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作答注意事項-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作答注意事項-"

Copied!
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指定科目考試模擬試題題本()

國文考科

版權所有 請勿翻印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80 分鐘 作答方式:

․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更正時,應 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 未依規定畫記答案卡,致機器掃描無法辨識答案者,

其後果由考生自行承擔。

(2)

一、單選題(占68分)

說明:第1題至第34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 項,請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 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選項是:

(A)欲取金「匱」石室之書,以成風雨名山之業/譬如為山,未成一「簣」,

止,吾止也

(B)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聖朝「赦」罪責功,棄瑕錄 用

(C)初極「狹」,纔通人/「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而長終

(D)變化倏忽,動心「駭」目,不可久視/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 2.詞彙的語義常因時代遷移而產生變化,下列文句「 」的語詞,語意相同的

選項是: 

(A)叫我們管山喫山,管水喫水。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王 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裡面,白吃白喝 

(B)限他三年內「招兵買馬」,騷擾淮揚地方,相機而行,以開征進之路/他 正四處「招兵買馬」,準備組成一支蜜月旅遊團,到義大利觀光 

(C)進內去說,就是「家常便飯」,收拾出來罷/對在報社擔任編輯的她來說,

責任制加班早已是「家常便飯」 

(D)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號為太平道人/他在金融界「呼 風喚雨」的能力,真叫人佩服

3.閱讀下列兩段現代散文,選出最適合的詞語填入□中:

(甲)聽說住在北極的人們,他們交談的方式是這樣的:他們誰也聽不到誰,

因為漫天漫地淹過來的風雪,他們只好把彼此凍成雪塊的聲音帶回去,升一 盆爐火,慢慢的□來聽。(童大龍〈交談〉)

(乙)黑黯裡,疊疊花瓣繞著芯蕊,浮香恣意,盛張怒放,一股□到極致的清 雅。與父並立賞曇花,這畫面,當下,我覺得不對了。父女這樣獨對曇花盛 開的詩情時刻太美好了,太,則過分,過分則……我慌張地三格併兩格跳樓 梯下去。對於任何隱喻著別離、不祥的徵兆,我總豎起神經□□要避免。

(郭昱〈沂父〉)

(A)烘/美/悄悄□(B)烤/豔/切切□(C)放/濃/忡忡□(D)燜/香/急急 4.下列文句,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大鯨驅群鮫,

甲、勇而未已,貪而不能止。

乙、逐肥魚於渤澥 ( 渤海 ) 之尾,

丙、一啜而食若舟者數十。

丁、嚮之以為食者,反相與食之。

(3)

戊、北蹙於碣石,槁焉。

己、震動大海,簸掉巨島,

臣亦徒手得焉。」(柳宗元〈設漁者對智伯〉)

(A)甲乙己戊丁丙 (B)乙己丙甲戊丁 (C)己甲乙丙戊丁 (D)乙丙己甲丁戊 5.下引對聯各詠一歷史人物,若依時代順序排列,正確的選項是:

(甲)詩創江西派,奇語驚天,不見前人舊形跡/墨出右軍門,危風拔地,獨 開斯世俊風流

(乙)生澤其民,死福其州,高風永冠羅池廟/才輝於謫,名彰於野,德政長 銘荔子碑

(丙)詩史數千言,秋天一鵠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鴨野老心 (丁)質而綺,真且醇,自可傳之千古/樽中酒,籬下詩,豈甘了此一生 (戊)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

(A)丁丙乙甲戊 (B)丙乙丁戊甲 (C)丁乙丙戊甲 (D)丙丁乙甲戊

6.荀子〈勸學〉:「蘭槐之根是為芷,其漸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文 中的「漸」字為動詞,代表「浸泡、慢慢滲透進來」之意。下列文句中的

「漸」字,與其意涵相近的選項是:

(A)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 (B)「漸」聞水聲潺潺而瀉於兩峰之間

(C)顧自海通以來,西力東「漸」,運會之趨,莫可阻遏 (D)聖賢起陸之「漸」,際會如期

7.王國維《人間詞話》:「 (甲) 敝而有《楚辭》,《楚辭》敝而有五言,五 言敝而有七言,(乙) 敝而有律絕,律絕敝而有詞。蓋文體通行既久,染指 遂多,自成習套。豪傑之士亦難以於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體,以自解 脫。一切文體所以始盛終衰者,皆由於此。故謂文學後不如前,余不敢信。

但就一體論,則此說固無以易也。」

根據以上所引王國維對文體發展的看法,解說正確的選項是:

(A)王國維所言乃以中國詩歌發展的流變為例,故(甲)應填入「《詩經》」,

(乙)應填入「賦」

(B)有才氣的豪傑之士,即使文體通行已久,已成習套,仍能輕易地在此文體 中不斷創新

(C)認為文學的發展,後不如前,所以詞不如律絕

(D)認為就單一文體的發展,「始盛終衰、後不如前」是可以成立的

8.乾隆五十年時,在乾清宮大開千叟宴,彼時赴宴者達三千九百人,其中一老 叟最為長壽,乾隆興致一來,大筆一揮出了個上聯,「花甲重逢,增加三七 歲月」,紀曉嵐則對出下聯「古稀雙慶,更多一度春秋」來祝賀老叟。請根 據上聯及下聯賀詞,判斷老叟當為幾歲? 

(A)六十歲  (B)七十一歲 

(4)

(C)一百三十歲  (D)一百四十一歲

9.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王維有一幅畫《雪中芭蕉》,是中國繪畫史裡爭論極多的一幅畫,他在 大雪裡畫了一株翠綠芭蕉。大雪是北方寒地才有的,芭蕉則又是南方熱帶的 植物,「一棵芭蕉如何能在大雪裡不死呢?」這就是歷來畫論所爭執的重心。

我推想王維在作這幅畫時,可能並沒有那麼嚴肅的想法。在王維的眼中,藝 術創作就和「饑來吃飯,困來即眠」一樣自然,後代的人看到他的創作,卻 沒有那樣自然,一定要在雪裡有沒有芭蕉爭個妳死我活。我一直覺得,歷來 偉大的藝術家,他們本身就是藝術。以《雪中芭蕉》來說,那棵芭蕉使我們 想起王維,他縱是在無邊的大雪裡,也有動人的翠綠之姿,能經霜雪而不萎 謝。這種超拔於時空的創作,絕不是地理的求證所能索解的。在造化的迴圈 中,也許自然是一個不可破的樊籠,我們不能在關外苦寒之地,真見到芭蕉 開花;但是偉大的心靈往往能突破樊籠,把大雪消溶,芭蕉破地而出,使得 造化的迴圈也能有所改變,這正是抒情,正是寄意,正是藝術創作最可貴的 地方。寒冰有什麼可畏呢?(林清玄〈雪中芭蕉〉)

(A)藝術家創作時不可過於耽溺於自我主觀感受,而忽略了社會環境的現實面 (B)藝術創作往往能突破自然的樊籠,其中作者的情感與象徵意境是最為重要

(C)藝術家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實事求是,能分毫不差地臨摹物件  (D)藝術家創作時的內心世界固然重要,但也不可忽略作品內容的正確性 10.「嘉祐(年)中揚州有一珠甚大,天晦多見,初出于天長縣陂澤中,後轉入

甓社湖,又後乃在新開湖中。凡十餘年,居民行人常常見之。予友人書齋在 湖上,一夜忽見其珠甚近,初微開其房(指外殼),光自吻中出,如橫一金 線,俄頃忽張殼,其大如半席,殼中白光如銀,珠大如拳,爛然不可視,十 餘里間林木皆有影,如初日所照,遠處但見天赤如野火,倏然遠去,其行如 飛,浮於波中,杳杳如日。古有明月之珠,此珠色不類月,熒熒有芒焰,殆 類日光。……近歲不復出,知所往。……」(《夢溪筆談‧異事》)

推敲上文,文中之「珠」所指近似於今日之何物?

(A)月明珠 (B)明月 (C)隕石 (D)飛碟

11.閱讀下文,文中對於四匹馬的形象描繪何者錯誤?

  韓幹之馬四,其一在陸,驤首奮鬣,若有所望,頓足而長鳴。其一欲涉,

尻高首下,擇所由濟,跼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顧,若以鼻語,後者 不應,欲飲而留行。(蘇軾〈韓幹畫馬贊〉)

(A)一匹馬小心翼翼地曲身小步,想要涉水而過 

(B)一匹馬站在水中,回頭而望,好像在用鼻子說著什麼 

奮鬣:震動鬃毛。

跼蹐:曲身小步行走。

(5)

(C)一匹馬站在水裡,一副想要喝水的樣子  (D)一匹馬在陸地,低頭吃草,鬃毛隨風顫動 12.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意旨的選項:

我愣在那裡反覆想著他那句『為什麼有經濟學因為稀少為什麼稀少,因為 欲望』而麻顫驚動,如同山間頑崖愚壁偶聞大師說法,不免震動到石骨土髓 格格作響的程度。原來整場生命也可作經濟學來看,生命也是如此短小稀少 啊!而人的不幸卻在於那顆永遠渴切不止的有所索求,有所躍動,有所未足 的心,為什麼是這樣的呢?為什麼竟是這樣的呢?我癡坐著,任淚下如麻不 敢去動它,不敢讓身旁年輕的助教看到,不敢讓大一年輕的孩子看到。奇怪,

為什麼他們都不流淚呢?只因為年輕嗎?(張曉風〈經濟學的旁聽生〉)

(A)作者以頑崖愚壁來比喻年輕的大一孩子

(B)作者流淚的原因是發覺到短暫的人生竟是如此苦苦追尋

(C)由此可看出作者對於經濟學科懷有貶義,對於人生價值是偏差的 (D)年輕的學生因為功利的教育變得麻木不仁了

13-1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3-14題。

  緊臨大臺北人口密集區的大屯山火山群,早年被認為是休眠火山,因為 它最後一次噴發,依定年資料顯示,應是十萬年前,但近些年研究單位在臺 北盆地多處鑽井找到的證據,推翻了大屯火山休眠的假設,並認為大屯山有 活躍的地熱活動。為了大家的安全,多個研究單位合作分析火山氣體,希望 能隨時掌握火山「心平氣和」還是「有點火大」。

  到陽明山遊玩、洗溫泉的遊客,必定會對如大油坑、小油坑等地煙霧漫 天,空氣中參雜著硫磺味等,留下深刻印象。但若把遊客所見所聞質量化,

就可知火山噴氣最主要的成分其實是水,占了九成以上。把水氣扣除後,火 山噴氣含最多的是二氧化硫(SO2),約占89~99%。其次是硫化物(以H2S 為主),另外還有氮、氦、氡等。國內學者將臺灣的火山氣體成分和國外研 究比較後發現,大屯山氣體屬於低溫組成。

  目前在大屯山監測站負責氣體分析的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 員李曉芬指出,火山氣體內含很多種成分,但火山噴發時不見得每種成分都 會變化,所以觀測時是挑較敏感的3、4種氣體做為主要標的,包括二氧化碳、

氯離子、氫離子及硫化物等。她表示,火山即使是休眠,只要有岩漿活動,

就會有二氧化碳釋出,因為岩漿上升過程,二氧化碳會搶先脫離。

早期要研究火山氣體,研究人員必須到很靠近火山口的地方取樣,但後來科 學家發現,在火山的側邊也可能監測火山氣體;這是藉由測量土壤氣中二氧 化碳及其它火山活動敏感氣體(如氦與氡)的比率,可以讓科學家更安全旳 監測火山活動。

  早在半個世紀前,科學家就發現,由火山噴出的氣體成分可以推斷岩漿 的性質活動性。例如科學家先是發現夏威夷著名的Mouna Loa在噴發前一個

(6)

月,噴氣中的硫化氫出現大量增加,幾十年後,又有人發現噴發前3個月 SO2含量就已升高。至於美國本土另一座知名火山聖海倫納,科學家則是發

現噴發前CO2/CO2+H2比值會突然減少。(節錄自郭錦萍報導,《聯合

報》2014.3.17)

13.閱讀本篇報導後,請選出最適合當本文標題的選項:

(A)臺北人要小心,大屯山已「睡醒」

(B)大屯山「心情」,火山氣體告訴你 (C)中科院發明新技術,「監視」大屯山 (D)火山監測,古今科學家是怎麼做到的

14.依據本報導,推斷下列有關火山監測的描述,何者有誤?

(A)火山噴氣的主要成分是水,但是水氣無法成為監測火山的指標 (B)早期火山氣體的採集,要靠研究人員冒險到火山口附近收集樣本 (C)火山噴發以前往往出現某些氣體成分異常變動,包括增加或是減少 (D)大屯山是休眠火山,已有十萬年未曾噴發,故它的周遭地區安全無虞 15-16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5-16題。

  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 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 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 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尚何以調於馬?此君之 所以後也。」

  白公勝慮亂,罷朝,倒杖策,而銳貫頤,血流至於地而不知。鄭人聞之 曰:「頤之忘,將何不忘哉!」故曰:「其出彌遠者,其知彌少。」此言智 周乎遠,則所遺在近也。是以聖人無常行也。能並知,故曰:「不行而 知。」能並視,故曰:「不見而明。」隨時以舉事,因資而立功,用萬物之 能,而獲利其上,故曰:「不為而成。」 (《韓非子‧喻老》)

15.依據文章內容,判斷趙襄主賽馬之所以輸給王子期,主要的原因在於:

(A)王子期駕御馬車的技術非常優異 (B)趙襄主急於表現,忽略選擇良馬 (C)趙襄主心思放在子期身上,而不在馬 (D)子期並未用心教導趙襄主駕御技術

16.《韓非子‧喻老》舉趙襄子與白公勝兩人的例子,用意在於闡釋老子學說中 的哪一個觀點?

(A)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 (B)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誘道爭遠:把馬引導到大道上去長途競賽。

(7)

(C)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D)古之善為道者,非以明民,將以愚之 17-18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7-18題。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王維〈渭城曲〉)

17.下列關於詩句涵義的闡釋,何者正確?

(A)「平明送客楚山孤」表達友人在清平盛世卻懷才不遇的無奈 (B)「一片冰心在玉壺」說明友人品行高潔,到哪裡都備受尊重 (C)「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寫旅舍外的景色,充滿夏季旺盛的生命力 (D)「西出陽關無故人」意指出關外後,就沒辦法與知心老友常聚了

18.甲、乙二詩均是唐人送別詩中的佳作,下列有關兩詩的比較,何者正確?

(A)甲詩較乙詩更多刻意雕琢 (B)甲詩較乙詩更重書寫志向

(C)二詩首聯均為純粹寫景,並借景抒情 (D)二詩末聯均寫出揮別友人的惆悵心情 19-21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9-21題。

  先談文學有用無用問題。一般人嫌文學無用,近代有一批主張「為文藝 而文藝」的人卻以為文學的妙處正在它無用。它和其它藝術一樣,是人類超 脫自然需要的束縛而發出的自由活動。比如說,茶壺有用,因能盛茶,是壺 就可以盛茶,不管它是泥的瓦的扁的圓的,自然需要止於此。但是人不以此 為滿足,製壺不但要能盛茶,還要能娛目賞心,於是在質料、式樣、顏色上 費盡機巧以求美觀。就淺狹的功利主義看,這種工夫是多餘的,無用的;但 是超出功利觀點來看,它是人自作主宰的活動。人不憚煩要作這種無用的自 由活動,才顯得人是自家的主宰,有他的尊嚴,不只是受自然驅遣的奴隸;

也才顯得他有一片高尚的向上心。要勝過自然,要彌補自然的缺陷,使不完 美的成為完美。文學也是如此。它起於實用,要把自己所感的說給旁人知道;

但是它超過實用,要找好話說,要把話說的好,使旁人在話的內容和形式上 同時得到愉快。文學所以高貴,值得我們費力探討,也就在此。

  這種「為文藝而文藝」的看法確有一番正當道理,我們不應該以淺狹的 功利主義去估定文學的身價。但是我以為我們縱然退一步想,文學也不能說 是完全無用。人之所以為人,不只因為他有情感思想,尤在他能以語言文字 表現情感思想。試假想人類根本沒有語言文字,像牛羊犬馬一樣,人類能否

(8)

有那樣燦爛的文化?文化可以說大半是語言文字的產品。有了語言文字,許 多崇高的思想,許多微妙的情境,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才能那樣流傳廣播,

由一個心靈出發,去感動無數的心靈,去啟發無數心靈的創作。這感動和啟 發的力量大小與久暫,就看語言文字運用的好壞。在數千載之下,《左傳》、

《史記》所寫的人物事跡還能活現在我們眼前,若沒有左丘明、司馬遷的那 種生動的文筆,這事如何能做到?在數千載之下,柏拉圖的《對話集》所表 現的思想對於我們還是那麼親切有趣,若沒有柏拉圖的那種深入而淺出的文 筆,這事又如何能做到?從前也許有許多值得流傳的思想與行跡,因為沒有 遇到文人的點染,就湮沒無聞了。我們自己不時常感覺到心裡有話要說而說 不出的苦楚麼?孔子說得好:「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單是「行遠」這一 個功用就深廣不可思議。 (節錄自朱光潛〈文學與人生〉)

19.依據上文,作者認為所謂的「文學無用」指的是:

(A)從功利主義的觀點看,文學並非人的自然需求,所以無用 (B)大多數人無法欣賞文學之美,所以文學對一般人來說無用 (C)文學有礙於對自然現象的認識與理解,所以一般人認為無用 (D)文學不像其他藝術作品能夠準確地傳達作者的思想,所以無用 20.依據上文,作者認為「文學的妙處正在它無用」,不表示:

(A)文學不局限於自然需要的範圍,而能顯出人的主宰性 (B)文學超越自然需要,所以有更多值得探討的空間 (C)文學是因為不合乎自然的需要,所以才值得欣賞 (D)文學不受自然需要的束縛,所以能展現更多的可能性

21.作者認為「《左傳》、《史記》所寫的人物事跡還能活現在我們眼前」、

「柏拉圖的《對話集》所表現的思想對於我們還是那麼親切有趣」,正是 基於文學的哪一種功能?

(A)傳播功用 (B)道德功用 (C)載道功用 (D)實用功用 22-2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2-24題。

  中年最是尷尬。天沒亮就睡不著的年齡。只會感慨不會感動的年齡:只 有哀愁沒有憤怒的年齡。中年是吻女人額頭不是吻女人嘴唇的年齡:是用濃 咖啡服食胃藥的年齡。中年是下午茶:忘了童年的早餐吃的是稀飯還是饅頭;

青年的午餐那些冰糖元蹄蔥爆羊肉都還沒有消化掉;老年的晚餐會是清蒸石 斑還是紅燒豆腐也沒主意;至於八十歲以後的消夜就更渺茫了:一方餅乾?

一杯牛奶?總之這頓下午茶是攪一杯往事、切一塊鄉愁、榨幾滴希望的下午。

不是在倫敦夏蕙那麼維多利亞的地方,也不是在成功大學對面冰室那麼蘇雪 林的地方,更不是在北平琉璃廠那麼聞一多的地方;是在沒有艾略特、沒有

(9)

胡適之、沒有周作人的香港。詩人龐德太天真了,竟說中年樂趣無窮,其中 一樂是發現自己當年做得對,也發現自己比十七歲或者二十三歲那年的所思 所為還要對。人已徹骨,天尚含糊;豈料詩人比天還含糊!中年是看不厭臺 靜農的字看不上畢卡索的畫的年齡:「山郭春聲聽夜潮,片帆天際白雲遙;

東風未綠秦淮柳,殘雪江山是六朝!」……

  「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裡」。這是中年。《晉書》本傳裡記 阮咸,說「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服,皆錦綺燦目。咸以竿掛大布犢鼻於庭。

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大家晒出來的衣服都那麼漂 亮,家貧沒有多少衣服好晒的人,只好掛出了粗布短褲,算是不能免俗,姑 且如此而已。中年是「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的年齡。 (節選自董橋〈中 年是下午茶〉)

22.閱讀本文,推斷作者為何說中年是「只有哀愁沒有憤怒」、「吻女人額頭不 是吻女人嘴唇」、「用濃咖啡服食胃藥」的年齡?

(A)人到了中年,已經沒有慾望 (B)中年是人生中矛盾的過渡期 (C)中年人總是逃避自己的情緒 (D)生活的昇華往往在中年發生

23.下列有關作者對於「中年」的說明,何者有誤?

(A)以一日三餐來形容中年人,在功成名就之際,特有的心理感受 (B)一連串的「不是」、「沒有」,在在宣告著浪漫的消逝

(C)看不厭臺靜農的字,是因為中年的心境漸趨於穩重 (D)用下午茶比喻中年,極含蓄幽默地化沉重為輕鬆

24.作者在文末引用《晉書》典故,是用來說明中年人的什麼特質?

(A)攀比鬥富 (B)平庸從眾 (C)孤獨淒涼 (D)難得糊塗 25-27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5-27題。

  人之為學,不日進則日退。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 染而不自覺。不幸而在窮僻之域,無車馬之資,猶當博學審問,古人與稽,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幾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 牆之士,雖子羔、原憲之賢,終無濟於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夫以孔子之聖,猶須好學,今人可不勉乎?

(選自顧炎武《顧亭林文集》)

25.關於顧炎武所述「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其意近於下列哪一選項: 

(A)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B)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

稽:相合

(10)

(C)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D)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26.由文中敘述可推知「面牆之士」應指為何: 

(A)畫地自限者 (B)攀龍附鳳者 (C)忠厚老實者 (D)從諫如流者 27.下列關於作者觀點的敘述,何者錯誤?

(A)顧炎武認為長久待在一個地方,就容易沾染上習俗而不自知

(B)顧炎武認為如果待在窮困偏僻之地,就應當盡己所能幫助他人所需 (C)顧炎武認為人應當時刻學習,廣博詢問,以釐清是非之所在

(D)顧炎武認為像孔子這般的聖人猶在學習,而我們一般人更應當努力 28-29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28-29題。

  面對著如此複雜的臺灣島史,要從文化的向度去編訂一套臺灣文化概論的 教材,我在回顧自己追索臺灣的心路歷程之後,頓然感到另一種隔著河岸辨 識臺灣的弔詭。我或許可以採用「信史」,告訴學生以漢人作為詮釋主體的 臺灣文化的臉顏,一如三四百年前當漢人來到淡水河畔,聽聞長河對岸的原 住民喊叫「bnka」時,用漢語「艋舺」來標誌這個地方一樣;或者一九二○

年日本臺灣總督府那樣,用「萬華」的日本語來替代漢人的「艋舺」發聲一 樣,根據主流的位置詮釋長河對岸傳來的呼喊的聲音。然而,這會是真實的 臺灣嗎?(向陽〈隔著河岸呼喊的聲音〉)

28.文中提到一種「隔著河岸辨識臺灣的弔詭」,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心情,主要 原因是: 

(A)族群的分裂與敵視,使臺灣缺乏完整的文化結構  (B)唯有土生土長的原住民有權標誌臺灣這片土地 

(C)作者認為所有文化上的解釋,都透過一層主觀的視角,稱不上精確  (D)臺灣經歷過各方種族的統馭,文化性格早已模糊難辨

29.下列敘述,符合上文文意的選項是: 

(A)不同群族間對於「信史」的認知可能迥異  (B)各國皆應具備一套文化闡釋標準 

(C)原住民喊的「bnka」、漢語「艋舺」以及日語「萬華」指的是不同的地方  (D)外來者的身分使我們永遠無法宣稱擁有這座島嶼

30-3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0-32題。

  景公疥且瘧,期年不已。召會譴、梁丘據、晏子而問焉,曰:「寡人之 病病矣,使史固與祝佗巡山川宗廟,犧牲珪璧,莫不備具,數其常多先君桓 公,桓公一則寡人再。病不已,滋甚,予欲殺二子者以說于上帝,其可

乎?」會譴、梁丘據曰:「可。」晏子不對。公曰:「晏子何如?」晏子曰:

「君以祝為有益乎?」公曰:「然。」「若以為有益,則詛亦有損也。君疏 輔而遠拂,忠臣擁塞,諫言不出。臣聞之,近臣嘿,遠臣瘖,眾口鑠金。今

(11)

自聊攝以東,姑尤以西者,此其人民眾矣,百姓之咎怨誹謗,詛君于上帝者 多矣。一國詛,兩人祝,雖善祝者不能勝也。且夫祝直言情,則謗吾君也;

隱匿過,則欺上帝也。上帝神,則不可欺;上帝不神,祝亦無益。願君察之 也。不然,刑無罪,夏商所以滅也。」(《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30.下列關於文意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景公認為自己施行的政策有過失,上天才會讓自己久病不癒 (B)晏子認為夏商滅亡的原因,是因為使用嚴刑峻法而引起民怨 (C)民間謠傳景公親佞遠賢,因此全國人民開始詛咒景公自食惡果 (D)晏子認為就算祭祀有用,少數人的祈福也抵不過全國人的怨恨 31.文中晏子直言景公施政之失,不包括在內的選項是:

(A)信不然之物,而誅無罪之臣

(B)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C)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D)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

32.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晏子因不信鬼神,認為治病一事祭神無益,故對景公所言靜默不語 (B)晏子認為刑殺無辜將使上帝震怒,禍降國都,甚至會造成齊國覆亡 (C)景公疏遠輔臣,壅塞勸諫之路,致使大臣及百姓心中多有怨懟 (D)景公認為其病情加劇,是因為史固和祝佗並未將祭品準備妥當 33-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神話產生於生產力及知識都十分低下的原始時代,人類意識開始發展,但 思考的方式卻極為簡單,人們對許多自然界的現象及人類自身的變化無法進 行科學的理解和解釋,他們只能憑著自己狹隘的生活經驗加以想像,因而認 為自然界應也像人類一樣有情緒、意志及性格,從而在腦中形塑了自然神的 觀念。

中國古代神話蘊含豐富的民族精神,它反映了先民對自然和社會的種種渴 望與追求,其中包含對宇宙萬物源起的好奇,造就了如「□□□□□」、

「女媧補天」等神話的誕生。人們運用富於藝術的解釋,利用神話展現心中 的苦難或寄託,如神話中常強調諸神不辭辛勞的精神,反映了人們對現實的 苦難有著深刻的體驗;或由諸神對人民的愛護,體現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 願望。與希臘神話中的諸神相比,中國的上古神話展現出更多的人性,這些 英雄神更為關注人間眾生的困惑與災難,甚至不惜捨生造福人類,表現出一 種大無畏的獻身精神。

神話是一個民族的光輝史篇,它記錄了先民不屈的反抗精神,並鼓舞著人 們與自然界和各種敵人進行頑強鬥爭,而在神話中記載的知識,也正等待著

疥且瘧:皮膚病轉為熱瘧。 祝:祭祀之官。

說:通「悅」。 嘿:通「默」。

(12)

人們去思索與探查。神話,不僅讓先民們藉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更啟發了 後世人們的藝術想像,甚而對後代的文學有深遠的影響。

33.依據上文,文中□□□□□處,可填入下列哪個神話故事?

(A)蚩尤伐黃帝 (B)神農嘗百草 (C)盤古開天地 (D)禹誅防風氏 34.依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神話產生之因在於人們對許多自然及人類變化無法進行科學的解釋,於是 透過想像,在腦中形塑自然神的觀念

(B)與希臘神話中的諸神相比,中國的神話展現更多的神性,為鼓舞人們勇於 反抗,不屈於大自然所帶來的災害

(C)中國古代神話展現豐厚的民族精神,因它反映了先民對大自然的讚美與感 謝

(D)神話讓先民藉聲音表達自己的情感,並啟發人們的藝術想像,甚而對後代 的樂曲創作有深遠的影響

二、多選題(占32分)

說明:第35題至第42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

請將正確選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 選項均答對者,得4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2.4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8 分;答錯多於2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5.下列文句,用字完全正確的選項是:

(A)公眾人物被拍到隨意破壞生態環境,引起網友猛烈踏伐 (B)僅靠阿嬤拾荒賺取微薄收入,使得祖孫兩人常常食不果腹 (C)警方決定出其不意,趁毒販交易完成失去警戒時再一擁而上 (D)這兩人經歷過戰場上的生死患難、相扶相持,可說是吻頸之交 (E)看著鏡子前自己鬆馳的肌膚,她不禁流露青春不再之悲

36.語文中,常會使用表示測度的副詞,來傳達一種推測或不肯定的語氣。下列 各選項,具有此種語氣的是:

(A)苟或不然,人爭非之,以為鄙吝。故不隨俗靡者蓋鮮矣 (B)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

(C)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D)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E)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37.在漢語修辭中,凡要說的有三件或三件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 等比例,於是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的,叫「層遞」。如歐陽脩〈醉翁 亭記〉:環滁皆山也。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山行六、七里,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先寫群 山環抱,再寫西南諸峰而瑯琊山、而釀泉……。下列符合「層遞修辭」的選 項是:

(13)

(A)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 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論語‧子路》第十三)

(B)古者工不兼事,士不兼官。工不兼事則事省,事省則易勝;士不兼官則職 寡,職寡則易守(慎到《慎子》卷一)

(C)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 趣。覺而起,起而歸(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D)巨富的紈袴子弟因屢次破產而「漸漸」蕩盡其家產,變為貧者;貧者只得 做佣工,佣工往往變為奴隸,奴隸容易變為無賴,無賴與乞丐相去甚近,

乞丐不妨做偷兒(豐子愷〈漸〉)

(E)那裡的人悠閒慵懶,浪漫熱情,歌頌永恆卻不憂慮未來,崇拜青春與美麗,

卻不憂慮死亡與幻滅,他們蔑視醜惡歧視痛苦。不像寶島上的人總有著疲 憊的神色,太多的未來需要他們憂慮,太多的心事需要他們去埋藏(周芬 伶〈海國〉)

38.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徐志摩為新文學運動前期的著名詩人,曾與魯迅、豐潤等人合創新月社 (B)現代派由洛夫創辦,提出「領導新詩的再革命」、「推動新詩的現代化」

等口號

(C)瘂弦為藍星詩社成員,詩風兼有西方現代精神與東方民歌風味

(D)白萩曾出入各大現代詩社團,如藍星詩社、現代派、創世紀詩社、笠詩社 等

(E)余光中反對「橫的移植」,主張新詩應回歸傳統

39.先秦時代學術發達,司馬談〈論六家要指〉歸納為儒、墨、道、法、名、陰 陽六家。下列文句與所屬學派的配對,正確的是: 

(A)明主之所導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謂刑德?曰:

「殺戮之謂刑,慶賞之謂德。」——法家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儒家 

(C)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 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道家 

(D)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墨家 

(E)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泰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名家 40.閱讀下文,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每日東方乍白,我們夢已迴而睏未醒,會聽到無數禽聲,向早晨打招呼。

那時夜未全消,寂靜還逗留著,來庇蔭未找清的睡夢。數不清的麻雀的鳴噪,

瑣碎得像要啄破了這個寂靜;鳥鵲的聲音清利像把剪刀,老鸛鳥的聲音滯澀 而有刺像把鋸子,都一聲兩聲地向寂靜來試鋒口。但是寂靜似乎太厚實了,

又似乎太流動了,太富於彈性了,給禽鳥啼破的浮面,立刻就填滿。雄雞引

(14)

吭悠揚的報曉,也並未在寂靜上劃下一道聲跡。慢慢地,我們忘了鳥囀是在 破壞寂靜;似乎寂靜已將鳥語吸收消化,變成一種有聲音的寂靜。此時只要 有鄰家小兒的啼哭,樓上睡人的咳嗽,或牆外早行者的腳步聲,寂靜就像宿 霧見了朝陽,破裂分散得乾淨。人籟已起,人事復始,你休想更有安頓。在 更闌身倦,或苦思冥想時,忽聞人籟噪雜,最博愛的人道主義者,也許有時 殺心頓起,恨不能滅口以博耳根清靜。」(錢鍾書〈一個偏見〉)

(A)作者以為天籟是能和寂靜溶為一體的,人籟才是寂靜的致命傷 (B)那清晨像利剪一般的烏鵲聲往往是惹人殺心頓起的罪魁禍首之一 (C)麻雀啼噪、雄雞引吭並未真正劃破清晨的寂靜,反成為有聲音的寂靜 (D)輾轉難眠的遷客騷人最容易被牆外早行者的腳步聲勾起悵惘心緒 (E)作者對寂靜的看法可與「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詩意相呼應 41-42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41-42題。

余光中〈母難日〉

我最忘情的哭聲有兩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開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告終

第一次,我不會記得,是聽你說的 第二次,你不會曉得,我說也沒用 但兩次哭聲的中間啊

有無窮無盡的笑聲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盪了整整三十年 你都曉得,我都記得

41.下列關於作者的觀點,何者正確?

(A)可依內容推測為寫給妻子的情詩

(B)「我不會記得」表現出對己身健忘感到負疚 (C)「我說也沒用」的心情是挫敗而後悔

(D)由平鋪直敘的口吻道出深刻的情感

(E)「三十年」的時光,可用「承歡膝下」形容 42.由以上詩句可推知:

(A)可看出作者對母親深厚的情感及依戀之情

(B)作者認為和妻子相處有著無窮無盡的歡笑,令人難忘

(C)作者描述其一生只哭過兩次,一次為生命的初始,另一次為生命的告終 (D)作者母親陪伴在作者身邊長達三十年

(E)可看出作者與母親的相處夾藏著許多的無奈,常使作者覺得不說也罷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花蓮縣立宜昌國民中學 108 學年度第一學期 命題教師:劉佳麟老師.. 題目共 3 頁,雙面列印,選擇題都只有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測驗時間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