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本章主要分為四節:第一節、結論,綜合本文所提及的相關理論,及所收集 的訪談資料,作出全面的綜合分析,以求解答出本研究所探討的有關問題;第二 節、研究的發現,就本研究所觀察台勞將會面臨那些問題;第三節、建議,就本 研究所發現的有關問題,提出一些解決的辨法或資訊;第四節、後續的研究,回 顧本研究所探討的問題及理念,找出這些問題在本研究上並沒有探討的,及那些 問題還可以作深入的研究及追蹤的。

第一節、結論

本節主要分作三部份:一、台勞移工的誘因;二、台勞的主要考量;三、台 勞的職涯關鍵因素;四、台勞的未來職涯規劃方向。

一、台勞移工的誘因

在研究有關台勞的問題之前,我們首先要去了解台勞是怎樣形成的;由於沒 有準確的統計數字,因此本研究難以預估台勞的實際人數是多少,到底它是小部 份人的行為,還是已經發展到成為了一種現象,一種流動的方向呢?

本研究以澳門作為中心,雖然現時台勞在澳人數只有約 1,400 人,單以人數 來看絕對不算多,但澳門可能只占這勞動力市場的一部份,其他許多亞洲新興國 家,如馬來西亞、菲律賓皆試圖去台灣找尋人材,除新興國家外,一些已發展的 國家或地區也對台灣的人材抱有興趣,如新加坡、香港。

台灣為什麼開始從過去的人力移入國,慢慢開為淪為人力的移出國呢?本研 究試圖以推拉理論作為基礎,並加上社會資本論有關社會網絡的部份,去解釋為 何台勞願意選擇前往澳門工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台灣的推力

台灣自經濟奇蹟後,整體的經濟成長開始放緩;過去由於需要配合整體的經 濟發展,需要引入外勞來解決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等隨者經濟開始放緩,生產成 本增加等因素下,一批又一批的企業放棄台灣,前往其他東南亞國家設廠。相對 地,鄰近的東南亞國家經濟卻快速成長,同樣地這些國家的勞動力漸漸地變得短 缺。台灣在勞動市場中的角色開始轉變,不再是過去的單純移入,而是有移入同 時也有著移出。按照本研究受訪者的分析結果造成以上原因可能有以下因素:

1.經濟因素

台灣有著其獨特的經濟結構,以中小企業以主導;相對於大型企業,中 小企的生命週期較短,過去有研究顯示台灣中小企能存活超過 10 年的只有 20%,另外,能存活超過 20 年的更不到 10%,這也反映了很多受訪者表示在 台灣的工作沒有前景,看不到能夠發展的方向,企業本身不具競爭力;雖然,

台灣也有不少大企業的存在,但真正能夠進入那些大企業工作的人數相對較 少,且競爭也相對激烈。

那些不能進入大企業的人可以往甚麼方向發展,逃離台灣,前往國外可 能是他們其中的做法;但是他們剛開始前往國外工作的想法大都是希望出國 增長一下自己的見識,對工作的方向並沒有太多的想法,只覺得在台灣的狀 況也不會比國外好,不如就嘗試出國,就算到最終不能適應國外的生活,也 能回台灣重新工作。他們情願花一到兩年時間去國外嘗試,也不願在台灣多 打拼幾年。

另外,有關經濟的因素是台灣的工資普遍比鄰近相應地方低,且工資成 長率也很低,某雜誌報道指出台灣過去十五年平均薪資幾乎是零成長57,但 是相對地台灣是幾乎每年都在通漲的,簡單來說同樣的價錢不能買到同樣的

57 朱敬一(2014),為何台灣 GDP 成長,但薪資凍漲?,天下雜誌 548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6

東西;造成這個問題有很多因素,台灣的產業結構問題、中小企的低薪拉低 了整個工資結構等等。無論是甚麼原因,大部份受訪者都認為台灣的低薪情 況是導致他們出走的主要原因之一。

總結而言,台灣經濟的持續不景氣,企業的普遍低薪情況,再加上個人 的發展不明確,皆促使台勞願意出國打拼看看。

2.教育因素

台灣在將近 20 年教改之後,全體的國民教育是上升了,但量與質並沒 有一同的上升,台灣近年的大學入學率都維持約 95%,幾乎去考就會上。到 底台灣的大學到底有多少呢?某雜誌報道台灣只有 2300 萬人口,但卻有 160 餘所大學,密度之高應是全球之冠;新加坡只有 500 萬人口,但是他們也只 有 4 所大學,即每 125 萬人才有一所大學,香港有 700 萬人口,有 7 所大學,

即每 100 萬人有一所大學,馬來西亞有 2700 萬人,有 56 所大學,即每 48 萬人口便有一所大學,而台灣是每 14 萬人口便有一所大學58。單純數字上來 看,台灣的教育改革成功了,現在幾乎每一位年青人都具有大學學歷或資格,

但問題是勞動市場真的需要那麼多的大學生嗎?

在本次研究當中共訪談了十名受訪者,其中九名具有大學學歷,這表明 了則是在台灣具有大學學歷也並不代表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當中六名是私立 大學畢業,由於樣本數的不足,本研究配合現時一些比較主流的看法,猜測 國立大學畢業的學生對比私立大學畢業的在台灣比較具競爭力。

另外,以學科來看這些受訪者當中並沒有比較專門技術的學科,如醫學、

科技等,大部份是文、商或社會科學類別的。台灣目前的產業結構來看,高 科技產業是台灣的主要支柱之一,入門需要專門的技術,因此薪資也相對於 其他行業高,另外,就是旅遊服務業,但其就業門檻本身就不高,基本不需

58 李誠(2013),台灣的大學真的太多了嗎?,遠見雜誌第 319 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要大學資格,故其起始薪資也相對地低,所以實質造成了擁有大學能力卻從 事不需要大學能力的工作。

故此出現了兩大問題,對於這部份人來說:第一,工作內容與所學的完 全不相符,並缺乏興趣,減少其工作滿足感;第二,在以上的基礎下,偏低 的薪資不能起到補足工作滿足感的作用。對於該份工作只會越來越抗拒,因 此便會尋求其他方向,來解決其自身工作滿足感到的問題,國外工作成為了 他們其中一個方向。

3.綜合因素

台灣真的缺少工作機會嗎?出國工作有一很大的原因,就是原生國缺乏 工作機會,但台灣實質上並不存在這個問題,不少新聞會經常報道那些行業 經常缺人,「2015 全球人才短缺調查結果」顯示有 57%的台灣企業面臨「徵 才困難」59,這表明台灣是存在工作機會的,以本研究的受訪者作為例子,

十名受訪者其中八名有穩定的正職工作,一名是自行開店的,另外一名是職 場新鮮人,但也有去打工,全部受訪者當中並沒有一名是真正的處於失業的 狀態。但另一方面又指出,台灣現時年輕人失業率十分嚴重,2015 年度上 半年的調查顯示達到了 13%。

因此台灣的現象是有工作卻沒有人要做,本研究受訪者當中沒有受訪者 認為在台灣找工作是十分困難的,因此本研究認為造成這現象可能有以下原 因:1.普遍的薪資過低,年青人拒絕成為「窮忙」,不願意投身於工作當中;

2.「黑手」工作年輕人不願意從事,特別是具有大學學歷的,雖然這類工作 薪資皆十分可觀,但基於艱辛的工作環境,一般大眾的社會觀點及大學生尊 嚴等問題的影響下,去從事的年輕人真的不多,且最缺勞動力的也是這些行 業。

59 萬寶華,2015 人才短缺調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

總結而言,以上問題的主要成因可以說是政府對於經濟與教育政策不接 軌,政府投放大量資源去培育人材,但培育的人材並不是企業所需要的,故 企業找不到合適的人材,而這些人材企業也難以去消化,導致薪資上升存在 壓力。問題要怎樣去解決呢?像「在內陸國家培訓漁夫,在這個國家漁夫根 本沒有工作,那漁夫只可以去有海的國家」,故台灣的年青人不是台灣沒有 工作,所以選擇出國的;如果是要留在台灣「窮忙」,倒不如就出國外嘗試 一下。

4.小結

不論我們從那個角度跟觀點來說,導致現時台灣那麼多年輕人想要出去 的主要問題,在於普遍的低薪環境,及市場上供需不平衡的問題,已經有足 夠的推力將年輕人推出國外,為了能得到更好的生存條件,只能到別的地方 去了。

(二)、澳門的拉力

澳門的面積不到三十平方公里,台灣的面積達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兩個地方 不論面積、人口、產業多元化的程度都相差甚遠,兩地截然不同,但現在澳門卻 成為台灣人其中一個嚮往前往工作的地方,到底澳門有甚麼吸引力呢?本研究綜 合研究結果及受訪者的訪談資料,認為下列因素形成澳門的吸引力:

1.經濟因素

澳門自賭權開放後,經濟急速地發展,本來澳門的人力資源已經十分有 限,故必須要倚靠外勞來填補勞動力不足的問題。現時澳門的發展狀況是博 彩旅遊業一支獨大,整個經濟結構主要依靠各所大型博企公司所支撐;部份 受訪者表示澳門吸引他們的主要原因是能夠進入大型博企公司工作,可以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觸到更多不同國籍的人,他們認為澳門已轉變成一個國際旅遊城市,比起台 灣充滿著更多的機會。

另外,對於受訪者而言,更大的吸引力存在於兩地之間巨大的薪資差距,

在綜合各受訪者的資料得出,基本上前往澳門工作幾乎可以多領一倍的薪資,

還有澳門的企業幾乎都有提供宿舍,更減少了住宿的開支,故多領一倍已是 保守的估計。

大部份的受訪者表示收入的大幅增加和能進入大公司工作,幾乎成為了

大部份的受訪者表示收入的大幅增加和能進入大公司工作,幾乎成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