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Hall 和 Mansfield(1975)的生涯發展階段論,把職業工作之生涯發展階段分 為三個時期32

1.早期生涯階段(20-34 歲)

個人剛投入工作職場,仍處於適應與嘗試中,一旦發現不適合該工作領域,

便會轉換工作。此階段的員工具有以下的特性:低年資、低工作收入、低 內在動機、低安全需求、高自我實現需求;

2.中期生涯階段(35-49 歲)

此階段的員工在已選擇的工作領域中,追求安全與成就。故表現出來的特 性是較多的工作投入及內在動機,同時自我實現的需求達到高峰,隨之而 來的挑戰性工作指派也會增加;

3.後期生涯階段(50 歲以上)

此階段的員工高度關心工作的安全穩定,較不關心自我實現及自主性,強 調工作的維持。

綜合上述各職涯發展階段的劃分方法,雖然劃分上略有不同,但發展的順序 同樣,只是配合各學者的看法進行了年齡上的微調;而本研究是以台勞為研究的 母體,其年齡預估應在 20-35 歲之間,因為對於外勞的聘用都以雇用青壯年為主,

所以依上述的分類台勞應處於開始摸索期職涯發展初期的階段,發展比較久的可 能處在建立及維持自身的職涯階段。

三、職涯發展相關理論

有關職涯的研究已經發展了很多年,故當中其相關的理論也很多,由於各理 論的研究重心不一,難免會出現一些分歧,基本上可以把有關職涯發展的理論分 為五類:1.特質要素論,直接把個人的能力與職業機會作配對;2.社會學和生涯 選擇,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生涯發展;3.發展性或自我概念的理論,認為個人的

32 Hall, D.T., & Mansfield, R. (1975). Relationships of age and seniority with career variables of engineers and scientist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0, P.201–2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自我概念隨著年齡成長而成熟,故個人會找尋最適合自己概念的工作;4.職業選 擇和個性論,從個性的角度解釋職業選擇;5.行為方法,從個人發展與環境的互 動著手。

由於本研究以台勞為研究的主體,主要探討有關台勞在職涯發展過程中對其 影響的有關因素,故本文會選擇有關具發展性、自我概念及職業選擇的理論作為 本文的理論基礎。以下本文主要針對 Super 的生涯發展任務論和 Brown 的生涯抉 擇價值理論作出解釋。

(一)Super 的生涯發展論

Super,自 1953 年起便提出有關生涯發展的相關學說,初期他對生涯發展提 出十項基本主張,及後經過不斷的發展,結合心理學,社會學等分析,又曾發展 出十二項主張,最後經過修正後確立他的十四項基本主張33

1.每個體在其能力、人格、價值、需求、興趣及自我概念上皆有差異;

2.每個人皆有適合其人格特質的職業;

3.每個職業均要求特別的能力及人格特性的類型,但他卻有著相當的彈性;

可容許一個人從事不同的職業,也許可不同的人從事同一種職業;

4.個人的能力、職業的偏好、工作的環境及對自我的概念會隨著時間與經驗 而改變;

5.有關生涯改變的過程可總下列幾個生命的階段:生長、試探、建立、維持 與實現等時期;

6.個體的生涯發展模式與職業型態決定於個體父母的社會經濟水準、個體的 心理能力、教育水準、技能、人格特質、生涯成熟與其人生際遇等等;

7.個體在任何生涯發展階段是否成功,依賴於個體的生涯成熟度;

8.生涯成熟是一個假設性的建構,諸多學者認為生涯成熟並不屬於單一的特

33 Super, D.E. (1990). A life-span, life-space approach to career development. In D.Brown & L .Brooks (Eds.),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197-23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質;

9.生涯發展的階段是可以被指導的,例如加強個體的能力、興趣及自我概念 之發展來達成各階段的生涯發展;

10.生涯發展的過程,基本上是有關職業自我概念的發展與實現,它也是一 種調和的過程;

11.生涯發展過程是個體與環境之間、自我概念與現實之間的一種調和過程。

他也是諸多角色扮演的過程,此種角色可能表現於幻想中,或是在實際生 活的各種活動中;

12.個體的工作滿意及生活滿意的程度,有賴於個人所從事的工作與其本身 的能力、興趣、人格特質及價值觀的配合程度而定;

13.工作滿意的程度與個人自我觀念實現的程度成正比例;

14.對大多數的人而言,工作與職業是其人格組織的核心。但對有些人而言 則並非如此,反是以休閒活動或家務為中心。

Super 的生涯發展論由於綜合了多方面的研究學說,包括心理學、社會學、

需求取向、決策論等等,所以 Super 的理論才因此成為眾多職涯研究理論之基礎,

也擴大了研究的範圍。

Super 一直從事有關生涯發展的研究,及後更發展出「生涯彩虹圖」(life rainbow)和「拱門模型」(archway model)這兩項研究成果對後來生涯發展的研 究作出很大的貢獻。

生涯彩虹圖主要描述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如兒童、學生、休閒者、

公民、工作者、家庭等;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角色可能會同時出現,所是角色 可能會在同一時期同時出現,個人在該時期可能要同時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當然 在同一時間不同角色的投入程度不一,在圖 2.1、生涯彩虹圖,陰影的部分代表 該角色的投入程度,陰影越黑代表投入越多,相反,空白則代表該角色的投入越 小。生涯彩虹圖所要表示的是雖然個人在每一階段都有需要的任務,有主要的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色雖然扮演,但如果需要完全該任務,必須以其他角色相配合才能完全,即表示 在每一個階段個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情,只是角色的比重不一,實際上它是一個循 環。

圖 2.1、 生涯彩虹圖

資料來源:轉自

http://www.guidance.tcu.edu.tw/page/work/book/ch1.htm

拱門模型是繼生涯彩虹圖後,Super 對生涯發展研究又一重大貢獻,此模型 除了顯示出自我概念在生涯發展的重要性,說明個人的需求、興趣、價值觀和家 庭、經濟、社區、學校等構成了人生的兩大基石;個人的自我概念就在這兩大基 石交互作用下而成,也就是影響生涯決定的重要因素。簡單來說自我概念是有關 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必要元素,而自我概念就在個人和環境交互作用後而形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2.2、 拱門模型 資料來源:轉自

http://www.studyblue.com/notes/note/n/career-and-lifestyle-developmen t/deck/1529024

Super 的生涯發展論綜合了很多學科的學說,包括心理學、社會學等,故其 涉及的範圍很大,也因此有利於本研究以其理論作為基礎,針對有關台勞的研究 當中有以下意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1.不同的工作需要不同特質的人,故台勞應可能有同樣的特質;

2.自我概念的形成來自來個人及環境,因此特定的條件下促使選擇當台勞;

3.自我概念隨時間改變,說明台勞可能隨著時間的改變而改變其職涯。

(二)Brown 的生涯抉擇價值理論

Brown(1996)34的生涯抉擇價理論強調個人的價值觀念在生涯抉擇所具有的 重要性及影響,他的理論建構於 Super 的生涯發展論中強調的價值與生活角色的 觀點,認為生涯選擇是以當事人的價值考量為主要基礎。

Brown 認為個人的價值觀應包括認知、情感及行為三個層面:

1.認知層面:價值是生活理想的終極目標與完成此目標的偏好方式;

2.情感層面:價值是世人與環境互動時從事內省,思考所產生的情緒;

3.行為層面:價值是個人當有需求或知覺有滿足價值的機會時,所產生的一 種目標導向或行動。

價值作為自己或判斷他人行為的標準,也作為設定個人目標的考量標準。在 個人做決定的過程中,價值扮演了核心的角色,引導個人找尋自己的理想及生活 目標。

Brown 綜合了眾多學者的觀點,認為價值的形成是遺傳特質與經驗互動的結 果,其中有關工作價值的形成,有百分之四十來自遺傳基因,百分之六十是來自 周邊環境的影響。而影響個人形成價值觀的價值訊息,主要來自於父母、兄弟姐 妹、友伴及其他成和大眾媒體。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又認為生涯 決定有兩種模式,指出示和敘述性;指出示則是如何做決定,敘述性則審視一般 人如何做決定。

Brown 依據他對價值的看法提出了生涯抉擇的六個基本主張,從而構成生涯

34 Brown, D., Brooks, L., & Association (eds.), (1996).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3 rd ed.) .San Francisco, Oxford: Jossey -Bass.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抉擇價值理論模式。六個基本主張如下所示35

1.在個人的價值系統中,皆會發展出一套較具優先選擇的價值觀點,而此價 值觀點主要是一套包括生活價值的工作價值系統,這套價值觀點會受到生 活中各種角色的互動影響,而影響到個人的生涯抉擇。

2.高度價值先選擇的在人們活角色選擇裏是最具影響力的。其中,至少有一 個生活角色的選擇可以滿足個人的內在價值。有關選擇的價值基礎訊息對 作決定者是有用的,當沒有選項是可以滿足決定者的價值時,衝突性最小 的選項將一優先次序被選擇。當其中的選項教困難執行時,自我效能的知 覺會是選擇選項的一個最主要依據,個人會選擇對自己而言最簡單且可滿 足我的價值的選項,若只有困難度最高的選項能滿足個人價值,個人將會 努力修正技巧激發潛力以達成不可能的任務。

若是所有選擇都無法達成時,沮喪即會產生。當個人價值缺乏明確且優先 選擇的次序時,而又面臨環境要求個人需做決定,未減低焦慮,個人可能 會衝動決定或逃避現實,或由別人來替他做決定。高功能個體在做決定時,

能滿足其價值亦較無焦慮,而當生活角色無法滿足個人價值時,生活不滿 足感將會產生。因此,在做決定的過程取決於個人價值的系統化、優先化 程度及環境機會的配合。

3.價值是由環境中的價值訊息與個人遺傳特質互動而成的。因文化背景、性

3.價值是由環境中的價值訊息與個人遺傳特質互動而成的。因文化背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