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設施的規劃與設計,無論在都會區、住宅區或鄉村,都必須符合運動建築 的基本要求,不同的運動空間宜採用何種型態?營造出何種氣氛?以符合現代之環 境並滿足使用者的需求,種種要求均須事先規劃,以求百分之百的正確與完善(王 宗年,1992)。因此,運動設施功能的多元化已是一無法阻擋的趨勢,設施設計除了 因應變化多端的環境外,亦須考量廣泛的大眾需求。因此,在決定設施的使用目的 時,需兼顧使用者之需求與影響環境之因子,範圍包括不同的使用者、空間、景觀 等,以將設施規劃達到多元化使用的效益(于正倫,1995)。故本節針對過去研究將 設施使用需求所獲得之各項資料,進行分析與討論。共分為二個部份,包括:(一)

使用需求之定義;(二)設施使用需求之影響因素,分別加以敘述。

(一)使用需求定義

Ellis 與 Witt 定義休閒需求為個人透過遊憩或休閒體驗來滿足本身的需求(引 自曾郁惠,2005,頁 10)。如以個體參與之活動而言,陳世瑜(2004)提出休閒需 求為個體期望透過參與某項休閒活動,以達到心理上的需求和欲望之滿足,即為人 在參與活動時所產生之內心狀態。如以個體使用活動設施而言,楊坤芳(2004)即 在某些特定條件與假設下,於某特定的時間內發生於某地點之參與量,當參與者之 欲望需求與休閒運動供應狀況交互作用後所顯現之結果,其具有實際需求與潛在需 求之分。最主要可分成場地、運動指導、運動資訊、運動夥伴等四部分,但通常在 場地設備需求構面上,均有較高的需求程度。故依研究對象之不同,休閒需求可從 休閒設施、休閒活動、休閒時間等層面來表示需要的傾向(曾家球,2002)。

依據過去之研究,方美玉(2006)將運動公園設施使用需求定義為,日常生活 中運動公園所能提供並滿足一般民眾休閒活動之所需,即個體使用休閒設施需求。

故本研究將其定義為,使用者對運動公園內所提供之休閒遊憩、運動、教學等活動 之設施數量或水準,在使用後所產生之心理體驗差距而導致使用者對其活動設施需 求的行為。

(二)設施使用需求之影響因素

設施規劃會依環境、空間、使用者之需求做設計,由過去研究亦建議設施的管 理者應該要依使用者的使用情形去設置設施,設置的位置必須要隨著使用者的需求 而改變以增加空間的吸引力與提升基本建設投資的價值 (Christos & Larry, 2000) 。 從中可知設施會受到不同使用對象、周圍環境屬性、設施位置等因素影響,故設計 者如在設置之前能依此為參考,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之設施,相信休閒遊憩者在設 施使用率上能有所提升,因此,研究者整理臺灣地區休閒遊憩者對設施功能、項目 的需求及其影響因子,並參考研究對象之特性,瞭解設計者對設施規劃之「功能」

情形以及使用者使用設施所反映之設施需求「構面」,茲說明如下。

1.依設施「功能」區分

設施的設計應該以多元化為主,Alan (1987) 指出ㄧ個具有好的管理之設施是指 透過區域規劃過程而被適當選用之設施,其可提供休閒遊憩者特有的遊憩機會並且 減少可能的環境破壞,設施的設計必須要符合土地的自然形態與使用者的行為模 式,管理的策略必須依照設置的位置、資源的品質和所期待的使用模式而有所變異。

設施設置的管理應包含下列五項:設置的位置、設置的設計、遊憩的使用型態、環 境的情形與管理的流程,另外在設施功能設計上必須以使用者使用情形與環境之因 素做為設計之考量,以達到多目標使用與多功能開發之目的,讓設施實質達到使用 者使用之需求。故本節將設施所有之功能,加以綜整並歸納如下:

依據許多對公園設施功能闡述之研究得知,公園設施至少應具備下列幾項實質 之功能(邱繼賢,2006;張淑智,1986;許維芝,2002;黃主賜,2006;韓鴻恩,

2001):

(1)休閒遊憩功能:提供動態性硬體設施、靜態性相關資訊、各種推廣活動 以及促進民眾參與和達到放鬆身心、運動、健康、遊戲、

社交、教育等功能。

(2)環境美化與生態保育功能:具有衛生、設施及環境安全性與維護、整體 視覺景觀設計、景觀美化與植栽綠化、調節 環境之功能。

(3)舒適性功能:降低人口密度與舒緩空間擁擠性之功能。

(4)安全性功能:具有阻隔噪音、防塵、淨化空氣、緊急避難場所之功能。

(5)經濟效益功能:增加工作機會、工作效率與附近商機、地價等功能。

綜觀前述研究可知,針對不同主題與對象,設施之功能可劃分為五個面向,其 功能不外乎提供充足的休閒遊憩設施數量與多元的空間,以滿足使用者生理及心靈 上之需求,並藉由景觀與環境之規劃、設施維護與環境衛生之管理,來達到美化、

綠化以及生態保育之功能;藉由規劃適當之設施以舒緩空間擁擠感以達到使用者內 心之舒適感;從設施設計之安全性因素來看,可提供使用者在安全無虞的環境下從 事休閒運動;最後,依經濟面向為考量,藉由公園的設置吸引休閒遊憩者使用,亦 可帶動鄰近地區的經濟與消費。

2.依設施需求「構面」區分

Alan (1987) 指出景觀設計的感受將近 87%是靠「視覺」,如果能夠享受這些環 境的美感會幫助使用者更融入環境中,故視覺資源的管理是指去掌控景觀的視覺品 質,進一步去達到最大的運動效果的ㄧ種方式。因此,設施設計者在設計上會以形 式、線條、顏色、構造、對比、主題、主軸與以上七個元素之集合為參考,令使用 者容易達到視覺上的滿足進而增進設施使用的需求。

Belinda (1996) 在使用鄰里公園之研究中認為「公園可及性」、「多種類的活動」

與「設施設置地點」為使用者之需求,其中以「設施設置地點」最為重要,因其會 影響使用者在使用設施過程中之感覺與情緒,民眾較希望可以在一個安靜祥和氣氛 的環境中使用設施。

Cohen 與 Eimicke (1998)發現公園環境與使用設施之需求主要會受「安全」之 構面所影響,其他依序分別為「自然美觀」、「遊樂設施」、「廁所」、「清潔」與「青 少年活動規劃」等構面。

Harnik (2003) 提出「安全」、「清潔情形」、「持續規劃之活動與社區之涉入程 度」、「充足的設施設備與員工」、「公平的使用性」與「使用者之滿意度」構面皆是 構成一個良好的都市公園所要之需求。

Robert 與 Wayne (2004) 提出公園與戶外遊憩設施是透過視覺研究的方法去測 量,其可從設施之「擁擠程度」來建立指標,主要又會受到參與者(即從事休閒遊 憩活動的人)、不定期之參與者與環境變項(如設施、設置地點)的需求而影響使用 者之行為。

Chan 與 Lawal (2006) 認為設施設備的損壞程度、公園設施設備的維護情形、

動植物種類的數量分佈、土壤與水資源的標準、政府所提供之財務經費、公園設施、

設置綠地等情形,皆為影響都市公園環境品質與設施設備之因素,其主要又可分為

「安全與保安」、「公園規劃與管理政策」、「公園設施與環境品質」、「員工管理」、「公 園財務經費」、「教育功能」、「公園資訊與設施使用之可及性」、「使用者對環境與資 源的抱怨程度」等構面。

姚靜婉(1993)與彭憶祖(1995)認為可將鄰里公園設施需求區分為「安全性」、

「美感吸引力」、「空間性」、「氣氛吸引力」、「設施設備之舒適感」與「擁有感」需 求區分,其中以「安全性」需求最受重視,其主要內容分述如下。

(1)安全性:包括實質環境面與社會面兩個部份。其變項分別包括設施、環 境之安全維護以及廁所環境、照明、視野等因子。

(2)美觀上的吸引力:包括公園內部整體設計之環境清潔、質感、形式對使 用者所呈現之美感經驗。

(3)心理上之舒適感:即使用者對於公園環境所產生之心理上的感覺,包括 放鬆、歸屬感、安全感、自我肯定、滿足感等。

(4)實質上之舒適感:主要是在強調完善的設施可以達到使用者使用過程之 便利性與安全性。

(5)象徵性之擁有權:以增強使用者之擁有感與歸屬感為考量。

田玉瑛(1997)在鄰里公園內使用者行為特性之研究中,認為公園使用者在使 用鄰里公園時,對鄰里公園之實際環境之需求包括「時空特性」、「安全性」、「領域 感」、「私密性」、「設施數量」、「空間大小」、「活動特性」等。而其分別會在公園內 之各設施區域,例如:休閒區、景觀植栽區、多用途鋪面區、兒童遊戲區與動態運 動區,造成不同之需求程度。

毛漢新(1999)在都市公園水景設施之使用後評估研究中,將市民對公園水景 之需求分為「遊憩活動」、「遊憩設施」與「維護管理」等三方面之需求,其認為透 過公園所提供之設施與活動,是在於讓使用者得到良好的遊憩體驗才是其真正目的。

黃主賜(2006)針對市郊性發展地區之公園使用情形之研究中認為,居民使用 鄰里公園之意願,會受「公園的區位」、「位置的可及性」、「面積大小」、「可自由活 動的空間」、「安全性」、「管理維護情形」、「視覺美觀程度」、「設施充足性」等因素 影響,其中以公園環境衛生設施的安全性、損壞與維修的情形、公園設施的充足性、

公園視覺與美感五要素為最重要;而在公園面積大小、運動及遊戲設施的充足性、

可資自由活動空間之大小三要素則較不重要。

郭滿洲(2003)在民眾針對運動公園功能適切性之研究中,認為運動公園功能 適切性包含「教育與服務」、「運動」、「便利」、「環境與空間」功能等構面,

郭滿洲(2003)在民眾針對運動公園功能適切性之研究中,認為運動公園功能 適切性包含「教育與服務」、「運動」、「便利」、「環境與空間」功能等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