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面即形,可以用來表示作品的內容。三個以上不同方向的點,就有面的感覺 (Kandinsky,1985)。Kandinsky (1985) 指出形狀即使是完全抽象的,也有其內在的 聲音,即它的內在本質,每個形狀皆有其獨特的精神本質。本研究透過鉛筆線畫 的長短、大小、粗細、明暗、快慢、多少、聚散等畫法之練習與創作,呈現出面 的反覆、對比與漸層,以下為學童鉛筆線畫面的練習作品。

(一) 面的反覆表現

透過教學單元:〈點點線線又面面(一)〉、〈點點線線又面面(二)~點、線、面 的發明家〉等單元,學童以各種面進行反覆概念之鉛筆線畫創作,其線畫表現如 下:

圖 4-1-41 S03 面的反覆創作圖形 圖 4-1-42 S26 面的反覆創作圖形

圖 4-1-43 S24 面的反覆創作圖形 圖 4-1-44 S13 面的反覆創作圖形

(二)面的對比表現

透過教學單元:〈點、線、面黑白畫(一)〉、〈點、線、面黑白畫(二)〉等單元,

學童以各種面進行對比概念之鉛筆線畫創作,其線畫表現如下:

圖 4-1-45 S31 面的對比創作圖形 圖 4-1-46 S16 面的對比創作圖形

圖 4-1-47 S22 面的對比創作圖形 圖 4-1-48 S16 面的對比創作圖形

(三)面的漸層表現

透過教學單元:〈層層疊疊點、線、面(一)~長短、大小、濃淡的漸層〉、〈層 層疊疊點、線、面(二)~多少、聚散的漸層〉等單元,學童以各種面進行漸層概 念之鉛筆線畫創作,其線畫表現如下:

圖 4-1-51 S24 面的漸層創作圖形 圖 4-1-52 S13 面的漸層創作圖形

綜合上述,視覺要素中的面,透過不同形狀、大小與排列之變化,在鉛筆線 畫技法中,展現面在視覺藝術中之特質。

本實驗課程以鉛筆作為線畫教學之主要工具,透過鉛筆線畫之長短、大小、

粗細、明暗、快慢、多少、聚散等技法,以進行平行概念之反覆、對比、漸層創 作,運用點、線、面之不同形狀、大小、粗細、方向與排列之變化,進而探討視 覺要素:點、線、面之內涵。是故,運用點、線、面之視覺元素,以不同形狀、

大小、粗細、方向與排列之變化,組合成不同圖形,以傳達人們感受音樂元素之 速度快慢、力度強弱、曲調、音高與織度變化,以促進音樂之理解與聯想。

肆、平行概念式統整學習:視覺化音樂欣賞

本研究以平行概念之反覆、對比、漸層為核心,應用藝術感通中聽覺與視覺 之共感覺現象以統整音樂欣賞與鉛筆線畫教學,更進一步地,以視覺化音樂欣賞 教學,亦即以圖像化、視覺影像式之音樂欣賞教材為主所進行之音樂欣賞學習活 動,使學童自平行概念其內涵的認識擴展至音樂要素與視覺要素彼此關係之理 解。以下就視覺化音樂欣賞教學論述音樂要素與視覺要素之關係:

一、音樂與圖畫的相遇(一)~〈郵遞馬車〉的反覆

本節課之學習目標是能說出樂曲《觸動心靈音樂欣賞教材(二)》:赫曼‧奈 克〈郵遞馬車〉中的主要曲調,發現教學影片中圖形與曲調之關聯並配合樂曲畫 出相對應之圖形,學童藉由教材中圖形的觀察、模仿,於樂曲聆聽後,以鉛筆線 畫之點、線、面各類畫法表現出樂曲中相對應之曲調圖形。以下為個案學童音樂 聆賞圖之呈現:

(一)赫曼‧奈克〈郵遞馬車〉之音樂聆賞圖創作(1)

圖 4-1-53 〈郵遞馬車〉

譜例(1)

圖 4-1-54 〈郵遞馬車〉

範例圖形(1)

圖 4-1-55 S04〈郵遞馬車〉

譜例(1)創作圖形

圖 4-1-56 S24〈郵遞馬車〉

譜例(1)創作圖形

圖 4-1-57 S08〈郵遞馬車〉

譜例(1)創作圖形

圖 4-1-58 S10〈郵遞馬車〉

譜例(1)創作圖形

圖 4-1-59 〈郵遞馬車〉

譜例(2)

圖 4-1-60 〈郵遞馬車〉

範例圖形(2)

圖 4-1-61 S31〈郵遞馬車〉

譜例(2)創作圖形

圖 4-1-62 S13〈郵遞馬車〉

譜例(2)創作圖形

圖 4-1-63 S02〈郵遞馬車〉

譜例(2)創作圖形

圖 4-1-64 S10〈郵遞馬車〉

譜例(2)創作圖形

由上述學生作品中可發現:(一)以點、曲線和面,依照曲調的行進與音高的 位置呈現出相對應之圖像,如圖 4-1-61、圖 4-1-62、圖 4-1-63 與圖 4-1-64。(二) 運用線條形狀表示曲調的長短,水平線或連續曲線表現長音,如圖 4-1-55、圖 4-1-56、圖 4-1-57、圖 4-1-58。(三)線的粗細可以表現音的高低,線越粗聲音越 低,線越細則聲音越高,如圖 4-1-63。

二、音樂與圖畫的相遇(三)~〈中國之舞〉的對比

本節課之學習目標是能辨別樂曲《觸動心靈音樂欣賞教材(二) 》柴可夫斯 基《胡桃鉗組曲》〈中國之舞〉中兩種曲調在音高上的差異,亦即自教學影片中 發現不同樂器所呈現之音高差異,並畫出相對應之圖形,學童藉由樂曲的聆聽、

辨識,再以鉛筆線畫點、線、面的各類畫法,表現出樂曲中不同樂器所呈現之音 高對比。以下為個案學童音樂聆賞圖之呈現:

圖 4-1-65〈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譜例

圖 4-1-66〈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譜例

圖 4-1-67〈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範例圖形

圖 4-1-68〈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範例圖形

圖 4-1-69 S05〈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0 S05〈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1 S16〈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2 S16〈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3 S18〈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4 S18〈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創作圖形

巴松管樂段創作圖形 長笛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7 S25〈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8 S25〈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79 S27〈中國之舞〉

巴松管樂段創作圖形

圖 4-1-80 S27〈中國之舞〉

長笛樂段創作圖形

由上述作品中可發現 (一)音高可用線來表示,線越粗聲音越低,線越細聲 音越高,如圖 4-1-77。 (二)音高可用斜線來表示上下行的音階,如圖 4-1-76、圖 4-1-78 (三)音高可用面來表示低音面積大、高音面積小,如圖 4-1-73 與圖 4-1-74。

三、音樂與圖畫的相遇(五)~〈山王之舞〉的漸層

本節課之學習目標是能說出樂曲《觸動心靈音樂欣賞教材(二) 》葛利格《皮 爾金組曲第一號,作品編號第 46 號》〈山王之舞〉中之音樂要素:力度、速度等 之漸層,亦即自教學影片中發現樂曲中在力度、速度上的漸強與漸快,並畫出相 對應之圖形,學童藉由樂曲的聆聽欣賞,再以鉛筆線畫之點、線、面的各類畫法,

表現出樂曲中力度與速度的漸層表現。以下為個案學童音樂聆賞圖之呈現:

圖 4-1-81〈山王之舞〉譜例

圖 4-1-82〈山王之舞〉範例圖形

圖 4-1-83 S31〈山王之舞〉創作圖形 圖 4-1-84 S08〈山王之舞〉創作圖形

圖 4-1-85 S16〈山王之舞〉創作圖形 圖 4-1-86 S10〈山王之舞〉創作圖形

方式展現力度之變化,如圖 4-1-83、圖 4-1-85。(二)力度可用圖形面積大小來表 示,力度大圖形大,力度小圖形小,如圖 4-1-84。(三)速度可以用斜線的角度來 表示,傾斜角度越大其速度越快,如圖 4-1-86。

綜上所述,從五年級個案學童作品中發現音樂要素與視覺要素之關聯性,說 明如下:

一、曲調

(一)以點、曲線和面,依照曲調的行進與音高的位置呈現出相對應之圖像。

(二)運用線條形狀表示曲調的長短,以水平線或連續曲線表現長音。

(三)線的粗細可以表現音的高低,線越粗聲音越低,線越細則聲音越高。

二、音高

(一)音高可用線來表示,線越粗聲音越低,線越細聲音越高。

(二)音高可用斜線來表示上下行的音階。

(三)音高可用面來表示,低音面積大、高音面積小。

三、力度

(一)力度可用不同大小與形狀的點,以連續或間隔方式展現力度之變化。

(二)力度可用圖形面積大小來表示,力度大圖形大,力度小圖形小。

四、速度

(一)速度可以用斜線的角度來表示,傾斜角度越大其速度越快,反之則越慢。

綜合上述,本研究應用藝術感通中聽覺與視覺之共感覺現象,以平行概念之 反覆、對比、漸層為核心,運用視覺化教學策略,統整音樂欣賞與鉛筆線畫教學,

使國小五年級學童將個人聆聽音樂之感知,透過鉛筆線畫的長短、大小、粗細、

明暗、快慢、多少、聚散等畫法,以表達學童對於音樂要素之理解與聯想,展現 音樂要素與視覺要素之密切關聯性。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