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經貿發展與薪資變化

第一節 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

改革及其完善,以匯率體制改革為主要內容的市場化改革、內外貿一體化改革。

外貿體制改革在開放逐步擴大的同時也打通了連接國內、國外的通道,使中國 大陸更深入地融入經濟全球化之中。

從改革的主要目標和性質來看,中國大陸對外貿易體制的改革大致可分為 五個階段:

(一) 從 1979 年到 1987 年:分權式改革

簡政放權是這一時期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主要是下放進出 口貿易經營權,以充分調動各級地方政府、工業部門、外貿公司和生產企 業的積極性,活躍對外貿易經營。該時期的改革重點是要與總體經濟改革 相一致,把指令性計劃體制改變為指令性計劃、指導性計劃和市場調節相 結合的體制。

(二) 從 1988 年到 1990 年: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

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主要任務是在全行業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這一 階段改革的主要特徵是,在保持國家壟斷對外貿易的前提之下,試圖透過 分離外貿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來改善對外貿易部門的經營狀況。

(三) 從 1991 年到 1993 年:完善外貿承包經營責任制改革

此階段改革的主要措施是實行自負盈虧的體制改革。改革的指導思想 是從建立外貿企業機制入手,在對外貿易領域逐步實行統一政策、平等競 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工貿結合的市場體制,推行代理制。

(四) 從 1994 年到 2001 年:市場化改革

為對外貿易體制改革的深化階段,確定了把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 濟和國際貿易規範的新體制作為外貿體制改革的新目標。改革的主要內容 包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0

(1)1994 年初,將官方匯率和外匯調劑中心的雙重匯率併軌成統一由銀 行間外匯市場所決定的匯率。

(2)國家對外貿出口企業實行統一的結匯制,取消各類外匯留成,取消 出口企業外匯上交和額度管理制度,對進口等經常項目下的用匯憑 有效的憑證實行售匯制度,1996 年 12 月 1 日實行人民幣經常項目下 的可兌換。

(3)進一步開放進出口商品的經營,減少進出口數量限制。

(4)加強對外貿經營主體的改革,按照現代企業制度改造外貿公司,鼓 勵外貿經營企業所有制形式多元化。

(5)加強出口退稅,出口退稅制度從 1994 年開始逐步過渡到由中央財政 統一退稅。

(6)認真落實鼓勵出口發展的信貸政策,設立出口商品發展基金和風險 基金,國家成立進出口銀行,對出口貿易提供信貸支持和風險擔保;

逐步降低關稅,清理非法定減免關稅。

(7)加強外貿立法,1994 年 7 月 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正 式頒布實施,1997 年 2 月 25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和反補貼條 例》正式發布施行。

(8)取消進出口貿易的指令性計畫,實行指導性計畫,不再召開全國外 貿出口計畫會議。

(9)對部分閒置的進出口商品實行配額和許可證管理,對配額許可證商 品按效益、公開、公正和公平競爭的原則,實行配額有償招標、拍 賣或規則化分配。

在這一階段主要目標在統一政策、平等競爭、自負盈虧、工貿結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推行代理制,建立適應國際通行規則的對外貿易機制。

(五) 2001 年至今:內外貿一體化改革

加入 WTO 後,中國大陸推行了以 WTO 規則為基礎的對外貿易體制全 面改革,主要是全面清理並修訂了約 3,000 部涉外經濟法規,從而建立了 新的涉外經濟法規體系,調整了對外貿易的調控體系和政策手段,進一步 增強了貿易政策的透明度。

與上述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併行的還有外資、外匯等體制的改革。改革 開放三十年來,中國大陸所進行的對外貿易和外資、外匯等制度的配套改 革以及對外開放政策的大膽推行,極大地調動了對外貿易企業和經營部門 以及外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的積極性。為加快中國大陸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 的進程,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制度保障。

而觀察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的現況,主要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一、成為名符其實的貿易大國

自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大陸之貿易增長率一直維持高度的成 長。根據統計結果顯示,從 1978 年至 2003 年間,中國大陸之進 出口總額增加了 40.2 倍,平均年增長率為 16.04%。而 2003 年中 國大陸之進出口總額排名已經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美國、

德國、日本。

伴隨著對外貿易量的擴大,中國大陸之對外貿易依存度也在 顯著上升。1979 年時中國大陸之對外貿易依存度僅為 11.3%,而 2003 年則上升到 60%,增加了將近五倍之多。而其中出口依存 度由 1979 年的 5.3%上升到 31%;進口依存度由 6%上升到 29

%。從國際貿易收支來看,1980 年代的中國大陸對外貿易基本上

1978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億 美 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3

圖 3-3:1978 年以來中國大陸之商品進出口總額年成長率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鑑》

二、主要對外貿易夥伴

從貿易總額來看,在 2003 年時,日本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貿易夥 伴,日本與中國大陸之貿易總額達到 1,335.7 億美元,接下來依次為 美國、香港、韓國、臺灣、德國。而上述這 6 個國家和地區就佔了 中國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 60%左右。而到了 2011 年,中國大陸之 最大貿易國就變成了美國,與美國之貿易總額高達 4,465.8 億美元,

接下來依次為日本、香港、韓國、德國、臺灣。

-20 -10 0 10 20 30 40 50

1979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5

在那些工資相對於生產率而言比較便宜的國家,競爭力很強;反 之在工資很低但生產率更低的國家,競爭力反而很弱。

由表 3-2 數據可看出,中國大陸的工資水平要低於表列所有 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水平,但是由於中國大陸總體的勞動生產 率水平低,使得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明顯高於某些開發中的國 家(如:墨西哥、菲律賓、印尼等),導致即使這些國家的工資水 平比中國大陸高,但是單位產品的勞動力成本卻低於中國大陸。

即使這樣,中國大陸的單位勞動成本雖然沒有像工資率一樣擁有 絕對的優勢,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優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6

表 3-2:各國(地區)單位勞動成本-與美國的比較

國家/地區 工資率(A) 勞動生產率(B) 單位勞動成本 (A/B)×100%

美國 100.0 100.0 100.0

瑞典 74.5 53.8 138.5

92.3

日本 62.6 67.8

新加坡 49.0 49.0 100.0

臺灣 43.1 24.4 176.9

韓國 27.0 43.9 61.5

智利 26.2 42.5 61.5

墨西哥 16.3 3.3 53.8

土耳其 15.7 22.7 69.2

馬來西亞 10.9 12.9 84.6

菲律賓 8.6 15.9 53.8

埃及 5.9 5.1 115.4

印度尼西亞 4.6 6.6 69.2

印度 3.1 2.9 107.7

中國 2.1 2.7 76.9

資料來源:聯合國貿發組織: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2002.

____________________

1張小濟(2008),《走向世界市場-30 年對外開放回眸》。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頁 39-51。

2 UNCTAD:Trade and Development Report, 20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