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中介語理論

一、 中介語理論

在外語教學的歷史上,許多科學家與語言學家為了更有效地幫助學習者習得 外語,相繼研究學習者及其語言學習成效,並從不同角度切入解釋,因此有了「第 二語言習得」此學科,第二語言習得通常和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及教育學關係密 切,瞭解各種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可以幫助語言學習者擁有正確的觀念,讓語言學 習的這條路可以走得更順遂。於各式語言習得理論中,有一篇論文被認為對於現 代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發展至關重要,即 Selinker (1972)撰寫的「中介語理論」。

Selinker (1972)提出並介紹中介語理論的架構,所謂「中介語(Interlanguage, IL)」是指外語學習者在完全習得目標語言之前,於過渡時期建立起介於母語和 目的語之間的語言系統。由於是在學習階段中建立而成的,中介語會隨著學習者 不同程度,不同時期而有不同的樣貌,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亦提出,若不及時阻 止中介語發展,會導致石化現象(fossilization),這可能出現在語言學習的任何 階段,即錯誤的說、寫方式永久性的存在,難以改變,例如洋涇濱英語,就是典 型的誤用語言。也因此,Selinker (1972)認為,教師若瞭解學生的中介語系統,

便能糾正其固定犯的錯誤,也能在教學時針對目的語與其母語相異較大之處進行 詳細的解說,對於教學而言是一大助力;學習者若能了解自身的中介語系統,也 能對於可能犯的錯誤更有意識,進而阻止錯誤的語言習慣延續下去。中介語系統 涉及語言的各個面向,諸如語音、詞彙、語法、篇章等,本研究之重點在於德籍 學習者的母語語調習慣對中文聲調的掌握有無影響,因此中介語理論必不可少。

除了描述中介語系統,Selinker (1972)亦提出五個可能造成二語學習者中介語

12 系統的原因,於下呈現並介紹。

1. 語際遷移(interlingual transfer):語際遷移指的是學習者於外語學習 過程中,常下意識將母語規則套用在目的語之上。如:英語母語學習者常說 出「我恐怕蜘蛛。」這樣的錯誤句子,便是因為「恐怕」和「害怕」的翻譯 都是“afraid”。

2. 訓練遷移(transfer of learning):訓練遷移指的是學習者受到了教師 個人的教學方法或學校的風氣等的影響,而發展出了特定的語言習慣。如:

一份在每個漢字旁附上拼音的教材,和只有生詞附上拼音的教材,依據教師 的選擇,日子久了學生認讀漢字的能力將有所不同。

3. 學習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language learning):學習策略指的是 學習者採用的學習規則、方法及技巧,因此此原因亦受學習者背景文化影響。

如:平均而言,東方學習者較不樂意自由對話練習,而西方學習者較不願意 背誦,但兩種練習方式皆有其效用。

4. 交際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language communication):交際策略 指的是學習者在與母語者對談時,常傾向使用較容易的方法達到溝通目的。

如:中高級學習者在對話中,仍然常常使用「你呢?」來反問對方的意見,

為的就是避開使用複雜的生詞及語法。

5. 目的語過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 of the target language):目的語 過度泛化指的是學習者將已學得的目的語知識廣泛套用於不正確的規則上,

2010;姜瑞涵,2012;Hussein et al., 2011),再再顯示了語際遷移確實是影響學 生學習表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下一小節將再聚焦於母語遷移此一概念。

13

二、 語言遷移理論

語言遷移長久以來一直都是二語學習中重要的議題,Ellis (1994)肯定了「遷 移是二語習得的一個重要因素」有許多研究顯示語言遷移的確影響了語言學習的 各個層面,包含語音、詞彙、語法、篇章,無一不受影響。最早使用「遷移(transfer)」

一詞來形容語言間的影響的是 Whitney (1881),自此之後便有許多語言學家沿 用「遷移(transfer)」來形容此一現象,直到現在。雖然從 20 世紀以來,語言 學家們嘗試從行為主義(behaviorist)、精神主義(mentalist)、認知主義(cognitive)

等出發解釋語言遷移成因,其各有理,而本研究欲採用的是從認知角度出發的 Ellis (1994)所提出的理論,他認為我們能將遷移現象分為四種:

1. 正遷移(positive transfer):正遷移指的是母語當中有些系統與目的語規 則相似,因此學習者能夠較直接地利用熟悉的規則學習目的語,並且不 容易出錯。如:德語中的 ü 音與漢語的 ü 發音方式及位置一樣(石鋒、

高玉娟,2006),德國學生正是因為母語正遷移的影響,因此能夠較準 確發出這個音。

2. 負遷移(negative transfer):負遷移指的是母語的規則與目的語大相逕 庭,或是根本沒有對應的規則,但學習者誤把母語的規則套用在目的語 之上,因此形成了錯誤。如:德語為非聲調語言,但其擁有重音系統,

研究顯示德籍學習者容易被重音系統影響了其對漢語聲調系統的感知

(Hussein et al., 1972),姜瑞涵(2012)之研究亦證實了德籍學習者因 受母語重音系統影響,在感知聲調時傾向倚靠調型,與漢語母語者以音 高為主不盡相同。

3. 迴避(avoidance):迴避指的是當學習者認定某一規則很困難,且其難 點在於其與母語規則的差異時,便會主動迴避使用此一規則。此一遷移 尚與學習者的心理狀態、學習態度、以及其自身與目的語文化的交流程 度有關,因此不容易判定,需比較同一文化、不同學習者的表現得知,

或是比較不同文化學習者得知。

4. 過度泛化(over-generalization):過度泛化指的是學習者將已習得的知識

1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