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概念分群試題得分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不同概念分群試題得分分析

為更進一步了解融入基本物質觀點的操弄對於學生概念理解上 的影響是在哪些概念群有差異,故本節利用雙向細目表中的概念主題

63

向度來分析。

一、 不同概念主題向度之融入課程組與傳統課程組學生後測成績 分析

為了解兩組學生在不同認知主題向度上的表現,將以下四大認知主題 利用單因子共變數分析來探討。

主題一:養分與能量

以前測為共變項,後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行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1 所示,符合迴歸係數 同質性(F=1.02,p=.314),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歸 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為 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2、表 4.3.3 所 示。表 4.3.2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7.26;傳統課程 組的平均數為 7.12,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7.53、6.85。表 4.3.3 共變 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2.42, p=.122,未達到顯著水 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的後 測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64

表 4.3.1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5.54 1 5.54 1.02 .314 Error(誤差項) 602.14 111 5.42

表 4.3.2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後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

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7.26 2.94 7.53 .308 傳統課程組 57 7.12 2.90 6.85 .310

總和 115 7.19 2.91

表 4.3.3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後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13.16 1 13.16 2.42 .122 0.021 誤差 607.69 112 5.43 0.00

總和 6,911.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主題二:光合作用

以前測為共變項,後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行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4 所示,符合迴歸係數 同質性(F=0.67,p=.415),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歸 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為

65

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5、表 4.3.6 所 示。表 4.3.5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9.24;傳統課程 組的平均數為 8.98,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9.48、8.74。表 4.3.6 共變 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2.33, p=.130,未達到顯著水 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向度的後測成 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3.4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4.45 1 4.45 0.67 .415 Error(誤差項) 738.46 111 6.65

表 4.3.5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向度後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

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9.24 3.26 9.48 .340 傳統課程組 57 8.98 2.97 8.74 .343 總和 115 9.11 3.11

表 4.3.6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向度後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15.43 1 15.43 2.33 .130 0.020 誤差 742.91 112 6.63 0.00

總和 10,650.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66

主題三:呼吸作用

以前測為共變項,後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行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7 所示,符合迴歸係數 同質性(F=0.60,p=.440),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歸 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為 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8、表 4.3.9 所 示。表 4.3.8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41;傳統課程 組的平均數為 2.37,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2.37、2.42。表 4.3.9 共變 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0.05, p=.822,未達到顯著水 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的後測成 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3.7 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0.90 1 0.90 0.60 .440 Error(誤差項) 165.74 111 1.49

表 4.3.8 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後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2.72 1.41 2.67 .155 傳統課程組 57 2.42 1.31 2.48 .156 總和 115 2.57 1.36

67

表 4.3.9 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後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0.08 1 0.08 0.05 .822 0.000 誤差 166.63 112 1.49 0.00

總和 865.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主題四: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

以前測為共變項,後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行 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10 所示,符合迴歸係數 同質性(F=0.08,p=.774),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歸 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為 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11、表 4.3.12 所示。表 4.3.11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00;傳統課 程組的平均數為 2.37,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2.03、2.09。表 4.3.12 共 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0.08, p=.778,未達到顯著 水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的後測成 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68

表 4.3.10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 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0.12 1 0.12 0.08 .774 Error(誤差項) 162.24 111 1.46

表 4.3.11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向度後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2.00 1.14 2.03 .158 傳統課程組 57 2.12 1.38 2.09 .160

總和 115 2.06 1.26

表 4.3.12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向度後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0.12 1 0.12 0.08 .778 0.001 誤差 162.36 112 1.45 0.00

總和 669.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二、 不同概念主題向度之融入課程組與傳統課程組學生延宕測成 績分析

主題一:養分與能量

以前測為共變項,延宕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 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13 所示,符合迴歸係

69

數同質性(F=0.07,p=.791),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 為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14、表 4.3.15 所示。表 4.3.14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7.41;傳統課 程組的平均數為 7.53,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7.70、7.23。表 4.3.15 共 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1.71, p=.194,未達到顯著 水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的 延宕測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3.13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0.25 1 0.25 0.07 .791 Error(誤差項) 402.54 111 3.63

表 4.3.14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延宕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7.41 2.77 7.70 .251 傳統課程組 57 7.53 2.55 7.23 .253

總和 115 7.47 2.65

70

表 4.3.15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延宕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6.14 1 6.14 1.71 .194 0.015 誤差 402.79 112 3.60 0.00

總和 7,217.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概念二:光合作用

以前測為共變項,延宕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 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16 所示,符合迴歸係 數同質性(F=0.02,p=.833),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 為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17、表 4.3.18 所示。表 4.3.17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9.47;傳統課 程組的平均數為 8.53,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9.72、8.27。表 4.3.18 共 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8.70, p=.004,達到顯著水 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向度的延宕測成 績,有顯著差異存在。

71

表 4.3.16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0.15 1 0.15 0.02 .883 Error(誤差項) 769.19 111 6.93

表 4.3.17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延宕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9.47 3.28 9.72 .346 傳統課程組 57 8.53 3.18 8.27 .349

總和 115 9.00 3.25

表 4.3.18 兩組學生在養分與能量觀點向度延宕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59.76 1 59.76 8.70 .004* 0.072 誤差 769.34 112 6.87 0.00

總和 10,519.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概念三:呼吸作用

以前測為共變項,延宕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 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19 所示,符合迴歸係 數同質性(F=0.96,p=.329),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 為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20、表 4.3.21

72

所示。表 4.3.20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72;傳統課 程組的平均數為 2.42,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2.67、2.48。表 4.3.21 共 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0.75, p=.387,未達到顯著 水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的延宕測 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3.19 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1.33 1 1.33 0.96 .329 Error(誤差項) 153.89 111 1.39

表 4.3.20 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延宕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2.72 1.41 2.67 .155 傳統課程組 57 2.42 1.31 2.48 .156

總和 115 2.57 1.36

表 4.3.21 兩組學生在呼吸作用向度延宕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1.04 1 1.04 0.75 .387 0.007 誤差 155.22 112 1.39 0.00

總和 974.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概念四: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

73

以前測為共變項,延宕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首先進 行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果如表 4.3.22 所示,符合迴歸係 數同質性(F=0.08,p=.775),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 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 為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3.23、表 4.3.24 所示。表 4.3.23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38;傳統課 程組的平均數為 2.18,調整後平均數依序為 2.42、2.14。表 4.3.24 共 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1.81, p=.182,未達到顯著 水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向 度的延宕測成績,沒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3.22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向度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 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0.10 1 0.10 0.08 .775 Error(誤差項) 139.67 111 1.26

表 4.3.23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向度延宕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

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2.38 1.25 2.42 .147 傳統課程組 57 2.18 1.20 2.14 .148 總和 115 2.28 1.23

74

表 4.3.24 兩組學生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比較向度延宕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2.25 1 2.25 1.81 .182 0.016 誤差 139.77 112 1.25 0.00

總和 768.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三、 結果討論

1.融入課程組以及傳統課程組在後測「養分與能量觀點」、「光合 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四個不同概念主題向度 的表現都無顯著差異。

2.融入課程組以及傳統課程組在延宕測驗中,「光合作用」主題向

2.融入課程組以及傳統課程組在延宕測驗中,「光合作用」主題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