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柒、六個標準差對教育組織的啟示

Pande、Neuman 和 Cavanagh 提出讓六個標準差適用於服務業務的竅門有下 列幾項:(1)從流程著手;(2)精確鎖定問題;(3)擅用事實與資料減少模零兩可; 明、曾倫崇,2003,品質月刊,39(12)。

蔡俊傑(2003)提出六個標準差之行政精義為:(1)以消費者滿意度為最終

因此未來教育界若能適度引進六個標準差的精神與做法,對教育品質的提升具有 其價值。

陳賢舜(2005)認為六個標準差對教育行政管理有以下幾點啟示:(1)確立 教育發展的明確目標,以學生(顧客)第一,教育品質為優先;(2)領導階層積極 投入工作,展現行動領導;(3)運用六個標準差 DMAIC 步驟,規劃處理問題策略;

(4)持續改善行政管理流程,提高服務滿意度;(5)使組織成員重科學計量方法,

以健全統計方法作為改善工作之依據;(6)重視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建立專業 人員認證與獎勵制度;(7)落實財務規劃,避免浪費,樽節成本,資源妥當合理 運用;(8)可將部份行政或教學之革新工作,以專案管理方式推動;(9)建立組織 外部顧問制度,協助達成計畫策略與目標。

張明輝(無日期)認為在精緻教育的經營理念上,可運用六標準差之管理哲 學及作業程序,提升學校經營效率與品質;並參考六標準差之人力資源管理,改 善學校組織同仁之工作態度與士氣。

李惠銘(無日期)陳述臺北縣立柑園國民中學自九十一學年已開始嘗試用「六 標準差」的流程:界定、衡量、分析、改進、控制,進行課程評鑑,以利持續改 善。何秋蘭(無日期)說明修德國小在進行建立標準作業流程時,是整合學校各 處室部分行政作業流程的程序及表格,採 ISO 認證作業程序的方法及六個標準差 品質管理的最新典範,加以標準化,以簡化行政流程及績效考核。江書良(無日 期)則報告三重高中以導入六個標準差理念,進行教學評鑑及學校本位評鑑作為 96~97 年度學校轉型策略之一。

綜合上述之探討,本研究進一步歸納六個標準差對教育組織的啟示如下:

1.在領導層面上:

校長、各處室主任、組長在推行品質策略活動時,可參酌六個標準差由上而 下的引領方式,但絕非權力覆蓋,而是以六個標準差所訴諸高階領導階層的支持 與承諾之精神,加強自身對品質文化的使命程度。

2.在行政作業上:

學校行政人員應以六個標準差之 DMAIC 手法所彰顯出來嚴謹性、階段性,作 為歸劃、改善學校行政作業之參照:以顧客需求為核心,強調數據、事實資料管 理,來建立常態性的內部師生或外部家長、社區等滿意度調查活動;並建構一套 檢視行政作業流程之階段性機制,以分析肇因,將問題數據化,衡量關鍵性變數,

控制整體作業品質。

3.在人力資源管理與發展上:

學校宜加強對行政成員之獎勵措施、制度,並重視人力資源的培訓,塑造無 疆界的組織學習文化。

4.在資源調度上:

學校在推展事務、籌辦活動,應以追求最小變異為依歸,重視財務構面,提 高資源挹注之精準性。

小結

本研究茲綜合本節之探討,提出以下兩點歸納:

(一)導入六個標準差之整體模式的順序如下:

第一步驟:先展開依顧客需求而產生的調查階段,此步驟旨在呈現因問題 而有產生專案的必要性。

第二階段:為高階領導者的號召與負責,主要在進行提案說明以選擇專 案,擬定改善目標、願景等宣導、溝通工作。此時領導者該充分展示對改善組 織品質文化之使命與決心;在專案選擇上應兼顧考慮面向的多元性及思慮的嚴 謹性,才能精準做好規劃專案的第一步。

第三階段:則是遴選執行成員,組成專案小組,並規劃成員教育訓練機制。

此時專案小組結構應配合組織規模,由上而下分為引領、規劃、執行三層級,

來劃分權責。

第四階段:則全力以 DMAIC 行動步驟,逐步從界定核心流程、關鍵顧客,

進展到衡量與分析數據資料,找出肇因及改進流程之策略,最後則進行後續的 控制活動以流程作業之穩定性,保持改善之績效。

最末階段:則為結案,檢視專案之成敗,公開改善結果,且依照成員的表 現給予獎賞與鼓勵。

(二)六個標準差對教育組織的啟示:

六個標準差不但適用於服務業,且其導入於服務業時所側重的層面與工商 業界略有不同。而學校教育亦隸屬於服務業的一環,且從無論是高等教育抑或 是中小學教育,目前也都有不少學校導入運用六個標準差於學校行政作業或作 為策略願景之趨勢上看來,可說明導入六個標準差於學校組織,應有一定的必 要性及可行性。再者,六個標準差之導入模式與特性,可使學校在領導層面、

行政作業、事務分工、人力資源管理發展以及資源調度等層面上帶來嶄新的管 理思維。

第三節 國民中學總務行政與作業流程

本節茲依序探討總務行政之目的、組織編制、成員業務及作業流程、總務行 政作業之特性。旨在分析目前國民中學總務行政組織之情形,以作為研究其導入 六個標準差之應用條件及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