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三、 、 、 、轉為門檻 轉為門檻 轉為門檻 轉為門檻

在文檔中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頁 88-93)

三 三

三、 、 、 、轉為門檻 轉為門檻 轉為門檻 轉為門檻

2007 年 5 月 7 日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常見問答 15》與《十二年 國民基本教育之常見問答 42》內容相同,兩者提及「我現在是國一學生,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實施,入學方式對我有沒有影響?」,教育部回答:「十二年國 民基本教育確定於 2009 年(民國 98 年)全面啟動,96 年到 98 年間為啟動階段,

『在這三年的準備期,升高中職的考試並不會改變』,但教育部會開放部分產業 特殊需求類科及特殊地區高級中等學校名額,辦理免試升學」。

2007 年 6 月 20 日中研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妙香在國科會委託的「國 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的研究中指出「基測量尺不公」,90~93 年度參加 二次基測考生,平均進步 8.7 分、0.1 分、2.3 分及 5.0 分,比只參加一次基測的 考生,有較好的機會以「擇優」成績參加登記分發,所以「不考二次基測吃悶虧」

(王彩鸝,2007 年 6 月 20 日),此新聞事件影響到教育部對『在這三年的準備 期,升高中職的考試並不會改變』的看法,「實施七年的國中基測量分數公平性 引發質疑,教育部已經成立專案小組,配合 98 年實施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要把 國中基測轉型為升學門檻」,「專案小組預計 7 月向教育部長杜正勝提出簡報,明 年 3 月配合 12 年國民基本教育配套計畫,同步公布國中基測要如何轉型為入學 門檻。」,「教育部計畫,未來國中基測配合 12 年國教轉型為升學門檻後,申請 入學的招生比率會逐年增加,考試分發名額逐年降低,鼓勵國中畢業生就近念社 區高中職。」,「參與研究的學者指出,因為基測轉型為入學門檻,分數就不必畫 分到這麼細,各高中可以根據各自的特色,訂定基測門檻標準後。例如在基測門 檻之外,另外採計各校自訂的數學、自然或國文任何一科的 PR 值標準,明星高 中甚至可以單招或自辦第二階段考試,走向類似大學甄選入學」(謝蕙蓮,2007 年 6 月 21 日)。

儘管當時教育部有意將「基測轉型為入學門檻」,前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長 陳益興昨天(2007 年 6 月 21 日)在記者會上坦言「國中基測當初設計的目的在 鑑定學力,本來就不是作為入學分發的依據;因此,教育部十二年國教子計畫「調 整高中職入學方式方案」中訂有「國中基測轉型暨申請入學實施方案」,就是要

讓基測回歸入學門檻」薛荷玉(2007 年 6 月 22 日)。不過陳益興亦表示「國中 基測計分事關 30 萬名國中畢業生,考試重大政策的改變最遲必須一年前公布,

距離明年第一次國中基測剩下不到一年,明年國中基測的計分不可能作大幅改 變,還是會維持量尺分數計分,最多只是技術上作小幅調整。」(謝蕙蓮,2007 年 6 月 21 日),所以陳益興再重申「適用於明年入學的國一新生」,並再度打包 票,高中職入學方式三年內不變,也就是九十八年八月以前國中基測不會改變(陳 映竹,2007 年 6 月 22 日),以穩定現已就讀國中之學生心情。

2007 年 6 月 23 日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常見問答 29》提及「2009 年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還要基本學力測驗」,且《961231 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說帖》最後又回到「入學方式三年內不變」的論述。並說明此乃為配合 學區規劃、高中職優質化進程,以及穩定現已就讀國中之學生心情,故於 2009 年以前,施行多年的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及相關入學方式暫不改變。為能紓緩學生 升學壓力、減輕學生通學奔波及住宿負擔,未來將逐步提高申請入學比例,降低 基測成績所占比重,逐步使基測成績僅供作為入學門檻之用,最終達到免試入學 學區高中職的目標。

建中校長吳武雄對於升學制度的再改變則不表支持,他擔憂,未來除基測門 檻成績,各校需各自發展錄取指標,相對又得增加新的考試,升學壓力未必減輕,

恐怕反而增加學生落榜的痛苦(申慧媛、黃以敬,2007 年 4 月 30 日 /96043010221342022)。

陸 陸 陸

陸、 、 、建立升學制度 、 建立升學制度 建立升學制度 建立升學制度 5: : :菁英高中 : 菁英高中 菁英高中 菁英高中

2007 年 4 月 11 日公布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常見問答 21》提到「所謂

「菁英高中」並非政府所訂定或授予,是歷史與社會自然形成的結果。非任何人 在一朝一夕可以消除的觀念與事實,並且「菁英高中」的排名也會變化,自無須、

也無法刻意消滅它。更何況,「菁英高中」也為我國培養非常多人才,大家有目 共睹。2009 年全面實施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與其有關之學區劃分及跨區入 學方式,將在一年內廣徵各界意見,尋求共識後研議提出」。

2007 年 2 月 28 日教育部次長吳財順說,菁英高中的認定方式,目前僅確定 將採「申請與審核」機制,但也不是「一次申請通過,就能掛百年招牌」。至於 多久審查一次,必須與地方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家長代表交換意見、充 分討論,縝密研商認定(吳財順)。(韓國棟,2007 年 3 月 1 日),不過隔日,教 育部次長吳財順說,將來的高中職沒有明星學校、也沒有菁英學校,只有學校發 展特色。招生方式分「學區招生」和「發展特色招生」兩種,發展特色招生可跨 學區。例如,體育、特殊教育、稀有類科、學術性向等,皆可以「發展特色」名 義申請提出跨學區招生,由當地教育主管機關、學校、老師和家長共同決定。

吳財順強調,申請學術性向特色跨學區招生的學校,也必須提供學區招生。「學 區招生」就是透過國中基測轉型及申請入學方案招收學區內學生(韓國棟,2007 年 3 月 2 日),再三日後,教育部常務次長吳財順重申,高中職沒有「明星」,也

沒有「菁英」,只有「發展特色」(韓國棟,2007 年 3 月 5 日),同一位發言者為 何如此的言論變化,只因為「考上菁英高中,等於獲得進入大學的保證書,未來 將可以藉由文憑換取經濟報酬與社會資本」,這個關鍵成為利益競爭所在,也成 為為此課題的爭議所在。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對於「菁英高中」這個課題,我們要思索的是,

「我們需要菁英高中嗎?」,面對現況「菁英高中可以廢除嗎?」,如果不廢除,

「我們可以再扶植更多的菁英高中嗎?」、「菁英高中的學區如何劃分?」,「如何 進入菁英高中?」,以下從這五個問題加以探究。

一 一

一 一、 、 、 、我們需要菁英高中嗎 我們需要菁英高中嗎 我們需要菁英高中嗎? 我們需要菁英高中嗎 ? ?

員林高中校長粘淑真指出,這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政策走向,有利學 生的多元發展,不再以智能為唯一標準,也較能重視學生的生活與品德教育。過 去教育部要民眾打破對「明星高中」迷思,如果又搞什麼「菁英高中」,只是在 誤導大眾又去崇拜明星學校而已。教育部應鼓勵就近升學,對學校、學生都是比 較好的。臺中市立惠文高中校長廖萬清亦認為,高中社區化後,所有學校即應一 視同仁,不應再區分菁英高中和一般社區高中,立足點才符合公平正義,否則招 生會很不利(粘淑真,2007 年 3 月 2 日/96030210321342186)。

二 二 二

二、 、 、 、菁英高中可以廢除嗎 菁英高中可以廢除嗎 菁英高中可以廢除嗎? 菁英高中可以廢除嗎 ? ?

高雄市家長協會理事長林雲蘭坦言:「社會對『明星學校』的迷思沒有打破,

要落實很難!」(謝文華,2007 年 2 月/96022810231342070),但是中研院朱敬一 院士認為,目前臺灣北、中、南各區都有明星高中,也都是國中生日夜苦讀所想 要考選的目標。有人擔心,若將來推動學區分發式的十二年國教,是不是還會有 明星高中的問題呢?我認為,那將僅是曇花一現的短暫現象。一九六八年推動九 年國教時,臺北市男生的三所「明星初中」依志願分別是大同、大安、仁愛。歷 史經驗顯示,這些數十年在聯考制度維繫下的明星初中招牌,一旦實施學區分 發,短短三年之內就生產極大的轉變(朱敬一,2007 年 3 月 1 日

/96030110371342220)。

不過,如果消滅明星高中無助於提升其他高中的教學品質,也無助於教育品 質,更不能杜絕升學壓力(中國時報,2007 年 3 月/96030310353342177),我們 為何要廢除菁英高中(明星高中)呢?

高雄中學校長黃秀霞表示,教育有其功能性,對學習資優的學生應提供適合 的環境,否則只是單純的齊頭式平等,失去教育的意義。社會本就有不同分工,

教育政策擬訂時都需納入考量,明星高中有存在的價值與必要(李義、喬慧玲、

葉志雲,2007 年 2 月 27 日/96022710321342249),台北市建國中學校長吳武雄強 調,一定要有菁英課程來培育臺灣的人才,菁英的孩子進來,不能給其適性教育,

不能因材施教,行嗎?(中國時報,2007 年 3 月 2 日/96030210321342193)

臺中縣大安國中校長羅能熙說,要把十二年國教辦成功,就須先處理明星高

中的問題,不該既消滅明星高中又衝擊菁英教育(陳秋雲,2007 年 5 月 25 日 /96052510411342289)

不過,前教育部長黃榮村說,明星學校「不可能沒有,也不需要消滅」,只 要教育部能輔導更多學校提升素質,這些學校就會慢慢受到各界認同,成為新的 明星學校(李名揚,2007 年 2 月 28 日/96022810421422441),所以教育部中教司 長陳益興說,教育部無意消滅明星高中,只希望好學校帶動好的教育品質(陳秋 雲,2007 年 5 月 25 日)

三 三 三

三、 、 、 、我們可以再扶植更多的菁英高中嗎 我們可以再扶植更多的菁英高中嗎 我們可以再扶植更多的菁英高中嗎? 我們可以再扶植更多的菁英高中嗎 ?

2005 年台中一中校長蔡炳坤就指出,十二年國教不可能消滅明星高中,而 是要扶植更多優質社區高中,否則家長們把戶籍遷來遷去,全部擠到明星高中,

就失去國教延伸的意義了(蔡炳坤,2005 年 9 月 4 日/94090410221332089),因 此,對於菁英高中不必去消除,而是應該考量如何產生更多的菁英高中。

北港高中校長呂培川表示,十二年國教目的就是要讓高中社區化,讓學子就 近入學,若再能配合優質高中政策,在偏遠地區扶植一所、甚至數所優質高中,

優秀學生不必再遠赴他鄉就讀所謂的「明星高中」(粘淑真,2007 年 3 月 2 日 /96030210321342186),國立臺南一中校長張逸群樂見各校都能根據自己的特 色,向教育部提報特殊才藝班培訓人才,但他強調,特殊生集中互動學習更能激 發潛力,希望教育部重視這項需求。張逸群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每校根據自 己的特色向教育部申請培訓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如此一來,各校都能培育出不

優秀學生不必再遠赴他鄉就讀所謂的「明星高中」(粘淑真,2007 年 3 月 2 日 /96030210321342186),國立臺南一中校長張逸群樂見各校都能根據自己的特 色,向教育部提報特殊才藝班培訓人才,但他強調,特殊生集中互動學習更能激 發潛力,希望教育部重視這項需求。張逸群認為,最理想的狀況是,每校根據自 己的特色向教育部申請培訓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如此一來,各校都能培育出不

在文檔中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頁 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