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之運動公園休閒遊憩者對設施 使用需求之差異分析

一、運動公園設施使用需求現況分析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運動公園休閒遊憩者對設施 使用需求之差異分析

本節將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休閒遊憩者對設施使用需求與滿意度現況之認知 差異情形,分別以一、性別;二、年齡;三、教育程度;四、職業;五、交通工具;

六、頻率;七、時段;八、友伴;九、持續參與時間;十、交通時間等十項背景變 項之休閒遊憩者做進ㄧ步的綜合討論。

一、性別

不同性別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四個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結果得知,不同性別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 度」、「設施規劃適切性」構面上具有顯著差異存在,但經事後比較發現,並無顯著 差異。

本研究結果顯示,性別在「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度」、「設施規劃適切性」構面 上達顯著水準,此研究結果與姚靜婉(1993)、郭滿洲(2003)、方美玉(2006)之 研究發現相似,顯示休閒遊憩者對遊憩活動需求程度會受不同性別所影響,正如林 晏州(1986)研究發現,「不同性別之休閒遊憩者因身體結構所造成體能上的限制,

導致其參與活動與使用服務的選擇有所差異」。再者,在公園設施規劃的過程中,如 運動與遊憩空間的使用分配不均,均會影響遊憩設施所提供的服務與管理、設施容

量與品質、活動、範圍大小等因素的改變(陳昭明,1981)。因此,休閒遊憩者性別 上的差異,在面對公園設施規劃的適切程度與其所提供的活動和服務的感受過程 中,會帶給休閒遊憩者不同的感受,因而導致其使用的程度與設施的種類有所差異。

二、年齡

不同年齡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四個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 果得知,在「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度」、「設施規劃適切性」、「空間氛圍」、「設施可 及性與維護」構面有顯著差異存在,但經事後比較發現,各組間並無顯著差異存在,

此研究結果與黃榮賜(1988)、姚靜婉(1993)、彭憶祖(1995)、田玉瑛(1997)、

郭滿洲(2003)、方美玉(2006)、陳正霖(2006)、黃主賜(2006)之研究結果有不 一致的情形。姚靜婉(1993)、彭憶祖(1995)與陳正霖(2006)皆在其研究中指出:

「公園休閒遊憩者對設施使用需求有顯著差異存在,且會依年齡不同而有不同需求 強度」。其中,就設施規劃適切性而言,年齡較低者其對設施空間敏銳度較高,因此 需求會較高(黃主賜,2006);在活動與服務的感受方面,年齡較低者可能會因公園 所提供的活動與服務並未獲得休閒遊憩者所需或喜好,故對前往公園參與休閒遊憩 活動之需求降低(郭滿洲,2003);而在空間氛圍方面,年齡高者可能因參與團體性 之社交活動的機會較多,導致其對空間所營造之氣氛需求亦會較高(姚靜婉,1993;

彭憶祖,1995);最後,在公園設施可及性與維護方面,則以年齡較高之休閒遊憩者 需求較高(黃主賜,2006)。而由本研究結果得知,不同年齡之休閒遊憩者不會對設 施使用需求造成顯著影響。針對此結果,研究者認為或許是因為該公園為區域型的 公共設施,其設施服務規模較大,並具有較大號召力(何東波,1986)。因此,可以 平均吸引各年齡層之休閒遊憩者前來使用,而造成其在設施使用需求上無顯著差異 存在之結果。

三、教育程度

不同教育程度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四個構面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結果得知,在「設施規劃適切性」構面有顯著差異存在。經事後比較發現,「大 專院校」高於「國中」、「大專院校」高於「高中」,此研究結果與黃榮賜(1988)、

顯示教育程度越高的休閒遊憩者對於運動公園設施規劃的適切性需求程度較教育程 度低者強烈。黃榮賜(1988)在其研究結果中指出:「教育程度較高者,其參與公園 活動之意願較高,故隨著教育程度之提升,公園遊憩之需求亦將相對增加」。或許正 因為如此,教育程度越高之休閒遊憩者,較懂得多元取得公園相關資訊,其前往公 園運動意願會較強,也因而形成休閒遊憩者在體驗設施規劃是否適合其使用需求 時,會越來越重視之原因(余俊佐,2004;郭滿洲,2003)。

此外,由余俊佐(2004)的研究發現不同教育程度之休閒遊憩者基於生活環境 的影響,其對於設施規劃適切性的需求程度亦有所差異。若教育程度越高,在面對 設施適切性需求面向中,對於設施的安全結構、外觀與舒適便利等因素需求程度會 越高(彭憶祖,1995)。由此可知,對於花蓮縣立運動公園相關單位而言,提供足量 且適當的訊息以及定期且持續的評估公園設施設備的使用品質,皆為有效提高休閒 遊憩者使用設施之方法。

四、職業

不同職業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四個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 果得知,在「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度」、「設施規劃適切性」、「空間氛圍」構面無顯 著差異,此結果結果與黃榮賜(1988)、姚靜婉(1993)、彭憶祖(1995)、郭滿洲(2003)、 余俊佐(2004)之研究結果有不一致的情形。彭憶祖(1995)在其研究中指出:「公 園休閒遊憩者對設施使用需求有顯著差異存在,且會依教育程度不同而有不同需求 強度」。其中,就設施規劃適切性而言,教育程度為大專之休閒遊憩者需求最高(余 俊佐,2004);在活動與服務的感受方面,教育程度高者因接觸休閒資訊的機會較多,

導致其對場館所提供之資訊需求性會較低,反之,教育程度越低者對運動公園的服 務功能需求越高(郭滿洲,2003);最後,在公園設施使用需求情形中,教育程度較 高者大部分生活環境較舒適,因此對於空間氛圍之需求亦會較高(姚靜婉,1993;

彭憶祖,1995)。而由本研究結果得知,在「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度」、「設施規劃適 切性」、「空間氛圍」三方面,不同教育程度之休閒遊憩者不會對設施需求造成顯著 影響(方美玉,2006;陳正霖,2006)。針對此結果,研究者認為或許是因為運動公 園附近有許多學校、辦公大樓,是許多人上班與上課必經的道路,但其可能只是經 過或者是僅進入公園內從事較短暫的休閒運動,而較少深入的參與公園內的相關事

務,造成休閒遊憩者對設施需求感受不強烈的情況產生,才導致其對公園所提供之

「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度」、「設施規劃適切性」、「空間氛圍」需求無顯著差異存在 的情形發生。

五、交通工具

不同交通工具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四個構面單因子變異數 分析結果得知,在「空間氛圍」、「設施可及性與維護」構面上未達顯著水準,此研 究結果與郭滿洲(2003)之研究結果有不一致的情形。郭滿洲(2003)在其研究中 指出:「使用不同交通工具之休閒遊憩者對運動公園的空間功能與便利功能能均有差 異存在」。其中,在設施便利性方面,步行者與搭乘自小客車對於設施可及性會有較 高的需求(如步行者會期望公園設施設置的地點離家越近越好,而搭乘自小客車之 休閒遊憩者會希望公園內的停車場需設置在出入口處);而在空間性方面,搭乘公共 運輸之休閒遊憩者因其平常較少機會來使用,因此對於園區內設施空間的設計,是 否可為其帶來較佳的休閒品質需求程度較高。但針對本研究結果得知,不同交通工 具之休閒遊憩者,對於「空間氛圍」、「設施可及性與維護」之需求構面並未達顯著 水準,雖與郭滿洲(2003)的研究發現有不吻合的現象,但針對如此結果,研究者 認為其可能是受到運動公園面積廣大以及地理位置之影響,而造成各設施與休閒遊 憩者之間的距離感、便利性不足夠與過多的停車空間等情形產生,因而導致不同交 通工具之休閒遊憩者在使用當下,較無法感受到其對空間氛圍與設施可及性與維護 的需求是可理解的。

六、頻率

不同頻率之運動公園設施休閒遊憩者在其需求之四個構面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結果得知,不同使用頻率之運動公園休閒遊憩者在設施使用需求之「活動與服務的 感受程度」、「設施規劃適切性」、「空間氛圍」、「設施可及性與維護」四個構面,皆 未達顯著,此研究結果與姚靜婉(1993)、彭憶祖(1995)、田玉瑛(1997)、郭滿洲

(2003)、陳正霖(2006)之研究結果有不一致的情形。郭滿洲(2003)在其研究中

指出:「不同使用頻率之休閒遊憩者,會受到對運動公園之設施使用需求均有差異存 在」。針對此結果,其可能是因休閒遊憩者之使用習慣與認知程度的不足而導致使用 需求上的差異產生(姚靜婉,1993;彭憶祖,1995)。其中,假日才來或每週來一次 之休閒遊憩者,因對該公園使用情形較不瞭解且並未完全習慣,故其在使用過程中 會較敏銳,因而產生較高之需求。而每天都來之休閒遊憩者,因其對公園環境已經 完全習慣,且大多數會以休閒娛樂為目的之活動為主,因此其對公園設施使用需求 程度會較低。而本研究結果得知,然本研究發現當休閒遊憩者在從事休閒運動時,

不同使用頻率對公園休閒遊憩者並不會造成顯著影響,其結果與上述研究發現(田 玉瑛,1997;姚靜婉,1993;郭滿洲,2003;陳正霖,2006;彭憶祖,1995)有不 吻合現象,但針對如此現象,其原因可能亦與使用習慣與認知程度的不足有關,是 以目前花蓮縣立運動公園而言,不同使用頻率之休閒遊憩者,其可能是因為其規律 運動習慣的觀念仍未養成,或者其在從事運動時,因使用習慣的不同,而未把該公 園為優先考量之地點,因此,不同使用頻率之休閒遊憩者在使用需求上未達顯著水 準是可理解的。

七、時段

不同使用時段之運動公園休閒遊憩者在設施使用需求之「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

不同使用時段之運動公園休閒遊憩者在設施使用需求之「活動與服務的感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