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處理

在文檔中 臺灣與上海小學教科書 (頁 80-0)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歷程

第四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採用內容分析法,故根據第一節所提的內容分析法的步驟流程,

對兩地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進行資料處理並探討分析比較。

一、 界定母群體

本研究是針對兩地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之課文及圖文專欄進行分析比 較,故母群體的界定為臺灣國小康軒版社會教科書共 12 冊及上海人教版

《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下冊共 2 冊、滬教版《品德與社會》教科書二 年級-五年級共 8 冊,合計為 22 冊為研究範圍。

二、 抽取樣本

本研究的抽取樣本即母群體全部,總計共 22 冊的教科書。

三、 決定脈絡單位

本研究的脈絡單位選擇,是以兩地小學階段社會教科書課文中的文意段落 及社會教科書中每頁圖片為主要依據。

四、 定義分析單位

分析單位是資料處理的最小單位,課文方面採逐句分析,句中完整語意為 分析的單位,逐句審視,進行編碼,因而關鍵詞為分析的單位;而在圖文 專欄則採圖文分析,因而每幅圖片及說明文字為分析的單位,將圖片進行 編碼分析。

五、 建構分析類目

本研究依據文獻探討及資料蒐集,研究者和三名專家持續討論並諮詢其寶 貴意見,利用專家檢核類目,最後達成共識,避免研究者本身的偏誤,將

「公民素養」歸納為三大內涵及相對應的十二項子類目。

(一)、公民認知:

62

1. 發展獨立判斷、延伸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2. 了解法治,養成守法觀念。

3. 培養多方面的公民基本知識(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

道德、科技等)。

(二)、公民德行:

1. 接納自我,尊重包容他人,溝通合作的情操。

2. 瞭解公民權利與義務。

3. 培養國族認同。

4. 具備世界觀。

5. 培養社會正義感 (三)、公民參與:

1. 積極關懷弱勢。

2. 參與生態環境保育。

3. 具備參與公共事務的能力。

4. 運用科技、網路及資訊的能力。

六、 編碼歷程範例

1. 社會教科書有關公民素養內涵編碼歷程

本研究編碼的脈絡單位是臺灣及上海小學教科書的課文與圖文專欄,臺 灣康軒版教科書代號為 T,上海人教版及上教版教科書代號為 S,加上 後面編有 6 個阿拉伯數字,如 T-3-1-3-0-34-1,第 1 個數字是教科書的年

63

級別,第 2 個數字是學期別,第 3 個數字是單元別,第 4 個數字是課別,

第 5 個數字是頁碼,第 6 個數字是句數別或圖片序,所以代號

T-3-1-3-0-34-1 是以臺灣康軒審定版 3 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學校 的生活>前言內文頁碼 34 的第一完整語句。社會教科書的內容特色是 圖文並茂,因而在數量頗豐的圖文專欄代號,也是依此類推,但會在代 號前加註”圖”字,以示區別。

表 3- 26

社會教科書有關公民素養內涵編碼歷程表(範例)

內文 一級編碼 二級編碼 代號 類目

代碼 臺灣周圍海域魚

類資源豐富,離 島居民多以漁業 為生。

臺灣離島居 民以漁業為 生

臺灣地理 T-5-1-2-3-42-3 1-3

使用網路上的文 章、圖片或影音 檔案時,要尊重

著作權。

使用網路,尊 重著作權。

知法守法 T-5-1-3-2-59-1 1-2

受益權- 受益權強調國家 保障人民享有教 育、生存、工作、

財產等方面的權 利。

受益權的定 義

瞭解公民權 利與義務

T-5-1-4-1-68-1 2-2

(代號說明舉例 T-5-1-2-3-42-3。T 為臺灣康軒版本;5 為五年級;1 為第 1 學期;2 為第二單元;3 為第三課;42 為頁碼;3 為第三個語句。)

2. 劃記說明

本研究工具的劃記,包括教科書中的課文及圖文專欄。在課文方面是以「完

64

整語句」為分析單位,包括課文、單元前言、單元、動動腦、達人的話、社會 小學堂、小辭典。在圖片部分,則以「幅」為分析單位,包含照片、圖表、插 畫、單元前言圖片、單元或課文後的統整和討論。劃記說明如下:

1、 完整語句出現某一主題,在其所屬類目中劃記一次。

2、 圖片出現某一主題,在其所屬類目中劃記一次。

3、 同一個主題中,完整語句與圖片為重複的概念時,各分別劃記一次。

4、 同一單元中,在不同語句或不同圖片出現同一主題時,則均加以劃記。

5、 在同一語句或同一圖片中含有兩個以上的主題時,則每個類目均劃記一 次。

6、 圖片周圍附加的文字描述視為圖片的一部份,不再列入文字部分的分 析。

7、 一主題中若無符合研究類目內容者,則省略不紀錄。

七、 信度檢定

內容分析法為確定結果是否可信賴,信度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數據。為 確定本研究經內容分析後,歸納統計各個子類目的結果是值得信任,可將 相同課文、圖文專欄等資料進行多次歸納檢測,若獲取結果相似度愈高,

則代表一致性愈高,所獲得信度也愈高。

本研究將信度分析流程分為兩部分:一是互相同意度分析,一是信度 分析。以兩位資深的中學部公民老師作為編碼員,針對康軒版 5 上社會教 科書課本及圖文專欄、滬教版《品德與社會》5 年級第一學期課文及圖文 專欄四個部分進行編碼,再將結果與研究生於同樣部分預做的編碼結果進 行信度檢定。兩位編碼員的背景,一位是金門縣某中學公民老師,女性,

教學年資 10 年,取得碩士學位;一位是嘉義縣某國中公民老師,男性,

教育年資 25 年,取得碩士學位,兩人都有質性研究的相關背景經驗。

信度檢定結果顯現編碼員信度係數為:康軒版 5 上社會教科書課文 0.88,康軒版 5 上社會教科書課圖文專欄 0.90,滬教版《品德與社會》5

65

年級第一學期課文 0.81 及滬教版《品德與社會》5 年級第一學期圖文專欄 0.82,皆達可被接受的信度標準。茲將結果列表如表 3-27。

表 3- 27

編碼員四個部分相互同意度與信度分析結果一覽表

分析內容

互相同意度 平均互相

同意度

信度 甲-乙 乙-丙 甲-丙

康軒版 5 上課文 0.69 0.747 0.708 0.715 0.88 康軒版 5 上圖文專欄 0.78 0.793 0.701 0.758 0.90

滬教版 5 上課文

0.609 0.55 0.609 0.589 0.81 滬教版 5 上圖文專欄

0.696 0.558 0.549 0.601 0.82

66

6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欲探討臺灣國小階段康軒版社會教科書一年級至六年級合計 12 冊,與上海小學階段「人教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上冊、一年級下冊共 2 冊以 及「滬教版-品德與社會」二年級至五年級共 8 冊,合計 10 冊,在「公民素養」

內涵的比較分析研究,探討兩地社會科教科書在公民素養內涵的異同。

本章節依照研究目的分為四部分,第一節分析臺灣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 之公民素養內涵,第二節分析上海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之公民素養內涵,第 三節分析兩地小學階段社會教科書在公民素養內涵的分析比較,第四節針對兩 地小學階段社會教科書在公民素養的綜合討論,乃分述如下:

第一節 臺灣小學階段的社會教科書之公民素養內涵

本研究以臺灣國小階段康軒版社會教科書一年級至六年級合計 12 冊,進 行公民素養的內涵分析。將一、二年級合併為「低年級」階段,三、四年級合 併為「中年級」階段,五、六年級合併為「高年級」階段,依照「公民素養」

三大內涵及 12 個子類目,對課文及圖文專欄進行編碼歸納,統計結果,按所 對應的次數、比例、排序等數據,進行資料的比較分析與探討研究結果。

一、 康軒版社會教科書課文分析

本研究的脈絡單位選擇,是以社會教科書課文中的文意段落為主要依 據,分析單位是資料處理的最小單位,採逐句分析,句中完整語意為分 析的單位,逐句審視,將課文內容進行編碼,依據三大內涵及 12 個子 類目進行歸類,計算出現次數,彙整成統計表,如表 4-1。

(一)、康軒版「低年級」社會教科書 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分析

68

69

圖 4- 1.臺灣國民小學「康軒版」低年級 社會教科書 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

從表 4-1 及圖 4-1 可發現,康軒版的社會教科書「低年級」課文中,

1. 三大內涵中以「公民認知」出現的次數最多,共有 73.6%,以「社會參與」

出現的次數最少,只有 1.9%,比例居中的是「現代德行」公民素養內涵共 24.5%。得知在低年級階段,社會教科書的課文內容仍以引導學生認識公 民素養中判斷思考、守法法治及公民基本知識為主,而「社會參與」除具 備基本認知外,必須因認同而具備或參與行動的能力,相對而言,對低年 級學生較難達到「社會參與」目標,因而次數呈現最少。在十二項子類目 中,出現次數依多寡順序為“1-3 培養多方面的公民基本知識(包括政治、

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科技、道德等) "共計 37.7%,其次是“1-1 發 展獨立判斷、延伸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出現次數有 32.1%,占居第三 為“2-1 接納自我,尊重包容他人,溝通合作的情操"共計 24.5%。

2. 而「公民認知」的類目中,又以次類目“1-3 培養多方面的公民基本知識(包 括政治、經濟、法律、社會、文化、科技、道德等) "出現的比例最高,

70

共計 37.7%,因此類目強調的是公民的基本知識,包括政治、經濟、法律、

社會、文化、科技、道德等,因範疇涵蓋較廣,所以出現次數較多,次數 最少的是“1-2 了解法治,養成守法觀念”共 3.8%,根據柯爾柏格道德發 展的三期六段說,得知低年級階段正處於「前習俗道德期」中的避罰服從 取向及相對功利取向,尚未進入遵守法規取向的階段(張春興,1994),概 因配合「低年級」道德發展階段,故課文內容在探討法治、守法的概念著 墨較少。

3. 出現比例居中的是「現代德行」公民素養內涵,則大多探討“2-1 接納自我,

尊重包容他人,溝通合作的情操"共計 24.5%,其餘相關公民素養內涵皆 未提及,足見低年級教科書對於培養自我認同、包容異己及人際的溝通互 動協調能力較為重視。

4. 出現次數最少的是「社會參與」公民素養內涵,而且僅在“3-2 參與生態環 境保育。”子類目出現 1 次,其餘 3 個子類目次數皆為 0,由此可推知低 年級在「起而行」的付諸行動部分因年齡層低,故課文的鋪陳仍以「知而 言」的認知陳述居多。

(二)、康軒版「中年級」社會教科書 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分析

71

72

圖 4-2. 臺灣國民小學「康軒版」中年級 社會教科書 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

圖 4-2. 臺灣國民小學「康軒版」中年級 社會教科書 課文 公民素養內涵

在文檔中 臺灣與上海小學教科書 (頁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