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家長 不同背景家長 不同背景家長選擇 不同背景家長 選擇 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選擇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差異分析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0-63)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第三節 不同背景家長 不同背景家長 不同背景家長選擇 不同背景家長 選擇 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選擇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差異分析

教育機構外部因素。

(二)總題項排序第一首推「孩子因素」層面的「我的孩子對補習不感興趣,不想參 加」平均數為3.22,可見子女的學習興趣,是家長決定是否參加課外輔導的首 要關鍵因素。因此補教機構應努力思考,設計的課程活動能持續引發學生的學 習興趣,吸引學生樂意參加課外輔導活動。

(三)問卷題項排序第三為「家庭因素」層面之「考量家庭經濟,我不讓孩子參加補 習」平均數為3.18,許多家長表示若非家庭經濟不佳,無法負擔坊間補教機構 高額的學費,哪個家長不想全力栽培子女讓他們能出人頭地啊!因此政府要正 視經濟較弱勢家長想藉補習有計畫栽培子女的需求,設法協助其達成願望。

(四)問卷題項排序第五為「認為課輔班收費不合理」與排序第七「認為課輔班人數 太多」,呼應在選擇課輔班特質問卷題項中排序並列第六,會選擇「補習費用 價格合理的補習班」與會選擇「小班教學的補習班」。顯示課輔班收費的高低 與班級人數的多寡,二者都是家長選擇課外輔導的重要考量因素。學費過高的 補教機構會受到家長的抵制;如果補習班學生人數太多導致補習成效不彰,家 長也不願意持續付費讓子女參加課外輔導。

(五)問卷題項排名第二為「滿意學校的課程安排與教學活動,所以不參加補習」。

可見公立學校安全的環境、合格的師資與高品質的教學,是許多坊間補習班望 塵莫及的,因此各界要求學校開辦課後輔導的聲浪不斷高漲。教育單位如果能 善用學校已有寬敞的設備並結合優秀的師資,擴大公辦課外輔導班的規模,不 但能讓家長免除舟車勞頓的奔波接送之苦,可以放心的依其實際需要挑選合適 的補習課程,也能解決目前師資過剩的問題。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不同背景家長 不同背景家長 不同背景家長選擇 不同背景家長 選擇 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選擇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

組成、家庭月總收入、子女總數、子女性別、子女就學年級等八個變項;並以選擇參 加課外輔導的家長動機因素之五個層面「加強課業」、「提升孩子能力」、「家庭因 素」、「子女興趣」、「社會壓力」為依變項;進行 t 檢定或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檢 定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設一:「不同背景家長其子女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無差 異」。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達顯著水準,再以 Scheffe 法進行事後比較,茲將差異描 述分析如後。

一 一 一

一、 、 、 、家長年齡 家長年齡 家長年齡 家長年齡

不同『年齡』

國小學生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差異分析,乃以家 長年齡為自變項,家長動機各層面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如表14 所示。

由表14觀知,不同年齡的學生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動機,只在「家庭因素」

層面差異達顯著水準(F=2.55,p<.01),在其他各面向的差異性並不大。但經事後 比較仍無法發現不同家長年齡間的差異情形。因為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需求 主要是源於必須工作,無法親自照顧孩子的「家庭因素」,只能安排以課外輔導的方 式來代為照顧學齡子女。因此不同家長年齡間的差異性不大,可見年齡並非影響家長 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主要變項。

表14

不同『家長年齡』參加課外輔導在「家長動機」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層面名稱 家長年齡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cheffe 事後比較

整體家長動機

(1)30歲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0歲以上

15 218 75 7

3.17 3.10 3.04 3.20

.34 .58 .58 .40

.44

加強課業

(1)30歲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0歲以上

15 218 75

3.84 3.53 3.52

.55 .78

.81 .83

表 14(續)

層面名稱 家長年齡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cheffe 事後比較

提升孩子能力

(1)30歲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0歲以上

15 218 75 7

3.58 3.62 3.68 3.43

.41 .73 .70 1.41

.31

家庭因素

(1)30歲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0歲以上

15 218 75 7

3.49 3.32 3.00 3.57

.76 .97 1.11 .90

2.55

子女興趣

(1)30歲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0歲以上

15 218 75 7

2.64 2.66 2.67 2.76

.75 .85 .84 1.36

.04

社會壓力

(1)30歲以下

(2)31-40歲

(3)41-50歲

(4)50歲以上

15 218 75 7

2.65 2.67 2.61 2.86

.52 .77 .72 .70

.28

***p<.01、**p<.05、p<.1

二 二 二

二、 、 、 、家長工作型態 家長工作型態 家長工作型態 家長工作型態

不同『工作型態』

國小學生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之差異分析,乃以家 長工作型態為自變項,家長動機各層面為依變項,進行t檢定,結果如表15所示。

由表15得知,就家長動機各層面分析,不同工作型態之家長在「提升孩子能力」

(t=2.61,p<.01)與「家庭因素」(t=-6.97,p<.01)二個層面的差異均達顯著水準,

亦即國小學生家長在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家長動機」上,會因家長工作型態的不同 而有所差異。

先就「提升孩子能力」層面分析,與孩子作息相同的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 機高於與孩子作息不相同的家長。可見家長工作型態與孩子作息相同者,因親子共處 的時間較多,家長可以更貼近觀察子女各項能力的表現情形,所以較能依照孩子的天 賦、潛能幫子女選擇合適的補習班,來提升孩子的能力。

再就「家庭因素」層面分析,發現與子女作息不相同的家長,其選擇參加課外輔 導的動機高於與孩子作息相同的家長。顯示若家長工作型態與孩子作息不相同者,其 子女放學後家長仍要工作無法親自接送與陪伴照顧,只能委由課輔班來協助托育與指 導子女課業。

表15

不同『家長工作型態』參加課外輔導在「家長動機」上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層面名稱 家長工作型態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整體家長動機 與孩子作息相同

與孩子作息不相同

199 116

3.06 3.15

.57

.57 -1.32 加強課業 與孩子作息相同

與孩子作息不相同

199 116

3.52 3.58

.78

.76 -.71 提升孩子能力 與孩子作息相同

與孩子作息不相同

199 116

3.71 3.49

.65

.82 2.61***

家庭因素 與孩子作息相同 與孩子作息不相同

199 116

2.98 3.73

.98

.84 -6.97***

子女興趣 與孩子作息相同 與孩子作息不相同

199 116

2.69 2.62

.83

.90 .74

社會壓力 與孩子作息相同 與孩子作息不相同

199 116

2.67 2.64

.72

.78 .24

***p<.01、**p<.05、p<.1

三 三 三

三、 、 、 、家長社經地位 家長社經地位 家長社經地位 家長社經地位

不同『社經地位』

國小學生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差異分析,乃 以家長社經地位為自變項,家長動機各層面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結果 如表16所示。

由表16觀知,不同社經地位之家長在「整體家長動機」的差異程度達顯著水準

(F=6.54,p<.01),研究發現家長社經地位等級愈低其平均數愈高,顯示家長社經 地位等級愈低其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家長動機愈高。經事後比較發現,社經地位等級

Ⅰ、Ⅱ、Ⅲ的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均高於社經地位等級Ⅳ的家長。因為家長

經地位等級Ⅳ的家長其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低於社經地位等級Ⅰ、Ⅱ、Ⅲ的家長。

再就家長動機各層面分析,發現不同社經地位之家長在「加強課業」(F=8.85,

p<.01)、「家庭因素」(F=8.52,p<.01)與「社會壓力」(F=6.05,p<.01)三個層 面的差異均達顯著水準,亦即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家長動機」,會因不同家長 社經地位有所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在這三個層面上,社經地位等級Ⅰ、Ⅱ、Ⅲ的家 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高於社經地位等級Ⅳ的家長。

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較低的家長工作常較不如己意,「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的觀念較重,想藉補習有計畫的栽培孩子,靠教育來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的動機較強。

且社經地位等級較低的家長,由於本身教育程度較低,只能委由課輔班的教學與師資 來「加強課業」,來彌補無法親自教導子女的缺口,因此其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家長 動機高於社經地位等級Ⅳ的家長。

表16

不同『社經地位』參加課外輔導在「家長動機」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層面名稱 社經地位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cheffe 事後比較

整體家長動機

34 157 91 33

3.21 3.14 3.12 2.70

.41 .59 .54 .52

6.54***

1>4 2>4 3>4

加強課業

34 157 91 33

3.79 3.62 3.53 2.95

.63 .73 .70 1.00

8.85***

1>4 2>4 3>4

提升孩子能力

34 157 91 33

3.71 3.62 3.60 3.66

.77 .72 .75 .67

.19

家庭因素

34 157 91 33

3.43 3.29 3.42 2.47

.85 1.00 .93 1.02

8.52***

1>4 2>4 3>4

表 16(續)

層面名稱 社經地位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cheffe 事後比較

子女興趣

34 157 91 33

2.78 2.64 2.69 2.58

.98 .84 .87 .77

.41

社會壓力

34 157 91 33

2.68 2.76 2.65 2.17

.51 .74 .76 .76

6.05***

1>4 2>4 3>4

***p<.01、**p<.05、p<.1

四 四

四 四、 、 、 、家庭組成 家庭組成 家庭組成 家庭組成

本部分以「家庭組成」為自變項,「家長動機」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 析,以了解不同家庭組成的家長在選擇參加課外輔導「家長動機」上的差異情形,結 果如表 17 所示。

就家長動機各層面分析,由表 17 觀知,不同家庭組成之家長在「子女興趣」層 面的差異達顯著水準(F=4.43,p<.01),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家長動機」,會因 家庭組成的不同有顯著差異。經事後比較發現與親友同住的符合程度大於與父母同 住、大於與母親同住。

中國自古以來兒童的主要教養人就是母親,多數雙親家庭子女教導的重責大任也 是由母親肩負。母親含辛茹苦教養子女,當然對孩子有較高的期望,要求也比父親更 嚴謹與重視細節。她總認為自己能子女鋪陳出一條捷徑或康莊大道,總希望能一手掌 握孩子的未來,總想操縱孩子的生涯發展而較不考慮子女興趣。

與親友同住的孩童,由於沒能跟父、母親同住,在基於補償的心理或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的包袱較輕,會較尊重孩子的興趣、願意放手讓他適性發展。因此在「子女 興趣」層面上,與親友同住者其參加課外輔導的家長動機高於與父母同住者、高於與 母親同住者。

表17

不同『家庭組成』參加課外輔導在「家長動機」上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層面名稱 家庭組合 樣本數 平均數 標準差 F 值 Scheffe 事後比較

整體家長動機

(1)與父母同住

(2)與父親同住

(3)與母親同住

(4)與親友同住

280 9 19 7

3.08 3.18 3.11 3.55

.57 .66 .47 .65

1.69

加強課業

(1)與父母同住

(2)與父親同住

(3)與母親同住

(4)與親友同住

280 9 19 7

3.53 3.63 3.65 3.76

.78 1.14 .56 .71

.38

提升孩子能力

(1)與父母同住

(2)與父親同住

(3)與母親同住

(4)與親友同住

280 9 19 7

3.62 3.41 3.67 4.10

.71 1.22 .69 .71

1.27

家庭因素

(1)與父母同住

(2)與父親同住

(3)與母親同住

(4)與親友同住

280 9 19 7

3.22 3.48 3.63 3.48

1.01 .88 .87 1.09

1.28

子女興趣

(1)與父母同住

(2)與父親同住

(3)與母親同住

(4)與親友同住

280 9 19 7

2.66 2.81 2.28 3.62

.82 1.17 .86 1.15

4.43*** 4>1 4>3

社會壓力

(1)與父母同住

(2)與父親同住

(3)與母親同住

(4)與親友同住

280 9 19 7

2.64 2.80 2.62 3.11

.74 .85 .83 .60

1.03

***p<.01、**p<.05、p<.1

五 五 五

五、 、 、 、家庭月總收入 家庭月總收入 家庭月總收入 家庭月總收入

不同『家庭月總收入』

國小學生家長選擇參加課外輔導的動機因素之差異分 析,乃以家庭月總收入為自變項,家長動機各層面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結果如表18所示。

由表18觀知,不同家庭月總收入之家長在「整體家長動機」的差異程度達顯著水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碩 士 論 文 (頁 50-6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