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 貳、 、 、政策目標 、 政策目標 政策目標 政策目標

在文檔中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頁 45-55)

(三三三三))))高中職學生的學費負擔不公高中職學生的學費負擔不公高中職學生的學費負擔不公高中職學生的學費負擔不公

2007 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常見問答 6>提到「既然國中畢業生升學機 會超過百分之百,為何還要推動十二年國教?目前各基本學區國中畢業生就學高 中職機會平均為 118%。但是,我國 95 學年度國中畢業生升學率平均為 95.52%,

仍然有部分未升學,甚至未就業的國中畢業生需要政府協助,其之所以未升學,

原因很多,最重要者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無力升學,以及興趣不合、學習意願 低落等;至於未升學且未就業者,更是因為年紀輕、學歷低、就業能力不足。故 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即是希望縮短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提升高中職教育 品質、落實高中職社區化、補強教育資源不足區之高中職學校資源,期提升國中 畢業生入學高中職比率,達百分之百」,所以 2007 年要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的主 要理由與過去政策文本最大的不同,在於突顯十二年國民教育可「縮短公私立高 中職學費差距,協助所有學生就學的政策」。

有關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問題」引導著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文本的「論述方 向」,1990 年 1 月<延長國民教育-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強調「增加國民 接受高級中等學校教育之機會」以解決就學機會的問題;2003 年 4 月 16 日<十 二年國教暨國教向下延伸 K 教育計畫專案報告>、2004 年 12 月 31 日《推動十 二年國民教育方案之研究》與 2005 年 10 月 18 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方 案》皆以「全面提升後期中等教育品質」來解決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到了 2007 年<96030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則強調「縮短公私立高中職學費差距」

達到教育的社會正義。

我國的升學問題一直存在者,不過表現形式不同:1989 年的「有機會就讀 學校」、2000 年的「有機會得到相同的教育品質(沒有城鄉與公私立的教育資源 差距問題)」、2003 年與 2007 年 2000 年的情形相同;不過問題的訴求有所改變,

2000 年與 2003 年是「免試入學」,而 2007 年是「照顧弱勢」。

在本研究第二章第三節的教育擴張一節中提到,教育可以促成更平等社會,

但其前提是人人有足夠的機會獲得教育,有公平的條件獲得教育,且可以享有合 理的教育資源。如今後期中等教育的就學機會超過百分之百,如果未來能讓公私 立學生負擔相同的學費,沒有城鄉與公私立的教育資源差距問題,教育機會均等 才有可能實現,升學壓力也才能舒緩。

貳 貳

貳 貳、 、 、政策目標 、 政策目標 政策目標 政策目標

1990 年 1 月<延長國民教育-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的政策文本提到 未來如要因應社會迅速變遷,延長國教是必要的,並且希望延長國教之後,其成 果可以達到以下四個目標:

(1)增加國民接受中等以上學校教育之機會,提高國民素質。

(2)紓緩升學壓力,促進國中教育之正常化,培養五育均衡發展之國民。

(3)平衡城鄉教育及公私立學校教育之發展,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4)整體規畫學校教育、健全教育人事、充實教育設施、培育國家建設人才,

厚植國力。

2003 年 4 月 16 日<十二年國教暨國教向下延伸 K 教育計畫專案報告>之政 策目標在 2003 年 9 月 13 日及 14 日「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之中心議題三為「回 歸國民教育本質,階段性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呈現,當時的討論題綱一即為:

規劃十二年國民教育體制,提升國民教育素質,目標有三:

(1)提升國民素質及國家競爭力;

(2)紓緩升學壓力並導引國中正常教學;

(3)照顧弱勢學生以促進教育機會均等。

上述三個目標也是 2004 年 12 月 31 日《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方案之研究》

之政策目標所在。

2005 年 10 月 18 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規劃方案》的政策文本明白說明 其政策目標有四:

(1)紓緩升學壓力,導引學生適性發展;

(2)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

(4)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培育世界公民。

到了 2007 年教育部<96030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提出的政策目標有 四,分別是:

(1)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

(2)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4)平衡城鄉差距,降低教育落差。

<96123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的政策目標為

(1)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

(2)促進教育機會均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

(3)縮小教育落差,均衡城鄉發展;

(4)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比較從 1990 年 1 月<延長國民教育-自願就學高級中等學校方案>到 2007 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的政策目標可知,當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政 策目標大致上是從 2003 年的「全國教育發展會議」以後確定,不過整體而言,「延 長國民教育年限」基本框架中有二,一為「提高人力素質」,另一為「解決升學 問題」。

原先 2003 年「全國教育發展會議」用的是「紓緩升學壓力並導引國中正常 教學」,改成「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此用語可從<960304 十二 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的「結語」所提到的「教育是個人自我實現的關鍵措施,

也是國家永續發展的希望工程」,更突顯重視學生主體的精神。

960304 說帖 961231

說帖

目標擬定出五項實施原則有五: 面,一個是因應發展,另一個則是回應問題。對照《96030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 育說帖》的「推動緣起」之說法,「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是因應發 展,而其餘三個政策目標則是為了回應問題,而五項政策實施原則除了「入學普 及化」大致與三個回應問題式的政策目標有關,以下從《960304 十二年國民基 本教育說帖》的「推動緣起」部分與「政策目標」,作一結構說明。

一 一 一

一、 、 、 、因應發展 因應發展 因應發展-提升國民素質 因應發展 提升國民素質 提升國民素質 提升國民素質, , , ,增進國家競爭力 增進國家競爭力 增進國家競爭力 增進國家競爭力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在「推動緣起」提到「國家建設、經濟發展,

一切都以人才為先;人才的培育,需要長期持續,更要從基礎做起。根據聯合國 教科文組織(UNESCO)的統計,目前全世界實施 10 年以上國民基本教育的國 家計有 46 國,許多非先進國家也已注意到國民基本教育與國家競爭力的關 聯。」,所以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入學普及化:提升國中畢業生入學 高中職比率,期達百分之百」的政策實施原則,來達成「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 家競爭力」的政策目標。

教育部 2007 年 3 月 4 日的《960304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提出的政策 目標有四,第一個目標即為「提升國民素質,增進國家競爭力」。2007 年 2 月 5 日教育部向前行政院蘇院長簡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時間點附近,教育部杜正 勝部長在接受普立茲獎得主、芝加哥論壇報記者專訪時,杜部長強調,台灣目前 最重要的教育政策是推動十二年國教,要讓國中教學正常化、改變傳統只用紙筆 測驗決定成就的觀念,讓學生適性發展,台灣的教育本質才能產生根本變化、培 養多樣人才,才能帶動國家競爭力的提升(黃以敬,2007 年 3 月 5 日)。當 2007 年 2 月 27 日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之初即說到:「實施九年國 教已是卅九年前的事,當時全世界實施九年以上義務教育的國家不到十個,如今 十年以上國教的已超過四十六國,台灣一定要實施十二年國教,強化國家競爭力」

(林新輝、李順德,2007 年 2 月 28 日),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當日亦說:「如今各 國紛紛延長國民教育年限,台灣再不推動十二年國教,國民競爭力就會趕不上國 際」(施曉光、申慧媛、彭顯鈞、李明賢,2007 年 2 月 28 日),因此 2007 年 3 月 3 日中國時報社評歸結當時的十二年國民教育政策重點提出:「十二年國教的 重點應該在於加強台灣的人力素質、提高國家競爭力」(中國時報,2007 年 3 月 3 日/96030310353132175),而基層教師朱賜麟則反應:「十二年國教攸關臺灣社 會整體的進步,且具有重大教育意義,理應積極推動」(朱賜麟,2007 年 3 月 7 日/96030710322132147)。

綜上,政府、媒體與教師表示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確有引導社會進步的功 能,藉由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可強化臺灣的人力素質,促進社會整體的進 步,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

二 二 二

二、 、 、 、回應問題 回應問題 回應問題-解決教育困境 回應問題 解決教育困境 解決教育困境 解決教育困境, , , ,建構良好教育環境 建構良好教育環境 建構良好教育環境 建構良好教育環境

(一一一一))))紓緩升學壓力紓緩升學壓力紓緩升學壓力紓緩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引導學生適性發展引導學生適性發展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說帖》在「推動緣起」提到,國民教育的「升學壓力 過重」與「少子女化帶來的學生數下降的隱憂」,行政院在「2007 年先行實施

高中職優質化計畫」與持續推動高中職社區化方案,讓每個孩子就近就能讀到優 質化的高中職,適性就讀,選擇喜好的興趣發展,不但紓緩升學壓力,亦能讓未 來的人才放在對的位置上,藉以減少教育資源浪費(郭添財,2007)。所以藉此

「教育優質化:擴增優質高中職,全面提升高中職教育品質」、「就學在地化:

落實高中職社區化,逐步達成在地就學目標」與「學習一貫化:銜接高中職、國 中小教育,使學生學習經驗與身心發展階段」等三項政策實施原則,達成「紓緩 升學壓力,引導學生適性發展」的政策目標。

我國許多人士將「十二年國教」視為解決我國後期中等教育的萬靈丹。美 國的《不讓一個孩子落後》法案在 2002 年初通過時,小布希總統宣佈了一項勝 利,即「我們國家在今天開啟了一個公共教育的新紀元」。小布希總統的行政團 隊在那時也嘗試對教育改革重新定位,所以當時的教育部長 Rod Paige 邀請 30 位各州的教育領袖討論新法案和教育部的所希望達成的目標。餐後,Paige 聲明

「我們可以揚棄過去阻礙教育改革的因素了」(Siobhan Gorman,2002)。

「我們可以揚棄過去阻礙教育改革的因素了」(Siobhan Gorman,2002)。

在文檔中 第六章 第六章 第六章 (頁 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