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學習成就診斷測驗之整體成績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學習成就診斷測驗之整體成績分析

本節討論融入課程組與傳統課程組學生在學習成就診斷測驗後 測、延宕測的學習成效,以及分析比較兩組學生重複測驗之學習差異。

一、 融入課程組與傳統課程組學生後測成績分析

以前測為共變項,後測作為依變項,進行共變數分析。兩組學生

「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結 果如表 4.1.1 所示,符合迴歸係數同質性(F=0.47,p=.497),並未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續進 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為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變數 分析結果如表 4.1.2、表 4.1.3 所示。表 4.1.2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入課 程組的平均數為 20.91;傳統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0.60,調整後平均數

48

依序為 21.59、19.91。表 4.1.3 共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檢定 F(1,115)= 3.93, p=.050,達到顯著水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後,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後測,有顯著差異存在。

表 4.1.1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 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9.53 1 9.53 0.47 .497 Error(誤差項) 2,273.94 111 20.49

表 4.1.2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的描述性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

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20.91 7.10 21.59 .595 傳統課程組 57 20.60 7.00 19.91 .600

總和 115 20.76 7.02

表 4.1.3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後測成績的共變數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80.20 1 80.20 3.93 .050* 0.034

誤差 2,283.47 112 20.39 0.00

總和 55,167.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49

二、 融入課程組與傳統課程組學生延宕測成績分析

以前測為共變項,延宕測作為變異數,進行共變數分析。兩組學 生「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考驗,考驗 結果如表 4.1.4 所示,符合迴歸係數同質性(F=0.01,p=.932),並未 達 0.05 顯著水準,未違反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檢定的假設,可以繼 續進行共變數分析。以前測分數作為共變數,組別作為固定因子,共 變數分析結果如表 4.1.5、表 4.1.6 所示。表 4.1.5 的敘述統計顯示融 入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1.98;傳統課程組的平均數為 20.65,調整後平 均數依序為 22.70、19.92。表 4.1.6 共變數分析摘要表中,組間效果 檢定 F(1,115)= 11.05, p=.001,達到顯著水準,表示排除前測變項影響 後,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延宕測,有顯著差異存 在,表示兩種課程對受試者的學習成就的確有顯著影響。

表 4.1.4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組內迴歸係數同質性 考驗摘要表

來源

SS df MS F Sig.

組間(迴歸係數同質性) 0.14 1 0.14 0.01 .932 Error(誤差項) 2,207.84 111 19.89

50

表 4.1.5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延宕測成績的描述性 統計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調整後平均數 標準誤 融入課程組 58 21.98 7.46 22.70 .585 傳統課程組 57 20.65 7.00 19.92 .590

總和 115 21.32 7.23

表 4.1.6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延宕測成績的共變數 分析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Sig. η

2 組間 217.78 1 217.78 11.05 .001* 0.090

誤差 2,207.99 112 19.71 0.00

總和 58,248.00 115 *p < .05

η

2效果量: η2>0.0099(低度)、η2>0.0588(中度)、η2>0.1379(高度)

三、統整課程組與傳統課程組學生在學習成就診斷測驗組內比較分析

將兩組學生的前測、後測、延宕測的施測結果,以統計軟體 SPSS18 進行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Repeated measures ANOVA)。由表 4.1.7 描 述性統計中可得知,無論是融入課程組或是傳統課程組的學生在成就 測驗的平均分數都是延宕測>後測>前測;進行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 發現融入課程組三個測驗成績組間效果 F(2,114)=45.91,p<.001,表示 不同時間學生的認知表現的確有所不同(表 4.1.8);從事後比較可以看 出,前測、後測、延宕測兩兩比較,皆達顯著水準;延宕測(M=21.98)

51

分數高於後測分數(M=20.91)和前測分數(M=16.48),顯示融入課程組 在學習後能維持穩定的保留效果,甚至提升效果。而傳統課程組三個 測驗成績組間效果 F(2,112)=18.15,p<.001,表示不同的時間學生的認 知表現的確有所不同(表 4.1.9)。從事後比較可以看出,後測、延宕測 分數與前測相較,皆達顯著水準;但後測與延宕測分數未達顯著。

表 4.1.7 兩組學生在「植物的養分以及能量成就測驗」的前測、後測、延宕 測平均成績及標準差

組別 測驗 平均數 標準差

融入課程組 前測 16.48 .79

後測 20.91 .93

延宕測 21.98 .98

傳統課程組 前測 18.02 .82

後測 20.60 .93

延宕測 20.65 0.93

表 4.1.8 融入課程組重覆量數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組間-測驗時間 986.517 2 493.259 45.91*** 後測>前測

組內 延宕測>前測

受試者間 6885.218 57 120.793 延宕測>後測 殘差 1224.816 114 10.744 全體 9096.551 173 624.796

***=p<.001

52

表 4.1.9 傳統課程組重覆量數檢定摘要表

變異來源 SS df MS F 事後比較

組間-測驗時間 258.00 2 129.00 18.15*** 後測>前測

組內 延宕測>前測

受試者間 6835.68 56 122.07

殘差 796.00 112 7.11

全體 7889.68 170 258.18

***=p<.001

四、結果討論

融入課程組在後測成績、延宕測成績的表現都較傳統課程組來的 好,可見融合課程無論是在學生立即學習成效或是對於概念保留上都 有正向的幫助。從組內進行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可發現融入課程組與 傳統課程組兩組雖然延宕測分數都高於後測,可能的解釋是因為在第 二次月考結束後,學生因為考試複習的關係而有進步,但最大的差別 在於融入課程組延宕測的效果優於後測,且具顯著差異。由此可發現 接受整合課程的學生較能夠持續性的表現出相關概念,顯然融入課程 組學生在教學後經過一段時間的內化,能夠將習得的知識進入長期記 憶區中。基本物質概念可以說是學生學習「植物如何獲得養分」概念 的前導組織。根據 Ausubel ( 1968 )所定義的前導組織是指在學習前提 供一個比學習材料本身更具有高度摘要性(abstractness)、普遍性

53

(generality)及全面性(inclusiveness)的引介材料,用來扮演新知 識與舊知識中間的橋梁,使學習者更容易將新知識融入舊知識之中,

而有助於新學習的產生,因此透過教授基本物質概念,讓學生先對參 與光合作用的物質有一定的了解,進而學生能夠理解課本當中介紹光 合作用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