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上海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之公民素養內涵

在文檔中 臺灣與上海小學教科書 (頁 109-15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上海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之公民素養內涵

本研究以上海小學階段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 -一年級下冊共兩冊,以及「滬教版-品德與社會」二年級上冊-五年級下冊共八 冊,合計 10 冊,進行公民素養的內涵分析。將一、二年級合併為「低年級」

階段,三、四年級合併為「中年級」階段,五年級視為「高年級」階段,依照

「公民素養」三大內涵及 12 個子類目,對課文及圖文專欄進行編碼歸納,統 計結果,按所對應的次數、比例、排序等數據,進行資料的比較分析與探討研 究結果。

一、 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 、 「品德與社

會」課文分析

本研究的脈絡單位是以「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教科書課文中的文 意段落為主要依據,分析單位是資料處理的最小單位,採逐句分析,句中 完整語意為分析的單位,逐句審視,將課文內容進行編碼,依據三大內涵

91

92 路及資訊的能力。

總 計 133 133 100% 100%

圖 4-9. 上海小學「人教版+滬教版」低年級 課文 的公民素養內涵 從表 4-9、圖 4-9 可發現,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

「品德與社會」課文中,

1. 三大內涵中以「公民認知」出現的次數最多,占比例 91%,得知,在低年級 階段課文中呈現常見的社會現象、社會事務及相關的基本公民常識(滬教 委,2005)。而三大素養內涵中「社會參與」出現的次數為 0。由此可見,低 年級課文內容著重於周遭相關事務的關注與認識,如遵守班級公約,養成學 習好習慣等,但在我與他人,我與自然,甚而擴至善用科技資訊的能力,都 尚未列入低年級課文中。

2. 三大內涵「公民認知」的類目中,又以次類目“1-3 培養多方面的公民基本 知識(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科技、道德等) "出現的比例 最高,共計 81.2%,課文中出現 1-3 類目的完整語句,舉例如下:

93

94

95

96

97

98

圖 4-10. 上海小學「滬教版」中年級 課文 的公民素養內涵

從表 4-10、圖 4-10 可發現,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品德與社會」課文中,

1. 三大內涵中以「公民認知」出現的次數居冠,占比例 65.2%,其次是「社會 參與」素養內涵出現的比例是 20.1%,較低年級而言呈現大幅成長,可知中 年級的課文範圍擴至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科技,能關懷弱勢、珍惜保育 環境、安全合宜的使用網路科技;順序居三為「現代德行」只有 14.7%,其 中“2-3 培養國族認同。”佔有比例 5%,“2-1 接納自我,尊重包容他人,

溝通合作的能力。”也有 4.7%,符合課程理念,首先要務促進社會性發展,

並造就愛國情操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滬教委,2005)。

2. 「公民認知」的子類目中,仍然以“1-3 培養多方面的公民基本知識(包括政 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科技、道德等)”居冠,比例為 60%,舉例 如下:

99

100

101

102

103

參 與

3-3 具備參與公共

事務的能力。 6 1.6%

3-4 運用科技、網

路及資訊的能力。 9 2.3%

總 計 386 386 100% 100%

圖 4-11. 上海小學「滬教版」高年級 課文 的公民素養內涵

從表 4-11、圖 4-11 可發現,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品德與社會」課文中,

1. 三大內涵中以「現代德行」出現的次數居冠,占比例 49.5%,歸納為情意層 面,能樹立利他態度、修養個人品德、包容他人、具社會正義感且珍視公共 利益等,即擁有公民道德、態度、情感、價值觀和人格的整體表現,包含的 層面有重視個人權利、克盡公民義務,凝聚愛國心並培養世界觀,其中出現 次數最多的子類目是“2-4 具備世界觀”有 30.3%,跟中年級出現的比例 0.8%相較而言,可謂是大幅增加。其次是「公民知識」素養內涵出現的比例

104

105 道德期(10-20 歲)中的「尋求認可」及「遵守法規」取向階段,張春興(2007) 指出此階段面臨道德兩難情境的處理原則,大多會參照世俗大眾的觀點或遵

106

從社會法規的規範,所以課文內容呈現探討法治概念,建立民主素養的相關 議題,1-2 子類目出現的比例較中年級呈現增加狀態。

4. 「社會參與」內涵中,呈現次數最多的子類目是“3-2 參與生態環境保育”

有 3.6%,其次是“3-4 運用科技、網路及資訊的能力”有 2.3%的比例,其中 強調要合宜運用科技為人類造福而避免製造汙染、製造危害人類武器及製造 程式病毒等重要價值觀建立。“3-1 積極關懷弱勢”只有 0.8%,在高年級課 文中只提及此類目 3 次。

(四)、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課文 公 民素養內涵的綜合分析

表 4- 12

上海小學「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

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分析表

次數百分比 內涵

低年級

(一~二年級)

中年級

(三~四年級)

高年級

(五年級)

公民認知 121 328 163

91% 65.2% 42.2%

現代德行 12 74 191

9% 14.7% 49.5%

社會參與 0 101 32

0% 20.1% 8.3%

107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公民認知 2.現代德行 3.社會參與

91.0%

9.0%

0.0%

65.2%

14.7%

20.1%

42.2%

49.5%

8.3%

百分比

素養內涵

上海

小學「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

課文 公民素養三大內涵 直條圖

低年級 中年級 高年級

圖 4-12. 上海小學「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品德 與社會」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

從表 4-12、圖 4-12 可發現,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 治」、「品德與社會」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的 綜合分析:

1. 在「公民認知」的素養內涵中,「低年級」課文所佔的比例最高有 91.0%,

居次的是「中年級」課文也有 65.2%的比例,最少的是「高年級」的課文只 有 42.2%的比例。「公民認知」歸納為認知層面,鄭芬蘭(2000)指出「認知」

的教學目標指的是獲取知識及培養心智能力,是現代教育深受看重與講究的 標的。「低年級」階段主要課程重點在國家各種層面的瞭解,培育未來參與 公共事務的基礎,重心放在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範疇的知識,初步了解公共 生活的規則及法則,並開始培養獨立判斷、延伸思考為適應未來的生活做準 備,因而低年級在「公民認知」的素養內涵中,是呈現比例最高的階段。

108

2. 在「社會參與」的素養,歸納為技能層面。「中年級」課文所佔的比例最高 有 20.1%,居次的是「高年級」課文也有 8.3%的比例,最少的是「低年級」

的課文次數為 0%。丁振豐(2000)指出技能是一連串前後協調的行動,欲達 成預期目標及完成預期任務,對低年級階段而言,屬於較高層次的公民素養 內涵,需多能力的協調配合,因而課文中呈現次數為 0%。據此,顯示「中 年級」課文對於關懷弱勢團體(人與人)、生態保育的注重(人與環境)、參與 公共事務(人與社會)以及運用科技、網路、資訊的能力(人與科技)等較為關 注,已經從低年級著重人與自身的範疇擴及自然環境、社會及科技等層面,

尤其是子類目“3-2 參與生態環境保育”,不僅在中年級亦或高年級都是 4 個子類目中占比最高者,足見上海義務教育對於「環保」的議題大有可觀。

3. 「現代德行」的素養,歸納為情意層面。「高年級」課文所佔的比例最高有 49.5%,居次的是「中年級」課文也有 14.7%的比例,最少的是「低年級」

的課文只有 9%。

(1). 而且在「高年級」課文中「現代德行」的 5 個子類目又以“2-4 具備世 界觀”居冠有 30.3%,可知此階段課文重點已經由人與人、人與社會、

人與自然、人與科技的層面擴及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探討全球化 的交流及國際組織的運作(滬教委,2005)。

(2). 另外值得探討的是“2-2 瞭解公民權利與義務”的比例從低年級的 0%,到中年級的 2%,一直到高年級的 5.2%,呈現逐漸上升的曲線。張 媚(2013)指出兒童約在 7 歲時進入柯爾柏格道德發展的第二階段第 3

期-「尋求認可期」,大約 10~12 歲進入第 4 期「遵守法規及命令期」,會遵 守社會權威人士所定的規範,而達到符合道德良知及維護社會秩序,符 合 2-2 在各年級比例從 0%逐漸增長至 5.2%的趨勢。

(3). “2-3 培養國族認同” 的比例從低年級的 0.8%,到中年級的 5%,一直 到高年級的 4.4%,從低年級到中高年級有明顯的比例增長,符合課程 標準中高年級的階段目標-珍視中華文化傳統道德與革命情感,強化中 華民族自豪感,建立自信心,立志報效祖國的雄心壯志(滬教委,2005)。

4. 從長條圖可以明顯看出,

109

(1). 低年級的課文在「公民認知」內涵的比例居冠;

(2). 中年級課文在「公民認知」內涵的比例居冠,「社會參與」內涵的排序 緊接在後;

(3). 而高年級課文在「現代德行」的內涵比例占居第一。

由此可知,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在「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

課文中公民素養內涵的著重點,依階段課程內容鋪陳有所不同,而呈現此差異。

二、 人教版、滬教版社會教科書圖文專欄分析

本研究的脈絡單位選擇,是以社會教科書中的每頁的圖片為主要依據,分 析單位是資料處理的最小單位,是採圖文分析,因而每幅圖片、專欄及說明文 字為分析的單位,將圖文專欄進行編碼,依據三大內涵及 12 個子類目進行歸 類,計算出現次數,並彙整成統計表,如表 4-13。

(一)、「人教版、滬教版」低年級 社會教科書 圖文專欄 公民素養內涵分析

110

111 0.0%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1--1 1--2 1--3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7.9% 9.3%

66.4%

2.1% 0.0% 3.6% 1.4% 4.3%

0.7% 0.7% 1.5% 2.1%

百分比

類目

上海 小學「人教版+滬教版」低年級 圖文專欄 公民素養意涵直條圖

1.公民認知 2.現代德行 3.社會參與

圖 4-13. 上海小學「人教版、滬教版」低年級 教科書 圖文專欄 公民素養內涵

從表 4-13、圖 4-13 可發現,低年級的人教版、滬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 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圖文專欄中,

1. 以「公民認知」所占的比例最高,比例高達 83.6%,「現代德性」所占比例 為 11.4%,位居其次,「社會參與」只有 5%,比例最少。比例呈現高低順 序與低年級課文分析結果一致,惟「社會參與」公民素養的內涵在課文分 析中出現次數為 0,在圖文專欄中尚有出現 7 次。在十二項子類目中,出 現次數依照順序為“1-3 培養多方面的公民基本知識”占比為 66.4%,排行 第一,“1-2 了解法治,養成守法觀念”比例為 9.3%,名列第二,其次排 序第三為“1-1 發展獨立、延伸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且這三個子類目 都是公民素養中「公民認知」的範疇,由此可推知,人教版、滬教版義務 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品德與社會」圖文專欄中,在低年級的部分,

較為重視培養學生成為現代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知識;而呈現次數為 0 的 子類目有“2-2 瞭解公民權利與義務”,可知在低年級的部分對於公民應盡 的義務及應享的權利沒有多加陳述,一直到三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中第 三課“我是一個兵”中引述憲法規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參加民兵組織是

112 S-2-1-1-4-12-1

1-3 S-2-1-2-2-21-1

1-3 文化

113 S-2-1-2-4-27-1

1-3 S-2-1-4-1-54-1

1-3 S-1-1-1-3-12-1

1-1

114 S-1-1-4-2-57-1

1-1 S-2-1-1-2-7-1

1-1 S-2-1-4-2-59-1

1-1

3. 「現代德行」的五個子類目中以“2-3 培養國族認同”及“2-5 培養社會正 義感”出現的次數列舉排行第一、第二,圖文專欄舉例如下:

在文檔中 臺灣與上海小學教科書 (頁 109-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