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名詞釋義

第二節 研究目的

面對前述所提出的議題並為填補當今研究缺口,筆者設計了一聽辨實驗及一 唸讀測驗,藉此分析學習者的句中末尾字詞的聲調表現,期能利用研究結果回答 以下問題:

(一)德語母語者是否依靠句尾語調變化判定句子功能。

(二)德籍學習者的聲調表現是否受德語語調影響。

以上二者為本研究欲達成之目標,第一個「德語母語者是否依靠句尾語調變 化判定句子語氣」,透過聽辨測驗瞭解德語母語者是否的確依靠句子末尾語調變 化判定句子之語氣,由於德語是非問句的語調尾音明顯上揚,因此設計聽辨測驗 讓不懂漢語的德語母語者聽22個漢語句子,語料為18個疑問句及4個敘述句,22 個句子的末字聲調各不相同,包含漢語第一聲到第四聲,以及輕聲,看看受試者 是否誤將漢語聲調音高特徵理解為語調變化,從而判別句子為疑問句或敘述句。

其二,透過唸讀測驗蒐集德籍學習者唸讀漢語句子的音檔,語料為與聽辨測 驗相同的22個漢語句子,除了唸讀漢語句子外,還要將句子翻譯成德文並錄音。

本文利用聲學分析軟體 Praat 擷取錄音檔之調型變化圖,專注在各句的末字音高 走向,對比每位受試者唸讀漢語及德語時的音高變化是否相同,以此觀察德籍學 習者是否受德語語調影響,在疑問句中提高末字音高,在敘述句中降低末字音高 而忽略了該字原有聲調之音高特徵。

第三節 名詞釋義

一、漢語聲調

現代漢語有四個聲調:陰平、陽平、上聲、去聲,此四聲由古漢語演變延續至 今,於對外漢語教學中常使用的稱呼為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不同 的聲調賦予相同的輔音、元音組合不同的意義,例如輔音、元音組合皆為/ma/的 四個漢字,搭上第一聲到第四聲後即有了不同的語義:「媽」/mā/、「麻」/má/、

「馬」/mǎ/、「罵」/mà/,此即為聲調的辨義作用。

5

聲調反應在聲學特徵上為音高,趙元任(1933)創立了五度標記法,該標調 系統簡單明瞭地將漢語四個聲調的音高特徵具象化,因此廣為流傳至今,如圖一 -1 所示,1 為最低音,5 為最高音。由圖可見,漢語四個聲調的標準調值是:一 聲[55]、二聲[35]、三聲[214]、四聲[51],調號依序則為「-」、「ˊ」、「ˇ」、「ˋ」,

標記在音節的主要元音上。

雖然此四調值被廣泛採用,但近年利用聲學分析系統而得的研究紛紛顯示句 中的字並不總是維持此四絕對調值,而是依據不同人、在不同的句子中有相對的 音高表現而已。林燾(1996)就曾指出:「聲調的調域界限是相對的,並沒有絕 對的標準,不但個人之間有很大差異,就是同一個人,說話時的調域也是有時寬,

有時窄,有時高,有時低。因此從聲調教學的角度看,重要的是區分調類,做出 高、中、低三度區隔,不一定要拘泥於五度制。」曹劍芬(2002)也利用聲學系 統畫出句子的音調起伏,發現在一個句子或者短語中,同樣聲調的不同字有各自 的音階特徵和音域特徵,如「中央軍委主席江澤民」中的「中」、「央」、「軍」、

「江」四字雖皆標示為第一聲,但因為語調的影響,「中」的音高比「江」來得 高多了。

二、漢語語調

漢語語調與聲調互相制衡,一般教學多側重於聲調,卻忽略了在句子的層面,

其實是漢語語調給了音高走向大架構的。漢語語調從聲學特徵而言,指的是音高、

音長、音強等的綜合效應,合為語句音高變化的表現;從功能層面而言,可以表 圖一 - 1 五度標記法

6

達語氣、情感,同時也有一定的語義表達作用(曹劍芬,2002)。根據曹劍芬的 實驗,漢語裡不同語氣的語調輪廓(即總體音階走勢)跟英語或其他語言中的相 仿,即:一、凡是疑問句的平均音高總是高於相應的陳述句;二、凡是疑問句,

其語調輪廓(即總體音階走勢)都是上升或者相對趨平的;而凡是陳述句的都是 下降的。曹劍芬(2002)也發現,這種由於語氣不同引起的語調輪廓的改變及其 聲調音階的調節主要體現在語句的後半部。本研究欲探討德語語調對漢語聲調是 否有影響,因此也著重分析語句後半部的聲調表現。

三、德語語調

在傳統語言學研究中,學者們將德語語調劃分為陳述句為下降語調,疑問句 為上揚語調,唯疑問句中的特指問句(即帶有 WH 疑問詞的問句)為下降語調。

但近來的研究則將不同語氣下的各類問句分得更細緻,如表一-1 即為 Di & Hirst

(1998)所整理的不同語氣下的問句語調走向。可見 WH 疑問句在兩種情況下語 尾語調亦有可能上揚,一為當問話者想表達其對話題的興趣,二為當其為「回聲 問句」時。回聲問句是藉由重覆他人句子中某個詞語或整個敘述,將特定資訊用 疑問詞代換,並提高語調以表示驚訝或質疑的態度,此種問句不一定要求對方回 答,如:

A:Sein Name ist Takayoshi. (His name is Takayoshi) B:Sein Name ist was? (His name is what?)

A:Takayoshi. (Takayoshi.)

表一 - 1 德語語調

7

Kohler (2004)的實驗亦支持了此說法,由他的實驗數據可以推論三件與 德語語調相關的事實:

1. 下降語調及上揚語調皆存在於特指問句和是非問句中。

2. 大部分的情況下,是非問句為上揚語調,特指問句為下降語調。

3. 少部分的情況下,是非問句為下降語調,特指問句為上升語調。

四、漢語的各式問句

本文對問句的分類採用故韡、潘文娛和劉月華(2001)於《實用現代漢語語 法》中對問句的分類,分成三大類:一、疑問句;二、反問句;三、回聲問句,

與本研究有關的為疑問句,因此將不著墨於反問句及回聲問句之介紹。

第一大類「疑問句」,其意義為用來發問的句子,而根據提問方式的不同又 分為四小類,分別為是非問句、特指問句、正反問句及選擇問句,於下解釋其細 項分類及定義,並呈現例子以說明。

一、疑問句

(一)是非問句

1. 用語助詞「嗎」的是非問句:把「嗎」加在一個陳述句的尾端,

就可以形成此種是非問句,大部分陳述句為肯定形式,但亦有否 定形式的存在。例如:

a. 他是臺灣人嗎?

b. 她身體好嗎?

c. 你會去晚宴嗎?

d. 小雪沒給家裡打電話嗎?

2. 用「好嗎」、「對嗎」、「行嗎」、「可以嗎」的是非問句:此 種是非問句通常出現於說話人提出自己的想法、意見、要求,而 欲徵求對方意見時使用。例如:

a. 我們明天一起去打球,好嗎?

b. 你是日本人,對嗎?

8

9

10

1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