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國與台灣小學師資培育的發展背景之比較

第四章 中國與台灣小學師資培育課程之比較

第一節 中國與台灣小學師資培育的發展背景之比較

從前面的文獻探討,我們大致可以看出,中國和台灣兩國不遺餘力地對於師資培育課 程進行改革,無非想藉由師資培育制度或課程的改進,提高教師的素質,進而提高國內的 教育水準,增強國際間的競爭力。

壹、中國與台灣的師資培育皆走向多元化

從中國小學師資培育的發展背景分析比較得知,中國在 1995 年之後的小學師資培育 的發展產生了轉變。根據中國教育部2004 年的資料中得知,2002 年中國共有 140.2 萬師 範類普通本專科在校生,其中高等師範學校佔70.0%,教育學院佔 2.6%,其他高等學校佔 27.4%。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獨立設置的師範院校仍然是中國教師教育的主要力量,但是 非師範院校也正逐漸成為中國教師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並將在教師教育工作中發揮越來 越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國的師資培育轉變成師範院校和非師範院校共同培育小學師資,

一改中國在1949 年建國後的師資培育機構以獨立設置的各級各類師範學校培育各級、各 類中小學師資,採行一元化師資培育政策。

根據台灣的小學師資培育的發展背景來分析比較,台灣的師資培育政策可以分為兩期 發展;第一階段是自中國撤退來台至1994 年「師資培育法」公佈為止,第二階段則是「師 資培育法」公佈至今。前期是指師範教育法時期,小學師資的培育都來自師範院校,而後 期在1994 年公佈實施的師資培育法與現行師資培育法皆明確說明,一般大學皆可以申請 小學師資培育課程的設置,參與師資培育的工作,而根據「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在2004 年提出的「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中提到,2004 年台灣小學師資培育的數量共有 7396 個人,其中師範院校學生佔51.0%,修習小學師資培育課程學生佔 19.0%,學士後學分班

學生佔30%。從以上數據可以得知,台灣的師資培育從原有僅師範院校的一元化培育,轉 而成為多元式的師資培育政策,開啟了師資本身的多樣性。

溫惠琴(1996)提出中國在面向 21 世紀的師範教育改革,應著重在師範教育的政策 和課程改革上。所以根據本研究者研究分析結果指出,中國現今的師資培育轉變成師範院 校和非師範院校共同培育小學師資,一改廖啟森(1997)指出中國單一師範院校,僅能設 置單一教育層級之師資培育課程,所以中國欲接受師資培育課程者,須入師範院校修習方 可擔任教師,屬獨佔性質的一元化師資培育政策。

貳、中國與台灣的師範院校皆逐漸轉型為綜合大學

中國現在的師範院校逐漸轉型為綜合大學,以天津師範大學和新疆師範大學設置的學 院為例,天津師範大學現設有23 個學院,其中的教育學院和初等教育學院屬於師範專業 的院系,其餘的學院均屬於非師範專業的院系;新疆師範大學現設有15 個學院,其中教 育科學學院和初等教育學院屬於師範專業的院系,其餘的學院均屬於非師範專業的院系;

然而黃崴(2005)在「教師教育專業化與課程改革」一文中提到,中國國家政策還不允許 把師範院校改為綜合性大學。但中國允許師範大學開辦非師範專業,這個政策可以讓獨立 的師範院校轉型為綜合大學,讓原本的師範院校的科系更多元化。所以天津師範大學和新 疆師範大學配合中國國家政策,陸續開辦非師範專業的院系,也漸漸地將天津師範大學和 新疆師範大學轉型為綜合大學。

台灣現在的師範院校轉型為綜合大學,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和國立台東大學為例,

2003 年國立台東師範學院轉型為國立台東大學和 2005 年 7 月 20 日教育部同意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轉型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這轉型的目的就是要讓師範院校朝向「轉型發展與整合 發展並重」,並且開始進行校際合作、策略聯盟,或與同區域或性質可以互補的大學院校 整合,以達到教育資源有效整合及提昇競爭力的目標,進而逐漸轉型為綜合大學。

所以師範院校轉型為綜合性大學(學院),或參與綜合性大學合併後建立師範學院(教 育學院),或在原有綜合性大學中增設教師教育專業是世界各國教師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基 本走向,也是中國和台灣師範教育以傳統走向現代的新趨勢。

參、中國的小學師資素質提昇到大學專科的學歷,台灣則提昇到碩士學歷

天津師範大學和新疆師範大學為因應中國政府提昇師資素質的政策,所以增設了初等 教育學院,並開始開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使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達到了本科層次,並解 決了師範學校和師範學校大專班(師專)培養小學教師所面臨的問題。根據姜秀珠(2002)

提出中國的中等師範學校多年來一直承擔著小學教師的培養工作,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教 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人才市場需求的變化,高學歷小學教師的需求以及基礎教育課程改 革也需要高素質的小學教師,所以中等師範學校已不能滿足社會對小學教師的學歷及水平 的要求。所以在1984 年中國部分中師開始招收師範學校大專班,培養大專層次的小學教 師。但是,隨著世界科技的迅速發展,和中國加入WTO,中國教育的停滯,已經顯現出 來,所以從1999 年起,部分學校開始開辦小學教育本科專業,所以現在小學教師的培養 模式,主要以專科為主要形式(中師和師專合併),提高了小學教師的培養層次。部分學 校則開辦了小學教育本科專業,為小學培養骨幹教師。

台灣為培植更高素質的師資,在 1960 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將 9 所中等師範學 校升格為師範專科學校,把小學師資提高到大學專科水準。1987 年又進一步將小學師資提 高到大學學歷程度。在1994 年「師資培育法」通過後,各師範院校為因應多元開放師資 培育政策的衝擊,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和國立台東大學陸續轉型發展成綜合大學,而且成立 教育大學策略聯盟去加強各校學生互相選課、學校資源共享、合組大型研究團隊等工作,

並在其中開始進行重整零碎課程、建構具有核心能力的新課程,增設就業專長學程,目的 就是要提昇師資生的素質能力,增強師資生的競爭力。而依教育部統計處2006 年的資料 得知,台灣國小教師總人數為100692 個人,其中擁有碩士學歷的人數佔 14.8%,由以上數 據可以得知台灣現今為培植更高素質的師資,所以鼓勵教師進修至碩士學歷。根據以上研 究比較結果可以得知,中國和台灣在面對本世紀國際的競爭與挑戰,都重視在小學師資培 育課程的紮根上,期許培植更高素質的人力進而成為國家進步的主要動力,這也是現今世 界潮流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