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不同背景變項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表 16

表 17

表 18

由表 19 得知,不同程度運動習慣的國中生在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在

(一)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表 22

表 23

(四) 不同訓練背景國中生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p <.05)、「相關性認知及自信心」(F=4.70,p <.05)及「滿足感」方面(F=4.45,

p <.05)皆達顯著水準,校隊學生在各層面學習動機上都高於非校隊學生。

(五) 不同運動習慣國中生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以國中生不同運動習慣為背景變項,學習動機為依變項,進行單因子變 異數分析,並做 Scheffé 法事後比較,其不同運動習慣的國中生在體育課學 習動機的平均數、標準差、F 值及其事後比較,如表 25 所示。

表 25

(六) 不同體育成績表現國中生在體育課學習動機之差異分析

三、綜合討論

以下針對澎湖地區國中生不同性別、年級、就讀地區、訓練背景、運動習慣 及體育成績表現等六個背景變項來分析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 機之差異情形,就分析結果加以探討。

(一) 不同背景變項與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 1. 性別

從本研究結果可以發現在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上,在性別這個背 景變項中,不論在權威型、民主型或放任型層面上皆沒有顯著差異的產 生,表示國中生的性別對其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沒有差異存在。本研 究與侯駿廉(2007)、張秀雯(2010)的研究結果相同,不同性別的學生所知 覺到的教學風格並無顯著差異存在,且男女學生所知覺到的教學風格皆 以民主型教學風格為最多。推論原因可能是因為近十年來退休教師比例 高,相對的也注入非常多的新進教師,又近年來教學新思維盛行,如翻 轉教育、學思達教育等,提倡讓孩子成為上課的主體,培養孩子獨立思 考、動機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民主型教學風格的精隨即是讓孩子有參 與及做決定的機會,因受社會環境、國際趨勢等的氛圍影響,故絕大多 數的新進教師的風格都是屬於民主型居多。

2. 年級

不同年級學生在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各層面上達顯著水準,在「權 威型」層面上,七八年級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得分高於九年級學生,

推測其原因可能是九年級面臨升學的壓力,為減輕學生壓力,教師在對 九年級學生教學方式上較為寬鬆;又七年級學生知覺到「民主型」教學 風格高於八年級學生,反之,八年級學生知覺到「放任型」教學風格高 於七年級。

由研究結果顯示,隨著年級越高,教師採取的教學方式會越寬鬆,

此研究結果與過去研究(張秀雯,2010)不相符,張秀雯指出國小學童所 知覺的教師教學風格,並不會因為學童年級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推測 其不同原因可能是因為研究樣本不同,因為國小學生和國中學生在生理 及心理上的發展是會有所差別。

3. 就讀地區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地區學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以就讀於望 安鄉地區的學生所知覺體育教師的權威性顯著高於其他地區學生,推測 其可能原因與學生特性有關,海島地區學生過於活潑,為了便於管理學 生秩序、常規,故採取教學方式較具專制權威性;再者,湖西鄉地區學 生知覺體育教師民主程度高於馬公市及西嶼地區,反之,居住在馬公市 區及西嶼地區(3 班以上學校)所知覺體育教師放任程度高於湖西地區,可 能因為升學主義、成績至上掛帥,有些體育課被借用移做加強學科知識 之用,所以此地區學生才會知覺到體育教師較多的放任程度。因故學生

所知覺到的教師教學風格可能會隨學生特性、學校特色、家長的期許等 而有所不同的教學過程。

4. 訓練背景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訓練背景學生在知覺「民主型」及「放任型」

教學風格有顯著差異,在「民主型」層面上,有參加運動校隊的學生知 覺體育教師民主程度高於沒有參加運動校隊學生;反之,在「放任型」

層面上,沒有參加運動校隊的學生知覺體育教師放任程度高於參加運動 校隊學生。研究數據上雖達顯著差異,但差異不大,推測其原因,因大 環境改變,少子化緣故,澎湖地區多屬小型學校,除了市區學校(馬公國 中)設有體育班,且其校隊有正規訓練模式外,其他偏遠及離島學校選手 人才來源不足,校隊練習時間大多以賽前為主要,因此在校隊與非校隊 身分上較不顯著,在其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上差異性不大。

5. 運動習慣

以不同運動習慣探討其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發現,中度及高度運 動習慣的國中生在知覺「民主型」教學風格上顯著高於無運動習慣之國 中生,然而,照理來說,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情形並不會因為 有無運動習慣而產生不同情況,亦無顯著差異,造成此種情形可能是因 為有運動習慣的學生相對於無運動習慣的學生對運動的喜歡程度多一些,

故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較高,對體育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持較正向積極態度,

並且能投入其中。

此研究數據也顯示出國中生在規律運動習慣中,大部分為「無運動 習慣」及「低運動習慣」(1~2 天),未達規律運動標準,佔全體人數 60%,

這與教育部於去年推動的 SH150 方案目標,包括:「學生至少學會一項 運動技能」、「提升體適能:民國 110 年學生體適能中等比例者可達 60%

」以及「學生規律運動習慣比例提升至 90%」還有一段很大的差距,這也 是為何近年來教育部積極提倡各種體適能方案與措施的原因,故在培養 學生規律運動習慣上,仍以很大需要努力的空間。

6. 體育成績表現

以國中生體育成績探討其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後發現,在整題層 面上並無顯著差異,但在知覺「民主型」教學風格層面上,成績優良學 生高於中上成績學生並達顯著差異,一般來說,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教 學風格並不會因為體育成績表現而有所影響,然而產生此結果,推測原 因可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習成效,及讓同儕之間有互相學習觀摩的機會,

特別是大班教學,教師無法顧及到每一個學生時,大多體育教師在體育 課時會採取分組方式進行,由高能力學生去指導、協助低能力學生,故 成績優良學生感受到較多領導及做決定的機會,及教師下放權力給他,

故知覺到教師民主性程度較其他組別學生來得高。

(二) 不同背景變項與國中生體育課學習動機

由本研究結果得知,在學習動機上,國中生的各項背景因素,不論在各 層面或是整體層面上皆達顯著水準,以下就各項背景因素來做說明:

1. 性別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對於體育課學習動機在整體及各層面上皆達顯 著水準,以男生得分高於女生,這與黃明雪、劉小曼、黃美瑤(2006)、

吳金記(2010)、陳慧美(2011)研究結果相同,性別是體育課學習動機的重 要變項之一。

其中,在「滿足感」層面上男女生的得分差異最大,探討其原因,

可能與男同學在此學習階段對於活動量有較大的需求,體育課是動態課 程,正好滿足了這樣的條件,又因國中相較於國小階段有較高的課業壓 力,勢必要有宣洩管道,體育課正是提供紓解壓力的機會,因此在學習 動機上就顯得比女同學高;而女同學學習動機較男生低,可能是怕曬太 陽、怕流汗或是面臨青春期發育尷尬階段,影響其活動意願。

因此,體育教師在教學時,應考量男女生之差異,在男性同學教學 中,可偏重技能的訓練與知能的測驗;在女性同學教學中,應考量其不 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是天氣太熱,抑或怕曬黑,以及授課項目不喜歡、

無法適應此教師之教學風格等,盡量排除阻礙因子,並多採取趣味式及 啟發式的運動練習及遊戲,啟發女性同學的學習動機與欲望。

2. 年級

不同年級國中生對於體育課學習動機「整體層面」上達顯著水準,

以七年級學習動機最高,其次為八年級,最後為九年級。在各層面上的 比較,「專注力」層面及「滿足感」層面,七年級學生學習動機高於九年 級學生,推測其可能原因為七年級剛進到新環境,對新事物充滿好奇、

新鮮感,且通常是全校中最有活力的一群,故可保持較高的學習動機;

而九年級因面臨基測升學壓力,或多或少影響其對其他非考試科目的學 習熱忱,所以在學習動機上會較七八年級學生來得低。

本研究與吳金記(2010)研究結果略有不同,吳金記的研究結果:體 育課學習動機以八年級為最高,其次為七年級,最後為九年級,但與陳 文長(1995)研究結果為越高年級學習動機越低相同。

3. 就讀地區

不同地區國中生對於體育課學習動機「整體層面」上達顯著水準。

在各層面上,「專注力」、「相關性認知及自信心」及「滿足感」方面,湖 西鄉地區學生平均得分最高,其次為七美及白沙鄉地區,得分最低皆為 馬公市、西嶼鄉及望安鄉地區,推測其可能原因與前一節研究結果相呼 應,馬公市及西嶼地區學生知覺到體育教師採較放任教學方式,故在引 起專注力上,學習動機遠低於其他地區學生;而望安地區學生知覺到教 師教學風格為權威式教學,因而在獲得滿足感方面,這三所學校學生學

習動機較低於其他地區學生。其共通性為湖西鄉地區學生在各層面得分 皆為最高,其次為七美及白沙地區,得分最低皆為馬公市、西嶼鄉及望

習動機較低於其他地區學生。其共通性為湖西鄉地區學生在各層面得分 皆為最高,其次為七美及白沙地區,得分最低皆為馬公市、西嶼鄉及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