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薪資差距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國際貿易與薪資差距

國際貿易有可能會導致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的觀念首先是由 Heckscher 提 出的,而 Samuelson and Stolper(1941)與 Samuelson(1948)都針對了國際貿 易所造成的生產要素價格均等化現象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以及論證,也進一步 加強並使自然稟賦優勢理論更為完整。而其主要的觀點就是在滿足了要素稟賦 理論全部條件的情況之下,自由的國際貿易會造成商品的相對價格趨於均等,

也會導致該商品之生產要素價格抑或是報酬逐漸趨於均等。也就是說,透過商 品的自由貿易,該產品的價格會逐漸趨於均等,而生產該項產品之生產要素價 格(例如:薪資)也將會逐漸趨於一致。而許忠信(2010)也提到,臺灣的經 濟發展史是成長與停滯的循環過程,也就是國際貿易學上之生產要素價格均等 化定律之體現。而根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Samuelson(1949)年所提出之要 素價格均等化定律,當兩國之間就某一種商品為密切自由貿易後,在該項商品 之價格具一致性而且勞動力具同質性的前提之下,該兩國之間的生產要素價格

(例如:勞工之薪資)會逐漸趨向均等化。黃登興(2014)也在中央研究院經 濟所學術研討論文中,以與中國大陸經貿往來較為密切之 11 個國家之資料,

分析經貿往來與薪資停滯之間的關聯性。而研究的結果顯示,對中國大陸之出 口越多,則與中國大陸之薪資差距將越小,且對中國大陸投資越高者,其實質 薪資也會越接近中國大陸之薪資水準,此結果也符合了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定理。

不過,外來投資對於造成薪資差距縮小的效果比貿易效果來的強,亦即,對中 國大陸投資造成的薪資均等化效果會大於對中國大陸出口的影響。但整體來說,

貿易與投資造成的薪資牽絆效果(Lock-in effect),大致上已獲得統計上的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持。

而在分析貿易依存度對貿易夥伴薪資差距的影響之前,吳惠林(1985)比 較了臺灣與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香港、菲律賓在 1970 年至 1982 年間 的貨幣薪資的變動狀況,而其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1) 臺灣的貨幣工資上漲幅度自 1970 年代以來高於勞動生產力增幅的情況 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勞動成本之成長速度亦遞增。

(2) 經過與貿易競爭國比較之後的結果顯示,臺灣的單位勞動成本較其他國 家有較高幅度之上升趨勢,僅韓國在未經匯率調整之前與我國相當,但 若考慮匯率之調整後,就只剩臺灣獨居第一位。

(3) 臺灣的單位勞動成本與他國相比之所以增加快速,主要的原因在於工資 的成長幅度高於勞動生產力之成長速度,而幅度亦比其他國家要來的 高。

(4) 如果以過去的變動趨勢作為未來各國工資、勞動生產力之變動預測基準,

則臺灣的工資水準依然相對有較高程度的漲幅,但勞動生產力的成長幅 度卻相對於他國較緩,因而單位勞動成本也相對於他國有較高幅度的增 長,故對於勞動密集性產品之出口競爭將會有不利的影響。

在全球化的競爭之下,比較利益之優勢就顯得相當重要。林炳文、林佳蓉

(2013)認為,國際貿易理論其中一個研究的主題就是確認貿易利得之大小,

以作為經濟政策的指標。自由貿易可以使得貿易利得達到最大,但這些利得並 不是公平地分配給每個人;也就是說,相對富裕的國家可能會擔心進口外國的 工資勞動所生產的產品而遭受損失,而相對貧窮的國家也會擔心害怕進口外國 高科技所創造的產品。當一國對外貿易政策改變時,該國的所得分配和所得水 平將會受到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

國際貿易亦會對貿易對手國製造業的薪資產生變動。陳淑萍(1996)利用 迴歸模型對製造業 13 個產業做實證分析,研究結果發現,貿易對手國(美、

日)製造業的薪資、臺灣勞動生產力、月份及製造業前幾期的薪資,都會影響 製造業本期薪資變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