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心理特質與音樂學習

邱垂堂〈1993〉以心理學觀點,如人格特質或表現來探討音樂學習的一般條 件,會造成在音樂學習上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學習條件包括:

1. 聽覺的敏感度 2. 音樂抽象的想像力 3. 聯想與注意力 4. 能集中專注的能力 5. 高敏感度的反應力

6. 能運用由認知思考、想像、表達、判斷等歷程的組織力,來處理音樂素材 及音感,及對聲音的感受程度

7. 細緻的音樂處理與表達,即音樂詮釋的精密度 8. 聲音的感應程度即音感。

張蕙慧(1995)從音樂教育的心理要素,探討兒童身心與音樂才能的發展,

其研究結果發現,兒童音樂教育從醞釀、準備、實行到完成,深受心理學影響,

並提出音樂教育的心理要素包括感知、記憶、注意、想像、情感、意志、興趣、

理解等八大因素,研究者整理如表 2-1-1:

表 2-1-1 音樂教育的心理要素之理論基礎與音樂之關係

興趣。

熟,系統化與想像化之思考活動,已經能夠處理抽象概念,不再受限於具體事物 的思考。

2. Piaget 認知發展理論與兒童音樂能力發展之關係

美國音樂教育學者 Jean Sinor 曾依據 Piaget 的論點,提出「兒童音樂能力發展 分析表」,如表 2-1-2 顯示,兒童在早期已經開始具備「學習」能力,多半以模仿 及聽覺、視覺感官來學習與認識事物的特徵,進而對音樂有所反應及表現。

(吳舜文,2002)。

表 2-1-2 兒童音樂能力發展分析表

資料來源:音樂教育論述集(277-278 頁),吳舜文(2002),台北:師大書苑。

黃靖雅(1994)於研究中指出,學者Warrener 也以Piaget 的認知發展論為

連結肢體活動,並分析聲音。

(四)

形式運思期

音樂能力方面,已能運用推理演 繹能力來邏輯分析音樂。

蘇慧文(1997)將Piaget的發展理論,應用於兒童音樂教育提出以下構想:

(1)感覺運作期的嬰兒能感覺音樂,此時期是奠定兒童音樂智慧的基礎。

讓孩子聆聽多樣化音樂樂曲,並製造音樂欣賞環境,進而引導其模仿、哼唱,或 演奏簡單樂器或音樂玩具。

(2)運思預備期之兒童由於其思考能力已具有符號象徵,音樂概念可藉由 與符號的結合,解決一些音樂問題。尤其以遊戲或肢體運動的方式,

有利於音樂概念及知識的建立達到學習目標。

(3)具體運思期之兒童,具有邏輯思考能力,紮實的音樂技巧鍛練不可忽 視,樂理概念、節奏型態、音感訓練、音樂欣賞皆可實施。

(4)正式運思期之青少年期思考能力漸趨成熟及系統化,並以發展出獨特 個性。此時期除了音樂基本能力之養成外,更要發展其獨立的音樂愛好及價值觀 點。

綜上所述,Piaget 所提出的兒童發展理論,被應用於音樂教育上之實施,其理 念為每個孩子就其生理發展上有其階段性,兒童各階段生理發展是循序漸進的,

各階段的成熟度,對孩子音樂學習的進行,有其重要的參考依據及價值。

3. Bruner 的認知發展理論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J.S. Bruner, 1915~)認為兒童心智能力的發展,是經 由三種思考模式循序漸進的歷程,以下分述之:

(1)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ation Stage)

三歲以下的幼兒以動作了解周圍世界,手摸、口嚐,靠動作的結果獲得經驗。

這時期幼兒還缺乏「可逆性」(Reversible)的觀念,他可以把東西拆下來,卻無法 裝回去恢復原狀。在他的世界裡,內在的感性與外在的事物間並無明確區別,對 外界的事物採取直觀的看法,只知其然而不問其所以然。

(2)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ation Stage)

兒童逐漸成長至大約 10 歲左右,運用感官對事物所得的心像,來了解周圍世 界,可以憑記憶說出某種東西的形像狀貌,作為思考的輔助。

(3)符號表徵期( Symbolic Representation Stage )

兒童約 14、15 歲進入此時期,思想較成熟,能做抽象的思考,將習得的概念 以語言、文字、數字、圖形等符號來形容,語言能力的獲得是兒童學習運用象徵 符號思考的重要催化劑。

4.布魯納認知表徵系統論與音樂學習之關係

繫,而不是零星的經驗或事物、知識的結論。在教學法思想上,主張教師要儘可 能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結論和規律,成為一個發現者。在學習動機方面,他認為 應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才能使學習有效地進行(引自張春興、林清山,

1993)。

學習任何學科,主要是使學生掌握其基本結構,只要做好學習的預備,任何 學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種形式教給任何年齡的學生,重視發展學生的直覺 思維能力,學習的最好動機是學生本身的學習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