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關於兒童「地球」概念的研究,乃起源於 Nussbaum 的一系列研究 (Nussbaum

& Novak, 1976; Nussbaum, 1979; Nussbaum & Sharoni-Dagan, 1983; Nussbaum, 1985)。這些研究發現,兒童關於地球的概念有「我們居住的地球是平坦的,不 像球一樣是圓的1」、「地球是由上下兩個半球所組成的巨大球體,我們居住在 下半球橫剖面的平坦處2」、「地球是被無限制太空所包圍的圓球體,萬物垂直 落下,無地心引力,我們住在地球的上方或四周3」、「地球是被無限制太空所 包圍的圓球體,萬物皆落向地球(表),我們居住在地球的地表四周4」與「地球 是被無限制太空所包圍的圓球體,萬物皆落向地心,我們居住在圓球體的四周5」 等五個觀點。統整來說,這些觀點包括「地球的形狀(觀點 1、觀點 2)」、「人 住在地球何處(觀點 2、觀點 3、觀點 4、觀點 5)」、「地球與太空的關係(觀點 3、

1 本研究稱此為「觀點 1」

2 本研究稱此為「觀點 2」

3 本研究稱此為「觀點 3」

4 本研究稱此為「觀點 4」

5 本研究稱此為「觀點 5」

觀點 4、觀點 5)」、「地球的地心引力(觀點 3、觀點 5)」等要素。

自從 Nussbaum 與 Novak (1976)提出上述兒童對於地球概念的想法後,Mali 與 Howe (1979)、Sneider 與 Pulos (1983)也進行了類似的研究,結果和 Nussbaum 與 Novak (1976)類似。此外,Sneider 與 Pulos (1983)彙整過去研究結果提出,一、

10 歲以前孩童抱持的是觀點 1、觀點 2 與觀點 3;二、11~12 歲孩童抱持的概念 分布最廣;三、大部分 13~14 歲的孩童抱持觀點 4 或觀點 5。由此看來,兒童 對於「地球」概念的發展,似乎具有線性的關係。隨著發展成熟,會逐漸朝向 符合當前想法的觀點發展。並且,上述結果也顯示,幼兒園階段的孩童似乎會 集中於較低層次的概念理解。但是,隨著時代演變,科技進步加速了知識的傳 播,家庭教育亦愈來愈受重視,研究者發現,幼兒對於一些科學概念的發展,

似乎超越了過去研究的預期。這也意味,我們似乎可重新檢視現階段幼兒對科 學概念的想法。

到了 1990 年代,Vosniadou 與 Brewer (1992)針對小學一、三、五年級學生 抱持的「地球形狀」想法進行探討,結果發現他們抱持五種另有概念:「地球 是長方形」、「地球是圓片狀」、「有兩個地球」、「地球是一個中空的圓球 體」及「地球是一個圓扁的球體」。在未進行教學前,抱持前二個另有概念的 孩童,在接受教學後,會調整「地球是圓球體」的想法,而產生「中空圓球體」

與「壓過的圓扁球體」的另有概念;然而,抱持「有兩個地球」另有概念的孩 童,會認為一個地球圓圓高掛在天上,人住在平坦的那個地球上,教學後也會 逐漸朝向一個地球的觀點改變。而 Sharp (1996)的研究也有類似的發現,兒童對 於地球的看法有七個另有概念:平坦的地球、二個地球、中空的地球、無地心 引力圓球體狀的地球、壓過的圓扁地球、萬物落向地面或地心的圓球體狀地球、

幾近圓球體的地球。

後期,Roald 與 Mikalsen (2001)也針對地球形狀進行探討,Salierno, Edelson 與 Sherin (2005)也針對五年級學生對地球的相關概念進行探究,其結果也呼應 上述前期學者的發現。

檢視上述學者的結果,茲彙整孩童對「地球」概念的想法如下(表 1)。他們 的分類雖有差異,但卻在相異中呈現一個趨勢:他們探討的地球概念,包括「地 球的形狀」、「人住在地球何處」、「地球與太空的關係」、「地球的地心引 力」等類別。

表 1:過去研究對地球概念想法彙整 觀點 Nussbaum (1985) Vosniadou 與 Brewer

(1992) Sharp (1996)

圖 1:本研究探討「地球」相關概念之概念圖

再者,過去進行兒童地球概念探討時,大多透過圖卡並輔以晤談方式進行 (如:周淑惠,2003c;Nussbaum, 1985; Vosniadou & Brewer, 1992; Sharp, 1996)。

因此,研究者立基於過去的基礎,仿製他們所用的圖卡並輔以晤談進行資料蒐 集,以評估參與本研究之 34 位幼兒他們對於地球概念的初始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