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研究動機

筆者於在學期間赴德國擔任外派助教,面對的學生皆為零起點或初學者,看 著學生從第一天為聲調感到驚奇及錯愕,練習後終於能聽出差別時的感動,接著 進入實際對話後又因屢被糾錯而感到挫折。身為老師,我也常常想,明明練習單 字或生詞時,學生的聲調表現都很好,怎麼下一秒一進入句子就錯得一塌糊塗呢?

直到有一天有一位學生主動問了我:「老師,『星期五上午你有沒有課?』這句話 最後一個字是四聲,可是又是問句,我要怎麼又下降又上揚?」在此之前,我從 沒想過學生會有這樣的困擾,也是這個瞬間,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練習「課」、

「上課」等等都沒有問題,但「你有沒有課?」時,「課」的四聲就發不好了。當 時的我為了讓學生正確地唸出聲調,向學生解釋了:「將字的聲調發好比較重要,

因為我們會依賴文法跟語境知道你現在在問問題,主要不是靠最後的語調辨別。」

但離開後忍不住一直想,是這樣嗎?難道因為漢語有聲調,所以語調不重要嗎?

我們真的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沒有依靠語調來辨別他人想表達的語義為何嗎?又 想,難怪學生也覺得很挫折,明明他們都掌握了四個聲調的音高特徵,怎麼每次 進入句子就被糾正呢?通常老師們糾錯時,又會再回頭練習單字或單詞的聲調表 現,是不是目標錯誤,事倍功半了呢?基於上述諸多疑問,筆者因此決定了針對 德語語調如何影響漢語聲調此一問題做研究,期能對德籍學習者的漢語中介音系 統有所貢獻,進而幫助到更多德籍漢語學習者。

二、研究需求

本研究建基於三大需求,一為漢語語音教學國別化之需要、二為漢語教學在 德國的穩定發展、三為聲調教學於漢語教學進程中之必要性。首先談漢語教學國 別化之需要,由於全球經濟發展和文化交流蓬勃,學習或研究漢語已成為趨勢之 一,全球各個國家的語言文化皆不相同,學習者的學習狀況也是五花八門。孫德 金(2006)提及「對外漢語教學歷來強調的一個教學原則是針對性原則,要求針

2 力標準項目」(European Benchmarks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就是一例,此項目 是由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法國雷恩第二大學(Université Rennes 2)、德國柏林自由 大學(Freie Universität Berlin)與義大利羅馬智慧大學(Sapienza, Università di Roma)

共同進行,目的是以歐洲語言共同參考框架(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為基礎,為歐洲的中文學習者以及使用者擬定一個可供參考的中文能

1 資料來源:http://www.fachverbandchinesisch.de/chinesischindeutschland/institutionen/index.html

3 如 Ding, Jokisch, & Hoffmann (2007)、Ding, Jokisch, & Hoffmann (2010)、黃 一葦(2009)和姜瑞涵(2012)等針對德籍學習者的聲調研究大多停留在單音節 詞及雙音節詞,針對句子層面的語調對聲調的影響者仍為數不多,因此希望藉由 本研究略盡棉薄之力。

4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