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賢的放聲思考自我調整寫作歷程
小賢在知道作文題目之後,先「看題∼參考題目才可以寫出∼才 不會文不對題」(放訪 2006-1-41),然後「回想以前發生的事情」(放 訪 2006-1-41),接著就開始寫作,將自己的想法一一寫出來。
小賢在寫作中途,會停頓、思考,「想下一句要寫什麼」(放聲原 案 2006-1-41),當下作計畫;除了當下立即發現自己寫錯字(標點符 號),當下修改,也會藉由閱讀已經寫完的句子,幫助自己產生想法,
寫出比較通順的句子:
「我在看到那個∼寫下一句會不會∼會比較順?」(放聲原案 2006-1-41)
全文寫完後,小賢將全文閱讀一遍,先找出錯字,修改後,同時 運用修改符號,插入字,修改原先讀起來不夠通順的地方,並且還加 入形容詞(放聲原案 2006-1-41)。之後,小賢自我評量,覺得「我字 好像太少了」(放聲原案 2006-1-41),就決定「用插入號加入一些字」
(放聲原案 2006-1-41),於是小賢又在文章中的四個地方,增加了五
個字,使文意更清楚,內容增長(放聲作品 2006-1-41),最後才決定 這篇文章已經寫完了。
小賢在寫作時,遇到不會寫的字會查字典(放聲原案 2006-1-41), 還會提醒自己「閱讀文章有沒有寫錯的地方」(放聲原案 2006-1-41)、
「不要忘記標點符號」、「不可以寫太潦草」(放訪 2006-1-41),在意 讀者的想法:
「…然後就是把一些字擦掉,然後再把字體寫得更漂亮,讓讀者 看了眼睛會更好。」(放訪 2006-1-41)
(二)寫作教學前後小賢寫作歷程的比較
小賢是在實施第三階段寫作策略教學期間,進行放聲思考寫作 的。從小賢的放聲思考自我調整寫作歷程可以分析出,小賢已經會運 用「寫草稿策略-寫出想法與不斷閱讀修改」與「轉譯後修改策略-
閱讀檢查修改」。
根據小賢的說明,小賢是在五年級以後,更懂得該如何閱讀、檢 查與修改已經寫完的文章;小賢所說出的名詞、概念,都反映出課堂 上的教學內容:
我:「你閱讀的同時,你會做什麼事?」
小賢:「思考我寫的可不可以,就是一邊閱讀一邊想這些字有沒 有寫錯?有沒有寫重複、多寫?或是要不要把它刪除掉。」
(放訪 2006-1-41)
我:「那剛才講的增加字、刪減字、要閱讀、檢查、修改這些名 詞,很具體的名詞,是你以前就會講還是老師這學期教的?」
小賢:「老師這學期教的。」
我:「那你以前你對這些觀念很清楚嗎?」
小賢:「只有一點點的清楚!」
我:「你覺得以前跟現在的差別在哪裡?」
小賢:「現在作文學的比較多,以前作文課都很少,老師教∼現 在老師教的技巧、修改的方法比較多,修辭也比較多!常會 讓我寫作文∼嗯∼以前老師都不會教我們寫作文,也沒有在 上作文課,就是只會(叫我們自己)閱讀、檢查之類的(然 後再拿去給老師改)。」(放訪 2006-1-41)
小賢除了會運用修改符號,修改字詞語句,使文章讀起來更通順,
也會主動評量自己的表現,想辦法再增長文章的字數。顯示小賢已經 開始運用「目標設定」與「自我評量」的寫作自我調整策略:
我:「好∼我想請問你,你以前四年級的時候寫完文章會覺得字 太少嗎?」
小賢:「沒有啊!以前文章如果寫得不太好的話,老師是不會罵 啊!只會跟你講說要訂正,現在也是一樣啊!但是以前都很 少上作文課啊,(現在)如果寫得不好的話,就覺得好像在 上課的時候,就好像聊天跟講話,就好像沒在聽課一樣啊,
然後就覺得∼覺得有的同學都寫很好,自己就寫得不太好 啊,就會不高興啊!」(放訪 2006-1-41)
另一方面,雖然小賢「一時忘掉」(放訪 2006-1-41)寫作前要先 寫大綱,所以在放聲思考寫作的過程中沒有觀察到外顯的「寫作前計 畫」行為,但是從訪談中小賢的話語可得知,小賢寫作時是依據「和 什麼人去什麼地方做哪些事?嗯∼看到哪些事物嘛!然後寫∼寫你要 回去自己的家裡的時候的感覺」(放訪 2006-1-41)等我上課時所教導
的「敘事類記敘文寫作要素-人物、時間、地點、原因、經過、結果」
(參見附錄二十)與「記敘文文章結尾的寫法」來寫作的,顯示小賢 其實在下筆前,已經針對作文題目,產生初步的構念,並且將構念稍 作組織了:
我:「好∼那我想請問你,你剛才講你知道寫文章要寫人、時間、
地點、事物、感受,是你以前就知道了嗎?還是老師這學期 教了之後∼」
小賢:「老師這學期教的。」
我:「喔!是老師這學期教的?」
小賢:「嗯!」
我:「那以前四年級的時候你會嗎?」
小賢:「以前四年級的時候,只會一點點寫作的技巧。」
我:「所以你覺得老師這學期教了你都有學起來記起來?」
小賢:「嗯!」(放訪 2006-1-41)
顯示小賢已經將所學的語文基本知識、寫作策略知識,運用在實 際寫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