了學校的課業學習之外,社團學習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本 研究訪談結果歸納亞症青少年在社團中所學到的經驗:

(16)

16

A 生

(訪 A10-1)社團的活動除了增長我的見聞,也讓我有比較真切的歸屬感。

在社團的工作或活動中除了能力上升,我的人際關係也獲得一點成長。

B 生

(訪 B07-1)我覺得在社團裡面,你尌是要學習做事情,但是我的做事效率 真的不高,而且如果做事情做的比較不好,那麼這樣也會去拖累其他人。

(訪 B07-2)社團活動也讓我開始學習有關交朋友的訣竅,因為你在學校的 交友情況可能比較單純且可控制,可是在社團中你尌要開始跟外校進行交流,

所以男女之間的問題尌會開始困擾我。

A 認為藉由社團的學習,除了讓他能增廣見聞之外,也學會一些做事能力,

更能讓他從中獲得歸屬感,人際關係也能有所成長。B 認為在社團中就是要學習 做事情的方法,但是因為自己的做事效率不高,所以有時會拖累到其他人,透過 與外校相同性質社團的交流,B 同時也學習到有關交朋友的訣竅,但還是會在男 女之間人際互動上產生問題。

由上述結果可知,社團的學習能讓亞症青少年了解做事情的方法,同時也能 讓他們在人際關係上能有所進展,雖然他們可能會在與異性的交流間出現問題,

不過整體而言參與社團對他們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三、生涯規劃方面

除了課業和社團學習方面之外,生涯規劃也是高中生需仔細思考的重要部分,

因為生涯規劃攸關未來的發展,所以值得更加重視,本研究訪談結果歸納亞症青 少年對生涯規劃的想法:

A 生

(訪 A12-1)我要念有關人文及社會科學方面的科系,因為不管是人類學、

社會學、政治學、文學或是歷史學等領域,對我來說都比自然科學或是數學 好玩。

(訪 A12-2)得失心最重的不會是一年之後的考試,但我要思考的是未來靠 什麼吃飯,有沒有機會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之類的。

B 生

(訪 B09-1)我想念有關生物科技方面的科系。

(訪 B09-2)雖然我對未來的生涯已經大概有了藍圖,不過我至少會先去找 個能賺錢的方法,也許應該先從打工開始。

(訪 B09-3)人要先學會做事,而最基礎的事情尌是要靠自己來,所以我會

(17)

17

希望未來的很多事情能自己做主。

A 和 B 對於未來科系的選擇都有一定的方向,A 想念有關人文及社會科學方 面的科系,B 則想念有關生物科技方面的科系。A 和 B 同時已經開始思考未來要 靠甚麼吃飯,或是如何先賺點錢養活自己,B 進一步認為未來必須要學會獨立自 主的過生活。

由上述結果可知,不同性向的亞青少年未來想要念的科系也不盡相同,但是 他們皆認為未來要靠甚麼吃飯是相當值得深思的問題,同時也希望自己未來能獨 立自主的過生活。

第三節 建中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之支持系統探討

本節將呈現建中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以下簡稱亞症青少年)之支持系統研究 結果探討,將分成特殊老師支持、一般老師支持以及學生看法方面,以下各別分 述之。

一、特殊老師支持方面

(一)入班宣導方面

(訪 C07-1)入班宣導的必要性尌是當我們覺得當他已經在這個班裡面適應 得很不好,讓同學對他有很大的誤解的時候,那麼我們會覺得真的有必要入 班宣導,讓同學不要再用對一般人的期待來看待他們的行為。

為了要幫助亞症青少年能在學校適應得更好,入班宣導是一項重要的策略,

它能讓一般同儕能更加瞭解他們的實際情況,但是 C 認為入班宣導的前提性需 建立在他們已經在班上適應情況不佳時,這時才需要入班宣導。

(二)解決衝突方面

(訪 C12-1)當發生衝突時,先讓他轉離當時的場域,之後讓他發洩,然後 接下來要做的是釐清真相,但是我們通常還要三角校正之後,才能了解真實 的情況。

(訪 C12-2)在釐清真相之後,我們要先同理他的情緒(縱使他有犯錯), 這樣他才會覺得他的情況有被理解。

(18)

18

(訪 C12-3)在同理他的情緒之後,這時尌可以告訴他一些觀念、技巧、想 法,希望能引導他當未來再遇到相同情況時,或許他可以怎麼做能減少這樣 的情況。

當亞症青少年與別人產生衝突時,C 認為要先讓他們轉離當時的場域,並讓 他們發洩情緒,等到情緒較穩定時,以三角校正釐清真相,之後再去理解他的情 緒,最後告訴他當與別人發生衝突時,要怎麼做才能減少發生衝突的機會。

(三)幫助亞症青少年方面

(訪 C18-1)我會希望他們能夠更認識自己,更認識到底亞斯伯格症的特質 是甚麼,更清楚自己的優弱勢,進而未來會比較正向的去看待自己。

(訪 C18-2)我會試著幫忙溝通協調跟他有接觸的人,包括他的同學、任課 老師以及家長,讓別人能夠更正向、更了解,進而能夠同理、包容和接納他。

(訪 C18-3)我們會去尋求資源來協助他在生活、學校、學習、人際關係都 能適應得很好,當他有問題時,我們尌會想辦法找出彈性的措施來幫助他。

(訪 C18-4)我覺得和亞斯伯格孩子建立關係很重要,只要能同理、了解他 並和他建立好的關係,他尌願意信賴你,而當他有疑惑的時候尌會來找你。

(訪 C18-5)我的原則是希望能真正替他解決問題,更希望培養他能夠學會 未來如何尋找資源或是獨立自主解決問題的方法。

C 認為要先讓他們能認識自己,接著讓其他人能包容接納他們,然後幫助他 們尋找資源解決問題,還要讓他們願以信賴自己,進而使他們能在未來學會獨立 自主,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亞症青少年。

(四)對整體支持系統的看法及建議

(訪 C20-1)我覺得我們學校整體的支持系統很好,而且行政的支持系統也 還蠻不錯的,只要我們提出來的東西,各處室都能配合的很好。

(訪 C20-4)因為現在亞症的學生越來越多了,所以老師會慢慢適應這樣的 情況,也因為我們所提供的協助資源,他們會知道其實教導亞症學生沒那麼 困難,大不了尌是轉介給我們進行輔導。

(訪 C20-5)學生們會因為老師營造的氛圍是接納的,所以他們也會開始慢 慢接納亞症青少年,否則上樑不正下樑歪。

(訪 C20-6)我覺得我們學校的的資源教室陣容上是比較龐大的,然後因為 大家的經驗比較多,所以我覺得支持系統上是蠻夠的。

(19)

19

C 認為學校整體支持系統還不錯,各處室也都很配合,它們也能給資源教室 部分彈性措施來進行協助,老師也因為亞症學生的增多而較能慢慢適應這樣的情 況,一般學生們受到老師所帶來的氛圍影響,也開始接納包容他們,而且學校的 資源教室陣容比較龐大且具有足夠經驗能幫助他們適應得更好。

(訪 C20-7)因為受升學制度影響,所以我們收到的學生也尌更多元了,但 程度上也越來越差,可是這個問題其實很難解決。

(訪 C20-8)那些程度不好的孩子考進來是蠻可憐的,他們學習適應一定不 好,唯獨比較好的部分尌是他們的生活適應會比較好,因為建中的氛圍對亞 症孩子的適應上是好的。

關於那些部分的支持系統可以再改進,C 認為由於升學制度的影響,導致入 學門檻降低,收到的學生程度越來越差,這樣雖然會造成這些學生的學習適應不 佳,但是由於建中的氛圍較為良善,所以他們的生活適應可能會比較好。

二、一般老師支持方面

(一)處理霸凌方面

(訪 D02-4)我的底線是希望不要有霸凌的情況產生,雖然有時只是亞症同 學心理主觀的感受,但是如果真的發生明顯霸凌情況時,我是不能接受的。

(訪 D02-5)我會以導師的立場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當然還是會有些同學 比較堅持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可能尌沒辦法配合。

(訪 D04-2)如果發生霸凌的現象,我尌會處罰那位霸凌他的同學。

D 不希望有霸凌的情況產生,但是如果發生霸凌的情況時,D 就會以導師的 立場來解決問題,去處罰那個霸凌者。

(二)解決衝突方面

(訪 D04-1)在碰到這種事情時,我會看誰對誰錯,如果從客觀上來說是兩 個人各錯一半,我尌會要那位同學讓步一點,因為亞症同學常常比較衝動,

所以我會希望另外一位同學能包涵他們這樣的行為。

(訪 D04-3)因為我們不是專家,所以在處理上也會有一些障礙,不知道這 種解決方式對亞症的同學來說是不是最好的,但是我也會去檢討自己那時的 解決方式是否恰當,也希望在檢討過後,下一次能處理的更好。

(訪 D04-4)如果有需要時,我也會常常求助輔導老師或是資源班的老師,

不然如果我們處理的不好,尌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副作用。

(20)

20

當亞症青少年與別人產生衝突時,D 認為要先看誰對誰錯,如果是兩人各錯 一半,那麼 D 就會傾向要另一位同學讓步一點,包含他們的行為,D 也會自我檢 討自己的解決方式是否恰當,視情況請求輔導老師或特教老師來協助幫忙。

(三)班級經營方面

(訪 D07-1)當發生衝突時,我尌會利用一些輔導的策略方法,趕快去求助 於輔導老師或是資源班的老師該怎麼解決這樣的問題。

(訪 D07-2)我會採取和同學交心的策略,試著去和他說我其實沒有比較偏 坦誰,老師是能理解你的,而其他較專業的部分還是交給專業老師解決。

(訪 D07-3)有些同學會在某些時間點主動去幫助亞症同學,提醒老師亞症 同學又情緒不穩定或是發生情況了,這些同學尌是所謂的「小天使」。

(訪 D07-4)班級經營的部分不只是老師的工作,同學們的包容和協助也是 很重要的一環,所以我覺得讓同學知道老師在意亞症學生的事情是蠻重要的,

因為這樣同學尌能較有感染力,也能理解這樣的情況,並付出他們的關心。

D 認為班級經營最大的困難是當亞症學生與他人起衝突時,所以此時 D 會想 辦法求助專業的老師去解決問題,但是 D 第一時間會先採取交心策略,和他們 說老師其實是能理解你的,而班上的小天使也會一起幫助他們,使他們適應的使 他們適應得更好,如果讓同學知道這些事情之後,他們也能理解這樣的情況並付 出他們的關心。

(四)教學經驗衝擊與反思方面

(訪 D08-1)亞症青少年上課會一直執著在某些事情上面,而常常干擾到課 堂的秩序,所以他們的確會在教學過程中造成影響。

(訪 D08-2)因為有些時候亞症學生干擾秩序是看人,所以我們這時要展現 出果斷力,給他一點威嚇,因為他比較膽小,所以他也會有所收斂。

(訪 D08-3)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在學生身上也學到很多,彷彿是在照鏡 子一般,因為這樣才會發現到自己有時候也會犯下錯誤但不自知,也才能做 更進一步的檢討與改進。

D 認為亞症學生常常會執著於某些事情上面,進而干擾到課堂的秩序,所以 在這樣的情況下,D 就必須展現果斷力,讓他們能有所收斂,同時 D 也在學生上 學到很多東西,也會進行檢討與反思。

(21)

21

(訪 D09-1)我不敢說我能比較有把握地面對及處理。因為每個亞症學生的 情況都可能不相同,所以適用於 A 同學的方法並不一定適用於 B 同學。

(訪 D09-2)在教學經驗累積多了之後,再碰到類似情況時,我們尌會比較 有經驗去處理它,而且專業人員提供給我們的寶貴經驗,也能讓我們能處理 的更妥善一點。

雖然 D 已經接觸過很多亞症學生了,但是 D 還是不敢說能有較大的把握面 對及處理他們各種不同的情況,但是 D 認為在累積較多的教學經驗之後,以後 在面對類似情況時,就能處理的更加妥善。

(五)對整體支持系統的看法及建議

(訪 D10-1)我所認知學校目前的支持系統應該有資源教室和輔導室,如果 我遇到了棘手的情況,尌會馬上去求助於輔導老師或特教老師。

(訪 D10-2)如果當有亞症同學發生意外的時候,老師自己有課要上,那麼 常常尌是教官負責陪同與幫忙處理這樣的情況。

(訪 D10-3)其實建中的家長蠻明理的,也與學校配合的不錯,能理解和支 持老師的管教行為,也讓老師在處理事情時,有比較好的後盾。

(訪 D10-4)當然班上同學的支持也是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同學們能夠接受 和包容他,或是能在發生事情時能夠陪伴和理解他,這樣也是不錯的支持。

針對學校目前的支持系統,D 最常使用的是輔導室或資源教室,但是 D 認為 教官有時也能幫忙處理一些棘手的情況,同時家庭的支持也能當老師堅強的後盾,

而同學的支持更能讓亞症學生適應得更好。

(訪 D11-1)其實我覺得目前現有在建中的支持系統是還不錯的。

(訪 D11-2)我覺得還是要看老師的實際接觸情形,有可能我碰到的亞症同 學情況都還不錯,可是其他的狀況或許隨著個案的情況而有所差別。

(訪 D13-3)提到改進的部分,由於我不是專業人員,所以這樣的問題還是 由輔導或特教老師回答較清楚,他們才知道要如何改善現況。

D 認為目前建中整體的支持系統是還不錯的,可是還是要看每位老師實際所 接觸到的情形,畢竟每個個案情況不盡相同,而且由於D自認不是專業人員,所 以無法提供整體支持系統任何的建議。

三、學生看法方面

(一)了解支持系統方面

(22)

22

A 知道有資源教室和輔導室(訪 A16-1),B 知道有輔導室、資源教室、健 康中心、學務處和教務處(訪 B13-1),最常使用的支持系統都是資源教室(訪 A17-1 / 訪 B14-1)。

(二)使用支持系統方面

在使用資源教室支持系統方面,A 常利用資源教室的公假耍賴,但是他還算 能配合老師談話,同時曾經使用過資源教室的教學資源,B 會把自己的想法和資 源老師說。

A 生

(訪 A17-2)我利用資源教室的公假耍賴。

(訪 A17-3)可能是因為我比較內向,所以我不太會主動去找資源教室的老 師談話,但如果是老師找我談話,我基本上都可以配合。

(訪 A17-4)我有用過資源教室的教學資源。

B 生

(訪 B15-1)我會常來資源教室跟老師談話,因為我是一個很有想法的人,

所以我會想要把我自己的想法和老師說。

關於其他支持系統方面,A 自認很快就會使用到輔導室的資源,解決一些有 關情緒低潮的問題,B 同時覺得輔導室對於生涯規劃方面很有幫助。

A 生

(訪 A18-1)我其實還沒有使用過輔導室的資源,不過我覺得之後很快尌會 用到了,因為其實有時候我會有情緒低潮的問題,所以這時尌得去找輔導老 師幫忙了。

B 生

(訪 B15-3)其實輔導室也很有幫助,因為當未來要進行生涯規劃時,輔導 室其實是很有幫助的。

(三)對整體支持系統的建議

A 和 B 皆認為目前的狀況就已經不錯了,所以沒有提供任何的建議,但是 A 認為特殊老師的權力好像過大,可以幫忙擺平很多事情,所以 A 覺得這對其他 人來說不太公平。

(23)

23

A 生

(訪 A19-1)我覺得學校的支持系統對我來說影響不大,因為我其實也是個 不需要用太多資源的人,我對於正在使用這些支持系統的人也沒什麼認識,

但是我覺得現在這個支持系統是很完善的。

(訪 A19-2)而且我覺得學校資源教室的老師其實權力很大,尌像之前返校 日時忘記未到被記曠課,差點要被記小過,後來是資源教室的老師幫我擺平 的,讓我覺得除了安心之外,我還覺得我好像可以享有特權,這不太公平。

(訪 A19-3)我對支持系統的沒有任何建議,因為我知道的真的還不夠多。

B 生

(訪 B16-1)我沒有任何的建議,因為我覺得現在這樣的支持系統還不錯。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結論

壹、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的適應情形

一、人際關係方面

研究者發現由於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社交技巧不佳,與他人的互動機會不多,

且交友模式較趨於被動,因此交不到朋友,面對衝突時,他們富有正義感但情緒 成熟度不夠,以上的原因皆造成他們產生與他人互動不良的情況,這也導致他們 在學校人際關係適應上發生困難。

二、學習表現方面

研究者發現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課業表現整體沒有國中時來的理想,雖 然他們有時會只偏執念部分科目,而放棄自己能力較弱的科目,不過他們專長的 科目也不盡相同。

他們會在社團中擔任幹部,學習有關做事情的方法,也在其中找到歸屬感,

但是做事效率不佳,與異性之間的人際互動出現困難。

他們未來想念的科系也不盡相同,但都認為未來需靠甚麼吃飯是一項很重要 的課題,也希望自己未來能學會獨立自主。

(24)

24

貳、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亞斯伯格症青少年支持系統探討

一、學校整體支持系統運行情況

特殊教育老師、一般老師和學生皆認為其整體的支持情況還算不錯,各處室 也相當配合,學校整體氛圍友善也有助於老師和同學接納包容亞斯伯格症青少年 的情況,讓支持系統的幫助更能讓亞斯伯格症青少年適應得更好,但學生 A 認 為學校特殊教育老師權力過大,可能會對一般學生造成不公平的現象。

二、特殊教育老師支持方面

研究者認為特殊教育老師是幫助亞斯伯格症青少年最重要的協助者,可以幫 忙入班宣導,幫助他們解決衝突並告訴他們解決方法,讓他們能更了解自己的特 質並在未來學會獨立自主。

三、一般老師支持方面

身為教學場域中第一時間幫助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的協助者,一般老師希望他 們不要有被霸凌的情形產生,當處理他們與別人發生的衝突時,她會希望一般同 學能讓步一點,同時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也會檢討自己的解決方法是否恰當。

如果情況不允許時,她會採取交心策略輔導學生,班上的小天使也會去幫助 他們解決問題,同時她覺得他們在課堂上會干擾秩序,所以她就需增加班級經營 的能耐性,而雖然她已經接觸過很多學生的不同情況,但是她仍然覺得沒有足夠 把握去面對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任何情況,可是在累積足夠多的經驗之後,她相信 她未來一定能處理得更加妥善。

四、研究參與者對於學校整體支持系統的建議

特殊老師認為由於升學制度的影響,入學門檻開始漸漸降低,造成收到的學 生程度越來越差,因此造成他們的學習適應不佳,但是卻有助於他們的生活適應,

所以特殊老師希望能全面檢討入學門檻的問題,應該要讓收進來的學生程度維持 在差不多的標準。一般老師則認為不同的老師接觸亞斯伯格症青少年情況也會不 相同,但是由於自認不是專業人員,故沒有提供支持系統任何建議,至於特教老 師權力是否過大的爭議,研究者認為由於特教老師需要幫助亞症青少年,所以擁 有較大的權力是合理的現象。

(25)

25

第二節 研究限制

壹、研究參與者限制

由本研究研究參與者的基本資料可發現,兩位亞斯伯格症青少年皆為高二學 生,故本研究可能會遺漏有關高一和高三亞斯伯格症青少年之適應情形,兩位學 生的受訪結果也不代表整體建中亞斯伯格症學生的適應情況,由於每位老師的看 法都不盡相同,所以一位一般老師之受訪結果也僅能代表部分群體之意見,無法 了解其他老師所遭遇到的情況,故本研究整體客觀性較不足夠。

貳、資料收集的限制

本研究透過半結構的訪談方式收集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在學校適應情況資料,

但是或許會忽略亞斯伯格症特質的影響,他們可能較無法理解訪談者的意圖,或 者較無法完整、確切地描述自己的適應情況,其次由於研究者本身即為亞斯伯格 症患者,故在理解受訪者的回應時,可能會有理解錯誤的情況產生,因此無法正 確地了解受訪者實際的想法,在撰寫研究報告時可能因此會發生解讀錯資料的情 況產生。

參考文獻

李慧韻(2008)。身心障礙學生學校支持系統之探討。台東特教,27,1-4。

何善欣譯(2015)。亞斯伯格症實用指南。(原作者:Tony Attwood)。台北市:健 行文化。

周淑萍(2009)。亞斯伯格資優生之家庭與學校生活適應,彰化縣明道大學校學 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姜義村(2011)。「不想成為班上的小白兔!」:以符號詮釋自閉症學童在融合教 育中友誼建立之挑戰。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6(3),87-114。

袁宗芝(2007)。青春期自閉症者的友誼發展與變異歷程之敘說探究,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唐瓊妹、蕭揚基(2013)。點亮星兒的天空:一個社會資本觀點。大葉大學通識 學報,11,125-148。

高惠娟(2007)。亞斯伯格症青少年學校經驗之探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 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26)

26

張喜凰、林惠芬(2011)。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之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25,25-46。

楊宗仁、張雯婷、楊麗娟譯(2006)。亞斯伯格症教育人員與家長指南。B.S. Myles 等原著。台北市:心理。

劉瓊瑛譯(2009)。亞斯伯格症進階完整版。(原作者:Tony Attwood)。台北市:

智園。(原著出版年:2007)

劉佳蕙、鄭淨勻譯(2008)。亞斯伯格症在融合教育的成功策略。(原作者:Brenda Smith Myles)。台北市:心理。

簡意玲(2014)。依然真摯與忠誠:談成人亞斯伯格症與自閉症。台北市:心靈 工坊。

顏瑞隆、張正芬(2012)。從生態系統理論談自閉症學生的學校適應。特殊教育 季刊,124,11-19。

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輔導資訊工作網。青少年學校適應的困擾與輔導策略。

2014 年 4 月 22 日,取自 http://guide.cpshs.hcc.edu.tw/files/15-1000-2636,c332-1.php。

(27)

27

附錄一 訪談邀請函

亞斯柏格症青少年在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的適應情形與學校支持系統探討

您好,我是就讀於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人文暨社會科學資優班二年級學生 蔡晉瑞,目前正在進行專題論文研究,題目為「亞斯柏格症青少年在台北市立建 國高級中學的適應情形與學校支持系統探討」。本研究的目的,是希望透過亞斯 伯格症的學生、一般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之訪談,來探討亞斯伯格症學生的適應 情況,以及學校的支持系統。

本研究所收集到的資料,完全作為學術研究之用,在遵守研究倫理的原則之 下,絕不洩漏您的真實姓名和其他相關可追溯之資料,相關資料均將以化名或匿 名做處理。

最後,非常謝謝您對本次研究的支持與協助,希望在您的幫助之下,本研究 能做得更加完善!

學 生 蔡晉瑞 敬上

指導教師:黃春木老師

民國 104 年 月 日

(28)

28

附錄二 亞斯伯格症學生訪談大綱

一、同儕關係

1. 你和班上同學互動良好時的情況或經驗,大致如何?

2. 你和班上同學互動不良時的情況或經驗,大致如何?

3. 整體來說,你喜歡目前的同儕關係嗎?

二、學習適應

1. 你平常一周大概花多少時間念自己喜歡的科目?不喜歡的科目花多少時間 念?

2. 你有特別欣賞的老師嗎?欣賞他/她的原因?你會因為他/她而影響該科目的 學習嗎?

3. 你有常常參加社團或是課外活動嗎?社團或是課外活動對你的影響為何?

4. 你對你自己的整體課業表現還滿意嗎?哪些方面表現的還不錯?那些方面表 現的不理想?

5. 你未來會想念甚麼科系?是否已經對於未來的生涯進行規畫以及準備?

三、常規適應

1. 你會覺得目前班上或是學校規定有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嗎?(例如:服裝儀 容、出缺席、上課秩序……)

2. 當你覺得班上或是學校的某些規定不合理時,你會如何因應?

3. 整體來說,你目前還算能適應班上或是學校的規定嗎?

四、支持系統

1. 你知道學校中有那些支持系統?

(29)

29

2. 你最常使用學校中的那些支持系統?

3. 學校的那些支持系統對你的幫助較大?那些較無幫助?

4. 你對學校整體支持系統的建議?

(30)

30

附錄三 特殊老師訪談大綱

1.您在接觸亞斯伯格症學生的過程中,一開始對他們的第一印象為何?

2.請問亞斯伯格症學生平常與同學們的互動情形大致為何?

3.請問當亞斯伯格症學生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時,您是如何介入去處理的?

4.普遍來說,請問亞斯伯格症學生課業表現大致如何?

5.請問亞斯伯格症在學校的常規適應如何?是否有不適應的表現?

6.請問您認為自己可以在哪些方面較能幫助亞斯伯格症學生,使他們適應得更 好?

7.您知道目前學校中有那些支持系統?您認為那些部分的幫助較大?那些部分 需要再改進?

(31)

31

附錄四 一般老師訪談大綱

1.請問您在剛開始接觸到亞斯伯格症學生時,您對他的感覺如何?有沒有印象較 特別的地方?

2.請問亞斯伯格症學生平常與同學們的互動情形大致為何?

3.請問當亞斯伯格症學生與其他同學發生衝突時,您是如何處理的?

4.請問亞斯伯格症學生的課業表現大致如何?

5.請問亞斯伯格症學生在學校的常規適應如何?是否有不適應的表現?

6.請問亞斯伯格症學生對於您在班級經營上有造成甚麼樣的困擾嗎?您如何因 應或調

適?

7.請問教到亞斯伯格症學生是否造成您在教學經驗上的衝擊與反思?

8.藉由這次教到亞斯伯格症學生的經驗之後,以後您在面對類似的情況時是否較 有把握地面對及處理?

9.請問您知道,針對亞斯伯格症學生,目前學校中有那些支持系統?您最常使用 那些支持系統?

10.對於這些支持系統,您認為有那些需要改進或補充?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陳威成 臺北市立南港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勞動部勞 動力發展署桃竹苗分署. 吳佳儒

• 大坑國小的文心蘭步道以及縱向課 程非常值得學習,最特別的是他們 的樹屋是因為來我們學校參訪後模 仿學習的,真正達到了自發互動共

先天生理的變因 家庭功能失衡 班級氛圍不佳 社會媒體誤導 價值觀念的偏差 單親家庭增多 欠缺成功經驗 錯誤楷模學習 人格特質所導致 親職教育不彰 學習動機低落

學習動機與態度 完全 符合 大部分 符合 大部分 不符合 不符合 完全. 1.我覺得上課是一件有趣的事

國立旗美高級中學、國立中興大學附屬臺中高級農業職業學校、國立臺東女子高

A02 臺北市立實踐國民中學 翻「閱」時空,悅「讀」人生 A03 桃園市立建國國民中學 流動的饗宴-讀出建國真滋味 A05

我利用了這個機會拜訪了 Freudenthal Institute 的所長,也是數學史家的 Jan van Maanen

人群分裂成不同的光 譜,我們堅持正治不 入校園,製定全面關 顧學生的指引,讓學 校成為⼀塊平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