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結果與結論,提出以下幾項建議,做為體育教師及未來研 究方面之參考。

一、對體育教師之建議

(一) 體認教師專業的重要性

本研究發現,馬公市及西嶼鄉地區(3 班以上學校)學校學生在知覺體育 教師放任程度顯著高於其他偏遠及離島地區學生,可能因為升學主義、成績 至上掛帥,有些體育課被移作他用,如加強學科知識或考試等,此現象顯示 在一般大眾的觀念裡,體育課不是重要的,體育課只要丟一顆球給學生便打 發掉了。為破除此等刻板印象,體育教師應抱持著正向積極的心態,體認教 師專業的重要性、自主性,才不至於被淘汰掉。

近年來,國人深切體認到教育對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性,對於教育的關 心,促使教育改革成為國人共同期盼與關心的課題,尤其是帶好每一位學生,

提升要教育品質的訴求主題,深深的震撼了每位學生家長的心坎,教師的專 業角色益加顯得其重性。教師充份發揮其專業角色功能,將使百年樹人的大 業更加落實。

教育是良心事業,體育課帶給學生的,不僅是認知或技能的提升而已,

更重要的是情意的影響力,從喜歡運動、欣賞運動,連帶影響至日後持續的 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比起其他學科對生活有著更密切的關聯性。

(二) 看中學生「學習動機的啟發」

本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專注力方面得分最低,顯示教師教學無法引起 學生興趣與好奇心,間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建議體育教師們在 上課時能活化各種教學方式,在教材中運用不同的設計策略來維持學生對知 識的新鮮感,激發求知需求。

(三) 提升學生運動習慣來增加體育課學習動機

國中階段為大多數學生完整接受體育課程的初始階段,對未來是否能持 續保有規律運動習慣影響甚遠。本研究調查結果,無運動或低度運動習慣的 學生達 60%,此與教育部於推動的 SH150 方案目標「學生規律運動習慣比例 提升至 90%」,尚有很大的差距,表示在培養學生規律運動習慣的建立仍有 很大改善空間。研究顯示,有無運動習慣為影響學習動機的一項因素,為此,

體育教師可透過各種方式增加學生的運動習慣,如每日推動晨間運動,辦理 校際比賽,開設運動社團等,參與人數越多,影響的效果越大。

二、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一) 在研究對象方面

本研究對象僅以澎湖地區國民中學學生為研究對象,因此,研究結果不 宜推論到其他地區之國中生。不同地區學生在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 動機與台灣本島其他地區之國中生是否有差異?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是否 一致?值得再進一步研究,使研究結果更具參考價值。

(二) 在研究方法方面

本研究以量化研究為主,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填答易受填答者對題意的 誤解及填答當時的情緒、態度及認知等主觀因素影響,因此若能輔以質性研 究,做更深入之探討,以彌補量化研究之不足。

(三) 在研究變項方面

本研究探討的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之關係,影響因素很多,未 來宜持續將相關的研究變項納入檢驗,例如:兩種以上並存的教學風格、城 鄉差距、學校規模等,以期使不同變項之學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的探討 能更加深入完整。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尤為立(2005)。嘉義縣國中生運動期望與價值信念、參與體育課動機及未來參與 體育活動意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王俊明(1982)。國小級任教師之領導行為對班級氣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瑞宏(1995)。成人基本教育教師教學型態與學生學習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高雄大學,高雄市。

王靜媺(2008)。資訊多媒體融入體育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及學習效果之影 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何琦瑜、賓靜蓀、陳雅慧、林韋萱、張益勤、王韻齡(2014)。翻轉教育 2.0 從美 國到台灣:動手做,開啟真學習。臺北市:天下雜誌。

余淑卿(2012)。國中生知覺數學教師教學風格與數學學業情緒之研究。教育研究 論壇,4(1),129-146。

吳秀梅(2001)。大學成人教師教學型態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事勳(2007)。漢原族群國小學童在科學學習動機及科學學習興趣之探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吳明隆(2006)。 SPSS 統計應用學習實務。臺北市:知城出版社。

吳明隆、涂金堂(2006)。 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吳武典、陳秀蓉(1978)。教師領導行為與學生期待、學業成就及生活適應。師大教育 心理學報,11,87-104。

吳知賢(1990)。輔導幼兒更富於創造。完整學習-幼兒教育課程通論。臺北市,五 南。

吳金記(2013)。臺中市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專業能力與學習動機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萬福(1990)。體育教師研究的意義與方法。國民體育季刊,19 (2),8-15。

李永吟、邱上真、科華崴(1995)。學習輔導。臺北市:心理。

汪榮才(1979)。教師行為、學生制握信念與學業成就。台南師專學報,12,111-131。

周彥辛、季力康(2011)。體育課動機與休閒運動意圖之間的關係。中華體育季刊,

25 (1),49-59。

周韋成(2009)。中學生學習動機、知覺英語教師教學風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

林書安、曾季秀、楊明蓁、王文宜(2013)。國中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偏好與 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臺灣運動教育學報, 8 (1),31-44。

林莉綺(2014)。國中音樂課教師教學風格、學習動機、班級氣氛與學生學習成效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林麗娟(1994)。互動式教育環境與科學性知識的學習。教學科技與媒體月刊,16,3-13。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 五南。

侯駿廉(2007)。國小學童學習態度、頓悟思考能力及其對教師教學風格感知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姜禮任、黃美瑤、石國棟、林信宏(2006)。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與 動作技能表現之研究。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5 年度,104-109 。

徐榮聰(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對運動涉入及學習成就之 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秀雯(2010)。國小學童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5)。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市:遠流。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景媛(1988) 。教學類型與學習類型適配性研究暨學生學習適配理論模式之驗證(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蕊苓(1999)。兒童學習動機內化歷程中的影響因素探討。花蓮師院學報,9,35-60。

張樑治、蔡志堅(2008)。 SPSS for 生物統計-醫護人員專屬的工具書。新北市:啟英。

張義弦(2015)。嘉義縣國中學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之關係(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莊慧珍(1984)。國中教師教導方式及學生內外控制信念與學生生活適應之關係(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郭玉生(1985)。教師的間接和直接影響行為和學童創造力及學業成績之相關。教 育心理學報,18,57-84。

郭美芬、樓家祺(2012)。高雄市高中職體育班導師轉型領導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 究。高師大體育,10,28 - 45。

陳文長(1995)。大學生運動性休閒參與動機與興趣分組體育課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其昌、謝文娟(2009)。國中體育教師領導風格對學生上體育課動機的影響。大 專體育學刊,11 (2),31 - 45。

陳偉瑀、黃素芬(2004)。不同學習成就學生在學習動機及學習策略之差異。大專 體育學術專刊,93 年度,152 - 162。

陳敬能、蔡蘇南(2009)。大專學生參與體育課程學習動機之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 閒期刊,8 (1),127-133。

陳慧美(2011)。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動機、體育態度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麗曲(2011)。中部地區國中學生知覺教師教學風格、學習動機與課業投入之相 關研究—以英語科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許淑玫(1998)。ARCS 動機設計模式之教學上之應用。國教輔導,38(2),16-24。

教育部(2014)。教育部體育署 SH150 方案-推動每週在校運動 150 分鐘策略。

http://www.sa.gov.tw/wSite/ct?xItem=10817&ctNode=691&mp=11

黃清雲(2000)。新科技在體育之應用—理論與實際。教育科技與媒體,46,2-12。

黃順盈(2011)。國中學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風格與體育課班級氣氛及創造力之研 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黃明雪、劉小曼、黃美瑤(2006)。大專學生體育課體育態度與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楊汶斌(2010)。國中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動機與英語科學習成就之關聯性研 究-以桃園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三民。

詹士鑫(1989)。我國國民中學科學教師教學風格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 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易冠(2013)。國中生知覺教師之教學風格與師生關係對於英語學習動機影響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劉義群(2004)。不同性質體育課程學生知覺動機氣候、自覺能力、參與體育課動 機與滿意度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歐用生(1989)。質的研究。臺北市:師大。

潘淑華(2010)。國中學生知覺體育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體育課參與動機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縣。

蔡宛蓁(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教師教學風格、數學學習情緒與學習動機之 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蔡勇吉(2010)。國中學生知覺之社會學習領域地理科教師教學風格與學習動機之 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鄭琡金(2012)。花蓮國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教師教學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

鄭琡金(2012)。花蓮國小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與教師教學風格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