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文考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Share "國文考科"

Copied!
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Z X C V

總召集∕陳彥良 出 版∕民國一 一 一年二月

總編輯∕李心筠 發行所∕70248 臺南市新樂路 76 企 編∕邱 編輯部∕70252 臺南市新忠路 8 -1 責 編∕廖婉秀.蘇昭樺.劉瑋婷 電 話∕(06)2619621 #335

美 編∕戴 寧.陳雅惠 E-mailperiodical@hanlin.com.tw

本書內容同步刊載於翰林官網 翰林官網 http://www.hle.com.tw 國語文寫作能力測驗

基隆女中.洪菁穗 老師 國語文綜合能力測驗

中山女高黃月銀 老師、曾鈺婷 老師

00847-01

(2)

22

一 前 言

  新型學測在疫情升溫的重重憂患中登場,一來為安撫首屆 108 課綱師生與家長的心 情,二則適切甄別選才的考試立場兼需顧及,大考中心不負眾望定調以「中偏難」試題,

奏響首章,題目型態於 110 年試辦考試和新型學測考試說明(111 學年度起適用)中現身 的例題均有跡可循,蟠固在安全範圍。這一批試題非但昭示賡續 110 年末代指考以來的語 文學科本位質感試題,並且更為擲地有聲宣告未來式的教與學必須植基於學以致用的脈 絡,呈現「得其環中,以應無窮」的閱讀理解進化論,方可扎深語文學習根柢應試,也能 在素養題和多元跨域議題選材中突破重圍。

  而這一記震天響鑼,是否將進一步擴張教科書選文領地範疇,改寫國語文必、選修課 程教材內容配置版圖,或者引動各校開課時數、年段等方式精算思索抑未可知。必然的是 大考與教學聲氣息脈密不可分,各界無不審慎觀望。以下針對今年考題一一細究之。

閱讀題組數量持平,取材廣泛多元 二

  閱讀題組若加上混合題引文材料 1785 字,總字數量維持在 6 千字之譜,與往年不相 上下。學測歷年選擇題字數統計如下:

表一 新型學測歷年選擇題字數統計表

年分 107 108 109 110 111

選擇題字數 11086 字 12610 字 12160 字 11637 字 11005 字 閱讀材料字數 5543 字 6203 字 6295 字 6187 字 4214 字 說明:

1 選擇題字數包括:題目、說明文字、標點符號與選項代碼。

2 閱讀材料統計的題目包括:填空題、有引文的閱讀單題與題組。字數不包含:說明文 字、題幹設問以及選項。

3 混合題閱讀材料獨立計算,另立討論。

表二 新型學測歷年閱讀/混合題題組統計表

年分 107 108 109 110 111(不含混合題)111(含混合題)

題組/總題數 23 題/

42 題

26 題/

42 題

21 題/

42 題

20 題/

42 題 19 題/32 題 24 題/37 題 中山女高 ●黃月銀 老師、曾鈺婷 老師

(3)

3

年分 107 108 109 110 111(不含混合題)111(含混合題)

題數百分比 55 % 62 % 50 % 48 % 60 % 65 % 題組/總分 46 分/

100 分

52 分/

100 分

42 分/

100 分

40 分/

100 分 42 分/78 分 64 分/100 分 配分百分比 46 % 52 % 42 % 40 % 54 % 64 %   由表二可知閱讀題組一開始約有五成五到六成比例,之後維持在一半題數,而占分 約在四成。考題的漸進式演變是將題組數壓低,今年加上混合題後,題組占比上升至 65 %,雖試卷總字數量與昔年相同,作答時間從 80 分鐘提升至 90 分鐘,然對於閱讀理 解能力堪憂的學生,答題思索十分耗時,再加以混合題 6 個子題總共 145 字書寫的字數 量,控制作答時間,練習閱讀的速度,仍不可輕忽。

  題組中,圖表題並未現身,圖像式題幹有第4題學者甲、乙談論斯卡羅,表格式題型 則有p∼s鄭崇和墓塋及古蹟題組、d∼g題《論語》、《孟子》和《朱子語類》。題組 引文材料的選用與答題時間密切相關,分析詳見下表:

表三 111 年閱讀題組引文列表 題號 引文

字數 題型 類型 組內

題數 試題取材 素材類型

9∼q 588 單選 白話 3 簡媜《陪我散步吧.迷霧中,呼喚我的

名字》 課本作家

w、e 230 單選 文言 2 張岱《陶庵夢憶.自序》 古典散文

r∼u 305 單選 文言 4 甲、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乙、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教材選文 古典散文 i、o 159 單選 文言 2 劉基《郁離子.獻馬》 古典散文

p∼s 698 單選

文言

+ 白話

3

甲、國定古蹟鄭崇和墓介紹   墓碑部分文字

乙、鄭崇和臨終前交代

丙、《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 條

應用文本 墓塋介紹 墓碑文字 法律條文

d∼g 345 單選 文言 3

甲、《論語.季氏》第十六、

  朱熹《朱子語類.論語》二十八 乙、《孟子.盡心》下.第三十四、

  朱熹《朱子語類.孟子》十一

文化教材 古典散文

z、x 333 多選 文言 2 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古典散文

(4)

4

  由表三可知,課內與課外取材組題的對讀型式,以及從課本作家、課內重要學術思想 文化延伸的題組未來恐為主流。像是r∼u題以張李德和〈畫菊自序〉和呂碧城〈女界近 況雜談〉探討女性作家創作心態、詞章寫作風格,談論性別角色與刻板印象,扣緊女力崛 起之勢。非連續文本p∼s題將國定古蹟鄭崇和墓介紹、墓碑部分文字、鄭崇和臨終前交 代(鄭用錫纂輯、林文龍點校,《淡水廳志稿.卷 2》)和《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第二條組成考題,不但從十五篇考出新意,也顯見應用文本與地方學的發皇;既與鄭用錫

〈勸和論〉作者延伸相關,擴及內容省思,箇中思維仍是詩禮傳家,不以迷信風水為務的 諄諄教誨,以此而論,不但是竹塹學,蘭陽風土、洄瀾禮讚、打狗文史……等,或許將從 校本必修或多元選修課反客為主,躍升大考試題舞臺 C 位之尊。d∼g題將《論語.季 氏》、《孟子.盡心》、朱熹《朱子語類》組成經文與詮解對讀的題組,是基本文化教材 的變形素養題,今年的素養題型不再追尋科普,也不盡然熱中跨域,而是更多回歸語文範 疇,從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思辨舉證與說明,認知書信「信封啟封詞/提稱 語/結尾頌詞」的用法。

  字數方面,今年未見往常動輒長達八百字的題組,基本題劉基《郁離子.獻馬》是 補充教材常見閱讀篇章,加上單選7《莊子》不龜手之藥,延續去年學測寓言為多的傾 向,使勤作考古題的考生安心。主題方面,9∼q題組是課本與大考常見作家簡媜第 22 號作品《陪我散步吧》的尋根溯源,w、e題組向甫辭世的史學家史景遷致敬,藉由張岱

《陶庵夢憶》回首明末的浮華與蒼涼。若加上單選4斯卡羅的原民題材與影劇話題,第8 題曹操頒布經濟紓困方案,今年試題特色依舊保有學測追新風尚,具備時事的高敏感度,

以試題相關呼應呈現與語文共舞的生活日常。

  此外,題組由 2 到 4 不等題數組題,單選題組9∼q簡媜、i、o劉基,多選題組 z、x鄭燮引文,這三大題組指標在「國語文知識的認知與應用」與「文本的理解與探 究」兩大面向變化組合,作答時必須保持高度靈活思考。而像是w、e《陶庵夢憶》從訊 息的檢索與擷取到文意的理解、比較,逐步分析、統整,再進行內容的延伸與反思,難度 漸增,必須深刻理解、思辨才能從容作答。r∼u張李德和〈畫菊自序〉和呂碧城〈女 界近況雜談〉對讀,雖引文提供課文,較 111 新型學測考試說明的例題並不提供,已甚良 善,然在順序安排上,先設一題甲文理解,再一題乙文分析,其次甲、乙各一選項比較,

然後同一選項裡甲、乙統整兩個選項回合,最後再設計一題由乙文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 詮釋與鑑賞,比對「山月」、「秋澗」、「雁書」、「微波」、「灞橋」、「游宦」、

「羈旅」等用語造境之詩詞是否近似柔豔風格。作答時不但步步為營,簡直步步驚心,千 迴百繞在這以閱讀理解能力為本的重層漣漪震盪之中。

課內取材型態多變,文白比例旗鼓相當 三

  今年學測取材課內約是 26.89 %,維持以往約三成占分,其中 8 分來自〈勞山道士〉

(5)

5

組題的混合題,22.05 分來自文言文十五篇選文,值得關注的是過去位列三十篇選文此刻 降為 B 類選文,課文不一定選入,需靠補充教材或老師另外提供。各家《論語》和《孟 子》選文篇章不一,均納入 B 類選文統計之,如此也才維持住課內三成的基本盤,「課堂 所教的,會不會考太少?」疑惑不斷,或恐引起教學現場師生焦慮。茲將與課文有關、取 自課外白話素材、課外文言素材的題目分三表逐一細究:

表四 111 年學測與課文有關的題目列表

題號 題目內容 配分 測驗目標 課文篇名 分級

1 彈箏搏「髀」 0.25 A1.字音的辨識和 應用

李 斯 〈 諫 逐 客

書〉 ◎

1 不「忮」不求 0.25 A1.字音的辨識和

應用 《論語.子罕》 B

q 一「桿」稱仔 0.33 A3.語法的辨識與 應用

賴和〈一桿「稱

仔」〉 A

q 一「船」星輝 0.33 A3.語法的辨識與 應用

徐志摩〈再別康

橋〉 A

q 一「碟」茴香豆 0.33 A3.語法的辨識與

應用 魯迅〈孔乙己〉 A

r 分析張李德和自述「莫自知其鳩

拙云爾」的心態 2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 整

張李德和〈畫菊

自序〉 ◎

y

從「之餘、之暇」推論張李德和 的創作是否符合傳統性別角色規 範

0.5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 整

張李德和〈畫菊

自序〉 ◎

y 「志有萬端之異」是否從性別角 度論證創作合宜性 0.25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 整

張李德和〈畫菊

自序〉 ◎

y 文中所舉前輩作家,是否更具破 除當時性別刻板印象的意味 0.25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 整

張李德和〈畫菊

自序〉 ◎

i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

於我哉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論語.述而》

第七 B

(6)

6

題號 題目內容 配分 測驗目標 課文篇名 分級

p 比較、統整分析鄭崇和墓介紹、

墓碑部分文字 2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 整

鄭 用 錫 〈 勸 和

論〉 ◎

a 推究、分析鄭崇和墓的敘述 2 B4.形式的推究與 分析

鄭 用 錫 〈 勸 和

論〉 ◎

s

以《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

第二條,審視鄭崇和墓介紹、墓 碑部分文字,比對①②兩項推論

2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整 B3.內容的延伸與 反思

鄭 用 錫 〈 勸 和

論〉 ◎

f 鄭文公:無禮於晉,且貳於楚也 0.4 B3.內容的延伸與 反思

〈 燭 之 武 退 秦

師〉 ◎

f

項 羽 : ( 樊 噲 ) 瞋 目 視 項 王,……項王按劍而跽曰:「客 何為者?」

0.4 B3.內容的延伸與 反思

司 馬 遷 〈 鴻 門

宴〉 ◎

f

劉備:(劉備)每與臣(諸葛 亮)論此事, 未嘗不嘆息痛恨 於桓、靈也

0.4 B3.內容的延伸與 反思

諸 葛 亮 〈 出 師

表〉 ◎

f

楊素:奢貴自奉,禮異人臣。每 公卿入言, 賓客上謁,未嘗不 踞床而見

0.4 B3.內容的延伸與 反思

杜光庭〈虬髯客

傳〉 ◎

h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三十

而立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論語.為政》 A

h 男「有」分,女有歸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大同與小康〉 ◎

h 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

券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 馮 諼 客 孟 嘗

君〉 B

h 吾之所有,「悉」以充贈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杜光庭〈虬髯客

傳〉 ◎

h 小學而大遺, 吾未「見」 其明

也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韓愈〈師說〉 ◎

(7)

7

題號 題目內容 配分 測驗目標 課文篇名 分級

h 眾視三人, 坐月中飲,鬚眉畢

「見」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杜光庭〈勞山道

士〉 ◎

h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

而不用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李 斯 〈 諫 逐 客

書〉 ◎

h 距關, 毋「內」諸侯,秦地可

盡王也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司 馬 遷 〈 鴻 門

宴〉 ◎

h 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

變矣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歸有光〈項脊軒

志〉 ◎

h 昔之所謂鹿港飛帆者,「已」

不概見矣 0.4 A1.字義的辨識與 應用

洪繻〈鹿港乘桴

記〉 ◎

l

籌拍符合南宋歷史真實的才子佳 人古裝劇,依據文學發展先後排 序

0.8

A5.具備重要文學 作家、作品、體 類、流派的知識

《詩經》

《楚辭》

《世說新語》

《杜工部集》

l

籌拍符合南宋歷史真實的才子佳 人古裝劇,判斷「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是否為流水對

0.8

A5.具備重要文學 作家、作品、體 類、流派的知識

王之渙〈登鸛雀

樓〉 B

l

籌拍符合南宋歷史真實的才子佳 人古裝劇,女主角引用元稹、白 居易所寫入樂的「新樂府」詩,

強調詩歌反映民瘼的寫實諷諭精 神,規勸男主角別盡是吟風弄月

0.8

A5.具備重要文學 作家、作品、體 類、流派的知識

元 稹 、 白 居 易

「新樂府」詩 B

c 【混合題】分析寫作手法 2

A4.表現手法、表 述方式的辨識與 應用

蒲松齡〈勞山道

士〉 ◎

v 【混合題】填入學法術的條件,

完成表格 6

B1.訊息的檢索與 擷取

B2.文意的理解、

比較、分析、統 整

蒲松齡〈勞山道

士〉 ◎

說明:此表課文指 A、B 類選文,課綱十五篇核心文言文,另標記「◎」,根據大考中心

(8)

8

考試說明,A:4∼5 家,B:2∼3 家,C:1 家,分級僅包含課本(含文教),課 外文選不列入計算。

表五 111 年學測取自課外白話素材的題目列表

題號 配分 測驗目標 出處與內容要點

1 0.25 A1.字音的辨識與應用 現代語文資訊 生活用語:「庋」藏字

2 0.5 A1.字形的辨識與應用 現代語文資訊 成語:「顧」名思義

2 0.5 A1.字形的辨識與應用 現代語文資訊 成語:「闃」然無聲

2 0.5 A1.字形的辨識與應用 現代語文資訊 成語:「趨」之若鶩

2 0.5 A1.字形的辨識與應用 現代語文資訊 成語:傾家「蕩」產

4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學者甲、乙對斯卡羅族分別提供的資訊 5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自序》

9 2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簡媜〈迷霧中,呼喚我的名字〉

0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簡媜〈迷霧中,呼喚我的名字〉

q 1 A3.語法的辨識與應用 簡媜〈迷霧中,呼喚我的名字〉

j 4 A3.語法的辨識與應用 法律判決文的語意邏輯關係 k 4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林語堂〈孤崖一枝花〉

表六 111 年學測取自課外文言素材的題目列表

題號 配分 測驗目標 出處與內容要點

1 0.25 A1.字音的辨識和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既瘖且「痺」,

楊嗣復〈丞相禮部尚書文公權德輿文 集序〉

1 0.25 A1.字音的辨識與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攢」蹙累積,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1 0.25 A1.字音的辨識與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踰牆「鑽」穴,

鄭光祖《㑳梅香》第二折

3 0.5 A2.成語意義的辨識和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白駒過隙,

《莊子.知北遊》

(9)

9

題號 配分 測驗目標 出處與內容要點

3 0.5 A2.成語意義的辨識和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竭澤而漁,

《呂氏春秋.孝行覽.義賞》

3 0.5 A2.成語意義的辨識和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頭角崢嶸,

元.無名氏《黃鶴樓》第三折

3 0.5 A2.成語意義的辨識和應用 語文資訊 成語:進退維谷,

《詩經.大雅.桑柔》

6 1.3

A5. 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

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杜甫〈灩澦〉

6 0.7

A5. 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

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八

7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不龜手之藥,《莊子.逍遙遊》

8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曹操所頒布的經濟紓困方案與背景,

陳壽《三國志.魏書》

w 2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張岱《陶庵夢憶.自序》

e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張岱《陶庵夢憶.自序》

t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y 1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u 0.5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溫庭筠〈贈越僧岳雲二首〉

u 0.5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李商隱〈離思〉

u 0.5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秦觀〈憶秦娥〉

u 0.5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柳永〈安公子〉

i 0.4 A1.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劉基《郁離子.獻馬》

i 0.4 A1.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劉基《郁離子.詬食》

(10)

10

題號 配分 測驗目標 出處與內容要點

i 0.4 A1.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中庸》第三十三章

i 0.4 A1.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沈作喆《寓簡》卷十

o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劉基《郁離子.獻馬》

d 1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論語.季氏》第十六 d 1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朱子語類.論語》二十八

f 0.4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孟子.盡心》下.第三十四

g 1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 朱熹《朱子語類.孟子》十

l 0.8 A5. 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

流派的知識

陶潛〈五柳先生傳〉、

周敦頤〈愛蓮說〉

l 0.8 A5. 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

流派的知識

楊慎〈臨江仙〉,《三國演義》卷首 詞

; 4 A4.表現手法、表述方式的辨識與應用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龔鼎孳〈吃野菜說〉

z 4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x 4 A6.具備重要學術思想、文化的知識

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

應用文:書信「信封啟封詞/提稱語

/結尾頌詞」

  課外白話取材約為 19.25 %、課外文言取材則是 40.25 %,加上課內素材後文白比等 量齊觀,而課外文言取材約是課外白話取材一倍之多,大為加深題目難度。經分析五大文 本類型,試題中現身的應用文本不少:有單選5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自序》、w、e 題組張岱《陶庵夢憶.自序》、r∼u題組張李德和〈畫菊自序〉,以及p∼s題組鄭崇 和墓介紹、墓碑部分文字、《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二條、多選j法律判決文、多 選z、x題組鄭燮〈濰縣署中寄舍弟墨第一書〉均屬之,相關材料占比高達 27 分。

  由於指考功成身退,分科測驗再無國文考科餘地,過去「A8.作品的理解與評析」

一項指標,在新型學測分化為「二、文本的理解與探究」,這一面向包括:「B1.訊息的 檢索與擷取」、「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B4.形式的推究與分析」、「B5.結合文學、文化知識的詮釋與鑑賞」五項指標。110 年 試辦考試的題組中有 4 題呈現雙指標,今年學測試題也出現 6 題,1 題在單選,4 題在單 選題組,1 題在多選。雙指標式的考點布局,一方面加深課內素材得分的難度,二方面隨 著題組敘述交織著由易而難、從淺入深的螺旋式建構,在作答時更必須善加思索,使得今

(11)

11

年全卷幾無一眼斷定答案的題目,爾後考古題的練習也勢必擴及歷屆指考試題。

混合題兼顧課內外取材與跨域環保永續議題 四

  首度於學測正式亮相的混合題,以兩題占分 22 呈現,在考前公告的 22 %∼ 28 %以 最低比例,並多為擷取訊息與統整分析的類型,讓考生略感親切,從容以對。第一題以 十五篇中的〈勞山道士〉,酌配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二》對讀分析,完成表格 內容。第二題搭著去年 11 月 COP26 格拉斯哥氣候峰會餘溫未熄,選取 2019 年 9 月發表 於《紐約客》雜誌,收錄於強納森.法蘭岑新書《地球盡頭的盡頭》其中篇章〈倘若我們 不再假裝〉,討論環境議題,間接呼應國內環保公投時事,冀盼藉大考宣揚、促進實惠的 生態關愛之心,惟文章略長,需把握作答時限。其餘分析列表如下:

表五 111年學測混合題分析表 題號 配

分 測驗目標 引文

字數 題數

總分 引文篇名 素材 類型

c 2 A4.表現手法、表述方式的辨識與應 用

662 2 題 8分

蒲 松 齡 《 聊 齋 志 異.勞山道士》、

紀昀《閱微草堂筆 記.如是我聞二》

教材選文 古典小說

v1 2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v2 4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b1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779 3 題 14 分

強納森.法蘭岑

〈倘若我們不再假 裝〉

翻譯文學 環境永續 議題

b2 4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n1 2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n2 4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m 2 B3.內容的延伸與反思

五 結 語

  綜上所述,今年的考題呈現三大特色,其所應對的教學前瞻思維擬測:

1 從讀到用,語文學科本質的王道思考

  新型學測考試指標簡化,應答所需的閱讀理解能力層次運用卻更趨細緻、進階、靈活 多變,將能達到多層次鑑別取才。藉由單選第5題所批判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多選第z 舉證孔子讀《易》、蘇軾讀〈阿房宮賦〉、虞世南不再讀而迄無佳文諸例,啟悟準備考試 讀的多寡並非重點,讀書貴在鑽研不懈,慎擇佳構精讀之,審問之,慎思明辨,更要能體 悟而致用。鑑別度高,且令考生膽怯的排序題消失在今年考題中,課內素材幻化為華麗轉

(12)

12

身精粹純釀的醇酒,已不見純米原形(詳 110 指考國文科第/∼@題組,臺師大李清筠教 授文章〈酒中之米:對國文升學考試試題的一點想法〉),兩大趨勢說明在課堂上跟緊老 師從讀到用的腳步,諦聽其聲,細隨其法,鞏固語文學科學習本質是不可或缺的王道。

2 去中心化,百家爭鳴議題齊放競紛彩

  遵循議題導向與素養為先,在 108 課綱總綱中浩瀚汪洋臚列十九項「議題」,今年性 別平等(r∼u)、環境(b∼m)、法治(p∼s、j)、防災(8)、多元文化與原 住民族教育(3)、閱讀素養(5、z、x)入題,尚有人權、海洋、品德、生命、科 技、資訊、能源、安全、家庭教育、生涯規劃、戶外教育、國際教育等議題可供發揮。教 科書選文的觀照面向固然無法面面俱到,在可擴增的彈性之內發揮議題發聲的特色,或許 是新的賽局思考起點。而各校校本課程、多元選修所開創的地方學特色,讓語文素養與生 活導向更為全面落實,在先人碑文、家書遞情裡傳承德養為先、讀亦有方的謙抑規訓,在 野菜精味與孤崖異花中嘗鼎一臠,了悟人生啟迪揭示萬物眾理,不但印證素養無界,也足 鑑生活無處不是議題。

3 時數有限,必選修課程啟動學習熱忱

  課內素材提供學習基本語文理則之餘,思考如何善加運用,才能在 2 ∼ 4 題,甚至 5 題組合的題組之中,從形音義、成語詞語的語文理解,到語意邏輯、寫作手法辨析,再到 意旨辨析,慣習序列式由淺入深的形式設計與內涵叩應,適應新的命題取向,讓教與學遊 刃有餘。通盤檢視步驟是否能從訊息的檢索與擷取,到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補充課次相關內容,加以延伸與反思,或進行雷同體裁形式推究與分析。惟此,課內素材 的施用才能開創新的藍海策略,讓課文是橋,搭建與廣大世界的連結;再行補充師生共讀 的篇章是望遠鏡,前瞻未來學習進化論的異色萌發與豐富樣態。

F

(13)

13

第壹部分、選擇題(占 78 分)

一、單選題(占 50 分)

說明:第1題至第g題,每題 2 分。

1 下列「 」內的字,讀音前後相同的是:

A既瘖且「痺」/彈箏搏「髀」 B不「忮」不求/「庋」藏字畫 C「攢」蹙累積/踰牆「鑽」穴 D「剜」肉補瘡/壯士斷「腕」

答  案 A

測驗目標 A1.字形、字音、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 皆音ㄅㄧˋ。痺,指麻木、感覺遲鈍。「既瘖且痺」,出自楊嗣復

〈丞相禮部尚書文公權德輿文集序〉:「元和五年冬,執政暴疾,

既瘖且痺,未旬日而公作相」/髀,指膝部以上的大腿骨,或指 大腿。「彈箏搏髀」,出自李斯〈諫逐客書〉(翰林版課本第四 冊):「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

B 忮,音ㄓˋ,嫉妒。「不忮不求」,出自《詩經.邶風.雄雉》: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後來多用來形容淡泊無求,不做非分 之事的處世態度。(亦出現於《論語.子罕》:子曰:「衣敝縕 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 臧?』」子路終身誦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庋,

ㄐㄧˇ,收藏、儲藏、擱置。「庋藏字畫」,指收藏書法、繪畫。

C 攢,音ㄘㄨㄢˊ,拼湊、聚合。「攢蹙累積」,出自柳宗元〈始得西 山宴遊記〉(翰林版補充教材第三冊)/鑽,音ㄗㄨㄢ,挖掘。「踰 牆鑽穴」,出自鄭光祖《㑳梅香》第二折:「背慈母以寄簡傳書,

期少年踰牆鑽穴。以身許人,以物為信」,比喻男女偷情。

D 剜,音ㄨㄢ,用刀挖取。「剜肉補瘡」,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濟急,而 不顧後果。語本唐代聶夷中〈詠田家〉詩:「二月賣新絲,五月糶 新穀;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也作「療瘡剜肉」、「挖肉補 瘡」/腕,音ㄨㄢˋ,前臂與手掌相連的關節部位。「壯士斷腕」,

有膽識的人手被毒蛇咬到時,能立即斬斷手腕,以免毒性蔓延。比 喻在緊要關頭,能當機立斷,知所取捨。

中山女高 ●曾鈺婷 老師、黃月銀 老師

(14)

14

評  析 近幾年字音測驗,多為單字有同偏旁的字形結構,且選項中至少有一 個詞出自文言文三十篇。今年雖不像 110 年學測字音題有跳脫同偏旁 字改以形近字,而是回歸同偏旁字的判別,但是僅有一個選項出自文 言文十五篇,其餘選項出自新課綱的補充教材或延伸閱讀,頗有鑑別 度。學生仍須紮穩基本功,形音義仍是學測必考題,除了文言文十五 篇的形近字之外,也需要擴大範圍練習。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學測週計畫》第 83 頁第 24 題;第 169 頁第 1 題

《新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37 頁彈箏搏髀、第 44 頁麻痺、第 82 頁 髀、痺、第 49 頁不忮不求、第 89 頁不忮不求、庋藏、

第 101 頁攢、鑽、第 50 頁剜肉補瘡、第 92 頁剜、腕

《大講堂文言文 15 篇》第 61 頁、第 119 頁

2 下列文句,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

A觀音山,故名思義是因遠眺貌似觀音躺臥而得名 B清晨的山谷中,不見遊客聚集,萬物靜寂,闃然無聲 C年終特賣會,在買一送一的強力促銷下,驅之若鶩者多 D有些人誤以為投資一本萬利,因而錯判形勢,終至傾家盪產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1.字形、字音、字義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故」名思義→「顧」。

 顧名思義:本指寄望為人子女者,勿忘自己名字的由來。後比喻看 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含義。

B闃然無聲:形容非常安靜,沒有一點聲音。

C「驅」之若鶩→「趨」。

 趨 之 若 鶩 : 指 像 成 群 的 鴨 子 般 跑 過 去 。 形 容 前 往 趨 附 者 極 多 。

「趨」指朝向目標、快步走;「驅」指奔走、趕走或駕馭、役使。

而 趨 之 若 鶩 是 主 動 向 前 趨 附 , 故 應 用 「 趨 」 而 非 較 屬 於 被 動 的

「驅」。

D傾家「盪」產→「蕩」。

 傾家蕩產:用盡全部的家產。蕩,有清除、洗除、使殆盡的意思;

盪則是擺動、搖動、閒逛之意。故應用蕩而非盪。

評  析 相較於 110 年學測字形題,每選項大致上都有兩個須判別的成語或詞

語;今年字形題考點皆在成語,且各選項僅有一個成語,而A選項的 顧名思義、C選項的趨之若鶩,皆是國中就常考的錯別字。然而有些

(15)

15

成語較不屬於日常,例如正解B選項的闃然無聲。其餘選項皆是常見 錯別字,考生仍然可能混淆,尤其是D選項,看似簡單,實則誘答性 高。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新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131 頁「闃」然、第 79 頁「趨」之若鶩、

第 100 頁導「致」

3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詞語,運用不適當的是:

A世事變化無常,有如白駒過隙,總讓人感觸良多 B一味索求而不節制,無疑是竭澤而漁,自斷後路 C依循既往,墨守成規,很難在文創產業頭角崢嶸 D他們陷入進退維谷的狀態,心慌意亂,難以抉擇

答  案 A

測驗目標 A2.語詞、成語意義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白駒過隙:指馬從洞孔前一下子就跑過去,後比喻時間過得很快。

 但選項中主要是形容「世事變化無常」,故「白駒過隙」較不適 當,應改用「白雲蒼狗」。

B 竭澤而漁:指排盡池湖的水捕魚。比喻一味榨取,不留餘地。與選 項文意「一味索求而不節制」相符。

C 頭角崢嶸:形容年輕人才華洋溢,能力出眾。選項「依循既往,墨 守成規,很難在文創產業」,所接成語應是成功、出眾之意,故文 意相符。

D 進退維谷:形容處於進退兩難的境地。與選項文意「心慌意亂,難 以抉擇」相符。

評  析 109、110 學測的成語出現在多選題,今年則在單選題出現。(相對的 今年與試辦考試一樣,沒有出現排序題。)題目出現的成語大多是生 活常見,只是A選項的白駒過隙雖不至於艱澀,但所指的時間流逝,

在語文應用中也常與世事變化無常連接並用,有誘答性。課文中的許 多感思可連結至成語應用,甚至文章便是成語典故出處,例如「白駒 過隙」典出《莊子》,學生學習 A 類選文〈庖丁解牛〉時,可透過補 充講義延伸學習。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新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75 頁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第 59 頁竭澤 而漁、第 49 頁頭角崢嶸、第 141 頁頭角崢嶸、墨守成規

《大講堂文言文 15 篇》第 204 頁、第 259 頁

(16)

16

4 依據下列框內資訊,關於斯卡羅族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斯卡羅族居住於海拔三百公 尺以下,在清代已接觸較多 漢人文化;在臺灣接受日本 統治後,即以和平、合作的 態度迅速成立國語傳習所。

同化的程度越深,自我的認 知越淡,族群離散也越快。

據大正六年調查,斯卡羅族豬朥束 社僅八十九戶,連同射麻里社十九 戶、龍鑾社二十一戶、貓仔社十多 戶,即使加上已移住他鄉的族人,

也不過二一○戶,約一千人。到了 昭和五年至七年臺北帝國大學調查 時,只剩五百人左右。

A漢人文化對傳統習俗造成強烈衝擊,導致族人避居外地 B低海拔地區的生活條件不良,使族人的向心力日益淡薄 C族人響應日人政策設校學日語,間接導致族群日趨式微 D大正六年,已有逾半戶數移住他鄉,且多遷居豬朥束社

答  案 C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學者甲所言「斯卡羅族居住於海拔三百公尺以下,在清代已接觸 較多漢人文化」,可知斯卡羅族由於居住海拔不高,較早就接觸漢 人文化,並未如選項所說的「對傳統習俗造成強烈衝擊」。而從學 者乙所言「據大正六年調查,斯卡羅族豬朥束社僅八十九戶,連同 射麻里社十九戶、龍鑾社二十一戶、貓仔社十多戶,即使加上已移 住他鄉的族人,也不過二一○戶,約一千人」,可知斯卡羅族原本 的人數便不多,且文中也並未提及族人移往他鄉的原因,加上大正 時期斯卡羅族戶數的調查,當時的文化衝擊應是日本的語言與文 化。將族人移居原因歸於漢人文化的衝擊較不合理。

B 從學者甲所言中並未提及低海拔的生活條件如何。而從學者甲「同 化的程度越深,自我的認知越淡,族群離散也越快」,可知斯卡羅 族人的向心力日益淡薄,是因與漢人、日本文化的同化程度較深,

較少自我認知的緣故。

C 由學者甲所言「在臺灣接受日本統治後,即以和平、合作的態度迅 速成立國語傳習所。同化的程度越深,自我的認知越淡,族群離散 也越快」,當時臺灣被日本統治,故「國語傳習所」中的「國語」

為日本語,可知斯卡羅族人的確響應日人政策設校學日語,被同化 的程度較深,自我認知較淺,間接導致族群日趨式微。

D 從學者乙所言「據大正六年調查,斯卡羅族豬朥束社僅八十九戶,

連同射麻里社十九戶、龍鑾社二十一戶、貓仔社十多戶,即使加上 已移住他鄉的族人,也不過二一○戶,約一千人」,可知:加上移 往他鄉的族人共 210 戶,扣除原居住地區大約 139 ∼ 148 戶,遷居

(17)

17

戶數並未過半。且豬朥束社原本就是斯卡羅族的居住地區,族人並 非遷居豬朥束社。

評  析 本題結合公視熱門影視《斯卡羅》,即使取材是學者所言,也能運用 對話框讓史料降低學術難度,變得較平易近人。選項大多屬於擷取訊 息,若能細心閱讀,其實不難找出答案。只是若學生無法細心、耐心 閱讀,無法掌握文內年代、整合學科領域配合歷史所學,也可能被

「國語傳習所」的「國語」所誤導。學生平時可針對課內外的跨領域 文本,訓練閱讀與學習策略,以因應學測的跨領域考題。

難 易 度

5 依據下文,關於文中所論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敘述最適當的是:

  讀書不求甚解的態度之一,是服膺高度的審美能力,要求讀書引發一種渾 成的心智,如同詩的境遇,它雖借助於文字符號的撩撥,但讀書者實際所取得 的,是自我的美經驗之誕甦。其中經不起任何外力挑剔,或慎思明辨等等反省 解釋來「徒亂人意」。 (改寫自王夢鷗《傳統文學論衡.自序》)

A毋須經由純理性的知解鍛造 B僅適於閱讀感性的詩歌作品 C不需要理解文字符號的涵義 D應契合社會公認的審美內涵

答  案 A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文中「它雖借助於文字符號的撩撥,但讀書者實際所取得的,是 自我的美經驗之誕甦。其中經不起任何外力挑剔,或慎思明辨等等 反省解釋來『徒亂人意』」,可知不求甚解的讀書態度,不需要經 由「純理性的知解鍛造」(意近「慎思明辨等等反省解釋」)。

B 從文中「讀書不求甚解的態度之一,是服膺高度的審美能力,要求 讀書引發一種渾成的心智,如同詩的境遇,它雖借助於文字符號的 撩撥,但讀書者實際所取得的,是自我的美經驗之誕甦」,可知詩 只是舉例、比喻,此讀書態度並非僅適於閱讀感性的詩歌作品。

C 從文中「如同詩的境遇,它雖借助於文字符號的撩撥,但讀書者實 際所取得的,是自我的美經驗之誕甦」,可知雖然最終實際取得的 是自我的美的經驗,但仍需要借助文字符號的撩撥,並非不需要理 解文字符號的涵義。

D 從文中「它雖借助於文字符號的撩撥,但讀書者實際所取得的,是 自我的美經驗之誕甦」,可知是讀者私我的審美內涵,不須契合社 會公認的審美內涵。

(18)

18

評  析 本題文本雖是簡短的白話文,然而畢竟是學術書籍,文句如同指考試 題的選文帶些學術氣息。選項敘述也非單純地擷取訊息,而是需要再 翻轉一層的統整分析,因此頗具鑑別度。宣布分科測驗不考國文之 後,學測考題增多學術情境材料,從 109、110 學測及 110 試辦考題便 可見端倪,學生須練習課內外的學習遷移,培養閱讀學術情境文章的 語感與分析能力。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想讀。享讀》第 78 頁:楊牧〈人文書目〉

6 閱讀下列杜詩,依據詩意與格律,□□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甲、灩澦既沒孤根深,西來水多愁太陰。江天□□鳥雙去,風雨□□龍一吟。

(杜甫〈灩澦〉)

乙、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其八)

A漠漠/瑟瑟/亭亭 B漠漠/時時/纖纖

C朗朗/時時/亭亭 D朗朗/瑟瑟/纖纖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5.具備重要文學作家、作品、體類、流派的知識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題幹要求依「詩意與格律」判斷,若覺得第一組空格「漠漠、朗朗」

較陌生,無法一開始就以文意辨別,可先依格律如平仄、押韻等判 斷:

1 以詩的平仄原則:

1 依據平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甲詩三、四句 的第四個字平仄應相反,故可刪去A(漠漠、瑟瑟皆為仄聲)

及D(朗朗、瑟瑟皆為仄聲)。

2 乙詩「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依據平仄的原 則,第一句的「可」為仄聲,故空格處的疊字應是平聲。然而

「亭亭」「纖纖」皆為平聲,無法刪去。後續只能靠押韻及文 意判斷。

2 以詩的押韻原則:

乙詩空格在第二句結尾,近體詩偶數句必須押韻,由第四句結尾

「甜」,則可確定「纖纖」與其同韻,可知答案為B。

(19)

19

3 以文意來判斷:

1 甲詩前兩句「灩澦既沒孤根深,西來水多愁太陰」,描寫灩澦 堆的岩石被水淹沒的景象,且由「孤」、「愁」暗示詩人心 情。「江天□□鳥雙去」,應對應前兩句淒清愁苦的景象,

此時的江水照映天空,應是昏暗而非晴朗,較能照應詩人心 情。「漠漠」可指「昏暗的樣子」,「朗朗」則是「明亮的樣 子」。而甲詩「風雨□□龍一吟」,「瑟瑟」可「形容風聲」

或是「形容寒冷瑟縮的樣子」,文意雖符合,平仄卻不相符;

而「時時」可指「不時、經常」,文意亦相通。且風雨不斷,

也能對應第三句的天色昏暗。可確定答案為B。

2 乙詩「亭亭」指「高聳直立的樣子」;而「纖纖」指「細而 尖」,較能對應到乙詩同一句的「細麥」。可確定答案為B。

語  譯 甲、灩澦堆已被水淹沒,孤絕的岩石堆深根於水面下。長江水由西湧 來,水多淹沒灩預堆使人發愁(位於瞿塘峽口的灩澦堆,危險在 於它如暗礁沉於江中時隱時現,且造成江水湍急、出現暗流,故 常使舟船傾覆)。江水映照著昏暗的天空,鳥兒雙雙飛離去,風 雨持續不斷,其聲如龍吟般。

乙、房舍西邊的桑樹上,柔嫩的桑葉已經到可以摘採的季節。江水邊 柔美細長的麥草與往年一樣再度隨風搖擺。人生能有多少時間?

轉眼間季節又再次轉換,(時間流逝難以改變,至少可以把握生 活中的美好,)可別輕易錯過那如蜜香甜的濁酒。

評  析 109 年的填空題主要考文學常識,110 年填空題是白話文的文意理解。

今年填空題則測驗學生對唐詩格律與文意的理解,兼具文學常識與 文意判讀。甲詩實為律詩,全詩為「灩澦既沒孤根深,西來水多愁太 陰。江天漠漠鳥雙去,風雨時時龍一吟。舟人漁子歌回首,估客胡商 淚滿襟。寄語舟航惡年少,休翻鹽井橫黃金」,雖引文只出現前四 句,但就平仄相反的原則,與文意對照,學生使用刪去法,仍可找出 答案。只是「漠漠」、「朗朗」並非常見的疊字形容詞,十分考驗學 生的詞語辨別能力。學生可透過課本中所學習之各年代的韻文,掌握 格律規則,並熟悉詞語應用文意邏輯。

難 易 度

類 似 題 《新大滿貫國文總複習》第 263 頁近體詩簡介「體製」、第 388 頁近 體詩的「填詞方式」

(20)

20

7 依據下文,關於不龜手之藥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

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

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

封之。 (《莊子.逍遙遊》)

A宋人認為它實際價格為百金 B它功能單一卻帶來不同效益 C越人用它來治療洴澼絖之害 D吳王為爭奪它派遣軍隊攻越

答  案 B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文中「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 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可知願意出百金 的是客人,宋人還需要召集家人商議,討論賣掉不龜手之藥的藥方 價格比世代漂洗絲絮所賺要多,可知宋人並不認為藥方實際價格為 百金。

B 從文中可知此藥效用僅是單一的「不龜手」,使宋人世代在冬季漂 洗也不傷手。但吳王用此藥讓士兵們在寒冬中水戰,手腳不被凍裂 而戰勝,帶來不同效益。

C 從文中「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可知是吳人用 它來預防與越人寒冬水戰之害。一開始會做藥的宋人,才是用它來 治療洴澼絖之害。

D 從文中「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 戰,大敗越人」,可知吳王早在與越國作戰前便取得藥方,並非為 爭奪此藥才派遣軍隊攻打越國。

語  譯 有一個宋國人,善於製造使手不會凍裂的藥品,世代以漂洗絲絮為 生。有一人聽說這事,要用百斤黃金來買這種藥方。宋人聚集族人商 量道:「我們家族世世代代以漂洗絲絮為業,所得也不過數金;今一 旦賣此藥方,就可以得到百金,賣給他吧!」那人得到藥方,就去遊 說吳王。適逢越國入侵,吳王派他率兵迎戰。冬天與越人水戰,靠這 不皸手的藥品大敗越人,吳王便割一塊地分封此人。

評  析 本題屬於擷取訊息後進行文意推論,引文雖出自《莊子.逍遙遊》,

但考點並非道家思想,文句也並不完全艱澀,學生只要能耐心閱讀,

掌握「龜手」指的是手腳凍傷龜裂,便能理解藥方用處,與宋人、吳 王、越人之間的關係。學生可在課文莊子〈庖丁解牛〉之外進行延伸 閱讀練習,熟悉語感與文意邏輯。

難 易 度

洴澼絖:漂洗絲絮。

(21)

21

8 依據下文,關於曹操所頒布的經濟紓困方案與背景,敘述最適當的是:

  王(曹操)令曰:「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吾 甚憂之。其令吏民男女: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 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廩食終身,幼者至十 二止。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者,年九十已上,復不事,家

一人。」 (陳壽《三國志.魏書》)

A因疫癘橫行與軍隊大肆劫掠,帶來大量人民死亡,影響經濟生產甚鉅 B家無財產,亦無親屬可照顧之身體殘疾者,國家將其列入需紓困對象 C國家給予七十歲以上的老婦與幼兒終身照顧,後者滿十二歲即不適用 D貧窮到無法自給之人與九十歲以上待養的長者,適用同樣的紓困方案

答  案 B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文中「去冬天降疫癘,民有凋傷,軍興於外,墾田損少」,可知 開墾的田地減少原因其一是因為去年冬天的疫情導致百姓傷亡;而

「軍興於外」,從「外」字可知,應是百姓從軍在外征戰造成大量 死傷,而非軍隊進入城內大肆劫掠。

B 從文中「目無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

廩食終身」,可知雙目失明,雙手不能勞動,腳無法行走,而又沒 有家人親屬和財產的殘疾人士,有國家社會安全網給予紓困,發給 糧食物資贍養終身。

C 從文中「女年七十已上無夫子,若年十二已下無父母兄弟,及目無 所見,手不能作,足不能行,而無妻子父兄產業者,廩食終身,幼 者至十二止」,可知國家社會安全網贍養終身的對象是:1七十歲 以上沒有丈夫、小孩的女子;2十二歲以下,沒有父母兄弟的幼 兒;3家無財產,亦無親屬可照顧之身體殘疾者。而七十歲以上的 老婦,必須沒有丈夫和兒子,才符合終身照顧的條件;十二歲以下 的幼兒,國家則供養至十二歲就停止,並非終身照顧。

D 從文中「貧窮不能自贍者,隨口給貸。老耄須待養者,年九十已 上,復不事,家一人」,可知貧窮到無法自給之人的紓困方案,是 按照人口數給予國家借貸;而九十歲以上待養的長者,則是每家一 人可免除勞役,以照顧老者。兩者並不適用同樣的紓困方案。

(22)

22

語  譯 曹操下令:「去年冬天以來疫疾流行,百姓死傷慘重,軍隊在外征 戰,百姓折傷無法種作使開墾的田地減少了,我對這些現象非常憂 心。於是命令官吏和男女百姓:女子年歲七十以上沒有丈夫和兒子,

或十二歲以下沒有父母兄弟,以及雙目失明,手不能勞動,腳無法行 走,而又無父母、妻子、兄弟和產業的,都由國家發給糧食物資贍養 終身。年幼的養到十二歲為止,因貧窮無法維持自己生活的人,按人 口數目由政府貸給救濟物資。需要等待他人奉養的九十歲以上老人,

每家一人可免除勞役,以便在家照顧老者。」

評  析 本題結合生活時事,既提到疫情,也提到社會福利安全網的紓困與長 照。學生曾學過諸葛亮〈出師表〉、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對曹 操並不陌生;只是《三國志》乃文言史書,閱讀需謹慎注意辨別。加 以C選項敘述極具誘答性,學生若沒有仔細比對文中補助身分條件限 制,容易誤答。學生可透過課內外的閱讀,訓練辨別古文邏輯與知性 情境的閱讀能力。

難 易 度

(23)

23

9∼q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q題。

    記 得 小 學 四 年 級 以 前 寫 自 己 的 名 字 是 「 楨 」 , 導 師 說 我 是 女 生 , 應 改 成

「嫃」,從此我寫自己的名字都是「嫃」。直到高中入學被一位大嬸譏笑:「連自 己的名字都寫錯。」此生第一次翻看戶口名簿,果然是「媜」。

  可惜因多次播遷,已無任何文件可以證明我的名字曾寫成「楨」與「嫃」。日 前查詢國小國中名冊,所留檔案皆是「媜」,戶政單位手抄戶籍登記簿上也是

「媜」,並無改名註記。

  姓名乃標示「我是誰」之首端。「媜」字神祕莫測,《康熙字典》才找得到,

讀音如「爭」非「真」。折騰到十七歲,字寫對了,會念了,但不知是什麼意 思。……大學時上聲韻學,得知「媜」字確實念「爭」,義為「女字」,女子名 字。撰聯名家張佛千先生曾以我名為題賜下一聯:「文章高詣貴在簡,女子美字古 曰媜。」蘊涵勉勵之意。女子美字,既云女子有個美好的名字,又可衍義為寫得一 手好字,再撮要假借為博得「文章美名」的女子,誰云不宜。

  貞,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似一口寶鼎加上一支神杖「卜」形,相合而為:依據 鼎內火炙變化而察看神跡。遠古殷商,無事不占卜,貞人即卜人,卜者釋義需求正 確、堅定,故衍生貞定、堅貞、貞節之辭,所指皆是不可動搖的精神境界。《康熙 字典》收有「媜」字,自字面推想,从女从貞,寓意品德貞潔女子,然我更愛這麼 想:一個善占卜的女巫。而「簡」本是遠古用來書寫的狹長竹片,既簡且媜,一個 聚精會神觀察大鼎內火炙變化再將占卜結果寫在竹片上的女巫形象,躍然而出。

(改寫自簡媜〈迷霧中,呼喚我的名字〉)

9 依據上文,關於「媜」字的說明,最適當的是:

A與「楨、嫃」二字讀音相同 B在甲骨文中象徵占卜的女巫

C可以被聯想成品德貞潔的女子 D《康熙字典》釋為女子寫得一手好字

答  案 C

測驗目標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詳  解 A 從 文 中 「 『 媜 』 字 神 祕 莫 測 , 《 康 熙 字 典 》 才 找 得 到 , 讀 音 如

『爭』非『真』」,可知「媜」,音ㄓㄥ,而「楨、嫃」二字音

ㄓㄣ,讀音並不相同。

B 從文中「貞,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似一口寶鼎加上一支神杖『卜』

形,相合而為:依據鼎內火炙變化而察看神跡。遠古殷商,無事不 占卜,貞人即卜人」,可知甲骨文中「貞」是指占卜,象徵占卜之 人的是「貞人」而非「媜」。將「媜」解為一個善占卜的女巫,是 作者的想像。

C 從文中「《康熙字典》收有『媜』字,自字面推想,从女从貞,寓 意品德貞潔女子」,可知「媜」字可以被聯想成品德貞潔的女子。

(24)

24

D 從文中「大學時上聲韻學,得知『媜』字確實念『爭』,義為『女 字』,女子名字。撰聯名家張佛千先生曾以我名為題賜下一聯:

『文章高詣貴在簡,女子美字古曰媜。』蘊涵勉勵之意。女子美 字,既云女子有個美好的名字,又可衍義為寫得一手好字」,可知 釋為女子寫得一手好字,是由作者在聲韻學中學到的字義再衍義解 釋。而從文中「《康熙字典》收有『媜』字,自字面推想,从女从 貞,寓意品德貞潔女子」,可知《康熙字典》並未解釋「媜」字。

評  析 往年學測大約要到r、t題才會進入題組閱讀,今年第9題就進入題 組,雖然全卷閱讀量並未明顯較往年增加,但學生的確需要訓練題組 閱讀的能力以因應。本題取材雖是白話文,但其實兼具國學能力與閱 讀,學生如果失去耐心,忘記文中作者提及小時候寫錯自己的名字為 楨、嫃,長大後才知道媜字「讀音如『爭』非『真』」,便容易被A 選項混淆,以為是閱測中偷考字音,實則透過閱讀也可推測讀音。

難 易 度

0 依據上文,有關作者名字的敘述,最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者初次翻看戶口名簿,才發現一直寫錯名字 B上高中前,作者一直將自己的名字寫成「嫃」

C作者不但曾將自己的名字寫錯,讀音也不正確 D相較於从女从貞的寓意,作者更喜愛女巫形象

答  案 B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由 文 中 「 直 到 高 中 入 學 被 一 位 大 嬸 譏 笑 : 『 連 自 己 的 名 字 都 寫 錯。』此生第一次翻看戶口名簿,果然是『媜』」,可知作者初次 翻看戶口名簿,才發現一直寫錯名字。

B 從文中「記得小學四年級以前寫自己的名字是『楨』,導師說我是 女生,應改成『嫃』,從此我寫自己的名字都是『嫃』」,可知上 高中前,作者一直將自己的名字寫成「楨」或「嫃」。

C 從文中「記得小學四年級以前寫自己的名字是『楨』,導師說我是 女生,應改成『嫃』,從此我寫自己的名字都是『嫃』……『媜』

字神祕莫測,《康熙字典》才找得到,讀音如『爭』非『真』」,

可知作者不但曾將自己的名字寫錯,讀音也不正確。

D 從文中「貞,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似一口寶鼎加上一支神杖『卜』

形,相合而為:依據鼎內火炙變化而察看神跡。遠古殷商,無事不 占卜,貞人即卜人,卜者釋義需求正確、堅定,故衍生貞定、堅

(25)

25

貞、貞節之辭,所指皆是不可動搖的精神境界。《康熙字典》收有

『媜』字,自字面推想,从女从貞,寓意品德貞潔女子,然我更愛 這麼想:一個善占卜的女巫」,可知相較於从女从貞的寓意,作者 更喜愛女巫形象。

評  析 本題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大多從題目引文可以擷取訊息、統整分析 找到答案。雖然引文、題目選項中提及文字學等國學常識,但主要仍 是考驗閱讀能力。學生只要能養成圈選或畫線找出選項敘述出處,其 實不難找出答案。

難 易 度

q 右框中的六組詞語,前三組取自上文,後三組取自 高中教材。其中畫底線的詞,位置都在「數詞」與

「名詞」之間。關於這些詞的用法,敘述最適當的 是:

A123對於後面所接的名詞,能提供形貌的訊息 B134意思相當於「個」,其後皆為可數的名詞 C除了25外,其餘與後面的名詞間,均可加「的」

D13456若不出現,亦可清楚表達而不影響語意

答  案 B

測驗目標 A3.語法的辨識與應用

詳  解 A 能提供形貌訊息的是:3、4,因為「鼎」是「古代用來烹煮食物 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鼎」的上方 如「口」,以「口」作量詞時,表現了「鼎」的形貌。「桿」本是 細長形的棍狀物,作為量詞時,表現了「稱仔」的形貌。

B 134畫底線的詞意思可相當於「個」(例如一個大嬸、一個寶 鼎、一個稱仔),其後皆為可數的名詞(人物、寶鼎、稱仔皆是可 數可複數之人或物),故正確。

C 可以加「的」的是256。

D 可清楚表達而不影響語意的是:134。因為2若不出現「手」,

則 是 指 「 一 個 好 字 」 , 意 思 與 「 一 手 好 字 」 不 同 ;5若 不 出 現

「船」,將影響語意,因為可能是「一室星輝」,意思與「一船星 輝」不同;6若不出現「碟」,則是指「一顆茴香豆」,意思與

「一碟茴香豆」不同。

一位大嬸  一手好字  1     2 一口寶鼎  一桿稱仔  3     4

一船星輝  一碟茴香豆  5     6

(26)

26

評  析 本題屬於閱讀題組中的延伸思考,考點為現代語法的量詞用法。出現 的六組詞語,前三組來自題組的引文,「4一桿稱仔」出自賴和〈一 桿「稱仔」〉(翰林版課本第二冊),「5一船星輝」出自徐志摩

〈再別康橋〉(翰林版課本第一冊),「6一碟茴香豆」出自魯迅

〈孔乙己〉(翰林版課本第一冊),皆是A類選文。就算學生對現代白 話的語法不熟悉,依照選項敘述逐一套用應也可判斷出答案。

難 易 度

w、e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w、e題。

  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 夢。……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 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 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 想曰:「得是夢便好。」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非真,自嚙其臂 曰:「莫是夢否?」一夢耳,惟恐其非夢,又惟恐其是夢,其為癡人則一也。余今 大夢將寤,猶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 (張岱《陶庵夢憶.自序》)

w 依據上文,關於張岱撰《陶庵夢憶》,敘述最適當的是:

A內容是對五十年人生的回憶 B對信手拈來的寫法感到欣喜

C常於深夜寫書,至雞鳴破曉時才肯擱筆 D早年已悟繁華如夢,遂於書中深自懺悔

答  案 A

測驗目標 B1.訊息的檢索與擷取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文中「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遙思往 事,憶即書之」,可知《陶庵夢憶》內容是對五十年人生的回憶。

是為正解。

B 從文中「偶拈一則,如遊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 喜」,「偶拈一則」指自己偶爾取出一則翻閱,而非信手拈來的寫 法。且「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是指自己(在國破 家亡後)從這本回憶錄中可以自見故國人民,所以翻閱能感到欣 喜。

C 從文中「雞鳴枕上,夜氣方回,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 空……遙思往事,憶即書之」,可知雞鳴破曉時是作者回想、省思 過往的時間,並非於深夜寫書,至雞鳴破曉時才肯擱筆。

(27)

27

D 從 文 中 「 想 余 生 平 , 繁 華 靡 麗 , 過 眼 皆 空 , 五 十 年 來 , 總 成 一 夢。……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可知作者 並非早年已悟繁華如夢,而是五十歲後才省悟,回憶書寫過往,並 拿到佛前懺悔。

譯  注 在枕上聽到雞的鳴啼聲,平旦清明之氣才剛剛恢復。因而回想我的一 生,富貴奢華在轉眼間已成空,五十年來的生活就像是一場夢。……

回想遙遠的過往,一回想起來就立即寫下,拿到佛前一一地懺悔。所 寫的往事,不是按照時間先後為次序,與年譜做出差別;也不是按照 主題類別編排,與《東坡志林》相區別。偶爾拿出一則來看,就像走 入故國的小路,就像看見過去的友人、回到以前去過的城郭、見到以 前許多的人,翻閱這本書總像回到過去一樣而欣喜,我就像不能被告 知這其實是一場夢的痴人。以前西陵地方有一個替人搬運東西的人,

幫別人擔酒,不小心跌了一跤,把酒罈打破了。想到自己貧窮無法賠 償,便長時間呆坐著想:「如果是夢就好了!」有一個窮書生在鄉試 中舉,在參加鹿鳴宴的時候,恍惚間還以為這不是真的,咬著自己的 手臂說:「該不會是做夢吧!」同樣是對於夢,一個唯恐這不是夢,

一個唯恐這是夢,但他們作為痴人則是一樣的。我現在夢將要醒了,

但還在雕章琢句寫這些往事,這又是在說夢話了。

(1夜氣:平旦清明之氣。孟子認為自入夜至於平旦,因人未與外界 事物接觸,故而產生清明純淨之氣,此時良知最易呈現。

2志林:指蘇軾《東坡志林》,為隨筆雜記之作,以主題分類,影響 晚明小品至深。)

評  析 本題組引文雖是文言文,但張岱文字並不艱澀,且其文章常見於袁宏 道〈晚遊六橋待月記〉的補充或閱讀題本,學生應不至於太陌生。本 題屬於擷取訊息,只要耐心閱讀尋找線索,便能找出答案。唯B選 項,若學生沒有張岱此書寫於國破家亡的基本認識,又無法辨識「翻 用自喜」之意,便容易被誘答。

難 易 度

(28)

28

e 關於上文「腳夫」、「寒士」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A腳夫和寒士能以豁達心境待人接物 B腳夫和寒士各有其專注執著的興趣

C腳夫失足破甕,無法承受突發逆境,憾其非夢 D寒士名落孫山,對於學識缺乏信心,疑其是夢

答  案 C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 文 中 腳 夫 打 破 酒 罈 無 法 賠 償 , 「 癡 坐 佇 想 曰 : 『 得 是 夢 便 好』」,可知腳夫並不豁達,只是在逃避現實;而寒士終於考上科 舉,卻不敢相信這是真的,「自嚙其臂曰:『莫是夢否?』」,可 見是在長久努力之下夢想成真而恍惚不敢置信,亦非豁達心境。

B 文中僅提及腳夫的工作是擔酒,寒士達成的是中舉,文中並未提及 兩者專注執著的興趣。

C 由「昔有西陵腳夫,為人擔酒,失足破其甕,念無以償,癡坐佇想 曰:『得是夢便好。』」可知腳夫失足破甕,無法承受突發逆境,

憾其非夢。

D 從文中「一寒士鄉試中式,方赴鹿鳴宴,恍然猶意非真,自嚙其臂 曰:『莫是夢否?』」可知寒士中舉,故去參加鹿鳴宴時,唯恐只 是一場美夢。(舊時各省三年一次鄉試後,由州縣長官宴請主考 官、學政及得中考生的宴會。因在宴會上歌詠《詩經.小雅》中的

〈鹿鳴〉,故稱為「鹿鳴宴」。)

評  析 本題屬於統整、比較分析訊息,比較「腳夫」、「寒士」在文中的敘 述。由於引文不難,只要耐心閱讀,辨析腳夫心想「得是夢便好」

中 的 「 得 」 , 指 的 是 「 可 以 、 能 夠 」 ; 寒 士 說 「 莫 是 夢 否 」 中 的

「莫」,指的是「該不會、不是」,便能掌握文意。學生可透過課本 古文的學習,多認識字義用法,應用於課外閱讀。

難 易 度

(29)

29

r∼u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r∼u題。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

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 明,而有志竟成者也。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 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 黃花,圖中寫影。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 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 (張李德和〈畫菊自序〉)

  茲就詞章論,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 脫閨人口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襲窠臼,

尤貴格律雋雅,情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李,詞中之周、柳,皆以柔 豔擅長,男子且然,況於女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

(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r 依據甲文,關於作者自述「莫自知其鳩拙云爾」的心態,最不可能的是:

A無法預先了解後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也就不在意任何評論 B既然有志於丹青之道,總要努力以赴,愚拙與否便毋須介懷 C只能利用相夫教子以外的時間從事創作,故自婉言技巧尚拙 D以率意塗抹謙稱自己的畫作,凸顯想要創作的欲望非常強烈

答  案 A

測驗目標 B2.文意的理解、比較、分析、統整

詳  解 A 從文中「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 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可知作者畫菊不僅是為留住秋 天豐姿的自我銘刻,更是期待彰顯眾人景仰的不屈節操。是已預想 後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所以才會自述「莫自知其鳩拙云爾」。

B 從文中「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 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 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可知作者認為書法、繪畫要有所成,

並非易事,但既然有志於丹青之道,總要努力以赴,所以期許自己 畫菊展現畫藝成就,並流傳精神風範,卻又自謙所畫是拙劣之作,

意思便是努力之餘,愚拙與否便毋須介懷。

C 從文中「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慕管夫人之墨竹,

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可知作者只能利用相 夫教子以外的時間從事創作,強調先教子,再幫夫,最後才是游 於藝,透露出作者在自我認定角色上的堅持與突破。其後的「竊 慕」、「敢藉」皆呈現自己在社會框架下,對書畫藝術的憧憬與期 盼。因此即使作畫有著自我期許,最後仍自謙所畫是拙劣之作。

呂碧城(1883 1943),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上文是以議論為主的散文。請就文中觀點,回答下列問題: (1)依文意推敲篇名〈倘若我們不再假裝〉,人們一直假裝能做到什麼事? (占2分,作答字數:20字以內。) (2)文中認為第(1)題所指的事情不易達成,所依據的期刊論文內容為 何?(占4分,作答字數:40字以內。) 【答 案】(1)假裝能控制碳排放量,解決氣候變遷問題。

第1~7題包含單選題與非選題。單選題每題7分。非選題依各題配分。 (一)1 ~ 3 題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1-3題。 我叫「喬」,這是同事米爾頓.大衛森對我的稱呼。他是程式設計師,而我是電腦程式。我是萬 用自動機複合體的一部分,與遍布世界的其他部分連成一體。我什麼都知道,幾乎什麼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