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六個標準差在企業上的相關研究 (一)國外的相關研究

以「six sigma」為關鍵字,輸入「UMI 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s」資 料庫後發現,六個標準差在企業上的國外相關研究共有 7 篇,茲整理如表 2-11:

表 2-11 企業推行六個標準差策略的國外相關研究摘要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結果

Gopesh (2006)

evolutionary economics)、Cyert and 及 March 企業行為學理論 (the behavioral theory of the firm)、Nonaka 之知識創生論 (knowledge creation activities) 等三項理論來分析六個標準差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分析出:(1)管理系統 對六個標準差所需的財務及內

個案研究 限制性網絡(unconstrained networks)無法提供六個標準差 專家在維持組織任務

(sustaining projects)上任何的支 援;而開放性網絡(constrained networks)則能提供領導企業任 務(entrepreneurial projects)之六 個標準差專家強力的支援。

表 2-11 (續)

研究者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結果

(年代) Stevens (2006)

FMEA SIPOC、散佈圖等方法 結合運用以建立控制物流中心 儲備品質狀態的模型、

Huehn-Brown (2007)

研究者 面進行 ISO9001:2000 之異同分 析,並建立理論模型及實施步

研究者

研究者

ISO9001 管理系 統導入六標準差 ISO9001 之 企業

TQM、ISO9000 及 六標準差之推行 型探討實施 TQM、ISO 9000、

六標準差與競爭優勢的影

表 2-12 (續)

表 2-12 (續)

表 2-12 (續) 6-Sigma 的做 法對績效之影

表 2-12 (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結果 石美容

(2004)

六標準差應用於 施工圖整合之初 步

工業 訪談 導入六個標準差 DMAIC 模式 於施工圖整合繪製流程,研 究顯示此模式可達到成果 效益的提升與精進,使業界 確認以六標準差工具做改 善,確實可達到提升市場競 爭優勢,改善企業的科學方 法。

許世龍

(2004)

六標準差應用於 營建專案規劃設 計階段之初步探 討

建築業 個案研究 導入六標準差 DMAIC 於營建 專案之規劃設計階段,研究 結果顯示此模式能提升營 建產業與專案之競爭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國內外之相關研究,本研究將企業推行六個標準差策略的相關研究歸納 如下:

1.研究主題方面,本研究將其分為以下三個面向:

(1)整合六個標準差與其他品管理論方面的策略:

Stevens(2006)、林家聿(2003)探討運用知識管理推行六個標準差;唐勤 修(2004)、黃全慶(2004)、梁奮鵬(2004)、陳順賢(2004)、賴美伶(2004)

等人皆將六個標準差連結 ISO9000 品質認證系列作為研究主題;林子靖(2004)

結合六個標差與人力資源管理;鄭志恆(2004)則以平衡計分卡研究六個標準差 之專案遴選。

(2)深入探討六個標準差活動中的某一面向或整體導入模式:

前者如魏建徳(2003)討論適合推動的文化特徵,董彥寬(2003)分析實 施之關鍵成功因素,楊敏才(2004)則探究成功策略及對組織文化的影響;張歐 權(2003)研究綠帶,巫祥朝(2003)以黑帶為主題;林鴻宇(2003)和陳弈良

(2004)皆探討專案遴選;夏沛石(2004)沈振江(2004)之論文以績效為主題;

而鄭少禎((2004))則研究管理系統中工作環境、專案領導人能力、團隊運作與 專案績效影響。後者如林伊文(2001)、張妤慧(2002)、張家富(2002)、林學 誠(2003)、江明燦(2003)、邱先煌(2004)、許祐維(2004)、周秉中(2004)

等人都則從企業整體導入模式切入,分析其規劃、困境或應有之作為 (3)建構六個標準差 DMAIC 流程導入於某一製程或流程之改善模型:

如 Muhammad(2006)、Ramon(2007)、石美容(2004)、許世龍(2004)、 劉惠敏(2004)皆研究出一套以 DMAIC 的步驟作為改善某一流程之模型。

2.在研究方法方面

以運用個案研究、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為最多,而張妤慧(2002)、陳 弈良(2004)、唐勤修(2004)則以文獻分析法,提出一套六個標準差與其他品 管活動之模式。

3.在研究結果方面,本研究係分為以下幾個策略面向來分析:

(1)推行六個標準差前的評估:

林伊文(2001)分析中小企業推動六個標準差的意願受產業特性、過去績效 之影響;張家富(2002)發展出提供企業評估是否應導入六個標準差的自我評鑑 指標;林學誠(2003)認為仔細評估公司內外部之條件是進行六個標準差前的關 鍵;董彥寬(2003)之研究皆提出企業在應先評估組織本身之特性、績效以評估 導入六個標準差之需求性及適用性,許祐維(2004)亦指出台灣外商公司與本土 企業實施六個標準差的重點面向不同。歸納以上研究結論可知,組織先認清各自 產業別之特性、現況導入六個標準差時的重要原則,也才能將六個標準差之正面 成效發揮至最大。

(2)文化方面的策略:

魏建徳(2003)研究企業實行六個標準差時最適組織文化之特徵模式;適合 推動的文化特徵、楊敏才(2004)則探究成功策略及對組織文化的影響。綜合兩 者之研究結果可知,價值觀、溝通、共識、規範等是建立六個標準差文化的要素,

且推行六個標準差會促進企業文化的改變。

(3)專案方面的策略:

林鴻宇(2003)將專案遴選之構面和準則間的權重值加以排序,找出遴選專 案準則的重要關係;陳弈良(2004)指出專案可提升企業執行全面品質管理和六 個標準差之成效;鄭少禎((2004))則研究管理系統中工作環境、專案領導人能 力、團隊運作等對專案績效有正向關係。承上可知,專案遴選之準確性,以及專 案領導人能力、專案團隊動力是執行六個標準差專案的關鍵要素。

(4)成員角色方面的策略:

張歐權(2003)研究出黑帶的輔導,以及慎選成為綠帶的員工,是綠帶執行 專案成功的關鍵因素;巫祥朝(2004)則建立黑帶認證制度以及考試方式。從此 兩者之研究,可知黑帶、綠帶應有一嚴謹的外部認證制度,以及內部輔導機制,

才可有效提升組織教育訓練之成效。

(5)DMAIC 步驟上的應用:

張妤慧(2002)認為整合六標準差的 MAIC、DMAIC、DMADV、DFSS 及 8D 問題 管理模式,能建立一通用問題管理歷程模式;而歸納石美容(2004)、許世龍

(2004)、劉惠敏(2004)等人以一套以 DMAIC 的步驟作為改善某一流程之模型 之研究結果可得知,以 DMAIC 的步驟改善某一流程或作業之效用,確能提升組織 的市場競爭優勢。

(6)教育訓練方面的策略

Huehn-Brown(2007)提出教育與訓練計畫能有效將六個標準差的成效延伸至

表 2-13 (續)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重點、結果

李寶傑

(2004)

六標準差在改善 人為因素服務品 質的應用-以便 利商店為例

便利商店 個案模擬 建構一套以六標準差的統計手法與 DMAIC 手法來提高一般人為因素的 服務品質的改善機制。

鄭欣如

(2004)

建構六標準差與 精實生產方式應 用於服務業之整 合模式

服務業 問卷訪談 提出六標準差與精實生產方式應用 於服務業之整合模式,以精實生產方 式減少內部浪費,並以六標準差導向 顧客滿意之追求,不但兼顧企業內部 與外部顧客之觀點,亦兼顧精實速度 與六標準差之高品質。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根據表 2-13,本研究茲將六個標準差應用於服務業上的相關研究歸納如下:

1.在研究主題方面

以六個標準差 DMAIC 之手法來改善服務流程或服務品質之研究主為多,其次 則是分析服務業導入六個標準差之整合模式。

2.在研究方法方面

以透過個案模擬,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出一套預測模式的方式最多;其次則是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探測實施六個標準差的困難之處並分析因應之道。

3.在研究結果方面

黃麗珍(2002)、黃思傑(2002)皆肯認醫院導入六個標準差的正面成效;

陳素蓮(2002)、李寶傑(2004)之研究成果皆指出 DMAIC 手法有助於服務業在 服務流程、服務品質的改善;鄭欣如(2004)亦認為六標準差與精實生產方式應 用於服務業可減少內部浪費,追求顧客滿意,兼顧企業內部與外部顧客之觀點。

三、六個標準差在學校組織的研究

六個標準差在學校上的研究共計有 3 篇,茲將其整理如表 2-14:

表 2-14 六個標準差在學校組織的相關研究摘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