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之目的,旨在探討中國和台灣小學師資培育課程相關措施及內容,並作分析比 較。綜合本研究之各項結果,個人以為中國和台灣小學師資培育課程皆有若干優缺點與特 色,值得雙方互為參考、學習,僅臚列於後供作建議:

壹、對中國方面的建議 一、統整師範教育法令

台灣實施新制師資培育制度,在 1994 年之後陸陸續續公佈相關法規、辦法,藉由明 確法令使新制有所依循、憑據;此點就中國師資培育各相關措施,往往規範文件或法令過 時或是尚未制訂通過而言,值得中國當局儘速通過立法,制訂類似台灣「師資培育法」之

「師範教育法」,並將所有師資培育相關配套法令、文件,逐一統合彙整。

二、擴大開放多元師資培育

一些經濟發達地區或城市,繼續開放綜合大學加入中小學師資培育行列,使這些具有 相當市場經濟規模的地區,由開放師資人才的競爭,挑選優秀師資人才,以提昇義務教育 的質量。

三、繼續提昇中小學教師至大學專科程度

繼續擴大試行「中小學教師提昇至大學專科程度」課程的範圍,並逐漸消除中等師範 院校此一層次,由高師本、專科代之,逐步達成義務教育師資具大學專科以上學歷之目標。

四、增加教育實習與教育專業課程比例

中國對於實習制度過於馬虎、效果不彰、教育專業課程長久遭受漠視之情形下,應該 要改善教育實習制度,並延長實習時間週數,加大實習強度,明確制訂法令文件規範實習 生實習具體任務和內容。也應強化師範意識,著重師範院校「師範性」理念推動,增加師 範院校教育專業課程比例。

貳、對台灣方面的建議

一、在維持多元及開放精神下,兼顧計畫性培育,以適度調節供需量

台灣自1994年師資培育管道開放以來,師範校院及各類教育學程中心所培育出的各級 各類學校師資總量,如前所述已呈現出嚴重供過於求的現象,待業教師(俗稱「流浪教師」) 人數日增,衍成社會問題。因此有部分人士建議大幅縮減師資培養總量,甚至回復計畫培 育的舊制,以解決供需失調的問題。這種建議,有待斟酌。有鑑於此,未來在多元開放、

市場機制、自由競爭的前提下,應納入計畫制的精神,適度調節各級各類師培機構的規模 和師資生的數量,以減少供過於求的問題,並維持多元競爭的優點。

二、建立「專業標準本位」政策,修訂現行師資養成課程

師資職前教育內容包括普通教育、教育專業課程及專門課程。過去對於此三部分雖訂 有法令規範,但是欠缺核心理念與原則,以致教育專業課程部分設計時,徒有教育理論科 目、教育方法學科及教材教法與教育實習等形式架構,而實際開課時各校多遷就現有師資

條件,未必能符合原先的設計,以培育出具備教育專業知能的學生。有鑑於此,首先,應 根據未來擔任教師所需之教育專業知能與態度,統一訂定專業標準,再據以修訂現行教育 專業課程,統一規定各類學程學分數及核心內容,其餘則允許各師培機構設計不同取向之 教育專業選修課程,以確保學生修習教育學程後,具備一定的教育知能與態度。其次,專 門學科課程部分,在尊重大學學術自主的前提下,鼓勵學生修習任教科目或領域之主修、

雙主修或輔系為主;未具備前項資格者,則以修習專門科目表所定資格為準,以提升未來 任教學科或領域所應具備的專門知能。唯各科系所開設專門課程,應配合中小學課程改 革;中小學課程改革時,亦應考慮到中小學師資分流培育的理論與現實。

三、協助師範校院轉型,以充分運用其資源,並提升其競爭力

由於近年台灣出現嚴重師資供過於求的現象,因此不僅各類師資培育總量要考慮減 少,專以培育師資為目標的師範校院也應考慮轉型。師範學院在學生素質和師資市場競爭 力這兩項指標上,均已明顯下滑,本身規模又小,前景較不樂觀,必須加速進行內部改造 或外部整合,而根據教育部在2004 年發表的「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中提到現今的 師範院校必須即改制為普通大學或教育大學和改制為以辦理教師進修或學士後師資班為 主的教師進修學院(或大學);或者進行「同質整併」(如××師範聯合大學),或「異質整併」

(併入較大規模的大學,或與規模相當的大學校院整併)。

四、確立中小學教師分流培育制度,以增進師資專業化及教學品質

目前依法各類師資培育機構經中央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准後,得同時開設小學師資培 育課程及中等師資培育課程,另亦規劃一元式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以 50 學分統攝之)。

雖然國中小同屬國民教育階段,都是九年一貫課程涵括的範圍,但中、小學教育目標畢竟 有所不同、學生身心條件有異,尤其對於專門學科之要求不同,實不宜混和培育。另考諸 美、加、英、紐、澳、法、日等主要國家,中、小學師資或分校培育,或於同一校培育但 維持分不同學程;此為教師專業化之國際趨勢。有鑑於此,未來應確立中、小學師資分流 培育制度,同一機構可兼辦中、小學師資培育課程,但須分途培育。透過職前雙修或在職

進修(跨類),自亦可同時或先後取得中學和小學教師資格,以期增進師資專業化及提升教 學品質。

參考書目

一、中国文献

中国教育部(2004a)。大力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为推进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新 课程改革提供高质量师资。2008 年 1 月 5 日,撷取自

http://www.edu.cn/20040108/3096989.shtml

中国教育部(2004b)。教育部师范教育司 2004 年工作要点。2008 年 1 月 5 日,撷取自 http://xn--wcvs22dzol.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696&infoid=5654 中国教育部(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008 年 1 月 2 日,撷取自

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info1432.htm 中国教师资格证网站。2008 年 1 月 5 日,撷取自

http://www.jiaoshizigezheng.net/ksjs/ArticleShow.asp?ArticleID=5863

中国查分网站。2008 年 1 月 5 日,撷取自 http://www.chafenwang.cn/chafen/3793.html

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07)。天津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课程架构。2008 年 1 月 2 日,撷取自 http://202.113.96.10/departments/cjy/index.htm

李键主编(1991)。中国教育年鉴 1990。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林奇青(1993)。义务教育的师资。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讲话(陈德珍主编)。

北京:法律出版社。

姜秀珠(2002)。新世纪小学教师专业素质与师范教育改革的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中国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DH200209

施良方(1996)。关于现行三年制中师教学方案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3,47-51。

中国国务院(1995)。教师资格条例。人民教育,2,3-4。

陈永明(1999)。国际师范教育改革比较研究。北京:人民教育。

杨之岭、林冰、苏渭昌(1989)。中国师范教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2007)。新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课程架构。2008 年 1 月 2 日,撷取自http://www1.xjnu.edu.cn/chjy/

张保庆主编(1992)。中国教育年鉴 1991。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保庆主编(1995)。中国教育年鉴 199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勇信(1996)。试论我国教育学院的改革与发展。教育研究(大陆版),9,17-20。

叶澜(1996)。迎接挑战:在改革中走向新世纪-再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华东 师范大学学报,3,7-14。

黄崴(2005)。教师教育专业化与课程改革。2008 年 1 月 2 日,撷取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网站http://www.pku.edu.cn/

温惠琴(1996)。面向 21 世纪的师范教育改革。现代教育论丛,4,10-12。

董川峰(2005)。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时间表初步确定。新闻晨报。2006 年 1 月 12 日,撷取 自http://www.edu.cn/20051026/3157419.shtml

郑登云(1996)。中国近代中师课程的沿革。华东师范大学学报,3,40-46。

钱国旗(2005)。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策略思考。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2,92-97。

二、台灣文獻

丁茂生(1985)。中共「教育體制改革」之研究。國立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 文。

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2004)。2008 年 1 月 2 日,擷取自

http://www.womenweb.org.tw/Uploads/{2F6F00CC-2199-4364-9713-74FC330786A6}_

%A4%A4%A5%C1%B0%EA%AEv%B8%EA%B0%F6%A8|%AAk%A5%D5%A5%D 6%AE%D1.doc

台灣省政府教育廳編印(1988)。台灣省政府向省議會施政報告-教育部門報告彙編(二)。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7)。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資格檢定辦法。2008 年 1 月 2

日,擷取自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050012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7)。原住民教育法。2008 年 1 月 2 日,擷取自

http://law.moj.gov.tw/Scripts/newsdetail.asp?no=1H0020037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5)。第二期諮議報告書。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第三期諮議報告書。

李哲浩(1990)。當前中共教育體制改革之研究----一九八○至一九九○年。國立政治作戰 學校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素敏(1996)。關於公共教育學改革的幾點思考。輯於課程敎材教法,1996 年第 3 期,

頁42-44。

吳清山(2003)。初等教育。臺北:五南。

吳榮鎮(1992)。中共義務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洪雲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臺北:揚智文化。

曹仁德、梁忠銘(2002)。台灣師資培育制度變遷之考察--師範院校、教育院系所培育機構 的變革 。台東師院學報,13(2),211-240,擷取自

http://jtc.nttu.edu.tw/contents/oldnews/news_view.asp?nid=178&cid=32

高強華(1997)。師資培育課程中的情意學習。師資培育與情意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頁89-104。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編印(1993)。師範學院各學系必修科目課程綱要。頁 3。

教育部(1994)。師資培育法。載於師資培育法及相關法規選輯。教育部:中教司。

教育部(1994)。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美好願景。台北:作者。

教育部(1996)。第六次中華民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

教育部(2005)。教育部審查通過同意 6 所師範學院改名教育大學。2005 年 7 月 20 日,擷 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40720/940720a.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6)。國中小教師具有研究所學歷之比率。2008 年 1 月 24 日,擷取自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service/sts4-3.ht m

陳伯璋(1991)。我國師範教育政策與制度之發展與檢討。世界各國主要國家師資培育制 度比較研究。臺北:正中書局。

陳岳(1987)。中共師範教育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岳(1987)。中共師範教育之研究。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